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打印本页]

作者: 发言人    时间: 2009-6-8 11:25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这个贴子最后由发言人在 2009/06/08 11:28am 第 2 次编辑]


为了繁荣全球中医药论坛文化,活跃网站气氛,促进大家相互间的了解,便于网上网下沟通交流,现推出《论坛人物专访》栏目。
时间规定:不定期。
采访人选:会员推荐或自荐(须征求当事人的意愿)。
采访方式:由大家提出各种问题,被采访的人跟贴回答。希望大家踊跃跟贴,提出想知道的问题,被采访者要主动配合,积极回答大家的问题,并且尽量将问题回答的详细一些……
采访对象:本期的专访对象XXX,请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哈。
一、自我简介;
二、个人主要学术思想或观点;
三、事业与人生之心路历程;
四、推荐书目;
五、推荐医家(古今);
六、业余爱好;
七、论坛感悟与建议;
(以上问题以自愿答复为主,可全部,可部分)
八、会员提问……



第二十五期专访对象——铁骨铮铮2002
论坛相关链接:
论坛授予铁骨铮铮2002会员三级威望(含原创帖整理)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3705
作者: 千古医帝    时间: 2009-6-8 12:5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期待中······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8 14:1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医帝关注。本人才浅学疏,在此与各位前辈后学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8 14:23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看到网坛前辈后学,个个皆为中医才俊,无不为之汗颜,简直不敢登坛。后思考再三,还是听论坛发言人一句话,贵在参与。
作者: 千古医帝    时间: 2009-6-8 14:2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继续·····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8 14:3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抱歉,上班了。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9-6-8 14:4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赠铁骨铮铮先生
骨硬如铁说铮铮,
岐黄护法掷地声,
巴蜀古来多奇士,
振臂山呼震寰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6月08日 02:50pm 时添加 -=-=-=-=-
录旧句以聆新声!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09-6-8 16:1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好人好诗!
作者: 杏李园主人    时间: 2009-6-8 18:4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铁骨铮铮,
人如其名。
智圆行方,
是为高明。
悉表高论,
洗耳恭听。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8 20:4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感谢却波、文辉、杏李诸位厚爱,受之有愧。在30年行医生涯中,我自觉有成就感的就是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有稿费的那种),实现零的突破,对于天资愚顿,中文、医学功底均浅的我,又谈何容易。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8 21:0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毕业5年后,1985年在《四川中医》发表“短气验案一则”,86年在《中医药信息报》上发表“藏象学说之扬弃”,2006年在《健康报上》发表“放虎归山为上策”,2007年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做中医不能迷失自我”。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8 21:2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自我介绍:刘世峰,男,1955 年12月生,重庆荣昌人。1975年开始自学中医,1980年3月毕业于江津卫校中医班,1983年在荣昌卫校进修中医古典医籍,1984年在荣昌县中医院随名老中医周泽勋实习1年,198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业绩:长期从事中医学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对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较高造诣。擅治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男子不育,妇女不孕以及妇科杂病等。屡起沉疴。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中医专刊》,《亚太传统医药》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论文40余篇。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9-6-8 22:1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感先生铁骨丹心挺中医,敬佩和学习。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09-6-9 07:2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为中医事业,热诚一片,祝贺先生!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9-6-9 08:3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值得敬佩和学习。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9-6-9 08:4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08 08:46pm 发表的内容:
感谢却波、文辉、杏李诸位厚爱,受之有愧。在30年行医生涯中,我自觉有成就感的就是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有稿费的那种),实现零的突破,对于天资愚顿,中文、医学功底均浅的我,又谈何容易。
怀念稿酬时代!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09-6-9 10:0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6/09 08:42am 发表的内容:
怀念稿酬时代!
稿酬时代,文章论质,版面费时代,文章论钱啊!
作者: haixiahope    时间: 2009-6-9 11:55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请问刘老师的电子邮件地址是否可以告知,资料中的地址总说是错误。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9 14:0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感谢王版主、胡老、哲医、却波、厚爱,王版主是蜀中名医,胡老、却波中医前辈,为我之楷模。常读大作,获益良多。哲医著书立说,于中医发展立有殊功。我的邮址:lgzh2002@163.com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9 14:2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我研习中医的心路历程
    1977年的冬天虽然像往年一样寒冷,但华夏大地却吹来一缕暖气,令人欣心鼓舞,招生制度的重大改革让广大有志青年热血沸腾。1978年春我终于如愿考上了江津卫校中医专业学习,实现了我的理想,圆了我多年来一直想圆的梦。从此我走上了用中医药技术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对于我来说既是艰辛又充满欢乐的人生路。
    在江津卫校学习中医期间受到了周天寒老师的悉心指导,如用他的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眩晕症临床非常有效。
    学医难,要学好中医更难。要学好中医,我的体会是:需要“青灯黄卷,皓首穷经”;需要耐得住寂寞,毕其一生,躬身临床。有道是,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至苦寒来。
    真正让我走上学习中医之路的是我初中毕业后,在家闲着无事,逢场天就爱去看街上“土医生”卖草药。当时感到中草药很神奇,草根、树皮居然能治好病,于是就去买中医药书来自学。曾经买过的有《常用中药学》、《中医治法与方剂》(成都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常见病单方验方选编》等书。看了点中医药书,于是就有实践的欲望。有一次我母亲说她胸部刺痛,我有一点中药常识了,认为她是“瘀血”所致,就按照中药书上说的,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 当归有活血化瘀作用,把上述几味中药“抓”回来熬给母亲吃了,她竟然就不痛了,只是说药味道很难吃。我最有成就感的是,用中药把父亲的烟瘾戒掉了。我父亲素患慢支炎,烟瘾又很大,爱吃叶子烟(用烟叶卷着抽的烟),我看他咳得厉害,就在治疗咳嗽验方书中找了一个方子,做成药丸给他服用。我现在都还记得方中的几味中药,比如:法半夏、川贝、陈皮、粟壳等。我走路到几十里外的隆昌县城去抓中药,(我老家在荣昌县盘龙区)把药买回来去借来碾子,将药碾烂。当时我是手脚并用,双手都打起了泡,结果还是没有碾细,就用白糖熬化伴药末做成块状,叫父亲服用,并告诉他服药期间不能抽烟。父亲很受感动,就按照我说的去做,一个多星期不吸烟,结果虽然咳嗽没有治好,却把烟瘾戒掉了,戒烟对我父亲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后来我了下乡,曾经在大队医疗站栽种过中药,还上山采过草药,从此跟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父亲是老“慢支”,经常患病,非常相信我,一有病就给我写信或打电话,我知道后就匆忙请假,从荣昌峰高赶回老家去给他看病熬药。有一次他因吃老姜炖猪心、肺后,出现腹胀,呃逆,颈项强,头闷痛,食不下(纳差)。我赶回去后根据症状认为是外感寒湿邪气所致,遂用藿香正气散加味治疗,服后病不减。因见他上腹胀,用手触摸,他即喊痛,恍悟病属仲景小陷胸汤证,即书小陷胸汤原方1剂,服后大便微泻,病遂痊愈。
    1980年我被分配到荣昌县峰高区卫生院从事中医门诊工作,这期间,我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如:《诗经》、《战国策》、《楚辞》、《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中国四大名著等书。1983年我又到荣昌卫校古典医籍提高班学习1年,84年又随荣昌县名老中医周泽勋跟师学习1年,尽得其传。85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学习4年。
94年调入荣昌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通过长期的中医理论学习,我在临床实践中治愈了不少疑难重症。虽然学中医经济效益差,生活很清苦,但我还是觉得很充实,利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中医名著如:《脾胃论》、《血证论》、《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温热经纬》、《医学启源》、《济生方》等医著和大量中医学杂志,先后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中医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医学论文40余篇。自从开设中医肝胆、胃病专科门诊后,在查阅大量医学文献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益气活血清肝汤。临床治愈乙肝病人250余例,用该方重用白术,加入穿山甲、泽兰、益母草,治愈了10多例肝硬化病人。益气活血清肝汤方于降低转氨酶,抗肝纤维化,纠正蛋白倒置疗效确切,药价也比较低廉。由于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病,声望不断提升,门诊量不断增加,同时也为单位创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漫漫行医路,历经坎坷磨难,而今虽然年过“知命”,我已然痴心不改,吾将上下求索。

