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现代话认识中医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2 12:5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与生理学的历史渊源(全文)
                                                        作者:张诚敬
      关键词:内经  生理学  历史渊源
      综观内经中对人体构造的认识,发现内经对人体构造的认识与现代生理学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提示内经医学同现代医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在此将提出系列证据来证明两者之间历史渊源的存在。
      1.证据一: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所讲的五藏“肝心脾肺肾”与生理学认识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其名称和涵义同生理学所称的五脏是一致的。
      2.证据二: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所讲的六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内经中是将三焦作为一府才称六府,三焦就是生理学所称的体腔;与生理学认识的“胆、胃、大肠、小肠、体腔、膀胱”是一致的。
      3.证据三:内经在五藏别论中所讲的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与生理学的认识“脑、脊髓、骨、血管、胆、子宫”其名称和涵义亦本一致的。
      4.证据四: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中的四支,生理学称为“四肢”,其名称和涵义也是一致的。
      5.证据五:内经在风论篇中“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其热也则消肌肉,……。”,内经中讲的皮肤和肌肉与生理学认识的皮肤和肌肉也是一致的。
      6.证据六:内经阴阳应象中“九窍不利”和生气通天论中的“九窍不通”中的九窍是人体与外界信息和物质交流的通道,与生理学所认识的“眼(二)、耳(二)、口、鼻、舌和肛门、尿道”共为九窍亦是一致的。
      7.以上提出的六项证据白纸黑字地记载在于内经中,证明内经时代就清楚了解人体的构造;除此之外,内经对盲的认识也是相当的清楚,而且将肓所患疾病称为伏梁,对其症状进行的描述同现代对“阑尾炎”的认识也基本一致;内经在奇病论中对伏梁病的表述“人有身体髀(皮)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濇之病也。”;“肓之原在齐下”对位置的认识是正确的,“环齐而痛”与现代医学认识的“阑尾炎”典型症状“脐周疼痛”是一致的,表明内经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也具有解剖学依据来判断的,虽然当时是属于无法医治的绝症,但据笔者所知,“阑尾炎”在五十年代之前除一些大城市之外的绝大多数地区都还是不治之症。此外,内经还对疟疾、伤寒、回归热等感染性疾病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8.讨论认识:前述提出的六条证据证明内经医学与生理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9.讨论内经医学与生理学历史渊源的意义:内经时代对人体构造的认识是历史的客观存在,生理学对人体构造的认识是现实的客观存在,两者对人体构造的认识基本一致,是内经医学同现代医学认识疾病共同的人体生理构造基础,也是跨越历史时空阐明内经医学原理的生理学通道。
      述评:内经对人体的认识与生理学的认识基本一致,不管是否愿意承认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找到了内经时代与现代生理学对人体认识一致的依据,表明内经医学理论是依据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形成的,用客观证据否定了长期以来认为“中医药理论没有实体依据”的观点,证明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具有人体生理构造依据。
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3:14:22 | 只看该作者
对内经医学与生理学的历史渊源中的证据,有相佐的意见么?
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5:33:29 | 只看该作者
游客不少,关注中医现代话的人却不多。
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12:57:09 | 只看该作者
难道内经医学不需要与现代生理学的历史渊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17:36 , Processed in 0.0551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