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诺奖级论文,结果被导师当众撕毁,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4 12:2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风采]他20岁就写出了诺奖级论文,结果被导师当众撕毁,被科学界打压了50年后才获得了诺奖的认可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每个10年投身于一个新的领域
可以保证你具有谦虚精神
你就没有可能与年轻人闹矛盾
因为他们在这个新领域里比你干的时间还长

在比较闲的时刻
喜欢思考一些
脱离生活的问题
比如生命是如何出现的
或者
如果保证身体不会分解
我达到了超光速的状态能够看到什么


2018-01-25 05:42  167
取消只看楼主  喜欢(0)  回复(28)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楼
今天找素材的时候
看到了关于太阳的介绍
这个给了地球温暖
并孕育了地球上无数生命的恒星
在几十亿年之后
将会首先变为红巨星
最后再塌缩成为一颗白矮星


2018-01-25 05:42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2楼
到那个时候
整个太阳系都将陷入黑暗
生命或许也将消失

于是阿光又去搜索了相关资料
详细了解了现代科学家对恒星一生的推测
恒星最终的结局
除了成为白矮星
还有另外两种结果
中子星和黑洞


2018-01-25 05:43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3楼
或许很多光友
都知道这些科普知识
就在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
读到了一个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他20岁就写出了诺奖级的论文
但却被自己的导师当众撕毁
还被科学界不断打压
在蛰伏了50年后才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
他就是天体物理学家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2018-01-25 05:43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4楼
故事要从1910年说起
那一年,
钱德拉塞卡出生于
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现在的巴基斯坦)
他家境优渥,有贵族身份
叔父拉曼更是193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所以他从小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并且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极有天赋
也常被称为“神童”


2018-01-25 05:43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5楼
19岁那年
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
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
在那个时候的交通条件下
从印度赶往英国
需要经过18天的海上航行
不仅漫长,而且乏味
作为一名学霸
钱德拉塞卡自然不会
白白浪费这十八天的时间


2018-01-25 05:44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6楼
在这段日子里
看得最多的除了大海
就是高悬于天空的太阳了
于是
他决定对恒星命运的演变
进行一次的推算

在那个时期
人们不知道中子星、超新星
更是无从知晓什么是“黑洞”
因此在科学界里的主流观点就是
所有的恒星
都会在晚年塌缩成白矮星


2018-01-25 05:44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7楼
而白矮星的特点就是
密度非常之大
据推算
白矮星的密度为1000000g/cm³
简单点讲就是
大约一颗黄豆大小就有一吨重

当时的钱德拉塞卡手上
正好有一篇
福勒关于白矮星“致密状态”的论文

根据费米-狄拉克统计,福勒解释道:
在这种致密状态下,电子会被“压”到它原来可活动空间小10000倍的“格子”中,被称为“电子简并态”。这种状态产生的“简并压力”非常大,大到可以抵抗引力的收缩。


2018-01-25 05:44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8楼
这篇论文得到了当时主流科学的认可
认为它完美的解释了
白矮星为何拥有如此高密度的谜底

当时的钱德拉塞卡也同意这个观点
但是,变故也就在这旅途中产生了
因为实在无聊
钱德拉塞卡不自觉的拿起了笔
试图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引入到福勒的这篇论文当中去

结果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经过多次重复推演和计算后
钱德拉塞卡发现
并不是所有恒星都能演化成白矮星
这是有一定质量极限的

当超过1.44倍的太阳质量(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将不是最终归宿,反而是会因引力继续塌缩。


2018-01-25 05:45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9楼
看着1.44倍这个数据
钱德拉塞卡又惊又喜
因为他明白
这个结果将会引起天文界的一场革命

因为当时的人们
对中子星和黑洞毫无所知
如果沿着钱德拉塞卡的推算继续下去的话
中子星、超新星甚至是黑洞
都有可能提早20至30年进入天文物理学

在钱德拉塞卡一到英国剑桥的时候
就开始着手完善自己的推论


2018-01-25 05:45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0楼
让钱德拉塞卡万万没想到的是
他的推论竟然遭遇到了漠视
以及难以想象的羞辱和抨击

并且最让人感到诧异的是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竟然是日夜辅导自己的导师
爱丁顿爵士


2018-01-25 05:46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1楼
或许你可能不知道爱丁顿是谁
但是你肯定听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在那个时代
爱丁顿爵士是科学界的伟人
是他首次提出了
恒星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而且他还发现了
自然密实物体发光强度的极限
被命名为“爱丁顿极限”

并且在相对论刚刚提出的时候
爱丁顿更是第一位理解了相对论的科学家
此外,还是由他带队
通过观察日全食时太阳周围星体的位置
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并成为了相对论最有力的推广者


2018-01-25 05:46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2楼
所以在那个时候
爱丁顿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气场
仿佛在告诉所有人
“我很牛逼!”

