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50多年的脉诊经验,老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9 10: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7-5-18 17:46 编辑

把脉技巧,各有千秋。有的医生,虽然在把脉,但是手下感觉模糊,病情不清,影响诊治。
脉诊第一步:先察胃气。
我先讲一下胃气的的实质。胃气的实质在于阴阳。是水火之合气,水性柔软(而)静,火气刚猛而动。若水火合气,到了阴平阳秘的时候,则火动被水制则缓而不迫,水静被火推动而博动有致。
若能在指下察觉到胃气的感觉,是第一步。
接下去,就是要建立阴平阳秘的标准,每个人都要仔细摸脉,逐渐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
老朽打字缓慢,第一次开帖,希望大家支持。
如想听的人多,就一步步讲下去。明天再说吧。

                                                                少林老僧   
胃气,是肾水之温升,谓之有火者,因其动有神也,谓之水者,因其有形而柔软也。故脉形以动态为主者,火偏旺,为阳脉,以沉静柔软为主者,为阴脉。故察脉之要,首分阴阳。
脉有胃气,则从容和缓,不徐不疾,所谓水中有火,火中有水,阴平阳秘。阴平阳秘四个字,要好好体会,要从脉速,脉形,脉寸关尺是否和谐种种,自己去体会。
在春天,阳所初动,谓之少阳,胃气中阳气生长,故脉形偏长,指下因阳气生而长,脉形有余,如游鱼在波。有圆充之象,所谓规脉,这是胃气因四时不同而阳气的外在表现。现在人称肝脉。其实质是阳气生长,外出条达之脉象。
要吃饭了,我老是罗索地说胃气,说明能在指下觉察胃气非常重要,是以后学好脉象的关键所在。明天再说。

          首先,告诉大家一条提高诊脉技术的方便法门。就是不要让病人说病情,先诊脉,记住脉在你指下的感觉。然后与病人所说的病情对照,这样,你虽然不知道你摸到的是什么脉,但是久而久之,你一摸到这种脉,就会知道这种脉可能是什么病。比如类风湿病,风与湿相合,你一摸到这种如游鱼之轻柔,滑如丝样的脉,你就知道病人可能是类风湿。
脉学不太好讲,,所以我只能讲我能讲得出的。因为指下了了,要表达比较困难

四时中,脉是有变化的,这也就是人体阳气生长化收藏变化。所以古人说什么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什么春规,夏距,秋衡,冬权,都是在胃气的基础上,阳气变化而致脉形变化所以要懂得阴平阳秘,是相对的。
如果春天的脉本当弦,反而出现了毛脉,说明这个人的阳气生长状态不佳,是金克木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个人阳气萧杀的厉害。病就重了。
如果春天的脉本当弦,出现的洪脉,这个人阳气太过,然这是木生火,是相生之脉,阳气旺得太过人以阳气为本,太旺总比不足好,所以病说轻了。
所以的一切,都要从阳气出发,要与生长化收藏相合,包括面色,体形。
这样,每一个季节,我都有了一套阴平阳秘的标准,包括面色体形的变化。这个标准一定要立起来,也就是我反复说的,知常才能达变。

