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宜黄君山村:一代名医黄宫绣故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9 14: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宜黄江南古镇棠阴辖区内,有一个名叫君山的千年古村,这里青山环抱,雄关护锁,碧水萦绕,古木参天。这里保存的明清古宅鳞次栉比,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令人更为敬仰的是,这里诞生了一代名医黄宫绣。近日,记者来到君山村访古探幽,置身于君山,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仿佛沉浸在远古之中,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御医黄宫绣
    从新修的公路进村,最先看到的便是黄宫绣旧居“儒林第”。“儒林第”规模不大,小巧精致,内中还保存有关黄宫绣众多的信息。黄宫绣,字锦芳,号绿圃。生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卒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享年88岁。黄宫绣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科乡试,钦赐举人。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会试,赐进士出身,钦授“翰林院检讨”。黄宫绣不仅仕途腾达,而且精通医理,勤于著述,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时代宫廷御医。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
    黄宫绣出身儒医世家,天资聪敏,自幼对医药之学情有独钟。他搜罗医书,潜心钻研,凡有“一义未明确,一意未达,无不搜剔靡尽,牵引混杂,概为删除……断不随声附和,主张该病必先明脉理,治病必先识药性,尤应注重实践,探求真理”。他治学严谨,务求实际,平生为众多病人治疗疑难病症,均卓有成效。他是乾隆年间的御医,对宫廷珍藏的各种医学专著以及秘方、验方,无不悉心研究。既不泥古薄今,也不厚今废古,唯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虽精研脉学,仍主张四诊合参,反对单凭脉断病。临症之余,根据古典医籍,参与历代名医学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写成《脉理求真》3卷、《本草求真》10卷、《本草求真主治》与《医案求真初编》等刊行于世。书中选载常用药物520种,按药物品性分成若干类,详述其形态、性味、功效、配伍、制法及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便于读者对药物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是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资料。新中国建立后多次再版发行
亭桥与贞寿门
    古时候,进君山村只有一条路,亭桥便设于君山村口曲岭之上,左祠右山之间。亭桥又如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亭桥原名“武云亭”,据《君山黄氏七修族谱》载,明万历年间,文林郎武安知县李士元曾为其撰有《武云亭赋》:武云亭建于明万历丙戌(1586)仲秋。横长14米,深约8米,砖木结构,巩石砌亭门,上架巍楼于其上,尤似城墙护锁君陵。门楼顶脊两端为卷云状,中立大小三叠球式瓦塔,其檐四向鲲鹏展翅欲飞,檐下前后各设五扇花窗,均添以石绿,似庙宇钟鼓楼。底层四墙三间;左右为茶水房,中为通道凉亭,宽敞阴静,两侧墙根各有一级长条石阶,平整光洁,可坐可卧。亭侧一溪清水川流而下,便溉东西;亭前旷其禾稼,碧浪翻滚;亭后古柏,参天如蓬;清风随来,迭至漂亮。
  过亭桥百米,可见一“贞寿之门”,这是清初,为君山村黄胜佐之妻吴氏百岁而立,全石结构,现保存尚好。既贞洁又长寿,这在古代实属罕见。
双井与君山宗祠
    君山村内古井众多,其中一古井为双井圈盖,村人称双井,寓意深远。据君山村民介绍,君山黄氏为福建和平黄峭之后裔,黄峭的第20个儿子迁居南丰双井,后改名为黄井,君山开基祖先为南丰双井黄井的后代,为纪念祖先,将古井为凿成双井形状。
    君山村古建筑以宗祠为主,共有明清宗祠8座。据《君陵黄氏七修族谱》载,北宋中叶,黄琼自矛岭析居君陵,其长子黄湟,字淑祥,号黄三公继居,为君陵黄氏肇基者至明代,生繁日繁。至清代,黄氏宗祠随日增多,总计有8栋公祠:仲云公祠、良一公祠、黄奎轩祠、元公祠、彦谦公祠、行人公祠。其中元公祠是为明代广州府司理黄元所建,公祠雕梁画栋,最为宏大精美,但近年因山体滑坡,公祠大部分已被泥土淹没。
黄国庆 实习生 朱来勇 本报记者 黄初晨 【抚州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22:20 , Processed in 0.0520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