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五行本意,不是用来言生克的——儒家“五行”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6 22:4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行本意,不是用来言生克的——儒家“五行”经义
文充“渊阁”,其言“五行”者多矣。而论者必“爰”引《尚书·洪范》篇以为据者,正所谓“引经据典”也。《洪范》中存有最经典的五行论,殆无异议。据西汉·桓宽《盐铁论》记载,为批驳“文学”论“阴阳五行”之不经,“大夫”即有“易明于阴阳,书长于五行”之论,此可以见《尚书》在五行论中的地位,而更可以提示出另一种信息:西汉宣帝时“五行阴阳”经义已为惑乱,而《洪范》经义已鲜有能明者矣!下面是《盐铁论》所记,引如次:
文学曰:“始江都相董生(即董仲舒)推言阴阳,……日者阳,阳道明;月者阴,阴道冥;君尊臣卑之义。故阳光盛于上,众阴之类消于下;月望于天,蚌蛤盛于渊。故臣不臣,则阴阳不调,日月有变;政教不均,则水旱不时,螟螣生。此灾异之应也。四时代叙,而人则其功,星列于天,而人象其行。常星犹公卿也,众星犹万民也。列星正则众星齐,常星乱则众星坠矣。”
大夫曰:“文学言刚柔之类,五胜相代生。易明于阴阳,书长于五行。…四时五行,迭废迭兴…金得土而成,得火而死。金生于巳,何说何言然乎?”(大夫批评说:文学所言者,刚柔之比类耳,非阴阳之正义;五行相代生,更非五行之本旨!欲明“阴阳”经义者当求诸《易》,夫言“五行”之旨者莫长于《书》。今竟惑于邪说,以乱经义,反谓“四时五行,迭废迭兴”,用“五行相代生”之术推衍,说什么“金得土而成,得火而死”,那么请问:“金生于巳”,明言金生于巳火者也,你又该如何解释?)
文学曰:“兵者,凶器也。甲坚兵利,为天下殃。以母制子,故能久长(言火为金之母,以解释“金生于巳”,但火虽生金,按五行生克论之,火又克金,这就是“以母制子”,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啊。)圣人法之,厌而不阳。诗云:‘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衰世不然。逆天道以快暴心,僵尸血流,以争壤土。牢人之君,灭人之祀,杀人之子,若绝草木,刑者肩靡于道。以己之所恶而施于人。是以国家破灭,身受其殃,秦王是也。”
大夫曰:(你们说得太没有道理了,“金生于巳”乃四时相代的道理,根本不能用“五行相代生”来解释:)“金生于巳,刑罚小加,故荠麦夏死。易曰:‘履霜,坚冰至。’秋始降霜,草木陨零,合冬行诛,万物毕藏。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故非其时而树,虽生不成。秋冬行德,是谓逆天道。月令:‘凉风至,杀气动,蜻蛚鸣,衣裘成。天子行微刑,始貙蒌,以顺天令。’文学同四时,合阴阳,尚德而除刑。(照你们所说,“兵者,凶器也。甲坚兵利,为天下殃。以母制子,故能久长”,则以兵甲凶而“独”以火母制之——水亦木母而水不制木,金生于巳反必得火制之,故曰“独”以火母制之——刑罚不得用。诸“四时之气”生长杀藏本各以其时治,今若秋冬反尚德而除刑,而金之杀气永无得用之时矣,是为“同四时,和阴阳”,这才是真正的“逆天道”)如此,则鹰隼不鸷,猛兽不攫,秋不搜狝,冬不田狩者也。”
文学曰:“天道好生恶杀,好赏恶罪。故使阳居于实而宣德施,阴藏于虚而为阳佐辅。阳刚阴柔,季不能加孟。此天贱冬而贵春,申阳屈阴。故王者南面而听天下,背阴向阳,前德而后刑也。霜雪晚至,五谷犹成。雹雾夏陨,万物皆伤。由此观之:严刑以治国,犹任秋冬以成谷也。故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网漏吞舟之鱼,而刑审于绳墨之外,及臻其末,而民莫犯禁也。”
众所周知,“罢黜百家”,正是由董仲舒首次提出而为汉武帝所采用的,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而“独尊儒术”也是由这位“江都相董生”提出的,而这被“独尊”的儒术有被改造成什么样子了呢,其之所以被“独尊”又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翻开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大概可知,即使只看看他“百年之后”社会上那些视儒术为圣典的“文学”们的这段论述亦可管窥一二。蒋善国先生《尚书综述》说“在唯心的五行学说的体系内,他是第一个集大成的人”,确能名符其实。当然,董生虽为罪魁,却不是祸首,其始作俑者,或为思孟学派乃或有更先于孔子者。事之可恶,莫过于有其表而无其心者,“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而用之也”,挂着羊头卖狗肉,禹/儒貌岸然,而骨子里却是儒家的/禹的旧躯壳“鲧”之“汩陈其五行”的那一套,难道这样的重复就不能避免吗(其无后乎)?而孟子终为自作俑者,适以其象仲尼而得用也!“其无后乎?”,亦终作“良愿”而已,而其后竟不绝于世,旧瓶中也就这样装上了新酒。蒋先生说“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五行相生和五行相胜两说了”(此正是孔子所担心的“作俑”之基础),“到了战国,五行思想又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五行思想的神秘化,是由子思和孟轲一派儒家开始的。子思和孟轲一派儒家利用“五行”这个名称,提倡唯心主义的神秘哲学”。“战国时,阴阳家邹衍(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提倡五德终始说”,“《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可见,据说由孔子所整理的《尚书》,其中的《洪范》借用帝震怒于鲧的名义来批评以土治水的错误,确是有感而发,足以匡正大义:“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彝倫攸斁。”(《说文》“汩,治水也。”又“殬,败也。商书作‘彝伦攸殬’”。鲧“陻洪水”,竟以“土治水”之法陈列五行,帝乃震怒,不与洪范九畴,常伦于是败坏;与鲧相反,禹治水是用疏导为大法,顺水之行,而非以土克之……)
