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建新医学的基本思路(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8 10:4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7-8 11:11 编辑

       中西医结合创建新医学是人类划时代的伟大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相当的历史阶段,需要一定量的中西医结合实践和经验积累,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才可能取得理论上的突破。新医学把研究方向确定在“转折时代”造就出的临床家以及他们创出的最新经验上。这样的选择可谓“独到”。

    一、填补被间断的“转折时代”

       新医学研究者认为,解决最新临床经验问题,解决新药理学使用问题,吸取古医学精髓问题,以及中西医结合时代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突破口,就是找人!因为上述问题都是新旧医学“转折时代”出现的时代性问题。王冰、王叔和以及所有古代圣贤都不可能跨越到这个时代,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当今之所以问题越积越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大家几乎看不到这些问题还有解决的希望。原因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性历史时代---“转折时代”,造成了中医发展时代的间断。如此重要的“转折时代”,一旦被间断,中医学将无法从旧医学一步跨入新医学。
       “转折时代”不是中医发展史上的平凡时代,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时代。这种特殊时代,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只出现过两次。“转折”所需要的时间也都很长。
       中医学第一次蜕变是巫卜医学的诞生,人类从医疗个体化转变成医疗职业化,它不仅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飞跃,而且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起点。
       中医学第二次蜕变便是医--巫分裂时代。古代医学基本经验方法的确立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创建新医学,是中医学的第三次蜕变。中医学将从原始的经验医学蜕变为现代医学科学。与前两次蜕变相比,这一次是人类医学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飞跃,是人类从古代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的一个关键性里程碑。

    二、注重“转折时代”的人物和经验”

       创建新医学的关键一步,就是填补被间断了的“转折时代”。只有这一时涌现出了的杰出人物和成功经验,才可能对未来时代产生影响。只要找到了这一转折时代的人物和资料,就意味着找到了解决中医现代问题突破口。
       我们之所以强调“转折时代”,因为它是一个特殊时代和竞争时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科学的强烈冲击下,中医学遇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有幸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短短的百年时间,即将完成它数以千年都无法完成的历史蜕变。

       从中西医汇通到中西医结合,中医学术蜕变的时代跨度大约有一百余年,但集中体现在建国后,以现代医学为主体的国家医疗体制全面建立建全条件下的中医应对时代,又称“竞争中求生存”时代。在与现代西医并列共存以及相互干扰,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中医学术发生了巨大的“基因变异”,从而产生了对西医的强大“抗体”,创下了大量超越现代医学的成功先例,彻底打破了现代医学“战无不胜”的百年神话,为中医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折时代之所以不被大家所重视,是由于更多人眼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失败。一项伟大的人类医学创举,一百年尚不足论成败。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用失败的经验铺垫出来的。在开辟新学术道路上,即便全人类都失败了,只要有一人成功,那便是全人类的成功。
       在长达六十余年的中西医结合时代里,难道就没有一个成功者?现代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旧中医门下出身的临床家就不会中西医结合,而只会坐以待毙。这些人虽然不擅长科学研究,没有从理论上取得突破,但他们在与现代医学的反复较量中,借用了现代医学的力量,把中医千古精髓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把中医的临床能力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还不算成功吗?  

    三、继承“转折时代”的中医薪火

       这些年来,一提到继承,大家就习惯性的想到学习、研究、考证、解读“四大经典”及各家学说。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继承的不是远古学术,而是“转折时代”创下的最新学术。或许是由于转折时代创出的技术过于高深,大家都无法涉足,才选择舍难求易,舍近求远,跨越时代去继承远古。
       为什么我们不主张“跨越时代”,继承远古?是因为远古的人类认知尚处初级阶段,在制做精髓的过程中必然混入更大量的糟粕,现代人无法分清。唯一有能力分清的正是“转折时代”的这一批临床家。临床家的技术能够达到顶尖水平,能令现代医学望而生叹,足以证明他们所吸收的是精髓而抛弃的是糟粕。这是唯一的鉴别标准。

       转折时代的人受到新旧两个时代两门医学的双重影响和双向促进,但同时又受到个人出身及知识结构所限,所创下来的新技术,只能被称为“绝技绝学”。之所以称“绝技绝学”,意思就是无法传承,人亡技绝。
       中国中医几千年,最能代表其顶尖水平的就是现代临床家创下的这些“绝技绝学”。一旦人亡技绝,中医这几千年岂不是白忙活了?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损失,而是全人类的重大损失。
       这样分析,解决时代难题的关键点就越来越清晰了。就是用现代医学科学破解现代顶尖临床家创下的“绝技绝学”,中医的各门派,各学说,千古精髓,现代科学等诸多内容尽在其中。

