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6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7 22:5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7/09/07 11:26pm 第 6 次编辑]

07年8月25日,天潮热,每天夜里睡觉时吹空调,睡前突感头痛,怕冷,咽痛,意识到要感冒,不以为意,吃了一包银翘解毒丸。
第二天开始发烧,最高37.8度左右,还是吃银翘解毒丸,但是不管用,汗出热不退,症见轻微恶寒,汗出,嗓子痛,严重鼻塞流清涕,口渴喜热饮,太阳穴痛并浑身酸痛,稍觉恶心,刚开始发烧时还有腹泻,后来几天不大便,小便不黄。舌边尖红苔黄厚腻。嘴里有溃疡,左后大牙也有肿的感觉。脉沉数,软搭搭的。
见吃银翘解毒丸不管用,后又有头痛咽干恶心的症状,以为是少阳症,第三天吃了一天小柴胡冲剂,还是汗出热不退,嗓子痛的更厉害,并且两腿膝盖以下冰凉,脸红眼睛红,体温还是37.8度,但感觉更重了。
第四天正好看到刘渡舟的书,看到湿证论,感觉讲的跟我的病很像,开始认识到是湿温,自己处方甘露消毒丹原方加炙麻黄3克杏仁12克薏苡仁30克,没想到吃了一剂,烧也没退,症状没改善不说,嗓子反而更痛了,扁桃体肿的厉害,咽口水都困难,舌上黄厚苔密布。口腔溃疡和牙肿痛都没好,嘴里象有火一样。
见到症状加剧,几天内怎么出汗都不退烧,双脚凉如冰,嘴内肿痛,嗓子难以吞咽,严重鼻塞流清涕影响呼吸,难受的受不了了,紧急之下求助五积散先生,五先生说是湿温,处方苍术白虎汤:苍术12 石膏30 杏仁9 知母9 藿香9 射干9。
一剂发了点汗,扁桃体痛大减,舌苔稍退,双脚热了,牙肿痛也减轻,但烧没有退。
两剂后,腹泻三次,第一次是象黑油一样的稀便。诸症大减。
三剂加泽泻12,脉静身凉,好了。
再后一天50克薏苡仁煎服善后。
总结这次感冒,起于长夏暑湿之时,为内有湿热外受风寒,我初按风热治以银翘散自然不对,再按少阳症治也不对,这我都能理解,但是为何甘露消毒丹加炙麻黄3克杏仁12克薏苡仁30克也治不了湿温呢,此药可以化内湿解外寒的呀,这个我理解不了。后又读刘渡舟先生医案,其中一案跟我的症状很像,初用西药发汗不解,刘渡舟先生处以三仁汤加减,反身大热,膝盖以下冰凉,后又处以苍术白虎汤得愈,刘先生总结说,前西药发汗伤阴,三仁汤去湿力大然清热力小,而藿香、厚朴又有增燥助热之弊,故药后口渴心烦而病不得解,今热胜于里,湿阻于外,则阳气不能下达,故两足冰凉而不温。治疗之法,非白虎不足以清其热,非苍术不足以胜其湿,故投苍术白虎汤,一剂得愈。
刘渡舟先生的这位病人本属湿温为病,当时若用三仁汤利湿清热,自可奏效而愈,但由于西药误发其汗,犯了湿家之禁,亡失津液,故引发高热导致病情加重,非苍术白虎汤不解。但是我这次得病,并没有吃西药误发汗啊,服用银翘散小柴胡也不至于助热吧?体温也一直不是很高,没有超过38度,也不甚口渴,为何甘露消毒丹加炙麻黄3克杏仁12克薏仁30克不效反而坏事呢?呵呵,半瓶子醋,我是没搞懂。


-=-=-=-=- 以下内容由 一行2007年09月30日 08:17pm 时添加 -=-=-=-=-
方子有点出入,今天找到了手抄的原方,是:
苍术12 生石膏30 知母6 甘草4 杏仁15(捣) 射干9 藿香9 泽泻15(第三剂加)
2
发表于 2007-10-28 22:45:32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这么好的案子,居然没人讨论,太可惜了.如果放在其它论坛,不讨论个天翻地复就怪了.
实在忍不住说上两句,权且当作砖头吧.
    首先我不认为这是温病派所说的湿温,这是明显的伤寒嘛,吹空调得的病不是伤寒是什么,至于湿和温应该是体质问题,好像先生素体偏热是吗?记忆所及,温病医案中的湿温多有胸闷,腹否等证,刘老之湿温医案好像多有咳之主证,故有用麻黄之必要,以上这些症候先生都没有,所以服药无效也很正常.
    至于先生服白虎加苍术得效,个人认为关键是石膏而不是苍术,如果早用上石膏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了.但初起显然不是白虎证,是一典型的寒包热,但热重寒轻,银翘解表力可能够,但清热之力不足,故表解热不退,再用甘露消毒,去湿力够,亦清热不足,再加上厚朴,麻黄一类热药,局面进一步发展为白虎,脚凉可能是白虎的厥,而不是湿造成的.本案有没有湿不知道,就算有也是热重湿轻,要不然不可能用了甘露不效反而更甚.
    最后想讨论一下本案初应该如何治疗,个人认为本案的最大之特点在于脉不浮不滑,沉濡,从脉像来看的确很像是温病之湿温,但从先生反映的症状来看却没什么湿温的典型症状,主证依我看是咽痛,好像我看过的湿温医案中,没有那个咽痛的这么厉害,再加上牙痛,更说明阳明有热,所以很有使用石膏之必要.如果用伤寒的方子来治,我看对证的只有桂二越一了,伤寒论第二十七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二越婢一汤,此条一直难解且少人用,可惜先生无法还原成初起之状态再试一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23:20:38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温病派?请问掌门是谁?分派,很无聊。
我认识你,是民间中医论坛的一位中医爱好者吧?好像还自己摸索着治过自己的带状疱疹?呵呵,欢迎讨论。
4
发表于 2007-10-28 23:36:52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伤寒温病原本就是一家,不必分派。
所不同的,就是在阐述问题的观点上有所不同,而不是立场不同。
5
发表于 2007-10-29 00:19:58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是的,我就是一"三无爱好者",的确是在民间中医混出来的,也就是那里曾经的风气让我对寒温之争很感兴趣,早就和先生有过接触,是在先生和拈花指月天山六和掌三英战吕布的帖子里,不过那时我没能力分辨是非,现在我对寒温之争的确有了一些不成熟之想法.先生有兴趣可以另开一帖,这里还是讨论本案为宜.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00:35:43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对不起,我对寒温之争已没啥兴趣,抱歉了。
附上当时看到的刘渡舟先生医案:
刘渡舟医案之湿温(原文)