作者: 赵红军    时间: 2009-6-9 16:0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看多,值得学习。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9-6-9 16:2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09 02:08pm 发表的内容:
感谢王版主、胡老、哲医、却波、厚爱,王版主是蜀中名医,胡老、却波中医前辈,为我之楷模。常读大作,获益良多。哲医著书立说,于中医发展立有殊功。我的邮址:lgzh2002@163.com
呵呵,咱是同龄人,(53、55)虚长二岁,岂敢言“前”?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9 18:1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赵红军后生可畏,虽受不公待遇,仍能负重前行,成绩沛然。却波版主山西中医豪杰,老成持重,功底深厚,我辈望尘莫及,值得学习。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9 18:2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短气验案一则
    彭某某,女,35岁。1984年3月7日诊。两天前夜间看电影时,初感背冷,恶寒战栗,后即出现短气不足以息、动则更甚、胸闷心累,四肢关节筋脉跳动。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右弦,左手略弱。证系寒滞胸膺,气道闭阻。法当通阳散寒,宽胸理气。予《和剂局方》之分心气饮加减:木通12g,桂枝12g,赤芍12g,半夏15g,大腹皮12g,青皮10g,茯苓20g,陈皮15g,羌活15g,枳壳15g,杏仁15g。服上方1剂后,短气消除,余证减轻,但感胸痛引背、腰痛。上方去大腹皮加瓜壳24g,秦艽20g。1剂告愈。
   按 胸为清旷之地,难以容邪。今患者偶感寒邪,入踞胸中,阻塞气道,清气不升,故心累、短气,状似虚证。然叩其病机,起病急,病程短,且有胸闷,舌质正常,苔白厚等症,可知为邪实气闭之实证。故用分心气饮加减,通阳散寒,廓清胸中浊气,俾病却身安。(此为先师周泽勋验案)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09-6-9 20:4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09 02:08pm 发表的内容:
感谢王版主、胡老、哲医、却波、厚爱,王版主是蜀中名医,胡老、却波中医前辈,为我之楷模。常读大作,获益良多。哲医著书立说,于中医发展立有殊功。我的邮址:lgzh2002@163.com
小君两岁,不敢称老,况先生学问人品过我多多!!!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9 21:1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小君两岁,不敢称老,况先生学问人品过我多多!!!
   先生何必过谦,先生乃刘炳凡高足,1982年至1994年间,公开发表中医论文三十余篇,参编中医医箸四部、高等中医药函授教材一部.1085年参加中医药研究以来,获省厅级中医成果将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论年龄先生虽小我两岁,在学术上却也当之无愧。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09-6-9 21:25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还是少些互悦、互谦之词,多交流些能产生碰撞的学术问题吧。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9 21:5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还是少些互悦、互谦之词,多交流些能产生碰撞的学术问题吧。有道理,川兄高见。怎奈川兄铁齿铜牙,人见畏惧三分呀。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9 22:2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和解少阳法治疗梅尼埃病
   80年代初,曾治一彭姓老妪,年近七旬,7天前突感头
昏目眩,恶心呕吐,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经输液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建议服用中药治疗。刻诊:患者头晕目眩(自感天眩地转,闭目即止),恶心欲吐,伴往来寒热,口苦,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略数。证属邪在少阳,枢机不利,风邪挟痰湿上扰清空所致。法当和解少阳,疏风止呕,化痰利湿。方用小柴胡汤加菊花,泽泻。处方:柴胡20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党参12克,菊花12克,泽泻15克,大枣12克,甘草10克,生姜6片为引子。以水1500毫升,煎取500毫升,共煎2次,合1000毫升,分6次服,1日3次。服上方1剂后,患者诸症大减,即步行前来就诊。效不更方,仍用原方加苍术12克,2剂而愈。治愈该病在老妪生产队引起不小轰动,后有生病者大多到我处求治。
    西医梅尼埃病属中医眩晕病范畴,临床以患者自觉头昏目眩,恶心呕吐为特征。我师周天寒(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对该病曾经作过深入系统研究,将梅尼埃病分为:少阳郁热、风火上扰、痰浊中阻、肾精亏虚、气血俱虚五型辨证施治,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周老认为:梅尼埃病病因复杂,病理变化多端,临床当分清虚实,落实到脏腑。虚证多为脾肾虚,实证多为肝胆邪气实。不过临床虚中夹实证候并不少见。例如痰浊中阻型,脾虚是本,痰浊是标,眩因痰起,痰因脾生。治眩当治痰,除痰当健脾,脾健则痰去,痰去则眩止。总之,治疗本病仍须分清标本虚实,辨明脏腑用药。该案以和解少阳法用小柴胡汤加味获效即是在周老诊疗梅尼埃病理论经验指导下的继承与实践。
    眩晕病概念由金.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提出,陈修园将眩晕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火”、“痰”、“虚”四字。现在《中医内科学》多从内伤立论,将眩晕病分为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浊中阻型论治。
    笔者从医30余年,治愈眩晕病无数,根据个人经验,临床上以邪在少阳,脾虚痰阻,湿浊中阻三型最为常见。邪在少阳用小柴胡汤;脾虚痰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湿浊中阻用加味泽泻汤(周老习用方:泽泻,白术,半夏,苍术,茯苓,桂枝,川牛膝,甘草)。只要辨证准确,加减用药得当,必然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9-6-10 09:1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学习了。敬佩!!敬佩!!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0 12:1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惭愧,谢谢中医药最伟大参与。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0 12:43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经方临床运用验案3则
     1.四逆散治疗胃痛案
     唐某,女,67岁,2000年5月3日初诊。患者上腹部隐痛3年,胃镜示患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服用马丁啉、颠茄片、丽珠得乐等无明显疗效。刻诊:心烦易怒,性情急躁,时有呃逆,胃脘部隐痛,喜按,食谷不磬,纳少,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大便溏泄,日2~3次,口干喜热饮,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弦。证属肝郁脾虚,治宜舒肝和胃,健脾益气。处方:党参、柴胡、枳壳各15g,白术、茯苓、白芍各20g,陈皮12g,半夏、木香、砂仁(后下)、甘草各10g,黄连6g。2日1剂,以水1500ml煎取500ml,煎2次,每日3次分服。6剂后,腹痛减轻,饮食增加,呃逆已除,仍用前方去黄连加丹参15g再服4剂,腹已不痛,大便正常。予香砂六君子汤10余剂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大建中汤治腹痛案
    田某一日突患腹痛,自称痛时腹皮上有1包块突起,依据其症状特征,认定此属大建汤证。《金匮》云:“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即书原方1剂:花椒,干姜,党参,饴糖,覆杯而愈。
    按:余临床证20余年,大建中汤典型病例仅见此例,可知仲景方书实为经验之谈,非临证亲历,必不妄载。该病临床虽属罕见,今后临床必然偶尔可见,故此记之。
    3.半夏泻心汤治咳喘案
    某男,50岁,患咳喘数月,遍服中西药均告无效,慕名前来就诊。余询问得知其除咳嗽、气喘、咳吐大量清稀泡沫痰涎外,尚有心下痞满症状。《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即予半夏泻心汤加杏仁、葶苈子。1剂病情缓解,4剂诸症悉除。
    按:患者咳喘数月,前医只抓住咳喘这一表面现象也就是标症,故治疗罔效,而心下痞满才是本病的病理本质,此即古人所谓之“独处藏奸”。余通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除咳吐大量泡沫痰涎外,尚有心下痞满一症,而心下痞满与仲景半夏泻心汤方症合拍,故予半夏泻心汤加杏仁、葶苈子,标本兼治,因而能如鼓应桴随手而愈。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0 18:4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刘太医事件与中医应该没有直接关系,新语丝进行渲染醉翁之意不在酒。任何有利可图行业都可能有骗子出现。刘太医事件只能说明一是刘太医太狡猾,二是药监局监管不力,除此之外不能说明什么。
作者: 杏李园主人    时间: 2009-6-10 18:5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0 06:41pm 发表的内容:
刘太医事件与中医应该没有直接关系,新语丝进行渲染醉翁之意不在酒。任何有利可图行业都可能有骗子出现。刘太医事件只能说明一是刘太医太狡猾,二是药监局监管不力,除此之外不能说明什么。
眼明,敢言,客观,公允,真铁骨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0 19:1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杏李先生过誉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0 19:4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将中医现代化进行到底
               不必刻意打造“纯中医”
    作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的老中医,笔者觉得关于“纯中医”之争主要是提法欠妥,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而超然独立存在,因此现在要想重新教育培养出真正的纯中医根本就不可能了,并且也没有必要。换句话说,即使你着力打造出“纯中医”来,也是旧瓶装新酒———此酒非彼酒矣,已经名不符实,不能再叫纯中医了。正确的提法个人认为应该是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现代中医。什么是现代中医?现代中医应该是精通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熟悉西医诊治方法,以中医中药为主防治疾病的医务工作者。
    现代中医不可以不熟悉西医。笔者在1979年临床实习时的一位带习老师(老中医),他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天接诊病人络绎不绝。一日他突然患腹痛,解脓便血,初起并未介意,以为是肠癖(痢疾),服用中药调治,仍然坚持上班。后来病情加重,才到地区医院作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手术中见直肠癌晚期伴肝转移,遂终止治疗,回家服药调治以延时日。临终前他仍然不知道真实病情被蒙在鼓里,还嘱咐我一定努力钻研脾胃病。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在县中医院跟师实习1年,跟师期间,有一住院病人是位中年妇女,患头痛,邀请县名老中医周泽勋会诊。老师察色按脉,诊断为阳虚头痛,遂用四逆汤加味治疗。服药后病情略有缓解,旋即又反复如初。后转市级医院治疗,查CT发现患者头痛系颅内肿瘤所致。
    以上两位先师都是解放前跟师学习出身,对西医知识了解甚少,凭着他们的刻苦努力成为一方名医,是名副其实的纯中医。他们医术精湛,缺陷也显而易见。现代已不具备产生纯中医的客观条件和环境,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再造就纯中医的必要。
    借鉴和熟悉西医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中医发挥治未病作用,将疾病消灭在初始阶段。比如高脂血症,病人常没有临床症状,一查血脂就查出来了,对高脂血病人用中医中药治疗,叫他节制饮食,加强锻炼和减肥,血脂降下来,病人当然会相信中医。如果你仅凭中医“三个指头”、四诊合参后说他有病,他能相信吗?就犹如扁鹊望齐桓公之色,说他有病桓侯不信一样,因为扁鹊拿不出依据。
    诚然,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必须在熟练掌握中医理论及诊疗技术,并且有较深厚功底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中医提高诊疗效果,否则反而容易出现下列问题。一是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导思维,也就是说一看到检查报告就容易根据报告用药,忘记了西医诊断与中医不一样,忘记了按中医理论方法辨证论治,如见到结石就用排石药,冠心病就用活血化瘀药,成为执方找病的“下工”;二是过多使用现代检测技术可能会使传统中医诊法荒废,这可能是当今一部分人呼唤纯中医的理由。当然如果你没有深厚的中医功底,在临床上凡病都作检查,照检查处方不但会对中医四诊方法越来越生疏,并且还会加重病人负担,使整个用药脱离辨证论治。以上两点的确是中医人员使用现代检测技术的致命伤。如果中医工作者丢掉了中医基本理论,迷失了自我,不会用中医思维诊病,离中医走向消亡还会远吗?
    所谓纯中医、真正中医的提法本来就不很恰当,容易造成误解,真正能够正确运用中医理论和思路看病的人,在中医队伍中应该还是占绝大多数而不是少数,当然他们可能已经不再是什么“纯中”了。从生物角度而言,保持“纯正”是为了防止物种灭绝,“杂交”才能发挥优势,结出硕果。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在发展,医学在前进,中医也应该而且必须敞开她宽广的胸怀接纳新知,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成果为我所用,而不是排斥他。现代先进检测技术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对疾病诊治也有一定帮助,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已经无法回避。我们只有因势利导加以运用,而不是以坚守“纯中医”为荣。临床重疗效,持“纯正中医”论者必然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家”而不是坚守临床一线的中医药工作者,因为只有他们才提得出如此迂腐之论。战斗和工作在基层在一线的中医药人员顶着生活和生存的压力,在生存中求发展实在不容易。病人找你看病基本上是冲着治疗效果来的,而不是因为你是“纯中医”。所以只有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才是中医生存之本,发展之道。坚守所谓“纯中医”、“真正中医”的观点于事无补,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笔者坚信,随着中医教育体制的改革,必然能够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中医人才,到临床第一线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为精通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熟悉西医诊疗方法的现代中医。他们必将担负起中医药事业复兴和振兴的历史重任,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民族的健康做出贡献。

