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傅青主男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2 07:1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傅青主男科
建档:台北市立中医医院 程惠政医师
 
  傅青主男科卷上
阳曲傅青主先生手着 江都郭锺岳校刊
1=标题= 伤寒
初病说
凡病初起之时。用药原易奏功,无如世人看不清症,用药错乱,往往致变症蜂起,苟看病清,用药当,何变症之有。
伤风
(按古方书皆曰中风今曰伤风)
凡人初伤风,必然头痛身痛,咳嗽痰多,鼻流清水,切其脉必浮,方用荆芥防风、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各等分〔,水煎服,一剂即止,不必再剂也。
伤寒
凡伤寒初起,鼻塞目痛,项强头痛,切其脉必浮紧,方用桂枝、乾葛、陈皮、甘草各等分,水煎服,一剂即愈。
外感
(外感之发热,卫气外闭也,内伤之发热,营气内损也,外感热在皮毛,内伤热在骨髓,治法不同,内伤发热方见下)凡人外感,必然发热,方用
柴胡、黄芩、荆芥、半夏、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四时不正之气,来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荣卫,故用柴胡、荆芥,先散皮毛之邪,邪既先散,安得入内,又有半夏以祛痰,使邪不得挟痰以作祟,黄芩以清火,使邪不得挟火以作殃,甘草调药以和中,是以邪散而无伤於正气也,若内伤之发热,则不可用此方。
伤食
凡伤食必心中饱闷,见食则恶,食之转痛也,方用
白术 茯苓 枳壳(各壹钱)谷芽 麦芽(各贰钱)山楂(贰拾个)神曲(伍钱)半夏(壹钱)甘草(伍分)砂仁(叁粒)水煎服,一剂快,二剂愈。
疟疾方用遇仙丹
(此方丸之大小,未曾定分两,愚酌以壹钱为准,南方之人,以及老弱久疟,尤宜减半)生军(陆两)槟榔 三棱 莪术 黑丑 白丑(各叁两)木香(贰两)甘草(壹两)水丸,遇发日清晨,温水化三四丸,寻以温米饮补之,忌生冷鱼腥荞面,孕妇勿服。
伤暑
人感此症,必然头晕口渴恶热,甚则痰多,身热气喘方用
人叁(壹钱)白术(伍钱)茯苓(叁钱)甘草(壹钱)青蒿(壹两)香薷(三钱)陈皮(壹钱)水煎服,一剂愈。
大满
此邪在上焦,壅塞而不得散也,方用
瓜蒌(壹个捣碎)枳壳 天花粉(各叁钱)栀子(贰钱)陈皮(叁钱)厚朴(壹钱伍分)半夏 甘草(各壹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用瓜蒌,能去胸膈之食,而消上焦之痰,况又佐以枳壳花粉,同是消中圣药,又有厚朴半夏,以消胃口之痰,尤妙在甘草,使群药留中而不速下,则邪气不能久存而散矣。
发汗
凡人邪居腠理之间,必须用汗药以泄之,方用
荆芥 防风 甘草 桔梗 苏叶(各壹钱)白术(五钱)云苓(叁钱)陈皮(五分)水煎服,此方妙在君白术,盖人之脾胃健,而後皮毛腠理始得开合自如,白术健脾去湿,而邪已难存,况有荆防苏梗以表散之乎。〔
寒热真假辨
真热症,口乾极而呼水,舌燥极而开裂,生刺喉痛,日夜不已,大热烙手而无汗也,真寒症手足寒久而不回,色变青紫,身战不已,口噤出声而不可禁也。假热症,口虽渴而不甚,舌虽乾而不燥,即燥而无芒刺纹裂也。假寒症,手足冰冷,而有时温和厥逆身战。亦未太甚,而有时而安,有时而搐是也。
乍寒乍热辨
(玩此可知治疟有用小柴胡汤之法)
病有 淅恶寒而後发热者,盖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何谓阳不足,寸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也,何谓阴不足,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阴中,则发热也,凡治寒热,用柴胡升阳气,使不下陷阴中,则不热也,用黄芩降阴气,使不升入阳中,则不寒也。
真热症方用
麻黄 黄连 黄芩 石膏 知母 半夏(各叁钱)当归(伍钱)枳壳(贰钱)甘草(壹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真寒症方用
附子(叁钱)肉桂 乾姜(各壹钱)白术(五钱)人叁(壹两)水煎服急救之。此乃真中寒邪,肾火避出躯壳之外,而阴邪之气,直犯心宫,心君不守,肝气无依,乃发战发噤,手足现青色,然则用桂附乾姜逐其寒邪足矣,何用叁术即用何至多加,盖元阳飞越, 一线之气未绝,纯用桂附乾姜一派辛辣之药,邪虽外逐,而正气垂绝,若不多加叁术,何以反正气於若存若亡之际哉。
假热症方用
黄连 当归 白芍 半夏(各叁钱)茯苓 柴胡 栀子(各贰钱)枳壳(壹钱)菖蒲(叁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黄连入心宫,佐以栀子,提刀直入,无邪不散,柴胡白芍,又塞敌运粮之道,半夏枳壳,斩杀党馀,中原既定,四隅不战而归,然火势居中,非用之得法,则贼势弭张,依然复入,又加菖蒲之辛热,乘热饮之,则热喜热,不致相反而更相济也。
假寒症方用
肉桂 附子(各壹钱)人叁(叁钱)白术(五钱)猪胆汁(半个)苦菜汁(拾叁匙)水三杯,煎一杯,冷服将药并器放冷水中,激凉入胆蔡汁调匀,一气服之,方中全是热药,倘服不如式,必然虚火上冲,将药呕出,必热药凉服,已足顺其性,况下行又有二汁之苦,以骗其假道之防也哉。
真热假寒
此症身外冰冷,身内火炽,发寒发热,战栗不已,乃真热反现假寒之象以欺人也,法当用三黄汤加石膏生姜,乘热饮之,再用井水以扑其心,至二三十次,内热自止,外之战栗亦若失矣,後用元叁麦冬白芍各二两煎汤,任其恣饮,後不再甚也。
真寒假热
此症下部冰冷,上部大热,渴欲饮水,下喉即吐,乃真寒反现假热之形以欺人也,法当用八味汤,大剂探冷与服,再令人以手擦其足心,如火之热,不热不已,以大热为度,用吴萸一两,附子一钱,麝香三分,以少许白面入之,打糊作膏,贴足心,少顷必睡,醒来下部热,而上之火息矣。
上热下寒
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涌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盖衣,而下身冰冷,此上假热而下真寒也,方用附子(壹个)熟地(半斛)山萸(肆两)麦冬(壹两)茯苓(三两)五味子(壹两)丹皮(叁两)泽泻(叁两)肉桂(壹两)水十碗煎三碗,探冷与服,其渣再用水三碗,煎一碗,一气服之,立刻安静,此上病下治之法也。
循衣撮空
此症非大实则大虚,当审其因,察其脉,叁其症而分黑白矣,实而便秘者,大承气汤,虚而便滑者,独叁汤,厥逆者加附子,
阴虚双蛾方用
附子(壹钱)盐水炒,每用一片含口中,後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附外治法
引火下行,用附子一个为末,醋调贴涌泉穴,或吴萸一两,白面五钱水调贴涌泉穴,急针刺少商穴,则咽喉有一线之路矣。
结胸
此伤寒之变症也,伤寒邪火正炽,不可急於饮食,饮食而成此者,方用
瓜蒌(壹个捶碎)甘草(壹钱)水煎服,勿迟,
瓜蒌乃结胸之圣药,常人服之,必至心如遗若,病人服之,不畏其虚乎,不知结胸之症,是食在胸中,非大黄枳壳槟榔厚朴所能 逐,必得瓜蒌,始得推荡辟脾,少加甘草以和之,不致十分猛烈也,
扶正散邪汤
人叁 半夏 甘草(各壹钱)白术 茯苓 柴胡(各叁钱)水煎服,此方专治正气虚而邪气入之者,如头痛发热,右寸脉大於左寸口者,急以此方投之,无不全愈。
1=标题= 火症
泻火汤总方
栀子 丹皮(各叁钱)白芍(五钱)元叁(贰钱)甘草(壹钱)水煎服,心火加黄连一钱,胃火加生石膏三钱,肾火加黄柏知母各一钱,肺火加黄芩一钱,大肠火加地榆一钱,小肠火加天冬麦冬各一钱,膀胱火加泽泻三钱,治火何独治肝经,盖肝属木,最易生火,肝火散,则诸经之火俱散,但散火必须用下泄之药,而使火之有出路也则得矣。
火症
真火症,初起必大渴引饮,身有斑点,或身热如焚,或发狂乱语,方用 石膏 知母 升麻 半夏 甘草(各叁钱)元叁 麦冬(各壹两)竹叶(壹伯片)水煎服,一剂少止,三剂愈。"大寒之症亦有发斑者,但看其渴与不渴,若身发斑不渴,小饮即吐饮虽沸汤不觉甚热,此大寒症,不可与此〔
火越
此乃胃火与肝火共腾,而外越不为丹毒,即为痧疹,非他火也,方用
元叁(壹两)乾葛(叁两)升麻 青蒿 黄 (各叁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青蒿,肝胃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药重剂,而火安有不灭者乎,(治小儿亦效)
燥症
此症初起,喉乾口渴,乾燥不吐,痰乾咳嗽不已,面色日红,不畏风吹者是也,方用麦冬 元叁(各伍钱)桔梗(叁钱)花粉 甘草(各壹钱)陈皮(叁分)百部(捌分)水煎服。
治火丹神方
丝瓜子 元叁(各壹两)柴胡 升麻(各壹钱)当归(伍钱)水煎服 小儿服之亦效
消食病
此火盛之症,大渴引饮,呼水自救,朝食即饥,或夜食不止,方用
元叁(壹两)麦冬(伍钱)生地(叁钱)竹叶(叁拾片)菊花 白芥子 丹皮(各贰钱)陈皮(伍分)水煎服。
痿症
不能起床,已成废人者,此乃火盛内炽,肾水熬乾,治法宜降胃火而补肾水。方用降补汤。熟地 元叁 麦冬(各壹两)甘菊花 生地 沙叁 地骨皮(各伍钱)车前子(贰钱)人叁(叁钱)水煎服。
痿症
人有两足无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饭,少饥则头面皆热,咳嗽不已,此亦痿症,方用起痿至神汤。熟地 元叁 山药 菊花(各壹两)当归 白芍 人叁(各伍钱)神曲(贰钱)白芥子(叁钱)水煎服,三十剂而愈
1=标题= 郁结
开郁
如人头痛身热,伤风咳嗽,或心不爽,而郁气蕴於中怀,或气不舒,而怒气留於胁下,断不可用补药,方用 当归(叁钱)白芍(伍钱)半夏(贰钱)枳壳 薄荷 白术 丹皮 甘草(各壹钱)水煎服。头痛加川芎一钱,目痛加蒺藜一钱,菊花一钱,鼻塞加苏叶一钱,喉痛加桔梗二钱,肩背痛加枳壳羌活,两手痛加姜黄或桂枝一钱,腹痛不可按者,加大黄二钱,按之而不痛者,加肉桂(壹钱),馀不必加。
关格
怒气伤肝,而肝气冲於胃口之间,肾气不得上行,肺气不得下行,而成此症,以开郁为主,方用荆芥 柴胡 川郁金 茯苓 苏子 白芥子 花粉(各壹钱)白芍(叁钱)甘草(伍分)水煎服,又方用 阴阳水各一碗,加盐一撮,打百馀下,起泡,饮之即吐而愈,凡上焦有疾,欲吐而不能吐者,饮之立吐,
1=标题= 虚劳
痨症虚损辨
二症外相似而治法不同,虚损者,阴阳两虚也,劳症者,阴虚阳亢也,故虚损可用温补,若劳症则忌温补而用清补也,两症辨法不必凭脉,但看人着复衣,此着单衣者为劳症,人着单衣,此着复衣者为虚损,劳症骨蒸而热,虚损营卫虚而热也,
内伤发热方用
