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不规范生存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0 04: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先看看,那书店里,常年卖得最火热的书,还是那些书名花样繁多、内容换汤不换药的“成功学”。你再想想,那些成功了的人,有哪个坐着奔驰、宝马到书店去买这些“成功秘机”的?
我郭一平非常惭愧地说,我刚到北京时,迫于生活的压力,也曾替人编写过“成功发财点子库”。实际上,那个时期,是我一生中最落魄的日子。你想想,我就没有成功,咋能教会你们成功?真是挨死!说白了,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成功学呀,就是那些不成功的人写给不成功的人看的。
这不!有人送来了一个“瞎胡闹”成功法,你们不妨试试,看这一招儿灵不灵。(玩笑)
“你就是河南的作家,郭一平老师吧?在新华网上,那篇《大学生声泪俱下:明明有真文凭,还得买假的用》是你写的吧?”
“是的是的。”
昨晚上,我接到北京一个女大学生M的报料电话,她说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
“成功,哪种方法最牢靠?我看还得瞎胡闹!”
下面是M小姐的自白:
我刚从北京XX大学回来,我表妹在那儿上学哩,过五一的嘛,我接她回来一块聚聚。一小时前,我刚到XX大学的时候,表妹正和她的同学在寝室里上网,看的就是你郭老师那篇文章。她们边看边抹眼泪,还哭出声来了。在回来的路上,我还批评表妹:你都成人了,还这样容易动感情,为了一篇文章还会流泪!
表妹睡去了,屋里静悄悄的。我登陆新华网,也来读这篇博文。读着读着,郭老师呀,这篇文章真的是触到了我的伤心之处,我实在忍不住,泪水刷刷地流下来……
我也给你讲讲我自己的事情:
2002年,我毕业于山东AA师专,这是个地方大专。那时,我也能在地方找个乡村小学当个教师。可是,我家里太穷。当时,我弟弟也在上高中。家里为了我和弟弟上学把钱花尽了,还背上了两万块钱债。在地方上班挣钱少,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替爸妈还清债务哩,我当时心一横,拒绝分配,连档案也没有拿,就揣着一张文凭,闯北京来了。
我爱看伟人的传记,那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以及伟人们的拼搏精神,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和勇气。我抱定决心,不管前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都将毫不气馁,决然前行!
但是,到了北京后,一连串的求职失利,几乎击碎了我那坚强的心。
每次去招聘会上,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动辄就是几万人,十几万人,可招聘单位就那么几十个,上百个。等于说是几百人争抢一个饭碗。我的这张文凭,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的确不算文凭。加上没有工作经验,普通话又说得不好,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人家一看我的简历,听我一张口,话就不想多说一句。
到北京一落脚,我住在一个八杆子也抡不着的亲戚家里,就图的省些钱。他一家人是拾破烂的,来北京十多年了,生意做得不错。
他们看我一天天垂头丧气地从招聘会上回来,便慢慢地看不起我了,还说风凉话刺激我。我一生气,就带着仅有的700块钱,跑到北京西北的赵庄,与刚从招聘会上认识的一个女孩儿合租了一间平房。这女孩儿还是我的老乡,与我遭遇相同。
那时侯,哪怕是一毛钱,在我心里也是个事儿。当时手机接电话与打电话一个价儿,别人打的电话我不敢接,都是跑上半里路找个公用电话给别人打回去,图的是省上两毛钱。
这间小平房才100块钱,我们每人各出50。这里离城区远,那时只有一趟从北宫门来的301公交车通到这儿,半个小时还不来一趟的。去城里一次,就得一整天。从城里回来的晚了,就没车了,我就得跑上三四里路,摸黑回来,那时这里也没有路灯。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从城里回来,下了车就10点多了。天黑沉沉的,路上一个人也没有。我一个女孩就不敢往家走,最后我壮壮胆子,跺着脚,弄出很大的响声,装做男孩的样子走路。
就这也不行,走到半路,有几个男人忽然从路边冲出来,围住了我。
“小妹妹,借几个钱花花。”
我往兜里摸出仅有的50多块钱,哆哆嗦嗦递给他们。
“我是学生,就这么多……”
他们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就这俩钱,还糊弄俺哥们儿。”
下面的话,他们说得都很粗,我不好意思张口说……
我知道:碰上坏人了。
恰在这时,村庄里有几个人朝这边走过来,说话声就能听得见。
我急中生智:“我一家人来了,来接我了。”说罢,我扭头快步走了,他们也没敢撵上来。
还有,因为住得偏僻,往市里跑着找工作,路上时间长。我就顾不上做饭吃了。一天两顿饭做下来,得多少时间呀!我只得买了一些方便面、大饼,就着黄瓜或大葱吃。
就这,我在北京三个月了,也没有找到工作。
有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可这么大的北京,就不能给我一个支点,先让我吃碗饭吗?
