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附子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5 19:2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附片常用量为3-15克,在治疗中制附片常用量在10-15克之间,有些用至20-30克。原则上超过15克以上必须先煎20-30分钟,否则亦出现严重附片毒性反应,特别是风寒病人个体差异更大。药师要把好药品质量关,应提醒患者将附子先煎40-60分钟,然后倒入其他药中同煎,并交待患者服药期间禁饮酒。如服药后出现唇舌发麻、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等症状,应立即用干草30克、绿豆30克,研成细末,每次服10克,每天3次,如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到医院急诊。
附子的医疗保健作用1.临床应用与配伍 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因大汗、大吐、大泻而致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虚脱证,配干姜;治阳衰而表不固,汗出不止者,配黄芪;治因大出血所致亡阳者,配人参;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属于寒湿偏胜者,配桂枝;治阳虚水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心下悸,头眩,脉沉,配茯苓;治肾阳不足,腰痛膝冷,脾阳不振,寒冷腹痛,肺寒咳喘,配肉桂;治热结心下,脘腹痞闷作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兼见阳虚不固,汗多恶寒,肢冷脉弱等症,配黄连;治寒实积滞所致便秘腹痛等症,配大黄;治肾气不足,肺气不降而见的水气浮肿,小便不利,兼见喘咳上气者,亦治慢性肾炎,心力衰竭所致水肿,配桑白皮;治元阳元阴两虚之面色少华,头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脉细而弱等症,配熟地;治血虚,配当归;治脾胃虚寒,胃脘痛,口吐清水,肠鸣腹痛,大便稀烂或泄泻,手足欠温等症,配干姜、党参;治阳气暴脱,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急等症,配龙骨、牡蛎;治阳虚自汗,配桂枝、白芍;治肾虚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畏寒足冷,阳痿,滑精,小便频数等症,配杜仲、菟丝子;治肾阳虚衰,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配鹿角胶、熟地。
       2 .附子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3. 附子的使用注意
    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1)《本草经集注》:"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芪、
人参、乌韭、大豆。"
    (2)《本草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3)《纲目》:"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豆豉、稷米。得蜀椒、食盐下命门。"
(4)《本草汇言》:"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证,误用之,祸不旋踵。"
    4.附子的食疗
    (1) 附子粥(《太平圣惠方》):治寒湿痢疾,里急后重,腹中疼痛,喜按喜暖者。炮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先将两药捣碎,过筛为末,每取10克,与米同煮为粥,空腹食用。
    (2) 附子酒(《千金翼方》):治四肢不温,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冷泻,胃寒怕冷,腹中冷痛,关节痛。制附子30克,上药捣碎为芝麻大,置于净瓶中,以醇酒500毫升,浸泡3~5日后开取,每服15毫升,以唇微麻为度。
    (3) 附子酒(《太平圣惠方》):治脚气,风毒湿痒,筋脉挛急疼痛。附子、独活各150克。研粗末,好酒1000毫升,浸至6日,每于食前温饮之。
(4) 附子酒(《普济方》):治痛风,妇人血风,身上瘙痒。生附子(不去皮)30克,皂角刺21根。每服15毫升,温服。
    (5) 《家庭药膳》:治肾阳虚所至的心悸、畏寒,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尿清长,关节冷痛,阳痿:鲜羊肉1000克,制附片30克,葱、姜、料酒、肉清汤、食盐、熟猪油、味精、胡椒各适量。将羊肉刮洗干净,整块随冷水下锅煮熟,切成肉块,取大碗1只,放入羊肉(皮朝上),附片、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肉清汤、食盐,然后隔水蒸3小时。食用时洒上葱花、味精、胡椒粉即成,可单食或佐餐。四、附子的验方1.常用验方 (1) 四逆汤(《伤寒论》):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不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微细;太阳病恶汗亡阳。附子(生用,去皮,破8片)1枚,干姜20克,甘草(炙)28克。上3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渣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1枚,干姜42克。
    (2) 头风摩散(《金匮要略》):治头风,头痛时发时止属寒证。炮附子1枚,食盐等分,为末,沐了,取6克,涂摩痛处,令药力行。
    (3) 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心痛,霍乱吐利转筋。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白术(锉)、甘草(炙,锉)各30克。作10丸,每服1丸,水300毫升,化开,煎及7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作三二服,大小以意加减。
    (4) 立效方(《太平圣惠方》):治齿疼。生附子10枚,蟾酥绿豆大,麝香0.4克,研细,粳米饭和丸,如粳米大,绵裹1丸,于痛处咬之。
(5) 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身热,无头痛,恶寒,四肢厥冷,战栗,腹痛吐泻,不渴,引衣自盖,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唾沫,或脉来沉迟无力,或无脉。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五味子、半夏,加麝香0.09克,生姜3片。水煎,临卧服。
    (6) 附子六物汤(《医宗金鉴》):治附骨疽,骨节酸痛,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手足浮肿。附子、甘草各3克,防己、白术(土炒)、茯苓各2.4克,桂枝1.5克。加生姜3片,水煎,食远服。
    (7) 附子丸(《外台秘要》):治寒疝下牵腹痛。附子60克,桃仁60克,蒺藜子30克。研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20丸,空心温酒下,日两次。(8) 附子散(《外台秘要》):治中寒,下痢脓血。附子1枚,曲、干姜各3分。研末为散,每服6克,温酒下,日2次。
    (9) 附子散(《普济本事方》):治反胃。大附子1枚,生姜汁150毫升。置附子于砖上,四面火逼热,淬入姜汁,再温再淬,姜汁尽焙干研末。每服6克,加粟米少许,水煎服。
    (10) 辰砂一粒丹(《宣明论方》):治一切厥心痛,膀胱痛,不可止者。炮附子、郁金、橘红各30克。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
  (11) 霹雳散(《传家秘宝方》):治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大附子1枚(烧存性,为灰),成末,蜜水调服。
    (12) 附子散(《普济方》):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附子(重炮,去皮,盐水内浸泡良久)30克,泽泻(不蛀者)30克。上锉散,每服12克,水450毫升,灯芯7茎,煎服。
    (13) 附子丸(《圣济总录》):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脐15克),鸡子2枚(去黄取白)。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时倾入沸汤中,煮数沸滤出,分作2服,空心、日午各1服。
    (14) 趁痛丸(《卫生家宝》):治腰痛不可转侧。附子(炮)15克,牵牛末0.3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盐汤下。
    (15) 陕西中医 1986;(5):治白口疮(鹅口疮或雪口)。生附子、吴萸、大黄各等份。上三味共为细末,米醋适量调和,热敷两足涌泉穴,每日1次,昼敷夜取。
    (16) 北京中医 1988;(3):治末梢神经炎。附子(重用)先煎,干姜、桂枝、黄芪(附子的1/2剂量),水煎,日服一剂。
    2.单方的应用 (1)《经验方》:治呕逆反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2)《传家秘宝方》:"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煅)等份。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1.5克。
    (3)《理瀹骈文》:治鹅口疮(虚火上浮)。附子、吴茱萸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米醋调成稠糊,做成饼状,敷贴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可连用3~5天。
    (4)陕西中医 1989;(6):治顽固性头痛。制附子60克,食盐30克。分别研末,各分成6包,每日2次,饭后冲服。阳虚头痛者,服1剂后头痛仍未缓解者,间隔3~5日,可持上方再服1剂,但不宜连续久服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5 19:28:2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附子的应用

欢迎大家,讲讲他的应用。
3
发表于 2005-5-11 18:44:3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附子的应用

可以一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05:20 , Processed in 0.1192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