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打印本页]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9 16:2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watermark]消化系统疾病
  
【概说】
“化”字暗含吸收之义,故消化系统实则“消化吸收系统”。
除氧气之外,人体必需的一切营养物质都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入。
动物必须从外界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才能生存,所以,消化系统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系统。比如草履虫,不可能有其它任何系统,但必须有消化“系统”——只有一个开口的腔。其它系统是随着动物进化,机体构造不断复杂而发展起来的。
不过,一直到人,从外界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途径还是只有两条。
一是呼吸系统——只吸收氧气一种物质而且是耗能的。二是消化系统——吸收除氧气之外的一切能量和营养物质。按:烤火、晒太阳、热浴等是非常规的、小量热量吸收途径。
消化过程也要耗能,但是,它主要还是吸收能量和物质。人体同化过程从消化开始。没有它,就谈不到任何异化过程。总之,无论从动物进化角度看,还是从当代医学高度看,消化都是生命之“根”,即中医所谓“后天之本”。
生命之“根”有了问题,自然全身受损。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死人。不太严重时,也要重视。
常言说:病从口入。数十年前,消化道“外感”比“内伤”多见。那时,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大规模流行而且大量死人。如霍乱、伤寒、痢疾等。近数十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知识普及,烈性传染病被消灭或严格控制,消化道“外感”远远相对少见了。由于消化系统很容易受情志或心理因素影响,加之当代社会给人很多不良精神刺激,目前很常见消化系统“内伤”。目前最常见、一般又相当顽固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胆疾病,特别是胃炎,多数是情志因素所致。许多人用抗菌素治疗胃炎,实在是南辕北辙。过用寒凉、破气之剂则是中医方面的常见偏差。
肝脏属于消化器官,但是,目前较常见又较难防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特别是病毒携带者转阴问题,已在“感染性疾病”中讨论。
[/watermark]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0 17:0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治要点】
  
  1、总体看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
消化管指自口腔到肛门这一人体最大、最长的管道,主要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普通人都知道这些器官的形态及其大体功能。大约1800年前,我国古代医家,对这一管道就做过相当仔细的解剖,见《灵枢•肠胃》。
消化管的两头儿都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严格说来,消化管不是体内。这也是为什么它容易患外感。
消化管的功能是:①主容纳——给消化提供空间;②摄入、磨碎食物;③吸收消化好的营养物质(其中也有少量虽然容易吸收却有毒的物质);④排出糟粕——大便。它的消化作用以物理性为主,化学性为辅。
消化管是空腔器官,按中医理解都属于“腑”。“腑”是“以通为用”的。所以,消化管必需“通”。“通”而太过——最多见的是腹泻——固然不好,但长期腹泻一般不会死人。“不通”——梗阻——则很危险。完全不通,必然很快死人。部分不通,一般也比腹泻难治或危险。还有其它“通”而太过的情况,如食管癌术后的食物反流;胃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胃结肠瘘等,从略。
至于消化腺,可以说,从口腔到肛门,消化道粘膜上都分布有某种腺体。但是,最重要而且可以视作独立器官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和胆。
消化腺随时往消化管内分泌消化液。消化液的功用一是协同磨碎过程逐步把食物变成食糜,二是提供消化酶和胆汁(特别用于消化吸收脂肪)。消化腺的消化作用以化学性为主,物理性为辅。消化酶和胆汁分泌异常是最常见的消化腺病理。
自中医看,除胆道外,消化腺似乎不是“腑”,但是,消化腺也是以通为用的。大多数消化腺疾病,都伴有某种程度的不通。
以上所述西医的消化生理、病理是一分为二的,而且不是笔者的特识。
中医关于消化生理的认识也是一分为二的,即常说的“胃主容纳,脾主运化”。简单说来,中医所谓“胃”,即消化管;“脾” 即消化腺。这对中西医结合地总体把握消化系统有好处,不是说消化管和消化腺、容纳和运化可以截然分开。所以,也可以理解为:“胃”管食欲和食量;“脾”管消化吸收而且包括物理性和化学性两个方面。
进一步总体把握消化生理、病理,最好记住以下要点。
消化液分泌的正常状态是:越是上端越以向消化道内分泌为主。十二指肠之上,几乎不吸收,而是只向消化管内分泌;回肠下段和大肠则以吸收为主,几乎不向消化道内分泌。消化道各部分和各消化腺缺一不可。但是,最主要的消化过程在胃和空肠上段(特别是胃)中进行,最主要的吸收过程发生在空肠。
消化过程是一套连续工序,前一道工序质量太差,后面工序都受不了。比如,咀嚼很不充分、因而没有和唾液混合好的坚硬、粗糙食物到了胃里,会很快导致上腹不适。结果很可能是,胃也不能做好工作。严重一点的,胃就会受不了。它会拒绝工作,把胃内容物呕出。即便勉强不呕出,大小肠也遇到麻烦。不但出现腹胀腹痛,还可以出现腹泻等。
一般说来,后面的工序完成得不好,不会迅速对前面发生严重影响。所以,口腔和胃这前两道消化工序的责任器官——特别是胃,最常需要整治调理。
肝、胆、胰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它们的生理、病理和诊治要点见各有关器官的疾病。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1 10:43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2、胃、小肠和大肠
  
下面简单说一下胃、小肠和大肠。
  胃是很直观的器官,普通人对胃的解剖生理都有常识。中西医对胃的解剖构造认识是一致的。今解剖所谓贲门、幽门就是直接使用的《难经》术语。关于胃的详细构造,不是腹部外科医生不必记那么多。不经常做手术,记住也会忘掉。关于胃的生理,中西医的认识也基本一致。不过,当代医生,最好掌握以下要点:
紧接食道而且很膨大的胃,确实是为了容纳食物———直到“饱”。
但是,胃又不是只主容纳。食物在胃里呆1个半小时左右,也为了消化——反复蠕动把咀嚼过的食物和饮水、唾液、胃液进一步混合、磨碎成食糜,同时,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分解部分淀粉和蛋白质。
如果把消化过程分作消化和吸收两步。胃把食糜排入十二指肠时,大约完成了消化的3/4。只是,这时还几乎完全没有吸收。
正常的贲门,是许进不许出的,否则就是打嗝、呕吐或其它胃内容物返流。
呕吐一般是保护性反应,即吐出胃不能忍受的东西,或者机体需要暂时解除消化道负担。
食物停滞在胃里不能下行,必然腐败、变质成为毒物。所以,幽门梗阻时,呕吐是不得已的保护性反应。肠梗阻也必然要呕吐。
解决这样的呕吐,不是靠止呕。整个消化道都是这样。
故中医说:六腑以通为用,胃以息息下行为顺。
不顺,就是典型的病态。不通,更是严重的病态。
胃蠕动需要正常的动力、张力和频率。其中之一异常,即便管道没有狭窄,也妨碍食物下行。
食物在胃内潴留,很容易查出。除了患者自觉饱胀外,常有上腹振水声。若系较重的幽门梗阻,还可以看到蠕动的“胃型”。
当然,也可以做X光胃造影等。
胃动力状态异常,只靠造影反映不全面。这时需要参考中医理论。特别是中医说的“中气不足”,常提示胃动力——张力和蠕动频幅不足。
近年来,西医发明了不少胃肠动力药,最常用的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它们接近于中医的行气、理气药。按中医理解,中气不足,不能只用行气、理气药。故应该中西医结合地使用。
胃肠消化还需要消化酶充足。必要时,必须补充。中药的三仙就是补充淀粉酶、维生素B族和促进消化酶分泌。西药多酶片和食母生的作用,几乎完全等于三仙。
因为胃蛋白酶在酸性溶液中才能起作用,所以,胃粘膜是分泌盐酸的。空腹胃液的正常PH值为4左右。胃酸过少,不利于消化。数十年前,稀盐酸曾经作为健胃药。但是,胃酸过高也不好,它不但引起烧心,还是消化性溃疡的核心病理环节。西医使用碱性药治疗烧心和消化性溃疡(半数以上的患者有烧心)有一百多年。近年发明的甲氰咪胍系列,也是碱性的,但是,它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不是因为碱性。
小肠和大肠大体上是什么样子,普通人都知道。小肠内的消化主要靠食糜经过十二指肠时混入的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胆汁。这一过程很快完成,故小肠的功用主要是吸收。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大肠的功用更是以吸收为主,它吸收的主要是水。不过,大肠对人之重要,主要还不是它吸收水。

作者: 王耀勋    时间: 2009-10-11 11:1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楼主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看到楼主更深入的解读,比如“七情”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和调治过程中影响的作用机理和病理过程,则是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层次。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1 15:11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3、消化必须借重细菌
有必要结合大小肠说一下,消化过程必须借重与人共生的微生物。
大约8米长的消化道内生存着三、四百种微生物,数量10万亿以上。把肠道内的微生物一个个地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二圈半。消化道的自然菌群中,99%对人体有益,剩下的1%在常态下也不会致病,而是所谓条件致病菌。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细菌和人体之间通过能量交换,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
毫无疑义,没有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人不能生存。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首先是人依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而且不仅消化道内需要微生物。
可惜,教科书上对这一点从来强调不够,以至于很多当代医生有关概念淡薄。不少人可能认为:消化道内最好没有细菌等微生物。
故再次强调:人体必需有大小肠这两个最“不干净”的器官。或者说:医家必需保证或维持大小肠的“不干净”状态。“干净”的大小肠,是不“卫生”的。
所谓“不干净”,指大小肠内必须保持足够数量与人共生的细菌,它们要在那里正常繁殖。离开母体之后,人必须在适当的内外微生物环境中才能生存。
所以,入口的食水,可以完全无菌。当代人也大都认为,食物当中的微生物越少越好。其实并非如此,详说从略。胃内消化,也不必借助微生物(草食反刍类动物等的胃内必须有共生的细菌)。但是,如果没有大小肠这两个有菌的、相当大而长的管道,人不能完成消化过程。
无论口服、肌肉注射还是静脉使用抗菌药过量或过久,都可以严重抑制大小肠内的微生物群落正常繁殖而出现病态。
过用清热解毒或泻下的中药,也可以出现这种不良后果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2 14:4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案1:生气致慢性胃炎             案19:郁闷致慢性胃炎
案2:生气致慢性胃炎             案20:慢性胃炎伴手指麻木
案3:生气致慢性胃炎             案21:慢性胃炎中气不足
案4:生气引起慢性胃炎           案22:慢性胃炎10年
案5:生气致慢性胃炎             案23:可疑慢性胃炎
案6:精神病遗留慢性胃炎         案24:慢性胃炎3年
案7:慢性胃炎伴失眠             案25:慢性胃炎并肩背攻痛
案8:消化性溃疡合并慢性胃炎     案26:慢性胃炎胀满不欲食
案9:心情不畅致慢性胃炎         案27:上腹痛数年
案10:复杂慢性胃炎              案28:体质性慢性胃炎
案11:未见面的慢性胃炎          案29:慢性胃炎反复发作
案12:慢性胃炎欲食但不能食      案30:肝郁性慢性胃炎
案13:轻症慢性胃炎              案31:低热并慢性胃炎
案14:女伯爵的慢性胃炎          案32:上腹痛半年
案15:紧张和嗜酒致慢性胃炎      案33:干燥综合征并胃炎
案16:心情不畅不能食            案34:典型心理性胃炎
案17:心情不畅致慢性胃炎        案35:儿童丧父后慢性胃炎
案18:多种原因致慢性胃炎        案36:儿童饮食不当慢性胃炎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2 16:2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概说】
近年来,慢性胃炎的诊断很常见。医家每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口服治疗,似乎胃炎就是感染所致。此种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今可一言以蔽之:目前的慢性胃炎,十九以上是恶性精神刺激或情志过度所致。故严格说来,多数慢性胃炎的诊断并不准确。患者的食少、饱胀等不过是神经调节紊乱之一。胃粘膜的变化则是纤维内窥镜发明后,容易看到的。
或问:近年西医认为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者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尊见与主流医界的看法完全相背,不是很难让医界接受吗?
  答:理性和经验都告诉我,HP不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详说请看“消化性溃疡”。至于慢性胃炎,和HP感染的关系就更小。抗感染是西医最擅长的手段。假如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抗HP感染的药物(先锋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羟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等),对慢性胃炎就应该速效。那样,众多曾经上市和目前正在流通的“胃药”就几乎都应该淘汰。下文所举病案的治疗也就毫无根据。显然情况不是这样。慢性胃炎没有因为HP的发现迅速减少(而是更多),使用抗HP感染的药物大多会加重病情。
  再问:饮食不节、不洁等,不是可以发生急性胃炎进而变成慢性胃炎吗?
  答:是的。不过,在目前的生活条件下,饮食不洁发生的急性胃肠炎很少见,反复饮食不洁的情况更少见。故急性胃炎反复发作而变为慢性胃炎的病例很少见。饮食不节主要是过饥和过饱。过饥和过饱密切相关,即过饱一般是由于过饥。什么人会过饥呢?目前已经很少有人因为食物不足而过饥。不能按时进食的人,几乎都是因为工作或生活紧张。换言之,当代人的饮食不节,本质上还是精神因素引起。
  据我的经验,紧张还不是引起慢性胃炎的最常见的因素。最常见的是气恼、惊恐、郁闷、忧愁等。由此便可理解,为什么慢性胃炎比较难治而且容易复发。更要记住,治疗慢性胃炎不能单靠药物,也不能单单治胃。
  近年的广告中,鼓吹治胃病的“新药”大概种类最多了。有不少还是国外引进的。可惜没有一种提到需要配合心理治疗。今可断言,任何药物都不能包治慢性胃炎,我也没有见过一种效果很好的。
西医把慢性胃炎分成很多型,比如浅表性、肥厚性、糜烂性、萎缩性、胆汁返流性等等。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很多病人也知道上述术语。其实,即便单从西医角度看,此种分型对治疗也没有什么帮助。因为此类诊断没有说病因是什么,对病理的判断也不全面。
也许需要提及,西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容易癌变,因而曾经是慢性胃炎的研究热点。很有一些关于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报告,还发明了一些“专治”此病的新药。可惜,有关研究均未强调此病的心理性病因。于是,所谓新药不可能有满意的疗效。
或再问:按照尊见,多数慢性胃炎不是应该视为“神经官能症”而归入“精神病”吗!
答:按上述拙见,自然是的。但是,不能由此认为,“慢性胃炎”不需要药物干预。更不是说,患者的胃完全没有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变化。中西医结合地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至少大多近期疗效相当好。问题是:中西医“专家”们,碰到这样的患者,无不在“胃”上找病因。他们治此病,就是一心通过药物纠正宏观的病理变化。
故有必要强调,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不能不如群众。
我的乡人有一句俗话:无气不生病。
这个气,就是生气。慢性胃炎主要是生气导致的。生气一般指恼怒。故群众称不好生气的人为“没气没恼”。不过,群众也把“生气”的含义泛化——包括一切恶性精神刺激。有时又称为“着事儿”——碰到不愉快的事儿。群众不但知道生气使人病,而且认为这种病比头痛脑热后果严重,因而求医是必要的。就医时一般也不隐讳生了气。他们还称这种病是“细病”——复杂、难调理的意思。群众也知道,“细病”最好找中医,去大医院找西医一般是治不好的。当然,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提高,此类患者还是常去大医院请教西医。这就是为什么“胃镜”那么行时。
希望本书的读者,不要看不起群众的常识。如果承认“慢性胃炎”主要是情志病,治则就不难掌握。
笔者如何中西医结合地治疗此病,请看病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2 20:3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
  
