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九极中医》之干支运用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1 16:3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础知识:


       ①在《说文》里面,“干”字的字形具体表现为:中间一竖类似于树和竹的主干,下面一横与树和竹主干上的分枝相似,上面一横则与现今的写法有比较大的区别,被写成了羊角形,寓意着树与竹的枝叶具有朝上发展的态势。因此,整个“干”字是树与竹等植物的象形。而“支”则是指削去了竹的主干的细竹枝条,也就是从主干上分出的细小茎条。因此有“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的说法。

       ②在远古时期,我国祖先在搭建窝棚或是房屋的时候,常常把竹木制作成主干,用以构架窝棚和房屋上端高处的柁梁或行条,整个形态与“干”字非常相似,而且柁梁位于房屋顶端与“天”一样也是在高在上的。因此,我们祖先在仰卧或是仰面朝上看到这些柁梁、行条的时候,就把“干”与“天”联系起来,将其称之为“天干”了。

       ③我国祖先在搭建窝棚和房屋的时候,首先会在地面上打下一定数量的木桩,然后在这些木桩的上面架梁,构成了架空的建筑基座。与架设在房屋上端高处的柁梁和行条相比较,这些建在房屋周围和中间,深戳入地表且位于房屋下端,起到支撑整座房屋作用的木桩,将其称之为“地支”了。

       ④天干属性与类象

       【甲】阳木;类胆、头、脑、骨、腰脊、督脉、生发之气等。

       【乙】阴木;类肝、肝气、筋、指(趾)甲、升发之气等。

       【丙】阳火;类心阳(火)等。

       【丁】阴火;类肾气等。

       【戊】阳土;类胃气、元气(中气)、心气等。

       【己】阴土;类脾气等。

       【庚】阳金;类肺、肠、肃降之气等。

       【辛】阴金;类肺气、皮毛、司气等。

       【壬】阳水;类肾阴、膀胱等。

       【癸】阴水;类血等。

       ⑤地支属性与类象

       【子】阴水,阴居阳位;类先(后)天元阴、阴精、血等。

       【丑】阴土,藏癸水而为湿土;类脾等。

       【寅】阳木;类胆、生发之气等。

       【卯】阴木;类肝、肝阳等。

       【辰】阳土,藏癸水而为湿土;类胃阳、胃气、元气、阴精等。

       【巳】阳火,阳居阴位;类心、心阳、阳气、上浮之火等。

       【午】阴火,阴居阳位;类肾阳、元阳等。

       【未】阴土,藏丁火而为燥土;类脾等。

       【申】阳金;类肺、肺阳、肠等。

       【酉】阴金;类肺、肺气等。

       【戌】阳土,藏丁火而为燥土;类胃阳、胃气、肾气等。

       【亥】阳水,阳居阴位;类肾、肾阴、带脉、子宫等。

       ⑥地支藏天干

       【子】藏癸水;【丑】藏己土、辛金、癸水;【寅】藏甲木、丙火、戊土;【卯】藏乙木;【辰】藏戊土、乙木、癸水;【巳】藏丙火、戊土、庚金;【午】藏丁火、己土;【未】藏己土、乙木、丁火;【申】藏庚金、壬水、戊土;【酉】藏辛金;【戌】藏戊土、丁火、辛金;【亥】藏壬水、甲木。

       ⑦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35.戊戌 36.己亥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注:干支合化运用须结合脏腑生理与病理另版专述。)



运用方法:

       第一步:先以日极地支分别应各段极、月极、年极的地支,根据五行属性确定日极地支是否存在“应时不足”或“应时失常”。例如,辰日极应巳月极,因为辰属土,辰所藏戊土与癸水同根,故辰为湿土;而巳属火,巳所藏戊土与丙火同根,故为燥土;所以,辰日极应巳月极为“应时不足”。

       第二步:如果日极地支存在“应时不足”或“应时失常”,则所藏天干都同时存在“应时不足”或“应时失常”;而出现在人极、地极、天极的天干正是病症、病机、病因的表述。

       第三步:将“应时不足”或“应时失常”的地支与天干一一对应到脏腑功能上。

       第四步:运用上述方法再依次分析时极及刻极,并根据主诉症状确定各自轻重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注:“应时不足”与“应时失常”的鉴别运用包含于干支合化运用,待另版专述。)

(参阅《九极中医•时空》)



分析范例:

【就诊时间】

       2016年5月17日上午7点多。

【九极时空模型】

       丙申/癸巳/午/卯/土/己亥/戊辰/-/-

【主诉】

       女患,53岁,心慌、胸闷,爱饿来诊。2013年确诊得了甲状腺瘤,当年切除了甲状腺,之后一直在口服优甲乐片。之后时有发饿,尤其在两餐中间饿的明显,饿了就心慌,需要马上吃食物,还怕闷,屋子闷了就头晕,气短。有几次饿了检查血糖低,曾经血糖偏高过,当时还吃了几天格列齐特片等。风湿检测抗链O一直偏高。左臂外侧上下皮下有一排结节,成串。右脚大拇指感觉差,发木,手指末端时常出现角化厚皮,最近泡温泉后改善。体力差,活动后爱疲劳,累了就得马上睡。现头油还多。血压偏低,夏季爱头晕,近几年爱健忘,反应慢。食欲可,喝水一天大半壶水,渴不显,去年爱渴。大便基本一天一次,有时排泄慢需吃牛黄上清丸。白天尿频些,去年尿频明显,夜尿不多。胃不好,胃镜检查胃炎严重,胃难受过,吃饱了右下腹时痛,超声示肝囊肿。月经断四年,血常规不贫血。近几天口腔溃疡。睡得晚,以前失眠,近一段发困,睡觉好一些。脉沉细,舌淡苔白。

