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贬斥中医五则析——李振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6 20:3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2-6 12:38 编辑

       废除中医派以“科学主义”者自诩,宣称中医是伪科学。中医真的是伪科学吗?非也!中医和西医一样,同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医药学。而废除中医派如此诋毁中医,其实质是打着科学的旗号,干着歪曲科学内涵的勾当。为了给科学以正名,还中医以公道,下面就他们贬斥中医的五种伎俩予以剖析。
      伎俩一、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用方法论否定中医的科学性。      废除中医派为了说明中医不科学,他们混淆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进而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否定中医的科学性。例如,他们只把可以还原,经得起实验分析的叫作科学,而将缺少还原性,未经实验分析的中医学排斥到科学之外。君可知,像还原、实验分析、形态学研究等均为人的行为方式,是人们为了获取科学知识使用的方法。方法乃技术,并非科学,岂能用作判别科学的标准。当然,技术是科学派生出来的,技术也就必然地包含着派生它们的科学原理。然而,技术包含有科学原理,并不等于技术就是科学了。因为科学与技术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就它们各自内涵来说,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学提供的是原因,用来说明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的是方法,用来实现物化。因此,科学不会直接作为技术解决方法问题,反之,像还原、实验分析、形态学研究等用于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属于技术,而不能把它们看作科学。
      不可否认,像还原、实验分析、形态学研究等这些科研方法(技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均被称作理性的演绎法。理性演绎法在欧洲为笛卡儿所强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系统的研究了演绎推理),属于自然科学方法论,为西医所广泛使用。而我们中医学却主要建立在临床经验总结和生理现象归纳的基础上,好像不符合科学的方法论。但是大家且不要忘记,对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则是欧洲另一个科学方法论的启蒙思想家培根倡导的。西方的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在使用演绎法的同时,也应用了归纳的方法。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是这样,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也是这样。总之,理性的演绎和经验的归纳均为最基本的科学方法论。一般来说,理性的演绎和经验的归纳总结,这两个科学方法论各有特点,分别适应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的科学研究。理性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用来说明个体的原因。经验的归纳总结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主要用来综合梳理已有的科学知识。
      由此看来,废除中医派因中医的方法论不同于西医,就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显然是在混淆科学与技术的界限。
       伎俩二、狭义科学内涵,将中医排斥到科学之外废除中医派为了说明中医不科学,玩弄狭义科学内涵的把戏,说什么科学只是用来揭示事物本质的,而中医并没有深入到医学的本质问题,因此中医不在科学之列。例如在生理方面,他们因为中医论述的都是生理现象,缺乏关于生理结构的论述,就说中医生理学不科学。又如在药物方面,他们因为四气五味只是中药的性状,而不是中药的药用物质成分和药理作用,就说中医药物学不科学。又如在疾病方面,他们因为中医论述的“证”,既不是疾病又不是病因,就说中医关于“证”的论述不科学。又如在对疾病的诊断方面,他们因为“四诊”搜集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是一些病理反应的现象,至于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以及疾病本身,中医既做不到定量分析,也做不到结构剖析,就说中医诊断学不科学。又如在病理方面,他们因为中医只是论述了像六淫、七情等一些致病因素的现象,还没有深入到病毒、病菌以及生理变化和细胞变异等致病因素的本质,就说中医病理学不科学……
      当然,无论在生理病因方面,还是在药物药性方面,中医的确揭示不了它们的本质,只能就某些属性和现象进行论述。然而,这并不表明中医不科学,只能说明中医药科学水平尚浅。大家知道,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客观世界既包括事物的本质,也包括事物的现象和众多属性。那么科学所要认识的,就不能仅仅是事物的本质,还应该认识事物的现象以及各种属性。事实正是如此,在人类活动的初期,人们能够认识的大多是事物的现象,以及一些明显的属性,很少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当时人们所掌握的都是显像方面的科学知识。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虽然不知道能量转换的科学原理,但人类对钻木可以取火这一现象的认知,同样属于科学知识。还有在我国四大发明中,古人虽然不知道磁石为什么指示南北的科学原理,但他们对磁石具有指示南北这一属性的认知,一样属于科学知识。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不仅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属于科学知识,而且对事物现象的认知同样属于科学知识,只不过这种科学知识比较浅显而已。其实,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而这个发展过程,则是人们对事物从现象到属性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材料科学中,人们首先辨别的是材料的形状(包括结晶形状)、光泽、颜色等现象,进而认识它的硬度、密度、透明度、熔点、氧化等等物理的和化学的一系列属性,以及认识它的晶格排列方式,物质分子或原子的结构等本质。这就是说,科学是由认识事物现象开始的,继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各种属性。这种认识的不断深入,表现为科学的不断发展。如果只把认识事物的本质看作科学,那么科学只有一个唯一的终极本质科学了。如此一来,科学也就谈不上深入与发展了。