作者: 杏李园主人    时间: 2009-6-10 22:53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0 07:40pm 发表的内容:
将中医现代化进行到底
               不必刻意打造“纯中医”
    作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的老中医,笔者觉得关于“纯中医”之争主要是提法欠妥,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而超然独立存在,因 ...
不必刻意打造“纯中医
完全同意。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09-6-11 07:5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09 09:16pm 发表的内容:
小君两岁,不敢称老,况先生学问人品过我多多!!!
   先生何必过谦,先生乃刘炳凡高足,1982年至1994年间,公开发表中医论文三十余篇,参编中医医箸四部、高等中医药函授教材一部.1085年参加中医药研究以来, ...
惭愧惭愧!!!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9-6-11 09:0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先生1085年参加中医研究,有近千年的研究经验,呵呵......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09-6-11 12:0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0 07:40pm 发表的内容:
将中医现代化进行到底
               不必刻意打造“纯中医”
    作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的老中医,笔者觉得关于“纯中医”之争主要是提法欠妥,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而超然独立存在,因 ...
支持,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不变的东东。何况是研究人体的中医学,想“纯”也不可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1 12:55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感谢杏李、川兄支持和参与。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1 13:0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我崇拜的古代医家为孙思邈、李东垣,最推崇的医书《伤寒论》,《脾胃论》,最常用的方剂:桂枝汤、四逆散、四君子汤。最喜欢用的药为黄芪、党参、桂枝、白术、柴胡、芍药。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09-6-11 13:2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0 07:40pm 发表的内容:
将中医现代化进行到底
               不必刻意打造“纯中医”
    作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的老中医,笔者觉得关于“纯中医”之争主要是提法欠妥,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而超然独立存在,因 ...
有那么一部分人,居心叵测,叫嚣“纯中医”,实乃自己不懂西医,“遮丑”而已!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1 14:0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文辉一语中的!其实现代中医要适应现代生存环境,除了精通中医外,还必须熟悉西医,这并不是不可能,而是既然选择学中医了,就要一辈子去专研业务,没有不可能的。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1 14:3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从疫病(传染病)防治看医学、社会的进步。汉代疫病流行,张仲景伤横夭之莫救,在《伊尹汤液》基础上创《伤寒论》救治热病,挽救了无数生命。到了明清时代,疫病暴发流行,吴又可创《温疫论》,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等创温热论,湿病论,挽救了无数疫病患者生命。解放后中医参预流脑、非典、甲型流感防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今非昔比。可见医学的发展并非今不如昔。
                 崇 古 尊《经》是 与 非
    中医学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儒学宗师孔圣人倡导做学问、处世都要“不偏不倚”,恪守中庸之道。面对中医“西化”严重局势,中医界掀起“读经典,做临床”热潮,无疑正确。但同时又出现了崇古尊《经》现象,令人堪忧。有感于斯,故笔者不揣浅陋,就崇古尊《经》是非得失,撰文讨论,翼于发展中医有所裨益。
医圣张仲景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近两千年,至今仍然有效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学经典,做临床”基本上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在继承中创新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必须遵循。仲景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冯世纶在“杨绍伊研究经方成绩斐然”一文中认为:《伊尹汤液》出自殷商,原文在东汉岿然独存,张仲景据此论广,故原文一字无遗存在《伤寒论》中。六经提纲是仲景的集成。证实了仲景加入半表半里理念。(《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3日)。笔者认为仲景最大贡献是:总结了汉以前中医诊疗成果,并使它得以保存流传下来。其次是完善了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因此仲景《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久不衰。山西中医大师李可(刘力红的老师),广西中医药学院刘力红教授对仲景推崇备至,认为只要将仲景方书学精了读透了一切医学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李可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序中说:“古中医学派,必将逐步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重危急症。”,“彭子遗书的另一功绩是找到了古中医学传承断层的脉络。他认为晋唐之后中医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内经》主旨,医圣张仲景正统。后世儿科、温病学派、时病派均标本倒置,不识人体本气自病之理,误标作本,妄杀许多人命。沿袭数百年,贻害非浅。”,刘力红教授更是倡导中医要修炼“内证实验”,认为只要中医功夫到家了,自然能洞悉疾病症结所在。如果真像刘教授所说,学习中医通过修炼可以获得“内证实验”效果,扁鹊也不用饮上池之水了,也没有必要实现中医现代化了。
笔者认为仲景的确堪称中医圣人,他创立和完善的中医辨证论论思想体系以及众多方药,至今仍有效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必须研习的教材,尤其是在医学界滥用检查抗生素的今天,(笔者在临床上发现抗生素有类似中医清热解毒药作用,错用、过用,均容易出现脾胃受损等虚寒症象)。运用仲景辨证论治诊疗思想和方药的确不失为明智之举,并且能够收到事功半倍效果。我们医务工作者首先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仲景固然是圣人,但他只是总结了他自己和同时代及前代的医学成果,虽然他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不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同时仲景的医学思想必然又带有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像刘力红教授所说那样“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思考中医》)。因此,我们学习《经典》时要保持清醒头脑,要站在客观中正立场上,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是“完全信受奉行”。比如仲景对中风一病的认识,他认为是由“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所致,中风病“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在认识上存在内外混同情况。直到金代刘元素才以内风立论,认为中风是由“五志过极”,“心火爆甚”引起,明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论,使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摆脱金代以前内外混同局面而更加深入完善。又如对疟疾、“肺痈”病的认识和治疗等,都无不暴露出其缺陷和时代局限。尤其是仲景用“热药”治疗伤寒杂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金朝,河间刘元素,才针对滥用温热药治病时弊,深入研究《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病机十九条等,结合临床实践,参合己见著《河间六书》,创“六气皆从火化”理论,以“寒凉”药物为主治疗疾病,开寒凉派之先河,并对后世温病学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受仲景学说的深刻影响,金元时期仍盛行用温热方药治病。“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丹溪翁传)。朱丹溪昼夜研习,后来悟出:“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尽合。”于是出游,后拜罗知悌为师,受刘元素、张子和、李东垣学说影响,在医疗实践中,认为人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相火易动”。治病多用滋阴泻火法,成为养阴学派创始人。金元四大家的产生,即是在继承中创新的典范。他们研习《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著作,理论联系实际,不囿于经典,革故鼎新,创立新说,提高了中医疗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而不是将仲景之书奉为教条,认为医圣张仲景“完美无缺”,除《伤寒论》之外,就没有可读之书。
我县有位老中医,自奉为“经方派”临床治病,习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认为温病都是《伤寒论》发展起来的 ,没有学习的价值,对银翘散、桑菊饮一概不用,固执如此。疗效不好就认为是当今药材多为栽种,质量差,于是就加大剂量。他是老前辈,我们晚辈不便品评。只是个人认为:中医治病大多数情况不在药量的大、小,关键是看辩证是否准确,常言道:四两可以拨千斤。更何况人体自身具有较强调节功能,大多数情况下,用药只是为了调节病人失调的功能,帮助恢复而已,只要辨证准确,小剂量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疗效。我在健康报《中医专刊》2007年1月8日“学习中医没有捷径”一文中,针对中医界部分医生提倡用大剂量治病取效作法,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中医老前辈固守“经方”治病无可非议,对中医大师李可、刘力红教授就不同了,他们在中医界较有名气,他们的话语(观点)有较大影响和导向作用。笔者曾拜读刘教授的《思考中医》,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是现代崇古尊《经》的中医博士。现代学中医究竟需不需要崇古《尊》经?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徘徊。读了由李可大师作序出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更进一步坚定了我撰写此文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广大中医从业人员通过对崇古尊《经》是与非讨论,通过对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贡献和时代局限的反思,以及中医发展史的简要回顾,或许可以提高鉴别能力,不囿一家之言和不至于被误导。在研习中医过程中做到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
   我向来崇尚中医经典,并且身体力行,认为研习中医经典是学好中医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却从来不视中医经典为 “金科玉律”。可以说略有中医发展史常识的人都明白 ,至晋朝王叔和而下,至金元近千年间,仲景著作及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医界占主导地位,古人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程度远非今人可比 ,他们研究仲景不可谓不执着,可是除了注释仲景方书外并无重大突破,及至“金元四大家”才打破《伤寒论》一统天下局面,使中医治病效果得以提高,将中医学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笔者认为:仲景作为一代医圣,他的功绩和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千载之后也可能无人企及。但圣人也是人,也要受时代的局限,也有越不过的坎。我们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求是的精神,客观评价仲景的学术贡献,正确认识崇古尊《经》得失。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9-6-11 14:4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左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大有人在;能用中医的方法药物安全高效治病救人,不学西医犯了何法?能用西医的方法药物安全高效治病救人,不学中医又犯了何法?用中医方法药物或用西医方法药物治病救人以安全高效展现己能,又犯了何法?人各有所能,关键是展其所能,用其所能,尊能崇能;人不会万能,关键是各尽所能,互助增能,发挥所能;天地万物,不外乎和谐发展,人之能不外乎应天合地和人遣物;天之广,不可度量,地之大,分东西南北中,人之多分男人女人或好人坏人,物之博分动物植物水土金石;世间万事万物,能逃出真假好坏四字?维真打假,奖好惩坏,不外乎以事实为依据,以天地人物的规律为准绳,杜绝人为扼杀规律,创新发展遵循规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11 16:1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现代学中医究竟需不需要崇古《尊》经?
===========================================================================
   多元化吧。
   反对中医的科学主义者,我支持!
   纯中医,我支持!
   中西医结合,我支持!
   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我支持!
   以现代科学研究中医,我支持!
   无论我们反对与赞成什么,只要我们认真作了,都是贡献,都是探索。最终实现中西医融合,科学实验方法与取象比类方法相融合,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相融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融合。
   未来,一定会产生一大批既懂中医,也懂西医的医学临床实践家与理论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由非主流转变为主流,完成中西医融合。
    H1N1流感,中医没有这个病,按照其临床表现,就是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这不是融合了吗!至于是中风还是伤寒?是风温卫分证还是湿温卫分证?是不是发展为邪热壅肺证或者营血分证?再辨证论治就可以了。如果病人不愿意吃中药,可以开达菲呀!可以输液呀!都可以治愈。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9-6-11 17:3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纯的中医心才是最重要的。
----------
----------先生说的好!!!!