那天,在招聘会上。我那花了几个晚上精心制作、精美的求职简历,掉在地上了,人家连弯弯腰拾的心情就没有,当时我的心象被捅了一刀子,脸刷地红了,木然地站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强忍着没有掉下泪来。
想想爸妈供养我上学的艰难,还有双亲对我的美好期盼,再看眼下的处境,我难过得实在受不了。郭老师,你知道吗?打我上高中以来,我妈妈连双新袜子就舍不得买。爸爸心疼她,给她偷偷买回一双,妈妈发了脾气。为这,还生了一场气。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找个地方哭上一会了,可在回来的公交车上,人太多,我强忍着,把头扭向窗外任泪水横流。车到了国防大学那一带,我真的受不了呀!便提前下了车,在国防大学门前的那条河边,恸哭失声……
钱越花越少,心越来越急。最后,我想,这样总不是个办法的。
那几天,我躲在屋里不出门,思谋出路。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来回折腾,我也了解了一些信息,知道了许多北京职场的情况,尽管眼下没有找到工作。
我在想,那招聘会上,人山人海,能够应聘上的应该是少数吧。但是,到北京来的大学生,大部分人不也是找到工作了吗?说明,这招聘会不是唯一的求职渠道,甚至可以说,也不一定是主渠道。还有,招聘会上,最多一二百家单位,难道北京就他们这些单位需要人,其它的不要?何况,招聘单位花了钱,买了展位,来应聘的人成千上万,他们为什么不来个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呢?那是因为,人家都去求他们。我就不会创造机会,让人家100个单位主动找我?
还有,我参加招聘会时,应聘的职位是教师。如果,展会上没有这个职位,我不就完了?再说,即便有,在成百上千中,也不一定看上我呀!
经过几天的琢磨,我终于制订了一套周密的方案:
第一,求职职位,多来几个。只要是与文化相关的工作,例如,教师、编辑、文案、策划我都要做。这好比是卖菜的,你光卖白菜,没人要了,你就得喝西北风。但是,你多来几样子,连豆芽儿、萝卜、黄瓜等都卖,这个卖不出去就卖那个。因为,这是刚来北京,吃饭要紧,先别挑活儿。等站住脚了,再说职业定位的事儿。
第二,实行铺天盖地、狂轰滥炸、滚地毯式地菅销宣传。
针对不同的职位,我写出好几样子的“求职信息”,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在各大网站上发贴子。别管有人回没人回信,只管发,连问也不问。我不相信,撒一百粒种子,就不开一个花!同时,我在各大报纸上也登广告,与网络宣传同步进行。
大家知道,北京好多报纸登求职信息是免费的,但每期一个人只能登一条信息,用身份证登记。这时候,为了增加营销密度,我找了十多个人的身份证,一次性在一家报纸上至少登5条信息。每一家报纸,都这样干。
这样以来,太可怕了!每天,通知我去应聘的信息,至少几十条条,不过,有一多半是让做保险的,搞销售的。还有些是中介公司要为我介绍工作的。就这样,每天也能找到几条能用的信息。其它的,我就不管了。
那时候,我早上起个大早,多带些干粮,带些水,一天能跑四五个单位。因为刚来北京,我要求的条件也不高。在这种我能接受的条件下,我由一个“被人挑”的人,变成了一个“挑工作”的人。
第三,一边上班,一边营销。
初来乍到,工作不能停,一停下来经济就吃紧。为了防止老板炒我,我干脆在应聘成功后,一边上班一边不停地发广告,继续推销自己。同时利用星期天去应聘。刚上班那两三个月,被炒了二次,不过,我都是在被炒的第二天,就到别的单位继续上班了。这样,虽然工作不稳定,但也得到了一种“动态平衡”,工资也没少挣。
就这样,在北京经过一年半年的斗争,技能也稳定了,经验也成熟了,职业也稳定了,手里也有了一两万的积蓄。我就选准自己最拿手的行业——广告设计,专门做了两年,彻底奠定了我在北京的基础,在这个原本不属于我的大城市里,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
现在,我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近两年生意真是红火。
想想当初,看看今天,我也想说句真心话:成功,哪种方法最牢靠,我看也得瞎胡闹!
