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39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27 20:0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评文:这里的伤寒是指太阳伤寒,应有发热、恶寒、无汗证;因为无汗,表气不通,所以湿与热就郁滞于体表,出现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以大青龙汤发之即可;其中“发之”就是通过发汗,以驱除病人体表的湿与热。“无少阴证者”,但少阴证脉沉,而此处是脉浮缓,这明显是后人所附。
这条似乎是脱简了,而本篇第48条,前后文明显不属;如果将其中的第二段与这条整合一下,就是个比较完整的条文: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短气但坐;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在表不得越,当汗不汗,更发汗则愈,大青龙汤主之。

2
发表于 2021-8-28 17:05:59 | 只看该作者
          38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十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语释】     
太阳病中风证,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全身疼痛、不出汗而烦躁不安的,这是大青龙汤的适应症。假如脉象微弱汗出恶风的,不可服用大青龙汤;如果误服了大青龙汤 ,就会发生四肢厥冷,肌肉跳动,这是因误治而病情加剧的表现。
【解读】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都是麻黄汤的适应症,所以,“太阳中风”应该是太阳病伤寒证。大青龙汤证与麻黄汤证的不同在于,大青龙汤证有烦躁一症,因而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重麻黄用量,加强发汗力量,同时加石膏降低体温。生姜、大枣具有调整胃肠道功能及补充小量糖分和钾离子的作用,可以预防水电介质紊乱。
大青龙汤是一个强发汗方剂,对于虚弱的病人和已经发过汗的病人,不应当再次服用,如果误用,可能引起四肢厥冷,恶风烦躁、不得眠(交感神经兴奋,休克代偿期;中医称为表阳虚);肌肉跳动(低血纳症);甚至亡阳(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筋惕肉瞤(肌肉跳动)、脐下悸(腹直肌跳动)、脚挛急、两胫拘急(腓肠肌痉挛),中医称为阳虚动风,西医称为肌肉的不自主运动,中医认为阳虚脱液,不能温煦濡养筋肉;西医认为是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钾引起的肌肉痉挛。中医学温病后期的阴虚动风与这里的急性水电介质紊乱引起的阳虚动风不一样,温病后期的阴虚动风是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过程中,由于持续高代谢和耗能途径异常,机体通过大量分解蛋白质获取能量,机体的蛋白库是骨骼肌,因此蛋白的消耗主要是动用肌蛋白。又由于外周难以利用芳香族氨基酸,因此被消耗的主要是支链氨基酸,而芳香族氨基酸则被蓄积,后者形成伪神经介质,进一步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加之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血钙低血镁),所以外感热病后期的阴虚证会出现肌肉萎缩、消瘦、手足蠕动、形消神倦、齿黑唇裂等表现。阳虚动风不会出现肌肉萎缩、消瘦、形消神倦、齿黑唇裂等表现。82条身瞤动,160条经脉动惕久而成痿都包含有低血容量低血钾状态,但是三者是有区别的。
39     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解读】      
感冒时出现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全身疼痛、不出汗而烦躁不安的,这是大青龙汤的适应症,这是大青龙汤证的典型征候。但是也有不典型的情况,如脉浮缓,身体不痛,有时轻有时重的身体沉重感,这些表现与少阴证有点相似,只要排除少阴证而诊断是感冒,就可以用大青龙汤治疗。因为少阴证是感染病的慢性期,身体比较虚弱,大青龙汤是一个强发汗剂,所以不能用,这和38条“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的道理是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8 09:56 , Processed in 0.0534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