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建新医学的基本思路(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31 13: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国后的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中西医结合创建中国的新医学。具体怎么创建?一直都没有人知道的。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河没有过去,连石头都没有摸着。
       数十年来,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两门医学在理论面层的结合。为了实现这种结合,大家对中医理论运用西医理念进行了“现代话”“科学”解读。投入时间之长,耗费精力之大,令人惊异!但大家始终没有察觉到,这种解读是对中西医结合的一个误解。
        那么,中医与西医,究竟应该从哪个面层上结合,才是最有可能实现?还有就是,在中西医结合实现的过程中,以哪一门医学的理论为基本格调?未来新医学的基本框架如何构建?

   一、实现中西医学理论面层的结合是一个误解
       中医界有志者已经把《伤寒》、《内经》等多部古典著作的内容用现代医学理念全面解读。解读出的结果,都与现代医学理论非常吻合。从中医理论里中解读出一大堆科学性、正确性和伟大性。由此认定中西医学理论面层的结合已经实现了。
      一个悖论接踵而至,既然中西医学理论面层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新医学就该诞生了。中医就该振兴了。可事实不是这样,这就让大家不明其中奥秘。

      由于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医学理论哲学化,医疗法则机动化,临床技术个体化。
      中医理论属自然哲学推演,用以启发人们思维;人类从自然哲学中建立科学体系,在西方在已经实现了。以牛顿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标志,历经近400年的历程,走到了今天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人类已经实现过了几百年的东西,在中医还是认为不合胃口,还是要继续从自然哲学里寻找科学原理?当找到了中医自然哲学里的科学原理时,才发现,现代科学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发现过了。不仅自己不会用,甚至不知道。
      中医医疗法则过于机动,等同于没有法则;而临床技术都掌握在私人手里,即不可传承,又不可普及。这就给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中西医结合究竟应从哪个面层入手,才有可能实现?

      学解读经典,这一做法之所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是因为仅仅用现代医学科学理念来解读自然哲学推演出来的理论,等于是用现代医学的成果来测定古代“望外揣内”--臆想的准确度。其结果只能再给“望外揣内”,这一方法粘贴上一张“科学”标签。继续鼓励大家“望外揣内”。并没有从现代医学中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差距,也没有感到中医的旧理论需要更新。

      种形式的解读,最容易出现的误导就是,把毫无关系的古今两件事混为一谈。之所以能被混为一谈,是因为二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中医把这种相似性,仍旧用它那“取象思维”(类比思维)进行推演。“取象思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把貌似相同,但本质各异的两件事物混在一起。例如把现代科学成就,解读成古人的“超前思维”或“前想科学”。这样一来,越解读,越感到中医超前;越解读,越感觉中医伟大,简直就是一门“2500年前就早熟的科学”。由此所造成的唯一结果,便是有足够的理由(或称“科学依据”)来掩饰中医的落后,以便继续陶醉于祖先的“超前”与“伟大”之中而继续啃老。那么,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也就被“解读”成了“啃老化”。

       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牵涉到数十国家数十个自然科学学科的投入,用了大约三百年的时间,把大量的医学理论都研究清楚了。基本上没有受到过中国古人自然哲学的什么启发。要说与古人的某些医学理念相似,纯属巧合。 即便相似,也说明不了中医的理念就是超前科学。全人类只承认现代医学的科学性,没有人承认中医的“前科学性”。理由很简单,“科学结论”的唯一来源只能是严密的逻辑论证和严谨的科学实验。“前科学”其实不是科学,而是臆想。
      中医理念虽然与其相似,但其来源是通过临床经验“望外揣内”,揣出来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古代。现代科学无法认可。

  二、编制神话与实现神话
      人类古代的寓言或神话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而哲学道理同样也包含着科学原理。这就同自然界一样,大自然虽然既不是神话,也不是哲学,但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多不胜数。其实,科学本身就是起源于自然哲学。
      一旦诞生,科学的职责就不是继续沉溺于神话之中来编制新的神话,而是实现神话。这也是科学比自然哲学要困难的根本原因。

       实现神话,与首先需的正是,要从编制神话中解脱出来,面对真实世界。编制神话只需要掌握“取象思维”便可以编制,但实现神话,就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科学逻辑,而且还不够,更需要用严格的实验来证明逻辑推演的结果的真实性。
      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神话叫“嫦娥奔月”。当我们得知现代科学成果—“加加林登月”之后,不由得回想起来用“加加林登月”的科学成果来解读“嫦娥奔月”。 这会让大家感到中国古代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奔月”的超前思维。