案1:生气致慢性胃炎
  
吴某,女,37岁,威县固献村人,2005年9月7日初诊。
  患者面色苍白,严重消瘦,两肩耸起,瘦削的脸上,眼睛显得特别大。这是患者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好在精神尚可,面色不是毫无生机,否则就是恶病质了。问其病史,自称近十四个月来只能进流食,而且每餐不能超过一小碗。即便如此,仍然经常感到上腹烧灼感,但不反酸。若稍微多食,甚至多饮几口水,立即严重饱胀不适。在省市县医院多次做胃镜,曾经诊为糜烂性或浅表性胃炎,还曾诊为胆道结石等,故多方求治。曾经两次住院治疗,服用中西药物不计其数,不但无效,多数反而使病情加重。患者极其焦虑,自以为不治——患了癌症。曾经数月严重精神异常。已经花费二万余元,所服中药最贵每付30元,大多无效,甚或加重,故常常服用2、3剂就将其余丢掉。曾购买“防癌抗癌药”,一次花费上千元,毫无疗效。
  脉象沉细而弦,舌淡多裂,苔长。
处方如下:
  陈皮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半夏8g、苍术5g、白术5g、党参10g、黄芪12g、川芎10g、桂枝20g、香附6g、厚朴6g、甘草5g、三仙各10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多酶片3片日3次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4 16:3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讨论:患者是门人带来的,故处方之后当着病人与门人讨论此病。
先问门人患者的诊断。
答:有多次胃镜检查结果,目前仍以食少饱胀为主,应该是“慢性胃炎”。
再问按西医方法当如何治疗。
答:目前市场上治胃的药物种类甚多。患者曾经和正在服用的有:三九胃泰、快胃片、胃友、胃必治、吗丁啉、丽珠得乐、庆大霉素、摩络丹等等。似乎应该有效,不知何以无效。
再问患者为什么患此病。
答:不很清楚。
于是我说:此病十分之九因为“生气”(即严重恶性精神刺激)发病。患者的病不应该从上年才开始。
这时,患者应声说:“对啦!五年前,生了一场大气,病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到处看,看不好,以为得了癌症呢!害怕得不得了!”我接着说:总之,此病因情志过度而起,必然会因为新的恶性心理刺激加重。无论中西医治疗,不祛除病因,病情自然不可能根本好转。不惟不能好转,治疗不当,往往加重。现在的情况就有部分是治疗不当的结果。
门人问:生气为什么会发生慢性胃炎呢?
答:按中医理论,情志过度损伤五脏,但机会不是均等的。其中,肝郁、气滞最常见。故常见西医所谓慢性胃炎。按西医理论,凡精神刺激较为严重,首先造成中枢紊乱,大多会影响睡眠。故凡心因性疾病,多半从影响睡眠引起。换言之,生气之后,睡眠基本正常,一般不会发病,发病也很轻。这种情况,或者因为患者的脾气不容易真生气,或者已经得到宣泄。总之,严重心因疾病,首先造成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是判断有无此种紊乱的主要依据。正常人严重睡眠不足,必有各种严重不适。心因病患者的不适,最初与常人偶尔因故严重睡眠不足没有大区别,只是由于时间较长,后来会表现为某一系统或脏器紊乱为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特别是“胃”。此外,在妇女还很常见月经紊乱,乳房憋胀不适等。高血压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也是恶性精神刺激。但须知,任何系统和脏器都可以受损。所以,保证睡眠对此病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以使用强镇静药。
门人问:如何去除病因呢?
答:自然是要进行心理治疗。首先是告知患者此病因“生气”所致,不要担心它会变成癌瘤。要想病好,首先是不再生气,而且不要认为病情后果严重。若有家属陪同就诊,说明病因,一般能够得到他们的配合——患者生活在他们之中而且利害相关。医生说话最管事的是:肯定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严重疾病。这样患者就逐渐获得信心。有时立即表现乐观,病情迅速缓解。“生气”的具体原因人人不同,但都造成严重而长期的愤怒、焦虑、恐惧、紧张、忧愁或绝望等是一样的。医生不能直接介入病人的生活,但要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不愿意倾诉时不要勉强),而后给以同情、安慰和解释。
门人又问:生气不是也可以诱发癌瘤吗?
答:生气确可诱发癌瘤,不过,这个患者目前肯定不怀疑癌瘤。
按:即便是癌瘤,也要保护患者,一般不能仓促直言相告。据我30多年经验,性情旷达,视死如归,听到癌瘤诊断而反应积极者几乎没有一例。
门人又问:除了心理治疗和镇静药之外,如何进行其它药物治疗呢?
答:此病的早期,最常见两型。即肝气郁滞型和肝胃不和型。故应采取疏肝理气和疏肝健胃法。时间稍久,比如一两个月之后,必然兼虚。道理很明显,进食和睡眠长期不好,怎么能不虚呢!目前这个病人,一眼望去就是一派虚象。其面色苍白,舌质淡白,故又有寒象,自应治以补气健脾温胃法。切记不可使用苦寒、破气药,包括一切有胃肠反应的西药,如各种抗菌素,止疼药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近年发明的胃肠动力药,作用略同理气、行气中药,均有破气作用。吗丁啉即便有效,也要中病即止。西沙必利则完全不宜使用。西医无补气法,久用吗丁啉等必然破气。其表现是:“胃病”不好,反而加重,特别是越来越乏力。
对于慢性胃炎,有两种西药是有利无弊的,即多酶片和食母生。单用它们不可能治好此病,但作为辅助药物是最佳选择。
  以上是当着病人讨论的。由于此前没有询问患者是否有过严重恶性精神刺激(故乡群众通称“生气儿”或“着事儿”),病人听到上面的话,自然对我很相信。不过要记住,医生的目的不是获得患者的一时信任。真正的信任必须是持久的,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这种信任,首先是使病人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紧张的情绪立即放松。
  8月12日再诊:食欲好转,但不能多食,仍不能进食馒头。脉象仍见沉细,已无弦象。舌上裂纹消失,舌质接近正常,舌苔略长。
仍守上方,并嘱注意节劳——过劳每使病情加重。
  此次患者补充说:前年秋天在威县县医院诊断为胆道结石,院方介绍她去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住了几天,做过多项检查,说她的病不是胆道结石,让她出院了。市人民医院否定胆道结石是正确的,但是,让出院却引起患者误解——以为是不治之症。于是,出院不久,患者精神崩溃。将近半年时间精神恍惚,食少不睡,痛苦莫名。曾经长期输液支持,同时做按摩等治疗,渐渐精神好转。可见,医生否定某种诊断时,也要详细解释。
  又,凡利胆药,无不苦寒,患者的寒象,应该和服用利胆药有关,因为利胆药一般不会只服几次。
  2006年3月16日3诊:上年就诊两次即大好,可正常进食,甚且食量超过常人。近10日来,因为不慎强食旧病欲复发,但比上年轻。服用丽珠得乐无效。脉稍弱,舌苔白。仍守上方。
  3月25日4诊:病情缓解。
  患者又曾两次就诊,均一诊即效,不再记述。但应该说明,此类患者想2、3次就彻底治愈是不可能的。该患者两次就诊即大好,却停止治疗,其中有各种原因。主要原因大概有二。一是病久不愈,长期治疗花费很多,经济上会有些困难——尽管在我这儿的花费是微不足道的。二是病大好时恰逢摘棉季节,患者不但停止了治疗,还勉力劳动,没有短时间内严重复发就不错了。故虽然已经嘱咐患者要节劳,却未能做到。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5 09:24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生气致慢性胃炎
  
李某,女,36岁,威县沙河辛村人,2005年6月13日初诊。
  2月前做胃镜诊为胃炎,经治好转。近来又食少、噫气、乏力、心慌并睡眠不好。上年曾有类似发作。患者承认发病与生气有关。正在服用丽珠得乐、吗丁啉等,无明显疗效。体型中等,面色略见晦暗。脉象大致正常,舌质淡嫩,中心多裂纹。
  处方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香附8g、苍术10g、桂枝20g、川芎8g、三仙各10g、五味子8g、党参10g、黄芪10g、当归10g、白芍15g、乌药8g、厚朴6g、甘草5g、龙骨粉10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剂。
  8月25日再诊:服上方后即大好,近日似欲反复,以上腹隐痛和轻度饱满为主。脉舌象略如前。仍守上方。
  9月19日3诊:服上方后即好,近日有轻微反复。上方加多酶片3片日3次。
  10月10日4诊:缓解后又略反复。目前以隐痛为主。他医曾给以庆大霉素口服,无效。脉舌象略如前。患者称,反复与心情急躁有关。又担心变成癌症——这又是一种恶性心理状态。于是,耐心解释。用药如前。
  患者和家属都说上方很灵,每次都是一服即效。但是,病情却多次反复。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解决不良精神因素。据我观察,患者的心理环境比较好。她的丈夫是个明白人,也很能干,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好。这就是为什么,她的病相当轻。
  2006年12月7日再诊:近来两乳攻胀伴左臂攻沉。已做B超和颈椎片,无异常。服乳消灵、芬必得无效。
   妇女受恶性精神刺激,也很常见乳房和腋下憋胀不适,有时向上肢放射。患者问我是什么病,我说是“气儿”。这时她才告诉我来看过胃炎,而且说没有再犯。于是查出上述记录。联系上述病史,她的病就是气滞无疑。
  一般情况比上年好,脉象大体正常,舌质梢嫩,已无裂纹。处理如下:
  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5g、苍术5g、茯苓10g、川芎8g、香附8g、川朴6g、党参10g、五味子10g、桂枝15g、三仙各10g、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剂。
  数月后患者再诊,称服上方一剂即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5 12:5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生气致慢性胃炎
  
刘某,男,50岁,威县大宁村人,2006年5月8日初诊。
  上腹不适一年,一直未间断治疗,从无明显效果。曾做胃镜诊为慢性胃炎。不适非疼、非胀,难以描述。近一个月来食欲锐减。其人精神淡漠,面色萎黄。脉象细弱,舌淡嫩无苔。问发病前有无精神刺激,患者犹豫。陪同就诊的妻子立即肯定说:就是生气之后发病的。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香附10g、川芎8g、党参10g、黄芪15g、桂枝20g、柴胡3g、当归10g、白芍10g、川朴5g、枳实5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各6克日2次
  多酶片3片日3次
  嘱咐患者的妻子设法缓解其不良心态。
5月15日再诊:病情大好,处理如前以巩固疗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6 19:03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4:生气引起慢性胃炎
田某,女,40岁,威县五马坊村人,2006年6月6日初诊。
上腹胀满、轻度疼痛、饮食锐减20多天。输液8天,完全无效。近来常感心慌。两次去县医院就诊,曾做B超、胃镜、肝功等检查化验。诊为胃窦炎、胆囊壁增厚。患者体瘦,精神淡漠,脉滑而弱,舌苔白厚腻。睡眠不佳,二便可。患者和陪同就诊的丈夫都承认,生气后不久即发病。
处理如下:
柴胡5g、当归10g、白芍15g、苍术5g、茯苓10g、川芎6g、香附10g、川朴6g、枳实6g、陈皮10g、连翘5g、三仙各10g、茵陈10g、甘草3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
大黄苏打片2片日2次
奋乃静片2mg、安定片2.5mg睡前服
按:病史20多天,可以诊为慢性胃炎。
6月11日再诊:上腹饱胀和疼痛大好,食欲仍不佳。脉有弱象,舌苔退去大半,但中心略厚而黄。今日补充说:生气因为婆媳之间对一件事看法不一。因为丈夫不善解劝,曾经多次“休克”(按:应是歇斯底里发作)。近来再无“休克”,也不再心慌。处理如前。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7 16:1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5:生气致慢性胃炎
  
  李某,男,47岁,威县西街人,2003年6月2日初诊。
  上年春天因生气发病,一年多来一直上腹不适,食少纳差,夜间早醒。上年中秋节前后,在邢台地区医院做胃镜诊为糜烂性胃炎。多方治疗无效。体型中等,精神倦怠。脉弦滑,舌淡苔白水滑。血压130/80mmHg。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桂枝15g、苍术8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8g、香附8g、党参10g、黄芪15g、三仙各10g、甘草5g、生姜1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安定片5mg,奋乃静片2mg睡前服
  6月6日再诊:病小好,脉无弦象,但略数。舌象略如前。仍守上方。
  6月11日三诊:病情大好,脉象接近正常,舌苔白略厚。处理如前。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18 09:43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6:精神病遗留慢性胃炎
孟某之妻,61岁,威县大寨人,1987年3月3日初诊。
原有精神病,经治好转。近14个月来,经常上腹痛,诊为胃下垂并慢性胃炎,中西医久治不效。患者无烧心吞酸,无呕吐,可进食。身体消瘦,神情烦躁,脉滑,舌大苔略黄。
处理如下:
党参12g、黄芪15g、柴胡5g、升麻3g、干姜3g、香附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桂枝15g、三棱5g、文术5g、川朴5g、枳实5g。常规水煎日一剂。
甲氰咪胍片0.2g日3次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3月5日再诊:腹痛基本缓解,觉饿,但心烦意乱。仍守上方。
3月7日3诊:补充病史说初病由于过劳,近日心乱失眠,脉滑舌大苔黄而厚。查胃潴留明显。原方加奋乃静每晚2片(4mg)。
按:患者没有再诊。但患者的表现显然不支持消化性溃疡,而且精神异常没有完全缓解。“胃下垂”和胃潴留都是慢性胃炎胃排空受阻的结果。慢性胃炎则是长期情志过度的结果。

作者: 阜新汪海升    时间: 2009-10-19 18:2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7:慢性胃炎伴失眠
马某,女,47岁,威县时庄村人,1997年6月2日初诊。
心下胀满疼痛伴右肋下胀满10余日。时感喘半截气(呼吸费力的一种自觉表现,即自觉呼吸不到位),眼涩、口苦、失眠、似有低热。在家输液7天无效。有老胃病史,曾诊为浅表性胃炎或胃窦炎。体型中等,神可,脉弦滑,舌红苔白润腐厚。上腹振水声明显,血压130~110/80~60mmHg。
处理如下:
柴胡12黄芩12半夏10党参15当归10陈皮10茯苓15竹茹10生大黄6茵陈15川朴8三仙各10。常规水煎可日进2剂。
  奋乃静片2mg晚1次;安定片5mg晚1次
  6月4日再诊:睡眠好,呼吸好转,脉象略如前,舌苔黄厚,血压120/85mmHg。
  加服成药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疏肝健胃脘6克日2次。
  6月23日三诊:服上方曾经大好,近日反复略如前。脉象细弱,舌暗红,苔白厚粘。血压100/80mmHg。处理如6月4日方。
  6月27日四诊:诸证悉退,血压120/80mmHg。
按:患者有老胃病,胃潴留,有中气不足,但目前的关键环节是严重失眠,不管它是因是果,不解决严重失眠,其它症状均难缓解。浅见以为,患者的老胃病就是恶性精神刺激导致的,睡眠不佳是情志过度导致慢性胃炎的关键环节。

作者: 圣求子    时间: 2009-10-20 16:0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好像还有些医案啊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0 20:5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8:消化性溃疡合并慢性胃炎
王某,男,48岁,威县南里村人,2004年4月10日初诊。
原有胃病多年,服甲氰咪胍有效。近一个多月来,左胸胁不适。已做胃镜诊为浅表性胃炎。曾多次服用香砂养胃丸和西药,有效但不能完全缓解。自觉不能着凉,不能食硬物并乏力。一般情况可,睡眠可。脉象濡弱,舌暗苔白厚腻。
自西医看上述病史,患者应该早有溃疡病。但是,单纯或不很严重的溃疡病,舌象一般接近正常,至少不会厚腻。舌苔长期较厚,是相当可靠的慢性胃炎指征。如上所说,慢性胃炎十九与恶性精神刺激有关(溃疡也与精神刺激有关,但不如胃炎密切)患者没有提及精神刺激,于是询问。果然,患者在病重前有明显生气史而且家事烦劳。看来此案是消化性溃疡合并慢性胃炎。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桂枝15g、香附6g、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苍术10g、三仙各10g、川朴5g、川芎8g、连翘6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逍遥丸6克日2次
甲氰咪胍0.2g日2次
4月15日再诊:自觉大好,但仍须服甲氰咪胍。舌苔明显变薄,脉滑略数。
患者共8次就诊,服药至6月初,共服药50剂。原则大体如上,偶有不太重要的加减。虽然不断见好,但完全恢复用了几乎2个月。
2004年12月25日:患者介绍其亲属就诊,说近来很好。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1 18:54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9:心情不畅致慢性胃炎
本村村民谷某,女,33岁,2005年11月24日初诊。
怕冷,上腹尤其怕冷,食后饱胀不下并全腹不适数月。脉象细弱,舌苔略厚。食量不很小,睡眠尚可。二便大体正常。其人颇高大胖壮,精神亦可。但我知道由于家事处理不当,近一年来她一直有心理压力。
处方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g、半夏10g、党参10g、黄芪15g、当归10g、白芍15g、川朴6g、川芎5g、香附5g、苍术5g、桂枝20g、三仙各10g、甘草5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剂。
多酶片3片日3次
11月3日再诊:明显好转,取上方5日量。
2006年5月3日三诊:称服上方后即大好,遂停药。约3个月前,轻度发作。在县医院作胃镜诊为“慢性胃炎”,服西药无效。脉舌象大体如前。处理如上。
  5月8日四诊:病情明显好转。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2 16:4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0:复杂慢性胃炎
  
  孙某,女,65岁,威县西方营村人,2006年6月1日从邢台专程就诊。
称为复杂慢性胃炎,是因为一大堆检查化验结果中,只有慢性胃炎这样一个诊断,而患者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她和家属都不否认,她的病完全因为“生气”而起,只是一时没有问具体原因——病人不愿意说的时候,特别是多人在场,不宜询问具体原因。她神情憔悴,严重消瘦,面色萎黄,说话无力,两个人搀扶才进入诊室。目前最主要的症状是严重呃逆、胸满、失眠、不能食。如此已经2月余。前天24小时呃逆不止,不但因此不能睡,进食也呕吐。一直在做中西医治疗,从无效果。做过CT、超声、胃镜、胸透、血、尿、肝功等检查化验,只有胃镜诊为慢性胃炎,其余均无明显异常。面色萎黄,血色素却正常偏高。轻度肝掌、脉象略见洪滑有力,大小便次数少。舌质暗红,苔灰黄绿厚。四年前做过胆囊切除。
患者显然是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呃逆或慢性胃炎只是表现之一。然而,医家和病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她应该有轻度肝功异常,这样的人受到重度精神刺激,更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当年做胆囊切除,是因为胆道结石,肝功化验有轻微的胆红素升高。
处理如下:
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黄芩5g、生姜20g、半夏5g、川朴5g、枳实10g、党参10g、川芎5g、香附5g、茵陈10g、陈皮10g、三仙各10g、甘草5g、桂枝10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剂。
奋乃静片2mg、安定片5mg睡前服,但回家后立即服一次。
呃逆严重时肌肉注射氯丙嗪10mg。
支持输液中加用刺五加注射液每日4支。
如上处理出于以下3点考虑。
一是呃逆严重。这一最明显且痛苦的症状要尽快缓解。呃逆是由于严重焦虑,奋乃静、安定就是抗焦虑。服用无效再用小剂量氯丙嗪——止呃逆的同时抗焦虑。如果患者能大睡一觉,就会大好。
二是患者多日进食水很少,有必要支持输液。她的血红蛋白略高(16.5mmol/L)应该是轻度的高渗脱水所致。故液体以糖为主。刺五加可以在补气的同时改善神经调节。
中药治则是:疏肝、利胆、理气、降逆止呕、调理脾胃等。
6月7日:患者的弟弟来取药,称患者明显好转。呃逆停止,进食渐多。但睡眠仍不很好。又说,患者的精神刺激虽然不是大事,但比较难解决。患者的弟弟也有过类似病史。处理如上,继续观察。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4 15:3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1:轻症慢性胃炎
赵某,女,34岁,原籍威县,远嫁山东威海,2008-3-6专程回乡就诊。
食欲不佳,食量小,食后上腹饱胀,大便不畅四五个月。在当地多次就诊按慢性胃炎治疗不效。又有腰痛,当地诊为椎间盘脱出。睡眠不佳。体瘦,神可。脉弱,舌淡嫩。处理如下:
陈皮20g、茯苓10g、半夏8g、五味子8g、香附8g、党参10g、黄芪15g、当归8g、白芍15g、川芎10g、乌药8g、桂枝2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3月11日再诊:诸证悉减。脉象大体正常,舌象略如前。守前方。
患者打算不久回山东,嘱咐她继续服用成药即可。
按:患者没有诉说有不良精神刺激,但睡眠不佳一般是情志过度所致。她远嫁山东,很容易有不如意之处,却很难找亲友倾诉,日久即容易出现肝胃气郁。故上方疗效颇好。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5 10:4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2:慢性胃炎欲食但不能食
  
