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现代化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8 16: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现代化的误区
文化当随时代,中医的发展也是如此,不论它包含着多少真理,只要它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世界的承认最终都是要遭到淘汰的。中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此,语言窘涩难懂,真正的内核经过后代的不断曲解已经面目全非,没有多少人明白真正的中医,中医的处境岌岌可危。面对时代的挑战,中医如何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复兴之路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科学的语言将中医富含的真理揭示出来,只有大众认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的复兴才有希望。
应该说,随着西方医学的入侵,中医现代化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不管是解放前的中医“科学化”风潮,还是解放后的“中西医结合”,结果都是令人遗憾的,中医的发展不但没有任何的起色,而且变得更加支离破碎,医和药分了家,理论和实践分了家,中医的科学性得不到任何的证明,反而让人感觉它的“迷信”和“落后”。现实的中医就处于这种境况下,中医不科学化就得不到世界的承认,结果是要死;中医科学化则消亡得更快。问题出在哪里呢?
原来,中医和西医是从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中医一直是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西医则是从还原论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则是因为前提假设的不同,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是气一元论,西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是原子说,由此得出的科学结论大相径庭。想要从还原论的西医来解释系统论的中医,根本是不可能的。
可在实际的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西方科学的标准对中医进行改造,这才使中医不断走向消亡。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有些人认为“中医现代化”就应该中药西用,以正在实验探索的药理、药化为依据,用西医学的疾病套上中医的一个或几个处方。企图简单地以西医的“辨病”来代替中医学复杂的“辨证”,这是非常不妥的。
中西医学是两个不同体系的学科,中医治病强调辨证,不但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还要随着病情变化、标本缓急而灵活用药,病人的证可因气候、饮食、情绪等不断变化,治疗方药亦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绝不应该也绝不可能以一种方法套定一个病,一病固定一个或几个协定方剂去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少数人按照中药的药理成分进行用药,发热感染只知道用清热解毒药,便秘就知道用含大黄酚的药物,心衰就知道选含有强心甙的药物等,这样的“中药西用”脱离了中医的临床实践,反而不能显示中医固有的疗效。
第二,多年来,我们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动物模拟实验等研究,对中医的证候进行量化、客观化研究,对中医证的微观指标报道也不断见诸报端,但又有多大临床意义呢?中医辨证真的能进行量化、客观化吗?
《伤寒论》中提到小柴胡汤证辨证时强调“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中医临床有时要舍症从脉,有时又要舍脉从症,还有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证等复杂情况,因此辨证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机械地规范无法取代丰富的中医辨证内容,无论肾阳虚的微观指标如何精确,它只能提供中医对肾阳虚证的一个客观认识,在实践中只要见到腰酸膝冷、小便频数、舌质淡、脉沉细等,都辨证为肾阳虚,都以温补肾阳为治法。因此,中医能否绝对量化、客观化还须进一步探讨研究,至少在目前情况下,不能一味过分追求证的量化与客观化,不能将量化、客观化作为当前发展中医的主要方向。
第三,有人针对中医临床疗效靠个案表述,一些报道有效的方剂不能进行有效重复验证,以统计学“个例不能说明整体”的观点来否定中医疗效,认为中医要证明自己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处理就是中医现代化。其实,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此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辩证思想,强调治疗疾病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即使同一病人同一疾病,也要随着病情的变化而更改药方,如内伤病遇外感时要“急则治标”,哮喘缓解后要“缓则治本”。可见,中医治疗疾病非常灵活。
事实上,临床中很难遇到禀赋体质、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情病程完全一致的两个病人,按统计学处理要求,处理对象条件难以一致,这样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医也不是如有些人讲的不能验证、不能重复,要知道中医具体到一方一药虽然难以验证,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可以验证的,只要辨证一致,就可以应用相同的治疗原则甚至相同的方药。说到底,仍是“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的方法,证同是保证验证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不能否定统计处理的价值,但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认识中医个案的价值。个案体现的是辨证的重复,不是辨病的重复,是治疗原则的重复,而不是一方一药的重复。
第四,当前以动物实验的分析方法来验证中医理论和治疗效果,作为探索研究中医学术的方法本无可厚非,但若据此认为动物实验就是中医现代化则是十分有害的。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带动中医的发展。首先动物与人有很大差异,没有四诊资料可言,亦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其痛苦,判断不了其病位、病性和全身反应,也就是难以正确辨证,这种造模方法既不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要求,也不能体现不同疾病证的特异性。
其次,因造模是人为的,不是疾病的自身发展,用药物在短期内造成脾虚或肾虚的模型,与疾病自身证型出现有时间上的不同和机制上的不同,这种药物造模与药物中毒没有区别,只要停止给药,动物的生理功能往往可自行修复,而疾病证候的出现就没有如此简单,因此用它说明发病机理和药物疗效很不可靠。
中医要实现现代化,方法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中国气一元论基础上对西方的系统科学进行重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来科学地认识中医。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借鉴西方系统论的一些观念,中医学中的系统论思想就得不到正确的认识,更不可能世界的承认;但是,西方的系统论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假设之上的,它永远无法合理地解释中医,只有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对它进行重建,中医学思想才能够得到科学系统的认识。

http://www.zhongyiyao.net/bbs/vi ... mp;extra=#pid3494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9 11:56 , Processed in 0.0464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