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29|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并非“正确”的别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 20: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的“科学”教育,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记:“科学的,就是正确的”。这是对科学极大的误解。真正的科学,从来没有把自己打扮成权威的化身;相反,科学,是真正挑战权  
  威的锐利武器。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质疑精神。

  “也许,中国人始终都是在一个他们自以为是的意义上误解了西医,因为中国人认为的西方并不是真正的西方”。这句话说得很重。尤其是后半句。说这话的人,叫做Brenda Hood,中文名字叫胡碧玲——一个很中国化、很好听的名字。
  这是她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的第一句话,文章的题目是“一个加拿大学者眼中的中医”。这是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研究生的胡碧玲,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7月号)上的文章。
  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
  这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题是“失落的中医”。
  胡女士作为一个“很热爱中医”的西方人,凭自己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了解,对西方文化的熟知,讲出了一个非常平实的道理:“西方人早已没有把‘科学’这个词等同于‘正确’及‘唯一’”。
  这个道理,在像胡女士这样的西方人脑海里,已然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很自然的”认识。但在中国人的脑子里,把“科学”当作“正确”和“唯一”的别称,大有人在。
  更重要的是,在众多的中国人眼里,这几乎成为不容质疑的,是“理当如此的”。
  正是这种“理当如此”的理解,让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正在按照西医的“正确的模式”加以改造,按照西医这杆秤,来纠正中医的不足。因为“科学”而相信?
  胡女士的文章,以及讨论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其他文章,让我感觉到对“科学”的误解,可能已经伴随我们中的一些人很久了。人们还记得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际,一位叫雷斯顿的记者,在北京做阑尾炎手术的时候,中国的大夫为其施行的针刺麻醉方法,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下,轰动世界。
  据胡女士介绍,“目前在美国38个周和哥伦比亚特区批准针刺医疗活动,每年有100万以上的患者接受过针刺治疗,针刺医师达到1万多名,同时从事针刺的西医师约有3000人。”
  然而,就在北京东城区的一个小胡同里,一位曾给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治好过颈椎病的中医大夫,却因为“几年前国家颁布的一个职业医师法”,面临失去行医资格的窘境。
  中医,显然因为其“不够科学”而无法登“科学圣殿”的大雅之堂。
  北京大学“在1903年的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了29门医学课程,中医只有一门;药学17门,只有一种中国药材学!”
  虽然在民间依然流传着众多的偏方、验方,但被戴上“不科学”帽子的中医,已经无法与过去100年来,医学生命科学的盛世相提并论。科学,通过中医、西医这样截然不同的对比,树立了它自己“正确的”威权。
  “我相信西医,因为它是‘科学’”——这是我不止一次听到过的说法,也可能是我自己重复过无数次的说法。这个说法太普遍,以至于普遍到我可能都不以为然的地步。
  真正的科学,拒绝权威
  我们心目中的“科学”,似乎总是假设存在一个“秩序的世界”;但是,谦卑的、严肃的科学,总是在即将接触到“世界的秩序”的刹那,收获大量的“乱七八糟”和“紊乱”。
  误解就此而生。严肃的、负责任的科学家们所得到的“暂时的”、“阶段性的”结论,在过去的100年间,总是存在被树立为“权威”和“威权”的可能。
  “相信科学”原来的含义是“按照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似乎转变成了“相信科学所给出的‘结论’”,或者更被简化成为“相信结论”——只要这个“结论”被冠以“科学的名义”。
  也许这就是胡碧玲女士所言,“西方人对科学的态度”,这是与我们最大的不同。这个差别是非常要命的。
  它之所以是要命的,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科学有了被“神圣化”、“神秘化”的可能;科学被赋予了过于独断、武断的力量,甚至是裁决的力量。科学精神中,可贵的“质疑”要素,被剥得一干二净。
  实践胜于雄辩
  举一个当下被认为是颠覆传统经济学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审判”的例子。
  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挑战传统经济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通过近几十年的大量研究,原来饱受传统经济学浸润的学者们,开始思考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是否正确。
  在传统经济学看来,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就是一个“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通过市场,将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连通起来,按照价格、边际分析的原理,自由地调节着供给和需求,进而自如地调节着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
  “资源禀赋(如土地、资本、自然资源、人)”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关键要素。在传统经济学里,制度是当作设定条件来处理的。根据“制度”的设定条件不同,经济体系的运行和经济发展自然不同。
  如果按照我们对科学的毕恭毕敬的姿态,这个“理论的禁区”是万万不可碰的。
  但是,实践胜于雄辩。西方、不止西方,经济发展几近百年的历史,从多个角度证明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制度”,不再被视为的“外在的、给定的(或者设定的)条件”来看待。“制度”,需要从发展的要求来看待。“制度”,必须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其实,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经典论断中所蕴涵的思想。
  科学精神就是质疑精神
  胡碧玲女士的话,在西方人眼里也许貌不惊人。
  但将“科学”与“正确”划清界限,对中国人也许还有些困难。这与我们讲述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一贯风格与理解有关,更与我们过去几十年对待科学的态度有关。
  把“科学”当做“正确”和“唯一”的代名词,就可能令真正蕴涵质疑素质的科学精神,喑口无声;就可能让假借“科学”的名义、行“伪科学”之实的江湖骗子,横行无忌。
  科学,不是相信,更不是正确;不能崇拜,只有质疑、实践和求证。(段永朝)