藿某,女,37岁,威县南里村人,2006年5月28日就诊。
  自称2002年有类似发作,就诊两次治愈。一时没找到当时的记录。此次主要症状是:欲食,但饱胀不能食。多喝几口水也很难受。已做胃镜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人形神可,六脉微细似无。舌质暗红,苔白厚而干。睡眠可。承认有明显生气因素,此次发病即因生气而起。
  处理如下:
  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5g、茯苓10g、陈皮10g、川芎8g、桂枝20g、香附5g、党参10g、黄芪10g、川朴5g、枳实10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3次。
  多酶片3片日3次。
  8月17日再诊:服上方3日即大好,维持至约一周前因不如意复发。主要症状是不能食——食量很小,否则饱胀不适。此外是右肋下酸痛。终日只有早起稍好,它时大都不适。睡眠可,一般情况可。脉沉细,左脉似有似无。舌干苔白而厚。处理如前。
  附:整理2000年就诊记录如下:(2002年的就诊记录没有查到)
  8月25日初诊:胃不好始自上年秋天。25天前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做胃镜诊为慢性胃炎。服“胃苏”等有小效。目前主要症状为食后两肋撑胀,上腹刺痛发热,夜间多梦,不时呃逆。大便三四日一行。体型中等,神可。脉沉弱,舌淡瘦苔白厚。
  处方如下:
  党参10g、黄芪10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0g、香附8g、连翘5g、陈皮15g、肉苁蓉10g、全瓜蒌10g、川芎8g、三仙各10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剂。
  安定片5mg睡前服;刺五加片3片日3次;谷维素片30mg日3次
  服上方数日即大好,但每有不如意,必然反复。断续就诊至12月初,告一段落。后来曾经加用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6 18:01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3:轻症慢性胃炎
郭某,女,48岁,威县五马坊村人,2006年6月11日初诊。
自称食后饱胀不适反复发作五六年,最初因生气引起。此次发作约一周。曾经两次做胃镜,诊为慢性胃炎,久治无效。曾服中药,大多无效且有时加重。睡眠可,二便大体正常。其人不胖不瘦,精神、面色大体正常。惟面色略见虚胖。六脉沉弱,舌稍淡。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桂枝15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8g、香附8g、苍术5g、党参10g、川朴6g、枳实6g、三仙各10g、甘草4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克日3次;人参健脾丸6克日3次
同时告知,并非大病,主要是生气所致,尽量避免生气。
6月14日再诊:面色不见虚胖,自觉缓解过半。脉象大体正常,舌质略暗。这次患者补充说,近数年并无大生气,但是,略感不如意,立即上腹胀满。问我是否肝胃不和。显然这是中医告诉她的。此外,从侧面得知,她是当家人,有3个儿子,只有一个完婚。于是,在目前的农村,她的身心负担都相当重。据脉证不宜单纯按肝胃不和、肝郁气滞治疗,因为她已经明显有虚象。应该攻补兼施,而且理气的同时要温胃。仍守上方。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7 16:4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4:女伯爵的慢性胃炎
这是在英国行医时的一个病人。她在登记表头衔栏上写着“女伯爵”。
读者不要以为她很富有,即便按中国的标准,她的生活也很落魄。由于多次就诊交谈,才知道贵族的头衔没有给她带来幸运和财富。除了领取有限的补贴之外,目前英国贵族没有特权。她没有产业,没有家庭,没有工作。更使她不幸的是,小时候家庭残破(没有详细问为什么)。她30多岁,没有结婚,也没有男友。自己就说“胃病”是不幸的生活环境造成的。那里的西医给她的诊断也是慢性胃炎(伴轻度胃下垂)。她不算丑陋,也不算俊美。我发现她曾经做过美容手术——耳垂成型。大概容貌不很好也是她的心理负担之一。给她开的中药方子是健脾、理气、解郁、温胃之剂,还有时做按摩治疗。效果比较好。当然,彻底治愈是很困难的。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0-28 08:0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3958
这个更精彩!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8 21:0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5:紧张和嗜酒致慢性胃炎
杨某,男,威县十里村人,2006年7月1日初诊。
自称10年前,曾因“阑尾炎”就诊,服中药11剂痊愈,至今未犯。
近五年来又添胃病,好吞酸,着凉尤甚,常常食少,并有无规律的上腹隐痛。近一月来食欲更差,终日乏力。又,每早起大便一次,但早饭后常需立即再大便一次。体瘦面黄,精神可。脉象无大异常,舌暗红胖嫩苔白略厚。
问其何以患此病。原来患者是货运汽车司机,近5年常跑长途,饮食无规律,又好饮酒。看来病因很明显。嘱其下决心戒酒,尽量按时进食。
处理如下:
党参10g、黄芪15g、白术5g、苍术5g、桂枝15g、川芎8g、白芍15g、生姜20g、三仙各10g、甘草4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常规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日2次;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人参健脾丸6克日2次
7月5日再诊:自称大好,食量增加一倍,不再乏力、吞酸。上腹仅有轻微不适。舌略暗嫩。处理同前。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0-29 08:5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既然你这么一而再,再而三也追问刘,要人家一定要给你个答复,那好,我也追问你两个问题:
一。你在评《思》中说过佛书有“大乘起信论”“龙木眼论”等,请问你能不能找出《龙木眼论
》来给大家开开眼界?
二。为什么人家没病你非要开药给人家吃?你想要人家的宝宝先天残疾吗?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3958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9 20:4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6:心情不畅不能食
赵某,男,22岁,威县莫尔寨村人,2006年7月5日初诊。
患者神情忧郁,苦笑不言。其父代述说:一个月前在北京打工时发病,以恶心、呕吐、厌油、不能食为主,又乏力不能劳动。在京治疗10余日无效,于是回籍。先后用过吗丁啉等多种胃药,无明显效果。问从前有无此病,说上年秋天有类似发作,曾经在县医院做多种化验、检查,无特殊发现,特别是排除了肝病。体型中等,面色晦暗。脉有弦象,舌苔略厚。
这时患者的父亲问是什么病,我说很可能是心情不畅所致。他表示同意,并补充说:上年“老人”因脑出血突然病死后,患者首次发病。当时病情更重,曾经几乎不能起床。多方治疗无效,遂暂时停止治疗。病情慢慢自行好转。又补充说:此次在京打工与南方人在一起,因为语言不通,常遭呵斥。又,患者10岁时,曾有短时期精神异常。看来患者精神内向,很容易患精神病。此番表现以不能食为主,倘做胃镜检查,极可能诊为胃炎。然而,目前显然是较轻的精神病。好在患者睡眠尚可,否则会更加严重。
处理如下:
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5g、苍术5g、茯苓15g、党参10g、黄芪15g、车皮10g、半夏8g、川芎8g、香附8g、三仙各10g、甘草4g、桂枝15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健脾丸6克日2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奋乃静片4mg睡前服
7月11日再诊:患者及其父都说病情明显好转,主要是不再恶心、呕吐,食量增加,精神和体力好转。脉象接近正常,舌略红。处理如前。
7月17日三诊:病情无反复,患者称有时左肋下小疼。仍守上方。这时患者的父亲问:何时可以停药?于是答复他:下次就诊即可停用煎剂,但中成药和西药最好再服1个月左右。
7月22日:患者的父亲来取药,说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已经可以做轻体力劳动。这次补充的病史,说明我此前了解得不很准确。原来,上年患者的母亲突然脑出血去世(住院两天即死亡)。患者的3个哥哥都已分家另住,只剩下他和父亲两个光棍汉过日子。他父亲对突然丧妻痛悔不已——总认为转往大医院会治好。他是最小的儿子,颇受母亲关爱,自然更悲痛。他的父亲说:他娘死了,无人做饭,只好我们爷儿俩自己做。但是,前两三个月当中,我一进厨房就流泪,他去做饭也常常痛哭。这就是为什么干脆爷儿俩去北京打工。初次就诊时,患者的父亲说:“老人死了,他最小,常跟着老人”。我以为是患者的奶奶死了。显然是他的父亲不愿意直说妻子突然死亡,因而勾起儿子的创痛。这次患者不在场,才详细诉说。
这样的不幸,导致心理危机甚至精神病,毫不意外。只靠药物、特别是用药治“胃”是治不好的。上方的中药治则是疏肝解郁、理气、健脾胃,西药是抗抑郁。应该比单用中药或西药效果好。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0-30 08:2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大家猜猜肖病猪的《龙木眼论》何时才会出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30 15:1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7:心情不畅致慢性胃炎
安某,女,44岁,威县油坊村人,2006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贵州远嫁此地——实际上是买卖婚姻。她只能说一种听不很懂的贵州话。因为交流困难,初诊时没有重视她的心理问题。患者体瘦,面色萎黄,口唇苍白,精神倦怠。主诉是上腹胀满并烧灼感近一年。近一月手足常有麻木感。脉象大体正常,舌质偏淡。血压正常。于是按脾虚、胃寒给以四君、二陈、桂枝合剂加川芎。同时给成药香砂养胃丸和逍遥丸。二诊时加川朴(饱胀是二诊才知道的,因为这次带着小儿子做翻译)。患者对治疗满意——二诊后上腹饱胀和烧灼感基本消失,手足麻木也明显好转。特别是体力精神大好,故自己步行10多里第三次就诊(她不会骑自行车)。这时患者面色略显红润光泽,脉象已经正常,舌质仍然偏淡,可见多数小裂纹。患者说婆家待她不很好,有人让她生气,孩子很不听话,丈夫的脾气不好,她想念故乡和母亲。
患者没有去大医院就诊的条件。如果去看西医消化内科专家,必然给她做胃镜而诊为慢性胃炎。我相信,单用西药效果不会好。如果用抗菌素口服,即便使用量小、胃肠反应也不大的庆大霉素,也只能有坏处。
又,患者的病必然也有过劳的因素。试看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看病,还要自己步行,在家时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读者不难理解,所谓慢性胃炎,大多有中医所谓脾虚,注意节劳也很重要。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0-30 16:2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肖病猪的《龙木眼论》是否是旷世之作,我们正急着等待中。。。。。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31 12:53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8:多种原因致慢性胃炎
  
郑某,男,37岁,威县九马坊村人,2006年7月28日就诊。
  患者由人扶持而且呻吟着进入诊室,面色苍白多汗,似曾相识。问他那里难受,说:老胃病又犯了,这次是因为劳累引起,肚子疼得实在受不了(指着疼痛部位在左上腹和脐左),一个星期不能吃饭,昨晚一夜不能睡,在家输液三天,去县医院做造影(医生本来要给他做胃镜,他拒绝了),说是慢性胃炎。两年前找您看过两次,都是一次就好,所以又来了。
  于是查出他的记录。原来,他于2003和2004年各就诊一次。病情略同但比较轻。他的胃病大约始于10年前,自2002年加重。主要是上腹胀满疼痛。平时进食可,每发作即数日进食很少。2003年记录着他好饮酒,2004年记录着他因为生气犯病。这次他承认没有听话戒酒,又喜欢吃肉——想吃什么非吃不可。昨天去县医院看病还在城里吃了饼和肉。虽然量不多,昨晚病情加重即因此之故。显然他性情暴躁,必然经常恼怒。
  小便正常,大便每日3次,量很少。这是严重的消化不良所致。
  这时给他诊脉,发现洪滑有力,显然有高血压。测血压为170~160/100mmHg。舌淡紫,苔略黄而厚。
  总之,患者的慢性胃炎和高血压是经常恼怒(为主)和不能戒酒而且饮食不节(为次)的结果。
  处方如下:
  桂枝15g、川芎10g、怀牛膝15g、当归8g、白芍15g、香附8g、党参10g、茯苓10g、半夏8g、乌药8g、三仙各10g、生姜2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甲氰咪胍片0.2g日2次
  复方利血平1片日2次
  多酶片3片日3次
  煎剂是在前两次处方中加川芎、牛膝,去枳实。西药试用小量的降压药。
  另为之处方在家支持输液3天,其间尽量少食。
  或问:为什么使用甲氰咪胍?
  因为患者还说平时他的胃痛可因小量进食缓解,故他可能同时有消化性溃疡。
  患者相当尊重我。进门不久就说:到您这来看病就是不一样,格外感到放心。他清楚地记得此前我对他说的话。如:您说过胃不是盛酒的家伙(对嗜酒者我确实会这样说)。我问您是否应该做胃镜。您说让我自己决定,显然是没有必要。
  但是,我还是不敢保证此后他能够按我的要求做——避免气恼、饮食有节、坚决戒酒。做不到这几点,不但胃炎会复发,高血压也迟早会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0-31 13:3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你的忠实粉丝弱弱地问你“《龙木眼论》要到何时才能横空出世?难道又是以后才说?”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1 16:51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9:郁闷致慢性胃炎
  
患者张某,男,44岁,住威县城内,2006年7月18日初诊。
他生性勤劳、简朴却性情懦弱,不善言语,好生闷气。自述生气后肝区不适约20天,同时食少饱胀,大便常稀,在城内和邢台求医几次不效。又称,七八年前曾患“胆囊炎”,但近日在地区医院做B超示肝胆正常。病情不严重,患者却很恐惧。他体型中等,神情忧郁。睡眠尚可。脉略有沉象,舌红苔白。血压正常。
处方如下:
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苍术5g、白术5g、茯苓10g、连翘5g、香附8g、川芎6g、党参10g、黄芪10g、桂枝10g、川朴6g、三仙各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7月24日二诊:病情缓解,仍守上方。
7月28日三诊:精神大好,面有笑容。脉象、舌象正常。略有右胁肋不适与口中不和。停用煎剂,继续服用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和人参健脾丸。由于患者和他的妻子承认多次犯病都是生气所致,再次给他安慰和解释。
按:自中医看此证是典型的肝郁兼脾虚。7、8年前的“胆囊炎”诊断不可靠。若做纤维胃镜检查,很可能诊为慢性胃炎。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3 18:21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0:慢性胃炎伴手指麻木
苏某,男,64岁,威县吴王目村人,2001年10月22日初诊。
常常上腹满闷并大便溏泄多年,近月余自觉左手小指背侧麻木,可以上攻至肘关节。体型中等,脉象可,舌嫩而干。血压124/80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0黄芪15桂枝15附子10干姜5白芍15川芎10茯苓10防风10陈皮10半夏8三仙各10甘草5。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就诊一次即大好。患者于2002和2003年两次复发,均照用上方即愈。
患者没有作过纤维胃镜,但他有慢性胃肠炎应该没有疑问。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4 08:3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这些破医案都看腻了,有没有高血压的医案,发几个上面给大家润润眼睛。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4 16:3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1:慢性胃炎中气不足
李某,女,55岁,威县胡家庄村人,2002年7月6日初诊。
胸腹满闷,时轻时重数月。严重时不能活动。下午稍轻,又有气短。2月前做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胃炎。病初有腹泻,现在多打嗝。可以强食,食量不大,睡眠可。血压110/70mmHg。体型中等,面色萎黄。脉舌象大体正常。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川芎8g、香附8g、柴胡5g、黄芩5g、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5g、薤白8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逍遥丸6克日2次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7月11日再诊:服药后口干,脉可,舌红。煎剂去桂枝、薤白加葛根、连翘、麦冬。成药改服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7月15日三诊:除偶有口干外,诸证悉退。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6 16:0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2:慢性胃炎10年
吴某,男,威县吴王母村人,40岁,2003年8月8日初诊。
因生气引起胃病近10年,常食少、烧心、饱胀,稍冷即打嗝。大便每天2~3次,身体逐渐消瘦。曾在省、市、县医院多方检查,诊为反流性胃炎。睡眠时好时坏,早起即感劳累。脉象大体正常,舌苔稍长。
处理如下:
吴茱萸3g、桂枝15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川芎8g、党参10g、黄芪15g、当归8g、白芍10g、川朴6g、三仙各10g、甘草5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3次;补中益气丸8克日3次
奋乃静片2mg睡前服
8月14日再诊:病情大好,已不烧心,大便接近正常。仍守上方。
按:2006年8月26日,患者的妻子来看头痛,主动提及上述经过,故查出记录于此。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8 14:0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3:可疑慢性胃炎
陈电文,男,61岁,威县吴庄人,2006年3月18日初诊。
两年前因受寒致上腹疼痛不适反复不愈。夏天较轻,冬天加重。服药多种,近来服中西药物2月余,略轻。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食欲可,近一年体重增加(戒了烟酒)。自称怕冷喜热。脉象沉滑有力,舌暗红。血压150/86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0g、黄芪15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桂枝25g、川芎15g、当归8g、白芍15g、附子15g、甘草5g、生姜25g、大枣15枚。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10月17日再诊:自称服上方3日症状完全消失。近1个月复发,他医给成药良附丸、暖胃冲剂疗效不满意,故再次就诊。此次补充病史如下:
两年前受寒是因为住在寒冷而潮湿的工地上时间太久。其间饮食不周,又比较紧张。病后一直以上腹胀痛为主。不影响食欲,甚且多饥,夜间尤甚。又,发病后未见消瘦,反而体重增加。脉象如前。血压170/100mmHg。舌质暗红,苔白厚润。又说,上次我告诉他可以多吃姜。果然,多吃姜即舒适。
病史如此,不是典型的慢性胃炎表现,更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或者慢性胃炎伴溃疡。但中医治疗无区别,此所以前次疗效很好。但最好还是同时使用抗溃疡西药。又血压明显高,也要加服西药。故照取原方之外,加服甲氰咪胍片0.2g、复方利血平1片、心痛定片10mg日2次。
总之,若没有胃镜检查结果,这个病人初诊时不会首先怀疑慢性胃炎。中医处方施治不必考虑浅表性胃炎和其它胃炎有何区别。
10月22日三诊:诸证悉退,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40/80mmHg。仍守上方。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9 15:1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4:慢性胃炎3年
王某,男,46岁,威县王家陵村人,2000年9月20日初诊。
自称自1997年“胃不好”。曾在邢台市人民医院造影诊为“胃炎”。一般饭后大约半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半小时左右。疼痛不严重,无烧心。但一直全身乏力,头痛,夏天不能下地劳动,否则不支。春秋二季又好感冒。饮食可、大便时黑、小便频。睡眠时好时坏。面苍,脉象沉弦而见不足,舌润,苔白不厚。血压115/80mmHg。
处理如下:
黄芪12g、党参8g、防风8g、白术6g、茯苓10g、桂枝15g、附子8g、柴胡5g、当归8g、白芍10g、五味子6g、陈皮10g、乌药4g、三仙各10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剂。
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补中益气丸9克日3次
刺五加3片日3次;谷维素片30mg日3次
10月3日再诊:头不再痛,胃也不再痛,睡眠好,小便不再频。仍略感饱胀。近日早饭不欲食。大便色仍深。脉舌象略如前。守前方。
10月14日三诊:诸证悉退。守前方巩固。
按:未记录是否有精神因素,但患者既有气虚也有气郁是无疑的。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11 16:2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5:慢性胃炎并肩背攻痛
  
