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24|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中医关于心和脑的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6 08: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西医学非常看重对脑的认识,认为脑是人体的最高级的司令部和生命核心,而中医却认为心才是人体的主要命脉和总指挥。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下面介绍一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和评议。

--------------------------------------------------------------------------------------------------------------------------
“无脑”的中医

brainless

来源:科学公园
说中医“无脑”,并非骂人,一句大实话而已!因为在中医理论体系里,脑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临床实践上,中医最引以为傲的“辨证论治”辨来辨去都只是五脏六腑、气血营卫、阴阳表里、三焦经络这些东西,没“脑”什么事儿。中医圣经《黄帝内经》里论述五脏六腑的文字几乎页页可见,而脑五六处而已,地位不如大小肠膀胱远甚,仅相当于子宫(女子胞)。
五脏六腑里“脑”是排不上号的,中医把脑归到“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奇恒”的意思近于“另类”,相当于武侠小说里亦正亦邪的人物。这些奇恒之腑形态中空,类于六腑;功能“藏而不泻”,又像五脏。以“空”还是“实”“藏”还是“泻”作为脏腑的分类标准非常荒唐。五脏之首的“心”其实既“空”又“泻”;脑虽然不泻,但并不“空”,脊髓和脑组织都是“实”的。脑组织深部虽然有侧脑室、第三第四脑室,但古人于这等精深解剖是一无所知的。
既然脑被归于“另类”,就难怪中医的病理生理中,脑的作用被忽略不计了。地球人都知道,意识、思维、情感这些都是且只能是脑的功能,医生的临床观察更是铁板钉钉。像脑部损伤导致的植物人,其五脏功能可以完全正常,却没有意识;脑内的出血、炎症、寄生虫、肿瘤等等病变,都可以导致意识的障碍。但中医似乎不是地球人,它们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完全瓜分了脑的功能,把脑丢一边了。
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控制感觉和运动。拳击、体操、刺绣、微雕,人类一切感觉、运动和技巧,离开大脑都无从谈起。由于解剖和生理学的精深研究,大脑的这种功能可以精确定位。比如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出血或闭塞,会导致内囊性偏瘫,表现为右侧的下部面肌、舌肌和上下肢瘫痪。脑干病变则引起交叉性偏瘫,表现为一侧颅神经麻痹和对侧上下肢瘫痪。中医又是怎么认识偏瘫的呢?《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偏瘫)。”古人完全没有想到病在脑内,想当然的以为邪气侵袭于半身偏虚之处导致偏瘫。《素问.大奇论》又谓“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即偏瘫)。男子发左,女子发右。”“鬲”当系“为(爲)”字之讹,《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作“皆为偏枯”。居然说偏瘫有“男左女右”的规律,完全是信口胡说嘛。
脑还有平衡的功能。眩晕是由于前庭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的运动错觉,或视物旋转,或感自身旋转。其病因有很多,其中中枢性眩晕的病变可发生在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部位。《灵枢.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认为外邪从项经眼球后结构进入脑而引起眩晕,不懂脑的解剖和生理,古人也只能这样想当然了。
记忆是大脑的功能,中医可不这么认为啊。《灵枢.大惑论》“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心肺胃肠都与记忆有关,就是没有脑。难怪王清任感慨“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可见直到清朝后期,说记忆力归脑管,还根本没人信。中医对脑的漠视可谓至矣尽矣,蔑矣加矣。
尽管中医不知道几乎所有的脑功能,却把一个现代医学无论怎样都想不到的功能归给了脑,《素问.解精微论篇》:“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中医居然认为流涕是脑的功能!
在人类早期医学中,把心当作思维器官似乎是普遍的事。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一样,把今天所有脑的功能也定位在心或肺。但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解剖学家阿尔克迈翁(Alcmaeon)就已经发现,确实有连接物从眼导向脑。他因此断定,这个区域就是思维的发生地。在阿尔克迈翁之后古老西医已认识到脑是意识和思维的器官。
在中医漫长的发展史上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脑。明药物学家李时珍指出脑是“元神之府”;清王清任用棍子拨弄了一下尸体得出了中医对脑的最高认识“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但这些“理论”粗糙简单之极,且根本没有引起任何重视和发展。
无论阿尔克迈翁还是王清任,以今天的眼光看他们对脑的认识都还太肤浅。我们当然不必苛求古人,但无比荒诞的是,中医直到今天仍坚持“心主神明”,置脑于何地啊?难道说今日的中医仍然是“无脑”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31/17/14552979_496059838.shtml