当归 柴胡 陈皮 栀子 甘草(各壹钱)白芍 花粉(各贰钱)水煎服,凡肝木郁者,此方一剂即快,人病发热,有内伤外感,必先散其邪气,邪退而後补正,则正不为邪所伤也,但外感内伤,不可用一方也,外感发热方见前
未成劳而将成劳方用
熟地(壹两)地骨皮 人叁 麦冬(各伍钱)白芥子 山药(各叁钱)白术(壹钱)五味子(叁分)水煎服。凡人右寸脉大於左寸,即内伤之症,不论左右关尺脉何如,以此方投之效验。
阳虚下陷
凡人饥饱劳役,内伤正气,以致气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饮食不能运动,往往变为劳瘵,盖疑饮食不进为脾胃之病,肉黍之积,轻则砂仁、枳壳、山查、麦芽之品,重则芒硝、大黄、牵牛巴豆之类,纷然杂进,必致臌闷而渐成劳矣,若先以升提之药治之,何至於成劳,方用 人叁 柴胡 陈皮 甘草(各壹钱)升麻(三分)黄 白术(各叁钱)水煎服。
阴虚下陷
凡人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方用 熟地(壹两)山药 山萸 白术(各伍钱)茯苓(叁钱)升麻(叁分)肉桂 五味子 车前子(各壹钱)水煎晚服。此方纯是补阴之药,且有升麻以提阴中之气,又有温湿之品以暖命门而健脾土,何至溏泄哉。"此症每至腿脚发踵,稍多饮食即便蛔虫,乃脾阴虚陷已极,方宜加入乾姜、乌梅〔
阴虚火动夜热昼寒
此肾水虚兼感寒,或肾水亏竭,夜热昼寒,若认作阳症治之,则口渴而热益炽,必致消尽阴水,吐痰如絮,咳嗽不已,声哑声嘶,变成劳瘵,法当峻补其阴,则阴水足而火焰消,骨髓清泰矣,方用 熟地 元叁(各壹两)山萸 地骨皮 芡实(各伍钱)五味子 麦冬 沙叁 白芥子(各叁钱)桑叶(拾肆片)水煎服。此方治阴虚火动者神效,阴寒无火方用 肉桂 柴胡(各壹钱)熟地(壹两)附子 白术 人叁(各叁钱)水煎服,二方治阴之中,即有以治阳,治阳之中,即藏於补阴。"此两方似六味八味地黄,而上方之白芥,桑叶,下方之柴胡,其妙用有过于地黄丸之丹,泽者,用者不可以意加减也〔
过劳
凡人过劳,脉必浮大不伦,若不安闲作息,必有吐血之症,法当滋补,方用 熟地 黄 白芍 白术(各伍两)山萸肆两 人叁 茯苓 五味子 麦冬(各叁两)神曲(壹两)砂仁 陈皮 当归(半斛)蜜丸,早晚滚水送下五钱,
日重夜轻
病重於日间,而发寒发热,较夜尤重,此症必须从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人叁 枳壳 青皮 陈皮 半夏 甘草(各壹钱)黄 白术(各伍钱)当归(叁钱)柴胡(叁钱)乾姜(五分)水煎服。又方 熟地(壹两)人叁 陈皮 白芥子 甘草(各壹钱)白术(伍钱)柴胡(贰钱)水煎服。
夜重日轻
病重於夜间,而发热发寒,或寒少热多,或热少寒多,一到天明,便觉清爽一到黄昏,即觉沉重,此阴气虚甚也,方用 熟地(壹两)山萸(肆钱)当归 白芍 柴胡 生何首乌 麦冬 白芥子(各叁钱)鳖甲(伍钱)五味子 陈皮(各壹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鳖甲,乃至阴之物,逢阴则入,遇阳则转,生何首乌直入阴经,亦攻邪气,白芥子去痰,又不耗真阴之气,有不奏功者乎,必须将黄昏时服,则阴气固,而邪气不敢入矣。
阴邪兼阳邪
此症亦发於夜间,亦发寒发热,无异纯阴邪气之症,但少少烦燥耳,不若阴症之常静也,法当於补阴之中,少加阳药一二味,使阳长阴消,自奏功如响矣,方用 熟地(壹两)山萸(肆钱)鳖甲 茯苓(各伍钱)当归 白术 白芥子 麦冬 五味子 生何首乌(各叁钱)人叁 柴胡(各贰钱)陈皮(壹钱)水煎服。
气血两虚
饮食不进,形容枯稿,补其气血益燥,补其血气益馁,助胃气而盗汗难止,补血脉而胸膈阻滞,法当气血同治,方用 人叁 白术 川芎 谷芽(各壹钱)麦冬(伍钱)甘草(捌分)当归 茯苓(各贰钱)熟地 白芍(各叁钱)陈皮 神曲(各伍分)水煎服,此治气血两补,与八珍汤同功,而胜於八珍汤者,妙在补中有调和之法耳。
气虚胃虚
人有病久而气虚者,必身体 弱,饮食不进,或大便溏泄,小便艰涩,方用 人叁(壹两)白术(伍钱)茯苓(叁钱)甘草 陈皮 车前子 泽泻(各壹钱)水煎服,此方用人叁为君者,开其胃气,盖胃为肾之关,关门不开,则上之饮食不能进,下之糟粕不能化,必用人叁以养胃土,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气,如服此不效,兼服八味丸,最能实大肠而利膀胱也。
气虚饮食不消
饮食入胃,必须气充足,始能消化而生津液,今饮食不消,气虚也,方用 人叁(贰钱)黄 白术 茯苓 甘草(各叁钱)神曲 麦芽 陈皮(各伍分)山查(叁个)水煎服。伤曲食加来服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钱,咳嗽加苏子一钱,桔梗二钱,伤风加柴胡二钱,夜卧不安,加炒枣仁二钱,胸中微痛,加枳壳五分,方内纯是开胃之品,又恐饮食难消,後加消导之品,则饮食化而津液生矣,
血虚面色黄瘦
出汗盗汗,夜卧常醒,不能润色以养筋是也,血虚自当补血,舍四物汤又何求耶,今不用四物汤,用 熟地(壹两)麦冬 枸杞(各叁钱)当归(伍钱)茜草(壹钱)桑叶(拾片)水煎服。此方妙在用桑叶,以补阴而生血,又妙在加茜草,则血得活而益生,况又济之归地麦冬大剂,以共生乎。
肺脾双亏
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受伤也,人以咳嗽宜治肺,吐泻宜治脾,殊不知咳嗽由於脾气之衰,斡旋之令不行,则上为咳嗽矣,吐泻由於肺气之弱,清肃之令不行,始上吐而下泻矣,方用 人叁(壹钱伍分)麦冬 茯苓(各贰钱)车前子 甘草(各壹钱)柴胡 神曲 薏仁(各伍分)水煎服,此治脾治肺之药,合而用之,咳嗽吐泻之病各愈,所谓一方而两用之也。
肝肾两虚
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抑郁而不舒,必有两胁饱闷之症,肝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以服俯仰之症,此症必须肝肾同补,方用 熟地(壹两)山萸 当归 白芍(各伍钱)柴胡(贰钱)肉桂(壹钱)水煎服。熟地、山萸,补肾之药,归、芍、柴、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重轻,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
心肾不交
肾,水藏也,心,火藏也,是心肾二经,为仇敌矣,似不可牵连而合治之也,不知心肾相克而实相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如人惊惕不安,梦遗精泄,皆心肾不交之故,人以惊惕为心之病,我以为肾之病,人以梦泄为肾之病,我以为心之病,非颠倒也,实有至理焉,人果细心思之,自然明白,方用 熟地 白术(各伍两)山萸 人叁 茯神 枣仁炒 麦冬 柏子仁(各叁两)远志 菖蒲 五味子(各壹两)山药(叁钱)芡实(伍钱)蜜丸,每早晚温水送下五钱,此方之妙,治肾之药,少於治心之味,盖心君谧静,肾气自安,何至心动,此治肾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肾也,所谓心肾相依。
精滑梦遗
此症人以为肾虚也,不独肾病也,心病也,宜心肾兼治,方用 熟地(半斛)山药 肉桂 鹿茸 炒枣仁 远志 杜仲 柏子仁 破故纸 五味子(各壹两)山萸 白术(各肆两)人叁 茯苓 麦冬 白芍 巴戟 肉苁蓉(各叁两)紫河车(壹副)砂仁(伍钱)附子(壹钱)蜜丸,早晚白水送下五钱,此方用熟地山药山萸之类,补肾也,巴戟、肉苁蓉、附子、鹿茸,补肾中之火也,可以已矣,而又必加人叁茯苓柏子仁麦冬远志枣仁者何也,盖肾火虚,由於心火虚也,使补肾火不补心火,则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补肾火,必须补心火,则水火相济也。
夜梦遗精
此症由於肾水耗竭,上不能通於心,中不能润於肝,下不能生於脾,以致玉关不闭,无梦且遗,法当补肾而少佐以益心肝脾之品,方用 熟地(壹两)山萸(肆钱)茯苓 白芍 生枣仁 当归 薏仁(各叁钱)白术(伍钱)茯神(贰钱)五味子 白芥子(各壹钱)肉桂 黄连(各伍分)水煎服,一剂止,十剂不犯。
遗精健忘
遗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合治之而咸当乎,盖遗精虽是肾水之虚,而实本於君火之弱,今补其心君,则玉关不必闭而自闭矣,所谓一举而两得也,方用 人叁 芡实 麦冬 生枣仁 当归 山萸(各叁两)莲须(贰两)熟地(伍两)山药(肆两)柏子仁去油 远志 昌蒲 五味子(各壹两)蜜丸,每日服五钱,白水下。
倒饱中满
气虚不能食,食则倒满,方用 人叁 来服子 甘草(各壹钱)白术(贰钱)茯苓 山药(各叁钱)芡实 薏仁(各五钱)陈皮(叁分)水煎服 下喉虽则微胀,入腹渐觉爽快。
久虚缓补
久虚之人,气息奄奄,无不曰宜急治矣,不知气血大虚,骤加大补之剂,力量难任,必致胃口转膨胀,不如缓缓清补之也,方用 当归 茯苓 山药(各壹钱)白芍(贰钱)白术 枣仁(各伍分)人叁 陈皮 麦芽 炮姜 甘草(各叁分)水煎服,此方妙在以白芍为君,引叁苓入肝为佐,小小使令,徐徐奏功,使脾气渐实,胃口渐开,然後再用纯补之剂,先宜缓补之也,"如久饿之人,骤投以饭则饱死,须以薄粥徐徐饮之,同是一理〔
补气
右手脉大,气分之劳也,方用补气丸。人叁 黄 白芍(各三两),茯苓(肆两)白术(半斛)陈皮 五味子 白芥子 远志(各壹两)麦冬(贰两)灸甘草(捌钱)蜜丸,早服五钱,白水下。
补血
左手脉大,血分之劳也,方用补血丸 熟地 白芍(各半斛)山萸 当归(各肆两)枣仁 麦冬 白芥子 五味子(壹钱)砂仁 肉桂(各伍钱)蜜丸,晚服一两,白水下,如身热,去肉桂加地骨皮五钱。
出汗
人有病不宜汗多,若过出汗,恐其亡阳,不可不用药以敛之,方用 人叁 黄 当归(各壹两)桑叶(伍片)麦冬(叁钱)炒枣仁(壹钱)水煎服。
痨症
痨症既成,最难治者,必有虫生之以食人之气血也,若徒补其气血,而不入杀虫之药,则饮食入胃, 荫虫而不生气血,若但杀虫而不补气血,则五藏俱受伤,又何有生理哉,惟於大补之中,加杀虫之药,则元气既全,真阳未散,虫死而身安矣,方用 熟地 地栗粉 何首乌(各半斛)鳖甲 山药(各壹斛)神曲 麦冬(各伍两)桑叶(半斛)人叁 白微(各叁两)熟地为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半年虫从大便出矣。
1=标题= 痰嗽
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治之,而其实无实效也,今立三方,痰病总不出其范围也。
初病之痰