故下文接着说,“鯀則殛死,禹乃嗣興,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五常之伦因此渐渐得叙其序。可见这个“洪范九畴”是很重要的,但可以看出,它是不主张以土克水的,并有其不同于“土治水(汩)”以“陈其五行”的特殊的“伦”和极重要的“叙”。那么,西汉“大夫”所谓“长于五行”的《尚书》之《洪范》所主张的又是如何一种“五行”体系呢?让我们先看一下经论原文:
初一曰五行……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可以看出,五行之中,“土”居第五位,而“甘”作为“五味之主”(咸苦酸辛只可作调味品,所谓“佐料”、“芍药”)也居第五。另外,在句式文法上,独“土”用“爰”,而其余四者皆言“曰”。论“五行经义”,当就于这无字之处求之,即文中这种对称水火木金而独孤立“土”的“彝伦攸叙/顺序”;“五行经义”,更宜于有字处求之,所可依据者,则有四“曰”一“爰”之文辞。或注《洪范》此文则曰:“爰”亦“曰”也,则“经义”尽失!而此说盖始自有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谓:“史公‘爰’为‘曰’者,《释诂》云:‘爰,曰也。’马注见《史记集解》”。清·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今文一作‘土曰稼穑’。《史记》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论衡》引此经曰‘土曰稼穑’,与《史记》同,盖皆欧阳《尚书》。”)“儒术”既被统治者“独尊”,而与政统掺在一起,则“儒术”即不复为“学术”,转而变作为我所用“统治工具”。从“罢黜百家”开始,经过“石渠故事”,以至于“白虎”观会议,儒家正统之作为“学术”的那块“自留地”越来越小,或几乎息矣!继学统于将绝,以匡谬为己任,而直比孔子者,则有汉“时人言,五经无双许叔重”者是矣!神权政治之乱学术者,学术界已有大量专著论述,从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两汉政治》,一直到近期齐鲁书社2001年第1版严正著《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皆可参阅,不赘。
我们还是看一看“学贯五经”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一书中是如何解释“爰”字的(可参本章之首“龙睛”之所示):
《说文》“爰 ,引也。从 从亐。”又“ ,物落也,上下相付也。从爪又。”(段玉裁注“以覆手与之,以手受之,象上下相付。”) ,即今“又”字,乃“右手“之象形。“爪”则为“覆手”之象形。
(此段文字,有部分是小篆,请看文前附图)
据此可知,“土爰稼穑”中“爰”字原有“援引”之意,一受一授,而这个“授受”的过程就叫做“爰”。那么,“土”所“援引”的是什么呢,并且还可以用来稼穑?这就是“四时”在天之气。“土”独孤居以为“地”,“四时”则轮流上临以“匹”之,各以其序。春来用稼,秋至因穑,此则“土爰稼穑”之大义。《诗传》云:“种之曰稼,敛之曰穑”。可知“稼穑”绝非一时之事,而“土不主时”者可明。“四时”之中,一次只可能有一者“上临”,而“土”则无时不在位。“土”之于“四时”,正如贵居其中的“奴隶主”之于轮流外应的诸多“奴隶”,或者更贴切一点比喻,正如《左传》中那位贵为人主的“晋侯”之于那些成群的“妻妾”们。《礼》以为“男女授受不亲”,正是从这种“爰”的意义上说的,尽管“候于其外”者多矣,而“贵居其中”的这个“一”也只能一次应对一个。《山海经》“羿射九日”,当为对“十日并出”之否定,而屈原《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问的就是这件寓言故事。若果“十日并出”,一个“大地”怎能“受”得了,而民“不堪其苦”必矣。故《山海经·大荒南经》说: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今多理解“方”为“运载”。“方日”即每天运载着“日”行经天上,与下面“载于乌”之说小异大同),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海外东经》又说: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东经》则说: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就用不着奇怪了。这些寓言,所强调的不过《国语·周语上》所载周幽王二年伯阳父也极力强调的“天不失其序”这一“天地之道”而已,“十日”即甲乙之类,必以其序单独来临。