李某,女,51岁,威县十里村人,2005年5月3日初诊。
自称患慢性胃炎数年,近来以右肩臂攻痛为主。攻痛可及肩胛下。又好腿酸乏力。其余无大不适。体型中等,神躁。脉象弦滑,舌苔稍长。近来未曾治疗。可以劳动。
处理如下:
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8g、香附8g、党参10g、陈皮10g、茯苓10g、桂枝15g、三仙各10g、茵陈10g、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5月11日再诊:症状明显好转,脉无弦象,舌象接近正常。守上方。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13 21:0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6:慢性胃炎胀满不欲食
张某,女,42岁,威县油坊村人,2005年7月4日初诊。
自上年冬天开始上腹胀满、不欲食,久治不愈。曾经诊为慢性胃炎。承认发病与生气有关。失眠并常感心悸。一般情况可,脉沉细,舌可。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2g、白术5g、薄荷5g、党参10g、黄芪10g、川芎8g、桂枝20g、川朴6g、香附5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可日2次;逍遥丸6克日2次
多酶片3片日3次;食母生10片日3次
没有更方服至7月25日,病情大好,患者的心理负担释去。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14 10:3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肖病猪的《龙木眼论》是否是旷世之作,我们正急着等待中。。。。。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14 15:51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7:上腹痛数年
  
夏某,男,28岁,威县西夏官人,2002年12月9日初诊。
左上腹痛反复发作数年,近来尤重。呈隐痛,与饮食无关。服药无效。大便日2、3次。无明显乏力。一般情况可,脉弱,舌可。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香附6g、三仙各10g、党参10g、白术5g、连翘5g、豆豉10g、桂枝12g、川芎6g、三棱5g、文术5g、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甲氰咪胍0.2g日2次
12月20日再诊:今天带来邢台市人民医院胃镜检查结果,为慢性胃炎。仍感左上腹痛,时轻时重。脉可,舌象正常。煎剂不变,余如下:
逍遥丸6克日2次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复方颠茄片1片日2次
12月24日再诊:疼痛缓解。
此后患者曾经再诊,症状基本控制。他否认精神刺激因素,但就诊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有心情不畅。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16 08:1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3954&show=0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17 15:4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8:体质性慢性胃炎
  
  和其它体质差别一样,脾胃也有明显的禀赋强弱不同,而且体质虚弱者大多有先天脾胃不足。这种体质的人,更容易患慢性胃炎。他们每有不如意、劳累、饮食不周或小感冒,就会胀满不欲食。
  张某,女,61岁,威县师范退休教师,2007年3月11日就诊。
  患者是老病人,每年多次就诊。其人面色晄白,神情抑郁。不论新感、旧疾每次就诊必有食少、胀满、大便不畅等。曾经两次做胃镜,均诊为“浅表性胃炎”。最近因为家务负担稍重(比常人不重),不但血压略高,还自觉“上火”、食少、饱胀。
  其实,患者的心理环境相当好。他的丈夫是我少时的朋友,是个勤勉、随和、身体强壮的人,对她很照顾。子女已经工作,家庭祥和,更没有经济问题,但是,略微劳累或紧张,她的病情就加重。脉弦滑,舌淡苔少。
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香附8g、川芎8g、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2g、乌药5g、川朴5g、肉苁蓉20g、三仙各10g、生甘草3g、生姜15。
  逍遥丸6 克日2次
  3月15日再诊:诸证悉减,脉象大体正常,舌仍淡。守上方。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18 10:1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9:慢性胃炎反复发作
     
  贺某,女,29岁,威县南里村人,2001年2月15日初诊。
  10年前有慢性胃炎史,近2月余上腹不适,打嗝,上反口水,胸背攻胀又乳房憋胀不适。曾做胃镜诊为慢性胃炎。饮食可,常睡眠不佳。小便可,大便不畅。脉象弦滑无力,舌苔白略厚腻。血压120/80mmHg。处理如下:
  陈皮15g、茯苓10g、半夏8g、党参10g、黄芪15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0g、香附6g、川芎8g、白术6g、枳实6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
  奋乃静2mg、安定5mg睡前服。
  2月19日再诊:上腹大好,不再打嗝上反口水。左侧乳房仍感攻胀。脉象仍见不足,舌象好转。守前方。
  3月1日三诊:病已大好,近日有小反复。舌象接近正常,脉象略见滑弱。月经量少。上方成药改为人参健脾丸和香砂养胃丸。
  此患者虽然一诊即效,但症状不能完全消除而且多次小反复。几乎不间断地服药至5月初才最后大好。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18 16:3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昨天邓老和刘博士跟我说,肖病猪何时要出版《龙木眼论》跟刘邓两人说一声,到时他们会给你的书写序或提词。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19 19:44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0:肝郁性慢性胃炎
  
  吴某,女,51岁,威县吴庄村人,2007年3月21日初诊。
  食后上腹不适并右肋下胀痛一年,近3个月加重。食后不适多在食后1~2小时。又多吐涎沫。年前在县医院做胃镜诊为浅表性胃炎。曾服阿莫西林、丽珠得乐、奥美拉唑等无效。阿莫西林且引起腹泻。又曾按胆囊炎输液7天完全无效。体型中等,神情忧郁,面色苍黑。脉滑略大,舌红多裂。一年前无重病史,无胃病史。自知发病与不如意有关。处理如下:
  柴胡5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5g、苍术5g、党参10g、桂枝15g、茯苓10g、川芎8g、香附8g、乌药8g、陈皮15g、川朴5g、三仙各10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3月25日再诊:证大减。食后基本舒适。不再吐涎沫。面色、精神亦好转。脉象略大,舌可。处理如前。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20 08:2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你的那些所谓的新作都滞销了,如果刘博士和邓老给你的新作提词写序,保证比你背熟三陈汤钱往袋里装还要强。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20 16:04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1:低热并慢性胃炎
  
  刘某,女,26岁,威县时庄村人,2001年1月3日初诊。
  低热月余,用氨苄青霉素、病毒唑等无效。近日又在县医院检查为慢性胃炎,服多种胃药无效。除头晕外,无大不适。饮食、二便、月经可。原有睡眠不好,近日已好。体型中等,神可。脉滑、舌苔白厚。体温37.30C,血压120/90mmHg。处理如下:
  党参10g、柴胡5g、葛根15g、连翘6g、黄芩6g、陈皮15g、茯苓10g、半夏8g、桂枝15g、川芎10g、白芍15g、川朴5g、三仙各10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剂。
  藿香正气水10ml日次;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11月30日再诊:服上方后大好,近日略有反复。体温不超过370C,略感头晕。前方加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按:患者应该是感冒起病。前医极可能用了较大量的皮质激素。结果,不但造成体温调节紊乱,还出现了精神症状。查出所谓慢性胃炎之后,她的心理负担更重。初诊时的煎剂处方有些乱。现在看来,不必使用葛根、连翘和黄芩。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21 10:3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届扶阳论坛——倪海厦演讲(部分内容)
今年十月二十三日我非常有幸的被邀请参加这次第三届的扶阳论坛,担当第一天的论坛讲座,我要先说一件事,我心中非常的感激贵论坛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跟来自中国大陆各地的中医院校与中医师,大家共聚ㄧ堂的来讨论到底中医可以做多少? 再有幸的就是可以被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去演讲,让我更接触到大陆可爱又纯朴务实的民众们,再次感谢大家。
     我只是一名居住於海外的小中医,能被受邀在这次论坛的演讲之列,已经是受之有愧,我特别的要感谢孙部长的安排,还有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的顶力支持,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当然我也要感谢四川江油附子公司孙鸿董事长的全力协助,有了这三位的协助,我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尽情陈述我多年以来使用经方的实务经验,希望经由这些真实临床案例经验的解说,能替大陆的中医界有所助益,在未来的日子中,只要有机会,我必当全力以赴的为大陆中医界服务,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们中医界无论是温病家或是经方家,大家能够结合在一起,替广大中国上亿的民众,解决来自疾病的威胁。
     扶阳论坛的开办,已经显示大陆中医被重视与言论自由的程度,中医学不仅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由於它还是最正确的医学理论所在,所以它能经历五千年而不被淘汰,可以预见的就是它必将是未来的主流医学所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高级的知识份子,不计代价的相继投入研究中医学,我相信大家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要替普罗大众找出举世最便宜、又最有效的医学,这不单是国学得到发扬,更是让中国人在世界上能扬眉吐气的学术,我认为西医学已经走到尽头,本世纪开始将是中医药的世纪,现在更有我中华菁英汇集而成的这股力量,我们必定会成功,为了世界人民的健康,责无旁贷的我们也必须要赢,这也是我们文人该对历史所应负的责任所在。
     我有幸参与这次的论坛,提供个人的一些浅见,可说是自曝其短见笑四方,尚请多多指教,我是一个最能开放胸襟的人,只要是正确的论点建议,我都能接受也必会修改我过去错误的思考方向,以求能得到更上一层楼的知识。这次论坛让我最心痛难过的就是有许多人有病痛,想要求助於我,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虽然只是一名小中医,但是我深知病痛缠身的痛苦,而解决大家的病痛,本就是当医师的天职所在,可是我体力与时间都不够分配,无法替大家治病,我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说声抱歉,希望大家都能体谅。
     再者这次来参与演讲的听众中,大都是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中医界菁英,还有来自海外的开业中医师,对你们我真的是很抱歉,由於这次论坛的目的只是演讲,不是亲自看病与教学,再加上我体力不足导致我实在无法一一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我在这里跟大家说声对不起,以后机会必将很多,只要我体力足够,我就会提供我个人的浅见,对於大家提出的这些医学上很专业的问题,给大家一些我个人的看法与想法,我们互相切磋的机会以后一定会有,请大家稍安勿躁,我会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次论坛必然会很成功,我认为都是依靠各位中医界先进们的努力,加上连续的精采演讲,更感谢上海龙华医院郑院长提供的会议室,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校长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孔乐凯教授的支持,还有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我要向这些人致上最崇高的敬意,看到大家的这些努力付出,我对中医药的复兴更有信心,众志成城,中医药界的大团结,就是宏扬我国文化於全世界的唯一方法。
     未来为了中医药的传承工作,我只要有机会,必将全力以赴的替大家服务,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只要我能力有所及,我就会做,最后我要敬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最后我必须要提醒来与会的听众们,当日我所有提及的医案中我所使用的处方,千万不可以依样划葫芦,照本宣科的使用於病人身上,因为所有的处方都非常之峻烈,必须要很有经验与把握,才可以下手,否则你将伤害到无辜的病人,我毫不保留的将处方公布给大家,唯一目的就是要打破我国过去千年以来的恶习,秘方只传子传媳不传女的思想,保留秘方给自己的下一代是非常错误的观念,这种想法如果不改变,就是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大障碍,我辈当毫无保留的将最正确的医学知识与处方,传承给下一代,这样才会代代有名医辈出,而不是以前所谓的 : 江山代有名士出,各领风骚五百年。如果五百年只出一人,那受害的将是黎民百姓啊,我不是名医,但是我希望将我的知识都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知识不再中断,让世世代代的国人,都能共享这份得来不易的正确医学知识,谢谢。
我辈中医当为 : 计利要计万民利,留名要留万世名。希望同道者,共勉之。
汉唐中医 倪海厦恭立於2009年10月28日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21 10:51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2:上腹痛半年
  
  李某,男,33岁,威县王王母村人,200年3月13日初诊。
  “胃痛”约半年,曾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检查为慢性胃炎。自称发病与生气无关,但病前饮食不周明显。疼痛毫无规律,与进食无关。初有上腹胀满,近来不胀而痛。食量不小,大便偶干。脉滑,舌嫩。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香附8g、元胡5g、乌药8g、三棱5g、莪术5g、党参10g、黄芪15g、三仙各10g、生甘草4g、连翘10g。常规水煎日一剂。
  疏肝健胃丸6克日2次;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3月20日再诊:仍有无规律的小痛。脉舌象大体正常。原方去疏肝健胃加香砂养胃克日次。
  3月26日三诊:疼痛大减,大便略稀,每早一次。脉舌象好。守上方。
  此后曾经反复一次,至4月21日基本恢复。
  按:正当盛年,病情如此顽固,虽初病没有心理因素,病久不愈还是会有精神负担。故初诊予疏肝健胃。现在看来,煎剂中最好去连翘加生姜。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21 13:3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2009年扶阳论坛演讲内容题纲
汉唐中医 倪海厦
前言 : 经方的运用与 阴阳辨症法的关系
何谓阴阳辨症法?
阳是热,阴是冷。
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
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第一章:如何将阴阳辨症法精准的应用到人体上?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
第一:可以从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来诊断
第二:利用十二时辰脏腑气血的流注来诊断
第三:可利用寸口脉的阴阳部位来做诊断
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第一: 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
一: 持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 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 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     膀胱----申
大肠—--卯       肾----酉
   胃----辰     心包----戌
   脾----巳     三焦----亥
   心----午       胆----子
小肠----未       肝----丑
第三: 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
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於右(阴)脉,
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於左(阴)脉,
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
扶阳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可以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虚胜於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第一:以气味区分,气为阳,味为阴
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第二: 以颜色区分
色白为阳,色黑为阴
第四章: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
桂枝与麻黄之去表实,辛甘发散之药,能去气分之实症,因为清阳发肌表。实四肢。
大黄与芒硝之去里实,是味厚之药,能去肠胃中之实症,因为浊阴走五脏。
寒无浮,热无沉,石膏色白为阳,性寒为沉,附子色白为阳,性热不沉。
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二
咸味与阳性药的互动可以软坚,消除肿瘤,如生附、牡蛎、石硫磺。阳气足则无阴实与积水之患。
能入血脏之活血化瘀药物,可去血中实症,如茜草、炙鳖甲等。活血可以去五脏积聚。
气为阳血为阴,气实血清为正常。
第五章: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
第一:以手脚的冰冷做判断
第二:以身体之恶寒、恶热为主
第三:以喜冷饮、喜热饮为主症
第四:以脉形之洪大、细小做判断
第五:以有汗、无汗做判断
第六:以子时午时睡眠与体力之变化为主
第六章:经方药物的计量如何取舍?
第一:以病人的体格大小为主
第二:急下存阴的时机为主
第三:以四肢逆冷的程度为主,手足皆冷的人最容易得到阴实。
第七章:何谓正常人?中医界必须做出统一的健康标准(阴平阳秘)
1.睡眠可以通霄。
2.正常的胃口。
3.口渴与流汗的正常比例。
4.大小便正常。
5.符合正常体力的定义。
6.常年头面觉冷,手脚温热。
第二部分 : 我在美国使用经方治疗重症的经验谈
血癌的治疗(血癌案例1)
04-10-2009初诊,血癌,男,白人,75岁
处方:炙甘草10, 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桂枝5
麻子仁3,熟地2,党参3,阿胶3,当归2,白术3
茯苓3,炮附子4,龙骨3,牡蛎8。
一周后来诊,原WB39已经降到28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22 14:0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3:干燥综合征并胃炎
   
    马桂凤,女,41岁,威县沙柳寨村人,2006年8月7日初诊。
    口干、眼干5个月。口中多粘沫,眼中多眼屎。咽部发红多结节。先按慢性胃炎服西药久治不愈。又输液多日无效。曾做血液生化、肝功等,无乙肝。肝功轻微异常。在省医院做胃镜诊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唾液腺功能检查为重度功能减退。类风湿因子、总胆红素均高。饮食、二便、睡眠、月经可。汗少,虽三伏天很少出汗。可以劳动,略感乏力。病后体重下降5kg左右。脉象洪滑有力,舌暗苔少多小裂纹。省医院怀疑干燥综合征。已服甲氨喋呤每日7.5mg,强地松日30mg10天,无效。处理如下:
    当归10g、白芍15g、怀牛膝15g、桂枝15g、五味子10g、山萸肉10g、生地10g、熟地10g、麦冬10g、柴胡6g、沙参10g、党参10g、黄芪15g、生山药2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食母生10片日3次;鱼肝油丸1粒日3次
8月12日:脉象接近正常。全身潮湿有汗。口水仍少且渴。舌象略如前。血压105/70mmHg。守前方。
8月17日:近早起口干,脉象接近正常。舌略暗。煎剂如前。成药加服人参健脾丸12克日3次,补中益气丸9克日3次。
    8月24日:病情明显好转,仅略感咽干。脉象正常,眼屎消失,进食好。不再乏力。脉象正常,舌象接近正常。
   按:患者禀赋较弱但勤俭过于常人。这是此证的主要病因。严格说来,属于虚损,故治则一直是补气、补血、滋阴。所幸疗效尚可。如果继续服用甲氨喋呤和强地松,不但无效,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按所谓慢性胃炎服西药治疗,疗效也不会好。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23 08:4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血癌案例2
03-05-2009Parks Thomas白人,73岁,五年前得到左乳癌,经西医开刀治疗后现在出现移转成淋巴癌与血癌,同时右乳又出现硬块。
处方:生附子2,乾姜2,炙甘草5,桂枝3,白芍3
大黄2,黄芩3,黄柏3,黄连2,防己5,瓦楞子5
牡蛎8,紫根3,茯苓5,阿胶3。
Mar    13   WB 60.21
April 13   WB 42.40
血癌案例2
2009/03/13来复诊:服前方后里寒去, 小便量增许多睡仍不好因小便频数约3,4次一夜淡黄色,大便每日行,一日两次,胃口好,体力一样,仍在服降压药,心脏药,目前血压很好140-90 脉诊:脉稍洪大,无附骨脉,望诊:1、舌诊:淡白湿红2、眼诊 : 瞳孔反应还好, 肾阳还好.肝区有白点是肝积毒素
处方:同3/6方,9碗煮成3碗早晚饭前服用
2009/03/20复诊,要出远门。问诊:服前方后睡好转, 且频尿亦减少中睡时身无热双足温体力好口渴有,喝多水(因运动多)大便仍秘胸前无寒热脉诊:脉稍浮数望诊:1、舌诊:淡黄湿2、眼诊:特殊诊断:手掌温润
诊断:须增加大黄到三钱
2009/03/31来诊原因:感冒、耳痒
问诊:服前方后睡好转,小便仍频尿,睡时身温,手足皆温许多,大便每日行,体力好转,无盗汗,脉诊:脉稍浮数,望诊:颜面肤色极红无须(要等到红色全都退,胡须正常生长才算痊愈)
西医诊断,病人白血球从一开始治疗时的60.21到五月时35.9其他验血指数一切正常,病人已经没有危险,继续吃药中。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23 19:1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4:典型心因性胃炎
     
