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3 17:31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王不留行”说我只会破除,不会建设中医理论。这是因为:我们中医理论现有体系存在着诸多似是而非的“定论”,必须先考证清楚传统中医学的本来面貌,然后才能提建设的事情。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
下面把本人已发表的一篇论文“贴”上,这篇文章对中医理论中的一个“不刊之论”又做了“破除”,请指正。
泌别清浊考析

“小肠主泌别清浊”已成为当今中医学基础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并进一步解释为:“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①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②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③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1]。这种说法虽与西医学关于小肠的功能相符合,但却与“泌别清浊”之本意相悖,更违背了历史与逻辑。
元•滑寿《十四经发挥》有云:“胃之下口,小肠上口也,在脐上二寸,水谷于是入焉。脐上一寸,为水分穴,则小肠下口也,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滓秽入大肠。”[2]这是现存医籍中关于小肠具有“泌别清浊”之功能的最早记载,其后张介宾、李中梓等皆相沿袭。由“水液入膀胱,滓秽入大肠”来看,只是说水液自小肠下口渗入膀胱,渣秽传入大肠,这可以说是“泌别清浊”之本意,也是小肠“化物”具体内涵之所指。对此,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说:“经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为器亦止为胃役使,特以与心络并行隧道,又与足太阳膀胱连经,故亦以三阳归之,非谓其职能与足太阳并列也,倘一拈太阳,即以小肠膀胱并举,不知要矣。所以小肠之职任,与大肠相仿”;“下焦之胃下口,下输水谷于小肠,而小肠之水液,渗入膀胱以注前阴;小肠之滓秽,转输大肠以注后阴,则下焦所主部位,自在脐腹以下一段”[3]。张聿青亦曰:“小肠之化物,化其完谷而已,迨至传道之地,则变化物质而为糟粕,肠胃接壤之区,谓之阑门,化谷为便,由此而趋后阴,化饮为溲,由此而入膀胱”[4]。
水液自小肠下口——阑门分水于膀胱之说,始见于《道藏•修真十书•杂著捷径》“烟萝图”所附之《朱提点内境论》。其文曰:“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气自胃之上口曰贲门传于肺播于诸脉,其秽滓自胃之下口曰幽门传入于小肠。小肠下口曰阑门,泌别而水入膀胱,其秽渣则入大肠。”[5]据考证,该文为北宋人所撰,“时为《欧希范五脏图》问世不久,并引用了欧图若干文字”。水液自小肠下口——阑门,渗入膀胱,可以说是中医学关于尿液形成的一贯认识。靳士英先生对现存之《五脏图》比较分析后指出:“(历代)五脏图对肾与膀胱间的联系、输尿管均未能发现绘出,而以小肠阑门分水于膀胱解释”[6]。
其实,水液自小肠渗入膀胱,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经这样认为了,《灵枢•经脉》将小肠的主病定为“是主液所生病者”即其证也。并且认为此功能为下焦所主。《灵枢•营卫生会》曰:“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按《甲乙》卷一第十一作“渗泄”。)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杨上善注云:“济泌别汁,循下焦渗入膀胱,此下焦气液也”[7];张介宾注曰:“济,泲同,犹酾滤也。泌,如狭流也。别汁,分别清浊也。别回肠者,谓水谷并居于胃中,传化于小肠,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糟粕由此别行回肠,从后而出,津液由此别渗膀胱,从前而出。膀胱无上口,故云渗入。”[8]《难经•三十一难》更是明确指出:“下焦者,当膀胱上口(按张介宾云:“三十一难曰:下焦者,当膀胱上口……其言上口者,以渗入之处为言,非真谓有口也。如果有口,则不言渗入矣。”[8]),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虽然后世医家对三焦“有形”、“无形”争论不休,但对下焦能“分别清浊”却都无疑义,而且还有认为《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寓有此意者。如:明•俞弁《续医说》云:“下焦如渎,渎者沟渎之义,可以决渎,可以传导,乃是小肠之下口,曰阑门,泌别水谷,自此而清浊之所,此为下焦”[9];清•周自闲亦曰:“渎,沟也;通也。则渎者状分别清浊,即‘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之义也。”[10]可见,“分别清浊”或“泌别清浊”是下焦之功能,这与后世所说的“阑门分水”并无二致。《灵枢•营卫生会》云:“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杨上善注曰:“回肠,大肠也。”。“别回肠”,自小肠下口而起也。下焦起始于“阑门”更加印证了我们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由胃传入小肠之“食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水谷精微),其中包括糖、乳糜微粒、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肠是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这种认识的取得是在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内分泌学等众多现代学科倡立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够将胃排入小肠之内容物区分为水液、渣秽(即今天所说的食物纤维等)两部分,而直观解剖又发现从小肠传入大肠的内容物中水液几乎已全部消失,只剩渣秽存于其中。在没有直接管道沟通胃肠道与膀胱的情况下,水液又是如何从胃肠到达膀胱的呢?于是就只好认为水液是通过小肠外面的“焦”而渗入膀胱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难道不是十分难得的“科学”之论吗?
