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4 21:1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9/12/04 09:13pm 第 1 次编辑]

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中医,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是和“阴阳五行”、“悬丝诊脉”等名词联系在一起的,什么“阴虚”、“阳虚”,什么“金、木、水、火、土”,听起来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医生只要看看、问问、摸摸就能知道你的病在哪里,检查也不用做,怪“玄乎”的。还有更玄的,一根丝线系在病人的手腕上,医生在另一头就能知道病人的病情,比“孙悟空”还神奇呢。老百姓日常从报刊、杂志或是影视中接触到的中医知识就是这样,无怪乎中医在众人的眼中会充满“玄”念了,而我们知道,“玄”是“不科学”的代名词,正是这顶“玄”的帽子,令中医越来越走向死胡同;正因为“玄”,中医被认为不科学;正因为“玄”,中医的真实面目迟迟不被世人所认识;正因为“玄”,中医被很多的不学无术者利用;正因为“玄”,使得中医失去了公众赖以信任的基础,我无法认识你,还怎么能信任你呢?在这一章里,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也是揭开中医“玄”的面纱的关键。如果中医在诊断、治疗的治病过程中没有可以让人信赖的依据和方法,那么,中医就真的成为一门“唯心”的医学,也就真的离淘汰不远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医治病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是有着自己明确而客观的依据,严谨而缜密的推断的,并非医生随心所欲,随口乱讲的。只有弄清楚这一点,将中医的诊断治病落实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寻的客观现实中,中医所有的理论才能被人所相信,中医才能真正昂首挺胸地说:我是正确的。
  中医在形成、发展、成熟的千百年时间中创造了自己独到而卓越的医学成就,这种医学成就如果说是建立在“唯心”的基础上的,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只是中医一直没有将自己的真实面目展现给世人,没有人能把中医的实质、中医的核心阐述出来,没有人能把中医看病的道理和思维方式明明白白地讲述出来,致使中医学在世人面前始终蒙着一层“隐晦”的面纱。时至今日,为老百姓所了解的,只剩下了中医中的旁门左道了,好比什么刮痧、捏脊、盲人按摩、放血疗法、蜂毒疗法、祖传秘方等等都成了我们印象中中医的组成部分,我们甚至能在广告上看到“祖传秘方治疗骨质增生”的笑话,试想,在古代根本没有X光机,何来“骨质增生”一词?更何况,中医的精髓根本不在“祖传秘方”之类枝梢末节,而在于中医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卓越疗效,靠几个“祖传秘方”和“神医”是不可能使中医发扬光大的,也不可能构架中医的真实面目,而要让广大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医,认识真正的中医,走近真正的中医,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中医是如何看病的?中医不做检查,靠看看、问问、摸摸这种方式来看病是否有科学依据?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严谨缜密的还是随心所欲的?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中医才不至于被认为“玄”,中医才能走出“不科学”的阴影。
                     