      实际上,人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科学仍然不会终结。因为对于任何事物来说,揭示了它的本质,并非就知道了它的所有属性,甚至它的某些现象(真相)仍然需要人们去认识。例如,人们虽然掌握了镭和钋的物质结构这个本质,但对它们的属性还需要进行研究,居里夫人对镭和钋的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例证。由此看来,科学研究不只是要研究事物的本质,更大量的是探索事物的各种属性,还要弄清事物表象中的真相。因此,中医关于人体器官功能(属性)的诠释,关于药性的诠释,以及“证”关于疾病的某些属性和特征的诠释等,均属于科学知识。即便是中医关于生理现象的认识,关于“证侯”现象的认识,关于显性致病因素的认识也同样属于医药科学知识。只不过这些中医药科学知识,大多属于现象和属性方面的,只知其然层次的科学知识,而不是关于结构和本质方面的,知其所以然层次的科学知识。
      当然,揭示事物的本质,知其所以然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深入地科学探索。然而了解事物的属性和现象,从而知其然也并非不重要,实际上要真正知其然也是一门颇深的学问。例如中医对脉象的认识,对经络现象的认识,对“证侯”的归纳等,这些看起来只是些知其然方面的医药科学知识,但却是中医在医疗实践中长期科学探索的结果,而对于西医来说则是医药科学的空白。由此看来,中医并非不科学,中医与西医同为医药科学,只是它们在科学内涵和科学水平上有所差异罢了。
       伎俩三、歪曲中医的主体本质,将中医打入伪科学。      废除中医派为了将中医打入伪科学,他们无视中医的医药科学理论,却将阴阳和五行说等哲学理论说成中医的主体本质。
当然,中医不像西医为纯粹的医药学,中医除了医药科学理论之外,的确含有我国古代哲学理论。不过,像阴阳和五行学说这些哲学理论,并不是中医理论的主体,而是中医用来说理的工具。也就是说,含有哲理仅仅是中医学的特色,而医药科学才是中医的属性。
      例如。中药的五味、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相附会,通过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了中药的配伍和主治功效关系。然而,中药的四气五味之药性,人体的五脏六腑之功能,中药的配伍,人体器官的功能联系等科学知识,并不是古人通过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的哲理感悟出来的。恰恰相反,它们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中药药性的科学发现,对人体器官及其功能的科学发现。只所以将它们进行阴阳归属和五行比附,是为了梳理这些医药科学知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并用来解说药物的药性及功效原理;解说人体生理现象及疾病产生的原因。
      又如,大家知道,人体各组织器官总处在一个动态的生理平衡状态。中医虽然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还无法探知其在生理结构上的原因。然而,古人却发挥他们的大智慧,运用阴阳五行说的哲理来解说中医的医理,合理地阐述了这一医学问题。例如对于疾病的产生,器官功能的损伤,可以用阴阳失调来说明;对于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又可以用阴阳分属和五行对应来概括;对于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则可以用阴阳消长来解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此看来,中医并没有将阴阳和五行作为认识的对象,中医认识的对象和西医一样,均是人的生理病因和药物药性。中医也没有将阴阳五行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也和西医一样,均为医药科学知识。实际上,中医只是将阴阳和五行说的哲理作为方法论,用来解说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解说脏腑经络内环境的运行机制,解说内脏病变与体表病理反应的规律,从而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废除中医派将阴阳和五行说等哲学理论歪曲为中医的主体本质,显然是毫无道理的。
       伎俩四、玩弄主观唯心主义的把戏,将中医排斥到科学之外      废除中医派为了否定中医的科学性,还提出了一个这样的谬论,说科学产生于西方,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科学的传入,我国才有了自然科学。而中医形成于西方科学传入我国之前,所以中医不科学。
      显然这个论调是十分荒谬的,它之所以荒谬,是废除中医派玩弄主观唯心主义的把戏,不仅将中医排斥到了科学之外,同时抹杀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史。
      众所周知,我国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例如石器的应用,陶器、瓷器的烧造,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天文学以及历法的制定,中医学的形成等等,这些都说明国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科学活动。后来的“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全球科技事业和各国文化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此看来,我国从来就不缺少自然科学,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科技发展的前沿。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到了现代科学的新阶段,才显得我国科技事业落伍了。所谓科学从西方传入,其实传入我国的是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以及科学这个名词。然而,废除中医派却无视这一事实,竟然将我国以前没有科学名词说成没有科学。