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危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22 16:3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木沉香 于 2019-9-22 16:41 编辑

                                   中医,危矣!
                       -----兼举评《环球中医药》杂志
                                                                                                        王子良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30年前他们就高喊:“中医后继乏人”,经过这么多年,国家没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全国三十余所中医本科院校,加上中专、大专,总不下百余吧?经过三十年的培养,还在呼喊:“中医后继乏人”,如此看,现实果真是如此这般了吧?

估算一下,这许多年,仅从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也应该是一个庞大群体了,大、小中医医疗、科研机构,从农村到城市,从地方到中央,大医院小诊所,以中医为名者还少吗?遗憾多是些卖狗肉的花架子,从中不知究竟能找到多少中医的影子。

我心目中的中医,不仅是操守中医理法诊疗治病,还应有中医的品格。什么是中医品格?你就看看能做到“大医精诚”的有几个?每日“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又有多少?

我已有许多年几乎不去看各类中医杂志了。近代杂志,我总觉得内荣有很多的不真实,或者说我想要的、对我有用的,不多。相对而言,工作之余去翻阅解放前、或解放初期的中医杂志,感觉可靠些。2018年4月初得机会参加一次培训会,进门处每人发一本杂志,前后有人不屑于此,索性塞给了我,如此我收获到3本不同期不花钱的杂志。

杂志名:《环球中医药》,我第一次见到和听到此物,打开翻阅。封二全版彩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收录证书。刊首介绍,该杂志位于中医药综合类科技核心期刊第10名。如此看,在百余种国内中医药期刊中绝对可列为上品,代表着中国中医当代的水平。

杂志印装也非同一般,大32开,铜板印制,小5号字排版,160页码,厚度也非等闲之辈。

目次之后,用了一个整页告知读者:该刊的顾问20人,名誉主编、总编、常务副总编、副总编辑,共15人。这些人应该在中国中医界是很有些头脸的人吧?对于这本杂志也不知他们都负有什么责任。另外还有128人的编委会,其中16人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不会仅仅是为了装门面吧?我知道曾有些杂志遴选编委会成员,必须出资赞助杂志社,按出钱多少享名:编委、常务副总、副总、名誉主编、理事会成员、理事长、副理事长等等。我之所以产生此想,该杂志海外编委中恰巧有我一位熟人,此人确实30年前毕业于国内中医本科,毕业后很快改行经商(那时候很时髦),开办过工厂(与中医无关的),应该是赚了不少钱,再后来,移民国外了。编委中重见这位失联多年的学弟,估计他在海外,或是又重操旧业了吧?很欣慰。

至于杂志的刊名,我觉得起的很有魄力。幸好地球以外所及的宇宙范围,尚未发现类人生物,否则刊以“宇宙中医药”、“环宇中医药”也是说不定的事。
实际,一本杂志办得好不好,用不着拉大旗作虎皮,也不在于你的名起得有多大。《中医杂志》既没有冠以中国,也不是中华,排名、人气绝不会在你之下。

再谈几句杂志内容。应该是此杂志独有栏目,也不知起于何时,曰:“铿锵中医行”,说栏目文章被卫计委宣传司评为“优秀宣传作品”。我将杂志送与10名中医阅读后,询问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文章,竟没有异一人提及“铿锵中医行”。我进一步直接询问对“铿锵中医行”感觉如何?答复是:很一般,没有新意,都是别人嚼过的蜡。我又疑起,参评的人是不是中医业者?

大多数载文、几乎所有的论著,都是获得国家各种资金资助项目。大都是中药或某方对动物实验观察,对动物体内某一因子的影响观察。几乎都没能得出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结论,且废话不少。如用某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没必要再去强调,该方出自《伤寒论》,原方组成……,溃疡性结肠炎是何病、何因,表现如何,相当于中医什么病证,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何。又不是你调查的,都是抄来的,这些是否有必要占据篇幅,重复论述,值得商榷。正应了那个笑话,秀才卖驴,写了三页还没见到个驴字,贻笑于大方之家。

某汤消炎镇痛作用的研究,让小白鼠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热板致痛去观察抗痛效果,抗炎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得出的结论:这个方抗炎镇痛效果明显,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综合调理,且没有不良反应的优势。言外之意,仅凭一个小鼠就得出了人体身上的结果;不需要中医的辨证。讨论中说,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痛风”“热痹”。热者寒之,对热病你方中为何使用了大量辛温药物桂枝、细辛、独活、苍术、忍冬藤、伸筋草等,为什么?且没有做说明。

