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一篇关于糖尿病的好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0 16: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印先生的一篇文章,认为很好,特转载过来.感谢印先生的文章.
                           中医讲讲糖尿病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据统计,糖尿病已成为继意外伤害和肿瘤之外的又一大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证,它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限于种种原因,目前对糖尿病的防治尚难尽如人意.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就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中医认为糖尿病为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济所致。热伤肺阴,津液亏竭,敷布失职而渴饮无度;热伤胃阴,消谷善饥,肌肤瘦削;热伤肾阴,精气亏虚,固摄失权,精微不藏,尿频量多。最后损伤肺、胃(脾)、肾阴液而成本病。本病虽有热在肺、胃、肾之分,其病机则在阴虚燥热,病本在肾。     中药降糖作用的药理学,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体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明显升高而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自由基增多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袁咏等发现复方中药六味地黄汤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而且能降低肾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阻断自由基反应导致的一系列损伤,从而防止血管、神经等并发症。朴元林等也发现六味地黄汤能明显清除心肌中的自由基,抑制心肌的脂质过氧化,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合并心肌病,研究表明,高血糖是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始动因素,高血糖的结果之一是终末糖化产物(AGEs)的大量形成和积累。糖尿病患者和动物的肾小球基底膜、主动脉等有大量AGEs沉积,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AGEs在肾脏的不断积累促进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AGEs在血管壁的不断积累则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张建伟发现;温筋通(自组中成药)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血管温筋通组织AGEs的形成量以及RAGE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RAGE和ICAM-1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血管内皮细胞,表明RAGE作为AGEs的受体在介导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和损伤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推测温筋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阻止AGEs形成的某些环节有关。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环节,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伴微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说明内皮素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运用内皮细胞保护剂或内皮素拮抗剂可以防止和纠正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后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川芎嗪能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水平,直接对抗内皮素的缩血管作用,从而可纠正糖尿病血管病变。                                            以滋阴清热,健脾补气为法施治配方,以天花粉、生地、黄连、黄芪、山药、太子参,丹参、益母草、水蛭、地龙、鸡血藤、威灵仙、葛根、玉竹、苍术、川牛膝、知母、龟板、为主要成分。天花粉具有清虚热之功效,以口渴体虚多汗者为宜;黄连具有解热,抗炎之功效,不但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意义,且黄连素具有降血糖,促进胰岛细胞修复的作用;太子参、黄芪、山药均有补气之功效,以滋阴补气为主,可明显改善血液和造血功能,健脾益肺补气,是精气升而足生化之源。再配以当归等活血药物以活血行气,传输营养。血糖系饮食所化之精微,脾健运,所饮所食便可分别充分利用,血中之糖方可输布于各脏腑,以营养四肢,使血糖得以合理运用,不致使血糖蓄积而增高,随小便漏泄而排出体外,导致尿中有甜味,尿糖阳性。气血足,营养便得以合理支配,则少气懒言,倦怠劳累,虚胖无力,舌质胖大或有齿痕,脉沉缓或沉弱无力等现象得以很好地改善;手足麻木,腰酸背困等现象便解。中医在治疗代谢性疾病方面有着其它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潜力,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和潜力。印东杰     电话88-0311-88809 112 邮箱yindongjie888@yahoo.com.cn  
2
发表于 2007-5-14 16:16:21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一篇关于糖尿病的好文章

不夠全面
3
发表于 2007-5-26 02:22:14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一篇关于糖尿病的好文章

一派胡言,
4
发表于 2007-6-22 21:11:20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一篇关于糖尿病的好文章


      [ 糖尿病工程   已被禁止发言]
     ?????----凭啥不让讲话了,各书己见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22:41 , Processed in 0.0522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