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方用 陈皮 半夏 花粉 茯苓 苏子 甘草(各壹钱)水煎服。二剂而痰可消矣,此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自然清肃,又何致火之上升哉。"此症医治不善,极易成劳,缘痰嗽皆责之於肺,伤风痰嗽是风伤肺也,若发散燥痰太过,则肺不敛必嗽愈甚,而上呛血丝,久则肺伤而肾炽,若寒凉滋润太过,则肺不舒必痰愈多,而气喘声痿,久则金冷而水寒,此方无此二弊,愿病者勿以小病而忽之也。〔
已病之痰
必观其色之白与黄而辨之,黄者火已退也,白者火正炽也,正炽者用寒凉之品,将退者用 逐之味,今一方而俱治之,方用 白术 白芥子(各叁钱)茯苓(伍钱)陈皮 甘草(各壹钱)枳壳(伍分)水煎服,有火加栀子,无火不必加。此方健脾去湿,治痰之在中焦者,也又方 白术 茯苓 薏仁至义尽(各五钱)陈皮(壹钱)益智(叁分)水煎服。有火加黄苓一钱,无火加乾姜一钱,甘草二分。此方健脾去湿而不耗气,二剂而痰自消也。
久病之痰
久病痰多,切不可作脾湿生痰论之,盖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肾水亏损者也,非肾水泛上为痰,即肾火沸腾为痰,当补肾以 逐之,方用 熟地 薏仁(各壹两)山药 山萸 麦冬 芡实(各伍钱)五味子 茯苓(各叁钱)益智仁(贰钱)车前子(壹钱)水煎服,此治水泛为痰之圣药也,若火沸腾为痰,加肉桂一钱,补肾去湿而化痰,水入肾宫,自变为真精而不化痰矣,此治下焦之痰也,又方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实有奇功,无火加桂附。
滞痰
夫痰之滞,乃气之滞也, 不补气,而惟去其痰,未见痰去而病消也,方用 人叁 陈皮 花粉 白芥子(各壹钱)白术(贰钱)茯苓(叁钱)苏子(捌分)白蔻仁(贰粒)水煎服。
湿痰
治痰之法,不可徒去其湿,必以补气为先,而佐以化痰之品,乃克有效,方用 人叁壹两 茯苓 半夏 神曲(各叁钱)薏仁(伍钱)陈皮 甘草(各壹钱)水煎服,盖此方之中用神曲,人多不识,谓神曲乃消食之味,绝非化痰之品,不知痰之积聚稠粘,甚不易化,惟用此神曲以发之,则积聚稠粘开矣,继之以半夏、陈皮,可以奏功,然虽有陈半消痰,使不多用人叁,则痰难消,今有人叁以助气,又有薏仁茯苓,健脾去湿,而痰焉有不消者乎。
寒痰
人有气虚而痰寒者,即用前方加肉桂三钱、乾姜五分足之矣。
热痰
人有气虚而痰热者,方用 当归叁钱 白芍 麦冬 茯苓(各贰钱)甘草 白芥子 花粉 陈皮(各壹钱)神曲(叁分)水煎服。
老痰
凡痰在胸膈不化者,谓之老痰,方用 柴胡 茯苓 甘草 陈皮 丹皮 花粉(各壹钱)白芍 薏仁(各壹钱)白芥子(伍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百芥子为君,薏仁、白芍为臣,柴胡、花粉为佐,使老痰无处可藏,十剂而老痰可化矣。
顽痰
痰成而塞咽喉者,谓之顽痰,方用 贝母 半夏 茯苓(各叁钱)白术(伍钱)神曲(贰钱)甘草 桔梗 白矾 炙紫苑(各壹钱)水煎服。此方妙在贝母半夏同用,一燥一湿,使痰无处逃避,又有白矾消块,梗苑去邪,甘草调中,有不奏功者乎。
水泛为痰
肾中之水,有火则安,无火则泛,倘人过於入房,则水去而火亦去,久之则水虚而火亦虚,水无可藏之地,必泛上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之下温,当於补肾之中,加大热之药,使水足以制火,火足以暖水,则水火有既济之道,自不上泛为痰矣,方用 熟地(壹两)山萸(伍钱)肉桂(贰钱)牛膝(叁钱)五味子(壹钱)水煎服,一剂而痰下行矣,二剂而痰自消矣。
中气又中痰
中气中痰,虽若中之异,而实中於气之虚也,气虚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气,虽分而实合也,方用 人叁 甘草(各壹两)半夏、南星 茯苓(各叁钱)附子(壹钱)水煎服。人叁原是气分之神剂,而亦消痰之妙药,半夏南星,虽逐痰之神品,而亦扶气之正药,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济而成。
湿嗽
秋伤於湿,若用乌梅粟壳等味,断乎不效,方用 陈皮 当归 甘草 枳壳 桔梗(各壹钱)白术(贰钱)水煎服。三剂帖然矣,冬嗽皆秋伤於湿也,岂可拘於受寒乎。久嗽方用 人叁(伍钱)益智仁(伍分)白芍 枣仁(各叁钱)五味子 白芥子(各壹钱)水煎服。二剂後,服六味地黄丸。久嗽方用 瓜蒌仁(去油)乌梅(各伍钱)薄荷 甘草(各伍分)人叁(童便浸)五味子(酒蒸)寒水石火煅 杏仁 硼砂(各壹钱)贝母(叁两)胡桃仁(贰钱去油)蜜丸樱桃大,净绵包之,口中噙化,虚劳未曾失血,脉未数者,皆用之,无论老少神曲效,十粒见功,二十粒愈,又方用 人叁当归细茶各一钱,水煎,连渣嚼尽,一二剂即愈。
肺嗽兼补肾
肺嗽之症,本是肺虚,其补肺也明矣,奈何兼补肾乎,盖肺经之气,夜必归於肾,若肺金为心火所伤,必求救於其子,子若力量不足,将何以救其母哉,方用 熟地 麦冬(各壹钱)紫苑(伍分)山萸(肆钱)元叁(伍钱)苏子 牛膝(各壹钱)沙叁 天冬(各贰钱)水煎服。
1=标题= 喘症
气治法
气虚气实,不可不平之也,气实者非气实,乃正气虚而邪气实也,法当用补正之药,而加 逐之品,则正气足而邪气消矣,方用 人叁 白术 麻黄 半夏 甘草(各壹钱)柴胡(贰钱)白芍(叁钱)水煎服。推而广之,治气非一条也,气陷 补中益气汤可用,气衰 六君子汤可采,气寒 人叁白术附子汤可施,气虚则用四君子汤,气郁则用归脾汤,气热用生脉散,气喘用独叁汤,气动用二陈汤加人叁,气壅塞用射干汤,气逆用逍遥散,气虚则嬴弱,气实则壮盛,气虚用前方,实者另一方,白术 柴胡 甘草 栀子(各壹钱)茯苓(叁钱)白芍(贰钱)陈皮 枳壳(各伍分)山查(拾个)水煎服。
气喘
凡人气喘而上者,人以为气有馀也,殊不知气盛当作气虚看,有馀当作不足看,若认作肺气之盛,而用苏叶桔梗百部豆根之类,去生远矣,方用人叁(叁两)牛膝(叁钱)熟地 麦冬(各伍钱)山萸(肆钱)胡桃(叁个)枸杞 五味子(各壹钱)生姜(伍片)水煎服,一此方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叁乃健脾土之药,既宜补肾,不宜多用人叁,不知肾水大虚,在一时不能遽生,非急补其气,则元阳一线必且断绝,况人叁少用则泛上,多用即下行,妙在用人叁三两,使下达病原,补气以生肾水,方中熟地、山萸之类,同气相求,直入命门,又何患其多哉,若病重之人,尤宜多加,但喘有初起之喘,有久病之喘,初起之喘多实邪,久病之喘多气虚,实邪喘者必抬肩,气虚喘者微微气息耳,此方治久病之喘,若初起之喘,四磨四七汤,一剂即止喘,不独肺气虚而肾水竭也。实喘方用 黄芩(贰钱)柴胡 甘草(各伍分)麦冬(叁钱)苏叶 乌药 半夏 山豆根(各壹钱)水煎服。一剂喘定,不必再剂也,凡实喘症,气大急,喉中必作声,肩必抬,似重而实轻也。
虚喘
大抵此等症,气少息,喉无声,肩不抬也,乃肾气大虚,脾气又复将绝,故奔冲而上,欲绝未绝也,方用救绝汤。人叁 熟地(各一两)山萸(三钱)牛膝 五味子 白芥子(各一钱)麦冬(五钱)水煎服。
气短似喘
此证似喘而非实喘也,若非实喘治之,立死,盖气短乃肾气虚耗,气冲上焦,壅塞於肺经不足之故也,方用人叁(二两)熟地(一两)山萸 牛膝 补骨脂 枸杞(各三钱)麦冬(五钱)胡桃(三个去皮)五味子(二钱)水煎服,三剂气平喘定。此方妙在用人叁之多,能下达气原,挽回於无何有之乡,又纯是补肺补肾之品,子母相生,水气自旺,则火气自安於故宅,不上冲於喉门矣。
抬肩大喘
人忽感风邪,寒入於肺,以致喘息肩抬气逆,痰吐不出,身不能卧,方用 柴胡 茯苓 麦冬 桔梗(各二钱)黄芩 当归 甘草 半夏 射干(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发舒肺金之气,半夏以去痰,黄芩以去火,盖感寒邪,内必变为热证,故用黄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黄芩,虽曰清火,转足以遏抑其火,而火未必伏也,有射干桔梗柴胡一派辛散之品,则足以消火减邪矣。
肾寒气喘。
人有气喘不能卧,吐痰如涌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卧即喘,此非外感之寒邪,乃肾中之寒气也,盖肾中无火,则水无所养,乃泛上而为痰,〔方用六味地黄汤〔,加桂附大剂饮之,盖人之卧,必肾气与肺气相安,而後河车之路,平安而无奔越也。
肾火扶肝上冲
凡人肾火,逆扶肝气而上冲,以致作喘,甚有吐红粉痰者,此又肾火炎,上以烧肺金,肺热不能克肝,而龙雷之火升腾矣,方用 沙叁 地骨皮(各壹两)麦冬(伍钱)丹皮(叁钱)甘草(叁分)桔梗(伍分)白芍(伍钱)白芥子(贰钱)水煎服,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中之火,沙叁丹皮以养阴,白芍平肝,麦冬清肺,甘草桔梗引入肺经,则痰消而喘定矣。
假热气喘吐痰
人有假热气喘吐痰者,人以为热而非热也,乃下元寒极,逼其火而上喘也,此最危急之症, 不急补其肾水与命门之火,则一线之微,必然断绝,方用 熟地(肆两)山药 麦冬(各叁两)五味子 牛膝(各壹两)附子 肉桂(各壹钱)水煎冷服,一剂而愈,
喘嗽
人有喘而且嗽者,人以为气虚而有风痰也,谁知是气虚不能归源於肾,而肝木挟之作祟乎,法当峻补其肾,少助以引火之品,则气自归源於肾,而喘嗽俱止,方用 人叁(壹两)熟地(贰两)麦冬(伍钱)茯苓(叁钱)牛膝 枸杞 白术 五味子 兔丝子(各壹钱)水煎服,连服几剂,必有大功,倘以四磨四七汤治之,则不效矣,贞元饮 此方专治喘而脉微涩者 熟地(叁两)当归(柒钱)甘草(壹钱)水煎服,妇人多此症。
1=标题= 吐血
阳症吐血
人有感暑伤气,忽然吐血盈盆,人以为阴虚也,不知阴虚吐血与阳虚不同,阴虚吐血,人安静无躁动,阳虚必大热作渴,欲饮冷水,舌必有刺,阴虚口不渴而舌胎滑也,法当清胃火,不必止血也,方用 人叁 当归 香薷 石膏(各叁钱)荆芥(壹钱)青蒿(伍钱)水煎服。此方乃阳症吐血之神曲剂也,方中虽有解暑之品,然补正多於解暑,去香薷一味,实可同治,但此方 可用一二剂,即改六味地黄汤。
大怒吐血
其吐也,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死在顷刻,以止血治之,则气闷不安,以补血治之,则胸满不受,有变症蜂起而死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方用解血平气汤,白芍 当归(各贰两)炒荆芥 黑栀(各叁钱)红花(贰钱)柴胡(捌分)甘草(壹钱)水煎服。一剂而气平舒,二剂而血止息,三剂而病大愈,此症盖怒伤肝,不能平其气,以致吐血,若不先舒其气,而遽止血,则愈激动肝火之气,必气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用白芍平肝又舒气,荆芥柴胡引血归经,当归红花,生新去旧,安有不愈者哉。
