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匮要略》讨论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第11、12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9 10:4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10 00:31 编辑

第11条
【原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词解】
  其证备:具备这些证候。
  几几  (音“殊”):形体颈项强急,俯仰不能自如的样子。《说文》:“几字无钩无挑,有钩有挑乃几案之几字。   乃鸟之短羽貌,小鸟羽毛未丰,当飞之时,伸引其颈有强直之象,项背强直,状亦如之”。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柔痉的证治。
【释义】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而  ,指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表证俱备。身体强而   ,是由于筋脉强急所致,为痉病的主症。太阳病汗出而恶风的,脉象当见浮缓,今反见沉迟,可知本证由于津液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荣卫之行亦复不利,故脉象如此。本证的脉沉迟,应与阴寒证鉴别, 是沉迟中带有弦紧,不同于沉迟无力,为痉病中常见的脉象。所以用栝蒌根清热生津,滋养筋脉,和桂枝汤调和荣卫,解太阳卫分之邪。
  本条证与《伤寒论》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证,颇为类似,但有轻重之别,彼为项背强  ,此则身体强  ;彼为邪盛于表,故加葛根,重在解肌;此则津伤于里,故加栝蒌根为君药,清热生津,滋养筋脉。
【参考】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沉本痉之脉,迟非内寒,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伤寒项背强  ,汗出恶风者,脉必浮数,为邪风盛于表;此证身体强   然,脉反沉迟者,为风淫于外而津伤于内,故用桂枝则同,而一加葛根以助其散,一加栝蒌根兼滋其内,则不同也。”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0:56:01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讨论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第12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9-19 00:52 编辑

第12条
【原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词解】 内:同纳。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欲作刚痉的证治。
【释义】
  太阳病无汗为表实,是由寒束肌表,卫气闭塞所致。一般而论,有汗则小便少,无汗则小便多,今无汗而小便反少,是在里之津液已伤。无汗则邪不外达,小便少,则邪不下行,势必逆而上冲。口噤不得语,是筋脉痉挛所致。以上症状虽没有到背反张的地步,但却是发痉之先兆,所以说“欲作刚痉”。用葛根汤开泄腠理,发汗除邪,滋养津液,舒缓筋脉。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5:58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讨论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第11条

     《伤寒论》中太阳病无汗为表实,用麻黄;有汗为表虚,用桂枝汤,禁止用麻黄。柔痉,有汗,为表虚,所以栝蒌桂枝汤方中没有麻黄;刚痉,无汗,为表实,葛根汤方中用麻黄,加大发汗力量。感冒发热引起的虚型脑膜刺激征,体温下降,痉即解除。
     如果怀疑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膜炎)前驱期,可用银翘散加葛根之类治疗。
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8:5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10 00:32 编辑

  柔痉、刚痉的治疗方剂。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均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若炎症过程主要在脑膜,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大多患者病程呈自限性。
病因

临床工作中,目前仅能在1/3~1/4的中枢神经病毒感染病例中确定其致病病毒,其中,80%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等。虽然当前在多数患者尚难确定其病原体,但从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均能支持急性颅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内。

2.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

(1)大多数患儿因弥漫性大脑病变而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身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

(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层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多数为全身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皆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此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

全身症状可为病原学诊断提供线索,如手-足-口特异分布的皮疹提示肠道病毒感染,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提示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则可能表现为腹泻和躯干皮肤红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8 00:38 , Processed in 0.1388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