讲了胃气,又讲了胃气在四时之常,接下来再讲讲
人体脉分左右。我们常说,左长右降,左血而右气,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与相关。
看到同道们学习的热情,老朽感叹中医后继有人,作为一名医生,即使日诊百人,一生所治的病人亦有限,要是后学有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足慰平生。
脉之有根,比如树之有根,根深才能叶茂。脉之在于双尺,为阴脉,犹树根在地下也,脉之双寸,为阳脉,犹树冠之受之阳光也。关脉为阴阳往来之地,犹树干之上下输布营养。此脉之阴阳也。
根有阴阳。左根为肾水。根于阳而用于阴。右根为命门之火,根于阴而用于阳。
左尺之肾水,因其偶有阳气,故温升而化为肝木,肝木上升,于寸口中化为心火。
总而言之,水---生木---生火,左脉之部位命名,不是虚妄,而是一个阳气化生的过程。
因为左升,所以在把脉时,应注意阴气的转化。
同理,右尺的命门之火,为真火,火生为脾土,土生肺金。其实右脉的转化也可以看作一个降的过程,肺金,携带胃火,转化为命门之火。
所以要摸根脉,注意双尺,摸脉时须重按些。
根脉是不是越健旺越好呢,不是的。要注意寸关尺的配合。
以左尺为例。左尺脉虚,左关弦,左关大,是何意?  说明此人肾水不足,肝木失养,水不能制火,心火反旺。
以老年人为多见,病人双脚乏力,耳鸣目糊。治法意上清心肝之火而下滋肾水,注意平熄肝风。
左尺太旺,而左关肝脉不旺,乃肝木郁而肾水不能温升,而反见腰背酸重,头目不清。
此间寸关尺之相互转化关系,千古不传,老夫点破之。类似关系不再举例,你懂的。
在讲具体脉前,先讲讲为什么可以诊脉察病的原理,因为缺少前人的实验,只能把我悟到的告诉大家,只是想凭此说明个道理,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实在对不起大家了。
有人也话会问:脉就是一搏动现象,何来阴阳?试想,人体之血管,络脉,毛脉,孙脉不计其数,阻力有多大?光凭心脏作为泵动力,而无阳气的推动,很难完成输布全身的任务。补气,行气之法,在中医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内经云:有则求之,无则求之,医生的不能光知道有形之变,而要知道无形之变。这就是人体气的变化
诊脉时摸的就是寸口的一段脉搏,因为血管的构造的特殊性,可以完成诊脉任务:
1.脉搏摸起来方便,一伸手便可以,摸起来搏动明显。
2.从上而来的脉搏直行,血液较旺盛。一到关位高骨处突然受抑,血液流速有变化,从而使脉的气机也产生变化,这就是关部不同于尺部的原因
3.关位到寸位也有变化,为什么呢,因为寸口始血管开始出现分支,血液量减少,气的推动感觉会很明显。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在尺部,脉搏较直而粗,推动之气藏于血中,所谓阴中偶阳。如果用1表示阳爻,用0表示阴爻,可以记为00.
血流遇到关位时,由于高骨的阻拦,阴液受挫,阳气如露。可以记作10,或者01。
当血流到尺部时,由于分支分流,血量因分流而不明显,血流全凭阳气推动,可以记作11.
如果用00记作,10记作,11记作,01记作,可以发现,这是四象,水木火金水
形成了一个升降过程。
所以在部,我们可以用来诊察阴血,在位,我们可以诊察气血,在位,我们可以用来诊察阳气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高人,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只是不好交俗人,爱好中医。
吾在漫长诊病过程中,对脉学渐有心得,一诊脉,即知其病之所以然,然后处方用药,多有良验。
我喜张锡纯的一句话,人生有大愿力,所后有大建树,然又信佛陀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如泡影。
一则令我奋然,一则令我释然。

凡诊脉大要,在于阳气津液。凡诊阳气察其神
阳气向外则脉浮,阳气收敛则脉沉或紧,阳气郁则脉弦而不畅。阳气弱则脉弱,阳气亢则脉上部大,阳气下蓄则脉下部大。
诊脉则可知其气机所向.

凡诊阴津者,察其
者,阴不足血,脉者,气血凝滞不畅,脉滑而软者,脾虚有湿,脉,则多痰饮积滞种种变化,自己领悟。
世上能建功立业者,以其愿力之大,所见之真,则所为愈挫愈勇,勇猛精进。正如尼采所说,凡不能令我死者,只能令我更强大。
若学会了察阳气与阴津,再结合寸关尺上中下定位,再结合浮中沉之内中外,则可以详细测知病人体质与病情。

本人始终认为,有异能者,或可诊脉断某某部位有某某病,然所诊出之病,必竟以现代医学来命名,比如你把脉诊出了胃溃疡,有胆结石,有乙肝等等,如果用西医治疗,可以作为诊断依据中医治疗的话,只能有利于定病位而已,定病位,当然有利于治病,然传统脉学也能诊出卫气营血,也能诊出上下焦,也能诊出五脏虚实,六经病情。
在中医这个系统中,已经为你提示了治法治则,处方用药,这也足够了。
因而也想起了菜根谭里的一句话,“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比如有心理脉法者,其实只是脉中神的变化的一部分,主要是阳气的变化,肝木化魂,肝金为魄,心火为神,皆为胃气变化之不同位置,表现为不同的象。

话又说回来,医学要发展,也要敢尝试。但是结果可能会很少,正如鲁迅所说: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是一小块。真的经得起历史沉淀的,真是微乎其微。
闲话少说,今天说一下诊脉的一种方法,法。
年青里看到师父摸脉时手指动来动去,问之,则含糊其词。
后来,经历多了,才渐得,脉管是一根圆管,至少要诊三个面,上面,内侧面外侧面
一般人只诊上面,这样,就错过了一些明显的信息。
脉的桡侧面,皮肉较少,有利于阳气的运动,所以,我们可以用来诊腑气,相对的,尺侧面则约束较多,不利阳气运动,阴液反应就较明显可以用来诊相应的脏器













     

点评

转的好  发表于 2017-5-13 07:2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5-16 21:2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7-5-16 13:29 编辑

辛苦了,谢谢分享!学习了,很好的脉诊经验!期待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17:49 , Processed in 0.0702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