      其实,加加林之所以能登上月球,不是受到中国古代的“奔月”神话所启发,而是背后有数百个科学学科、技术学科以及现代工业在支持它。 而“嫦娥奔月”的背后有什么?只有一颗脑袋在幻想而已。一个幻想能有多大价值?如果真有价值,那么,我们可以把千秋万代古人们的各门各类幻想、遐想、猜想、梦想、苦想、冥想、胡想、乱想统统收集起来,还有东村二瘸子,西乡三瞎子他们都做过上月亮的美梦,也可算上。这么一算,加加林的登月,在我们这里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儿科”!我们的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思考过千遍万遍。

      中医的所谓基础理论,是运用“取象思维”或称“类比思维”来推演的。这与古代作家编织神话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同出一辙。这种思维方式只适合于编制神话,不适合于科学创新。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的诸多成就,虽然与中医有很多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其实就如“嫦娥奔月”与“加加林登月”的相似性。这两件事虽然感觉上相似,但确实扯不上任何关系。因为两件事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中医人不能以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某些相似性而激发起解读情怀,沾沾自喜。


点评

叶苗认为: 思考者先生的观点极其錯误在,中医药是通过观色,用味调脏的光伩息科学技术,思考者先生即不懂中医药,也不懂光伩息科学技术,更不懂“取象思维”或称“类比思维”来推演的光电孑电磁场思维;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7-31 17:16
2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3:27:16 | 只看该作者
     三、中西医各自的发展阶段中各个环节

       西医:1自然哲学—2古代经验技术--3近代基础科学—4近代技术科学—5近代医疗技术--6现代基础科学—7现代技术科学—8现代医疗技术。西医的发展过程大约就是这八个阶段。
       中医:1自然哲学—2古代经验技术----3x----4x----5x----6x----7x----8 现代经验技术----9(尚未实现的)现代科学技术。这就是中医2500年以来的发展过程。

       中医与现代医学之间,缺少五个阶段的五个重大环节。换句话说,这五个环节代表五个时代,西方数十个国家花了300多年时间才走过了。
       中医临床,从古代经验过渡到到现代经验,花费了大约一个多世纪。而中医理论两千五百年,连一个时代尚未走完。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来解读中医的自然哲学理论。这中间有五个阶段的空白需要填补。现代顶尖临床家之所以能跨西医的五个阶段,完全是依靠现代医学科学填补了这五个阶段的空白,才一步跨入现代经验。就从建国后成名的顶尖人物数起,没有一个不是受益于西医的。

       但是由于跨越的环节过多,时代的跨度过大,中间的空白太多,仓促填补,未免不及。再加上顶尖人物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现代科学教育的人,这才导致了他们的新技术背后的支持性理论无法深究。深究科学理论,不是他们这些旧中医门下出身的人所能涉足的,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这也必然造成,顶尖临床家辛勤创下的新技术也就无法普及与传承。只能是人亡技绝。 不能传承才正常,能传承反而不正常。

       其实,只有一种解释可以相信,那就是,现代顶尖临床家直接借用了西医发展的五个阶段中的部分成果,其实也只是受到启发。西方这些理论,他们是编造不出来的,能不绕弯子,直接借助,哪怕是星星点点,就能实现跨越。这也是顶尖人物的智慧所在。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直接借用”?因为中医从自然哲学开始起步,如果想把上述五个阶段全都弥补上,仅凭中国中医一国一医是不可能做到的。西方数十个国家都花费了数百年时间才搞成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发展进程中有多少无法攻破的难题,需要大批量的天才人物来突破。而天才人物的出现是带有偶然性的。 具有这样难度的工作,不说中医界没有这样的人才,即便把中国各行业全算上,也挑不出这样的人才。

       既然没有能力创造,借用总是可以的。如果连接用都不会,那才真正算气数已尽!
       其实,中医创新主要是个思维问题。一旦想通了,很多难题就会不解自开。中医只需要学会“放弃”就够了。中医的经典理论,解读不出现代医学科学。还是放弃经典理论,“直接借用”现代基础科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技术科学,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易跨过五个阶段,与现代与中医站在同一个基础平台上。这个平台也可以理解为“起跑线”。站在现代同一个起跑线上,才能比较出各自的优越性。中医肯定会在很多领域领先于西医。就是说,中医只有实现理论更新之后,才可能与现代医学并驾齐驱,进入人类主流医学行列。解读原先的理论,只是把猫猫叫个咪咪。
3
发表于 2017-7-31 13:33: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17-7-31 17:15: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 00:38:17 | 只看该作者
叶先生最擅长的就是光电信息电磁场相对论治癌症。
6
发表于 2017-8-2 09:26:2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12:55 , Processed in 0.0531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