如果你要问我成功有啥招儿,我只能说,我的招儿就是“无招儿”!
“无招儿”才是招数的至高境界,招无定法,不讲套路,出神入化,见招拆招。“此时无招胜有招”。
我刚来时北京,太老实了。人家发个信息让我应聘,我就跑一趟,然后在家等着人家回话,其它的单位让去应聘我也不去,为了诚实守信。结果黄了,一折腾就是十来天。其实,人家让我应聘完,根本没有当回事儿,只让我傻等着,他们又去特色人选去了。那就我等下一个,再下一个……赔路费赔时间赔饭钱就不说了。要这样子,在北京可是奉陪不起的呀!
我想,如果我要写本成功学,我就写个《无招儿成功心法》或《瞎胡闹成功66计》,给大家介绍一些超常超的东西。
郭老师呀,你可能嫌我说话有些过头了吧?不信你看看嘛!光说那些搞房地产的,有几个是老实巴脚、一本正经、贴着套路做事的,不都是靠瞎胡闹发的财?有的现在已经跻身于世界级富豪了!
外国的那些世界级富豪,大都是从小打小闹起家,历经数代人艰苦经营,才走到今天,人人都有一本血泪发家史!当然,发财速度快的也有,例如,盖茨这小子,那人家是靠的高科技呀!
中国搞市场经济不到20年的时候,有些搞房地产的就挣了大钱,向世界级富豪看齐,还有人就是在不知不觉间,甚至一夜之间,发了大财。
这发财的速度,别说在中国,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但你再想想,盖个破烂房子,到底有多大的技术含量!?
我想,如果我要写本成功学,我就写个《无招儿成功心法》或《瞎胡闹成功66计》,给大家介绍一些超常超的东西。

郭一平感言
上帝也会原谅犯了错的孩子,且不说这样一个艰难求职的女大学生。在这里,我不想对她的“瞎胡闹成功心法”多加评论。只是想:目前,职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随意性也大,相信随着新劳动法的全面深入实施,M小姐的“瞎胡闹成功法”也就不灵验了,这样对于用人单位,以及对那些与M小姐同样遭际的大学生,都是好事儿。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4:21:1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规范生存法]

置顶】 【原创】 一个大学生声泪俱下的自白:“明明有真文凭,还得买假的用!” 如果没有上过大学,为了找工作方便,就去办个假毕业证。这种事儿可多了,不稀罕。但你听说过没?明明就是大学毕业生,还得去办个假文凭!
“你是作家,郭一平老师吧?”今天早上,一个网友看了我的博文《说起假学历,想哭又想笑》后,急忙拨打我的电话,为我报了一个猛料,就讲了这样一个不用真文凭,反而拿着假文凭找工作的事儿。
下面就是他的自白——
我的真名,你就不要再问了,也当是郭老师对我的尊重吧。因为我说话直来直去,嗓门又大,别人听我说会儿话,就得耳朵嗡嗡响。在大学里,同学们给我起个外号,叫“炮筒子”,也有人叫我“老炮”。
说起来咱俩还是老乡哩,我是豫南山区的。在家乡的时候,我读过你写的抗战题材的纪实小说《杜岗会师》,挺服气你的。今天,把我的事儿抖落出来,借你的笔杆子写篇好的博文,再借着新华网这个平台,为俺这些大学生呼吁几声!