吐血
此症人非以为火盛,即以为阴亏,用凉药以泻火,乃火愈退而血愈多,用滋阴之味,止血之品,仍不效,谁知是血不归经乎,治法当用补气之药,而佐以引血归经之味,不止血而血自止矣,方用 人叁(伍钱)当归(壹两)丹皮炒,黑芥穗(各叁钱)水煎服。一剂而止,此方妙在不专补血,而反去补气以补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盖血逢寒则凝,逢散则归经,救死於呼吸之际,大有神曲功。"大凡吐血,多系不归经之血,因何腑何藏而发,腑藏之血,吐则立死,此自然之理也,火盛阴亏两层,世间误杀,奚止千百,寒凉滋阴之 ,轻则凝结而成病根,重则经阻而成乾血,此论此方,发菩提心,作当头棒喝也。〔
吐白血
血未有不红者,何以名白血,不知久病之人,吐痰皆白沫,乃白血也,白沫何以名白血,以其状似蟹涎,无败痰存其中,实血而非痰也,若将所吐白沫,露於星光之下,一夜必变红矣,此沫出於肾,而肾火沸腾於咽喉,不得不吐者也,虽是白沫,而实肾中之精,岂特血而已哉, 不速治,则白沫变为绿痰,无可如何矣,方用 熟地 麦冬(各壹两)山药 山萸 茯苓(各伍钱)丹皮 泽泻(各贰钱)五味子(壹钱)水煎,日日服之。
血不归经
凡人血不归经,或上或下,或四肢毛窍,各处出血,循行经络,外行於皮毛,中行於脏腑,内行於筋骨,上行於头目两手,下行於二便,一剂周身无非血路,一不归经,斯各处妄行,有孔则钻,有洞则泄,甚则呕吐,或见於皮毛,或出於齿缝,或渗於脐腹,或露於二便,皆宜顺其性以引之归经,方用 熟地 生地(各五钱)当归 白芍 麦冬(各叁钱)荆芥 川芎 甘草 茜草根(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即四物汤加减,妙在用茜草引血归经。
三黑神曲奇散
丹皮(炒黑七分)黑栀(五分)真蒲黄(炒黑一钱二分)川芎(酒洗)贝母(各一钱)生地(酒洗)水二樽,童便藕汁各半樽,煎服。此方治吐血神效无比,二剂止。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最能补肾滋肝,木得其养,则血有可藏之经,而不外泄,血证最宜服之。
1=标题= 呕吐
脾胃症辨
人有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补脾,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当补心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见不饮食,动曰脾胃虚也,殊不知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不可不辨也。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亏乎,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肾水一亏,则脾胃之火,沸腾而上,以致目红肿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即强之饮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服。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极热,然後用附子壹个煎汤,用鹅翎扫之,随乾随扫,少顷即不吐矣,後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即安然也,或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投之,而成噎嗝矣,方用 熟地(贰两)山萸 元叁(各壹两)当归(伍钱)五味子(贰钱)牛膝 白芥子(各叁钱)水煎服,盖肾水不足,则大肠必乾而细,饮食入胃,难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肾大吐
寒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以热物熨之少快,否则寒冷难支,人多以为胃病,其实肾病也,方用 附子(壹个)白术(肆两)肉桂(壹钱)乾姜(叁钱)人叁(叁两)水煎服。此药下喉,便觉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呕吐
世人皆以呕吐为胃虚,谁知由於肾虚乎,故治吐不效,为窥见病之根也,方用 人叁 芡实(各叁钱)白术 薏仁(各伍钱)砂仁(伍粒)吴萸(伍分)水煎服。
火吐
此症若降火,则火由脾而入於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法宜清火止吐,方用 茯苓(壹两)人叁(贰钱)砂仁(伍粒)黄连(叁钱)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则又引入肾而流於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白术(贰两)人叁(伍钱)附子 乾姜(各壹钱)丁香(伍分)水煎服。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势不能不从脐出也。
胃吐
此症由於脾虚,脾气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脾则胃安,方用 人叁 茯苓(各叁钱)白术(伍钱)甘草 肉桂 神曲 半夏(各壹钱)砂仁(叁粒)水煎服。此方治胃病,以补脾者何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由於关中之溃乱,欲使关外之安静,必先使关中之安宁,况方中砂仁半夏神曲 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两补之法也。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贰两)山萸 茯苓 麦冬(各伍钱)山药(壹两)泽泻 丹皮(各叁钱)五味子(贰钱)水煎服。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贰两)山萸(壹两)山药(陆钱)泽泻(贰钱)茯苓 丹皮 附子 肉桂(各叁钱)水煎服。"此即八味地黄,也可用生地桂枝〔
胃寒
心肾兼补,治脾胃两虚者固效,若单胃之虚寒,自宜独治心之为妙,方用 人叁 远志(各壹两)白术 茯苓 莲子 白芍(各叁两)菖蒲 良姜 枣仁(各伍钱)半夏 附子 白芥子(各叁钱)山药(肆钱)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此症由於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人以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药而不效者何也,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饮食而生精华,故补脾胃,莫急於补肾也。方用 熟地 茯苓 人叁(各叁两)山萸(贰两)山药(肆两)附子 肉桂 五味子(各壹两)吴萸(伍钱)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
1=标题= 臌症
水臌
此症满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从膀胱出,则为死症矣,方用决流汤。黑丑 甘草(各贰钱)肉桂(叁分)车前(壹两)水煎服。一剂水流斗馀,二剂全愈,断勿与三剂也,与三剂反杀之矣,盖二丑甘遂,最善利水,又加肉桂车前子,引火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气,不使牛遂之过猛也,二剂之後,须改五苓散,调理二剂,再用六君子汤补脾可也,忌食盐,犯之则不救矣。"诸臌症最忌宽中市医多用五皮饮描头画角百无一效〔
气臌
此症气虚作肿,似水而实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上肿起,後渐肿至身上,於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即谓之气臌,宜於健脾行气之中,加引水之品,若以治水臌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 白术 茯苓 薏仁(各壹两)甘草 肉桂(各壹分)枳壳(伍分)人叁 神曲 车前子 萝卜子(各壹钱)山药(伍钱)水煎服。初服若觉有碍,久之自有大功,三十剂而愈矣,亦忌食盐秋石。
虫臌
此症小腹痛,四肢浮肿而未甚,面色红而有白点,如虫食之状,是之谓虫臌,方用消虫神奇丹,当归 鳖甲 地栗粉(各壹两)雷丸 神曲 茯苓 白矾(各叁钱)车前子(伍钱)水煎服。一剂下虫无数,二剂虫尽臌消,不必三剂,但病好必用六君子汤,去甘草调理。
血臌
此症或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结血不行,或风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胀,胀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症非水,徒伤元气,以治气法治之,而又非气,徒增饱满,方用逐瘀汤。水蛭(此物最难死火烧经年,入水犹生,必须炒黄为末方妥)雷丸 红花 枳壳 白芍 牛膝(各叁钱)当归(贰两)桃仁(肆拾两)水煎服。一剂血尽而愈,切勿与二剂,当改四物汤调理,於补血内加白术茯苓人叁,补元气而利水,自然全愈,否则恐成乾枯之症,辨血臌惟腹账如臌,而四肢手足并无臌意也。
1=标题= 水症
水肿
此症土不能克水也,方用 牵牛 甘遂(各叁钱)水煎服。此症治法虽多,独此方奇妙,其次鸡屎醴亦效,鸡屎醴治血臌尤效。
呃逆
此症乃水气凌心包也,心包为水气所凌,呃逆不止,号召五脏之气,救水气之犯心也,治法当利湿分水,方用 茯神 薏仁(各壹两)苍术 白术 人叁(各叁钱)芡实 丁香(各伍钱)法制半夏陈皮(各壹钱)吴萸(三分)水煎服,二剂愈。
水结膀胱
此症目突口张,足肿气喘,人以为不治之症,不知膀胱与肾,相为表 ,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特通其肾气而膀胱自通矣,方用通肾消水汤。熟地 山药 薏仁(各壹两)山萸(壹钱伍分)茯神(伍钱)肉桂 牛膝(各壹钱)车前子(叁钱)水煎服。
1=标题= 湿症
黄症