周某 男 24岁。
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热头痛,胸中发满,饮食作呕。注射“安乃近”与“葡萄糖液”,汗出虽多而发热不退,反增谵语,身疼,呕吐等症。试其体温39.6度,脉来濡,舌苔白腻,脉证合参,湿邪犹存,治当清利湿热,芳化湿浊,以行三焦之滞。方用:
    白蔻仁6克,滑石12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藿香6克,厚朴6克,半夏10克,竹叶6克。
    刘老书方时,语其家人曰:服药则热退,可勿忧虑。然病人服药无效,反增口渴心烦,体温升至40度,一身痠痛,两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请刘老再诊。切其脉仍濡,而舌苔则黄白间杂。湿温为患,明白无误,然前方胡为不效?思之良久,则又书一方:
    苍术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5克,炙甘草6克。
    上方仅服一剂,高热即退,足温,诸症皆愈。
    [按语]此证本属湿温为病,当时若利湿清热,自可奏效而愈。而病家误发其汗,乃犯湿家之禁,亡失津液,故致病情加剧。然既按湿温治疗,用方为何不效?此证胸满泛恶,固属湿候,而同时又有高热 烦渴 谵语,则属阳明之热显著。前方用三仁汤治湿之力大,但清热之力则小,而藿香 厚朴又有增燥助热之弊,故药后口渴心烦而病不得解。今既热盛于里,湿阻于外,则阳气不能下达,故两足冰凉而不温。治疗之法,非白虎不足以清其热,非苍术不足以胜其湿,故改投苍术白虎汤,一剂即愈
7
发表于 2007-10-29 00:37:17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我并不否定温病大家的水平,他们的方子也很有效,而且伤寒的方子用的也很好,我很佩服叶天士,王孟英,章虚谷等人,只是我觉得他们对温病的认识和理论有问题.难道温病的病名和理论不混乱吗?
    假如此案用桂二越一治好了,我是不是应该说它是伤寒,这是否和先生湿温之认定有矛盾,这能统一吗?而且叶天士不是说温邪上受,和伤寒完全不同,致病的因素都不一样,治法自然也应该完全不同,这能统一吗?虽然难经说伤寒有五,湿温就是其一,除了从广义狭义的角度泛泛而谈外,又有谁能从更深的层次阐述这个问题呢?
8
发表于 2007-10-29 00:45:35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这个贴子最后由zl141418在 2007/10/29 00:53am 第 1 次编辑]

刘老的案子初起症状的确像温病所说的湿温,胸闷泛恶,但好像先生并没有此症候吧?但为什么到了最后就都一样了呢?我可能要时间想一想,太晚了,有空再聊.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00:51:48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7/10/29 00:54am 第 1 次编辑]

温病也用伤寒方的。五积散先生说了:伤寒和温病,阐述问题的观点上有所不同,而不是立场不同。
既然温病名家有很多方子很有效,那么就不妨来用,治好了病就好,什么火神派温病派,我没啥兴趣。
至于我这个病,是伤寒是湿温,先生如能临证,将来碰到自然可以从日常医疗中验证,否则多争无益,都是纸上功夫。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00:55:46 | 只看该作者

长夏湿温感冒,求助五积散先生医案一则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行在 2007/10/29 00:57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l1414182007/10/29 00:45am 发表的内容:
刘老的案子初起症状的确像温病所说的湿温,胸闷泛恶,但好像先生并没有此症候吧?但为什么到了最后就都一样了呢?我可能要时间想一想,太晚了,有空再聊.
下面引用由一行2007/09/07 10:56pm 发表的内容:
07年8月25日,天潮热,每天夜里睡觉时吹空调,睡前突感头痛,怕冷,咽痛,意识到要感冒,不以为意,吃了一包银翘解毒丸。
第二天开始发烧,最高37.8度左右,还是吃银翘解毒丸,但是不管用,汗出热不退,症见轻微恶寒,汗出,嗓子痛,严重鼻塞流清涕,口渴喜热饮,太阳穴痛并浑身酸痛,稍觉恶心,刚开始发烧时还有腹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2 10:32 , Processed in 0.0857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