甚至在他的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
当记者问爱丁顿
全世界是否有第三个人理解相对论时
而他却毫不谦逊的反问道
“谁是第三人?”

就是这么牛逼
就是这么强势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12:26:33 | 只看该作者
钱德拉塞卡在刚开始进行研究时
就将自己的推论告诉了爱丁顿
而爱丁顿并未反驳他
反而为了帮他
将自己的手摇计算机借给了他
还时不时前来探访
了解他对白矮星的计算进行到什么程度

而且在钱德拉塞卡24岁的时候
爱丁顿还为他争取到了
皇家天文学会会议的发言权
让钱德拉塞卡自己都感觉
这一波肯定稳了


2018-01-25 05:47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4楼
1935年
24周岁的钱德拉塞卡站在了台上
踌躇满志地把自己关于白矮星的发现
公之于众

他论文当中所有的结论
都非常的明显
那就是:一颗大质量的恒星
将不会停留在白矮星阶段
恒星会继续塌缩
体积越变越小,密度越来越大
当时他的结论
几乎已经说出了现在的黑洞理论


2018-01-25 05:47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5楼
可就在他自信地宣读完结论后
一场巨大的羞辱让他出尽了洋相

爱丁顿刚开始还很平和地
说着白矮星的研究历史
但说到到钱德拉塞卡的推论时
却把它批得一文不值

“这几乎是相对论性简并公式的一个谬论,可能会有各种偶然事件介入拯救恒星,但是我认为绝不会是钱德拉塞卡博士所说的方式,应该会存在一个自然律来阻止恒星这么荒谬的行为!”

“钱德拉塞卡博士提到了简并,还认为存在着两种简并:经典的和相对论的......但我的论点是:根本不存在相对论简并”


2018-01-25 05:47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6楼
说到激动处
爱丁顿还当场把他的论文撕成了两半

看着爱丁顿的所有举动
钱德拉塞卡全程都处于懵逼状态
这跟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啊!

而且在事前
他也没少跟爱丁顿进行讨论
可为什么到上台之后才被如此激烈的攻击
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他想进行反驳
但是主持人没有给他机会
甚至在最后
还让他感谢爱丁顿的“建议”


2018-01-25 05:47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7楼
年轻气盛的钱德拉塞卡
因为这件事而感到很沮丧
但是在事后
他还是向大人物爱丁顿发起了挑战

当时许多皇家学会会员都不假思索地
选择支持爱丁顿
原因无他
只因年过半百的爱丁顿威望名气很大
而他只不过是个24岁的无名小卒


2018-01-25 05:48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8楼
在这件事之后
钱德拉塞卡明白这是一个物理问题
求助皇家学会是没用的
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个问题
所以他转而向当时的量子力学大牛
玻尔和泡利求助

后者在与他讨论过后
都选择了相信钱德拉塞卡
认为爱丁顿不懂物理
但是他们都不愿公开对抗爱丁顿
避免自己被牵扯到这场
实力悬殊的斗争中


2018-01-25 05:48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19楼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好几年
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
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

他被爱丁顿多次公开抨击
几乎无法在英国找到合适的研究工作
最后
在1937年的时候
落寞的钱德拉塞卡
只身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恒星结构研究导论》
然后便不再去理会它


2018-01-25 05:48
楼主
然语

宝宝6岁以上LV.24
20楼
也正是在芝加哥任教期间
有一次
他往返200英里去为他的学生上课
可是由于暴风雪
当他赶到教室的时候
发现只有2名学生在等待他的出现
这两人正是中国留美学者
李政道和杨振宁

倘若不是十年前发生的那场闹剧
现在的台下的学生
估计绝对不止他们两个人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12:51:38 | 只看该作者

人物简介

编辑



钱德拉塞卡
钱德拉塞卡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1995年8月15日),在恒星内部结构理论、恒星和行星大气的辐射转移理论、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他一生中写了约四百篇论文和诸多书籍。他兴趣广泛,年轻时曾学习德语,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的文学作品。

1937年起钱德拉塞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53年取得美国国籍。晚年他曾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写了《Newton's Principia for the Common Reader》。但此书出版后不久他便逝世了。

他算过白矮星的最高质量,即钱德拉塞卡极限。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是指一颗白矮星能拥有的最大质量,任何超过这一质量的恒星将以中子星或黑洞的形式结束它们的命运。

   


人生经历

编辑

钱德拉塞卡于1910年出生在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现在的巴基斯坦),在家中排名第3,父亲为印度会计暨审计部门的高阶官员。