点评

中医无脑——五脏附五行的结果。  发表于 2017-8-7 02:24
2
发表于 2016-6-26 09:00: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6-6-26 09:14:56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学有必要改成脑理学吗?心想事成,费尽心机,是否也要改为脑想事成,费尽脑机?约定俗成而已。中医把思维功能归类于心,反过来,说心病了,如痰迷心窍,其实就是指思维意识出现故障,出现问题了。

点评

心理学有必要改成脑理学吗?心想事成,费尽心机,是否也要改为脑想事成,费尽脑机?约定俗成而已。中医把思维功能归类于心,反过来,说心病了,如痰迷心窍,其实就是指思维意识出现故障,出现问题了。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6 16:57
4
发表于 2016-6-26 10:38:42 | 只看该作者
从经络角度来看很多器官的经络归属都是很牵强的。例如肺脏归肺经。实际上肺脏的经络是很复杂的。所以《内经》中也说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大脑也是如此。不管是大脑皮质还是脑干或是小脑其经络分布都不是单一的。中医说心主神志并不是说大脑只归心管或者归心经管。心经只不过分布在边缘叶而已。边缘叶的功能与心经或与心有关。因此与神志密切关联的边缘叶就与心经联系起来了。

点评

知者甚少!  发表于 2016-6-26 17:02
5
发表于 2016-6-26 14:17:48 | 只看该作者
会不会是跟五行生克的理论一样,五脏生克平衡,头部,四肢没什么两样,包括骨骼肌肉脑髓皮肤毛发等,都是五脏气血流注所致所主。而且控制气血的就是五脏,包括现在科技所测到的各种压力,温度,浓度,等等。
6
发表于 2016-6-26 15:10:54 | 只看该作者
至西医传入我国以前,中医完整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完成。但是,如果读读《内经》则会发现,中医的基本理论在《内经》时代就大体完成,虽然历代医家仍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但是也基本上是在《内经》理论体系下完成的。
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赵洪钧《内经时代》)
什么东西是中医的核心理论?赵洪钧先生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核心,稍微修正一下也只能说阴阳五行统帅下的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学说是核心。”(《内经时代》)

要承认,中医理论是存在缺陷的。以目前的眼光分析,中医重大理论的缺陷就是缺少现代解剖生理这个“硬核
”。那是因为时代的限制,中医理论不重解剖而重关系。问题是,现代解剖生理与中医的五行说相抵啎。

点评

答案是,“宏观融合,通约硬核”,即中西医结合,别无他途。而目前中医临床正是如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6 15:17
7
发表于 2016-6-26 15:17:3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6-26 15:10
至西医传入我国以前,中医完整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完成。但是,如果读读《内经》则会发现,中医的基本理论在《 ...

答案是,“宏观融合,通约硬核”,即中西医结合,别无他途。而目前中医临床正是如此。

点评

很好!  发表于 2016-6-27 20:35
8
发表于 2016-6-26 15:22:42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若用现代解剖生理去验证中医阴阳五行的正确性,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点评

赞同。世界观、认识论、方法不同使然也!  发表于 2016-6-28 14:49
用现代解剖验证阴阳没有问题,验证五行则无法对号入座。  发表于 2016-6-27 20:37
比如,这个心与脑的关系,是用现代解剖生理来验证,还是用阴阳五行去推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6 15:26
9
发表于 2016-6-26 15:24: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发表于 2016-6-26 15:26:4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6-26 15:22
另外,若用现代解剖生理去验证中医阴阳五行的正确性,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比如,这个心与脑的关系,是用现代解剖生理来验证,还是用阴阳五行去推演?

点评

金栋先生,先问您一个问题,假如您在《内经》的时代,您通过什么途径能够发现“心主神”? 这个问题也是问大家的。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设想一下,《内经》时代医家可能用到什么办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9 22:53
中医理论心与脑的关系,其实经络、脏腑、气血理论已有明示,脑为“奇恒之腑”者,藏而不泻也!机械思维者始终未得“心主血脉而神明出焉”之义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8 14: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0 13:58 , Processed in 0.2345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