再举一个:黄芪、丹参,2:1比例,对脂多糖所致的机型肺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开篇就是不厌其烦地解释:黄芪、丹参为何科何物,有何别名,分布区域,有何功效云云。不该说的说的很清,该说的没有说清。我很想知道:比例为什么选定2:1?为什么不是1:1?1:2如何?3:1行不行?文中承认黄芪、丹参是益气治血的,当然是适用于气虚血瘀证型。你做的动物模型以及对3个因子的测试对比是否能反映出气虚血瘀呢?同样益气活血,选人参、川芎会不会更好?脂多糖造成的肺损伤的结果,换到人身上(实验的目的终究是为了人)的各种原因肺损伤是否一样管用?

几乎所有的实验研究结果(未明示)都是否定辩证的。没有辩证用的药还能叫中药吗?我的理解:只有在中医辩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才能称其为中药;西药以中医理法辩证使用,也可以成为中药,如你把阿司匹林用以发汗解表,那它就成了中药;不经过辨证用的是中药,也不能叫中药。
如果你防治脂多糖造成的肺损伤效果显著,可以代表其他原因所致的各种肺损伤,而且不需要中医的辨证,也未尝不可。一项研究,对传统中医完成一个否定,也是一个进步。但你并没有做到肯定,也没做出一个否定。我想知道作者发文的目的?办刊者选登的目的?

资金资助项目,那都是出自纳税人的真金白银呀!不会是项目申请人得到一笔“善款”,不能叫你独吞,杂志也要分一杯羹,所以才有发文要收取一笔重金。审稿要收审稿费,稿件能不能采用另说,而且录用稿占投稿量比率是极低的,审与不审,这笔钱要先拿到手。杂志社说话了:2018年审稿费不收了,但你要想走快速通道,还是要收费。

我不禁自问:办刊是以赚钱为目的,杂志水平又会如何?投稿若是为了毕业或项目交差,质量又会如何?

重量级栏目——论著部分,以实验研究为主,标题气势如虹,如同刊名出如一辄。无非中药对模型中某一让你看上去眩晕的英文代码的研究、观察、作用、表达、影响之类,结论都是些可能与某某有关,没见到肯定的东西。

我仅有的2017年、2018年的3本杂志,其中我认为半数以上存有明显的技术、或思维问题。

一篇关于帕金森病抑郁的中医证侯特要素研究文章,讨论中先是一顿神侃PD是什么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关系、是谁提出的、dPD是什么、发病率及国外情况……。既然是英国人1817年首次提出,中医当然无文献记载了,硬是要抬出元、明、清医家对它的认识。与你要做的研究究竟有没有关系?结论或许是有意义的:dPD中医证侯分布是以阴虚、内热、气滞为主。

但你在制定帕金森症候关系量表中说:该量表包括13个中医证候要素:肾虚血瘀、内热、痰浊、髓减等。“髓减证”是不是中医名词或中医传统证型?如果不是需要解释它是个什么,为什么要把它采纳进来;如果是你创造出来的中医新词,也要注释其内涵。《内径》虽提到:“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主骨生髓,肾虚髓减只是骨痿发病的病机。我在中医界白混了多年,不懂它的定义所指。如果从事专科的人员都懂得,那你这杂志不是专科杂志吧?杂志文章是给大家看的,不是让读者猜的,要严谨。

一篇文章讲的是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某病气阴两虚兼瘀证型的临床报道,有意义吗?既然证是气阴两虚兼瘀,选用益气养阴活血之法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这不是废话,除非你选择了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不同用药组,进行比较观察,结论为:哪几种益气养阴活血药物搭配效果最佳。当然也可以通过你的治疗再度证明辨证用药的有效性,那也太小儿科了吧?

