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 22:5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寓意草》与《谢映庐医案》
                                                               孙曼之
    喻嘉言的《寓意草》一书,以其“先议病,后议药”的口号,而为后世医家所熟知。这个口号,是针对当时医者不知辨证,只知依据方书按图索骥、投方治病而提出的。这种情况,可以说是自古而然并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事实上,常见的情况,并非是“不知”,而是“不会”辨证治病。俞震曰:”治病之难,难于识病也“。《医门棒喝》曰:“治病不难于用药,最难于辨证。”吴评:“治病不难于用药,最难于辨证一语,真阅历已深、艰辛备尝之心得语也。”可见,辨证而后论治,从来都是医家的最大难题。喻氏于全书的三十余篇治案中,示范了必须“先议病”之理,其案例均可称为精华。但作者以时医不知辨证为前提,因而反复劝诫必须“先议病”,而非如何议病,甚至为此而故意略去方药,故在具体的辨证方法上,常语焉不详,因此,本书只能算是提倡辨证论治的开山之作。
      《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的说法,实质上,是提出了治病必须把辨证论治放在首位这一重要原则,因而在后世引起了久远的影响。该书的不足之处,是缺乏辨治的具体内容。针对《寓意草》的这个缺憾,后来便有了多种仿《寓意草》之作,试图充实辨证方面的内容。这些著作中,最成功者,当数谢映庐的《得心集》医案。该书特点有三:
        首先,是谢氏作为一个临床医家,不拘泥于当时门派的影响,不偏倚于一端,而能融会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其次,作者平生不喜临时组方,而是坚持尽量使用成方。这一特点,对于初学者认识、掌握常用方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凡学医者都有这样得体会:对于从书本上学习过并熟悉的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却感到不知如何使用。谢氏医案对于成方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的情景场合,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要。
         第三,是行文简洁,描述生动,易于阅读,几乎不用导读,便可眀瞭其辨证要点,并使读者有一种兴趣盎然、百读不厌的感觉 。
         叶氏亦精于使用前人成方,但善于大刀阔斧式的化裁使用。这是对于方药及其症候群深刻理解的结果,体现了叶氏“出神入化”的高度境界。谢氏严守原方,体现了对于方剂证候的娴熟于心及辨证论治的慎密与逻辑性,二者风格虽异而均有至理,难分轩轾,均应为我们用心学习并领会之。事实上,医案的学习,本质上就是一种模仿能力的学习,这一点正与美术、书法的学习过程相同。临摹是美术、书法学习的初期阶段,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临摹功夫到家之时,自能轻车熟驾,运用自如。中医实践操作能力的取得,亦是同理。
        以上这三个特点,使谢氏医案成为我们学习《寓意草》时,不可多得的补充读本。[s
2
发表于 2007-1-22 14:11:23 | 只看该作者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7/01/22 02:14pm 第 1 次编辑]

[治病之难,难于识病也]
此亦当今中医界最大的时弊,所谓中医发展的瓶颈。
中医四诊的缺失,临政之茫然无策,靠着看化验单子开方,此亡中医之路途也。
改革中医院校对于中医四诊,尤其是脉诊的忽视,是燃眉之急。
3
发表于 2007-1-23 21:54:29 | 只看该作者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7/01/22 02:11pm 发表的内容:
此亦当今中医界最大的时弊,所谓中医发展的瓶颈。
中医四诊的缺失,临政之茫然无策,靠着看化验单子开方,此亡中医之路途也。
改革中医院校对于中医四诊,尤其是脉诊的忽视,是燃眉之急。
说的有理,好!
4
发表于 2007-7-2 19:40:37 | 只看该作者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宋代圣济总录其总论和各论与现在中医基础理论其理相似、可供参考。中医医案学习在有临床经验老师帮助导读与练习、为以后临床效果可能会好些。
5
发表于 2007-8-26 20:56:37 | 只看该作者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有理。
6
发表于 2007-9-10 22:10:14 | 只看该作者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方药的广谱性,掩盖了高效方与泛泛的差别。而对天人的把握充分,不拘经时,随心所欲,时时原方,或草药,法外之法,也不可弃。脉为中医之魂,当今中医教育无魂。
7
发表于 2007-9-11 12:06:29 | 只看该作者

五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先明其治病之理。古中医非常讲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2 16:01 , Processed in 0.0537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