2006年9月,我从A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找工作。刚到北京,我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每次都是憋着一股子劲儿去,可又是眼里含泪、勾着头回来的。这年头大学生也多了,一年毕业几百万,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用人单位大多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递上去的简历连看就不看,一听我说没有工作经验,马上就打发我走。再看看其它展台的宣传栏上,大都有“要求N年以上工作经验”的。
那些不要求经验的,大多是一些跑业务的活儿,卖房子呀,卖汽车呀等。这些工作,大多没有底薪,有业绩了拿提成,没业绩了,吃饭打电话的钱也是自己垫出来的。我们把这行叫做“三年不挣钱,挣钱吃三年”的活儿。我要是干这行,一星期也撑不住的。因为从家里出来时,就带了500块钱。从信阳到北京路费就100多,到北京之后,我手里只有340多块了。郭老师,你也在北京那么多年,你说300多块钱,要是没收入能在北京坚持几天?何况,越没工作花钱越多,因为还得坐车出外找工作,在外面吃饭,打电话……一天没有30块钱,不行吧?就这,我还没有租房子,住在我远房亲戚的一个小饭馆里。没事了给他们帮个忙,混口饭吃。
我家里实在没有钱。我娘长年害精神病,跑了多少家医院也没有看好。夏天里大热天就穿着棉袄往外跑,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她自己顾不了自己,我爹60多了还带着俺娘出外打工,怕我娘在家跑丢了。穷人家的孩子都争气,我第一年考上A大学。第二年,我妹妹也考上了我们这个大学。每到快开学的时候,就是我们一家人着急的时候,没钱呀!我上大三那一年,学校说银行不让学生贷款了,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俺爹搂住我和妹妹哭得劝不住。我说,这大学我不上了。俺爹哭着“啪”地狠狠地打了一耳光:“我把这身老骨头砸碎卖了,也不会让你下学的……”
(说到这儿,“老炮”哭了好大一会儿。)
这一年,俺爹带着我和妹妹到了学校。因为差4000块钱学费没有交够,突然间,我爹给校领导“扑嗵”一声跪下了!那位领导赶忙去拉他起来,他就是不起来。我和妹妹拉爹起来,拉了几回,他把我俩推得老远……(又哭了一会儿)
无奈,校领导对我爹说:“先让孩子上着学,你回家再想些办法吧!”
我和妹妹在学校上了三个月课了,爹也没有给学校送钱来。学校通知我们这些没有交够学费的学生停课。全学校象我们这种情况的,大概有10多个。那天晚上,妹妹一见我,一头扎在我身上就是哭,一句话也没有说。(又哭了一会儿)
也该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上级领导来这个地方视察,在附近的一个大学里发表讲话。上级领导在讲话时,专门就穷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说了几句话。原话记不住了,大意是说,如果因为家庭困难,导致学生辍学的,学校领导也要承担责任。这事之后,学校积极努力,与银行沟通,为我和妹妹办理了助学贷款。我给老爹打电话,专门说了这个事儿。我爹现在提起来这位上级领导,也是感动得大哭不止。
你看看,我只顾心里难受,哭哩,说跑题了。还接着说我在北京找工作的事儿吧。
那天,我到一家图书公司的招聘台前,看到一个女孩儿,正在轻松自然地向招聘人员,谈自己做图书编辑的经验。从图书的市场定位,到编辑加工,直到后期的封面制作和版式设计,那女孩儿条分缕析,讲得具体到位,可操作性很强。招聘单位的几个人听着目不转睛:“别说了,这么定了!你把毕业证、身份证复印件,还有简历留下来一份,下星期一上班吧!”肯定,这女孩是有工作经验的。
回来的路上,我听到了与我同样遭遇的大学生的抱怨话:
“这年头,大小是个单位,都不培训你。让你上班一天,就得给他们挣一天钱。”
“他们要的就是,一去就能给他们挣钱的。”
“不让俺先干着,啥时候也没有经验呀!”
为了俺爹,为了俺娘,也为了这个家,我豁出去了!无论如何,我得找到工作!因为妹妹还在学校上着学,连顿象样儿的饭菜就吃不起。两天前,她还打电话问我找到工作没有。我怕她为钱着急,就骗她说:“我上班两天了。等月底给你寄些钱,你千万不要向爹要钱了。记住没有?”
妹妹太激动了!激动得哭着说:“哥,我记住了。你只要上班了,我再也不给爹要钱了。这个月你不要寄钱,我家教也挣了200多,够花的!”