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後可也,方用 白术 茯苓 薏仁(各壹两)茵陈 黑栀(各叁钱)陈皮(伍分)水煎服。此方治内感之湿,不治外感之湿,若欲多服去栀子。
瘅症
此症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元气之虚,邪治得趁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则难愈矣,今於补正之中,佐以去风寒湿之品,而瘅如失矣,方用白术(伍钱)人叁(叁钱)茯苓(壹两)柴胡 附子 半夏(各壹钱)陈皮(伍分)水煎服。"经云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此条原本瘅字,当是痹字之误〔
伤湿
此症恶湿,身重足肿,小便短赤,方用 泽泻 猪苓(各叁钱)肉桂(伍分)茯苓 白术(各伍钱)柴胡 半夏 车前子(各壹钱)水煎服,一剂愈。
脚气
今人以五苓散去湿,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气,而湿未必尽去也,必须提气而水乃散也,方用 黄 (壹两)人叁 白术(各叁钱)防风 肉桂 柴胡(各壹钱)薏仁 芡实 白芍(各伍钱)半夏(贰钱)陈皮(伍分)水煎服。此方去湿之圣药,防风用於黄 之中,已足提气而去湿,又助之柴胡舒气,则气自升腾,气升则水散,白术茯苓薏仁芡实,俱是去湿之品,有不神效者乎。
1=标题= 傅青主男科卷下
阳曲傅青主先生手着 江都郭锺岳
1=标题= 泄泻
泻甚
一日五六十回,倾肠而出,完谷不化,粪门肿痛,如火之热, 无以救之,必致立亡,方用截泻汤,薏仁 白芍(各贰钱)山药 车前子(各壹两)黄连 茯苓(各伍钱)泽泻 甘草(各贰钱)肉桂(叁分)人叁(叁钱)水煎服。水泻方用 白术(壹两)车前子(伍钱)水煎服。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泻神效。"泄泻之症,皆由于膀胱不能化气,胃中所纳水谷不得分消,直由大肠而出故以利小便为主,与伤寒下利自利,大相悬殊,须察之。〔
火泻
完谷不化,饮食下喉即出,日夜数十次,甚至百次,人皆知为热也,然而热之生也何故,生於肾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关门,不守於上下,所以直进而直出也,论其势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标,然治其标而不能使火之骤降,必须急补肾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致上腾也,方用 熟地 白芍(各叁两)山萸 茯苓 甘草 车前子(各壹两)肉桂(叁分)水煎服,此乃补肾之药,非止泻之品,然而止泻之妙,捷如 鼓矣,世人安知此也。
水泻
此乃纯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无止法,岂泻水亦无止法乎,故人患水泻者,急宜止遏,方用 白术(伍钱)茯苓(叁钱)吴萸(五分)车前子 五味子(各壹钱)水煎服。
泄泻吞酸
泄泻,寒也,吞酸,火也,似乎寒热殊而治法异矣,不知吞酸虽热,由於肝气之郁结,泄泻虽寒,由於肝木之克脾, 用一方以治水郁,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雕矣,不若一方而两治之为愈也,方用 白芍(伍钱)柴胡 车前子(各壹钱)茯苓(叁钱)神曲 陈皮 甘草(各伍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白芍以舒肝木之郁,木郁一舒,上不克胃,下不克脾,又有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湿之气,则水尽从小便出,而何有馀水以吞酸,刺汁以泄泻哉。
1=标题= 痢疾
火邪内伤辨
火邪之血,色必鲜红,脉必洪缓,口必渴而饮冷水,小便必涩而赤浊,内伤之血色不鲜而紫暗,或微红淡白,脉必细而迟,或浮涩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饮热汤,小便不赤不涩,即赤而不热不浊,此诀也。"痢疾以调达气血为主,痢门以芍药汤为总方,芍药汤偏於凉,用之每不得效此诸方虽归芍木香,却分症而用芩连,不用大黄,可云尽善尽美。〔
痢疾
此症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也, 用凉药止血,热药攻邪,俱非善治之法,方用 白芍 当归(各贰两)枳壳 槟榔(各贰钱)滑石(叁钱)广木香 来服子 甘草(各壹钱)水煎服。一二剂收功,此方妙在用归芍至二两之多,则肝血有馀,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肠有传送之功,加之枳壳槟榔,俱逐秽去积之品,尤能於补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调达於迟速之间,不疾不徐,使瘀滞尽下也,其馀些小痢疾,减半用之,无不奏功,此方不论红白痢疾,痛与不痛,服之皆神效,又方 当归(壹两)黄芩(柒分酒洗)苍术 厚朴 大复皮 陈皮(各壹钱)水二碗,煎一碗,顿服。
血痢
凡血痢腹痛者,火也,方用 归尾 白芍(各壹两)黄连(叁钱)枳壳 木香 来服子(各贰钱)水煎服。
寒痢
凡痢腹不痛者,寒也,方用 白芍 当归(各叁钱)枳壳 槟榔 甘草 来服子(各壹钱)水煎服。前方治壮实之人,火邪挟湿者,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更有内伤劳倦,与中气虚寒之人,脾不摄血而成血痢者,当用理中汤,加木香肉桂,或用补中益气汤加熟地炒乾姜,治之而始愈也。
1=标题= 大小便。
大便不通
此症人以为大肠燥也,谁知是肺气燥乎,盖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於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涧哉,方用 熟地 元叁(各叁两)升麻(叁钱)火麻仁(壹钱)牛乳(壹碗)水二碗,煎六分,将牛乳同调服之。一二剂必大便矣,此方不在润大肠而在补肾及清肺,夫大肠居於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以润之,从肺以清之,启其上窍,则下窍自然流动通利矣,此下病上治之法也。实症大便不通,方用 大黄(伍钱)归尾(壹两)升麻(伍分)蜂蜜(半杯)水煎服。此方大黄泄利,当归以润之,仍以为君,虽泄而不至十分猛烈,不致有亡险之弊,况有升麻以提之,则泄中有留,又何必过虑哉。"此方之妙在升麻,味能化板为灵,启其上窍则下窍自流,每以笔管汲砚池水比之,指按管则得水,指启则水落砚上,浅而易明,岳诊小便不通,以青龙汤之姜、细、味主之,亦此意也。此方比大承气和平,然阳明燥粪,非大承气不可,此方当归重用,温润而不猛也,此方从八味地黄悟出。〔
虚症大便不通
人有病後大便秘者,方用 熟地 元叁 当归(各壹两)川芎(伍钱)桃仁(拾粒)红花 大黄(各叁钱)火麻仁(壹钱)蜂蜜(半杯)水煎服。
小便不通
膀胱之气化不行,即小便不通,似乎治膀胱也,然而治法全不在膀胱,方用 人叁 茯苓 莲子(各叁钱)白果(贰钱)甘草 肉桂 车前子 王不留行(各壹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人叁肉桂,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出,气化者何,心包络之气也,既用叁桂而气化行矣,尤妙在用白果,人多不识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脉,走膀胱而引群药,况车前子王不留行,尽下泄之品,服之而前阴有不利者乎。又方 熟地(壹两)山药 丹皮 泽泻 肉桂 车前子(各壹钱)山萸(肆钱)水煎服。此方不去通小便而专治肾水,肾中有水,而膀胱之气,自然行矣,盖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也。大小便不通,方用 头发烧灰研末,用三指一捻,入热水半碗,饮之立通。又方 蜜一茶杯,皮硝一两,黄酒一茶杯,大黄一钱,煎一处,温服神效。
1=标题= 厥症
寒厥
此症手足必青紫,饮水必吐,腹必痛,喜火熨之,方用 人叁(叁钱)白术(壹两)附子 肉桂 吴萸(各壹钱)水煎服。
热厥
此症手足虽寒而不青紫,饮水不吐,火熨之腹必痛,一时手足厥逆,痛不可忍,人以为四肢之风症也,谁知是心中热蒸,外不能泄,故四肢手足则寒,而胸腹皮热如火,方用 柴胡(叁钱)当归 黄连 炒栀(各贰钱)荆芥 半夏 枳壳(各壹钱)水煎服,二剂愈,又方 白芍(壹两)黑栀(叁钱)陈皮 柴胡(各壹钱)花粉(贰钱)水煎服,以白芍为君,取入肝而平木也。"此症热在於肝前方之柴胡当归後方之白芍皆肝药也〔
尸厥
此症一时猝倒,不省人事,乃气虚而痰迷心也,补气化痰而已,方用 人叁 半夏 南星(各叁钱)白术(伍钱)附子(伍分)白芥子(壹钱)水煎服,又方 苍术(叁钱)水煎,灌之必吐,吐後即愈,盖苍术阳药,善能祛风,故有奇效,凡见鬼者用之更效。
厥症
人有忽然发厥,闭目撒手,喉中有声,有一日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素有痰气而发也,治法宜攻其痰而开心窍,方用起迷丹。人叁 半夏(各伍钱)菖蒲(贰钱)兔丝子(壹两)茯苓 皂荚(各叁钱)生姜(壹钱)甘草(叁分)水煎服。
气虚猝倒
人有猝然昏倒,迷而不悟,喉中有痰,人以为风也,谁知是气虚乎,若作风治,无不死者,此症盖因平日不慎女色,精亏以致气衰,又加不慎起居,而有似乎风者,其实非风也。方用 人叁 黄 白术(各壹两)茯苓(伍钱)菖蒲 附子(各壹钱)半夏(贰钱)白芥子(叁钱)水煎服。此方补气而不治风,消痰而不耗气,一剂神定,二剂痰消,三剂全愈。
阴虚猝倒
此症有肾中之水虚,而不上交於心者,又有肝气燥,不能生心之火者,此皆阴虚,而能令人猝倒者也,方用再苏丹。熟地(贰两)山萸 元叁 麦冬 五味子(各壹两)柴胡 菖蒲(各壹钱)茯苓(伍钱)白芥子(叁钱)水煎服。此方补肾水,滋肺气,安心通窍,泻火消痰,实有神功,十剂全愈。"此症切实为阴虚者,当此人身本瘦,面部以下青黑,倒时微喘,目不能瞑。〔
阳虚猝倒
人有心中火虚,不能下交於肾而猝倒者,阳虚也,方用 人叁 白术 生枣仁(各壹两)茯神(伍钱)附子 甘草(各壹钱)生半夏(叁钱)水煎服。药下喉,则痰静而气出矣,连服数剂,则安然如故。此症又有胃热,不能安心之火而猝倒者,亦阳虚也,方用 人叁 元叁(各壹两)石膏 花粉(各伍钱)麦冬(叁钱)菖蒲(壹钱)水煎服。一剂心定,二剂火清,三剂全愈。"此症切实为阳虚者,当此人素有眩晕,面色红明,倒时额鼻有微汗,阴器欲举,胃热必口有秽气,板齿燥。〔