-=-=-=-=- 以下内容由 中医药最伟大 在 2009年05月24日 07:50pm 时添加 -=-=-=-=-
我一直认为,现代纯中医并不排斥现代科技设备,而且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设备提高望诊深度和范围。现代纯中医与古代中医相比较最大的优势是借助现代科技安装了一双“透视眼”。只是现代纯中医不杂以西医理论来思考病因病机,不以检验数据来做为下药直接依据,治病救人一切仍然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
下面我引用我发表在百家争鸣的文章《有必要重述对发展祖国医药学的观点》的一部分内容。
中医理论西医理论是俩种不同的医学理论,很难真正的结合。我认为正确的西医理论必然符合中医理论。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几千前已能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不是西方人发明的。我国中成药品种多,生产量很大,现在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广泛应用中成药治病,而许多患者不懂医学知识,误以为中成药也是西药,他们往往以为吃熬制的汤药才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我认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设备相结合,还是比较可行的,用现代设备来作治疗前后的症状比对,使中医更精确的对疾病定位,使人们更加直观了解中医的治疗效果。当然,治病下药一定要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不能依据检验数据。我们在谈论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的不同点时,有些人总以为西医设备很先进,中医很落后。其实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我们谈中医或西医理论都是指: 中医或西医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的不同,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的认识的不同,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的不同。与医学检查设备无关。医学检查设备(B超,CT,X光,磁共振等)不是根据西医理论发明的,是科技工作者根据物理学,声波学,电磁学等的原理而创造发明的,如果世界上不存在西医得话照样要发明出来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因此,现代科技设备既不归属于西医也不归属于中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平等使用,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和来验证治疗效果。君不见,海关,机场,查走私,考古--等等,也都运用上了这些现代科技成果。
中医药的治病对象在古代是人,在现代还是人,人的生理结构生命运动规律几千年来并没有改变,再加上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来实践后的补充和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完备。因此中医药理论永远不会过时,中医药的振兴首要任务是继承和发扬广大。
中医,西医对现代医学检查设备的依赖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如果不借助检查设备,对大多数疾病就很难明确诊断,而中医可以不借助任何仪器,通过准确运用“四诊”方法,就可以正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但在中医师运用“四诊”方法还达不到名医精通的程度时,也可以借助检查设备来作为中医“四诊”之外的辅助手段。也可以用来检验治疗效果。
可以这么说,只有当你以一心一意研读中医药经典与实践中医药几十年后,你就会领悟到一句真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正确的现代生命医学理论永远跳不出祖国的中医药学范畴.也就是说,正确的西医理论必然符合祖国中医学理论,否则,就是错误的。
   


-=-=-=-=- 以下内容由 中医药最伟大2009年06月11日 06:03pm 时添加 -=-=-=-=-
单用西药治病,即使症状已消失,却特别容易反复,特别是体虚阳虚之人,出现反复的时间大概在几个月或半年以上左右,而且单用西药治病,即使症状消失,人也有一段时间感到很不舒适(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等),单用西药治病,即使一种病症消失,过不了多久,其它病症往往有随之而来,此起彼伏。等等,因此,我认为,单用西药治病,只能治标不治本,如果不结合中医药(包括各种中成药)治疗,可以说,单用西药根本治不好多少疾病的(只对实热证有效),单用西药引起的其它并发症是有潜伏期的和复杂多样性的,只是患者和医生不知或没有长期调查得知而已。
大多数西药就是毒药,西方人治病宜毒药,毒药从西方来,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讲的明明白白。
西医化疗放疗就是一种摧残患者已经羸弱不堪的躯体(正气)的荒谬的治疗手段。


