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伤寒论》中“必”未必必然之意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1 15:2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论》中“必”未必必然之意辨
时间:2019-08-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田茂张英栋
  宋本《伤寒论》“必”字出现约120次,都是必然的意思吗?
  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广汗法病房用桂枝汤的时候很多,服后吐者也有,却未曾见过吐脓血的情形发生。如此,我们可以怀疑:“必”未必必然之意。
  97条“……脏腑相连,其痛必下……”;101条“……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44条“……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5条“……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这些条文中,“必”似乎都不是必然的意思。但这种怀疑只是怀疑。
  直到读到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如果按必然来解,即:当太阳与阳明合病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下利的症状。接下来33条显然推翻了这个“必然”的解释:“太阳与阳明合病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必”如果按“必然”来解,32条和33条显然是前后矛盾的:前者“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后者“太阳与阳明合病者,不下利但呕”。看来“太阳与阳明合病者”不一定必然“下利”,“必”非必然之意,那“必”到底是怎样的含义呢?
  李心机教授在《伤寒论通释》中解释:“‘必’在此条文中,不是一定之辞,而是假设之辞”。参照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必”在32条是假设之意,那思路便通畅了。太阳与阳明合病,会出现多种症状,“下利”只是可能出现的一种表现,不是必然症,还可能“不下利但呕”,还可能“喘而胸满”。
  《〈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30页,“必”除了“一定、必然、必定”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义项为:可能、或许。这个意思正好与“必然”的意义相反,不是“必然”而是“或然”,所举的例子为“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见于《金匮要略》第十四篇29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17页,“必”除了“一定、必然、完全肯定”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意义为:倘若,假如。所举的例子为:《史记·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杜荀鹤《题会上院》诗:“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
  看来“必”除了我们熟悉的“必然”的意思外,还有我们不熟悉的“或”或者“若”的意思,这样来理解,与按照“必然”理解出来的意思,将会大为不同。
  也许,19条意为“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或吐脓血也”;97条意为“……脏腑相连,其痛或下……”;101条意为“……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若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44条意为“……热入血室,其血若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5条意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或自愈……”其他条文解不通的时候,也可以作这样的变化试试。
  综上所论,在我们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对于前后疑惑重重的字眼,可以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可据语境拓宽对条文的理解。此处“必”不全是必然之意,换个思路,对于大家理解条文具有极大的帮助。如果要形成最后结论,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要从仲景原文的全局出发;二要寻找更多的文字学证据。(田茂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
发表于 2019-8-21 16:33:20 | 只看该作者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
       这几条是说明桂枝汤的禁忌症以及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有的书上是这样写的: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经常酗酒的人,不能用桂枝汤,如果用了桂枝汤出现呕吐的症状,其预后吐脓血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张仲景本人经历过这样的事实,或者张仲景以前的医者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病人。
        经常酗酒的人,胃粘膜长期处于充血、渗出甚至于感染的病理状态,桂枝汤中的生姜、桂枝具有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加重了局部胃粘膜的炎症状态,呕吐脓血是必然会发生的。


     必然,必须,必定,必然性是与或然性相对而言。必然性是指概率比或然性高一些,而不等于100%。学习古典作品,要前后文对照,正确理解其含义。

3
发表于 2019-8-21 16:39:59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现代解读》90页

          17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9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解读  “酒客”即平素爱好饮酒的人,这里指的是长期大量饮酒,其结果是引起胃炎、胃溃疡或者肝硬化,胃黏膜处于水肿充血状态,桂枝汤内的生僵、桂枝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大枣中的糖可以增加胃酸,再加之感冒对胃的影响,所以,长期大量饮酒的病人感冒后服用桂枝汤可能会引起呕吐。在古代食物粗糟,饮食卫生欠佳,胃溃疡的病人不在少数,加之大量饮酒,很容易引起胃溃疡穿孔,在没有抗菌素和外科手术的情况下,许多病人死于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证),小穿孔得到治疗者往往形成膈下脓肿,膈下脓肿可以穿破膈肌到胸腔,也可以再穿破胃,呕吐脓血。这种情况在古代不应是少数,这种疾病谱的变化,在研究《伤寒论》时一定要考虑进去。
4
发表于 2019-8-21 16:43:37 | 只看该作者
       必,从理论上讲,具有必然性。在临床实践中要看条件是不是具备。提示医生临诊时一定要小心、注意,不要犯错误。
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8:00:3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8-21 08:43
必,从理论上讲,具有必然性。在临床实践中要看条件是不是具备。提示医生临诊时一定要小心、注意, ...

谢谢先生关注和进一步阐释!
6
发表于 2019-8-21 18:02:19 | 只看该作者
从理论上讲加重了局部胃粘膜的炎症状态,呕吐脓血
7
发表于 2019-8-21 18:0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8-21 18:14 编辑

炎症吐脓血
8
发表于 2019-8-21 18:0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8-21 18:14 编辑

这里指的是长期大量饮酒,其结果是引起胃炎、胃溃疡
9
发表于 2019-8-21 18:06:24 | 只看该作者
经常酗酒的人,不能用桂枝汤,
10
发表于 2019-8-21 18:09:23 | 只看该作者
1.心阳暴脱偏于亡阳

证候:汗出肢冷,面色浮红,脉虚数或浮大无根。治则:敛汗、潜阳,扶正固脱。主方:参附龙牡汤加味。方药:炙党参(或红参)、附片、炙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肉桂。

喘急不能卧者加黑锡丹、蛤蚧粉,以益元补肾,摄纳肾气。

若兼见心气贯脉不匀,脉见结代者重用炙甘草、桂枝、麦冬、苦参等。

2.心阳暴脱

证候:口腔溃疡,自汗,畏寒肢冷,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则:益气健脾,温中散寒固表。主方:芪附汤加味。方药:炙黄芪、熟附片、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若 见阴伤,证见舌质偏红,脉细数无力加玉竹、天冬、太子参以养阴生津。若兼见胸部闷窒者,宜加沉香、檀香理气舒胸。若兼见痰浊阻滞,胸满闷痛、舌苔腻浊加陈 皮、枳壳、胆星、佛手以理气化湿,疏畅气机。若兼见心胸疼痛剧烈者加丹参、藏红花、郁金、三七或用冠心苏台丸1粒等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07:14 , Processed in 0.0848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