点评

传统中医本质上是经验科学,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诊治病症的理论或方法体系,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或方法指导下去诊治病症并取得效果,但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本质及原理未知。  发表于 2015-6-12 17:03
2
发表于 2015-5-2 22:01: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5-5-2 22:15:58 | 只看该作者
我提几个类似的疑问,大家看我提得行不行:

1,学生就是在学校学习的人吗?毕业离开学校以后是不是学生?自学的长才的人不是学生吗?
2,艺术就是美吗?
3,劳动模范就是劳动的好吗?他要是生病了不能劳动怎么办?
4
发表于 2015-5-3 09:12:33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就是正确,不应该争论。科学的定义是人为制定的,不正确的就剔出去了,只剩下正确的。


在校学习期间的人都是学生,这是人为规定的,不需要讨论。
没上学的小孩子,是学龄前儿童,毕业了的学生,是往届毕业生,到年龄没上学的是失学儿童,上学被开除的,就不是学生了。


主帖提出,“科学”里面有许多错误的东西,所以不能说科学就是正确。


这观点提得幼稚,你发现科学里有错误,剔出去就是了。
你发现家里有垃圾,不往出去倒,反倒说这家里是垃圾堆,你跟这家有仇是怎么的?


能不能发现、能不能及时剔除,这是个水平问题,不是科学定义的问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5-5-3 10:08:1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3 09:12
科学就是正确,不应该争论。科学的定义是人为制定的,不正确的就剔出去了,只剩下正确的。

      有水平!

点评

我是从王教授关于科学定义来认识的。  发表于 2015-5-3 10:45
6
发表于 2015-5-3 10:28:1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3 09:12
科学就是正确,不应该争论。科学的定义是人为制定的,不正确的就剔出去了,只剩下正确的。

赞同!
科学和科学活动,二者是有区别的。

大部分人认为科学也不全是正确的,其实说的是科学活动。

科学是人们定义的,赋予其含义是正确或者相对正确的,而科学活动是人们随机进行的,自然有对和错。

点评

大部分人认为科学也不全是正确的,其实说的是科学活动。 --------------------------------------------------------------------- 他们还从科学活动失败的事例中来说明科学有不正确的,却不知: 一个科学活动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 10:49
科学活动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科学的活动,就是在已经形成的科学原则、方法范围内进行活动,比如,按正确的设计图纸建大桥。 另一种的研究科学的活动,活动是为了探索科学原理或者摸索科学方法。可能失败,可能成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 10:44
7
发表于 2015-5-3 10:4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5-3 15:05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5-3 10:28
赞同!
科学和科学活动,二者是有区别的。

科学活动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科学的活动,就是在已经形成的科学原则、方法范围内进行活动,比如,按正确的设计图纸建大桥。
另一种的研究科学的活动,活动是为了探索科学原理或者摸索科学方法。可能失败,可能成功。成功的就是正确的。能给科学增添一部分内容。失败的,就是不正确的,就不是科学的。
但是,各种活动(试验、实验、应用都是活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益的。
8
发表于 2015-5-3 10:4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5-3 21:37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5-3 10:28
赞同!
科学和科学活动,二者是有区别的。

大部分人认为科学也不全是正确的,其实说的是科学活动。
---------------------------------------------------------------------
他们还从科学活动失败的事例中来说明科学有不正确的,却不知:
一个科学活动失败了,原因有:1,指导活动的科学理论有缺陷。
2 ,活动有违反科学 的地方。
3,科学不是完美的,科学有许多无能为力的时候,
……应该还有其他情形,我一下想不起,大家继续。


9
发表于 2015-5-3 21:06:11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吗?这篇文章什么意思?中医还要不要科学?感觉这就是一篇文化中医的拐弯抹角的说词嘛,管理转这个东西啥意思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01:19:19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5-5-3 21:06
科学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吗?这篇文章什么意思?中医还要不要科学?感觉这就是一篇文化中医的拐弯抹角的 ...

  就是善意提醒某一群人,不要天天扛着科学化中医、现代化中医“口号”大旗,没拿出一点实际的内容(看人家仁海中西医提出废五行,就拿出自己废五行的观点一条一条列出来与大家交流讨论),实际做着可能是伤害中国传统医学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17:10 , Processed in 0.0643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