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医札记 (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5 15:1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医札记 (七): 从一则医案,看中西医病因与治疗学说的差异
   “陈元东,连日微觉恶寒,两耳痛引及脑,然饮食自若。曾向吴医诊治,服川芎茶调散,下咽即浑身大热,面红目赤,牙紧唇肿,咽喉窒塞,瘾疹红块,攒发满项。举家惊怖,急延吴医复视。吴医束手无法。陈氏昆季伯侄交口怨为所误。乃一面闭阻吴医,一面各寻别医。及余至时,数医在堂,未敢用药。有谓此非桂附不可治者。余因问曰:“此何症也?”一医曰:“误表戴阳于上,阴斑发于皮肤,必须桂附,方可收阳。”余笑曰:“先生可独领治否?”其医曰:“如此坏症,谁肯领治!”余曰:“吾可领之”。遂将吴医原方加甘草五钱,并曰:“立可呈效。”其家见余言直切,急煎与服。药一入喉,微汗热退疹消,头目俱清,一时人事大爽。诸医见余言已验,各自回寓。而吴医问曰:“加病是此药,愈病仍此药;且加病甚速,愈病仍速,如斯奇治,令人莫测,肯以传乎?”答曰:“五行之速,莫如风火。此症本风火内伏,阁下特未察其隐而未出之故耳。原药升发宣扬,治本合法。但一剂,其伏邪只到肌表,宜乎逼蒸发热,头目赤肿,皮肤疙瘩。盖发犹未透也。余乘机再剂,解肌败毒,攻其汗出,则邪可尽达,自然风静火平,合乎‘火郁发之’之义。但风火交炽,势甚暴急,故重加甘草以缓其火势,乃甘以缓之之意。法遵经旨,有何奇哉!”----《谢映庐医案/牙紧唇肿案》
   按: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天地之间原有六气充塞,其气平和则生长万物,过与不及则为六淫。六淫感之者致病,甚者为胜复之气,则为疫疬。至其治疗之法,周学海曰:“大抵病由外陷内者,须开其表而撑其内,使邪仍从原路出也。”由此可知,六淫致病,其治疗之法,只是将其驱逐之,使之仍回天地间而已。六气于天地间随时变化,既不增,亦不减,亘古以往,循环往复,其气平和时则善待于我,否则即于我为敌。较之西医必欲消弥病原因子之治疗方法,中医则大异其趣且颇有幽默意味矣。
    又,中西医之病因、治则理论,出发点原不相同。而近人于六淫致病,每以清热败毒之围攻剿灭为法,绝不讲求“使邪仍从原路出”之中医原则,而中药遂权且借作西药用矣。故目前中医实践能力之下降虽然有多种原因,而受西医影响导致的观念变化,亦为其一重要原因。文字
2
发表于 2007-7-8 22:06:11 | 只看该作者

读医札记 (七)

究其因:今人不善讲,标本中气、从化规律而致。
3
发表于 2007-8-21 09:27:18 | 只看该作者

读医札记 (七)

治病与临床着重于讲究其原理。
4
发表于 2007-9-24 22:48:15 | 只看该作者

读医札记 (七)

这就是中医思维和西医思维的大不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呀!
5
发表于 2007-9-25 21:04:20 | 只看该作者

读医札记 (七)

[这个贴子最后由海烽在 2007/09/25 09:09pm 第 1 次编辑]

老师,读<谢映楼医案>有几个问题:
一,P62,页倒数第一案说:右脉数急,左脉尺软以及前面症状,用炙甘草汤.这没疑问,但后面说:"另服百剂".后说因此而愈,我想问这种情况真要服"百剂"吗?
二,P63,<泄泻不食>案第八行说:"干姜以制木"我不太理解,是干姜以"辛"补肺从而达到制木目的吗?
三,P103,案后按:"回阳火"淬(火字旁)之,这里的"回阳火"啥意思?
四,P104,“夏氏十三焦(火字旁)灯火”是什么?
五,P113,<熊惟忠女>案,谢氏据什么知用"雄黄解毒丸"?
六,P208,方中"澄茄"是啥药?
七,P152,<冷积腹痛>案,第三四行,从何断定其是"冷积"所致?
八,P164,<颈项生疽>案,既因思虑郁结营卫留滞,气结不行,为何不用理气行滞的方子,而用"归脾汤"?
望老师给我简要解答.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09:02 , Processed in 0.0926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