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0 20:0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5 03:37pm 第 1 次编辑]

1,首先清楚“证”是哪个学科的概念。在明确学科范围后,必须与学科概念体系具有逻辑一致性。如果忽视“证”的学科归属,一切研究都毫无意义。犹如我们不能用法律学理论去研究物理学中的“质点”概念一样。
2,在学科理论体系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前提下,明确“证”概念的事实基础是什么,即客观对象是什么。
3,“证”概念的形成,必须具有前后学科历史联系,不能脱离经典理论、脱离临床辨证论治。
其它的,如元语言-汉语言词汇、西医等等学科,不是确定中医“证”概念的理论依据。在上述问题有了共识后,才有可能形成统一的“证”概念。
2
发表于 2004-9-20 21:57: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不同意过分强调“证”的学科属性,而是要挖掘证的科学属性,证的科学属性找到了,在中西医都是一样的,中西医不是两个学科,只是医学的两种理论范式,不能等同于法律和物理的分类
谨此回复!
3
发表于 2004-9-20 22:0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
4
 楼主| 发表于 2004-9-21 16:3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4/09/20 09:57pm 发表的内容:
不同意过分强调“证”的学科属性,而是要挖掘证的科学属性,证的科学属性找到了,在中西医都是一样的,中西医不是两个学科,只是医学的两种理论范式,不能等同于法律和物理的分类
谨此回复!
好久没有见面了,先向王兄问好!
学术看法、概念形成本身是人类思维的结果,人为自然立学而形成概念,但概念的逻辑一致性,才可能构成一个学科,反之,离开学科理论体系,一切文字都只能是表达符号,任何符号,如果不在一定学科体系,它的概念是不确定的,这一点我们从字典、词典的工具书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以“证”为例,《康熙字典》“証”包括“谏也”和“人名”;[13]而“證”下注“古文”。《辞源》“證”的含义有五:1,证实,验证;2,谏;3,法则;4,证据,根据;5,病况。通“证”;而“症”含义只有一个:病徵,古皆作“證”。并和候构成的复合词“症候”:病情、病象。从汉语工具书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实践认识视野的扩大和深入,汉字符号的含义一般是越来越多,而其含义是与学科体系密切相关的。同样“证”,学科不同内涵不同。在医学,证概念的提出,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我们只有首先在中医学范围内达成共识,明确在中医视角下“证”的实际对象是什么,然后才可能从现代医学意义加以阐释。连中医自己都没有统一的“证”概念,连临床“证”的客观对象都没有明确,在如此飘忽不定的概念面前,实质又如何能够确定?我们不能不顾学科理论和实际对象,从一个学科概念到另一个学科概念。
5
 楼主| 发表于 2004-9-21 16:4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中西医学在目前还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否则,就没有中西医结合了。当然,将其称之为理论范式也可以,范式的不同,决定其逻辑方法的差异,概念内涵的差异。
以上是个人看法,王兄鉴之。
6
发表于 2004-9-27 22:1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9/20 10:07pm 发表的内容:
.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鲁迅们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心里却大不以为然——什么玩意!头脑中早想着百草园里静悄悄的吃苍蝇的蚂蚁去了!
7
发表于 2004-9-30 22:09: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从“证”的内涵来讲, 我想它不仅适合于中医,也同样合于其它更多的领域。 它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只不过是一个有其重要特征的阶段而已。何必如此深究呢?
8
发表于 2004-10-3 06:3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中西医不属两个不同的学科,而是两个学派,这样的定位可能更准确一些!
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21:03: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证”概念认知之浅见

王兄,我认为学科与学派是不同的。学科具有自己的不同于其它的理论原则、思维逻辑和概念体系,而学派确是在统一的理论原则支撑下,应用同样思维逻辑,形成有差异性概念体系,中医各家学说是不同学派,而中医和西医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学科,它们的理论原则不同,思维逻辑不同,概念体系也不同,这从临床具体中可以清楚看到。同一病人,西医诊断冠心病,而中医辨证为脾胃痰湿,西医治疗着眼点在冠状动脉的局部器官的疏通,中医论治在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象这样的临床事实,比比皆是。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理论原则的不同,在思维逻辑的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5:41 , Processed in 0.0587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