相关邮票
相关邮票
钱德拉塞卡的父亲也是一位技术娴熟的卡纳蒂克音乐(Carnatic music)演奏者与一些音乐学著作的作者。他的母亲则是一位知识份子,并曾将亨利克·易卜生的剧作《玩偶之家》翻译成泰米尔语。
钱德拉塞卡起初在家中学习,后来则进入清奈的高中就读(1922年至1925年间)。他在1925年至1930年进入了清奈的院长学院(Presidency College),并获得学士学位。钱德拉塞卡在1930年7月获得印度政府的奖学金,于是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后来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就读,并成为劳夫·哈沃德·福勒(Ralph Howard Fowler)的学生。在保罗·狄拉克的建议下,钱德拉塞卡花费一年的时间在哥本哈根进行研究,并且认识了尼尔斯·玻尔。

钱德拉塞卡在1933年夏天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在当年十月成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33年-1937年),他在这段时期认识了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与爱德华·亚瑟·米尔恩(Edward Arthur Milne)。

钱德拉塞卡在1936年与Lalitha Doraiswamy结婚。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30年毕业于印度马德拉斯大学,1933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学位。

1930~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理论物理。

1933~1937年在该校任教。

1937年1月返回芝加哥大学,成为天文学家鄂图·斯特鲁维(Otto Struve)博士与罗伯·胡钦斯的助理教授。他后来都没有离开过芝加哥大学,并在1952年成为天体物理学教授,并且在1985年退休。

他曾经在威斯康辛洲威斯康辛湾的叶凯士天文台进行过一些研究,它隶属于芝加哥大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钱德拉塞卡在马里兰州亚伯丁试验场(Aberdeen Proving Ground)的弹道学研究实验室工作,进行弹道学的研究,并完成一些报告,例如《On the decay of plane shock waves》与《The normal reflection of a blast wave》。



年轻时候的钱德拉塞卡
年轻时候的钱德拉塞卡
在1929年-1939年,钱德拉塞卡将研究目标集中在恒星结构,其中也包括白矮星的理论。后来在1939年-1943年间,他则继续研究恒星动力学(Stellar dynamics)。1943年-1950年间,钱德拉塞卡集中研究辐射传输。他后来在1950年开始研究磁流体稳定性与流体动力学,直到1961年才告一段落。从1971年开始,他对于黑洞的数学理论进行研究。在1980年代后期,他则以引力波碰撞为研究题材。
钱德拉塞卡在1952~1971年任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主编。他在恒星内部结构理论、恒星和行星大气的辐射转移理论、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从1990年至1995年之间,他曾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在1995年出版了Newton's Principia for the Common Reader。

钱德拉塞卡也是国际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荣誉会员。钱德拉塞卡在1995年因心脏衰竭去世于芝加哥,他一生中写了约四百篇论文。

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他兴趣广泛,年青时曾学习德语,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的文学作品。

1937年起钱德拉塞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53年取得美国国籍。晚年他曾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写了《Newton's Principia for the Common Reader》。此书出版后不久他便逝世了。

   


研究成果

编辑

钱德拉塞卡早期从事恒星内部结构理论的研究。他利用完全简并的电子气体的物态方程建立白矮星模型,导出白矮星的质量上限是太阳质量的1.44倍。这就是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1939年,他出版《恒星结构研究引论》一书,系统论述恒星内部结构理论。1950年出版《辐射转移》一书,总结了他在恒星和行星大气辐射转移理论方面的主要工作。他处理了有偏振的辐射转移问题,并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了作为中介光谱型恒星大气不透明度源泉的负氢离子吸收系数(见负氢离子吸收)。1943年,他出版《恒星动力学原理》一书,运用经典力学讨论星团、星系等天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六十年代,他出版《等离子体物理》和《流体动力学和磁流体力学的稳定性》等专著,并从事相对论天体物理的研究。

   


成就

编辑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钱德拉塞卡最知名的成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他描述白矮星的质量限制是1.44倍的太阳质量,如果超过这个界线,恒星将塌缩成中子星、黑洞(在成为超新星之后)。
钱德拉塞卡极限是由钱德拉塞卡于1930年所计算出来的,当时他正从印度前往英国的剑桥。

   


相关事件

编辑



老年钱德拉塞卡
老年钱德拉塞卡
钱德拉塞卡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后,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它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

后来钱德拉塞卡移居芝加哥成为艾默瑞特斯教授。有一次他往返200英里去为他的学生上课,可是由于暴风雪,当他赶到教室的时候发现只有2名学生在等待他的出现。这两人正是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和杨振宁。

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的确,有多少年轻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长久保持青春活力呢?为何即使是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也同样未能始终如一。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纪念

编辑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小行星1958“钱德拉”

钱德拉塞卡极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7:46 , Processed in 0.1552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