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逆汤新解(续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14 03:0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逆汤新解(续完)
按:与上半篇略有重叠。
四、中西医结合看仲景用附子及治休克
    浅见以为,附子回阳救逆,主要不是因其性热(且勿论其性是否热),而是因为它可以兴奋循环机能而抗休克。所以,不仅四逆汤类主要用于防治休克,凡仲景用附子之方,十之八九亦为防治休克。故中医所谓回阳、扶阳,略同于西医治冷休克,今《伤寒论》中必用或可加用附子之方共23个。其中四逆类方共10个。其余13方中,只有乌梅丸、理中丸、小青龙场、附子泻心汤4方基本与抗休克无关。以各方主证条文统计,完全可以肯定,仲景用附子,十之九为抗休克。为省篇幅,不一一再解。
倘综看仲景冶休克之方,也可以说,仲景抗休克十之九要用附子、以下列出仲景不用附子而抗休克之方。读者与用附子者对,看自有心得。
    1.黄连阿胶汤(第303条);
    2.麻黄升麻汤(第357条);
    3.猪肤汤(第310条):
    4.吴茱萸汤(第309条);
    5.承气汤(第94条及少阴急下证);
    6.当归四逆汤(第351条);
    7.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第352条),
    由6,7两方可知,回阳救逆并非只有姜附一法。
    以上7方,仅解承气汤,它方不再解。第94条系一典型急性发热过程。中医称战汗,不—定有休克,但脉已停,应想到休克。若体温随寒战迅速上升,只见短时四末冷,则脉停时亦可测到正常血压,即或血压低,但为时甚短。脉停过久(不能超过一小时),即非战汗而属热厥。仲景治热厥,较成熟之法为白虎汤,但必需脉滑。其次便是这下法。倘脉微细,属少阴病,有大承气急下法。但未明言有厥。后世伤寒家及温病家,治热厥有用急下法使脉出者,此系对第94条之发扬。然而,无脉之厥而用下法,必须学识及经验俱丰。
    五、自当代药理看仲景治休克
    综看仲景治休克之方,其中抗休克之主药依次为附子、麻黄、细辛、人参、鸡子黄、阿胶、猪肤等 。后三味药现代研究不够。此处仅简介前四味。
    现代研究对附子的抗休克药理作用是肯定的,机理是通过强心作用抗休克,而且可证实其强心作用不随煮沸时间延长而降低,其毒性却大为削弱。可知古人的经验可靠。但药物化学研究尚不能肯定其强心成分、却可肯定不是菑类物质。附子的毒性主要是使心律紊乱,甚至心跳骤停。
    现代医学对麻黄研究最彻底,其中之麻黄硷有典型的交感兴奋样作用。它既可以收缩血管升血压,又可以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因附子可减缓心率,故二者合用,为比较理想的中药抗休克配伍。所不足者,乃麻黄硷作用时间过短(即半衰期过短),不如正肾素较为理想。
    细辛的药理作用与麻黄甚近似,不同者是细辛似可扩张皮肤血管(麻黄使之收缩)。其中毒表现与麻黄中毒颇接近。报告有80分钟内,服五钱细辛而严重中毒未死者(看来细辛虽用量宜小,却不必以一钱为限)。
    以上三味药物均有明显药理作用,亦均有明显毒性,需善于驾驭。
人参研究甚多,却不今人满意。其药理作用博而不专。由人参中毒病例看,此药可使神经高度兴奋,古人抗休克用人参应系调动全身抗病能力。故其抗休克作用针对性不强,更适用于正气尚未大夺的休克。
中药复方抗休克亦有病因疗法在内。如黄连阿胶汤内已用抗生素。其它复方亦多有抗菌作用。下法治休克系将胃肠内之毒素排出,并杀死致病微生物,对消化道内感染所致休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疗法。至于温里止利,则有维持血容,甚或增加血容之作用,此虽不若西医直接扩容效捷,但温里的理法则为西医所无。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4 03:16:12 | 只看该作者

四逆汤新解(续完)

肖红说明:原以为此文的前半篇贴在此栏了,现在却在“方剂解析”栏。不知道是我记错了,还是版主代为转移了。这半篇就留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6 11:08 , Processed in 0.0880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