肾虚猝倒
人有口渴索引,眼红气喘,心脉洪大,舌不能言,不可作气虚治,此乃肾虚之极,不能上滋於心,心火亢极,自焚闷乱,遂致身倒,有如中风者,法当补肾,而佐以清火之药,方用水火两治汤。熟地 当归 元叁(各壹钱)麦冬 生地 山萸 茯苓(各伍钱)黄连 白芥子 五味子(各叁钱)水煎服,连服数剂而愈。
大怒猝倒
人有大怒跳跃,忽然卧地,两臂抽搦,唇口歪邪,左目紧闭,此乃肝火血虚,内热生风之症,当用八珍汤,加丹皮钩 山栀,若小便自遗,左关脉弦洪而数,此肝火血燥,当用六味汤,加钩 、五味子、麦冬、川芎、当归,愈後需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钩 ,多服,如妇人得此症,则逍遥散加钩 及六味汤,便是治法。
中风不语
人有跌倒昏迷,或自卧而跌下床者,此皆气虚,而痰邪犯之也,方用三生引。人叁(壹两)半夏(生)南星(生各叁钱)附子(生壹个)水煎灌之。此症又有因肾虚而得之者,夫肾主藏精,主下焦地道之生身,冲任二脉系焉,二脉与肾之大络,同出於肾之下,起於胞之中,其冲 因称胞络,为经脉之海,遂名海焉,其冲 之上行者,渗诸阳,灌诸精,下行者,渗诸阴,灌诸络,而温肌肉,别络结於跗,因肾虚而肾络与胞内绝,不通於上则 ,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二络不通於下,则痱厥矣,方用地黄饮子。熟地 巴戟 山萸 茯苓 麦冬 肉苁蓉(各壹两)附子 菖蒲 五味子(各伍钱)石斛(陆钱)肉桂(叁钱)薄荷、姜、枣,水煎服。
口眼歪邪
此症人多治木治金固是,而不知胃土之为尤切,当治胃土,且有经脉之分,经云足阳明之经,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视,此胃土之经为歪邪也,又云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口歪唇邪,此胃土之脉为歪邪也,二者治法,皆当用黄 、当归、人叁、白芍、甘草、桂枝、升麻、葛根、秦艽、白芷、防风、黄柏、苏木、红花,水酒各半煎,微热服,如初起有外感者,加葱白三茎同煎,取微汗自愈。此症又有心中虚极,不能运於口耳之间,轻则邪,重则不语,方用 人叁 茯苓 菖蒲 白芍(各叁钱)白术(伍钱)甘草(壹钱)半夏 肉桂(各贰钱)当归(壹两)水煎服,二剂愈。又治法,令一人抱住身子,又一人抱住歪邪之耳轮,再令一人手摩其歪邪之处,至数百下,使面上火热而後已,少顷口眼如故矣,最神效。
半身不遂
此症宜於心胃而调理之,盖心为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是谷府,充大真气之标,标本相得,则心膈间之 中气海,所留宗气盈溢,分布五脏三焦,上下中外,无不周偏,若标本相失,不能致其气於气海,而宗气散矣,故分布不周於经脉,则偏枯,不周於五脏,则 ,即此言之,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也,法宜黄 为君,叁、归、白芍为臣,防风、桂枝、钩 、竹沥、姜、韭、葛、梨、乳汁为佐,治之而愈,若杂投乎乌附羌活之类,以涸营而耗卫,如此死者,医杀人也。半身不遂,口眼歪邪,方用人叁 当归 白术(各伍钱)黄 (壹两)半夏 乾葛(各叁钱)甘草(壹钱)红花(贰钱)桂枝(壹钱伍分)水二樽,姜三片,枣二枚,煎服。此症人多用风药治之,殊不见功,此药调理气血,故无不效。"此症由于血不行又中风,若用驱风之品,偏枯则终不起矣,故当以养血和血为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为的论〔

此症忽然卧地,作牛马猪羊之声,吐痰如涌泉者,痰迷心窍也,盖因寒而成,感寒而发也,方用人叁 山药 半夏(各叁钱)白术(壹两)茯神 薏仁(各伍钱)肉桂 附子(各壹钱)水煎服。又方 人叁 茯苓(各壹两)白术(伍钱)半夏 南星 附子 柴胡(各壹钱)菖蒲(叁分)水煎服,此本治寒狂之方,治 亦效。
1=标题= 癫狂
癫狂
此症多生於脾胃之虚寒,饮食入胃,不变精而变痰,痰迷心窍,遂成癫狂, 徒治痰而不补气,未有不死者也,方用 人叁 白芥子(各伍钱)白术(壹两)半夏(叁钱)陈皮 乾姜 肉桂(各壹钱)甘草 菖蒲(各伍分)水煎服。如女人得此症,去肉桂加白芍、柴胡、黑栀,治之亦最神效。
发狂见鬼
此症气虚而中痰也,宜固其正气,而佐以化痰之品,方用 人叁 白术(各壹两)半夏 南星(各叁钱)附子(壹钱)水煎服。男子补气,女子补血〔
发狂不见鬼
此是内热之症,方用 人叁 白芍 半夏(各叁钱)南星 黄连(各贰钱)陈皮 甘草 白芥子(各壹钱)水煎服。
狂症
此症有因寒得之者,一时之狂也,可用白虎汤以泻火,更有终年狂而不愈者,或拿刀杀人,或骂亲戚,不认儿女,见水大喜,见食大恶,此乃心气之虚,而热邪乘之,痰气侵之也,方用化狂丹。人叁 白术 茯神(各一两)附子(一分)半夏 兔丝子(各三钱)菖蒲 甘草(各一钱)水煎服,一剂狂定。此方妙补心脾胃三经,而化其痰,不去泻火,盖泻火则心气益虚,而痰涎益盛,狂何以止乎,尤妙在微用附子,引补心消痰之品,直入心中,则气易补而痰易消,又何用泻火之多事哉。"此症因寒得之,何以用白虎汤,血寒邪外逼, 不热泄而扰心胃,如冬伤於寒,春必病温是也。〔
寒狂
凡发狂骂人,未渴索饮,与水不饮者,寒证之狂也,此必气郁不舒,怒气未泄,其人必性情过於柔弱,不能自振者耳,宜补气消痰,方用 人叁 茯神(各一钱)白术(五钱)菖蒲(三分)半夏 南星 附子 柴胡(各一钱)水煎服,药下喉,睡熟醒来,病如失也。
1=标题= 怔忡惊悸
怔忡不寐
此症心经血虚也,方用 人叁 当归 茯苓(各叁钱)丹皮 麦冬(各贰钱)甘草 菖蒲 五味子(各壹钱)生枣仁 熟枣仁(各伍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生熟枣仁,生使其日间不卧,熟使其日间不醒,又以补心之药为佐,而怔忡安矣。
心惊不安夜卧不睡
此心病而实肾病也,宜心肾兼治,方用 人叁 茯苓 茯神 熟地 山萸 当归(各叁两)远志(贰两)菖蒲(叁钱)黄连 肉桂 砂仁(各伍钱)生枣仁 白芥子(各壹两)麦冬(叁两)蜜丸,每日下五钱,汤酒俱可。此方治心惊不安与不寐耳,用人叁、当归、茯神、麦冬足矣,即为起火不寐,亦不过用黄连足矣,何以反用熟地、山萸补肾之药,又加肉桂以助火,不知人之心惊,乃肾气不入於心也,不寐乃心气不归於肾也,今用熟地山萸补肾,则肾气可通於心,肉桂以补命门之火,则肾气既温,相火有权,君火相得,自然上下同心,君臣合德矣,然补肾固是,而亦有肝气不上於心而成此症者,如果有之,宜再加白芍二两,兼补肝木,斯心泰然矣。恐怕人夜卧交睫,则梦争斗负败,恐怖之状,难以形容,人以为心病,谁知是肝病乎,盖肝藏魂,肝血虚则魂失养,故交睫若魇,此乃肝胆虚怯,故负恐维多,此非大补,不克奏功,而草木之品,不堪任重,当以酒化鹿角胶,空腹服之可愈,盖鹿角胶大补精血,血旺则神自安矣。"何以知肝气不上于心,此人当面色青,或潮热,或手足烧,或眩晕左侸涨。〔
神气不宁
人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魂离体矣,惊悸多魇,通夕不寐,人皆以为心病也,谁知是肝经受邪乎,盖肝气一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肝受邪,魂无依,是以魂飞扬而若离体也,法用珍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珍珠母入肝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龙齿虎睛,今人例以为镇心之药,讵知龙齿安魂,虎睛定魄,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龙能变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有守,是以治魄不宁宜虎睛,治魂飞扬宜龙齿,药各有当也,"此症岳每用桂枝汤温胆汤叁之颇效〔
1=标题= 腰腿肩背手足疼痛
满身皆痛
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方用 柴胡 甘草 陈皮 栀子(各壹钱)白芍 薏仁 茯苓(各伍钱)当归 苍术(各贰钱)水煎服,此逍遥散之变化也,舒肝而又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腰痛
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方用 柴胡 泽泻 猪苓 白芥子(各壹钱)防已(贰钱)白术 甘草(各伍钱)肉桂(叁分)山药(叁钱)水煎服。此方妙在入肾去湿,不是入肾而补水,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日久必多服为妙。
腰痛
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加防已一钱,一剂可愈,若日久者,当加杜仲一两,改白术二钱,酒煎服,十剂而愈。又方 杜仲(壹两盐炒)破故纸(伍钱盐炒)熟地 白术(各叁两)核桃仁(贰钱)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服完可愈,如未全愈,再服一料,必愈。
腰痛
凡痛而不止者,肾经之病,乃脾湿之故,';方用 白术(肆两)薏仁(叁两)芡实(贰两)水六碗,煎一碗,一气饮之,此方治梦遗之病亦神效,腰腿筋骨痛,方用养血汤 当归 生地 肉桂 牛膝 杜仲 破故纸 茯苓 防风(各壹钱)川芎(五分)甘草(叁分)核桃(贰个)山萸 土茯苓(各贰钱)水酒煎服。腰痛足亦痛〔,方用 黄 (半斛)防风 茯苓(各伍钱)薏仁(伍两)杜仲(壹两)肉桂(壹钱)车前子(叁钱)水十碗,煎二碗入酒,以醉为主,醒即愈,腰足痛,明系是肾虚而气衰,更加之湿,自必作楚,妙在不补肾而单益气,盖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又助之薏仁、茯苓、车前之类,去湿,湿去而血活矣,况又有杜仲之健肾,肉桂之温肾,防风之荡风乎。
腿痛
身不离床褥,伛偻之状可掬,乃寒湿之气侵也,方用 白术(伍钱)芡实(贰钱)肉桂(壹钱)茯苓 荜 (各壹两)杜仲(叁钱)薏仁(贰两)水煎,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两臂肩膊痛
