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5 20: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话实说聊中医
  出场嘉宾
  王彦晖: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学、温病学的教学和临床工作,出版《中医湿病学》等三部专著,发表论文40篇。
  何宽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讲师。目前主要研究中医舌诊。
  说说中医发展
  何宽其(何):对于中医如何发展,中医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王彦晖(王):是的。关于中医如何发展的讨论现在可谓如火如荼,有两个倾向值得关注:一是复古主义。认为古代的都是好的,中医的一切都应当尊古,提倡全面向四大经典、五运六气和易经回归,认为现今中医不行的原因是传统学得不足。二是中医西化。认为中医的理论不科学,已经过时,因此要把中医理论体系全部抛弃,要创立一套全新的中医理论。
  何:目前中医界有个名人,就是刘力红博士,他还是我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友,他对中医的振兴呐喊助威,非常令人振奋。但是,当我拜读了他的《思考中医》后,发觉他太过强调中医经典,还过多地运用易经理论来阐述中医,给人一种复古的倾向。
  王:对于易经的作用要有个适当的认识,如果说易经的哲学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础,那是对的。但是如果说不懂易经就无法当中医,那就不一定对了。过多强调易经在当今中医理论的作用是十分有害的,特别容易使初学者误入迷途,枉费精力。
  何:对于中医西化,您如何看?
  王:一定要用当今科学的一切成果来发展中医,但是盲目抛弃中医理论,不恰当地用现代科学或西医学来改造中医,其结果不但不会发展中医,反而危害了中医,出现邯郸学步的结局。
  何:是啊。现在的中医科研,可以说基本上都是“研究中医”,大多没有遵循中医理论,得出的研究结果对中医发展并未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
  王:中医研究不发展而仅仅研究中医,结果会使研究中医进入没有中医可研究的地步,中医研究是研究中医的根。不少中医科研课题和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对评职称作用很大,对中医的发展,则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我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家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交流思想,可以看到有关中医的真话和实话。
  何:那么,您认为中医的发展应走什么道路呢?
  王:中医发展,复古,肯定不行的;抛弃中医理论,完全西化,也不行。对于中医的发展,我有一个观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疗效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中医方向,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既然中医是否科学争论不出结果,不如学学邓小平来个“只干不说”,一切回归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原点,中医与西医对话的最好语言是疗效,所以在中医学发展的初级阶段,疗效是中心。
      两个基本点也是一定要的,不坚持中医方向和特色,就失去了中医学存在的意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有利中医发展的知识,就不能够发展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中医学。
  说说中医教育
  何:现在名医越来越少,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医教育出了问题。
  王:当然,中医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师资问题也是政策问题。
  何:我知道,中医高校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是以课题、发表论文、专著为指标的,病看得再好,如果没有课题、论文或专著,评职称就很吃亏。所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老师拼命地去报课题、做实验、写文章、编书,谁还愿意去坐门诊呢,这在中医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中表现尤为突出。
  王:老师都不会用中医看病了,怎么教学生看病,怎么培养名医呢?现在许多中医临床教师自己都开不好中药,还要临床带教,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理论教学问题一样严重,从事基础理论教学的老师不必上临床,很多人上了也没有病人。但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需要在临床观察中实现。一个不会做实验的西医生理学老师上不好生理课,临床不好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师上课一定效果不好!
  何:最近听说有个省准备规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考四大经典,背条文。
  王:我不主张死背条文。学习经典,不一定要把条文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得条文的“心法”。我觉得中医绝对需要背诵的只有汤头歌诀而已,其他东西能背最好,不能背理解也行。死记硬背也许是学习中医的好方法之一,但是决不是惟一的方法。
  何:条文我也背得很少。很多时候知道那个意思,但原话却背不出来。
  王:学中医,最好先看一家之言,一家之书,把它学透学精,然后参考其他医家的著述。以前一个名中医能教出很多得力的弟子,但现在很多老师教,反而教不出名医来,也许与这个特点有关。
  何:这就要处理好“博”和“约”的问题。精于一家,旁及诸家,是个好办法。
  王:中医理论是相当简约的。基本的中医理论学3年就够了。学好中基、中诊、方剂、中药之后,老师带一带,悟性好的人已经能够辨证施治了。
  何:历史上还有很多自学成才的。
  王:学了中医的理论之后,要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有一个艰苦的磨练过程。理论简约不等于容易掌握。比如学了一个桂枝汤,并不意味着已经掌握了,必须在临床上反复实践,才可能真正掌握桂枝汤的实际应用。
  说说“纯中医”
  何:对于“纯中医”,您怎么看?