    郭某,男,2000年56岁,威县东郭庄人。
    勤堂和我是同村(东郭庄和白伏曾经是一个行政村)、同年和少年时代的同学,故对他的家庭、性格、体质很清楚。近日又在一个社交场合相遇,他又很豪爽地大量饮白酒而且酒醉,于是想起他的病,记录在此。
    2000年7月至2001年初,他曾经因为上腹不适连续就诊近30次。
原因主要是他总认为自己患了胃癌。
其实,其中的缘故我最清楚。
1975年他的母亲56时死于胃癌,手术就是我做的。由于发现较晚,胃窦部癌瘤体积太大,不但切除很困难——很可能无法处理残端,而且已经有了小网膜转移,只做了胃空肠吻合——解决幽门梗阻。术后10个月死亡。
    2000年,他也56岁了,于是在恐惧中不能自拔。
    如上所说,他不是很胆小或谨小慎微的人,却出现了很难解决的心理问题。
    当时,我不愿意说破,他也不提母亲的病。经过半年多的心理和药物治疗,终于解脱。每次就诊都是斩钉截铁地肯定他没有器质性问题,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以下是4次主要记录。
2000年7月8日初诊:上腹和右肋下不适月余,在县医院做B超为“胆囊炎”。服消炎、利胆成药效不佳。食欲不佳,大便干。体型中等,神情焦躁。脉可,舌苔略黄。处理如下:
柴胡8g、黄芩18g、连翘8g、栀子4g、生大黄6g、当归8g、白芍12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一剂。
7月25日就诊:服上方后症状好转,但他还是于24日跑到石家庄做了胃镜。那里说他是慢性胃炎而且胃窦部较重,于是上腹不适加重。其实,他的食量不小,只是饭后饱胀不适。我再次肯定地告诉他,所谓胃炎不过是太焦虑的结果。他将信将疑。煎剂如前。其余如下:
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甲氰咪胍0.2g日3次
8月26日就诊:近日他又跑到石家庄做胃镜复查,那里排除了胃癌。他略感放心。处理如前。
10月6日就诊:近10日几乎没有不适,但他还是不放心。脉舌象大体正常。守前方。
就这样,他还是几乎不间断地服药至12月中旬。2001年2月因为生气发生一次小反复。
如果说胃镜等辅助诊断对此案有好处,也只是心理上的作用——证实了我的判断使他渐渐放松。
或问:既然不是器质性问题,为什么还用那么多药?特别是还用栀子、生大黄、连翘等苦寒药呢?
答:中医谓:气郁化火。焦躁、恐惧、愁苦,大多会有气郁,再参考他的脉证应该使用剂量不很大的上述药物。再加上温胃理气的香砂养胃和健脾的人参健脾丸,就更周到一些。
总之,这是极其典型的心理因素导致的消化系统紊乱。
目前他60多岁,精神很好。体力也比多数同龄人好。但毕竟不再年轻,不该多饮酒。席间我劝他少饮酒,他还是喝高了。和2000年相比——饭也不敢多吃——心理状态之重要,不言而喻。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24 08:2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红癍性狼疮(1)
其治疗方法近於血癌,诊断上只差一椎压痛而已。
Bettye Love 1952年生,初诊2004年5月10日,Lupus患者,52岁。服Celebrax止痛。
主要症状:手指关节痛,尿失禁有几年,长期失眠身体冷,不知道渴,胃口过好,八年无月经。
诊断: 真寒假热,心阳与肾阳皆不足。
处方:生附子5,细辛2,石膏60,知母5,防己5,茯苓5,泽泻6,黄精3,桑螵鞘3,炙甘草5,柴胡3,玉金5,龙胆草3,瓦楞子5,阳起石3。
红癍性狼疮(1)
5月22日复诊,服药后出现左乳痛,奶水流出很多,身体开始热了。
增加乌药5,白术4。
6月5日再诊时,自述乳房胀满好转,奶水出渐止,关节痛去八成以上,体重下降,睡眠已好,足热睡眠时出现咳嗽,有白痰且泡沫多,其他皆好。
处方:增加桔梗20,炙甘草10。
6月18日覆诊,一切正常,唯咳嗽仍有。
增加麦冬3,杏仁3,半夏3。
7月4日在医院中复验血后,被告知已经痊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25 18:3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5:儿童丧父致慢性胃炎
  
  谷生华,男,11岁,威县五马坊村人,2007年6月9日初诊。
  5个月前,患儿的父亲死于胃癌。数日后他上腹疼痛、胀满、呕吐。又烦躁、睡眠不好,有时自己打自己。大便略稀、小便不畅(尿踌躇之意)。曾去县市医院等多处就诊,均诊为慢性胃炎,但服药从来无效。又曾“穿线”治疗无效。略瘦,面色苍白,眼周晦暗。脉滑数,舌淡苔白厚又有少量剥苔。处理如下:
  党参8黄芪10白术5苍术5当归8白芍10川芎6香附6陈皮10茯苓10半夏6桂枝10三仙各10生甘草3生姜20。常规水煎日一剂。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人参健脾丸6克日2次
  6月11日再诊:上次是患儿的奶奶和姑姑陪同就诊,因为母亲在家啼哭。此次母亲陪同就诊,带着多次检查化验结果。我告诉她:一切检查化验都无用,患儿的病就是因为丧父和母亲终日悲痛焦躁的结果(她承认多次对患儿态度不好)。母亲还忧虑孩子也得了胃癌,而且多次暗示。这也是患儿病情顽固的原因。再次告知她,必须首先设法改变患儿的心态和精神环境。加用安定片2.5mg、奋乃静片2mg晚一次。临时支持输液中加用刺五加注射液20mlX2支,黄芪注射液10mlX1支。
  按:患儿的病因非常明显,他的病是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的精神异常。“胃炎”的症状,不过是容易发现的临床表现。但是,包括家属在内,总希望找出器质性病变,而且把病好完全寄希望于药物。他的母亲还想去石家庄做胃镜——她认为大医院水平更高。我告诉她:如果觉得那样做有助于解除患儿和她的疑虑,可以去做。但要避免进一步暗示患儿的“胃”有不治之症。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26 08:13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脑瘤(1)
Ford,Jim.2004/09/20.初诊.来自宾州,兽医.51岁
脑瘤,去年八月发现,经开刀取出后,肿瘤反而加速生长,症状如同中风.左耳失聪,左手冰冷,双脚温,小便无力,大便秘,脸色青黑,脉沉细附骨,没有头痛.
诊断:里寒重症,肾阳精不足,肝脏损伤.阴实之症.
处方:生附子5,黄精3,阳起石3,柴胡3,玉金5,生半夏3,熟地3,补骨脂3,防己3,桂枝5,炙甘草5,白芍5,乌药3,菟丝子3,茵陈3,龙胆草3,川芎3,生姜二片,大枣十枚.
针灸:双膝五针,外关,合谷,曲池,足三里,百会,绝骨,解溪,左耳门,听宫等穴位.
09/24早上阳举好转,增加瓦楞子5.
09/28回诊时,大便一日二次,小便力量增加,走路平衡好转,已经不需要拐杖,左手转温.十月中旬来函告知经MRI扫描证实肿瘤缩小一半,到十月底再照时,只少一cm,之后开始到隔年三月,都没有再变小,於是从四月开始增加剂量。
生附子六钱,生硫磺五钱,阳起石五钱,其他不变,病人持续吃到该年七月,再做MRI后,发现肿瘤消失。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27 20:54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6:儿童饮食不当致慢性胃炎
褚某,男,7岁,威县十里村人,2007年6月26日初诊。
上腹痛、食少、胀满一年多。在县市医院多次就诊,一直按慢性胃炎治疗,用了很多贵药,从无明显效果。家长对病因了解很清楚——患儿特别喜欢吃冰糕等冷饮而且经常无控制地大量吃。初病时,每因再食冷饮复发。后来禁绝了冷饮却再也不好。患儿身体瘦弱,面色苍白,常出虚汗,精神可。脉可,舌绛红苔黄白而厚。处理如下:
党参10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6g、川芎6g、桂枝15g、白术6g、当归8g、白芍10g、香附5g、三仙各10g、生甘草3g、生姜15g。常规水煎日一剂。
人参健脾丸6克日3次;香砂养胃丸3克日3次
6月29日再诊:病大好。偶有上腹疼痛,但很轻。食欲明显改善——不到吃饭的时候就饿了。舌略鲜红,苔略厚。处理如前。告知家长,完全缓解后维持3个月不复发,方可认为大体恢复。注意饮食比服药更重要。
按:此证主要是饮食不当所致,也有体质因素。以上两次都是他的祖母带着他就诊,他的祖母也是多年胃不好。
按说此证不难见轻或暂时完全缓解,治了一年却几乎从来无效。可见那些所谓“胃药”,没有一种比上述拙拟之方好。大医院的大夫们,大概也不会再三嘱咐注意饮食。假如患者不是只有7岁,他们必然会给他多次做胃镜。
或问:由舌象来看,热像明显,方剂中却又多是温性药物?答:是的。但综合看病史和其他表现,必无重用苦寒之理。如果用,可用小量连翘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1-28 11:1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案1:典型消化性溃疡              案5:溃疡病一诊大好
案2:消化性溃疡终于手术          案6: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
案3:长期焦虑致消化性溃疡        案7: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
案4:高年溃疡病人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1-28 12:3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脑瘤(2)
约旦人05/24/2005初诊,Basam Ahmed
淋巴癌移转脑瘤,被判定只能活三个月。
处方: 生附子4,硫磺3,桂枝3,柴胡3,玉金5
龙胆草3,熟地3,阳起石5,防己3,川芎3,
丹皮3,瓦楞子5,牡蛎10,生半夏3,桔梗5。
因病人做过13次放疗又服用类固醇,造成下半身无知觉,性功能丧失,时常感到失去平衡,於是增加南星3,地龙3。
后因病人失眠,故再增加黄连阿胶汤。
其间病人因放疗与化疗,造成免疫系统丧失,受到感染得到肺炎,几乎因此丧命。
07/30当时症状如:全身发炎,口中发炎,体重下降,无胃口,腹胀满,失眠,无寒热,面色青黑,脉虚无力,咳嗽不止,白痰,下肢无力,口渴但喝不多。
救急处方如下:
炙甘草一两 乾姜三钱 炮附子一两 桂枝五钱 白芍一两 生姜二片 生半夏三钱 山茱萸五钱 熟地八钱 泽泻五钱 细辛二钱 桔梗五钱 洋参四钱。服时加麦芽糖二匙。
服前方一周后来诊,胃口恢复,咳嗽仍多出白痰,口渴喜温饮,呼吸困难,双足淡白毫无血色,性功能无。
处方改: 葶苈子五钱 丹参五钱 当归二钱 牡蛎一两 炙甘草五钱 乾姜二钱 巴戟天三钱 炮附子五钱 桂枝四钱 白芍八钱 熟地八钱 泽泻六钱 细辛二钱 桔梗五钱 炙鳖甲三钱
再服用一周后即好,8/14/2005后再於5/24方中增加猪苓三钱 加生半夏到四钱 丹皮三钱 白术三钱 携药回约旦续服到2006/06/15。现在一切正常。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3 16:4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概说】
  
消化性溃疡又称上消化道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此病是很常见且很受西医重视的典型慢性病。西医内外科书上都要花很大的篇幅讲述。
直至20多年前,还有部分患者病情顽固,内科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常常不满意,不得已要做胃次全切除。此病的并发症大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那时相当常见。100年前,这些并发症常常是致命的,50年前也很难处理。
近20多年来,因为此病做胃次全切者越来越少。它引起的大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也远比过去少见。于是,给人的印象是,此病似乎逐渐少见。
不过,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病率为5%—10%,而且与种族、地域、气候、生活水平、职业等没有关系,即在全球各国的发病率略同,只是男性比女性多见。
此病的临床表现大多非常典型。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性:
①慢性:多数患者多年反复不愈,有的人终生不愈。就诊者多数已有数年以上的病史。②节律性:此病最主要的症状上腹痛是节律性的。其节律大体是:饱食后不痛,大约1个小时后疼痛。如果是胃溃疡,下次进餐前可有短时间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常持续至下次进餐。一般黎明至早饭前后不疼,晚饭前和夜间(尤其是夜间)疼痛最多见。也偶有每天三时疼者,即只要饿了或快饿了就疼。饥饿疼大都可因少量进食缓解。其他常见症状是烧心、呕吐等。③季节性:此病全年都可发作,但以初冬和早春最多见。
此病早期大都非常典型,即表现为典型的节律性和季节性。特别是疼痛的节律性很典型。如果患者主诉又有饥饿疼而且进食即可缓解,诊断即大致确立。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过去经常使用的诊断此病的辅助手段。现在有了纤维胃镜,但是,对很轻的溃疡做胃镜也很难与慢性胃炎鉴别。故诊断性治疗,还是很可取的手段。
不过,也确有无症状的消化性溃疡——少数消化道穿孔、出血患者没有胃病史。
什么原因导致的消化性溃疡呢?
近来,医界特别强调幽门螺旋杆菌(HP)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性。
我不赞同此说。理由如下:
消化性溃疡这个病名有病理的意思——此病是胃、十二指肠消化了自己。
把此病看作一种较重的调节紊乱更有说服力。
陈灏珠主编第十版《实用内科学》列述病因10种,精神因素在最后。具体讨论病理时强调3种:高胃酸、HP和粘膜保护能力。即把高胃酸放在第一位。
据我的经验,病因的轻重顺序依次是:遗传(包括高胃酸、HP易感等)、精神和饮食。
此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无可置疑。但是,精神因素也非常重要。大多数人有足够的恶性精神刺激都可以出现此病。实验用的动物模型方法之一即如此。
有家族倾向的人只是更容易患此病,但也要有诱因。其中,不良精神刺激和饮食不当也许难分主次。考虑到饮食不当和不良精神刺激常常相关,心理素质和心理环境可能更重要。
典型的此类患者,不喜欢吃甜食、水果等,油水大了肚里舒服,很难犯病。喝浓茶很容易诱发——比其他饮食不当还灵。这不能用HP说解释。
恶性精神刺激的作用也很明显。
我见到的最小的患者只有5、6岁。他和外祖父一个模子脱出来,外祖父的溃疡病极其典型。一次小家伙生了气,就出现了典型的症状而且甲氰咪胍疗效很好。
此病疼痛的节律性和烧心,最适于高胃酸解释。以往的治疗大都立足于抗酸或减少胃酸分泌。
比如,胃次全切做了大约100年,大多效果很好,还有胃迷走神经切断术。胃次全切之所以有效,只能用减少了胃酸分泌来解释。于是,上百年的外科治疗经验,说明高胃酸说有道理,而不支持HP病因说。
碱性药曾经广泛使用,很多病人自己服用小苏打有效。他们称之为圣药。药厂制的种类更多。我年轻时喜欢用的一种叫“胃可必舒”,很便宜,对多数人有近期疗效。故内科治疗也支持胃酸说而不支持HP说。
不便用HP解释的现象还有小量进食后“饥饿痛”立即缓解。这是多数较轻的患者都有的,不能说进食能够消灭HP或缓解HP感染。
最不适于HP感染解释的现象是溃疡的局限性。此病大多只有一个不大的病灶——在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或胃小弯。如果溃疡直径超过1cm,就要警惕癌变。
总之,HP病因说站不住脚。
或问:那么,如何解释某些抗菌药,特别是痢特灵对此病疗效很好呢?
答:痢特灵治溃疡早在“文革”中。最初不见于专业杂志,却流传很广。起初我很怀疑。后来亲自使用多人,才发现果然效果出奇——大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可以根治或缓解数年。这时又听有此病的同事说用四环素也有效(他们自己的切身体会),只是不如痢特灵能够根治。
我认为,这不是痢特灵等杀灭了HP,而是此类药物削弱了胃的消化能力。
上面说过,胃次全切有效是减少了胃酸分泌,但也可以理解为削弱了胃的消化能力。用大苦寒药克伐胃阳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痢特灵等药的作用机理最好这样理解,否则就不能解释有的病人使用痢特灵等无效,甚至加重。
如果联系中医用戊己丸或左金丸治烧心吞酸有效,痢特灵的疗效更有中医理论支持。只是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把此病作为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包括在胃脘痛和烧心吞酸当中。
大苦寒克伐胃阳从而削弱消化能力,是我对痢特灵和戊己丸等何以有效的理解。据此,胃阳不振的溃疡,就应该使用温胃、补中法。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黄芪建中汤等。我也常用温胃理气的成药香砂养胃丸加补中益气丸治此证。
可见,痢特灵治溃疡靠它的胃肠反应的“副作用”(即大苦寒克伐胃阳)。换言之,此时“副作用”成了“正作用”。只是此药可以损伤周围神经。我见过好几个溃疡患者因服用痢特灵太多发生末梢神经炎。
近20多年来广泛使用的甲氰咪胍系列也是碱性的,尝一尝很像吴茱萸。
此药的疗效远比过去用的碱性药好,是抗溃疡西药的重要进展。
或问:近20多年来消化性溃疡在我国是否逐渐少见呢?
答:发病率可能没有变化,顽固的重症和并发症肯定少见了。
其中缘故大概有二:
一是国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食油、肉、蛋、奶都比较充足,新食谱有助于缓解此病;二是痢特灵和甲氰咪胍类使不少患者得以根治或迅速控制。于是,大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这三种并发症远比30年前少见。
尽管如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还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4 08:0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肾脏衰竭尿毒症(2)
02-09-2007Susan Skirvin 1956年生,已经洗肾五个月,初诊时,便秘、无胃口、双足冰冷、身体多觉冷、月经六周没来,手指关节肿痛,无法紧握,脉弦,这是里寒湿症。
初诊处方:桂枝4,白芍4,炙甘草3,生姜3,大枣10,生附子4,乾姜2,白术3,茯苓5,木通3,当归2,细辛2,炮附子5。
06-01更改处方:桂枝改为六,白术改为5,增加补骨脂2,败龟版2,乌药4,泽泻4,黄连2,黄芩3。
自本日起就没有再洗肾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4 16:1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
  
