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敢于向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分类说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7 11:3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敢于向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分类说不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它不仅仅是要求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指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完整良好的状态。”其实质就是对以前的生物医学模式的一种批判。因为在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下,躯体只要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就被认为是健康的,没有把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完整良好的状态结合起来。WHO这种正确先进的健康理念,多年来已被人们所接受。但对疾病的概念却仍然固守在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里,认为只有人的躯体发生了器质性的病变,偏离了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出现了由数字和图象组成的物理化学检查的阳性结果,才能定义为疾病。对人的躯体由于精神、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好的状态,出现的多种异常感受和痛苦体验,因为只表现为多系统的功能失调和紊乱,是不能定义为疾病的。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他说:“今天占统治地位的疾病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分子生物学是它的基本学科。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他对旧的生物医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对疾病只能用物理化学检查的阳性结果来确诊,也就是恩格尔教授所说的“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医学开始了一场新的变革,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在疾病的问题上,要考虑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到多方面的因素。一种新的医学模式—生物、精神与社会医学模式就这样开场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多年来人们都在喊要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在对待疾病概念的问题上仍然固守原来的观点。我们一天天在说“以人为本”,却对人的机体的多种异常感受和痛苦体验,采取漠视的态度。我们在《呃逆是中医的病证不是亚健康》一文中就曾提到,一个因频繁呃逆而痛苦了大半辈子的人,竟然说没有病,这不是对人的痛苦的漠视吗?
由于亚健康是近年来现代医学的一个的概念,是指健康状态人群与疾病状态人群之间的中间状态。在上世纪80年代亚健康概念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提出,到现在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一种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等。医学界提出的这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规范化的定义。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提出:“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是引导中医临床界用中医的理论、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去对现代医学称之谓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中医的治疗。并没有说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状态人群中,不包括中医学的疾病。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列出的亚健康常见的八种证候,就说明了这一点。既然亚健康状态中存在中医的证候,而证候是中医疾病的特征,就说明亚健康状态人群中是存在中医的疾病的。应该说现代医学的大多数亚健康人群,用中医学理论来分析,都属于中医的疾病。
现代医学有关疾病临床诊断或亚临床诊断标准,还固守在原来旧的生物医学的模式里,这是需要变革的。站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上看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某教授对亚健康所划的圈子中有许多都应该属于疾病,从中医学的角度上看就是如此。把他的八种从疾病群体中归纳出来的病理类型,说成是病理体质类型,说成是非疾病状态,说成是亚健康状态,是漠视现实的。作为中医的体质学,不承认中医的疾病,本身就是不对的。把现代医学的亚健康说成是中医的亚健康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中医学理论本身并不存在亚健康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报告中指出:在总人口中健康状态人群占15%,亚健康状态人群占70%,疾病状态人群占15%。某教授的流调报告中平和质也就是健康状态人群占中国总人口的32.14%,是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两倍多。这也不符合中国的实情。我们知道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体质上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国人的健康状态人群不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更何况某教授对健康的定义比WHO的定义还要高,就更难达到了。某教授同意WHO亚健状态人群占总人口70%的说法,并且认为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所代表的就是亚健康。32.14%的健康状态人群,70%的亚健康状态人群,这样在他的《中医体质学》里就没有了疾病的位置,这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13亿中国人不可能没有疾病。WHO认为疾病状态人群只占总人口15%的观点,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就按生物医学模式所定义的疾病。人体各种疾病何止15%。某教授在《九种体质使用手册》一书(193页)说:“全世界花粉过敏患病率已达到约5-10%……目前全球22%的人群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十年2.3倍的速度增加。依次类推,目前我国有2亿多人患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这是名符其实的西医的疾病,15%的疾病人群连变态反应性疾病一种病都不够。何况还有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除了特别危害人们健康的各种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还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各种心脏病等。就说人体各个系统的慢性病,如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慢性心肌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大量的外科疾病和大量的皮肤病患者,他们都是有异常表现和体验以及相应的病理变化等确诊要件的。15%是绝对不够的。疾病就是疾病,大病、小病、重病、轻病、急病、缓病都是疾病。我们不能说它小、它缓就不是疾病。并且随着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疾病谱里还必须增加因心理、社会等因素与躯体相结合而引发的疾病,特别是身心性疾病。WHO认为疾病状态人群只总人口15%的观点,结合我国国情是根本不告谱的。某教授所圈的亚健康的圈子里存在着大量的疾病,某教授八种病理体质类型按中医学理论的定义,它本身就是中医的病证和证候。
一个人只要生了病,不管是得了一种疾病还是多种疾病,这个人就是属于疾病状态而不是属于亚健康状态。这是个起码的道理。亚健康状态人群是很少的,70%的亚健康人群也好,70%的亚健康人群就是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也好,都是一种忽悠。
疾病的定义如果还恪守原来生物医学的模式,疾病谱仍然是在原来的模式下,不能够随着健康概念的改变与新的生物、精神、社会医学模式一同与时俱进,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就是一句空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08:38 , Processed in 0.0490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