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辨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 14: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但这“证”的全体(即把所有的“证”列出来),却从来没有人做过,难免予人很大随意性的感觉。这当然是从中医拿个案说理的传统而来,但没有全体,就不可能对“证”这概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习惯了这种所谓“中医思维”的中医人自己可能不觉得有啥不妥,但在全球化、学理建基于逻辑思维的今天,这是很难被现代人理解的,当然就更不要说接受了。这就好比讲化学,只讲反应却不讲构成反应的基本元素及其发生反应背后的逻辑,反应发生到那里就讲到那里,你说会有人认为这也算是科学吗?

说“辨证”,应当还有一个通常没讲的前提,就是作为“辨”的参照系。参照系实际上有好几个,主要的有六经,脏腑,八纲,卫气营血。这几个参照系是不是等价的?我认为不是。当然,有些个别的证可以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找到相同的病但不同的表述,这只是说明,这些参照系之间有重合的部分而已,但由此推论出它们之间是等价关系恐怕很难。

事实上,这几个不同系统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个别系统的不足,需要其他系统来补充。

再说所谓“六经”辨证。我理解“六经”是从《内经》和《伤寒论》而来。《内经》讲六经部分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有使用三阴三阳去做论述。但伤寒论则是用三阴三阳去对热病进行分类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里,有一个事实值得特别强调: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宋时被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三阴三阳作为“辨”的途径之一,只出现在伤寒里。我特别查了一下金匮,三阴三阳的用语,全部才出现了25次,其中从“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并治第三”到“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整整连续10个章节里,三阴三阳的符号只出现过一次

“实事求是”,上面的事实说明:即使有所谓“六经”辨证,仲景的原意明显只是用在热病的分类上。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主张改革、崇尚创新,仲景既然用三阴三阳辨热病,那有人把它推到热病以外的其他杂病有何不可?当然可以,但请不要拉大旗作虎皮,把它说成是仲景心法,因为这不符合事实。

在前面提到的几个辨证系统里,八纲后出,我认为可说是在积累了前人的经验智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比所谓“六经”辨证要好,至少不会像三阴三阳究竟指什么都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共识。所以讲辨证,一个八纲辨证就够了。

2
发表于 2015-1-12 15:25:58 | 只看该作者
“六经”这个词,张仲景没有讲过。要从字面上说,张仲景讲的是六加若干种病。讲热病部分,有六类。讲杂病部分有十几二十种类。
把伤寒论的内容,和《内经》的六经内容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牵强附会。
把伤寒论的辨证方法称为“六经辨证”,区别于其他辨证体系,本来也无不可,只是要说明,六经辨证,是后人学习伤寒论的一种方法,不是张仲景的方法。

一部伤寒杂病论,全书找不出个“六经”一词,楞要说是张仲景的辨证方法,还要附会到经络上。
全部中医典籍。怎么也找不出来个“天人合一”,楞要说成是中医的观念。



3
发表于 2015-1-12 15:39:1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06:43 , Processed in 0.0503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