  王:如果说只懂中医完全不懂西医和其他科学的中医叫纯中医,那么这种“纯中医”现在怕是找都找不到了。我有一个基本估计,现在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西医水平大约在西医大专生水平,当今的“纯中医”基本上就是指这些人当中能够用纯中医药方法解决疾病的人。
  纯中医是国内才有的概念,在海外行医的中医,都是纯中医,因为除了中国大陆之外,各国各地区基本上都禁止中医师用西药。很有趣的是,海外的中医都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和自豪,没有不用西药就治不了病的体会。
  何:中医师可以开西药,也就中国大陆有此特例。
  王:中医师允许开西药也许是国家的政策照顾,但是这种政策也造就了不少拄着拐杖的中医师,这条拐杖就是西药。由于长期中西药混用,他们对中医中药已经没有了深刻的体会,中医水平上不去,开出的中药,自己心里都没有底。这样一支拄着拐杖的队伍对内没信心,对外没形象。
  其实老百姓找中医师看病一般就是要吃中药,要吃西药何必找中医。现在老百姓生了病,都不知道上哪里去找纯中医看了。取消坐堂,无疑就是强迫中医离开临床阵地。还好国家对坐堂医生已解禁了,深圳就已经恢复了坐堂医生。
  何:我已在北京同仁堂厦门分店做坐堂中医有一年多了,治疗疾病时只用中医药,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中医”。我感觉那里是一个很好的中医临床阵地,我在那里积累了好些病人并获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王:对于坐堂医,关键是要管理好。老百姓对坐堂医自然有评价,这个医生医德好,技术高,自然就有病人找,反之,他就得砸饭碗。
  何:真希望有更多的能用中医药为百姓解除疾苦的“纯中医”出现!
2
发表于 2007-4-26 11:45: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好.顶
3
发表于 2007-4-26 12:20:2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好!
4
发表于 2007-4-26 13:04:2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复古主义将阻碍中医发展,中医西化则是毁灭中医!
5
发表于 2007-4-26 13:17: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两位老师讨论的的确好,关于“外国各地区基本上都禁止中医师用西药”“中医师允许开西药也许是国家的政策照顾,但是这种政策也造就了不少拄着拐杖的中医师,这条拐杖就是西药。”值得讨论,因为笔者就是最基层的年轻中医,我们在临症时,只要用中药时,也从不在配上西药,但是我的意见还是不要排挤西药的运用。笔者观点在本论坛上有一帖《民间中医人对中医未来发展的探讨》已论述了个人观点。请关心未来年轻中医的老师、学者点评教诲。
6
发表于 2007-4-26 13:57:1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中医治病必须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手段,这是勿容置疑的!至于是否可以用西药,则须看病情确否需要和病人的需求,而不应一概排斥。临床常见一些病人在中医这里开了中药,又跑去找西医开西药,既有起了协同作用的也有起了反作用的。起反作用的大多是二者用药重迭或矛盾。为了避免重迭或矛盾,如果病情需要或病人要求还要用西药,给他解释以后仍然坚持要用西药的,懂西药的中医给他适当地开一点又何尝不可?当年张锡纯还不是用石膏煎汤送服阿司匹林以治发热性疾病吗。如今很多三甲医院西医中的高职称医师治的疑难病几乎尽是用的中成药,他们并不排斥中药,中医也不应排斥西药。但是,决不能把西药治疗作为主要手段,只能在小范围适当的用一点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否则本末倒置就没有中医特色和优势了。
7
发表于 2007-4-26 16:40:3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7/04/26 01:57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治病必须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手段,这是勿容置疑的! ...
恕我直言,杏林朋友对中医“四大手段”这方面还存在有认识不足。为此也就进入了狭窄的用中药对西药,而谈中西医。若仅以药对药来说,是丢了西瓜检芝麻。可把中医最大的长处给抛弃了。然而中医的长处不单纯有“中草药”,除此之外,还有“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的独特医技……
8
发表于 2007-4-26 16:52:2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若说“纯中医”,是需要回到原生态,且俱有“综合素质”才成。用中不中,西不西的所谓两合水,有人说,那是对中医与西医里的“双重糟蹋”。中医之纯,纯于其实出劳动者勤奋本份,于勤奋中自立、自尊、自律、自强才成。任一包办、包保,或从越俎代疱里的获得的效应,人们总会嫌它憋脚。
若说中医仅从中药里找出路,久远看来,最终也是一条“独木桥”。让13亿人为健康去争资源,也是划不来的。有人说,让中医回归原生态,重操祖业“四大技艺”,那是在好不过了。
9
发表于 2007-4-26 17:40:4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王:中医发展,复古,肯定不行的;抛弃中医理论,完全西化,也不行。对于中医的发展,我有一个观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疗效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中医方向,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既然中医是否科学争论不出结果,不如学学邓小平来个“只干不说”,一切回归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原点,中医与西医对话的最好语言是疗效,所以在中医学发展的初级阶段,疗效是中心。
     两个基本点也是一定要的,不坚持中医方向和特色,就失去了中医学存在的意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有利中医发展的知识,就不能够发展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中医学。
评:
这是王的这篇谈话的核心!
他在否定复古和现代化以后,又来了一个稀里糊涂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了半天就是一个疗效。
然而这个疗效又如何才能发挥出来呢?
当然还是要靠中医家的素质!
如果一个不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只是会些中医理论的皮毛,诊断用西医诊疗仪器,思考用基因细胞来表述,这样的半生半熟的夹生货能提高自己的临证水平吗?
我们看张锡纯的《参西录》,他临证组方多来自于对易经和丹经的体悟!
何谓复古?
中医自古就是这样,它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所以使用纯中医何来的复古?
这位王先生一方面批驳现代化,一方面又羞答答地用现代化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中医不纯,大家不生!
10
发表于 2007-4-26 17:57:4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实话实说聊中医

"中医学发展的初级阶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0:55 , Processed in 0.0575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