案1:典型消化性溃疡
  
王明良,男,68岁,威县宋庄人,2001年10月4日初诊。
食后1—2小时,心下刺痛,可因进食或饮水缓解。此病已有约20年,此前以心下胀满为主,也可因进食好转。目前食少纳呆。体型中等,神可。睡眠少。大便数日一行,小便频且量多。脉可,舌淡胖多齿痕。
处理如下:
党参10g、黄芪12g、白术5g、苍术5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10g、桂枝15g、川芎6g、香附5g、当归8g、白芍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克日3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3次
甲氰咪胍片0.2g日3次
10月9日再诊:诸证悉退。守前方5日巩固。
2002年8月30日再诊:旧病复发。只取上方成药和西药。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5 08:23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乳癌(案1)
04-10-2009李X华小姐,哈尔滨人,初诊,左乳房乳头下硬块,(大陆医师照片子后,建议她将之切除。)
处方:石膏60,知母5,天花3,麦冬3,炒麦芽5,
当归2,川芎3,生地2,白芍3,牡蛎10,龙骨5,
防己5,瓦楞子5,茯苓5。
一周后来诊,硬块已消失。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5 09:2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消化性溃疡终于手术
本村村民赵某,男,54岁,2001年春天突然便血并大呕血。
患者自十五六岁,就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曾经两次做上消化道造影诊为胃溃疡。症状一如教科书所述:每年多次发作,初春和初冬尤其容易发作。紧张劳累、不如意也常常诱发。每发作必有烧心、吞酸、上腹饱满胀痛乃至呕吐不能食。20多年前经常服用胃可必舒、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等,大多有效,但效果也不很好。西咪替丁问世后,他也经常服用。效果较好,但不能根治。呕血前1年,他内外交困。心理负担和体力劳动都很重。出血后我急忙去看时,见出血量在500ml以上,而且还在继续呕血。他面色青黄,心慌出汗,脉细数无根。血压110/90mmHg。于是让他急症住院。
县医院给他做了胃次全切除,10天后出院,服中药调理如下:
党参10g、黄芪12g、白术5g、苍术5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10g、桂枝15g、川芎6g、香附5g、当归8g、白芍10g、甘草5g、生姜20g、大枣7枚、吴茱萸3g。常规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g日2次;香砂养胃丸6g日2次。
共服上方10付完全康复。由于长期患消化性溃疡,此前他多病体弱。近七八年来他身体很好——比全村的同龄人都健壮。劳动量超过一般青年人且再未犯病。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6 19:1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长期焦虑致消化性溃疡
患者是我在英国工作时的助手。她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伊拉克人,因为海湾战争在英国避难。她的丈夫也在那里工作,生活的相当稳定,但总是听到亲人的不幸。特别是她的丈夫的哥哥逃出伊拉克却被澳大利亚驱逐,向她求助——要花不少钱。尽管她通情达理,也很聪明,却出现了比较典型的溃疡病症状——烧心、吞酸和饥饿痛。她不愿意服西药,问我如何用中药治疗。我指导她自制了“左金散”(黄连6份、吴茱萸1份,共研极细粉,每服2—3克),服用2日症状消失。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7 08:14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二期乳癌的治疗(案2)
Hsiang Kuei cha,詹桂香三十年前做过乳癌切除手术 2007年右边乳房又切片找到乳癌并把它切除她经由西医检查,有心律不整,同时有二间瓣和三间瓣闭锁不全、心室肥厚的问题。
处方:黄连阿胶汤:黄连二钱、阿胶三钱(分三包,烊尽) 、酸枣仁三钱、柴胡三钱、玉金五钱、川芎三钱、丹皮三钱、防己三钱、牡蛎一两、瓦楞子五钱、知母五钱、栀子三钱、炮附子三钱、栝蒌实三钱、枳实三钱、薤白三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续断三钱。
服了我们开的处方,病人最大的改善便是睡眠好转
2009年8月11日来复诊时,病人告知於2008年中回台湾再做检查的结果,被证实完全没有乳癌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14 16:4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4:高年溃疡病人
  
  贺某,男,82岁,威县五马坊村人,2001年10月30日初诊。
约半月来,胸部及上腹不适,似痛非痛,难受莫名。每下半夜加重,以致辗转反侧不能睡。可因进食水缓解,但近日又食后不下。体型中等,精神倦怠。脉象略见洪大,舌粘。无慢性胃病史。处理如下:
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川芎8g、乌药8g、香附8g、薤白10g、桂枝15g、党参10g、三仙各10g、生甘草4。常规水煎日一付。
甲氰咪胍0.2g日3次
香砂养胃丸6克日3次
11月4日再诊:症状基本消失,唯每凌晨4时左右略有空饿感。一般情况较前好。脉象滑而充实,舌象大体正常。守前方。
按:就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而论,患者的病就是消化性溃疡。但如此高年首次出现此病者极少见。当时记录不详,不知道是否有药物反应的可能。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15 10:0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肝癌(1)
案1.12-02-2008初诊,Joe Ling,2cm肿瘤在肝脏里。
处方:生附子3,黄连2,黄芩3,柴胡3,川芎3,
茜草3,炙鳖甲3,半夏3,南星3,白芍5,伸筋草4,
泽泻5,决明子3,枸杞5,生硫磺3,乾姜2,栀子3,
茵陈3,白术3,茯苓5。
平时煮四神汤当点心吃。
至今一直进步中,07-20-2009来函说最近一次肝脏扫描得知,肿瘤没有扩散而且有缩小。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19 15:5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5:溃疡病一诊大好
孔某,男,50岁,威县时庄人,1995年12月15日初诊。
有胃病史多年,约10年前做钡餐造影诊为消化性溃疡。此次发病于5天前。先是纳呆、烧心、上腹隐痛。前天呕吐严重。体型中等,神可。心肺(—),腹部平软,肠鸣活跃。巩膜无黄染。脉迟,舌红润。体温36.40C。处理如下:
党参10g、白术10g、苍术10g、黄莲6g、吴茱萸2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木香5g、川朴5g、乌药5g、川芎10g、白芍10g、丹参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甲氰咪胍片0.2g日3次;盖胃平4片烧心时嚼服。
12月17日再诊:症状基本消失,唯大便次数略多。脉滑略数,舌略如前。原方煎剂去木香、川朴、乌药,改黄连、吴茱萸各3克。加成药人参健脾丸6克日2次。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19 19:2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肝癌案(2)余志先生
病人 男性 31岁 传真看诊 初诊日期 1/15/2009
2008/8/20做肝切除手术,(左肝部八分之一)
2008/12/31 做右肝化学栓塞手术。
症状:睡眠差, 每日半夜一点准时醒,醒后肝区及腹部疼痛, 彻夜不眠, 大便一日3次不成形, 小便一日7,8次, 淡黄味重, 胃口差, 食不下, 味觉差, 受风时肚子绞痛, 手温足冷, 夜间身热, 怕风怕冷, 口不渴, 极喜热饮, 体力极差, 整日疲劳.
舌脉未见.(传真治疗,病人在中国)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0 18:4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6 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
   
本村村民赵某,男,50岁,2003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家族史,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老溃疡病人。他的溃疡病间断发作近20年,但一直不严重。主要表现是:每开春、初冬或生气后出现烧心吞酸、上腹饱胀和疼痛,晚饭前和夜间尤其严重。较轻时少量进食即可缓解。约10年前服用痢特灵后没有复发。近来因为内外交困和劳累复发,但没有就医。18日上午,突然呕血请出诊。我赶到时,见地下有混有食物的血样呕吐物约一大碗。其中血块较多。他面色苍白、自觉心慌、浑身出汗。脉细数无根。舌淡苔黄白。血压100/70mmHg。建议他急诊住县医院,他和家属坚持要我在家治(经济困难)。于是处理如下:
1.禁食水——服药除外。
2.立即肌内注射安定10mg。
3.支持输液中加入西咪替丁1g。
4.中药煎剂如下:
生大黄10g、黄连5g、黄芩10g。
上3味急煎20分钟,再缓煎40分钟,共剩药液约200ml,冲服三七细粉6g,一次服下。
服药当天排稀大便3次。第一次为典型黑便。第二次略呈棕色。第三次为黄色。再未呕血。于是,从次日起改服煎剂下方。
党参10g、黄芪15g、当归10g、吴茱萸5g、陈皮10g、茯苓10g、桂枝10g、白芍12g、半夏8g、生甘草4、生姜15g、大枣7枚。常规水煎日一付。
同时口服西咪替丁片100mg日3次。
如上处理至21日,停止输液,进流食。共服中药第二方14付痊愈。至2008年未复发。
按:中药煎剂第一方是泻心汤加三七。凡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要首选此方。服此方后,以见排稀便为应。一般效果较好。出血停止后再另行处理。如果像本案这样是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停止后,一般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如上第二方。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21 08:1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肝癌案(2)余志先生
病人 男性 31岁 传真看诊 初诊日期 1/15/2009
2008/8/20做肝切除手术,(左肝部八分之一)
2008/12/31 做右肝化学栓塞手术。
症状:睡眠差, 每日半夜一点准时醒,醒后肝区及腹部疼痛, 彻夜不眠, 大便一日3次不成形, 小便一日7,8次, 淡黄味重, 胃口差, 食不下, 味觉差, 受风时肚子绞痛, 手温足冷, 夜间身热, 怕风怕冷, 口不渴, 极喜热饮, 体力极差, 整日疲劳.
舌脉未见.(传真治疗,病人在中国)
处方:方用四逆汤和小建中汤加减
生附子三钱   乾姜三钱 炙甘草三钱-----四逆汤去里寒攻阴实
柴胡三钱   茜草三钱 炙鳖甲三钱--清肝活血软坚
桂枝三钱   白芍六钱   生姜二片   红枣十枚-----小建中汤去腹部寒痛兼实脾
三七三钱   续断三钱-----活血化瘀
当归三钱   川芎五钱------活血补血
生硫磺三钱------壮命门火兼去里寒
服食加一匙麦芽糖冲服
服药至07/31为止。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1 16:48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7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
   
本村村民某,男,24岁,2003年10月21日初诊。
他就是案6患者之子,可见此病的家族倾向很明显。不过,他的病情加重且大出血也和家庭多事有关。先是近1年多次发作典型的溃疡症状——烧心吞酸、有规律的疼痛、上腹饱胀等。上消化道造影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他医给西咪替丁等有效。10月13日先有黑便,14日突然呕血并休克,于是住县医院。7天后出院就诊。这时他体倦乏力、贫血明显——面色和睑结膜苍白,仍有上腹饱胀且疼痛。脉滑弱略数,舌淡苔白。处理如下:
党参12g、黄芪15g、白术5g、苍术5g、吴茱萸3g、陈皮15g、桂枝15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8g、熟地15g、甘草3g、生姜20g、大枣7枚。常规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g日2次;补中益气丸9g日2次。
西咪替丁片100mg日3次。
10月24日再诊:服上方1日,自觉症状消失。连续服用1个月停药。
2004年3月10日:旧病复发。再次处理如上约1个月停药,至2008年7月再未就诊。
按: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之后,有个贫血的问题。这是失血性贫血,按说需要补充铁剂。但所有铁剂都于溃疡不利,故尽量不要用,而使用中药如上。即便使用,也要等到溃疡症状消失而且饭后即服,并且最好与香砂养胃丸同用。
又,由于此病很难一劳永逸,要多次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二是饮食周到;三是自备西咪替丁类西药,一旦发病立即服用——不严重的都会迅速见效。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22 08:1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红癍性狼疮(1)
其治疗方法近於血癌,诊断上只差一椎压痛而已。
Bettye Love 1952年生,初诊2004年5月10日,Lupus患者,52岁。服Celebrax止痛。
主要症状:手指关节痛,尿失禁有几年,长期失眠身体冷,不知道渴,胃口过好,八年无月经。
诊断: 真寒假热,心阳与肾阳皆不足。
处方:生附子5,细辛2,石膏60,知母5,防己5,茯苓5,泽泻6,黄精3,桑螵鞘3,炙甘草5,柴胡3,玉金5,龙胆草3,瓦楞子5,阳起石3。
红癍性狼疮(1)
5月22日复诊,服药后出现左乳痛,奶水流出很多,身体开始热了。
增加乌药5,白术4。
6月5日再诊时,自述乳房胀满好转,奶水出渐止,关节痛去八成以上,体重下降,睡眠已好,足热睡眠时出现咳嗽,有白痰且泡沫多,其他皆好。
处方:增加桔梗20,炙甘草10。
6月18日覆诊,一切正常,唯咳嗽仍有。
增加麦冬3,杏仁3,半夏3。
7月4日在医院中复验血后,被告知已经痊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3 16:4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胆道病
   
案1:胆囊炎治愈27年再犯         案6:胆囊炎不能服中药终于手术
案2:胆囊炎治愈28年再犯         案7:中药治愈胆囊炎
案3:胆囊炎治疗不当终于手术     案8:中药治愈胆道结石
案4:胆道结石诱发急性胰腺炎     案9:可疑胆石症
案5:无胆道结石的急性胰腺炎     案10:可疑胆囊炎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23 16:4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扶阳医案-----红癍性狼疮(1)
其治疗方法近於血癌,诊断上只差一椎压痛而已。
Bettye Love 1952年生,初诊2004年5月10日,Lupus患者,52岁。服Celebrax止痛。
主要症状:手指关节痛,尿失禁有几年,长期失眠身体冷,不知道渴,胃口过好,八年无月经。
诊断: 真寒假热,心阳与肾阳皆不足。
处方:生附子5,细辛2,石膏60,知母5,防己5,茯苓5,泽泻6,黄精3,桑螵鞘3,炙甘草5,柴胡3,玉金5,龙胆草3,瓦楞子5,阳起石3。
红癍性狼疮(1)
5月22日复诊,服药后出现左乳痛,奶水流出很多,身体开始热了。
增加乌药5,白术4。
6月5日再诊时,自述乳房胀满好转,奶水出渐止,关节痛去八成以上,体重下降,睡眠已好,足热睡眠时出现咳嗽,有白痰且泡沫多,其他皆好。
处方:增加桔梗20,炙甘草10。
6月18日覆诊,一切正常,唯咳嗽仍有。
增加麦冬3,杏仁3,半夏3。
7月4日在医院中复验血后,被告知已经痊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4 16:4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概说】
  
胆道病中最常见的是胆道结石和胆囊炎,而且它们常常互为因果。
关于这两种病,中医虽无略同的病证名称,却有疗效很好的治法。
教科书上说,此病多见于肥胖人。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于此病不利。似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道病应该更多见。但是,笔者的印象中,近年胆道病发病率并没有上升,只是由于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它们——特别是胆道结石更容易发现而且人们更积极就医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胆道病——特别是胆道结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曾经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就至今仍然是我国治疗胆道病的优势。
  近年来,西医治疗胆道病最长足的进展是:借助于电子内窥镜技术的微创手术。不过,此种手术只适用于胆囊结石,多数胆道病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好。
  恶性精神刺激自然对胆道疾病不利,但是,精神因素对胆道病的影响如何,没有充分的研究。笔者的倾向是:精神或心理因素也是胆道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25 09:1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红癍性狼疮(1)
其治疗方法近於血癌,诊断上只差一椎压痛而已。
Bettye Love 1952年生,初诊2004年5月10日,Lupus患者,52岁。服Celebrax止痛。
主要症状:手指关节痛,尿失禁有几年,长期失眠身体冷,不知道渴,胃口过好,八年无月经。
诊断: 真寒假热,心阳与肾阳皆不足。
处方:生附子5,细辛2,石膏60,知母5,防己5,茯苓5,泽泻6,黄精3,桑螵鞘3,炙甘草5,柴胡3,玉金5,龙胆草3,瓦楞子5,阳起石3。
红癍性狼疮(1)
5月22日复诊,服药后出现左乳痛,奶水流出很多,身体开始热了。
增加乌药5,白术4。
6月5日再诊时,自述乳房胀满好转,奶水出渐止,关节痛去八成以上,体重下降,睡眠已好,足热睡眠时出现咳嗽,有白痰且泡沫多,其他皆好。
处方:增加桔梗20,炙甘草10。
6月18日覆诊,一切正常,唯咳嗽仍有。
增加麦冬3,杏仁3,半夏3。
7月4日在医院中复验血后,被告知已经痊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5 14:5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治要点】
   