其它何止一篇: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证、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治疗风痰瘀阻、从肝论治胃经验(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等,选药、论治无任何创意。
对理论探讨性文章,个人理解,应该不存在异议。但读到一篇通过肾脏病病理进行微观辩证的文章,说是此法可以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中医辨证重要资料云云。读过后让人跌破眼镜。前边意义、症状不去理会了,重要的是体系构建方面,又发现幽微。思维极为混乱。“以治疗某一脏器疾病为目的的而形成的局部辨证古来有之”《内经•灵枢•大惑论》“精之巢之眼…….”那是微观辨证吗?且看接下来的一段话:“足细胞(即肾小球上皮细胞)连同基底膜一起构成了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同时保证肾小球通透性的重要结构。足细胞含有许多足突,足突间形成裂孔隔膜,形似口咽、皮毛。而口咽呼吸、皮毛散气、汗孔开阖亦有‘通透’之意。《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肺主身之皮毛’,因此将足细胞之屏障、通透功能与肺主卫外、司呼吸相联系,临床上足细胞病可以从肺来论治。”按此逻辑,我看到的足细胞足突间形成的裂孔形状,形似肛门、尿道口,肾司前后二阴。临床上,是不是就可将足细胞病从肾病论治呢?接下来又把内皮细胞病与心联系论治;系膜细胞病从肝论治。尽管如此这般牵强无稽,脾与肾也没能找到对应的部分,只好含糊其辞说“临床上脾肾病的发生都相关,不能割裂。”可关键之处还在于,文中还缀上一句:“肾脏微观结构与中医脏象相关性的认识,绝非机械性地生搬硬套和简单的取类比象,…….”明明就是,何言“绝非”?

论著文章多为中药对某西医病、症,某一试验指标的实验研究。如:某某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某某汤联合MTX对RA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XX汤对CLA寒性大鼠TFN-r和TIL-17A表达的影响;针•••••对自嗜相关蛋白Beclinl.p62的影响。给我的印象,这类文章不是来交流的,而是弄几个外文缩写蒙人的,叫你看不懂,秘密化,自作高深;或是在说明你杂志的水平高?不得而知。

学术论坛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解读”,洋洋五千字,所谈内容有:养生防病、诊治宜早、瘥后防复。全是捡拾他人牙垢,毫无新意。这倒也反映了杂志水平。决不可能代表中医当代水平。

给你一篇文章,“中医辨证治疗PCOS”,这标题真的能把读者搞晕。这难道就是办刊宗旨?如果是西医杂志,也无可厚非,中西医结合杂志,勉强也能说得过去。但你办的可是中医杂志呀!

临床方面,给我的印象,就是以中医之法治疗西医之病。

这本杂志,信息量不少,真正可读、有用内容不多。给我的总体感觉,中医着这样发展下去,危矣!  
   (2018-5-1)
(翻出一篇旧文,时隔不断太久,抛砖引玉,支持论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9-22 17:57
2
发表于 2019-9-22 18:01:46 | 只看该作者
       运用动物实验研究中医的证与方剂,此路不通。此路不通,另谋出路,中医不危。
3
发表于 2019-9-22 18:13:33 | 只看该作者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4
发表于 2019-9-23 11:38:54 | 只看该作者
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反复冲击下,传统中医,即旧医,确实是  中医,危矣!
这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看法,而且是中医界乃至全民的共识。
如此古老陈旧的一门民族医学,数百年都无进展,岂止是危矣?


然而,毛泽东主席早在1950年就制定了中医发展方针。
在毛泽东中医路线指引下的一代新医已经崛起。
也就是说,六十多年里,二十多所中医高等院校里,
尽管北京中医学院焦淑德教授说:“辛辛苦苦几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会看病的真中医”。
其实,还是让他老人家失望了!
现代中医学院还是培养出了少量“会看病的真中医”!
这种真中医,真正做到了“西医诊断,中医治疗”。
其临床范围较旧中医大大扩展,临床能力叫旧中医及西医空前提高。
不仅能治疗西医不治之症,还能治疗传统中医不治之症。




5
发表于 2019-9-23 12:03:42 | 只看该作者
在古代,科学技术水平极端低下的条件下,
中医理论水平及中医的临床能力均受到时代及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
这种局限导致了中医一直徘徊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而无法提高。

现代科学引进中医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看电视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数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农业、国防及科学技术都初步实现了现代化。
唯独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恐怕就剩中医了。


只要中医理论实现了科学化和现代化,
中医的临床水平可以提高到一个古代中医人及现代西医人均无法想象的境界。
那些整天哭喊“中医危矣”的人,
中医就是不危,让他们失望了!

中医要科学,会强盛,靠哭喊“中医危矣”阻挡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8 01:16 , Processed in 0.0617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