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中医体质学》的思考 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24 16: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中医体质学》的思考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309页)说:“较长时期以来,中医临床思维单一,阻碍了人们对临床复杂多元现象的认识,成为影响并制约中医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自其诞生及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过程中,即重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其所蕴含的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思想,形成了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生命现象的独特认知体系,从而使中医临床医学一直在自主发展中展现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十年来由于只强调辨证论治,忽略淡化了辨体、辨病等重要因素,致使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发挥其综合优势,开辟新的前景。”
上面的这段话是某教授对几十年来中医学术发展的总评价。除了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面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几顶大帽子之外,整本书中对这几顶帽子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诠解。反而把自己的体质学说成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救世主。这种褒贬我们认为是有失公允的。我们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在某教授的《中医体质学》里没有疾病的位置。它把中国人分成了九种体质,在中国13多亿总人口中平和质即健康状态的人群占32.14%,其它八种病理体质占总人口的67.86%,而他的体质类型又是对非疾病状态下的正常体质与病理体质的归纳,百分之百的人口都处在非疾病状态下,那来的疾病的位置呢?没有疾病的体质学算什么体质学!连疾病都没有的九种体质类型,能覆盖所有的人群吗?
八种病理体质类型是对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的归纳,自然应该是非疾病状态即非病状态,又说偏颇本质之人,阴阳气血已经失调,处于病与非病之间,是乎病与非病之间还有一层状态人群,这种状态的人群也不在总人口之内。其逻辑学之乱,然人眼前一黑,摸不着东西南北。
一方面说病的起始阶段即出现病理现象,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不承认他的八种病理体质就是疾病,而是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把中医的病证说成是体质类型。前后矛盾如此,而不能自圆其说。其思维之局限可想而知。
一会儿说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出现。一会儿又列出了38个症状的亚健康自测表。并声称有表中11个以上的症状就构成亚健康状,连他的体质辨识也不用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有一篇《雷人雷语》大家可以看看。我们是否冤屈了他。
把中医的治未病即无病的保健养生扩展到从防到治的全过程,把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对疾病的治疗及防变,都说成是治未病。抹杀了治未病与治已病的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的概念是从《内经》中就定义下来的,中医学的疾病就是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产物的产生与滞留。某教授不承认这是中医的疾病的基本特征而是他的体质类型疾病症状。要知道中医的疾病概念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把治已病说成治未病是某教授在他的体质学中的创新。他的书也就因此成了健康红宝书,红宝书这个名字,上一点年记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也应该知道他的分量。他自认中国首席养生专家。是专家而且是首席,不知是什么人封的,我们查不到任何资料。
九种体质类型并不能覆盖所有人群,首先就没有疾病状态的人群。也没有他认为还达不到他的体质类型程度的一般的气虚、阳虚、气郁、阴虚、痰湿、湿热、血瘀证型。这些大量的小病轻病人群,在总人口中是不存在的。就是他在书中自己认为是体质的阳性体质、阴性体质、木火体质、燥热体质、寒燥体质等体质现象,也无法用九种体质中的某一种体质类型来涵盖。
从疾病群体中归纳出来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其本质是对中医学疾病的病理性分类,是中医学八纲辨证中虚实辨证的一部分,是病理表现,是疾病表现。在他的体质学里却成了人体的生理特征。生理表现与病理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把病理表现说成生理特征是很难说服人的。
在本书中,我们提出了二百多个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某教授能对这些问题作一个回答。如果能够说服我们,某教授的体质学理论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8:03 , Processed in 0.0476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