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343-347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4-26 22: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343]
    评注:在“灸厥阴”无效时,就认为是死证,明显就是医经家的言论。其实,这就是少阴厥阴合病了;对于经方家来说,就会用吴茱萸汤或通脉四逆汤进行治疗!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344]
    评注:这条可阴阳两说,一是少阳阳明(或太阴)合病了,一是三阴合病了。症状虽然较重,但只要随证治之,也不一定就是死证!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345]
    评注:这条有两说,一是少阳阳明合病了,一是少阳太阴合病了,症状也比较重,应该积极救治!。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346]
    评注:这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是因为下利引起病人表虚了。而“有阴无阳故也”,明显是医经家的言论!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347]
    评注:这条“伤寒五六日”,没有说是否治疗过,现在症状是“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多是少阳太阴合病了。而“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是有道理的!
2
发表于 2022-4-27 07:27:22 | 只看该作者
       343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逆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解读】
中医认为,伤寒六七日,出现脉微,手足逆冷的表现是阳气衰微阴寒独盛的脏厥证,如果经过各种治疗,四肢逆冷(此处指休克)没有改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344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345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346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解读】
此处“伤寒发热”,不是太阳病伤寒证发热,而是厥阴病发热,一般情况下也不应当死亡,以上3条有发热而出现了死亡,是因为出现了躁不得卧、下利至甚,厥不止、汗出不止的表现。此处的“厥”既不是单纯的热厥,也不是单纯的寒厥,病人有发热,说明与热厥有关,同时又有下利至甚、汗出不止,说明有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休克,也就是感染性休克。当病人出现躁不得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及有阴无阳等表现,说明已经进入多器官功能衰竭状态,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很难救治成功的。
347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词解】
腹濡:腹部按之柔软。
亡血:指阴血亏虚。
【解读】
本条是因为血虚引起的四肢逆冷。再用下法误治,其结果可想而知。
3
发表于 2022-4-27 07:30:19 | 只看该作者
       张仲景的书,没有一句瞎话,都是有实际病例的,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自己不理解,那是因为自己的临床经验不丰富,理论知识不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02:13 , Processed in 0.0537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