-=-=-=-=- 以下内容由 中医药最伟大2009年06月11日 06:10pm 时添加 -=-=-=-=-
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用西药治疗的”非典“患者,——————。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1 17:5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自然奥妙、中西医融合观、中医药最伟大参与。为了中医药发展,各尽所能,百家争鸣,正是中医药论坛的初衷和宗旨。各位在中医药战线均有建树,佩服。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1 18:0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我在临床上擅用疏肝理气活血,健脾益气法治病,《经》云:夫百病皆生于气也。
                   调理气机治则精义
    1.问题的提出  祖国医学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天元之气,人体生命形成于天地之气。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重点而系统地阐述了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病理、病证及治则等内容。张景岳说:“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也。”其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又贯穿全书,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基于对宇宙万物形成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内经》认为天地万物,日月星辰肇始于天元之气。《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 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星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明确指出气是万物形成最原始的物质基础。“天地万物既然是由气构成的,那么,人处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所以能生,亦当权赖此气,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1)故《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亦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医学离开了气及气的运动变化就无法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临床立法治疗。
    就人体而言,人有阴阳气血。所谓阴阳气血,即阴为人体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是指人体具有温煦作用的脏腑功能;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及脏腑功能活动;血是运行于脉中具有濡养作用的红色液体。(气属阳,气虚不是阳虚,气逆也不是阳亢,犹血属阴,血不等于阴一样。)阴阳的偏胜偏衰固然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气的虚损或阻滞,脏腑生理之气(功能)的升降失调,亦是产生疾病的重要环节。
    2.生理与病理 人体与天地相参,天地之气相召,升降不息。《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人身是一小天地,故这种升降运动同样存在于人体。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五脏为中心,腑相配合,通过经络沟通内外,贯通上下。脏腑之间,在功能上升降相因,维系制约,运行不息,保持有机整体的平衡协调。正是这种升降运动推动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一旦升降出入活动终止,生命也就宣告结束。“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人体脏腑间的升降运动具体表现为:脾胃同居中土,脾气能升清阳上达;胃气能降浊阴下行,二者共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气主升,肺主宣发、肃降,肝气的升发,有助于肺气宣散,使其不至壅闭不宣;肺气的肃降能够抑制肝气,防其升发太过。心属阳属火,位居上焦,肾属阴属水,位于下焦。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也全靠气机的升降出入。此外,“肺与肾一上一下,上则主气,下司纳气,上为水之源,下为水之主,水气相贯,全赖肺肾的升降功能。”(2)脏腑功能活动的平衡协调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而营养之气(水谷精微之气和大自然清气)又是脏腑功能活动赖以存在和壮旺的物质基础。营养之气同功能之气相互消长,平衡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运动。
疾病的病理变化是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表现。由于气具有以上生理功能,因而在病理上,任何气病的产生都离不开营养之气、脏腑之气的虚损;气机阻滞或脏腑功能升降失调。“由于气机的广泛存在,所以邪气侵入人体,多首先作用于气机,影响其协调功能,呈现升降出入无序、相因关系破坏的气机紊乱状态。”(《中医精华浅说》)故无论饮食劳倦耗伤脏气,外来邪气的干扰,或情志因素,体内病理产物的蓄积,都能直接造成脏气虚衰,气机阻滞或脏腑功能升降失调而产生疾病。凡素禀不足或饮食劳倦,造成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以致气的虚衰,某些功能减退,抗病力下降者称为气虚;情志因素或痰、湿、食、瘀,使气的运行受阻,称为气滞;气的虚损导致气上升不及时,称作气陷;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逆;气不能内守而外逸者,称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称作气结,甚则气闭。非但如此,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还“能影响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各方面功能的协调平衡。若气机失调,可涉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等各方面的多种病变。”(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诚如张景岳所说:“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耗。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根据气病产生的机理,可知“调气”乃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3.治则及内涵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每一个中医临床工作者处理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不管你有意识无意识,不管你的指导思想(治疗原则)正确还是错误,你在处理疾病时客观上都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立法用药。中医治疗原则主要来源和形成于《内经》,后世虽然有所发挥,终不离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调理脏腑气血,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方面。长期以来,中医在临床上正是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拟定相应的治法,以应付错综复杂的病变。这些原则的制定,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从整体观出发,根据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致病因素,邪正双方力量情况,提出的处理原则。由于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脏腑生理功能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贯穿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因而气的虚损、阻滞,或脏腑生理功能的升降失调是产生疾病的重要环节,故调气治则亦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调气,即气虚者使之强,气滞者使之行,下陷者举之。上逆者降之、平之,外脱者固之,内闭者开之。具体地说,调气治则包括:益气补气,理气破气,益气举陷,补肾纳气,补气固脱,降气平逆,宣肃调和,行气开闭等治法。由于气病无处不在,故调理气机治则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对临床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应将其纳入中医治则范畴,深入研究。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9-6-11 18:53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所谓调气,即气虚者使之强,气滞者使之行,下陷者举之。上逆者降之、平之,外脱者固之,内闭者开之。具体地说,调气治则包括:益气补气,理气破气,益气举陷,补肾纳气,补气固脱,降气平逆,宣肃调和,行气开闭等治法。由于气病无处不在,故调理气机治则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对临床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应将其纳入中医治则范畴,深入研究。
==========学习了。论述精辟!敬佩!!!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1 18:5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过奖了,谢谢中医药最伟大。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9-6-11 22:3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1 05:56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自然奥妙、中西医融合观、中医药最伟大参与。为了中医药发展,各尽所能,百家争鸣,正是中医药论坛的初衷和宗旨。各位在中医药战线均有建树,佩服。
先生能展示己之长难能可贵,治疗肝病本人虽然有密方,但无资格,还没有临床经验,治疗胃病虽然有密方,但采药困难,也没有临床经验,如有缘分的话找机会向先生学习;但本人也有所长,在治疗许多痹症还没把有资格的医生放在眼上;所以说,人各有能,互助增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2 18:1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如有缘分的话找机会向先生学习;但本人也有所长,在治疗许多痹症还没把有资格的医生放在眼上;所以说,人各有能,互助增能......
自然先生过谦,痹证乃中医顽症,先生能有奇效,实病人之福分,向先生学习。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9-6-12 18:5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2 06:17pm 发表的内容:
如有缘分的话找机会向先生学习;但本人也有所长,在治疗许多痹症还没把有资格的医生放在眼上;所以说,人各有能,互助增能......
自然先生过谦,痹证乃中医顽症,先生能有奇效,实病人之福分,向先生学习。
痹证及凝难病只不过是人的认识问题,先贤提出痹证只不过是先贤们未找到安全高效的方法药物治疗所谓的痹证,象当今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运动型损伤,什么增生突出积液骨裂粘连等病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便能治愈的病,只不过是称常见病,但手术过的病人无论治疗时间运用药物都要翻番,还达不到健康态;师古不泥古,关键是运用天之规,地之性,人之能,物之用,和谐天地人物;人贵在所长,长短结合,互助增能,集自然为思,助能为用,展现为民.
肝病属凝难病,我相信在先生面前只不过是常见病;只要国家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怎会存在看病难看病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2 19:2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肝病属凝难病,我相信在先生面前只不过是常见病;只要国家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怎会存在看病难看病贵......自然奥妙先生所言极是,没有能寻得有效方药,虽属常见病治疗起来也困难。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2 19:2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浅谈中医口感辨证
    病人口感是体内病理变化的客观反应,不同的病症可以出现同一口感。因此,临床诊病时必须将口感同病人舌象、喜恶及其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帮助诊断减少失误。基于这种认识,在前人问口内容的基础上,参与己见,对临床常见口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临床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问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口感是指患者对味觉的自我感觉,又包括口味和润燥情况。病人口感变化是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机能失和、气血阴阳失衡的客观反映,故临床上中医通过询问病人口感就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诊断信息。但是,由于临床上不同病症往往可以表现为同一口感,这就需要我们在诊病中结合病人的舌质、舌苔、喜恶及其临床症状进行辨析,才不致有误。现行《中医诊断学》问口内容仍欠完备,亟待充实。故临证之余,偷闲笔端,在前人问口内容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问口辨证经验,予以阐述,冀能拾遗补缺,弘扬祖国医学,使中医问口诊病内容日臻完善。
1.口粘腻:多见于风寒感冒化热或挟热证,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痰浊证及湿热证患者。在中医临证中,一直误把口粘腻当作湿热内蕴的特有表现。其实,口粘腻并非湿热证独有。病人有风寒感冒外证,伴口粘腻为风寒感冒化热或挟热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伴口渴,口粘腻又为风热感冒。暑热感冒伴有身热少汗,微恶风寒,体痛,胸闷泛恶症状。痰浊阻肺,口粘腻当伴有咳喘胸满,痰多色白而粘,呕恶纳呆等症。湿热证必伴有舌红苔黄腻,口渴饮水不多,呕恶、胸闷、腹胀便溏等。
2.口甘:病人自觉口中甜腻,伴舌苔白滑为湿困脾胃;口甜粘腻伴有舌红苔黄腻又为脾胃湿热。
3.口淡:口淡无味伴食欲不振为脾胃气虚表现;口淡不渴多为虚寒证候。
4.口木:指病人自觉口木,食不知味。常见于感冒患者和脾胃虚弱之人。感冒之口木由外邪入侵,邪伤胃气所致,只须按感冒论治,邪去口木自除;脾胃虚弱者之口木,表现为平时胃纳就差,就诊时又无外感症状,以食欲不振为主症。治宜健脾益胃法。
5.口酸: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又为饮食积滞证。
6.口苦:多为肝胆、心经热盛表现或胃热炽盛。
7.口咸:多为肾病或寒证。
8.口渴:病人口大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口渴喜热饮为阳虚寒胜。口渴饮水不多伴头痛发热,微恶风寒为风热感冒。口渴饮水不多伴有舌红苔黄腻,胸闷,腹胀为湿热内蕴。口渴饮水不多伴身热夜甚,舌红降又为温病热入营分。
9.口干:指病人口中干燥不欲饮水,常见于湿盛停饮、阴虚及血淤病人。风热感冒病人也可出现口干。湿盛停饮之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必与舌苔白腻并见。阴虚病人口干不欲饮则伴有舌红少苔,潮热盗汗,口干夜甚。血淤证口干不欲饮或口干漱水不欲咽必伴有舌紫黯或有瘀斑。风热感冒病人口中干燥少津,常伴有头痛咽痛,发热,微恶风寒。
    口味变化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帮助为现代科学证实。现代研究发现:(1)口甜:为消化功能紊乱,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过多。多见于糖尿病,胃炎。(2)口苦:多与胆汁排泄异常,舌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多见于黄疸、肝炎、胆囊炎、胃炎、癌症等。(3)口咸:多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者,也可以见于慢性咽炎或口腔溃疡。(4)口酸:常见于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有些胃肠道异常病人的胃酸分泌过多,也有口酸之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3 07:13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中医要讲现代的话
              ——另眼解读中医现代化
    拜读曹东义教授“‘科学发展中医’的提法值得重视”,受益良多,窃以为,曹教授认识与陈竺部长:“有人说,中医现代化,就是要让中医讲现代的话,我觉得这个说法很贴切。”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陈竺部长在“突破中西医之间的壁垒”一文中说“我们要特别强调对中医的尊重,要了解它,学习它。”,“我们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战略高度客观评价了中医的历史贡献,阐明了东西方思维的差异,确认了中医学的科学地位,强调了中西医之间要优势互补,为中医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和中医发展研究,认为陈部长文中提到的中国古代故事非常有趣,对于我们认识中医,发展中医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孔夫子作为大教育家和圣人,知识渊博,却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难倒,以致无言以对。按理说,两个都有道理。一个的理由是“眼见为实”,物体近大远小,难道有谁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这次却错了,因为太阳光在照射(射斜)过程中,由于水蒸气和光的折射作用,太阳虽然离我们远,看到的却比中午大;而另一个小孩,主要从“感觉”上判断,他的判断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却不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因此也就无法说明原因,难怪连学识渊博的孔圣人都无法回答。其实两个小孩在认知上均使用了中医常用的取象比类思维方法,这次却一错一对,说明取象比类方法中往往同时包涵着真理和谬误。但是这个问题现在早就已经得到解决,因为能够拿出确切的数据证明中午太阳离地球近。中医学也存在类似情况,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古人也试图打开人体“黑箱”,《内径》中就有对人体行粗略解剖记载,但是在当时科学和技术条件下,用解剖的方法从微观探讨人体细微结构可能行不通,因此没有“自上而下”走下去,而是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采用取类比象、天人合一等方法,从宏观整体和“模糊”上采用司外揣内,思辨等方法去认识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去验证其疗效。中医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在认识方法上是采用阴阳五行,整体观,四诊合参以及辨证施治、“三因”制宜等方法,在诊治疾病中重视个体动态的时空观。中医学不但重视望诊,通过望诊,观察病人的外在表象,同时也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通问诊了解病情变化情况,高度重视切脉,通过切脉了解病人体内信息。四诊合参,结合医生自身的感觉和经验诊治疾病。因为中医深知视觉有时也靠不住,就像小孩看到太阳大就认为离地球近一样。比如中医通过“四诊合参”,在辨别疾病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性质方面,相当全面和精细,它既“全方位”观察询问,又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所以在临床上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在治疗上常能收到满意疗效。反过来说,由于中医诊病主要靠司外揣内,异病同治等,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始终停留在宏观的“模糊”性层次,难以深入到微观领域,因为有时候眼见和感受也是靠不住的。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对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有一定帮助,但是也很有限。因为中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很难找到切合点。由于中医急于推进现代化进程和创新理论、技术,千方百计想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来证明自己的科学性,结果适得其反,本末倒置,反而丢掉了传统,迷失了自我,成为没有传承的“创新”。用现在中医界通行的说法是,中医的疗效要靠“小白鼠点头”,几乎近似荒唐现状。陈竺部长指出:“传统中药大多采用含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化合物的多味药材组成的方剂进行治疗,这样的复杂药物体系给现代药理评价带来极大地挑战,也是中医药被认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发展中医贵在传承,要传承中医,重点是反复研习中医经典著作,培养中医思维。诚如曹东义先生“在大科学背景里考量中医”所说:“中医学重视经典著作,是因为经典著作已经把中医学的学术规范建立起来,且自成系统,能够应对一切复杂局面、复杂病情变化,是集理论、技术、经验于一体,反复验证了几千年的成熟医学。”所以,中医发展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着眼点,应该在传承上下功夫,按照中医自身规律,独立发展。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愿意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不肯躬身临床实践,在没有继承中医理论精髓,掌握中医诊病思维情况下,就去搞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千方百计用现代医学证明自己的科学性,想通过实验方法,让“小白鼠点头”,去证明中医疗效。笔者的意见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尚不具备验证中医理论和疗效的情况下,要顺其自然,不能“揠苗助长”。就像认为中午太阳离地球近的小孩,凭自己对温度的感觉得出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当时情况下,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证明中午太阳距地球近。所以说,我们的时间、精力千万不能花在证明中医科学、正确上面,而是应该加快制定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如曹东义先生在“‘特色眼镜’与‘科学眼镜’”一文中对中医湿病和西医的检查技术比较所说:“尽管如此,这些广泛存在的湿病,都是戴着中医的‘特色眼镜’发现的,一旦患者到了西医那里,他们用‘科学眼镜’一看,用先进的仪器一查,都成了‘未见异常’。”
陈竺部长认为要诠释和光大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同时指出:“有人说,中医现代化,就是要让中医讲现代的话,我觉得这个说法很贴切。”具笔者数十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要做好中医发展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病人相信“眼见为实”,因病前来就诊,往往主动提出要作检查,可以通过检查仪器发现其体内有无“器质性改变”。比如我在临床上发现有很多乙肝病患者,都有右胁疼痛表现,病人要求作B超检查,可是检查报告提示肝胆未见异常,我用舒肝理气通络法治疗效果较好。2、病人相信检查指标,我们就要研究怎样通过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把病人的异常指标降下来,让病人满意。3、病人相信自我感觉,有临床症状,但用现代检测技术检查后无异常发现,辨证使用中医中药改善或消除患者的自觉症状,让病人信服中医。4、有的病人按常规中医辩证治疗无效,就应该考虑到他的病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一定是微观方面有什么病变,比如肿瘤之类或其它,应该使用现代检查技术,帮助进一步确诊,以便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才不至于延误病情。我想以上这些都是古代中医没有遇到和使用过的思维及处置方法,也应该算是在走向中医现代化吧!用陈部长的话说,即是,中医现代化,就是要让中医讲现代的话,比喻很贴切。不知我以上讲的是不是现代的话?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09-6-13 07:2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看了这么多期,先生实实在在是在进行学术交流,我不想说怡阅之词,只顶一下。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3 07:33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川兄赏识,学弟才疏学浅,实在汗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6-13 08:5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中医现代化,就是要让中医讲现代的话