“我也有两年经验!”下次再应聘时,我就这么说。当时,这个念头闪了出来。但是,我说有经验,可我的毕业证才拿回来不到一个月呀,哪来的工作经验?这时候,我才决定办个假毕业证,把毕业时间往前推两年。
我在大学里是学中文的,功夫还行。象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在大学里都学得很踏实。我应聘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图书编辑。去之前,我认真地读了这方面的书,又找了正在做这行的一个人问了问相关情况。加上我的悟性也好。我拿着假文凭(上面打着是2004年毕业),欺骗人家说工作两年了,竟也过关了。
刚开始工作时,1200块钱,包吃住。干了不到半年,觉得没什么难的,就那么几招。我又换了一家单位,工资是2000块。最后,我又换到了我现在工作着的这家单位,工资是3000了。到现在,我一直用的是假文凭。
我把我的找工作经历,总结成“十二字战术”。那就是:
“先骗后干,边骗边干,边干边学,学会再骗。”
“先骗后干”——我不骗,人家不让我干;不让我干,我啥时候也没有经验,就永远没工作。
“边骗边干”——靠骗人家找到工作后,明明没经验,主动干活,尽量别暴露自己的弱点。能骗一二个单位,就没事儿。也真正有经验了。经验有一年,和两年三年没区别。我在单位干了半年,真比那些干三四年的水平也好哩,这不是吹的!
“边干边学”——在干中学习,的确比在学校学的东西管用。早晚也得靠本事吃饭,学习不能放松。抓住机会,超速学习,抢着干工作。文凭是假的,这水平可不能假。不然就死定了。多干些活了,学的东西也多,老板也喜欢。
“学会再骗”——学会了东西,有了经验,还得骗!为什么?因为刚开始骗时,真的没工作经验,心里没底儿,工资要的少。有了经验,真会了,得换个单位,工资要高些。要在原单位等着老板涨工资,不会涨太多,大的突破没有。你象我,现在每个月都拿到3000了,准备再换个单位。别看我是个骗子,哪个单位再给我出3000块钱的话,我还不骗他哩!不给我4000块钱,我连骗也不骗他!这也叫做“在欺骗中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我这也是被逼得无路可走了,才这样骗的。自从我上班后,我妹妹从没向家要过一分钱。我爹现在专门在家种地,照顾着我娘。我妹现在也毕业了,家庭也过上了正常的日子。上周我爹打电话说,我娘的病也比前两年好多了。你不知道现在我心里是多么高兴!
我妹妹也来北京了。我让她先本本份份地找工作,别骗人家。真是万不得已了,再动用我的绝招儿:“十六字战术”。

郭一平感言:
现在职场上,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不胜枚举:性别歧视(不招女性)、年龄歧视(30岁以上就嫌大)、身体歧视(个子矮点都不要)、健康歧视(残疾者可能被拒)、地域歧视(外地户籍限制)、学历歧视(非全日制的不要)等。没想到,还有“经验歧视”!国家《就业促进法》刚刚出台,能不能再出台个细则,或司法解释,给应届大学生一个职场“过渡期”,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经验。那样“老炮”的“十六字战术”就该失灵了!(这方面我不太懂,我的建议只当是个引子吧。)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4:31: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规范生存法]

独家】 “国家要真的整我们,非常容易!”一个深圳炒房团团员的自白 “你就是在新华网上,发表《带着全家‘逃离’京城,决不当高房价牺牲品》那主吧?”
“是的。”
昨天夜晚,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在深圳炒房的Q先生。以下是他的自白——
我今年和你年龄差不多,在大学是学经济的。炒楼房有四五年的历史了。去年八月,我在深圳买了四五套房子,这下子深度套牢了。但并不象外界说的那样“狗急跳墙”似的。这次肯定赔了近100万,但前几年我也赚了几百万,我事我看得开,做什么事儿没风险?再说,总体算下来还是赚大钱了吗?
