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21|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为阴说腠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10 06:4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素问阴阳离合论所谓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者中为阴,此中为阴应该是说腠理了。也可说细胞膜。形体方面。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篇:腠者三焦会通元真之处,理者,皮肤脏腑之纹理。一个卵,有了外壳,介乎天地间,而存在,接受外者为阳作用,发挥内者为阴功能 ,即有生命。
2
发表于 2020-12-10 07:11:37 | 只看该作者
   腠理、三焦、元真之气应该放在一起讨论。腠理、三焦都是囊状,包裹着人体与内脏,是两个囊,而且与元真相通。膜原与腠理、三焦也有相关联的关系。腠理与表相关,表与六腑相通。这些复杂的关系在我的下一本书里详细论证。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10 07:59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07:59: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12-10 07:11
腠理、三焦、元真之气应该放在一起讨论。腠理、三焦都是囊状,包裹着人体与内脏,是两个囊,而且与元真 ...

谢谢

点评

请先生继续,我的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  发表于 2020-12-10 08:03
4
发表于 2020-12-10 08:02:0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营卫,都要通盘考虑,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08:3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20-12-10 12:24 编辑

这个腠是有定位的,所以说为三焦会通元真之处。而理就不然了,理为皮肤脏腑之纹理,理在中为阴方面为之条理。故曰阴为之主,阳予之正。没有物质存在,便不得功能现象。金匮中风历节篇: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 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博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伤寒论中而谓营卫,不曰卫营,因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没有阳之卫,阴便不能藏精起亟了。所以阴阳离合论: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曰断泄,原于素问: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与筋。味酸伤了筋脉,不能淫气于筋,而致断泄。断泄,也指生殖方面的事。
6
发表于 2020-12-10 10:0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2-10 02:11 编辑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9条

【原文】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词解】
  三焦无所御:御作“统驭”、“统治”解;指营卫之气不能灌通三焦,空虚也。
  四属断绝:身体四肢的气血营养得不到供给。
       断泄:筋骨萎缩,肢体痿废不用之证。又称断绝。属痿躄之类。
        泄:泄露,泄气,是形容肌肉萎软无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有弹力,没有力量,不能收缩运动。
       枯泄相搏:相摶(见“抟)是指:两手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抟,圜也。——《说文》。《韵会》引《说文》:“抟,以手圜之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这里是指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意思。
        肝主筋:筋,西医是指肌肉,横纹肌。参考:《融合观》
        痿、痹、厥三病(证),皆四肢疾患而古代多混同,且还有痿痹、痿厥、痹厥等称谓,张子和《儒门事亲》:“夫四末之疾……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四属:即四肢,也有人说是:皮、肉、脂、髓者。
         全文释义如下:根据五行学说酸性食物伤筋,中医的筋是指西医的骨骼肌、横纹肌。肌肉受损,引起肌肉萎软无力,称为:泄,意思是肌肉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有弹性,不能收缩发力。咸味伤肾,肾主骨,骨伤则痿,即萎软不能行走,称为“枯”,意思是肌肉干瘪:枯瘦。枯泄相搏,即萎软无力的骨骼肌与枯瘦的肌肉身躯相互促进,恶性循环,这就是断泄,即筋骨萎缩,肢体痿废不用之证。
      历节病的病因是:第4条“汗出入水中”,汗出腠理开,水寒之气乘虚而入,伤卫损营,三焦元真之气不能通过营卫输布于四肢肌肉骨骼,即四属断绝,身体羸瘦;同时湿浊下注,两脚肿大,关节疼痛,痛处黄汗出,郁而发热,是属历节病。
7
发表于 2020-12-10 10:38:55 | 只看该作者
    腠理,西医的解释是:皮下、浆膜下结缔组织。只能给与一个我个人认为是正确的西医解释。

点评

高明  发表于 2020-12-10 12:17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3:3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20-12-11 03:46 编辑

伤寒论中明确腠理证治的为小柴胡汤: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小柴胡汤主之。其中说脏腑相连,何以相连,总由皮肤脏腑之纹理以气血而相连。而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随其空处而留着,即为病。从小柴胡汤所治,正邪相博,结于胁下。胁下之位,为三焦会通元真之处,为腠,致病:即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健中汤,不差者,与柴胡汤主之。与所治,阴阳不和先调阴阳。与小健中汤,气血不和即以调理气血为主。与小柴胡汤。
9
发表于 2020-12-10 16:44:35 | 只看该作者
  营卫和,腠理密,邪不得入。
10
发表于 2020-12-10 16:50:12 | 只看该作者
  腠理,皮下结缔组织,周学海认为是半表半里。在下一本书里详细论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7:04 , Processed in 0.1702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