中医说:“胆藏精汁三合”,又说胆为六腑之一。这虽然与六腑泻而不藏的定义矛盾,但是,说它储藏胆汁并且与肝脏密切相关,却与西医解剖生理一致。“胆汁”这个词,最初就是把西医书翻译为中文时使用的中医概念。至于胆主决断的说法,虽然深入传统文化(如胆大包天、肝胆相照、侠肝义胆等成语很常用),并不影响人们接受胆道的解剖生理。
  胆道很像一个水系。它的上游是分布在肝脏内的许多由细变粗的肝内胆管,出肝时汇总为胆总管,最后进入十二指肠。
  在大约8cm长的胆总管上,有一个旁通的特殊膨大器官,即胆囊。它恰如水系主干旁边的一个水库。只是,这个“水库”不仅储存胆汁,还可以把来自肝内的胆汁浓缩,最高可以浓缩至1/50。
  胆道的功能是什么呢?
  如果只把胆道看作消化系统的器官,它的功能就是运送、储存并浓缩胆汁以帮助脂肪消化。这也是它的主要功能。胆囊就是人体储备、浓缩胆汁以消化吸收脂肪的器官。
  胆汁是碱性的,像肥皂液一样粘滑。它帮助脂肪消化吸收,恰如肥皂洗去油污——把大的脂肪滴块化解为很小的脂肪滴而形成乳糜,从而直接被小肠壁吸收。摄入的脂肪将近一半,就这样被吸收进入血液。肠壁上的小乳糜管汇合为总乳糜管,上行至左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从全身代谢看胆道,其功能又不仅仅是帮助脂肪消化吸收。它还是调节胆固醇和铁代谢的重要器官。除水之外,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胆红素和固醇代谢产物胆固醇。人体常常不能摄入充足的铁和固醇,胆汁的“废物利用”有利于弥补铁和固醇摄入不足。
    胆道还可以看作排泄器官, 胆汁就是肝脏要排出的部分废物。其中的一部分直接随大便排出。只是,如上面所说,这种废物的一部分还必须再利用。
  胆道的生理要点如上,病理要点如下。
胆道既然像一个水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通”。即中医所谓“六腑以通为用”。最重要也最常见的病理就是“不通”。
  什么原因会造成胆道“不通”呢?
常见的原因有三:
最常见的是炎症。
急性肝炎的黄疸部分原因是肝内胆管不通。胆道内任何部位发生了炎症,都必然有不同程度的不通。只是如上所说,胆道感染常常和胆道结石互为因果。
  其次是胆道结石。结石可以出现在胆道的任何部位。可想而知,结石出现在“上游”,问题不太大。出现在“下游”——特别是出现在胆总管时就很危险,因为可以导致整个胆道完全不通,而六腑之一完全不通,必然致死。
  再其次是癌瘤。最常见的是胰头癌和胆总管癌。手术切除这两种癌瘤的可能性很小。其他疗法、包括近年发明的介入疗法也很难奏效,所以,胰头癌和胆总管癌几乎必死。不过,这种癌瘤致死,主要不是癌瘤消耗所致,而是因为胆道阻塞使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足见胆道不通的严重性。肝癌也可以造成胆道不畅,但一般不会导致胆总管阻塞,所以,肝癌致死主要不是因为胆道不通,而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
再次是胆道蛔虫。此病在数十年前比较常见,而且那时认为,部分胆道结石因此发生。近来随着肠蛔虫日趋少见,胆道蛔虫症也相当少见了。
  胆道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科书上的说法非常复杂,读者可以复习。
  笔者以为,各种饮食不当——包括过饥、过饱、嗜酒和膏梁厚味等造成的胆道紊乱,至少是常见而且很容易理解的原因。胆道既然属于消化系统,病从口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比如,以往认为肠蛔虫就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因素是目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原因,胆道功能紊乱应该也和精神因素有关。但是,似乎没有人这样提过。
  胆道功能紊乱,首先是造成某种程度的胆道不通而使胆汁淤积。粘滑的胆汁一旦淤积,就很可能形成结石。(注意所谓结石,不是都像花岗岩或大理石那样硬)。
  不过,结石形成相当大或相当多时,还不一定出现严重问题。比如,胆囊内有小鸡蛋大小的结石时,一般还只表现为“胃病”。多数结石长期贴在胆道壁上,也不会导致胆道严重不通。当其它诱因使胆道结石脱落、移行,进而阻塞胆囊管、特别是胆总管时,才出现严重的胆道不通。不通则痛,一旦胆石症造成胆道不通,立即出现严重的上腹绞痛,紧接着是呕吐。
顺便说明,凡严重腹痛都会导致呕吐。这是保护性反应,不要止吐。
  绞痛是胆管痉挛所致,于是,胆管更加不通。不通的结果有二:一是感染;二是黄疸。
  胆道不通为什么会迅速出现感染呢?
  因为胆道是和有菌的消化道相通的。正常情况下,胆汁排泄通畅,即便胆道有菌,也是流水不腐。一旦不通,细菌就迅速在淤积的胆汁内繁殖。所以,急性胆囊炎、特别是胆囊管和胆总管阻塞所致者,多数在发病2小时内出现寒战高热。
  胆总管完全不通,每在数小时内出现黄疸。
简单理解这种黄疸的成因,就是排不出去的胆汁被憋回肝脏,通过肝脏返回血液,而后从毛细血管逸出。所以,这时全身都有黄疸,只不过巩膜等处最容易发现罢了。
西医生化、病理和内科书中,都有黄疸专章或专节。内容非常复杂。读者掌握以下要点即可。
  上文已经提及,胆汁的主要组成之一是血色素的代谢产物胆红素。
黄疸是血液内胆红素过高而染黄巩膜、皮肤等组织的现象。
  胆红素分为间接和直接两种。前者尚未经过肝脏处理,后者则已经处理。它们都可以造成巩膜、皮肤等黄染。但间接胆红素不能出现在小便中。直接胆红素则很容易从肾小球滤过。所以,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在数小时内出现深黄色甚至浓茶色的小便。
  黄疸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梗阻性和先天性四种。最常见的是肝细胞性和阻塞性。胆道病的黄疸就是阻塞性的。这种黄疸可以深到暗黄绿色。
  黄疸是很直观的症状,中医的认识大体不错。只是有时不能和贫血造成的面色萎黄严格区别,读古书时需要注意。
至于黄疸的病理,中医多责于湿、责于脾。这种认识不够全面。不过,肝细胞性黄疸最为常见,故此说大体正确。
30年前,对不很典型的胆道结石,没有很方便而又准确的仪器检查手段。那时,大医院可以做的胆道造影很麻烦,又有药物过敏的风险,结果也不很可靠。近年来,由于超声仪器的进展,胆道结石的诊断容易多了。尽管不完全可靠,却没有风险而且比较经济简便。
  不过,对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典型的胆道病诊断不需要任何仪器检查。
  比如,出现急性上腹绞痛、呕吐、寒战、发热、黄疸,就基本上可以确诊胆道感染或胆囊炎。假如再有明显的胆囊区压痛,特别是可以摸到或看到肿大的胆囊,诊断就有了十分把握。
  教科书上说,胆囊炎(必有其它胆道感染)十分之九以上伴有胆道结石。其实,十分之九以上的胆囊炎主要发病原因是胆道结石。
  全身性感染,即热病也可以并发胆囊炎。但是,目前很少见了。
  不通既然是胆道病的要害病理,治疗胆道病的要招儿就是千方百计使之通。
  就设法使胆道通畅这一点上说,中西医两家完全一致。但是,对如何使之通的理解和具体方法不同。
  比如,西医见上腹绞痛就用阿托品解痉止痛。其实,对伴有感染的胆道阻塞来说,这一措施最好也只能说得失参半。首先,解痉意味着整个消化道驰缓并且蠕动变慢,胆管和胆囊会几乎处于静止状态。这样不利于胆道通畅。其次,必然加重腹胀,而胆道感染时几乎都有腹胀。腹胀会反过来加重胆道不通,胆道感染必然加重。
  中医见腹胀满实痛,用急下法。急下法为什么能够使胆道通畅呢?
  首先,急下清除了消化道内容物,解除了全消化道的负担。胆道负担因而缓解,痉挛会反射性的缓解。其次,急下法使整个消化道蠕动的幅度和频率增加,胆道因而不再一味痉挛。所以,急下时是否同时利胆、活血化瘀等不很重要。只要腹大满实痛,急下就是第一原则,利胆等法只是兼顾。
  急性胆道阻塞解除之后,继续治疗的重点是清理胆道,最好能把结石完全排出。
  曾经有过多种排石的西药,其基本药理都是逐渐溶化结石,不过,疗效很不可靠。
  传统中医没有胆道结石的概念,因而没有传统的排石方。发现中药的良好排石效果并且结合西医理论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大成果。详细内容请参看有关专著。这里只简单说明为什么中药可以利胆化石。
  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用茵陈蒿汤治疗黄疸。后世认为,此方只适用于“阳黄”。今天看来,它只适用于热象比较明显或没有寒象的黄疸。
  除茵陈蒿汤中的3种药物之外,还有黄芩等常用于利胆。它们利胆化石主要靠促进胆汁分泌。量大而稀薄的胆汁不断在胆道流淌,恰如急流冲洗河底瘀沙。大量的胆汁首先把泥沙样结石冲走。久而久之,比较结实的结石也会逐渐消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出现或诱发胆道梗阻,一旦梗阻严重不能服中药解除时,就要考虑手术治疗。所以,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病。更为有趣的是,中西医结合发明了“总攻”疗法。其原理更是恰如放水治淤沙。“总攻”疗法不可能总是成功,一旦失败,特别是梗阻严重,就要手术。
如何深刻理解胆道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请参看下面的病例。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2-25 16:3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届扶阳论坛——倪海厦演讲(部分内容)
今年十月二十三日我非常有幸的被邀请参加这次第三届的扶阳论坛,担当第一天的论坛讲座,我要先说一件事,我心中非常的感激贵论坛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跟来自中国大陆各地的中医院校与中医师,大家共聚ㄧ堂的来讨论到底中医可以做多少? 再有幸的就是可以被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去演讲,让我更接触到大陆可爱又纯朴务实的民众们,再次感谢大家。
    我只是一名居住於海外的小中医,能被受邀在这次论坛的演讲之列,已经是受之有愧,我特别的要感谢孙部长的安排,还有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的顶力支持,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当然我也要感谢四川江油附子公司孙鸿董事长的全力协助,有了这三位的协助,我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尽情陈述我多年以来使用经方的实务经验,希望经由这些真实临床案例经验的解说,能替大陆的中医界有所助益,在未来的日子中,只要有机会,我必当全力以赴的为大陆中医界服务,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们中医界无论是温病家或是经方家,大家能够结合在一起,替广大中国上亿的民众,解决来自疾病的威胁。
    扶阳论坛的开办,已经显示大陆中医被重视与言论自由的程度,中医学不仅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由於它还是最正确的医学理论所在,所以它能经历五千年而不被淘汰,可以预见的就是它必将是未来的主流医学所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高级的知识份子,不计代价的相继投入研究中医学,我相信大家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要替普罗大众找出举世最便宜、又最有效的医学,这不单是国学得到发扬,更是让中国人在世界上能扬眉吐气的学术,我认为西医学已经走到尽头,本世纪开始将是中医药的世纪,现在更有我中华菁英汇集而成的这股力量,我们必定会成功,为了世界人民的健康,责无旁贷的我们也必须要赢,这也是我们文人该对历史所应负的责任所在。
    我有幸参与这次的论坛,提供个人的一些浅见,可说是自曝其短见笑四方,尚请多多指教,我是一个最能开放胸襟的人,只要是正确的论点建议,我都能接受也必会修改我过去错误的思考方向,以求能得到更上一层楼的知识。这次论坛让我最心痛难过的就是有许多人有病痛,想要求助於我,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虽然只是一名小中医,但是我深知病痛缠身的痛苦,而解决大家的病痛,本就是当医师的天职所在,可是我体力与时间都不够分配,无法替大家治病,我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说声抱歉,希望大家都能体谅。
    再者这次来参与演讲的听众中,大都是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中医界菁英,还有来自海外的开业中医师,对你们我真的是很抱歉,由於这次论坛的目的只是演讲,不是亲自看病与教学,再加上我体力不足导致我实在无法一一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我在这里跟大家说声对不起,以后机会必将很多,只要我体力足够,我就会提供我个人的浅见,对於大家提出的这些医学上很专业的问题,给大家一些我个人的看法与想法,我们互相切磋的机会以后一定会有,请大家稍安勿躁,我会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次论坛必然会很成功,我认为都是依靠各位中医界先进们的努力,加上连续的精采演讲,更感谢上海龙华医院郑院长提供的会议室,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校长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孔乐凯教授的支持,还有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我要向这些人致上最崇高的敬意,看到大家的这些努力付出,我对中医药的复兴更有信心,众志成城,中医药界的大团结,就是宏扬我国文化於全世界的唯一方法。
    未来为了中医药的传承工作,我只要有机会,必将全力以赴的替大家服务,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只要我能力有所及,我就会做,最后我要敬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最后我必须要提醒来与会的听众们,当日我所有提及的医案中我所使用的处方,千万不可以依样划葫芦,照本宣科的使用於病人身上,因为所有的处方都非常之峻烈,必须要很有经验与把握,才可以下手,否则你将伤害到无辜的病人,我毫不保留的将处方公布给大家,唯一目的就是要打破我国过去千年以来的恶习,秘方只传子传媳不传女的思想,保留秘方给自己的下一代是非常错误的观念,这种想法如果不改变,就是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大障碍,我辈当毫无保留的将最正确的医学知识与处方,传承给下一代,这样才会代代有名医辈出,而不是以前所谓的 : 江山代有名士出,各领风骚五百年。如果五百年只出一人,那受害的将是黎民百姓啊,我不是名医,但是我希望将我的知识都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知识不再中断,让世世代代的国人,都能共享这份得来不易的正确医学知识,谢谢。
我辈中医当为 : 计利要计万民利,留名要留万世名。希望同道者,共勉之。
汉唐中医 倪海厦恭立於2009年10月28日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6 15:4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胆囊炎治愈27年再犯
  
  刘某,女,56岁,威县前小辛村人,2004年4月16日就诊。
  患者跟随丈夫住在邢台,5天前以突然上腹剧烈绞痛发病。已经在邢台矿务局医院诊断为胆道结石症,院方动员患者手术。由于花钱已经很多,手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打听到我就在故乡,于是专程就诊。见面之后自然谈到27年前我治愈她旧病的经过。
  那一次的情况大体如下。
  1977年11月,她因为突然上腹剧烈绞痛、呕吐、发烧、腹部胀满住在县医院。内科诊断为胆囊炎。禁食、输液、抗感染、解痉止痛4天之后,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病家异常恐慌。恰好她碰到的业务院长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人,知道我有使用中药治疗胆道疾病的经验,请我会诊。
  看过患者之后,发现除以上情况外,还有明显的黄疸,又全腹胀满,右肋下胆囊区有明显压痛、反跳痛。总之,胆囊炎的诊断毫无疑问。
  再次强调:典型的胆囊炎或胆道感染的诊断,完全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检查检验,甚至不必化验血象、黄疸指数、尿胆原等。上述临床表现和体检所得已经足以确诊了。
  再查脉无虚象,舌质暗红,苔黄白厚腻。于是疏方如下;
  川朴15g、枳实10g、生大黄15g、(碎)茵陈10g、栀子5g、桃仁10g、红花5g、芒硝15g。
  此方是小承气、茵陈蒿汤合剂再加活血化瘀药。只要原则上正确,改用其他药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比如,也可以用大柴胡、茵陈蒿合剂再加厚朴、枳实。
  当时已经是夜间10点左右,嘱咐立即抓药,立即煎服。除芒硝外共煎,头煎20分钟即可(用大黄泻下不宜久煎),二煎时间可以稍久。芒硝在服药时冲服。
  次日黎明,我还没有起床,忽听有人敲门。听声音似乎是患者的丈夫,连忙起床请进,询问有什么紧急情况。患者的丈夫连声致谢,说患者服药后大便三次,疼痛、胀满、恶心呕吐等完全缓解。自觉几乎完全恢复,已经进食稀粥,无不适。恳请再为诊治。
  进一步治疗的原则是:急下有效即不再急下,而以利胆清热、活血化瘀为主。炎症消散之后,活血化瘀药即可减去,但利胆法要使用很长时间。利胆法都是清热的,要注意不可清热太过。同时也要注意不可破气太过,见下文及其他病案。
  那一次,患者服中药大约40剂。此后27年没有明显症状。
  此次发病前大约半年,患者常感心下满闷、烧心、打嗝,应该是胆石症引起的消化道紊乱。
  5天前,患者突然上腹剧痛、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因痛苦难忍,在邢台矿务局医院看急诊,诊为胆道结石,住院治疗。其间一直输液并给予抗菌素和利胆成药。
  就诊时不再明显疼痛,但上腹胀满如前。自觉腹内气不通,不欲饮食,乏力,心悸。
  查患者体胖、面红,脉象大致正常,舌质略暗,苔白稍厚。
  处方如下:
  茵陈10g、栀子3g、生大黄5g、柴胡5g、黄芩10g、厚朴5g、枳实5g、香附8g、川芎7g、茯苓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这是茵陈蒿、大柴胡合剂,略有加减。
  或问:为什么这一次没有明显胆道感染也没有黄疸?
  答:胆道结石出现绞痛时不一定造成胆总管阻塞,也不一定导致感染。特别是发病前进食很少时,常常不发生感染。比如,胰头癌或胆总管癌患者的胆道阻塞多半没有胆道感染表现。如果结石在肝内胆管或胆囊内,就更不容易引起胆总管阻塞,因而不出现黄疸。
没有胆道阻塞所致的黄疸,又没有胆道感染,诊断胆道结石需要借助超声检查。
  我确切了解患者的既往史,不作超声也足以诊断为胆道结石症。
  读者不难看出,上方用药量偏小。然而,患者服用后仍然每天大便3~4次。这是理气药和生大黄用量太大的缘故。所以,后来减去了厚朴、枳实。用利胆法的原则是大便不能每天超过3次。这个患者虽然体胖、面红,但长期进食很少,自觉乏力、心悸,就更要避免破气。
  患者服药30付,症状消失。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7 09:4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2:胆囊炎治愈28年再犯
  
  本村村民赵某,1975年曾患典型胆囊炎。急性期有如上文所述的典型表现。发病之初,给予西医支持输液和抗菌素治疗大约3天。中药治则大体如上文所说。后来方子简化为四味药:茵陈15栀子3生大黄5枳实10。这个方子那时只值1毛6分钱。患者共服中药90剂,终于因为经济困难停药去奔走谋生。因为那时很多农民吃饭还是问题,这么便宜的方子,一剂也要花去他一天的收入。
  此后28年中,患者一直身体很好,所以,嗜酒的习惯没有戒。
  2003年,患者70岁。4月的一天夜间大约10点钟,突然剧烈上腹绞痛难忍,伴有剧烈恶心呕吐和上腹胀满。我迅速赶到时,见患者呻吟不止、体温390C,黄疸可疑。右肋下肿大的胆囊不但可以清楚地摸到,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据此一点,再参考既往史,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已经毫无疑问。
  病情严重,加之患者的经济状况大好,花几千、上万元没有问题。所以,建议急症住院。患者问病情如何,我说:诊断毫无问题,但在家治疗不敢保险。患者不愿意深夜住院,当即给予支持输液和抗菌素,同时开小承气、茵陈蒿汤合剂一付。
  患者确实有生命危险。胆囊炎致死,主要是胆囊坏疽——必然破裂穿孔,造成胆汁性腹膜炎而不可收拾。坏疽的直接或主要原因就是胆囊内张力太大,导致囊壁——一般始于底部——缺血坏死。
  患者也自觉病危,次日一早,就去县医院了。没想到检查化验一天下来,花了数百元,没有闹清什么病,却一味让他住院。患者很失望,于是回家一切拜托于我。
  从纯西医角度看,患者具备胆囊切除的典型指征。
  在家没有胆囊切除的条件怎么办呢?
  当务之急是尽快解除胆囊张力。于是先给他穿刺抽取胆囊内的脓液。这是变通的微创手术。先后共抽取5次,脓液逐渐减少、变清,粪臭味逐渐减轻。
  第一次抽出脓液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就基本消失。体温也接近正常。可以进少量流食。
  支持输液等西医疗法使用5天后,即单用中药治疗。
  值得提出的是,脓液抽出之后,察舌即不见热象。服大柴胡、茵陈蒿合剂5剂之后,舌质变淡,舌苔略白不厚。再服即自觉不适,甚至呕吐。改用温胃理气之剂,即自觉舒适。患者很不理解,因为上次服药从来没有离开茵陈、栀子、生大黄等。
  读者应该理解其中的缘故。用中医的话说,胆囊内的浓液抽取干净后,少阳或肝胆郁火即完全清除,故不宜再用苦寒清热的茵陈蒿汤等。又,抽出就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利胆,故利胆法也不必再用。用大小柴胡汤也不合适。
  后来,当察舌不再见寒象时,也只用过茵陈。
  这次患者服中药30多剂,一切症状消失。不久即可劳动。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2-28 19:41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3:胆囊炎治疗不当终于手术
  