总之,“泌别清浊”是说水液自下焦起始的“阑门”之处渗入膀胱,糟粕传入大肠。“泌清”是相对于“别浊”而言的,仅仅是说水液渗入膀胱而已,与水谷精微的吸收了不相干。将营养物质的吸收赋予小肠的说法,是以西医学有关人体脏器功能的认识比类、附会中医脏腑功能的典型做法。不仅违背了中医理论原旨,而且对临床也毫无指导意义。临床上,对吸收不良的疾患,是从脾胃论治,而不是从小肠,便足证中医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功能这一在当今学界已成“不刊之论”之谬误。
探讨并还原“泌别清浊”之本义,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微不足道”命题的解析,可以为我们今天明确三焦是否有形?有形,到底是指现代解剖学上的哪一器官实体提供可资佐证的证据和思路。由水液从“阑门”分出循小肠外面的“焦”渗入膀胱这一中医学关于水液代谢的传统认识,相信稍微具有现代解剖知识的人,肯定会对下焦的具体所指有所了悟了。对此,我们还将另文再论。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4 13:21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如果本论坛的诸位大家能循着本人“胃是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部位”、“腐熟考辨”、“泌清别浊考析”等文的思路,你就一定会找出“三焦”的物质实体来!!!!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4-10-14 17:23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move]那你怎么理解“受盛”呢?[/move]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4 17:57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藏象理论下的脏腑可谓虚实兼备。实者,基本的解剖所见也。虚者,在解剖的基础上和在复杂的人体功能状态基础上,建构了能基本整合二者的法象,也即西方科学中的模型。在起初的认识上由实致虚,在后来的应用上由虚返实。这正是中医学理论独特之处。也可以这样说,实者非实,虚者非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过执于实象则难以明了整体的有机统一关系,若过执于虚论则显空泛而无着落。于是中医学者在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4-10-14 18:13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4/10/14 05:57pm 发表的内容:
藏象理论下的脏腑可谓虚实兼备。.. ...在起初的认识上由实致虚,在后来的应用上由虚返实。这正是中医学理论独特之处。也可以这样说,实者非实,虚者非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过执于实象则难以明了整体的有机统一关系,若过执于虚论则显空泛而无着落。于是中医学者在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
十分赞赏东方医学先生的观点。
象、数、意三种思维形式、逐渐向逻辑形式过渡,是现代中医必定要面对的大难题,会员張仲景先生在这方面的收获最大,他的文帖充分地反映出这个特点。
据我所知,论坛版主所以然先生也在这方面颇有建树·不过所以然先生的象意→逻辑中医理论演释与会员沭河先生,翟鉴先生等风格大大不同,所以然先生是牢牢立足于临床应用角度,而不是崇尚空谈理论而理论的演释。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4 18:45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我正是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泌清别浊”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才转而考证其本义,还其本来面貌的。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4 20:12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刚才因为我儿子在旁边争电脑,上一个帖子语言有误。应该是:
我正是从临床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目前中医基础理论关于”泌清别浊”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说法没有任何的指导实践的作用,才进一步转而考察其本义,还其本来面目的。
有些人可能自觉自己是“临床家”,处处以“国医圣手”的口吻教训人,除了清楚地显示自己的无知外,岂有她哉????????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4 20:49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4/10/14 05:23pm 发表的内容:
那你怎么理解“受盛”呢?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灵枢•本输》曰:“小肠者,受盛之腑”;《灵枢•胀论》又云:“咽喉小肠者,传送也”。可见,《内经》时代即认为小肠的功能有三:一为受盛;二是化物;三曰传送。
受盛,即接受盛纳由胃排入之“物”;传送,即将受盛之物“变化”一番后传入大肠。这都十分容易理解,无须作更多的说解。但对“化物”,不仅《内经》未作进一步的解释,就是王冰也只是说“受已复化,传入大肠”。
小肠具有受盛、化物的功能,从宰杀动物及大体解剖即可获得。解剖实践使人们很容易地认识到:小肠上口即胃之下口,小肠的内容物是自胃“依次传下”(《灵枢•五味》)的,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的交替关系,又因六腑具有“传化物而不藏”的共同特性,故古人将小肠这一接受、传递胃内容物的功能赅之为“受盛”;宰杀动物和解剖实践还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大肠内容物的性状与小肠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将其谓之为“化物”。