  在西医学盛行的当今,中医理论在很多的中医师眼中成了过时和落后的象征,他们认为中医没有先进的生化、影象检查仪器,又没有西医学严谨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医学理论,仅是凭医生的询问和三根手指头的诊脉怎么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呢?同时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中医怀疑的地方,很多病人在就医时会问,你检查都没给我做,怎么知道我得的是什么病?怎么能对症下药呢?如果病人这么问,我会说,问得好,因为这正是我要解释的。如果作为一个中医师,你也这么认为,我就要说,你根本不配做中医师。为什么?因为你连中医的门都没有入,怎么能称中医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不通过检查,是否能真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能真的发现疾病的根源?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你才不会觉得中医“唯心”,你才不会觉得中医“不科学”。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中单个的器官功能强弱或是物质水平高低,都不能代表其整体面貌,只有将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我们才可能得到最科学的结果。因此,中国古代医家在探索生命与疾病奥秘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超越千古的整体—平衡的研究方式,认为人是一个各组织、各器官协调平衡工作的整体,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平衡受到破坏的结果(在第4章中有详细的论述)。有了整体—平衡这个标尺,我们就可以通过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判断出疾病对人体的整体平衡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最后得到一个对疾病的本质性认识(也就是诊断),根据这个认识,我们就通过各种方法来恢复被破坏的整体平衡(也就是治疗),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辨证施治”,所谓“辨证”,就是辨整体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所谓“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恢复被破坏的整体平衡,这就是中医诊断治病的依据所在。因此,中医对疾病的研究,重视的是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机体整体平衡的失调,至于平衡失调后脏器组织会出现哪些微观的变化,中医并不看重,因为这些微观的变化只是人体整体平衡破坏后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它并不是疾病的本质和关键,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它。这个“整体平衡”是中医对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中医对疾病的所有认识,都是围绕这个“整体平衡”来展开的,所以这里我要着重提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在后面很多的内容中都会提到这个“整体平衡”,有了这个“整体平衡”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医。
2
发表于 2009-12-4 21:15: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好文
3
发表于 2009-12-6 20:04:4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中医只有走下玄坛、神坛,才能为世人所知,才能突破重围,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1:00: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其实,中医并不是玄学,人们之所以产生误会,就是因为对真正的中医不了解。而那些假中医反而大肆活动,把中医的形象给歪曲和丑化了
5
发表于 2009-12-6 21:07: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中医本来就是实实在在的治病救人的医学科学,而被不懂中医者与假借中医以骗民众者,搞得雾山云罩、神密莫测。
6
发表于 2009-12-6 21:28:3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如果不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医,仍然用整体平衡(阴平阳秘)去对病人作解释,恐怕病人不能理解和信服。
7
发表于 2009-12-6 21:55: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12/06 09:28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不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医,仍然用整体平衡(阴平阳秘)去对病人作解释,恐怕病人不能理解和信服。
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这就是中医现代化。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2:09: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9/12/06 10:12pm 第 2 次编辑]

阴阳的概念,虽然古老,但并没有错误,更没有过时,依然有它的鲜明的现实意义。如果认为广大群众不了解阴阳,那是你错怪了、误解了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了。难道阴阳比西医的那些什么帕金森综合症、卡他现象等术语还难理解吗?阴极阳极、阴面阳面、阴坡阳坡等阴阳概念,生活中比比皆是。关键是有些做中医的人,自己对阴阳还搞不清楚,又怎么去对人解释呢?
9
发表于 2009-12-6 22:15:1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中医理论是实实在在的学问,从总的概括来说,无非就是阴阳的是否协调平衡;细分起来,无非由于阴阳的偏盛偏衰,或气血、水液等的运行失常,而导致脏腑器官组织功能异常而已。但中医理论只重视宏观,而不向微观延伸渗透,也是不完整的。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2009年12月06日 10:17pm 时添加 -=-=-=-=-
中医理论中能用阴阳来高度地概括人体的生理病理、解释人们保健养生,甚至指导中医们对疾病加以诊断治疗。——这就是中医最大的优势。但仅仅如此,作为防病治病的科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中医学也需要从微观上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在生理、病理上的变化,从而更能透彻地明了在治疗疾病时的局部变化。因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中医理论不能很好地正确地明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话,那么,中医也必将在治疗上缺乏相应的比轻确切的治疗依据。——这样的医学自然是有缺陷的。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2009年12月06日 10:20pm 时添加 -=-=-=-=-
因此,中医需要随时随地地吸收包括西医在内的科学技术,这就是中医需要实现现代化。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2009年12月06日 10:26pm 时添加 -=-=-=-=-
中医需要越来越精确,不能满足于“猜测”的“也许是”、“或许是”之中。因此,中医欲想发展,就必须既要继承中医精髓,又要抛弃糟粕,使中医越来越能适应临床需要,这就是中医的科学化。
10
发表于 2009-12-6 22:17:4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让中医走下玄坛之一

没有办法,毕竟病人太相信检查了,到医院大都希望验出得了什么病。有一病人,尿常规(十项)正常,她还是问我尿比重为什么高出一点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6 03:14 , Processed in 0.0510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