患者是我远房姻亲母,1998年发病时73岁。当时我在某医院帮忙,患者先住在了另一个较大的医院,已有明确的胆囊炎诊断。住院12天,中西并用,却越治越重。她的儿子找我咨询,只好如实回答:我的经验,不应该越治越重。越治越重应该是治疗不当,下一步怎么办,请和亲属商量之后决定。
两天之后,患者转到了我在的医院。这时我才见到病人并进一步了解病史和治疗经过。
患者一向体健,以突然上腹绞痛、呕吐、寒战高热起病,并迅速出现黄疸。总之是典型的胆囊炎表现。患者仍有明显的黄疸,右肋下饱满并有明显的压痛。但是,患者相当肥胖又有严重的全身水肿,全腹彭隆,摸不到胆囊。体温仍然每天波动在390C左右。精神淡漠,极其乏力,不能翻身,甚至无力伸屈肢体。发病后一直不能进食水,近日服中药也呕吐。脉象细数,舌淡苔白。
仔细查看病家保存的部分中西医诊疗记录,发现曾经大量使用多种抗菌素,包括每支数十元的进口货。这样(包括做各种昂贵的检查)虽然让病家在两周内花费了六七千元,还不是严重失当。最明显的不当是:几乎天天大量使用地塞米松(30mg左右)。可以说,病情恶化主要是滥用激素所致。
中药方子基本上是清热利胆的,从来没有使用过急下法。
眼前的状况很棘手。病人衰竭,虽然腹大满,却无实热之脉象舌象,急下风险很大。况且患者不能服药,服苦寒药必然呕吐或加重病情。也不能再用清热利胆法。于是告诉病家输液两天,尽快纠正激素引起的全身紊乱。届时没有明显好转,只好手术。
手术是我亲自做的。其中有3点值得特别指出。
一是打开腹腔后,巨大的胆囊立即从切口膨出。胆囊壁很厚,初看很像是胃。拙见以为,很大而壁厚的胆囊不是反复发炎的结果,而是患者全消化道强健的表现。家属也说,患者一向食欲好,身体好,对别人多病不理解。
二是胆囊内的脓液量很大却非常稀薄。注意!无论体表还是体内的脓液,凡见过于稀薄就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是滥用激素和过用清热利胆法的结果。
三是胆囊内有数十颗结石,绝大部分贴在壁上。这么多结石显然年深日久才能形成。从前没有症状,可见胆道结石可以长时间稳定,不引起症状。
术后处理也使我长了见识。最初试用利胆方,从胃管灌入。患者自觉满闷不适,且欲呕。于是立即想到再用清热利胆法是错误的,需要使用温阳利水、大补气血之剂。开始补气血药量宜小,随着消化功能逐渐恢复逐渐加大,温阳利水药则逐渐减少。处方如下:
附子10g、干姜6g、桂枝15g、茯苓15g、白术5g、党参10g、黄芪10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15g、厚朴6g、陈皮10g、半夏10g、生姜15g、甘草5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一付。
服用上方后,患者自觉舒适。全身水肿在2周内基本消退,消化功能逐日恢复。精神体力日见好转,两周之后,即可下床。三周之后,痊愈出院。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2 19:17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4:胆道结石诱发急性胰腺炎
患者是我的泰山大人。他的病不是我治的,但病危时曾经去探望。后来多次谈论那次大病,所以了解比较准确。又,此案也不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但还是有介绍的价值。
1971年5月,岳父发病时正住在某军区总医院里疗养。此前数月,他做过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
发病突然,剧烈腹痛,呕吐,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情况非常紧急。院方动用当时各种检查手段,并多方会诊,不能确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有明显的腹膜炎。经过紧急请示,决定剖腹探查。术前,主管部门询问岳父有何未了的心愿,亲属之惶恐可想而知。
术中发现,腹膜炎是弥漫性出血性胰腺炎所致。同时发现胆囊内有一大一小接近球形的两块结石,直径分别为3.5cm、1.5cm左右。
诊断胰腺炎有一个化验指标叫尿淀粉酶,虽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阳性率也很低,总医院在术前却没有做,说明术前没有怀疑此病。大概这一疏漏震动很大,我去探视时见高干病房内几乎每个病人都做此项化验。
病情非常难处理。
取出胆囊内的结石很容易,但一般应该做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必须同时作胆总管引流,手术难度较大。如此危重的患者不能再承受过多打击。于是,只取出结石,予胆囊引流。
最难处理的是这种胰腺炎。
所谓弥漫性出血性胰腺炎,实际上是胰液排出受阻,渗入胰腺组织,“消化”了胰腺组织的表现。胰液对腹膜的刺激不如胃酸强,渗出量也不可能很大,所以,这种腹膜炎一般不呈板状腹。但是,它引起的疼痛可以比上消化道穿孔更重更持久。最初的休克就是剧烈疼痛所致。
胰腺不是空腔器官,它的炎症不能通过引流迅速好转。更为复杂的是,胰液中含有大量蛋白酶,可以“消化”任何组织。让这些渗出的胰液憋在胰腺内,会导致胰腺大部坏死。多处切开胰腺被膜,放出渗液,又可能“消化”其他组织。最后的结果都可能导致坏死、穿孔、粘连和脓肿。两害权衡取其轻。专家们这时都是多处切开胰腺被膜,同时做胰腺周围和下腹引流。自然,腹腔要尽量清洗干净。
什么原因造成胰液排出受阻呢?
结石显然是主要怀疑对象。
至此需要补充既往史。
岳父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年代就患有“胃病”。病重时的主要表现是疼痛和呕吐,因而不能进食。显然,那时他就患有胆道结石。解放后,生活条件改善。“胃病”没有严重复发过。
“文革”中,他受到冲击,家庭七零八落。长期精神郁闷会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所以,突然发生胰腺炎也应该有精神因素。于是潜伏多年的结石乘机作乱。
胆道结石为什么容易诱发胰腺炎呢?
因为胆道和胰腺关系十分密切,多数人的胆道是和胰腺管汇合后再进入十二指肠。这个汇合部位附近是一个多事之地。肝胆胰胃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这附近。
不过,胆道结石——即便是胆总管结石引起胆总管阻塞时还是很少引起胰腺炎。从胆道结石到胰腺炎还应该有其它环节。然而,胆道结石总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结果,发生了术后胰腺周围脓肿,于是病情更复杂。
术后第9天,已经拆线,出现了难以控制的高烧。持续大约一周,终于从原切口再次开腹引流脓肿。这时不能再缝合切口,因为戳口引流不能保证引流通畅而且彻底。于是,只好敞着口子换药。
胆道引流的患者食欲都很不好,现在又敞开切口,加之长期发烧,患者必然迅速严重消耗。岳父终于熬过这一关(那时人血蛋白只有上海、北京有,通过空运才用了几支)但是,切口愈合后,最初引流处之一留下了左侧结肠瘘。
数月之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肠瘘。
岳父生于1916年,至今(2007)健在。患有不太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多年。其中,糖尿病显然和胰腺炎有关。但是,还可以写点回忆录、做家务。如此高年,算是很少见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3 16:52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5:无胆道结石的急性胰腺炎
这是我的一次经验。
1976年我治过一例急性弥漫性出血性胰腺炎,附带介绍。
男性患者,40多岁,在一次大吃大喝之后突然发病。病情略如上案。患者没有胃病史,没有胆道病史。有明显的腹膜炎,于是剖腹探查。发现弥漫性腹膜炎是弥漫性出血性胰腺炎所致,但没有发现胆道结石。我的处理是,多处切开胰腺被膜,用大量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并在胰腺周围和直肠后留置引流管,持续用盐水冲洗引流48小时。术中在空肠注入大承气汤200ml。24小时后,患者腹泻3、4次,腹部胀满大好,肠鸣恢复。患者没有发生胰腺周围脓肿。拆线前后又服用柴胡汤加理气、活血化瘀药10剂左右。患者顺利出院。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4 16:5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6:胆囊炎不能服中药终于手术
这是使我极其遗憾的经验,因为患者是已故的母亲。
先母一向身体很好,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服过药。老人家也几乎不能服药。
1975年,母亲70岁,于初夏突然发病。先是“气上撞心”——这是对疼痛不敏感者上腹绞痛向胸部放射的表现。紧接着是呕吐、寒战高热。
第一次发病漏诊了。
给至亲看病,往往不作全面检查,请读者注意。
一周后,第二次发病,才发现黄疸和胆囊区饱满压痛。于是诊为胆囊炎。除西医治疗外,试用中药。但多人劝说或能勉强喝一口,其余即立即呕出。
就这样,3个月中发病13次,即每周一次。尽管西医治疗及时,没有明显的消瘦,但因不能服中药,继续保守治疗是不大可能恢复了。于是请来地区医院的主任们手术。
顺便说明,除了术前备血,没有给母亲做任何仪器检查化验。请来的大夫也很相信我的诊断,没有要求进一步检查。
母亲的结石在胆总管内,没有切除胆囊却必须做胆总管引流。
术后两个月,引流管才勉强可以拔出。这是胆道手术后很常见的麻烦——引流管常常要保留很长时间。只要引流胆汁,食欲就很差,患者必然恢复很慢。其中有手术技巧问题,也有结石很难取干净的问题。
母亲又活了14年,最后死于心肌硬化。其间旧病复发3次。再次手术是不可能了。但还是很难服中药。最重的一次,勉强服了两剂。我相信,母亲能坚持服中药,完全可以不做手术,而且不会复发3次。
  很多哺乳期的幼儿服用过我的中药,其中大多是住院经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至亲却不能服中药,每思及此,终生遗憾。
  服药困难的人不是很少见。母亲和那些人一样,服一个小药片也要在别人鼓励之下喝一大碗水。但是,她老人家完全不怕扎针。那时最常用的青霉素钾盐肌肉注射时非常疼痛,母亲却说没有感觉。而有的人却非常惧怕扎针,甚至看到注射器或针灸针就昏倒。也有些人服中药煎剂毫无问题,却不能服成药。有的人很不愿意服西药,也有的人拒绝服中药。看来,为了迁就这些不很合作的病人,也需要医生中西结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6 19:1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7:中药治愈胆囊炎案
赵某,女,51岁,威县时家庄人,2003年7月8日初诊。
自述从农历2月开始腹胀,食后不下,右肋下酸满。曾在县、市医院诊治多次,不见大好。曾经B超诊为胆囊炎,服舒胆片,病益重。曾经做肝功化验、胃镜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曾经便秘,近来好转。神倦而躁,脉象弦滑有力,舌稍淡,苔略厚。血压不高。正在服西药奥美拉唑(抗溃疡药)。
  病史不典型,没有B超支持,诊断就更加模糊。
  不过,患者是一位老赤脚医生,是附近有名的接生员。他叙述的病史,应该相当可靠。又,患者是我邻家的外甥女,自幼对她很熟悉。她身材高大,不胖不瘦,精明强干,性格开朗,一向身体好。家庭条件也比较好。详细询问没有恶性精神刺激,没有理由怀疑单纯肝气郁滞。目前脉象弦滑有力,应是病久不愈,心情焦虑的结果。她自己也说,从来没有什么病,这次长期不好,常感烦躁忧虑。
  由于胆囊炎90%以上伴有胆道结石,患者应该有胆道结石。
  然而,上述脉证,不宜单纯使用清热利胆法。
  处方如下:
柴胡5g、当归8g、白芍10g、厚朴5g、枳实5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香附子8g、川芎8g、豆豉10g、茵陈10g、黄芩8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方子很杂,兼用解郁、理气、温胃、除湿、利胆5法。
为什么不能见胆囊炎和胆道结石就用清热利胆法,上面已经反复说明。按上述脉证,使用上方,是比较合适的。
服上方15剂,大便一直不实。脉象略大,不再弦滑有力,舌后部苔黄厚。于是改用清热利胆、活血理气之剂。处方如下:
茵陈10g、栀子3g、生大黄5g、柴胡5g、黄芩8g、半夏8g、川芎5g、白芍10g、厚朴5g、甘草5g。常规水煎日1剂。
服上方35剂,症状消失。数月后,患者见到我,说不久前陪同病重的弟媳去省城看病时,自己也作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所以,可以认为胆道结石和胆囊炎痊愈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11 20:26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8:中药治愈胆道结石
  
  蒋某,女,51岁,2003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和我是同乡,但是在武汉工作。经亲友介绍,专程回乡就诊。
  自述患肝内及胆总管结石12年,有过上腹疼痛、黄疸等典型症状,曾在武汉多家医院诊治并找专家治疗,至今不愈。
  又,自幼胃纳不好,目前仍以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为主。身形消瘦,面色萎黄,脉象细弱,舌质大体正常,舌苔白润,厚而不腻。半年前大便常干,近来正常。
  如果没有比较典型的既往史,上述脉证是不宜用清热利胆法的。我的经验是:没有明显寒象(以舌质淡为主要指征)就可以使用清热利胆法。于是疏方如下。
  茵陈10g、栀子3g、(碎)生大黄5g、(碎)黄芩6g、陈皮10g、厚朴5g、枳实5g、香附子5g、白芍1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患者几乎不间断地服上方90剂,病情逐渐好转。服用60剂后,食欲和消化即接近正常,面色转红,体重略增。其间脉象逐渐好转,尽管最后仍然稍微细弱。舌象逐渐正常。
  至此,还不能说胆道结石彻底治愈了。因为即便做先进的B超,也不能肯定结石彻底清除。但是,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至少给了患者很大的信心。
患者曾经在几个大医院治疗,并曾看专家,特别是曾经3次使用“总攻”疗法。但是,她说从来没有见医生给她使用过茵陈,而上方中最显眼的是茵陈。我告诉她,如果想巩固疗效,可以单煎茵陈每天30g。茵陈恰好是故乡就出产的地道药材,所以,她回武汉时带了2公斤。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13 16:3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9:可疑胆石症
魏某,男,52岁,威县魏沙寨人,2002年7月4日初诊。
右肋下疼痛月余。疼痛无定时,按压益重。在县医院做B超可疑胆囊炎,并怀疑黄疸型肝炎。住院输液多日,益重。初病时有心下及满腹痛,曾经呕吐,从未发热。一般情况可,饮食、二便可。右肋下饱满、叩痛。脉有弱象,舌暗苔白。
处理如下:
茵陈10g、生大黄5g、柴胡5g、黄芩5g、当归8g、白芍10g、川芎6g、香附8g、丹参6g、红花5g、川朴5g、枳实5g、三仙各10g、生甘草5g。首煎20分钟空腹服,二煎40分钟空腹服。
逍遥丸6g、龙胆泻肝丸6g日2次。
7月9日再诊:肋下、肋内再未痛,肋沿有小痛。服上方后大便日3~4次。一般情况可。脉象仍见沉细,舌润。仍守上方,但首煎不必快煎。5日后即单服人参健脾丸12g日2次。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14 16:39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案10:可疑胆囊炎
本村村民某,女,54岁,2003年11月2日初诊。
近2年中发作性上腹疼痛五六次,多因饱食发病。从未发热,亦未出现黄疸。前几次都是禁食输液,而后服中药好转。因患者输液很困难(体胖,血管很难找),此次让她去检查并最好住院。她没有住院,B超诊为胆囊炎。
处理如下:
茵陈15g、栀子5g(碎)、生大黄5g(碎)、柴胡6g、黄芩6g、白芍15g、陈皮10g、茯苓10g、川芎6g、三仙各10g、生甘草5g。首煎20分钟空腹服,二煎40分钟空腹服。
共服上方24付,至2007年未复发。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20 16:25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脏病
  
案1:一望而知肝病严重         案9:治愈自己的肝脾肿大
案2:一眼断肝炎               案10:软肝散治愈门脉高压大出血
案3:一望而知肝病死证         案11:肝脾消癥散治愈肝硬化脾肿大
案4:一望而知肝病死证         案12:肝硬化无条件调养死亡
案5:肝硬化操劳郁闷致死       案13:肝硬化腹水合并糖尿病
案6:重症肝硬化长期生存       案14:肝硬化合并心脏病
案7:危重患者告诉我他的经验   案15:代偿期肝硬化
案8:输全血治疗肝硬化腹水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10-1-21 19:40
标题: [原创] 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概说】
  
肝脏病中,第一大病是传染性或病毒性肝炎。
大约从1960年代起,病毒性肝炎就是我国传染病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科住院患者的主要病种。那时,传染病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痢疾,其次就是肝炎。近20年来,痢疾逐渐少见,到大医院就诊或住院的痢疾患者更少。于是,肝炎后来居上。目前,传统上的传染病中,肝炎的发病率应该仅次于流感。但是,肝炎导致的卫生保健问题比流感难解决。流感无疑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短时期内不药而愈。比较严重或出现合并症,才需要认真治疗,但病程不会像肝炎那样长,而且很少留下后遗症。病毒性肝炎则不同。西医至今对肝炎没有特效疗法,免疫防治效果也不满意。所以,肝炎虽然也可以不药而愈,但是,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病程。其中一些人终生不愈,部分人最后因肝硬化或肝癌死亡。
肝炎是很古老的疾病,对它的认识比较深入则是相当晚近的事。1942年才证明它的传染性。1944年才大体确认它的病因是病毒。1947年才有甲型和乙型肝炎之说。
和其它许多疾病不同的是:随着病毒研究进展,肝炎的类型不断增加。现代手段可以诊断出没有自觉症状的肝炎病毒感染。这给中西医都提出了新问题。
对中医来说,没有症状就无证可辨。怎样辨证论治呢?
对西医来说,类型众多的肝炎病毒给免疫预防提出了难题,而且至今没有特效手段治疗。
看来,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炎势在必行。
甲型肝炎病毒大概像流感病毒一样常常迅速发生变异,想彻底消灭它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一旦条件具备,即可呈暴发流行,正如1988年上海地区甲肝大流行一样。乙型肝炎不会像甲肝那样大规模暴发流行,但是,现症病人和病毒携带者远比甲型肝炎多,而且预防和治疗更困难。
不过,总的来说,对肝炎也不必太恐惧,其中道理已见“病毒性肝炎”。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