从2003年到2007年6月,这一时期,在中国炒楼是百分之百赚大钱的机会,傻子也能赚钱,真的。
现在也能赚,不过得动脑筋了,机会还是相当多的。
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国家调控房价,主要靠信贷和税收——这两项对我们影响并不大。
购买第二套以上房子的话,到银行办理按揭,得多出银行利息,但我不必要那样做,我有钱!不依靠银行不就行了。我们这个炒房团有几十号人,谁手里没有几百万、上千万?银行提高第二套房以上的房贷利率,只是逼走了那些自有资金不多,对银行依赖性大的散户,对我们这些大户影响不大。
再说,税收这一块,我们更不用怕,前几年大家都看到了。税收得越多,房价推得越高。我们不怕这,倒是老百姓更加恐慌。因为,我们这些人决不会为税收买单,到最后,肯定还是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当然了,国家非常关注民生,正在大规模地建设政策性住房,目的在于以此拉低房价。这对我们的未来有影响,但15年之内,影响不明显。这个,我们几乎不考虑。你想,国家盖的政策性住房,到底能保障多少人?大批的购房者,等到猴年马月能排上号吗?
“国家拿你们没办法了,是吧?这样一直炒下去……”
那也不是,有一招,去年风乱得挺紧,那就是开征物业税。现在都不提了。
这一招,是真要命的。不过,这一招要真的显灵,还得借鉴西方的做法,与征收惩罚性房屋租赁税结合起来,才能“一剑封喉”。单纯征收物业税,势必还会与现行征收的各种房产交易税一样,最终还是由购房者买单。
举个例子说吧,一户三口之家,住90平方。多住房多交税,超面积越多,利率递增。那样一来,就有人不多占房子了,即使开发商不盖房,市场上那些购多套房者,就会有可能把闲房子急忙地推向市场:这个数量可不小哇!但是,这里面还有大漏洞!即使是真的开征了物业税,也有占多套房不卖的。他们租出去,不也是一项投资吗?如先前一样,他们交的物业税,还照样转嫁到租房者身上,反又推高了租房价格。
你看看,你看看,就现在来说,在北京,有多大的一个靠房租挣大钱的“食利阶层”?想必你比我都清楚。也就是说,开征物业税,弄不好又是高房价的另一个推手。那时候,这房子无论是买是租,又会继续推高。
“按你说的,国家真的是解决不了住房问题了?”
那就看最后的一招,国家用不用了。如果国家要是征收120%的住房租赁税,就真正地“一剑封喉”了。比如说吧,你多占一套房子,租出去了,每月租金2000,你每月得给国家交2400块的税。你还多占房子不?
物业税,加上“超高出租税率”,两项合并。中国的房价问题也就彻底解决了!
这并不是我的什么发明,国外就有这样弄的。不然的话,象法国、英国、瑞士等一些小国家,有钱人也可多了,都把房子买下来,或者捂在手里等着涨价,或者租出去投资,让广大人民买不起、又租不起,人家不都得睡在大街上呀?
住房,民生之大计,是政治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这么简单的方法为啥不用?只要这样做,干我们这行的,就真的只有饿死了!国家要真的整我们,很容易的。
但是,国家在房地产领域,提出的是“打击投机,限制投资”,意思是说,还让人投资。那不就得了!这投机和投资,实际操作上没多大区别的,这等于告诉房地产商和我们炒房团,在地房地产上,你们照样挣大钱!
你不信等着瞧,不按我说的办,再过10年,中国也解决不了住房问题!
不征收物业税,外加惩罚性出租税,中国解决不了住房问题!