===========================================================================
    《伤寒论现代解读》就是用现代汉语与现在的西医语言解读古代《伤寒论》原文。《中西医融合观》已经把《伤寒论》与温病的所有证用现代语言表述出来了。只是政府官员与科学家、医学家叶公好龙耳!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3 14:0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伤寒论现代解读》就是用现代汉语与现在的西医语言解读古代《伤寒论》原文。版主于中医现代化发展功不可没。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3 17:4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定时疼痛
    疼痛病症临床较为常见,然而其中有少数病人,疼痛每日定时发作,时过自然消除,治疗比较棘手。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受仲景小柴胡汤治疗疟疾恶寒发热,定时发作启示,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定时性疼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案1   定时头痛
曾某,男,39岁,1999年3月12日初诊。头痛5年,加重1年。患者于5年前即出现右侧眉棱骨疼痛,牵引颞部胀痛,每天上午9:00~12:00定时发病,后其症状自然消失,经多方求治罔效。现在右侧眉棱骨疼痛,牵引右颞胀痛,定时发作。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证属:风邪郁阻少阳,肝经不利。治宜和解少阳,祛风止痛,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川芎各20克,黄芩、羌活、防风各15克,半夏12克。2剂,水煎服,2日1剂。3月17日复诊,服上方2剂后疼痛减轻,仍用原方加白蒺藜20克,再服4剂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病人眉棱骨疼痛,牵引颞部定时而发,乃风邪郁阻少阳,袭扰肝经所致。风性轻扬升散,邪入少阳,循经上窜,厥阴肝脉不利,故眉棱骨疼痛连颞。予小柴胡汤去党参和解少阳,加入川芎、羌活、防风祛散肝经风邪,通经止痛。川芎上行颠顶,为祛风止痛之要药;羌活气雄善走,祛风散寒,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防风为风药之润剂,善祛风止痛。诸药合用直达病所,切中病机故顽疾能愈。
案2  定时牙痛
陈某,男,72岁,2000年8月17日初诊。患者3天前突然出现右侧下齿疼痛松动。每晚均于23:00~24:30发作,持续时间约1小时,下牙疼痛好转继而上牙又痛,并连及右侧颞部。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病属肾虚之体,风邪入侵少阳,枢机不利,肾虚火浮所致。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白蒺藜、大枣各20克,党参、黄芩、川芎各15克,骨碎补30克,甘草10克,半夏12克。2剂,水煎服,2日1剂。二诊,服上方2剂后牙痛即止,但1周后又出现牙痛,且疼痛较以前为甚,并伴双下肢浮肿。仍用原方加地骨皮、白芷、大腹皮、茯苓各20克,泽泻30克,肉桂6克,水煎服。外用白芷、夏枯草各30克,细辛15克,地骨皮、香附各20克,煎水含漱。复诊,服药2剂后牙已不痛,水肿亦消。仍予小柴胡汤加骨碎补、白蒺藜、地骨皮、肉桂2剂,巩固疗效。
按: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松动疼痛,痛有定时乃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肾虚火浮所致,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加白蒺藜、川芎祛风活血止痛,重用骨碎补,补肾固齿止痛。病人服药后牙痛即止,停药后病又反复,并出现水肿,效不更方,故仍用原方加地骨皮清虚热;肉桂引火归原;大腹皮、泽泻、茯苓利水消肿,配合中药含漱表里同治,增强止痛之力。药证合拍,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案3  定时腰痛
邓某,女,37岁,2000年9月13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晨起即出现腰部两侧胀痛,且于每天清晨6:00~7:00定时发作,活动后消失,经医治效果不明显。现于每日早晨定时出现腰部两侧胀痛,口渴,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肝经气滞血瘀。治宜和解少阳,疏肝活血。予小柴胡汤加味:柴胡、香附、玄胡、大枣、甘草各20克,黄芩、党参、当归各15克,半夏、木香、川芎各12克,丹参30克,白芍50克,生姜为引。2剂,水煎服,2日1剂。复诊,服上方后腰痛好转,略感风寒,伴有鼻塞、喷嚏,仍用原方加苍耳子、荆芥各15克。水煎服,2剂而愈。
按:病人腰部胀痛,每于晨起定时而发,活动后消失为少阳枢机不利,肝经气滞血瘀,腰部经络阻滞不通,故痛,活动后气血通畅,疼痛消失。以小柴胡汤为主和解少阳,加香附、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玄胡、川芎活血通经,重用丹参、白芍、甘草养血活血,柔肝止痛。诸药合用,少阳枢机通利,气血调和通畅,故腰痛止矣。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4 12:5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读陈竺部长访谈感言
    卫生部长陈竺在这次“两代”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医要有胆略,欢迎新事物。”陈竺讲了中国文字的两次危机,启发中医药要有大手笔,大思路,跳出传统的框架,跳出市场模式的束缚;中医人要奋发图强,进行卓有成效的传承,传承的同时要有创新。第一次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字出现危机。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信息技术引起中国文字危机。他说:“所以,我认为文字的变革就如同中医的发展历程,外部的一种批评或者技术革命和认识上的飞跃,对原有系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会使原有的东西革命和新生,从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国中医药报3月11日)我觉得非常中肯,给人以启迪,是这个理。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此深有感触,认为陈部长讲话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1.中医要发展,应该吸收现代医学技术,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医。疗效好,病人接受、认可才是硬道理。中医的病名,大多是依据病人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命名的,如:眩晕,黄疸,鼓胀等,比较模糊、笼统。由于时代的足限,中医没有能深入到微观领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及西医病名诊断确切,因此也不易被病人接受。中医完全可以借用西医诊断技术,运用中医辨证、用药理论方法,寻求有效的治疗方药,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效果,满足病人需求。比如周天寒老师治疗梅尼埃病,在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撰写了“美尼尔氏综合症的辨证施治”论文,将该病分为:少阳郁热、风火上扰、痰浊中阻、肾精亏虚、气血俱虚五型辨证施治,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如中医黄疸一病,包括西医阻塞性黄疸,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采取中医、中药治疗针对性更强,疗效更好,更有说服力,也易于被病人接受。如我治疗吕某某,患乙型活动性肝炎,经西医输液、保肝治疗月余转氨酶略降,总胆红素TBIL反而由232 umol/L升至386umol/L。ALT 332Iu/L,AST183Iu/L ,白球比0.9A/G,蛋白出现倒置,B超示:肝大,反应性胆囊炎,经他人推荐到我处就诊。刻诊:面色及巩膜发黄如橘子色,纳差厌油腻,四肢倦怠无力,口苦,小便色深黄,大便稀,日2-3次。舌色红,苔白厚,脉弦略数。诊断:脾肾气虚,热毒瘀阻肝胆(乙型肝炎活动期)。我即用自拟益气活血清肝汤加栀子15克,川牛膝50克。治疗1月后,查肝功病人总胆红素降至81umol/L, 谷丙转氨酶115Iu/L,谷草转氨酶68Iu/L,白球比1.1A/G,蛋白倒置得到纠正。患者信心大增,再服中药2月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又如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病范畴,临床治疗虽然比较棘手,但现代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在抗肝纤维化,纠正蛋白倒置方面疗效确切。如我最近治疗周某某,患肝硬化已到中、晚期。腹胀如鼓,双下肢浮肿。彩超显示:肝脾肿大,肝左叶有数个结节状包块,门静脉增宽。白球比0.8A/G,蛋白倒置。经我用自拟益气活血清肝汤去连翘,重用白术,加鳖甲、牡蛎、甲珠、川牛膝、益母草等。医治6个月,彩超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轻度异常。病人基本痊愈。
2.中医要发展,剂型改革也很重要。现在有不少病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看中医和服用中药,中药服用不方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医剂型改革迫在眉切。比如中医的藿香正气液因对呕吐,腹胀,腹泻有一定疗效,有的西医医生都喜欢使用,由于携带服用方便,很受病人欢迎,更是老百姓居家旅游必备之品。又如云南白药胶囊、贴剂系列,由于疗可靠,服用、携带方便,深受病人群众喜爱。再如现在的免煎中药,由于加减变化灵活,服用方便,临床辨证用药准确,疗效也很满意,病人也乐意接受。只是因成本高,药价较贵,经济条件差的病人还无力承受。如果能降低成本和药价,再纳入医保报账范围,我想会受到更多病人的欢迎,这样无疑有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09-6-14 19:0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此乃真中医矣!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4 20:5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赞誉,愧不敢当。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5 06:2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感谢各位老师的教导和鼓励,感谢各位网友同道的积极参与,使我顺利完成这期专访。我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虽然没有建树,医技和理论、写作水平也不能与同辈及后学比,但也有不少感慨。学中医成才周期长,经济效益差,既然选择了中医,就要终身坚守,始终不脱离临床,现代中医不可能不受西医影响,不借鉴现代检测技术,但是要始终坚持中医思维。我无其它业余爱好,唯有喜欢看各种书籍,但爱读书却不求甚解,学而不精,终究一事无成,希望同道引以为鉴。再次对各位前辈、同道表示感谢,谢谢您们的参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下期专访吧。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09-6-19 20:2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3 05:42pm 发表的内容: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定时疼痛
    疼痛病症临床较为常见,然而其中有少数病人,疼痛每日定时发作,时过自然消除,治疗比较棘手。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受仲景小柴胡汤治疗疟疾恶寒发热,定时发作启示,运用本 ...
先生真临床人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19 20:3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先生过奖,实不敢当。
作者: 庭前月    时间: 2009-6-22 12:3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学习了,先生关于"纯中医"的看法非常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22 12:43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参与和支持,不过纯中医对此可能比较反感,说实话,在现代科学背景下,那里还能打造出纯中医?现代中医不可能只读经典,不接触西医知识以及现代检测技术。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24 20:38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要学好中医,必须从学习中医经典开始,因为只有学习中医经典;才能培养中医思维;学好中医经典才能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才能创新中医。有的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创新是当务之急,不赞成学习继承中医经典。
                    问渠哪得清如许
                 —兼与张毅先生商榷
    读《中国中医药报》张毅“中医继承之我见”和王坤文“我为温习经典辩护—与张毅先生商榷”大作,对张毅先生有些观点却不敢完全苟同,而王昆文先生虽然强调了中医学习经典的重要性,但我亦觉得论说得不够透彻,有些空洞。个人认为:中医要发展,离不开源头,离不开活水,而中国古代文化、中医经典著作、临床实践就是中医的源头、活水。要学好中医,中医要发展就必须抓住“一个坚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要坚持中医“读经典,做临床”发展方向不动摇。什么是中医发展方向?那就是中医必须笃行“读经典,做临床”方略和举措。因为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源头,临床实践是中医的活水,借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话说就是,“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而不能像张毅先生提倡的“中医应该继承和发扬齐头并行,而且发扬更应摆在优先位置”。做中医,或者要学好中医,就必须学好中医经典著作,“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孙思邈《大医精诚》)。中医目前阵地萎缩,西化严重,我想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忽视了对中医经典的学习,缺乏用中医思维诊治疾病。去年我在市里参加仲景学说专委会学术会议,市中医院副院长及熊博士,在谈到单位招聘会情况时说,他们叫前来应聘的中医本科生背颂叶天士治疗温病大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都背不出来。今年我参加职称晋升,听说有一位乡镇医院院长,在晋升中医副主任医师论文答辩时,连桂枝汤都背不出来。学术粗疏如此,难道还能指望他这种人发展中医?如果没有坚实丰厚的中医功底,不坚持长期从事艰苦的临床实践,心气浮躁,而希望走捷径,如张先生所说的:“重心放在理论体系创新、治疗方法(技术)创新、意识思维创新上”。如果真是这样,中医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因为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源头活水,发展中医只能是一句空话。历代中医学大家,必然又是中医临床实践家,张仲景、孙思邈,金元“四大家”就不说了,王清任、叶天士、吴鞠通等,他们无不受中医经典著作的滋润,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做中医或发展中医除了始终坚持践行“学经典,做临床”方向不动摇外,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也不可少。
    要正确处理好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医经典的关系。要学好中医经典著作,必须要有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功底。因为中医学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她本身就是以古代文化为载体,是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东方科学”。纵观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及近代中医大家,没有哪一位不具有深厚的古文化知识功底。他们大多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影响,在考场失意(名额有限啊,并非水平不高!),转而穷究医理,坚持临床实践,著书立说,最终成为中医大家(师),如朱丹溪、李时珍、徐灵胎等。有的甚至考取了功名,由于深入专研中医理论,坚持临床实践成为中医学家的,如张仲景、唐容川、陈修园等。要继承好中医学就必须学好中国古代文化,培育中医思维方式,采用“取类比象”、“天人相应”、“仰观俯察”、“司外揣内”等东方文化独特思维方式,去探求病理,指导临床实践。由于新文化运动的过激行为,中医首当其中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文化出现了断层。据说我们现在有的中医研究生,就连《本草纲目》序都读不懂,如何去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去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可喜的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现在书店到处都可以看到《四书》、《五经》、《楚辞》、《离骚》和《老子》、《庄子》读本。我们要抓住学习古代文化契机,深入学习古汉语、古文化知识,学习中医经典著作,走继承创新之路。
    要正确处理好中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医的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张先生说:“我坚决反对全国中医都去进行‘经典’大温课式的所谓继承。”,是急功近利的表现,用王昆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否定对中医经典的继承,就是否定中医的根本,最后会让中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走向灭亡。”。本人从事中医工作近30年,始终奉行坚持不懈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旁及诸家,并坚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埋头做学问,躬身做临床,在继承和实践中创新。我1983年在中医古典医著提高班进修1年,在后来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4年,在临床实践中还不断温习中医经典著作及各家学说。学习仲景《伤寒论》,在临床上有所感悟,有所得,于是撰写了“小柴胡汤治疗定时疼痛体会”、“四逆散临床运用体会”,在《实用中医药杂志》上发表。又如桂枝汤,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前人有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受其启发,我认为桂枝汤也有调气血、通经络作用。于是用桂枝汤加味,创活血通经汤,治愈妇女不孕症10余例。借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活络效灵丹,去乳香、没药,加川芎、川牛膝等,创灵效汤治疗宫外孕,经妇产科杀胚治疗后,治疗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居高不降者,收到良好疗效,治愈病人100余例,治愈率达98%。试想,没有继承,哪来创新。其实,中医继承与创新,理论与临床又互相关联不可分割。
    要正确处理好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儒林外史》),反过来说,“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充分体现了,学习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辩证关系。学习或温习古典医著,要做到“师古不泥古”,而不是“蚀古不化”。因为古人也要受时代局限,不可能对任何问题都能圆满解决,尤其是医学,还有很多难题没有破解。因此不能够认为“对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不承认这一点,就会滑向唯心主义泥潭,就会不分是非,唯《经》是尊,就会瞋起眼睛说瞎话,就像王昆文先生崇拜的山西李可老中医一样,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吹得神乎其神(同时也可以看出李可老中医治学态度并不严谨)。他彭承祖不外乎“发现了”《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用来解释中医,但未必正确,所以学习中医始终不能脱离临床。据说原成都中医学院有一教授,《伤寒》背得溜熟,就是医不好病。老百姓称这种叫“书呆子”、“两脚书厨”,这种人除纸上谈兵外,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又何益之有?
    中医的生命力在疗效,学中医只有溯本求源,在中国古代文化 、中医经典著作、临床实践的源头、活水中不断吸取营养,千方百计提高疗效,中医药事业才可能发展,才可能兴旺发达。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 小安小叶    时间: 2009-6-24 21:0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我是新人,第一次来,这是我的第一帖,希望能在这里多多学习,向楼主学习,学习中医药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24 21:1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参与。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9-7-1 21:2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09 06:20pm 发表的内容:
短气验案一则
    彭某某,女,35岁。1984年3月7日诊。两天前夜间看电影时,初感背冷,恶寒战栗,后即出现短气不足以息、动则更甚、胸闷心累,四肢关节筋脉跳动。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右 ...
谢谢铁版的医案,此证方大见功力,果然是前辈。我等小青皮还不能胜兰啊。学习中。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9-7-1 21:3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0 06:41pm 发表的内容:
刘太医事件与中医应该没有直接关系,新语丝进行渲染醉翁之意不在酒。任何有利可图行业都可能有骗子出现。刘太医事件只能说明一是刘太医太狡猾,二是药监局监管不力,除此之外不能说明什么。
刘太医的书,我倒是看了几遍,颇多启发。感慨良多啊。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9-7-1 21:49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0 07:40pm 发表的内容:
将中医现代化进行到底
               不必刻意打造“纯中医”
    作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的老中医,笔者觉得关于“纯中医”之争主要是提法欠妥,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而超然独立存在 ...
看了铁版这个帖子,我也是感慨良多啊。但是“纯中医”是个不大不小的话题,不是一两句话说的完。以后在下开个帖子说说。在这里,我想说作为中医死于恶疾的可能不只你师父一人,但是更可能也不会多于西医死于恶疾者,那么会不会比结合者多呢?

