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专家线上“开方”向澳洲传递战疫“中国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6 16:3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崔元苑)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其中,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家卫健委将中医药纳入诊疗方案,到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从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到整建制包方舱、所有方舱医院配备2到3名中医专家……在此次战疫中,中医药又一次大显身手。当下,面对全球疫情不断升级的关键时刻和严峻预期,分享经验、凝聚合力、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团结应对正在形成强大共识,在此背景下,为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让中医药助力全球抗击疫情行动,4月4日,中国·澳大利亚新冠肺炎治疗视频国际学术交流会举行。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防治方案亮点

“在此次国内抗击疫情中,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整建制承包方舱,每个阶段都发挥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表示。

张伯礼院士介绍说,新冠肺炎的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也有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以及肌肉疼痛。冠状病毒主要损害的是肺脏和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伤害,白细胞数量减少,引发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这“一高一低”是整个病理的关键环节。

“第一周是关键拐点,病毒的传染性更强,毒力最强,如果到了7天,没有引起炎性因子的风暴,免疫功能基本平衡,第二周就可以痊愈,这是轻症和普通型,如果一周后出现病情急转直下,就可能会转为重症。第三阶段就是扶正祛邪,康复益气养阴。” 张伯礼分析说。
2
发表于 2020-4-6 17:33: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3
发表于 2020-4-6 17:34:12 | 只看该作者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4
发表于 2020-4-6 17:3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4-6 09:39 编辑

      《伤寒论》第8条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伤寒论》第10条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5
发表于 2020-4-6 17:49:42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现代解读》81页

7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解读】

本条所谓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其阴阳的区别就是以热之有无为主要标志,也就是说有发热的属于阳,没有发热的属于阴,根据阴阳学说奇数七为阳,偶数六为阴,所以发热的七日病愈,不发热的六日病愈。这种推理具有或然性而不具备必然性,但是普通感冒六七日自愈的客观观察是真实的,这与现代医学的观察是一致的。联系第8到条和第10条可以看出对于疾病愈期的判断,张仲景主要的还是根据具体的脉证与疾病的趋势来分析判断,而不单是以日数为根据。

8  太阳病,头痛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10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解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临床表现有急起高烧、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5~7天),有自限性。其发病机理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流行性感冒病毒颗粒吸入呼吸道后,吸附在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继而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复制,复制的子代病毒,以出芽方式排出上皮细胞。一个复制过程的周期为4~6小时,排出的病毒扩散感染至附近的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白细胞降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起病4~5日后,基底细胞层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两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说明了六七日愈、十二日愈的病理学基础。六七日愈、十二日愈都是大约数字,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多以7、14为周期(如西医伤寒病的分期),《伤寒论》以6、12为周期,这是由于西方圣经中上帝创世纪以7天为一个周期,《伤寒论》以六经为一个周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其潜伏期一般为1~3日(数小时至4天),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可达39~40℃)、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显著,少数患者可有鼻衄、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

普通感冒,简称感冒,是一组呼吸道急性自限性常见病,大部分由病毒引起,鼻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占50%,15%~20%由冠状病毒、15%~20%由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其余由腺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成人感冒表现比较轻,发病后2~3日症状达到最高峰,体温往往不超过39℃,大约3~4天热退,病期一般不超过5~7天,成人很少出现气管炎症状;小儿感冒比成人临床表现严重,发热可达39℃以上,有某些下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约有50%患儿下呼吸道受病毒侵犯,咳嗽可持续1周以上,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等。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是指喉以上的呼吸道,包括结膜囊、鼻腔、中耳、上颌窦、咽部、扁桃体、会厌、喉等。喉以下至肺泡为下呼吸道,肺泡及肺泡间组织为肺实质。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大组疾病,一般地讲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由细菌引起的轻型上呼吸道感染,因其临床表现相类似,习惯上统称为感冒。许多传染病的前驱期、轻型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向下呼吸道和消化道蔓延;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或促使其复发;还可使某些免疫性疾病加重,有人说上呼吸道感染是万病之源。太阳经病、卫分证合起来与上呼吸道感染的范围才能一致,把太阳经病卫分证前驱期作为一个证态,是为了强调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把感染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时,这个证态是首先出现的状态,这个证态可以不向下发展,成为单独的一个病,也可以向下发展形成其它的证态,这符合《伤寒论》的思维逻辑和六经辨证的理论构架。


6
发表于 2020-4-6 17:52:26 | 只看该作者
    张仲景说的也是正确的。这是1800年前的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2 07:23 , Processed in 0.0504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