       这些转折时代的顶尖临床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临床成就,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转折使命,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我对这些人赞赏备至,不惜引用了佛教中“燃灯”一词,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看到了光明。他们同中医历代前辈们一样,一直都是在黑暗中探索。只能理解为,他们燃烧了自己,为后人争取了光明。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自我燃烧,我们即便把古代经典读烂,读成灰,都不可能吸收到中医精髓。因为这是由自幼在临床上修炼的中医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人无条件自幼临床,无法自幼修炼思维方式,也就无法吸到中医精髓。即便掌握了现代医学理论,也只能是被现代医学所同化而无法超越现代医学。

       一代人只能完成一代人的使命。后面的事,尚需下一代人继续努力完成。进一步探索临床家成功经验背后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科学理论,才能保持其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 一旦找到了这个关键点,实现理论突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我便把这一突破,描述为“点睛”。
      
       谁能给现代最顶尖临床家所画出的巨龙“点睛”?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惆怅或疑虑。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代可以造就一切。人类不需要的,时间就会洗刷;人类所需要的,时代就会造就。人类医学绝不会让中医两千年白忙活!

点评

新旧医学转折时代的接口问题核心在中医悟在四维时空间!  发表于 2017-7-8 11:54
2
发表于 2017-7-8 11:54:3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7-7-9 13:38: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0:5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7-11 10:54 编辑
叶苗 发表于 2017-7-9 13:38
思考先生讲的好!
叶苗回复,请教先生几个问题:
1、“奇经八脉”,是否可以理解为:血管和交感性神经神 ...


叶苗认为思考先生深思熟虑,提出问题非常好,也只有运动在红外线的气机光电子电流,才能做到并且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也只有性味电流的固有频率才能做到与经络电流的固有频率产生调制与交调聚集成光包络电流,达到归经的结果光包气机电流。红外线的气光电子电流才能具有八种复合结构,红外线的气、光电子、光包、气机电流,才能具有在一天十二个时辰内,都随日月而循行运转!这就是天机!

------------------------------------------------------------------------

多谢叶先生认可!
但是先生的对中医,物理学概念运用的过于繁多。
我给先生提示一下吧:

古人的“经络”概念,用到针刺及草药上,意义显然不同。
经络尚未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概念。只不过是古人用来说理的一个工具。
针刺,只能刺神经,而不能刺血管,刺血管壁--复合结构,古人人工操作,无法做到那么精准。
针刺神经通过神经系统生物电流可以传递。

把“经络”概念引用到草药解说上,称“性味归经”。
这个“经”,或者也称“经络”,已经不是神经系统了,而是血液循环系统。
所谓“性味归经”,其实就是“药理成分归血管”。

我之所以部分认同叶先生的观点,就是叶先生有一点是对的。
那就是,对于中医,不能完全用化学方法来理解,还要借助物理方法。

我们仅拿用药来说,现代药理学主要研究草药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化学作用,归纳为药理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用草药,不仅仅用的是草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而且牵涉到草药的物理作用。
故中医药需要建立一门《草药物理学》从物理学入手探讨传统中医的药物作用。
这是新医学近几年的新发现。

认为中医草药治病可划分为:治症状;治病理,两个面层。
治症状是传统中医的看家本领,运用恰恰是草药的物理作用,
治病理与西医原理相吻合, 运用的是草药的生化作用。

先生一向强调物理学,是有医学意义的。
5
发表于 2017-7-11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7-7-11 15:0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7-11 15:11 编辑

中医理论的破解需要借助一个重要的数学理论,该理论已经超出医学工作者的教育范围。但光有数学理论也不够,还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理论,将它们整合为一个整体。许多学者(包括论坛内的)提出种种理论,许多理论只是一些实验现象,它们不是破解中医理论的关键。比如经络内主要运行是生物电流和热传导,它们与经络和穴位的关系是什么?穴位与神经有什么关系?电和热如何运行等需要数学理论去解释,但它们的现象在实验中是可以观察到的,电流运动伴随电磁波辐射、热传导有红外辐射,体液内钙离子浓度在穴位处偏高、穴位的电位高于周围等,这些现象不是经络的本质,只是现象。很多人不相信数学理论的作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是基于假设运用数学理论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许多预测得到后来实验的验证,这就是数学的功劳。数学可给予人们严密的思考。
7
发表于 2017-7-11 20:30: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7-7-11 20:35: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19:32 , Processed in 0.0505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