反正我们又不认识,今晚上喝些酒,随便给你打个电话,发表发表我的高论,满足一下我的“表现欲”。没别的意思。你又不是什么中央领导,听了我的话,也管不了国家的大事,对我没啥子影响。
反过来说,即使国家真的要按我说的,准备去做,也会等到天黄地老的。你没见吗?物业税之风,刮多少年了,到现在反而风平浪静了。还有,医改方案,老百姓盼了多少年,现在怎么样?还有,户籍改革……

“不想说的话”感言:
本人认为Q先生的话值得借鉴。本人一介书生,无职无权,只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仅将Q先生的话如实转述,以供为政者思之。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4:38: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不规范生存法]

【独家】 唱好成功“三部曲”:送给全国大学生的公开信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你也许正在大学校园里读书,也可能刚刚踏入社会。我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给你们写的。
我要用自己在北京八年奋斗的鲜活案例,告诉你们踏入社会后,如何起步和跨越。尽管各人的情况不同,具体问题难以言说,但我坚定地认为,我总结的这个成功“三部曲”会带给你们有益的启发。
第一步,定准职业,给别人打工
来北京之前,我是个业余作家,在当地很有名气。到北京后,我要选择一项职业,这个职业要能发挥我的特长,是我特别喜欢干的,要是我事业的一部分。这样对于我本人,对于别人都有好处。我自己乐于工作,还能够快速成长,别人用着我也顺手。
有些大学生,往往不考虑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不做职业定位,不考虑一生的事业,没有长远打算,盲目地找工作。谁给钱给谁干,谁给钱多给谁干。看见哪一行挣钱就一窝蜂地围上去。干来干去,啥都会啥都不精。年龄一大,水平又上不去,最后找工作就难了,更不说做自己一生喜欢的事业了。
和我同时来北京的有许多人,他们就是这样,换了许多单位,干过多种职业,哪一样也不“专业”。随着一批批大学生走向社会,职场上竞争的日益激烈,他们找工作越来越难,在北京站不稳脚跟,只得纷纷“打道回府”了。
在这里,我给各位学弟三项忠告:
(一)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先学会一招绝活儿,再想着挣大钱!
(二)世界上没有挣钱不挣钱的行业,却有你干好干不好的行业。你看这个行业很挣钱,如果你干不好,照样挣不到钱。你看那个行业不景气,你如果干好了,照样能够挣来钱。
(三)先不要想着挣别人多少钱,先要想着能为别人做什么。把你的老板当作你的朋友。你对得起别人,别人也会对得起你。你能为老板带来一万块钱的利润,老板会给你3000块钱。你如果走了,老板这一万块钱上哪儿挣去?用你的“绝活儿拴住老板”,这才是最稳当的。
在北京,我选择了“编书”这个行业。刚来北京,不管我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哪怕仅仅有碗饭吃,我也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培养自己的“绝活儿”,决不乱干,更不去盯着“钱”去干活儿。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我特别喜欢干的,与我一生的事业无关的工作,给多少钱我也不干!
我给别人打工,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北京编书,与在地方一个人写书,决不是一回事(这两者的区别大了,不用我多说了。与主题无关)。我要向别人学习,学习更多的东西。在这一步,我不太关心挣多少钱。我愿意多付出少回报,让别人觉得用着我“物超所值”。
在同一个行业,我干了三年。以我这样的基础,还能耐着性子打工三年,一般人如何受得了?
我编过的书,大概有500多本,青少年教育类,成功学类,古典文学类,伟人传记类,教材教辅类……
到了2004年,我上网一查,吓了一跳。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还有其它80%的省级图书馆,都收藏有我编写的图书。香港最大的中英文收费阅读网站竟有我一个人的图书360多本。
为别人打工,练就了我一手“绝活儿”。
一般大学生最难走的是第一步,主要是因为急挣钱,有的还急着挣大钱,心态调整不过来。当然,最容易走的也是第一步。如果降低心理预期,定准坐标,低薪起步,工作向高质量追求,目光放长远一些,这一步又是最好走的。
走好了成功第一步,下一步呢?
第二步,与成功的人合作
如果你没有走好第一步,水平一般,别人就用不上你,何谈与人合作?
我打工成功后,就开始与别人合作了。我负责编书,别人出资金发行。
这二步,自己还是要多吃些苦的。要把工作质量上去,拿出人家满意的东西,以便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光想着自己挣钱,不关心产品质量,光干那些“一锤子买卖”,只能天天找客户,天天丢客户,最终步履维艰,导致失败。这样,还坏了自己的名声,再想东山再起也就难了。
只要坚持“质量第一,挣钱第二”的原则,抱着“先帮别人挣钱,再去从别人手里拿钱”的思路,没有不成功的。抱着这样的原则和思路去做事儿,傻瓜也不会亏待你!
第三步,让成功者为你去工作
当你手里有了些钱,技术也尖端了。再找些已经成功的“成手”为你工作,你光去指挥,这就算完成了“成功三部曲”,这时候,你不就是“老板”吗?
“不想说的话”的提示:为什么第一步讲得多,第二、三步讲得少呢?这是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心态问题,这一步最难走。如果他们走好了第一步,下边的两步走起来,也可能比我走得更快。所以,后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郭一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6 13:13 , Processed in 0.0719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