-=-=-=-=- 以下内容由 王亚当2009年07月01日 09:50pm 时添加 -=-=-=-=-
你举的这个例子有些殘酷啊。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7-1 21:5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先生参与。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9-7-1 22:1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6/11 01:27pm 发表的内容:

有那么一部分人,居心叵测,叫嚣“纯中医”,实乃自己不懂西医,“遮丑”而已!
我们不懂怕甚,有西医或结合的同行先给我们作了,比如西医同行告诉我们这人的病是高血压,那人的病是糖尿病,等等。我们就治高血压、糖尿病就好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7-3 06:4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我们不懂怕甚。
   既然不懂为什么不学习,固步自封。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9-7-3 15:51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我实在没有固步自封,有歌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我们紧学慢学不赶趟。比如昨天我还学到了一个新成果---疑似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这个病的名头一定是大有玄机,有请钱版给讲解下。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7-3 19:2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马文辉先生云:有那么一部分人,居心叵测,叫嚣“纯中医”,实乃自己不懂西医,“遮丑”而已!
    时代要求我们中医人必须融汇新知。
  



作者: 杨医生yang    时间: 2009-9-19 16:04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苦学中医20年。今日方知有论坛和大家交流。希望技术能精益求精。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9-19 16:17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苦学中医20年。
    有同感,中医人其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 wangweiheng    时间: 2009-11-14 10:06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拜读先生许多精彩华章,深感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名家,德艺双馨,令人敬佩!

