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煎药】你确定自己真的会煎汤药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8 22:0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在喂孩子的时候都会大人嚼碎了口对口的喂孩子吃。这事儿我是见过的,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但是现如今很多的媳妇儿总会觉得自己的婆婆这么喂孩子不太讲究卫生,只有自己这样喂孩子才是讲卫生的,甚至因为这件事儿和婆婆结下梁子。还有的妈妈觉得孩子的姥姥这么喂养自己的孩子是讲卫生的,但是自己的婆婆这样做就实在容不得。让我听了或者看到觉得好不奇怪。同样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少老年人觉得中医大夫开的西药就比西医大夫开的西药毒副作用要小很多,这种逻辑简直就是“罗辑思维”的那个逻辑,显得不够有逻辑。好像中医大夫用的那个消炎药就不是抗生素一样。
      奇怪的事情临床十多年来我听了许多,有些事情是我在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不曾听过的。三年前的夏天,我看过一个从福建来山西太原打工的年轻病人,我清楚的记得他得的是梅核气,我给他开的半夏厚朴汤。那个年轻人从未看过中医,只是因为这个病看了很久的西医却始终没有任何效果。所以在他打工的工地附近就近找到了我所在的门诊部。记得他第二诊来找我的时候这样说:“李大夫!您这个中药真是难吃。”我顺口回应了一句:“中药哪有好吃的,良药苦口嘛。”他接着又说:“咽都咽不下去”,我一听便追问服用药物的细节,结果才知道,他是煎好药之后把药汁倒掉,把要渣滓吃了。天呐!怎么能这么吃中药啊!仔细想来也不能怪他,他说家里人从来不看中医的,他也不曾见别人煎煮过中药,所以闹出了笑话,二诊来找我的原因是:虽然药难吃,但是好像还有些效果,所以我原方不动继续给他开了一个礼拜,后来他三诊来了说好多了,又服用一次药物之后,电话反馈已经完全没事儿了,前后也就二十来天吧。他倒是没事儿了,但是引发了我得一系列遐想。
      无限的遐想之后,便开始好奇患者们对于药物的煎煮方法,所以总是不断的问及可以问及的服用中药的人们。有的煎煮汤药是电磁炉煎煮,煮开后拧成小火,忽突突……停了,又忽突突……停了,这简直不是小火煎煮,而是煎煮一下停歇一下;有的煎煮汤药的时候,怕溢出来,所以干脆把盖子揭开放得很远,火开的一点点大,就去忙其它事情去了,我的娘啊!你这是炖鸡肉么,好多补药才需要这么煎煮,大部分并不是补药啊;更有甚者,把需要“先煎”的药物,先煎煮一下放到另外,然后开始煎煮其它药物,然后两种药液混合,我的个神啊,你这是“先煎”么,你简直就是分开煎煮啊;今天听到这么一位更是让人不解,我嘱咐他需要先煎的“附子”,他倒是先煎了,但是先煎之后把药汁倒掉,把煎煮过的附子渣滓和其他药物又一起煎煮,你这是在煎煮药物么,为什么把药汁倒掉!我就晕了!看来关于中药汤药如何煎煮的常识已然不是人们所普遍知晓得了,还真需要普及一番。
      煎煮药物最好是砂锅,不锈钢锅可以是第二选择,但是铁锅、铝锅是最好不要用的;煎煮药物的火候不是煮开之后就可以调成一点点大的小火的,特别是急性病(这个急性病说的不是急诊的哪些个病种),比如感冒咳嗽的,需要大火煎煮的;药物煎煮过程中不要再添水,最后煎煮之前就一次性把水加足,如果实在之前加的不够,半中间可以勉强允许添加热水,坚决不可以添加冷水;药物煎煮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全程揭开盖子,如果有汤液溢出的情况,可以稍微揭开一些,不可以全部揭开;关于煎煮药物所用的火,最好不要选择电磁炉,煤气灶是可以的,天然气也可以,当然最好的是柴火;煎煮药物就用自来水,不要使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煎煮药物前浸泡药物的时间用不着太久,一般情况下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可以了,特别是夏天不可以浸泡一整夜一整夜的,否则药物已经腐坏;一般药物煎煮的时间是按煮开之后开始计时,当然不要苛求煎煮的时间必须是半个小时或者四十分钟,因为火候大小不尽然标准,火大火小是会影响时间的,就像我们煮粥是一个道理,火大呢煮一刻钟就好了,火小呢或许需要二十五分钟,灵活掌握即可,建议大家煎煮到以药味很浓得飘逸出来为度;关于药物煎煮一遍还是两遍、三遍的探讨,我的观点是只煎煮一遍,因为医生在开处药物的时候,药物的比例是反复斟酌过的,只有煎煮一遍的时候其比例才算是相对完美的,但是你要是煎煮多遍的话,有些药物已经煎不出有效成分,有些还能反复煎煮出来,这样一来反复煎煮之后混合的药液就会在药物成分的比例上发生不可估量的改变,从而影响他们的君臣佐使,现在的教科书或者大部分的医生还是要求或者患者自觉得就会煎煮两遍以上的做法是有违传统中医理论的,翻遍古书从未见过让煎煮多遍的情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什么人要求患者煎煮多遍的,或许过去经济相对落后,家境贫寒的患者会煎煮多遍,以节省开销,实际上这不是避免浪费,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在饭前还是饭后服药方面、在一天喝两顿还是三顿方面……太多的地方我们做的并不十分对,所以我们的疗效每况愈下。
      最后,我不得不谈及时下流行的颗粒剂、机煎药、冰箱冷藏再加热或者只是浸泡,方方面面可能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医者不可不察,患者不可不慎。如果传统的方法是有效的,请不要盲目的追求创新。如果传统还没有做得很好,请不要急着非要做那所谓前沿的。本文节选自“大山里的中医(77)”
2
发表于 2017-2-21 06:44:5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位网友邮寄幸福告诉我说:手足口病就是孩子的脾气虚的表现,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导引按摩来治疗。他特别的指出:孩子的家长咀嚼食物后喂食的做法,对于预防手足口病十分有效!

