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1 13: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11岁,四十余日前发热,全身不适,于当地医院用伤寒胶囊及退烧药无效,后用病毒唑、地塞米松、清开灵、先锋霉素等三天,地塞米松、安痛定、林克霉素等两天,用药期间体温降至正常,停药后又出现高热达四十度;后用地塞米松、双黄连、病毒唑及先锋等效果皆不佳,一月前,于山西医大附一医院检查:WBC64.4,RBC3.36,HGB93,PLT568,CRP160,ESR110,ALT126,AST265,LDH764;
CT:左下肺炎、双侧胸膜增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少量积液、肝肿大(左页为主)、脾肿大;
心彩超:心包少量积液、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腹B超:胆囊炎、脾大、胸腔腹腔积液
结核阴性,骨穿提示感染。
用阿奇霉素、阿昔洛维、头孢、青霉素等治疗亦无效。
入住本院后,已作检查:WBC7.69,RBC2.7,HGB69,PLT91,血清铁蛋白2000,
查体:查体配合,神色不佳,皮温不高,嘴唇青白,目光无神,不喜言语,
   脉浮数无力,舌苔后三分之二为凹形焦黄黑色厚苔,前三分之一暗红少苔。
初步诊断:肺炎,胸腔积液,结缔组织病?白血病?嗜血胞综合症
2
发表于 2009-2-21 14:51:17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病因不明啊,用白虎汤加减试试
3
发表于 2009-2-21 15:23:52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中医四诊不全,但据舌象看,气分热毒已甚,当用清温败毒饮加减试治之.
4
发表于 2009-2-21 15:41:45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麻黄10 杏仁10 桂枝10 白芍20 葛根20 五味子20 生石膏15 麦冬20 枳壳10 
竹茹10 前胡10 射干10 茯苓20 白术20 炙甘草10 二付  水开之后煎30分钟 一付煎三次,一天吃三次,一付吃一天!不要吹风,微微出汗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09:03:01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中医我是外行,这四诊如何诊才能全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09:27:08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病人很虚弱啊,只怕经受不起白虎汤的攻击。
昨晚小孩抠了一下鼻子,鼻子就出血了。血小板一直在掉。
7
发表于 2009-2-22 19:15:03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是有气分未解,伤阴耗气动血之兆,仍宜清瘟败毒饮加减,如神疲乏力面色白等气虚较明显者,可另炖西洋参频服.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以扶正去邪为法.四诊之饮食,胸腹,二便,睡眠,口感等不祥.

-=-=-=-=- 以下内容由 zyzjpyj3-al2009年02月22日 07:20pm 时添加 -=-=-=-=-
必要时可在我QQ(1048624114)留言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1:15:41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漫谈清瘟败毒饮(ZZ)
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余师愚所创制的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瘟”即瘟疫,亦称温疫。是感受自然界疫疠之气而引发的、多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所谓“疫疠之气”,又称毒气、戾气或杂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古人认为,疫病之气的产生及其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因此,瘟疫也可以理解为就是“热疫”。清瘟败毒饮所主治的证候,便是因疫毒邪气内侵脏腑,外窜肌表,气血两燔,表里俱盛的火热实证。临床表现为高热汗出,大渴饮冷,口干咽痛,头痛如劈,干呕狂躁,神昏谵语,或吐衄,或发斑,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细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等。    所谓“气血两燔”的“燔”,是焚烧之意,形容火热之盛。在热性疾病中,气分的热邪未解,而血分的热邪又盛,便称为气血两燔。在上述的种种症状中,高热、汗出、大渴、脉浮大而数等是热毒在气分,损伤津的表现,称之为“四大”症;吐血、衄血、发斑、发热等、则是热毒盛于血分,迫血妄行的结果。其他如咽痛唇焦、头痛如劈等,是毒热上攻,清窍不利;干呕狂躁,神昏谵语等是毒热扰动心、胃之故;四肢抽搐是热毒灼肝,筋脉挛急;四肢厥逆(手足发凉)是热毒内闭,阳逆不能外达四肢。尽管症状纷纭繁杂,总的病理机制则是温疫热毒,两燔气血。清瘟败毒饮顾名思义,正是具有清气凉血、泄火解毒之效,故而恰用于本类病证。
    本方的药物组成是:生石膏30-60克(先煎),细生地10-30克,乌犀角6-12克(磨服),真川连5-12克,知母、元参各12克,栀子、桔梗、黄芩、赤芍、连翘、丹皮各9克,鲜竹叶、甘草各6克。先煎石膏,煮沸10余分钟后,再入其他药同煎。犀角磨汁和服或先煎兑入,分2次服。以上各药的剂量系据临床用量酌定,不同于原方。特别是生石膏一味,原方用量甚大,最多达240克,以致医家不敢用,病家不敢服,药店也不敢卖。但原书认为:“遇有其证辄投之,无不得心应手,数十年来,颇堪自信。”这说明,投药是否恰当,关键在于辨证是否准确。清代医家王士雄说:“先议病,后议药,中病即是良药。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苟食而不化,则粗庸偏谬,贻害无穷,非独石膏为然。”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清瘟败毒饮是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而成,其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颇强。方中重用生石膏直清胃热。因胃是水谷之海,十二经的气血皆禀于胃,所以胃热清则十二经之火自消。石膏配知母、甘草是白虎汤法,有清热保津之功,加以连翘、竹叶,轻清宣透,驱热外达,可以清透气分表里之热毒;再加芩、连、栀子(即黄连解毒汤法)通泄三焦,可清泄气分上下之火邪。诸药合用,目的在大清气分之热。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共用,为犀角地黄汤法,专于凉血解毒,养阴化瘀,以清血分之热。以上三方合用,则气血两清的作用尤强。此外,元参、桔梗、甘草、连翘同用,还能清润咽喉,治咽于肿痛;竹叶、栀子同用则清心利尿,导热下行。综合本方诸药的配伍,对疫毒火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的证候,确为有效的良方。目前对于乙脑、流脑、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产后高热等病见于上述气血两燔证候者,也常用本方治疗。
9
发表于 2009-2-23 20:40:41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楼主 鼻子出血后病症应该减轻 谈谈现在的具体的情况
10
发表于 2009-2-24 22:30:30 | 只看该作者

新遇到的一个儿科重症

病发手少阳三焦经寒邪伤阳,三焦气化不利,水湿不运,瘀而化热可用一诊就好原方减五味子20克,加亭力子15克余法如方示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9 23:09 , Processed in 0.0829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