作者: 唐太宗    时间: 2009-11-29 16:40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马文辉先生云:有那么一部分人,居心叵测,叫嚣“纯中医”,实乃自己不懂西医,“遮丑”而已!
说得好!
铁版的“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冷思考”也写得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11-29 16:52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谢谢皇上。
作者: 哲学家    时间: 2010-1-6 21:45
标题: 第二十五期——铁骨铮铮2002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6/11 06:06pm 发表的内容:
我在临床上擅用疏肝理气活血,健脾益气法治病,《经》云:夫百病皆生于气也。
                   调理气机治则精义
    1.问题的提出  祖国医学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天元之气,人体生命形成于天地之气。成书于战 ...
先生说:[[肝气主升,肺主宣发、肃降,肝气的升发,有助于肺气宣散,使其不至壅闭不宣;肺气的肃降能够抑制肝气,防其升发太过。心属阳属火,位居上焦,肾属阴属水,位于下焦。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也全靠气机的升降出入。]],是这样的吗??先生在临床用药上也是这么作的吗??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3-9-10 20:12
王亚当 发表于 2009-7-3 07:51
我实在没有固步自封,有歌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我们紧学慢学不赶趟。比如昨天我还学到了一个新 ...

主要是中医未入门,其实中医变化最缓慢。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3-9-16 14:43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3-9-19 00:04 编辑

祝贺铁骨铮铮先生荣升总版!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3-9-17 20:35
铁骨铮铮先生对论坛及中医药学术的热爱、关注、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3-9-19 07:56
铁骨先生对中医药学和论坛的贡献大,支持先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3-9-21 18:43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3-9-17 12:35
铁骨铮铮先生对论坛及中医药学术的热爱、关注、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感谢各位领导信任,记得当年出任版主还是陈总推荐的。
作者: dnvr3431    时间: 2013-11-18 08:21

        问:什么是 场内交易?什么是 场外交易? 答:根据能不能在证券交易所 挂牌交易,证券投资 基金可分为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上市 基金,是指 基金份额在证券交易所 挂牌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 比如交易型开放式指数 基金(etf)、上市开放式 基金(lof)、 封闭式基金。非上市 基金,是指 基金份额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可变现 基金和不可流通基金两种。可变现 基金是指基金虽不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但可通过" 赎回"来收回投资的 证券投资金,如开放式基金。不可流通 基金,是指基金既不能在 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又不能通过" 赎回"来收回投资的证券投资基金,如某些私募基金。所谓场就是指 股票市场, 场内交易是指用 股票账户在证券市场买卖 封闭式基金、etf或者lof这类的基金;场外买卖就是我们平时在分销渠道做的买卖开放式基金, 比如在银基通里买卖基金。换言之:场内是指通过证交所系统作的申购,而场外是指通过银行系统作的。 问:什么是 基金账户? 答:基金账户分为 基金交易账户和基金ta账户。一般我们所说的 基金账户(基金账号)是指基金ta账户。 问:什么是 基金交易账户? 答: 基金交易帐户是银行为投资者设立的用于在本行进行基金交易的帐户。投资者通过银行代销网点办理 基金业务时,必须先开立 基金交易帐户。该帐户用于记载投资者进行 基金交易活动的情况和所持有的 基金份额。每个投资者只能申请开立一个 基金交易帐户。 问:什么是 基金ta账户? 答: 基金ta帐户是投资者持有某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基金帐号,是transfer agent的简称,主要用来记录投资者基金帐户的情况。 问: 基金交易账户和基金ta账户的区别? 答: 基金交易帐户和基金ta帐户是不一样的,投资者在另一家银行购买需要告诉柜员其原来的基金ta账号(也就是登记基金账号),否则开户会不成功。因为一个身份证号只能对应一个 基金ta账号,但可以对应多个交易帐号。ta帐号是 基金公司相关的,而不是与银行相关的。虽然投资者是在银行开通的,但其实在银行帮你在 基金公司开通的。ta帐号是 基金帐号,是与投资者的身份证件相关的,它是帮助基金公司识别客户的。它包括户名,证件号码等。一个身份证号码在一家 基金公司最多只能有两个基金帐号,一个是在基金公司自己的ta系统注册的,另一个是可以用中登公司的ta帐号注册,也就是你的股东代码卡号。但是有一些 基金公司没有自己的ta系统,那你就只能使用中登公司的ta帐号。而在一个 基金帐号下可以开多个交易帐号,可是直销交易帐号,也可以是代销交易帐号。交易帐号包括的是代销机构, 资金卡等信息.它可以帮助 基金公司区分资金的来源。 问:什么是登记 基金账号? 答:投资者在开立 基金ta账户后,如需要在开立基金ta账户的销售机构以外的其他销售机构办理基金业务,需首先登记其基金ta帐号。换句话说,登记 基金帐号是投资者已在一家销售机构开立了基金ta帐户,而又想要在另一家销售机构办理基金业务时所必须经过的手续。 问:未开立 基金账户的客户可以办理登记基金帐号的业务吗? 答:未开立 基金帐户的客户不可以办理登记基金帐号业务,但他可以直接办理开立基金帐户的业务。 问:一个投资者可以开立多个 基金账户吗? 答:不行,这里我们所说的 基金账户(基金账号)一般是指基金ta账户,根据业务规则的规定,一个投资者只能开立一个基金帐户。
作者: dnvr3431    时间: 2013-11-21 23:25

        北京(品今)基金湖南分公司重磅推出比银行、公司同类型固本息定投基金收益高1-2倍,每月贴息,最高年化收益10-12%,最低起点10万即可起步!3-24个月任选(同类银行、公司发售固本息基金至少100万起步) 黄经理 18973120280  QQ;2023212901

        问:什么是 场内交易?什么是 场外交易? 答:根据能不能在证券交易所 挂牌交易,证券投资 基金可分为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上市 基金,是指 基金份额在证券交易所 挂牌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 比如交易型开放式指数 基金(etf)、上市开放式 基金(lof)、 封闭式基金。非上市 基金,是指 基金份额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可变现 基金和不可流通基金两种。可变现 基金是指基金虽不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但可通过" 赎回"来收回投资的 证券投资金,如开放式基金。不可流通 基金,是指基金既不能在 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又不能通过" 赎回"来收回投资的证券投资基金,如某些私募基金。所谓场就是指 股票市场, 场内交易是指用 股票账户在证券市场买卖 封闭式基金、etf或者lof这类的基金;场外买卖就是我们平时在分销渠道做的买卖开放式基金, 比如在银基通里买卖基金。换言之:场内是指通过证交所系统作的申购,而场外是指通过银行系统作的。 问:什么是 基金账户? 答:基金账户分为 基金交易账户和基金ta账户。一般我们所说的 基金账户(基金账号)是指基金ta账户。 问:什么是 基金交易账户? 答: 基金交易帐户是银行为投资者设立的用于在本行进行基金交易的帐户。投资者通过银行代销网点办理 基金业务时,必须先开立 基金交易帐户。该帐户用于记载投资者进行 基金交易活动的情况和所持有的 基金份额。每个投资者只能申请开立一个 基金交易帐户。 问:什么是 基金ta账户? 答: 基金ta帐户是投资者持有某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基金帐号,是transfer agent的简称,主要用来记录投资者基金帐户的情况。 问: 基金交易账户和基金ta账户的区别? 答: 基金交易帐户和基金ta帐户是不一样的,投资者在另一家银行购买需要告诉柜员其原来的基金ta账号(也就是登记基金账号),否则开户会不成功。因为一个身份证号只能对应一个 基金ta账号,但可以对应多个交易帐号。ta帐号是 基金公司相关的,而不是与银行相关的。虽然投资者是在银行开通的,但其实在银行帮你在 基金公司开通的。ta帐号是 基金帐号,是与投资者的身份证件相关的,它是帮助基金公司识别客户的。它包括户名,证件号码等。一个身份证号码在一家 基金公司最多只能有两个基金帐号,一个是在基金公司自己的ta系统注册的,另一个是可以用中登公司的ta帐号注册,也就是你的股东代码卡号。但是有一些 基金公司没有自己的ta系统,那你就只能使用中登公司的ta帐号。而在一个 基金帐号下可以开多个交易帐号,可是直销交易帐号,也可以是代销交易帐号。交易帐号包括的是代销机构, 资金卡等信息.它可以帮助 基金公司区分资金的来源。 问:什么是登记 基金账号? 答:投资者在开立 基金ta账户后,如需要在开立基金ta账户的销售机构以外的其他销售机构办理基金业务,需首先登记其基金ta帐号。换句话说,登记 基金帐号是投资者已在一家销售机构开立了基金ta帐户,而又想要在另一家销售机构办理基金业务时所必须经过的手续。 问:未开立 基金账户的客户可以办理登记基金帐号的业务吗? 答:未开立 基金帐户的客户不可以办理登记基金帐号业务,但他可以直接办理开立基金帐户的业务。 问:一个投资者可以开立多个 基金账户吗? 答:不行,这里我们所说的 基金账户(基金账号)一般是指基金ta账户,根据业务规则的规定,一个投资者只能开立一个基金帐户。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