【干支分析方法】

       第一步:亥日极应卯段,亥化卯则“肝囊肿”,故壬水无存,甲

       木失养则发为甲状腺瘤;应午段,丁壬化卯,故己土无依而应于日干支;己土升清不足则申(年极)、丙(年极/月极)、巳(月极)、癸(月极)失常,故“心慌、胸闷,爱饿”。

       第二步:辰时极应卯段,戊土失常则“胃炎严重,胃难受”;应午段,戊土失常而化燥应于时干(此处虽燥土应时自足,但己亥

已失常,故表示戊土元气已伤)。

【处方】

       太子参20 生白术12 钩藤12(首煎后下) 核桃肉12 连翘12 丹参12北五味6 桔梗6

【方义】

       方以太子参、桔梗、北五味应燥土(戌/未)平衡气阴(提示:土燥木胜用太子参,土燥金胜用玉竹),生白术应日干己土升清降浊,丹参行辰中癸水以治肝囊肿及胃炎,钩藤、连翘、核桃肉沟通巳亥。

来源:【九极中医自助式学习群】群内[学术研讨]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药食因人而异,切勿生硬搬套!

---------------------------------------------------------------------------------

【九极时空】

专属于独立版权的九极中医原创理论体系,

欢迎读者分享或转发到朋友圈,

但任何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或抄袭!

如有侵权,本订阅号将保留法律追索的权利!

----------------------------------------------------------------------------------
2
发表于 2016-7-15 09:20:04 | 只看该作者
完全以天干地支的玄学,代替中医学的支柱“辨证施治”,偏离了实践第一的轨道,完全的彻头彻尾坠入“玄学”范畴,这是我不能同意的。
中医的阴阳五行解释了脏腑功能的本质,解释了脏腑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辨证施治的指导,我同意,但是,事物不可以过分,真理偏离一点就是谬误。完全以天干地支的配合的九极来代替以临床实践为依据的辨证施治,如同六爻卜卦来治病一样,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它脱离了实践第一的精神,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泥潭。这是亡中医的一另条歧路!
3
发表于 2016-7-15 13:0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7-15 05:21 编辑

天干地支学说过去一向是作为玄学内容的。这是事实。

      
  
4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7:42:06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6-7-15 13:07
天干地支学说过去一向是作为玄学内容的。这是事实。

      

你是学中医的吗? 干支是玄学的专利?   干支一定就是玄学? 中医离开过干支吗?  人家西医都利用干支:甲肝 乙肝 丙肝等等。  按照你这么说西医也是玄学。

点评

干支的本义是日行干,月行支,是天体运行的符号。 日出日落是一日,日行一度,一度十二辰,五日六十甲子,是一元。五日一候,三候一气,一岁24气。天干是日行的空间。 月圆月缺是一月,积日为月,三候一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16 18: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8:01:43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6-7-15 09:20
完全以天干地支的玄学,代替中医学的支柱“辨证施治”,偏离了实践第一的轨道,完全的彻头彻尾坠入“玄学” ...

干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你随随便便就扣上了亡中医的帽子。你有空就多干点正事,在网上喷这个喷那个有意思吗?

点评

天干地支是文化吗?  发表于 2016-7-15 19:17
6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8:07:20 | 只看该作者
溪流先生,你明白夏虫语冰什么意思吗?如果不懂查一下百度

点评

【夏虫语冰】是正确的,关键是夏冰的转换,仅知夏虫是片面的,更应知冬藏,才能延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16 17:36
7
发表于 2016-7-15 22:0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7-15 22:50 编辑

《》人家西医都利用干支:甲肝 乙肝 丙肝等等。  按照你这么说西医也是玄学。》
连小学生都会懂,西医甲肝乙肝丙肝,不过是排列序列数字的表示,如同应用A、B、C、D一样,到你这里居然变成西医都利用干支,哈哈哈,真令人笑掉大牙,你什么学毕业,不会是幼教毕业吧?就这水平,还给论坛人教授“九极”中医,真难为你了!真佩服你了,回去找幼教老师好好学学,”再来论坛喷不晚。有当老师的瘾吧,回家关上门对着镜子自己喷呀,自娱自乐挺好,论坛是什么地方?岂容你胡喷?
8
发表于 2016-7-15 22:2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7-15 22:45 编辑

《干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干支是传统文化不假,中医也是传统文化,并且还属科学范畴,在边缘上它们有交叉,但是也有区别,区别是主要的。中医是科学,干支是玄学,随便混淆二者是不行的。
在中医的主体部分完全用玄学的干支代替,把中医的辩证施治顶替了,这是方向的错误,这是异化中医的表现,本质上就是灭亡中医的另一条路。你没有什么可委屈的。
阴阳五行易经也应用,中医也应用,可以用易经代替中医辩证施治吗,回答是不可以。因为中医是以紧密结合实践的辩证施治为支柱,易经卜卦不是以实践作基础,所以不可以代替。医易之理可以有相通处,不可以相互顶替。这个道理明白吗?肯定不会明白,幼教毕业的嘛。
9
发表于 2016-7-16 06:41:37 | 只看该作者
(溪流先生,你明白夏虫语冰什么意思吗?如果不懂查一下百度)
你这叫转移辩题,诡辩术的一种,我认识,嘿嘿,不会上当。把你的伎俩都使光了!
10
发表于 2016-7-16 06:5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7-15 23:06 编辑

董,你是论坛第一大学问人,论坛人都知道。我的辩论对手不是你。找地方喝杯茶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8 11:33 , Processed in 0.0753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