作者: 小乔    时间: 2004-10-14 21:02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张仲景2004/10/14 08:12pm 发表的内容:
有些人可能自觉自己是“临床家”,处处以“国医圣手”的口吻教训人,除了清楚地显示自己的无知外,岂有她哉????????  ...
张先生的话儿,令人想起肖红先生,中西结合,手术刀与经典中医论个底朝天,若肖先生听了张先生的这番话儿,一定会受益无穷!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04-10-14 21:12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了;把本来明白的事情,搞得不明白了。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4 21:27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4/10/14 09:12pm 发表的内容:
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了;把本来明白的事情,搞得不明白了。
我的理解力很差,不明白,请说清楚一些。

作者: 小乔    时间: 2004-10-14 21:37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张仲景2004/10/14 09:27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理解力很差,不明白,请说清楚一些。
东方医学先生已经回答了张先生的问题了,就这么简单!
作者: 天魔道士    时间: 2004-10-14 22:21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4/10/14 05:57pm 发表的内容:
实者非实,虚者非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于是中医学者在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
哎!
感觉就一个字:玄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5 08:09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牛兄:一点也不玄,中医学就是这样一门学问,你要深入其中就能领悟。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5 09:35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在对中医理论错误理解的前提下,如何谈的上正确领悟其精神实质呢?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5 18:42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确实不易,要从自以为是到众人点头称是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 张仲景    时间: 2004-10-15 19:25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4/10/15 06:42pm 发表的内容:
确实不易,要从自以为是到众人点头称是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奉劝“东”先生说话不要这样“含蓄”,我等之辈理解不了。
一个多月来的实践,让我明白:中医界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得到本论坛,特别是本论坛所谓“版主”的“点头称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本论坛“版主”的水平都太高、太高了,是中医界的精英,愿本论坛在你们这些“版主”的精心筹划、操作下,飞黄腾达!!!!!

作者: 小川    时间: 2004-10-15 19:53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先生文章太多引用,看起来很吃力。为何不试着换成自己的话说呢?
作者: 抱残守缺    时间: 2004-10-15 21:53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同意主贴的内容。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4-10-15 22:04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下面引用由张仲景2004/10/14 01:21pm 发表的内容:
“胃是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部位”、“腐熟考辨”、“泌清别浊考析”等文的思路,你就一定会找出“三焦”的物质实体来!!!!
如果不用“放大镜”来研究三焦,可能三焦的概念就会一目了然。
经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4-10-15 22:06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只可远观矣。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04-10-16 08:39
标题: [原创]泌清别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作用

不看则已,一看果然如此,张君上天入地,探幽索隐,终于从一片故纸堆中找出“水液是自下焦起始的阑门之处渗入膀胱”这个“宝”来,佩服啊佩服,呵呵!!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