“土”孤寡以为“地”,“天”无与伦比,而适所以与为“五”。《说文》“ ,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正可以见“地”合“天”以为“五”之意。天有四时,而地惟此一,合以为“五”。诸以“五行轮王”以分四时三百六十五天,而各治“七十二日有奇”者自非是。当以“四时”各主“九十日有奇”者为是。董仲舒亦言“四时”,而以土寄于“季夏”,自地位以提升于天,而“汩陈其五行”,重蹈鲧之覆辙,说什么“土克水”,则必不能得其“彝伦攸叙”!今必效大禹之治水,土位自居,“坤德唯顺”,天下乃治。不唯“水”不可逆,“四时”之在天者皆不可逆!“大夫”所谓“秋始降霜,草木陨零,合冬行诛,万物毕藏。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故非其时而树,虽生不成。秋冬行德,是谓逆天道。”则德、刑之宜,唯以天时为转移,岂可以私意逆之?是为“土爰稼穑”之本义,以为《尚书·洪范》之经义,而为神话“殛鲧用禹”之大义。(《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至于禹是如何在已经死去了三年的鲧的肚子里孕育的,又是如何得以破腹而出,我们不得而知,然而这可能实际上是在向后人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亡商之臣箕子向周武王所传授的这种“五行经义”是得之不易的,这远比十月怀胎还要艰辛,而必以鲧之死作为代价者,实寓“脱胎换骨”之意,则新理论也必将旧观念取缔。鲧化黄龙以入于渊而永不复出,则表达了作者欲其“寿终正寝”之意!所谓“良愿”而已。然而,虽曰《尚书》为孔子所定,而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总可以万无一失了吧;世事却常常事与愿违,嗣后即有子思、孟子“汩陈其五行”,次后更有邹衍、董生为之伥,而鲧竟“阴魂不散”,五行终始,循环不已,以至于今,而仍有其必肖者矣。宜其神鲧之有神禹这一不肖子,即宜其人圣之有亚圣以不肖之,不亦宜乎?而一者实为拨乱反正,一者貌似“原始要终”,而必如反反之正,唯如此乃可“足以乱经”矣!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则“甄”士隐之伪善者,实不若“贾”宝玉之不肖者来得率真,而“智叟”之智,又何与于“愚公”之愚?堪哀其成事不足,尤怒其败事有余!据说商纣王“智足以拒谏”,而竟以智失天下,不过还算是“祸止其身”,终不若“谬种流传”以至千载者来得实在。老子曰“正言若反”,则必也善于择听者之耳,合诸信于传道者之口,而“一以贯之”,乃可以为“聖”矣!言曰:交友可不慎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则读书与求师亦必择其善者,自有其所以然之理矣!虽未必“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而凡传道者,必沐浴更衣、斋戒择日者,亦足见“慎传”之意。诸儒经皆有传,而经竟以传而失传,是“学术”既以为“利禄之阶”,则唯“功利”是求,唯“上心”是悦,而“口耳”之间,殆无“一”以贯焉!如是则其传者已失其心之“真”,又何真心“慎”之复有,而又何王口耳之“聖”可言(“王”者,当从“一以贯之”理解,“三”者,天地人)?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则吾宁“无行”而不取悦于二三子者,乃不失我之为丘也!后之儒者或不然,于是乃有非丘者矣。惟荀子独作《非十二子》以是丘,正以其非子思、孟子之非丘也(《荀子·非十二子篇》“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有汉唯许慎能别真珠于鱼目,而犹不敢明传,其作《五经异义》已为众矢之的,怎敢复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自绝于世哉?乃忍辱负重,潜行别出,作《说文解字》以存经义者,实智者之圆通,而独得“地势坤”之大义!“君子以厚德载物”,得时乃行,不亦宜乎!所谓“含章可贞,以时发也”,“囊括无咎,慎不害也”,既无“焚书”之患,更无“坑”身之辱。《易》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可不慎乎?“人法地,地法天”,慎勿与天战!唯法地以顺“行健”之玄天可矣。“阴疑/礙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焉,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则“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者,亦拿鸡子碰碾盘,自为“覆卵”,其“犹未离其类”者只能仍为阴以居里,却又“嫌于无阳”而欲成龙者,是失其大位也,越位而争于不必争之地,必战,而战必自败,亦以其自失也。“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故曰静乃自得。”(《管于·心术上》)。老子也说“知其白,守其黑”,亦以“知天”为言;孔子则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亦唯以“知天命”、“顺”天命、“不逾矩”为言。故曰:唯许慎能知“五行经义”,而独得“土爰稼穑”之“五”意。
以上是儒家对于“五行”之曲直从革经历。所以见“五德终始”、“汩陈其五行”之非,而必以四时周天、土唯顺之的“知其白”而“守其黑”者为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2 18:42 , Processed in 0.0925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