点评

我觉得有利于抗病,还是值得提倡的!现代科学证明,新生儿在无菌室的条件下,六小时后大肠里就有了大肠杆菌。细菌与人体是伴生的,我们人体的发病与防御的关系是复杂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1 07:10
孩子的家长咀嚼食物后喂食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发表于 2017-2-21 06:49
3
发表于 2017-2-21 07:10:14 | 只看该作者
崇尚中医人 发表于 2017-2-21 06:44
我的一位网友邮寄幸福告诉我说:手足口病就是孩子的脾气虚的表现,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导引按摩来治 ...

我觉得有利于抗病,还是值得提倡的!现代科学证明,新生儿在无菌室的条件下,六小时后大肠里就有了大肠杆菌。细菌与人体是伴生的,我们人体的发病与防御的关系是复杂的!
4
发表于 2017-2-22 20:55:19 | 只看该作者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佳,搪瓷罐次之,不锈钢锅亦可,忌用钢、铁、铝等器皿,因其性质不稳定,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甘澜水或米泔水等煎煮,现多用自来水、井水或蒸馏水等,但总体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又称慢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药物煎煮的火候与时间,需根据其性质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具体用火,需遵医嘱。

  煎煮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加水量以高出药面两指(2厘米)为度。一般中药需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与药平齐。两次煎取的药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3次服用(煎两遍,对一起,喝三次)。某些药物因质地不同,煎法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炖、烊化、冲服、泡服、煎汤代水等,详述如下:

  (1)先煎: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或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板、鳖甲等。此外,如附子、乌头等药力较强,毒副作用也较强的药物,宜先煎30~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缓和其药力,降低其毒性,更利于安全用药。

  (2)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的话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从而降低药效,所以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亦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须后下。

  (3)包煎:一些黏性强、呈粉末状或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糊化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如蛤粉、滑石、青黛、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

  (4)另炖: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其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炖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后服用,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5)烊化:某些胶类药或黏性较大的药物,为避免入煎后黏锅或黏附于其他药物上,可单用水或黄酒将其加热溶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其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

  (6)冲服:某些贵重药物,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或浪费,常需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放入其他药物煎液中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粉、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全蝎、蜈蚣、僵蚕、地龙、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某些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姜汁、藕汁、竹沥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

  (7)泡服: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放入其他药物煎液中趁热浸泡,加盖闷润,以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8)煎汤代水:某些药物为了防止其与其他药物同煎而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地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5
发表于 2017-2-22 20:55:55 | 只看该作者
中药汤药服用也有讲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02:20 , Processed in 0.0521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