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帕金森病——中老年人的“绊脚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4 19:3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帕金森病——中老年人的“绊脚石”
  谈到帕金森病,王育勤副教授回忆说,有一位病人给她留下了颇深的印象,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她被家人送到医院时,面部毫无表情,四肢抖得厉害,话也说得非常慢,甚至一天不说一句话,什么也做不了,躺在床上就像个木头人,吃饭要靠家人一勺勺喂。这就是典型的帕金森病的症状,现在这个病人经过治疗,基本上已经能走、能吃、能说,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王副教授说,帕金森病也叫震颤性麻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之间)的慢性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的发展首先是从肢体震颤开始(俗称“钞票手”),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行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三大症状。有的病人还可能有姿势障碍和平衡障碍,比如弯腰、驼背等,走路的步态也会有些不稳,一个非常小的障碍物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帕金森病发展基本上是一种进行性加重。良性的帕金森病发展比较慢,可能到了8~10年时才发展为不能起床活动。也有些患者可能发病后3~4年就不能起床活动了。到后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僵硬发展为全身性的,包括咽喉部和呼吸肌的僵硬,往往导致卧床不起,体质随之下降,抵抗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帕金森病本身没有致命性,威胁病人生命的就是晚期的合并症。帕金森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和家庭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到目前为止,对帕金森病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
  王副教授用中医理论解释说,帕金森病在中医中称为震颤,中医认为是由于患者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引起的。在帕金森病早期,也就是肢体刚发生震颤、僵硬时运用中药,例如具有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作用的天麻,清热熄风作用的钩藤,养血滋阴作用的熟地等疗效良好。持续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除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还包括非药物治疗,即手术、理疗、康复等,积极的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多人想知道怎样预防该病,但是就目前来说,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等综合因素有关,因此没有确切的预防措施。
  除了治疗,家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护理尤为重要。具体包括:
  环境安静 患者卧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安全  患者肌肉强直,头身前倾,走路成急速小步,有的病人甚至上肢摆动消失,失去平衡,因此走路时要有人搀扶或坐轮椅。
  鼓励活动  可帮助患者多做手指和腿的运动,如写毛笔字、散步、打太极拳等以防强直;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吃饭、穿衣、起床或下地等。
  减少诱发因素  病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都会使震颤加重。因此应避免使病人紧张。病人说话和动作都很迟缓,家属应特别耐心,病人的活动不宜太集中,生活安排有条理,以使病人不感到疲倦为宜。
  观察用药反应  病人服药期间常有胃肠道反应及各种精神症状,如出现幻视、幻听、谵妄等,与食物同时服药可减轻胃肠道的副作用。夏天服抗胆碱能药物时,有口干、无汗等副作用,因而要注意预防中暑。
  加强心理护理  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活动,安慰患者,帮助其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衡。
  另外,对帕金森病患者加强饮食治疗,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02:17 , Processed in 0.0488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