在他们看来,中医是否科学,不在于中医的属性,而在于中医形成时有无科学概念。按照他们的逻辑,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存在,只要人们在意识中还没有科学这个概念,科学就不应该存在。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要看当时国人是否将它归属于科学。如果没有归属于科学,它就不属于科学,如果将它归属于哲学,那它就只能是哲学。显然他们这种客观存在取决于人的观念的论调,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其实在西方,科学概念也并非先于科学而存在,而是当自然科学走过漫长的发展之路以后,直到近代才出现了科学这个名词。这是因为古代自然科学不发达,人们在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索中,只能认识宏观方面的显像,却无法探知微观方面的内因。然而人们凭借理性思维,在哲学思辨和想象中,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推理,却可以给出事物一个合理的存在方式,说明事物可能具有的本质。这样一来,人们就觉得认识自然界,好像主要依靠哲学思辨,自然科学反而显得微不足道。由于自然科学在人的意识中非常淡薄,以至于无法形成它的概念。例如,直到十七世纪牛顿还将他最伟大的著作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这一事实中充分说明,西方世界也是先有自然科学,而后才出现自然科学名词的。如果依照废除中医派那个意识决定存在的逻辑,西方在牛顿及其以前也是没有自然科学的,即便是数学也只能属于自然哲学,而不能属于自然科学,这其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因此,中医形成于科学名词出现以前,并不影响它的医药科学属性。
       伎俩五、曲解“证”的内涵,否认中医的科学性      在废除中医派看来,中医的“证”既不是病症又不是病因,只是个空洞的概念,因此辨证施治不科学。
      当然,中医的“证”不是由人体内环境具体应激状态,进行定量分析所取得的科学发现,仅仅是一个没有物质实体的抽象概念。不过,“证”这个概念却是关于证侯的抽象。大家知道,证侯来自于对症状和体征等病情资料的高度概括,而症状和体征又是疾病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中医“证”的概念归根究底源于病理反应,它反映着生理病因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总起来看“证”分为两大类,其中像八纲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证,虽然并非指具体的病症,但它们却反映着疾病的某些属性。例如阴证、阳证是对疾病的阴阳归属;表证、里证指出了疾病在表还是在里;寒证、热证指出了疾病的寒热属性;虚证、实证指出了疾病的虚实属性。显然,八纲中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证反映了疾病的基本性状,为进一步认识疾病及病因奠定了基础。
      另一类像阴虚、阳虚、气虚、血亏、上火中风等“证”,虽然它们也并非具体的病症,但它们却指出了人体因疾病而出现的生理指标变化。例如阴虚是指阴液亏损,阳虚是指阳气不足。当然,由于“证”对于这些生理指标没有定量分析,也就无法确切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的具体变化。然而由于“证”是关于病理反应——证侯的抽象,因此,中医的“证”反映了因人体内稳态失衡,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异常的某些特征(现象)。
      总而言之,中医的“证”虽然是一个没有物质实体的抽象概念,但这个概念却不空洞,它有着具体的病理反应作为它的基础。也就是说,“证”特指一定的证侯,是关于一组相关症状和体征的归纳。就说肾阴虚吧,它是依据患者出现的脉细数、舌红、头晕、健忘、腰膝酸软、耳鸣耳聋、两颧红赤、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发落齿摇、足跟痛等一组相关症状和体征来判定的。由此看来,“证”虽然不是具体的疾病和病因,但它却是对病理反应中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归纳后的抽象,能够反映疾病的某些属性,以及因人体内稳态失衡而生理功能异常的某些特征。因此,中医关于“证”的论述属于医药科学理论,辨证施治的医疗原则和方法属于科学的方法。
2
发表于 2013-12-6 23:18:3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谁的GJB文章?中医为什么要与西医一样?西医发展到了什么令人无法超越的地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0:53:1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2-6 15:18
这是谁的GJB文章?中医为什么要与西医一样?西医发展到了什么令人无法超越的地步?

李振宽的。
4
发表于 2013-12-7 23:43:3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你不是曾说过,"中医是科学"是一个伪命题吗?你不是与反否中医科学性者一起,在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吗?你现在转贴此帖又是何意?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07:31:14 | 只看该作者
gonmai 发表于 2013-12-7 15:43
铁骨铮铮2002 ,你不是曾说过,"中医是科学"是一个伪命题吗?你不是与反否中医科学性者一起,在否定中医的科 ...

呵呵,转贴不代表本人观点,文责自负。另外,我好像只说过中医现代化是伪命题,这也是别人的观点。为的观点是,在承认中医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6
发表于 2013-12-8 13:28:15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一种人,见到纯中医人,跟他谈西医,因为他谈不了纯中医的东西;见到纯西医,则跟他谈中医,因为同样他也谈不过,只好取自己的优势这方面的东西,而自己成了西不西,中不中,两边逛荡的医生,治感冒用中药再加点扑热息痛,治疗肺炎,先锋五号,再加银翘解毒丸。这样也能吃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03:22 , Processed in 0.0512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