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是她的一生寄托——记老中医王粤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1 18:3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是她的一生寄托——记老中医王粤珍
出身中医世家 投身革命事业
    王粤珍出生于世居湖南郴州良田镇的中医世家,祖父王泮猷、叔父王振萁都是民国早期闻名当地百里以外的名医。在王粤珍幼时曾经随祖父同轿出诊,亲眼目睹祖父救助一位难产濒危的孕妇,祖父只在她的腹部和双侧腿部三阴交用金针打了2~3针,孕妇便转危为安顺产而下。病人群众尊王泮猷为“王半仙”,可见他的医术之神。王粤珍深深地敬佩祖父,从此暗下决心,立志长大后要跟祖父学治病救人的神奇针灸。1948年王粤珍高中毕业,正待要履行学医宿愿时,祖父去世,叔父年事已高。她辞别故乡和亲人,赴沪投考大学,先考取台北大学,但是父亲不愿与女儿骨肉分离。她继而又考取了东吴大学,然而只读半年,因不胜经济负荷而辍学。1949年5月她与丁治能结为夫妇,并于8月新婚燕尔中双双报名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而被录取,在这革命干部的摇篮里,他们志同道合,是令人仰慕的革命伴侣。
    1949年11月随民主革命大军南下,奔赴浙江参加农村民主改革。1951年秋在担任硖石镇团工委书记兼医疗所所长时认识了与她共事的是一位海宁籍的浙江名中医王和伯。王粤珍折节下士,愿拜老中医为师。即被王和伯俨然拒绝。王粤珍诚恳坚持:“我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叔父都是中医,我一定要拜你为师。”王医师约法三章,要求王粤珍:“要学就得认真学,必须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王粤珍学的刻苦,老师教得认真。从此,王粤珍在中医圈内一发而不可收。

    “上图”自修中医  夫妻患难与共

  1961年她考取医师营业执照,开业于南市区制造局路。1966年文革期间,在严禁私人医师开业的日子里,王粤珍超然物外,每天跑上海图书馆自修。她从大量中医典籍汲取养料,学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学习日本《皇汉医学丛书》,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文革后期,她给时任文献馆馆长的董廷瑶先生写信,把自己的临床医案临床体会寄给他。董廷瑶很快回信,盛赞王粤珍的医学造诣。并应王的请求,两次协助她找工作,先安排到南市区地段医院,后被安排到嵩山地段医院。最后,1967年,落实到卢湾区住宅公司第三分公司医务室任厂医。
  王粤珍的丈夫丁治能,浙江嘉兴人,今年87岁。1949年8月,他与王粤珍双双入学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后被安排到浙江海宁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并担任工作组组长。然而生活偏不一帆风顺。因为丁治能曾任美军翻译,虽然历史问题作了彻底交待,但到1958年肃反运动时,又因这段历史,以历史反革命论处而被清理出革命队伍。后经申诉,才回到海宁,安排到一所补习学校任教导主任。然而好景不长,文革期间,仍在劫难逃,他又一次被清退。回到家里,仅靠夫人一人的生活费两个人用。
  那时,王粤珍每月生活费47元。这点生活费维持夫妻两人生活十分拮据,还得赡养丈夫、公公、母亲。为了谋生,她下工地做小工,经受了体力劳动的考验。
  王粤珍与丁治能同甘共苦,相互扶持。老丁到煤船挖煤装铁篓。一个历来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还当过油漆工、翻砂工。
  打到四人帮,春风吹拂大地。老丁在取得英语培训资格后,凭着懂得英俄二门外语,自办家教,维持生计。后被安排到上海电缆厂业余职工大学任教师。一直到退休。

    奉献救治病患  著书承传后人

  王粤珍行医出诊骑着自行车,走遍大街小巷。有次一位80多岁中风半个月的老妇,让儿子前来求助,神情急切,问医生是否能够治愈?医生说:我不能随便断人生死,必须亲见病人才能明确诊断预后吉凶。后来王粤珍跟随家属出诊,亲手把脉,感到病人脉象有根,就当场回答:“你母亲可以有救。”她了解此子至孝,母亲中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经常无意识地拉在床上,房内笼罩着难闻的臭气,可是儿不弃母,与母亲睡卧在一起,为母亲料理起居,了解到这些。在以后的一段时间,王粤珍每天出诊,以后隔天,再以后每周出诊2次,直到病人完全康复。
  退休后王粤珍曾在淮海地段医院等10多家医院和门诊部任职,在病人口碑引荐下病人源源而来。
  王粤珍从香港回沪,到曙光医院老中医诊疗中心任职,虽然限号15人次,如果病人多,也可以放宽限额。只要能多看几个病人,能提供帮助解除他们的痛苦,她会感到很安慰。
  在淮海医院时她收治一位来自安徽的类风关女病人,因为病情严重,指甲发白,手指屈伸不利,甚至挛缩。后经治疗,血流通畅,手指能够屈伸,能伸直。病人感激不尽,家贫,无以为谢,特送一袋家乡土产黄豆。王粤珍为病人真心答谢,却之不恭,就作价为钱款返回给病人,还另送衣物给她。
  《药棒叩击综合疗法》是王粤珍老中医与她的医学博士生俞晓飞合著的一本关于王老的临床学术经验集。王粤珍希望在她耄耋之年退离医疗岗位后仍旧使她的经验继续发挥作用,作为宝贵祖国医药的组成部分而不断发扬光大。
    作者: 楼绍来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第7期-总第861期-5版-2009-2-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22:17 , Processed in 0.0482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