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发热一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8 16:5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某,女,43岁,常州人,患发热2月余,诸药不能愈.西医检查花费数千元(上海瑞金医院),结论未见--异常,给予调整神经药物未效.我院院长介绍来诊.
   刻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每天都发但无时间规律,低烧,最高不超过38度,但自觉燥热,恶寒时浑身凛凛,一出现恶寒发热便心悸,头晕,甚则短暂失去知觉,口中尚和.夜眠较差,月经调.在当地诊为"更综"治疗无效.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诊为营卫失和,气阴两虚,方:
  桂枝3克   白芍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3片 红枣6枚 生龙牡各15克 浮小麦15克
  白薇10克  丹参10克  五味子3克       5剂
  
  二疹:服药五天内未烧.诸症尚可.但睡眠未增进.实习医生某在一边说何不用柴胡加龙牡汤治之?余然之.结果服药第二天烧复作,再用前方加枣仁12克 ,连服5剂烧仍未作,睡眠略增进,嘱再服5剂巩固.
  
2
发表于 2003-9-8 18:1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下面引用由学海无涯2003/09/08 04:58pm 发表的内容:
杨某,女,43岁,常州人,患发热2月余,诸药不能愈.西医检查花费数千元(上海瑞金医院),结论未见--异常,给予调整神经药物未效.我院院长介绍来诊.
   刻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每天都发但无时间规律,低烧,最高不超过38度, ...
应该说,寒热往来之症,是指体温波动于37度上下。与发热恶寒,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学海君此案,不知在恶寒时,是否量过体温。按说,此案的恶寒,是高烧所致。
也就是说,应该此案患者是始终在高烧。
当发热时,还有恶寒之象,就不应是少阳症。症属太阳表症未解。学海君所立之方,毫无疑义。
既然对症,就应该“效不更方”。也就是说,主方不能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就行了。
区别就在“发热恶寒”和“寒热往来”两句各自所代表的含义。
3
 楼主| 发表于 2003-9-8 19:04: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桂枝先生所言极是!
4
发表于 2003-9-8 19:3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09/08 07:3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学海无涯2003/09/08 04:58pm 发表的内容:
杨某,女,43岁,常州人,患发热2月余,诸药不能愈.西医检查花费数千元(上海瑞金医院),结论未见--异常,给予调整神经药物未效.我院院长介绍来诊.
   刻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每天都发但无时间规律,低烧,最高不超过38度, ...
细察此证,虽病人发热两月余,但病性偏表,虽刻证寒热交替,但实乃为太阳之属,略波及少阳,病从太阳之来,自然还从太阳而去,与少阳无涉,故用柴胡反为偾事。
桂枝汤和其营卫,佐龙牡安其冲任,白薇略清其热,丹参通其络,五味子为使,于发中喻不发之意。
此非深研伤寒者不办!
愚意:似乎用桂枝二麻黄一,少佐五味子,轻剂频投(代茶饮)也可考虑。
5
 楼主| 发表于 2003-9-8 19:4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愚意:似乎用桂枝二麻黄一,少佐五味子,轻剂频投(代茶饮)也可考虑。


    麻黄轻解太阳之郁,此技甚妙.
  
    另外补充一下:病人彻夜不眠,(并非较差,是很差,)
6
发表于 2003-9-8 23:15: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重用枣仁啊,珍珠可加
7
发表于 2003-9-9 13:1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下面引用由qimintang2003/09/08 11:15pm 发表的内容:
重用枣仁啊,珍珠可加
为什么呀?我看用点抗组织胺的药物,同样可以取效!灵芝也有安神的作用
8
发表于 2003-9-9 13:42: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如果确定没有疟疾的话,当以平肝木为主,重用枣仁,珍珠可加,另外还要加强维生素
枣仁 柴胡 远志 常山 党参 牛膝 麦芽 神曲 木瓜 木香 焦白术 厚朴 枳实 陈皮 珍珠
50g  12g  12g  12g  50g  20g  20g  20g    余均12g
另维生素B6 5mg/次  3次/g(超大剂量)

9
发表于 2003-9-9 14:44: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09/08 06:10pm 发表的内容:
也就是说,应该此案患者是始终在高烧。
当发热时,还有恶寒之象,就不应是少阳症。症属太阳表症未解。学海君所立之方,毫无疑义。
既然对症,就应该“效不更方”。也就是说,主方不能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就行了。
区别就在“发热恶寒”和“寒热往来”两句各自所代表的含义。
桂枝汤先生所言极是,是通过症状及其治疗反应得到的,佩服!
如此,在下觉得还有一点,至少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那就是“脉细弦”是不是有些主观干预,还请学海无涯  君进一步核实。谢谢!
10
发表于 2003-9-9 15:2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发热一例

"弦"会不会是“紧”之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2 22:55 , Processed in 0.0535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