此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方用 当归 白芍(各叁两)柴胡 陈皮(各伍钱)羌活 秦艽 白芥子 半夏(各叁钱)附子(壹钱)水六碗,煎三沸,取汁一碗,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木不来侮胃,而羌活柴胡又去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陈皮、白芥子,祛痰圣药,风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
手足痛
手足肝之分野,而人乃为脾经之热,不知散肝木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方用逍遥散,加栀子(叁钱)半夏(贰钱)白芥子(贰钱)水煎服,二剂,其痛如失,盖肝木作祟,脾不敢当其锋,气散於四肢,结而不伸,所以作楚,今平其肝气,则脾气自舒矣。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筋骨牵引,坐卧不得,时时走易不定,此是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涎唾,手足重,腿冷,治法用控涎丹,不足十剂,其病如失矣。"控涎丹方药未见此条,仍照原本存之。〔
背骨痛
此症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於脑,则河车之路,乾涩而难行,故作痛也,方用 黄 熟地(各壹两)山萸(肆钱)白术 防风(各伍钱)五味子(壹钱)茯苓(叁钱)附子(壹分)麦冬(贰钱)水煎服。此方补气补水,去湿去风,润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腰痛兼头痛
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乎,治腰乎,治头乎,谁知是肾气不通乎,盖肾气上通於脑,而脑气下达於肾,上下虽殊,而气实相通,法当用温补之药,以大益其肾中之阴,则上下之气通矣,方用 熟地(壹两)杜仲 麦冬(各伍钱)五味子(贰钱)水煎服。一剂即愈,方内熟地,杜仲,肾中药也,腰痛是其专功,今并头而亦愈者何也,盖此头痛,是肾气不上达之故,用补肾之味,则肾气旺而上通於脑,故腰不痛而头亦不痛矣。
1=标题= 心腹痛
心痛辨
心痛之症有二,一则寒气侵心而痛,一则火气焚心而痛,寒气侵心者,手足反温,火气焚心者,手足反冷,以此辨之最得。寒痛方用 良姜 白术 草乌 贯仲(各叁钱)肉桂 甘草(各壹钱)水煎服。热痛方用 黑栀(叁钱)白术(伍钱)甘草 半夏 柴胡(各壹钱)水煎服。心不可使痛,或寒或火,皆冲心包耳。
久病心痛
心乃神明之君,一毫邪气不可干犯,犯则立死,经年累月而痛者,邪气犯心包络也,但邪有寒热之辨,如恶寒见水如仇,火熨之则快,此寒邪也,方用 苍术(贰钱)白术(伍钱)当归(壹两)肉桂 良姜(各壹钱)水煎服。
久病心痛
如见水喜悦,手按之而转痛者,热气犯心包络也,方用 白芍(壹两)黑栀 当归 生地(各叁钱)甘草(壹钱)陈皮(捌分)水煎服。寒热二症,皆之责於肝也,肝属木,心属火,木衰不能生火,则包络寒,补肝而邪自退,若包络之热,由於肝经之热,泻肝而火自消也。"心腹之痛共有九种,其实皆心包络、胃 、 中及腹痛,无真心痛也,虫痛、注痛、气痛、血痛、悸痛、食痛、饮痛、冷痛、热痛、证各有辨,其用药亦大有不同,如虫痛则唇上有疮,痛时作时止,可与乌梅圆,注痛则兼头痛,或抽 或妄语,可与苏合丸,气痛则或上或下,或前或後,有肝、有胃、有肺,可与左金丸、平胃散之属,血痛则有痞块,可与桃仁汤、失笑散,悸痛则按之不拒,可与理中汤、妙香散,食痛则拒按发热,可与承气汤、槟榔丸,饮痛则吐清水,侸下有水声,可与二陈汤,甚者十枣汤,冷痛热痛则此二方可用,先生此书因穷乡僻壤而设,执此可以应急,且免误於庸医,故去烦就简也。〔
腹痛
痛不可忍,按之愈痛,口渴饮以凉水,则痛少止,少顷依然大痛,此火结在大小肠也,若不急治,一时气绝,方用定痛如神汤。黑栀 苍术(各叁钱)甘草 厚朴(各壹钱)茯苓(壹两)白芍(伍钱)水煎服。此方舒肝经之气,利膀胱之水,泻水逐瘀,再加大黄壹钱,水煎服勿迟。
腹痛
腹中有痞块,一时发作,而痛不可手按者,方用 白术(贰两)枳实(壹两)马粪(炒焦伍钱)好酒煎服。冷气心腹痛,方用火龙丹。硫磺(醋制壹两)胡椒(壹钱)白矾(肆钱)醋打荞面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米下汤。
胃气痛
人病不能饮食,或食而不化,作痛作满,或兼吐泻,此肝木克脾土也,方用 白芍 当归 柴胡 茯苓(各贰钱)白术(叁钱)甘草 白芥子(各壹钱)水煎服。有火加栀子贰钱,无火加肉桂壹钱,有食加山查叁钱,伤面食加枳壳壹钱,麦芽壹钱,有痰加半夏壹钱,有火能散,有寒能驱,此右病而左治之也。
1=标题= 麻木
手麻木
此乃气虚而寒湿中之,如其不治,三年後必中大风,方用 白术 黄 (各伍钱)陈皮 桂枝(各伍分)甘草(壹两)水煎服。
手麻
十指皆麻,面目失色,此亦气虚也,治当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麦冬香附羌活乌药防风,三剂可愈。
手足麻木
"手足麻木为中风之候,左右偏枯皆先由手足大指不用起,盖手太阴肺经行於手大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虚则病偏於右,足厥阴肝经行於足大指,肝藏血而左升,血分虚则病偏於左,故手足麻木必补气血,且验中风之候於未来也〔四物汤加人叁、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桂枝、柴胡、羌活、防风、秦艽、牛膝炙草,姜、枣引煎服,四剂愈。

凡木是湿痰死血也,用四物汤加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白芥子、甘草、竹沥、姜汁,水煎服。
腿麻木方用导气散
黄 (贰钱)甘草(壹钱伍分)青皮(壹钱)升麻 柴胡 归尾 泽泻(各伍分)五味子(叁拾粒)陈皮(捌分)红花(少许)水煎,温服甚效。
两手麻困倦嗜卧
此乃热伤元气也,方用益气汤。人叁 甘草(各壹钱)黄 (贰钱)灸草(伍分)五味子(叁拾粒)柴胡 白芍(各柒分)姜(叁片)枣(贰枚)水煎热服。
浑身麻木
凡人身体麻木不仁,两目羞明怕日,眼涩难开,视物昏花,睛痛,方用神效黄 汤,黄 白芍(各壹钱)陈皮(伍分)人叁(捌分)炙草(肆分)蔓荆子(贰分)如有热,加黄柏叁分,水煎服。
麻木痛。
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疾,客於皮肤肌肉之间,或痛或麻木,方用 牛膝胶(贰两)南星(伍钱)姜汁(半碗)共熬膏摊贴,再以热鞋底熨之,加羌活乳香没药,更妙
足弱
此症不能步履,人以为肾水之虚,谁知由於气虚而不能运动乎,方用补中益气汤加 人叁 牛膝(各叁钱)金石斛(伍钱)黄 (壹两)水煎服。
筋缩
凡人一身筋脉,不可有病,病则筋缩而身痛,脉涩而体重矣,然筋之舒,在於血和,而脉之平,在於气足,故治筋必须先治血,而治脉必须补气,人若筋急拳缩伛偻,而不能直立者,皆筋病也,方用 当归(壹两)白芍 薏仁 生地 元叁(各伍钱)柴胡(壹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柴胡一味,入於补药中,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药以治筋宜矣,何又用柴胡,夫肝为筋之主,筋乃肝之馀,气不顺,筋自缩急,今用柴胡以舒散之,郁气既除,而又济之以大剂补血,则筋得其养矣。
1=标题= 胁痛
两胁有块
左胁有块作痛,是死血也,右胁有块作痛,是食积也,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伸屈,口渴目赤头眩,痰壅胸不利,小便短赤,夜间殊甚,又遍身作 如虫行,人以为风也,谁知是肾气虚而热也,法用六味地黄汤加栀子柴胡,是乃正治也,三剂见效。
左胁痛
左胁痛,肝经受邪也,方用 黄连(吴萸炒贰钱)柴胡 当归 青皮 桃仁(研各壹钱)川芎(捌分)红花(伍分)水煎食(远服)有痰。加陈皮半夏。
右胁痛
此是邪入肺经也。方用 片姜黄 枳壳(各贰钱)桂心(贰分)炙草 陈皮 半夏(各伍分)水煎服。
左右胁俱痛
方用 柴胡 青皮 龙胆草 当归(各一钱)川芎 枳壳(各捌分)甘草(叁分)砂仁 木香(各伍分)姜水煎服。
两胁走注
两胁走注,痛而有声者,痰也,方用二陈汤,去甘草加枳壳、砂仁、广木香、川芎、青皮、苍术、香附、茴香,水煎服。
胁痛身热
此劳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芍、青皮、砂仁、枳壳、茴香,去黄 ,水煎服。
胁痛
此乃肝病也,故治胁痛,必须平肝,平肝必须补肾,肾水足而後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胁痛自平也,方用肝肾兼资汤。熟地 当归(各壹两)白芍(贰两)黑栀(壹钱)山萸(伍钱)白芥子 甘草(各叁钱)水煎服。"每咯血之人,胁涨痛而咯,是经血瘀滞胁下也,两方用时加桃仁柒枚,黑荆芥穗捌分尤效。〔
胁痛咳嗽
咳嗽气急,脉滑数者,痰结痛也,瓜蒌仁 枳壳 青皮 茴香 白芥子水煎服。
1=标题= 浊淋(附肾病)
二浊五淋病
浊淋二症,俱小便赤也,浊多虚,淋多实,淋痛浊不痛为异耳,浊淋俱属热症,惟其不痛,大约属湿痰下陷,及脱精所致,惟其有痛,大约纵淫欲火动,强留败精而然,不可混治。淋症方用五淋散 淡竹叶 赤茯苓 芥穗 灯心(各壹钱)车前子(伍钱)水煎服。浊症方用清心莲子饮 石莲子 人叁(各贰钱伍分)灸草 赤茯苓(各贰钱)麦冬 黄 地骨皮 车前子(各壹钱伍分)甘草(伍分)水煎服。
阳强不倒
此虚火炎上,而肺气不能下行故耳,若用黄柏知母煎汤饮之,立时消散,然自倒之後,终年不能振起,亦非善治之法也,方用 元叁 麦冬(各叁两)肉桂(叁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元叁以泻肾中之火,肉桂入其宅,麦冬助肺金之气,清肃下行,以生肾水,水足则火自息矣,不求倒而自倒矣。
阳痿不举
此症乃平日过於削,日泄其肾中之水,而肾中之火,亦因而消亡,盖水去而火亦去,必然之理,有如一家人口,厨下无水,何以为炊,必有水而後取柴炭以煮饭,不则空铛也,方用 熟地(壹两)山萸(肆钱)远志 巴戟 肉苁蓉 杜仲(各壹钱)肉桂 茯神(各贰钱)白术(伍钱)人叁(叁钱)水煎服。
尿血又便血
便血出於後阴,尿血出於前阴,最难调治,然总之出血於下也,方用 生地(壹两)地榆(叁钱)水煎服,二症俱愈,盖大小便各有经络,而其症皆因膀胱之热也,生地地榆,俱能清膀胱之热,一方而两用之也,盖分之中有合。
疝气方用去铃丸
大茴香 姜汁(各壹斛)将姜汁入茴香内,侵一宿,入青盐贰两,同炒红为末,酒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汤送下。
肾子痛方
