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沫若自省《百花齐放》:后悔10天写了101首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7 15:0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沫若自省《百花齐放》:后悔10天写了101首诗

来源: 羊城晚报


初版的《百花齐放》(木刻插图本)
  郭沫若在现代诗歌史上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写了大量新诗,但真正的好诗却极为有限。   1958年,为宣传“百花齐放”的方针,郭沫若用了10天时间,选择100种花为题目,写了101首的诗集《百花齐放》。此诗集在诗的结构上,表现为“形象描述———政治概念”的公式,即从对花的形态、肌理特征的描述,上升为对政治命题的说明。   例如由水仙花的“只凭一勺水,几粒石子过活”,而联系起“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口号,说这是“活得省,活得好,活得多”的“促进派”。   当时,诗集获得过高度的评价。但现在看来,它不但开了简单化比附咏物诗的先河,而且乏善可陈。   但值得关注的是,郭沫若在1959年致陈明远的两封信中,对此曾作过诚恳的自我批评。他说:“我的《百花齐放》是一场大失败!尽管有人作些表面文章吹捧,但我是深以为憾的。”又说:   “尽管《百花齐放》发表后博得一片溢美之誉,但我还没有糊涂到丧失自知之明的地步。那样单调刻板的二段八行的形式,接连101首都用的同一尺寸,确实削足适履,倒像是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花盆架子,装在植物园里,勉强地插上规格统一的标签。”   “现在我自己重读一遍也赧然汗颜,悔不该当初硬着头皮赶这个时髦。”   上世纪中后期,文艺界曾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郭老,郭老,诗多不好。换了名字,发表不了!”   这是郭老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14:25 , Processed in 0.0971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