泽泻 陈皮 赤苓(各壹钱)丹皮 小茴香 枳实(各叁钱)吴萸 苍术(各伍分)山查(肆分)苏梗(肆分)姜水煎服。又方 酒炒大茴香酒炒小茴香、赤石脂(煅)、广木香各等分,乌梅肉捣烂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每服十五丸,葱酒送下立效。偏坠方用 小茴香、猪苓等分,微炒为末,空心盐水冲服,热盐熨亦甚效。
1=标题= 杂方
病在上而求诸下
头痛、目痛、耳红、腮肿,一切上焦等症,除清凉发散正治外,人即束手无策,而不知更有三法,如大便结、脉沉实者,用酒蒸大黄三钱微下之,名釜底抽薪之法,如大便泻,脉沉足冷者,宜六味地黄汤,加牛膝、车前、肉桂,足冷甚者,加熟附子,是冷极於下,而迫其火之上升也,此名导龙入海之法,大便如常,脉无力者,用牛膝车前引下之,此名引火归源之法也。
病在下而求诸上
凡治下焦病用本药不愈者,须从上治之,如足痛足肿,无力虚软,膝疮红肿,用木瓜、薏仁、牛膝、防已、黄柏、苍术之品,不效者定是中气下陷,湿热下流,用补中益气升提之,如足软不能行而能食,名曰痿症,宜清肺热,如治泄泻,用实脾利水之剂,不效者亦用补中益气,去当归,加炮姜苍术,脉迟加肉蔻、故纸,如尿血、用凉血利水药不效、宜清心莲子饮,若清心不止,再加升柴,如治便血 用止涩之药,不效,或兼泄泻,须察其脉如右关微,或数大无力,是脾虚不摄血,宜六君子加炮姜,若右关沉紧,是饮食伤脾,不能摄血,加沉香贰分,右寸洪数,是实热在肺,宜清肺,麦冬、花粉、元叁、枯芩、桔梗、五味子、枳壳等味。
疮毒方用如神汤
银花 当归 蒲公英(各壹两)荆芥 连翘(各壹钱)甘草(叁钱)水煎服。头面上疮方用 银花(贰两)当归(壹两)川芎 甘草(各伍钱)桔梗 蒲公英(各叁钱)黄芩(壹钱)水煎服。二剂全消。头疮不可用升提之药,最宜用降火之品,切记之。身上手足之疮疽方用 银花 甘草 蒲公英(各叁钱)当归(壹两)牛蒡子(贰钱)花粉(伍钱)芙蓉叶(七片无叶用根)水煎服。
统治诸疮方用
花粉 甘草 银花 蒲公英 水煎服。二剂全愈,此方消毒大有其功,诸痈诸疽,不论部位,皆治之。
黄水疮方用
雄黄防风煎汤,洗之即愈。
手汗方用
黄 乾葛(各壹两)荆芥 防风(各叁钱)水煎壹盆,热薰温洗三次愈。
饮砒毒
用生甘草叁两,加羊血半碗,和匀饮之,立吐而愈,若不吐,速用大黄贰两甘草伍钱,白矾壹两,当归叁两,水煎数碗饮之,立时大泻即生。
补肾
方用 大盐青菽苇七寸,煮核桃。
嚏喷
方用 生半夏为末,水丸绿豆大,入鼻孔,必嚏喷不已,用水饮之立止,通治中风不语,及中恶中鬼俱妙。
破伤
方用 蝉退去净,头足为末伍钱,用好酒壹碗,煎滚入末,调匀服之,立生。
疯狗咬伤
用 手指甲焙黄为末 滚黄酒冲服,发汗即愈,忌房事百日。
1=标题= 小儿科

小儿鼻之上,眼之中,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於山根,皆心热也,
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色青者,肝有风也,青筋横直现者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也,色白者肺中有痰,黄者脾胃虚而作泻,一观其色,而疾可知矣。

大人看脉於寸关尺,小儿不然,但看其数不数而已,数甚则热,不数则寒也,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涩者邪也,滑者痰也,有止歇者痛也,如此而已,馀不必过谈也。
三关
小儿虎口,风气命三关,紫属热,红属寒,青属惊风,白属疳,风关轻,气为重,若至命关,则难治矣。
不食乳
小儿不食乳,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数次即食矣,神效。脐不乾 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乾。
山根
山根之上,有青筋直视者,乃肝热也,方用 柴胡 半夏(各叁分)白芍 茯苓(各壹钱)当归 白术(各伍分)山查(叁个)甘草(壹分)水煎服。有青筋横现者。亦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用前方加柴胡(伍分)麦芽(壹钱)乾姜(壹分)水煎服。有红筋直现者,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壹分)麦冬(伍分)去半夏,加桑白皮、天花粉(各贰分)水煎服。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贰分),热积於胸中,不可用半夏,用桑白皮、花粉可也。有黄筋现於山根者,不论横直,总是脾胃之症,或吐或泻,腹痛或不思食,方用 白术 茯苓(各伍分)陈皮 人叁 麦芽(各贰分)神曲 甘草(各壹分)淡竹叶(柒分)水煎服,有痰加半夏壹分,白芥子贰分,如口渴有热者,加麦冬叁分,黄芩壹分,有寒加乾姜壹分,吐加白蔻壹粒,泻加猪苓伍分,腹痛按之大叫者食也,加大黄叁分,枳实壹分,按之不呼号者寒也,加乾姜叁分,如身发热者,不可用此方。
发热
不拘早晚发热,俱用万全汤神效。柴胡 白术 黄芩 神曲(各叁分)白芍 麦冬(各壹钱)当归(伍分)茯苓(贰分)甘草 苏叶(各壹分)山查(叁个)水煎服。冬加麻黄壹分,夏加石膏叁分,春加青蒿叁分,秋加桔梗叁分,有食加枳壳叁分,有痰加白芥子叁分,吐加白蔻壹粒,泻加猪苓壹钱,小儿诸症,不过如此,不可作惊风治之,如果有惊风,加人叁伍分,其效如神。凡潮热、积热、疟热,乃脾积寒热,俱用姜梨引。柴胡、人叁、黄芩、前胡、秦艽、甘草、青蒿各壹分,童便浸晒乾,生地一寸,薄荷二叶,或生梨生藕一片,水煎服,甚效,感冒风寒方用 柴胡(伍分)白术 白芍(各壹钱)茯苓 炙草 半夏(各叁分)陈皮(贰分)当归(捌分)水煎热服。
惊风
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有风者,盖小儿阳旺内热,内热则生风,是非外来之风,乃内出之风也,内风作外风治,是速之死也,方用清火散风汤,白术 栀子(各叁分)茯苓(贰钱)陈皮 甘草 半夏(各壹分)白芍(壹钱)柴胡(伍分)水煎服,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脾健则风止,断不可以风药表散之也。
惊风
凡惊风皆由於气虚,方用压风汤,人叁 白术 神曲(各伍分)甘草 半夏 丹砂(各叁分)茯神(壹钱)砂仁(壹粒)陈皮(壹分)水煎服,此方治慢惊风,加黄 。
痢疾方用
当归 白芍(各壹钱)黄连(贰分)枳壳 槟榔(各伍分)甘草(叁分)水煎温服,红痢倍黄连,白痢加泽泻叁分,腹痛倍甘草,加白芍,小便赤加木通叁分,下如豆汁,加白术壹钱,伤食加山查麦芽各叁分,气虚加人叁叁分。
泄泻
身热如火,口渴舌燥,喜冷饮而不喜热汤,方用泻火止泻汤车前子(贰钱)茯苓 白芍 麦芽(各壹钱)黄连 猪苓(各叁分)泽泻(伍分)枳壳(贰分)水煎服。
寒泻
此症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水也,方用散寒止泻汤,人叁 白术(各壹钱)茯苓(贰钱)肉桂 乾姜(各贰分)甘草(壹分)砂仁(壹粒)神曲(伍分)水煎服。

此症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小儿恣意饱食,不能消化,久之上冲於胃口而吐也,方用止吐速效汤 人叁 白术(各壹钱)砂仁(壹粒)茯苓(贰钱)陈皮(贰分)麦芽(伍分)半夏 乾姜(各壹分)山查(叁个)水煎服。咳嗽方用 苏叶(伍分)桔梗 甘草(各壹钱)水煎热服,有痰加白芥子(伍分)便是。
疳症
此脾热而因乎心热也,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涎不能止,方用 芦荟 桑白皮(各壹钱)黄连 薄荷 半夏(各叁分)茯苓(贰钱)甘草(壹分)水煎服。此心脾两清之圣药也,引火下行,而疳自去矣。
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黄柏(贰钱)人叁(壹钱)共为细末,敷口内,一日三次即愈,此方用黄柏去火,人叁健脾,大人用之亦效。
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石决明(壹两醋煅)芦荟 川芎 白蒺藜 胡黄连 五灵脂 细辛 谷精草(各伍钱)甘草(叁钱)菊花(肆钱)猪苓去筋,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贰拾伍丸,不拘时,米汤下。
疟疾方用
柴胡(陆分)白术 茯苓 归身(各壹钱)白芍(壹钱伍分)半夏 青皮 厚朴(各伍分)水煎成,露一宿,再温与服。热多者加人叁、黄 各伍分,寒多者加乾姜叁分,痰多者加白芥子壹钱,夜热加何首乌、熟地各贰钱,日发者不用加,腹痛加槟榔叁分。
便虫方用
榧子(伍个去壳)甘草(叁分)米饭为丸,服二次,则虫化为水矣。
积虫方用
史君子(去壳炒)榧子(各拾个去壳)槟榔 甘草(各壹钱)米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二日虫出,五日全愈。
痘症回毒或疔肿方
银花(伍钱)人叁(贰钱)甘草 元叁(贰钱)水煎服。
痘疮坏症已黑者,人将弃之,药下喉即活,方用
人叁(叁钱)陈皮 荆芥(各壹钱)蝉退(伍分)元叁 当归(各贰钱)水煎服。此乃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故用人叁以补元气,元叁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则叁无碍,而相得益彰,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以归经,当归生新去旧,消瘀血,蝉退解毒除风,世人何知此妙法,初起时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急慢风,三六九日一切风俱治。陈胆星 雄黄 朱砂 人叁 茯苓 天竺黄 钩 牛黄 麝香 川郁金 柴胡 青皮 甘草 为细末,煎膏为丸如莞豆大,真金一张为衣,阴乾勿泄气,薄荷汤磨服。
治火丹神方
丝瓜子 元叁(各壹两)柴胡 升麻(各壹钱)当归(伍钱)水煎服,又方 升麻 青蒿 黄 (各叁钱)元叁(壹两)乾葛(叁两)水煎服。此二方详火症,小儿用之亦效,故又出之。此方妙在用青蒿,肝胃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药重剂,而火安有不灭者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14:42 , Processed in 0.0796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