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仲景的意思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6 08:11
标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仲景的意思吗?
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张仲景《金匮要略》开篇就讲上述这段话,怎么不会是张仲景的意思呢?是不是仲景原著的意思,此又须考证了。而考证之结果,可能事与愿违,触到某些人的痛处了,很可能又让某些同道失望了!请拍砖!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6 08:32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6-26 10:14 编辑

今通行本《金匮要略》一是元代仿宋刻本《金匮要略方论》(邓珍本),二是明代赵开美《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方论》。其作者是这样记载的,即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集、宋臣林亿等詮次。与今本《伤寒论》不同的是王叔和由“撰次”改为“集”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6 09:19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肝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上述经文,共分三部分,即三个自然段。为了叙述方便,以下分别称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09:55
      请先生明示:是张仲景的原话?还是张仲景的意思?原话与意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请问:你认为什么是考证?拿什么考证?考证的标准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考证的资格?你是考证专家还是业余考证爱好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6 10:05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6-30 20:33 编辑

先说第一自然段,其内容与《难经·七十七难》相同。请看《难·七十七难》经文。

《七十七难》说: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勿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二者对看,意义相同,具体文字略有出入。应该说《金匮》作了文字处理,或整理修改。

以《伤寒杂病论·原序》为据,《原序》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这个《八十一难》当是《难经》无疑。而《金匮》此篇第一段之文字,当源于《七十七难》无疑。

有学者考证,并据《康平伤寒论》,《原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錄,并平脉辨证”这23个字,非仲景原序,而是后人沾益者,即王叔和在撰次整理时增益的。如此说来,《金匮》此篇第一段之文字,当是王叔和增益的。此其一。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即与之无关。《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是否可以认为非仲景之文?!此其二。

有学者认为,以本书内容形式律之,凡是问答体部分非仲景原文,是后人的追加论述。此其三。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6 1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6 10: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6 10:29
传统观点认为,本篇提纲挈领地论述中医基本观点,相当于全书总论。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乃治未病之法则。可阅读《金匮》262首方剂,试问与哪首方剂有关?哪首方剂是使用了这个“治未病”法则?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6 10:30
难道同道没有这样的疑问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0:39
       有学者考证,并据《康平伤寒论》
===================================================
       康平本,是一本伪书,起码是孤证从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0:44
      孤证从疑,不能成为下一步推理的证据。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6 10:45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6 10:54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6 10:30
难道同道没有这样的疑问吗?

请考证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与金匮四季脾是不是一脉相承?“有论伤寒之作并不引用古经一语。独出心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0:49
       考据(考证)的范围与内容主要有二:一是考订古书;二是考证史事。此外,文字校勘与注释,其中也有年订内容。所谓考订古书,主要是指考证古书的作者、年代、卷次以及文字的异向;至于古书的真伪,将出辨伪学去专门进行。
       按照考据中证据形式的不同分其为三种:理证、书证、物证。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具有确实与丰富的材料。所谓考据,就是拿出证据,这与沦述有本质的区别。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0:54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方隅在《医林绳墨》中提出:“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故在肝病治疗中,古今医家均非常重视固护脾胃之气。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该法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然而,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则源于《内经》“风起火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也焉”。《难经》指出:“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
  历代中医大家,在从事肝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上,强调治病求本,注重人体内在因素,重视气血化生之源、运湿之枢纽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不仅在肝病的治疗中,提出了“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的治则,在各科杂病的辨证施治中也极为重视健脾运化,以固“后天之本”。治疗一些危重疾病,如肝癌,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而不宜予以破血消痞之品以及苦寒伤胃之剂,认为注意调理脾胃,此乃“有胃气有生也”。在临床上要讲求治病求本,首辨邪正虚实。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0:58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无实实,无虚虚。此段甚妙,可以说是伤寒杂病论与傅青主女科、圆运动、四圣心源、辅行诀一脉相称、异曲同工。


《伤寒杂病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size=+0]《医宗金鉴》:“……上工,良医也。中工,常医也。已病,已然之病也。未病,未然之病也。假如现在肝病,此已然之病也;肝病将来传脾,此未然之病也。良医知肝病传脾,见人病肝,先审天时衰旺,次审脾土虚实,时旺脾实则知不受肝邪,不须补脾,直治已病之肝;若时衰脾虚,则知肝必传脾,先补未病之脾,兼治已病之肝。彼常医不晓四时所胜,五脏相传之理,见肝之病,惟泻已病之肝,不知补未病之脾也。上工不但知肝实必传脾虚之病,而且知肝虚不传脾,虚反受肺邪之病,故治肝虚、脾虚之病,则用酸入肝,以补已病之肝,用焦苦入心,以助不病之心,用甘入脾,以益不实之脾。使火生土,使土制水,水弱则火旺,火旺则制金,金被制则木不受邪,而肝病自愈矣。此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化生不病之理,隔二、隔三之治,故曰: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然肝虚则用此法,若肝实则不用此法也。中工不晓虚实,虚者泻之,是为虚虚;实者补之,是为实实。非其义也。上工知其虚实,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是其义也。其余四脏,皆准此法。

    盖仲景治肝补脾之要,在脾实而不受肝邪,非补脾以伤肾,纵火以刑金之谓,果尔,则是所全者少,而所伤者反多也。且脾得补而肺将自旺,肾受伤必虚及其子,何制金强木之有哉!细按语意,见肝之病以下九句,是答上工治未病之辞。补用酸三句,乃别出肝虚正治之法,观下文云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可以见矣。盖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者不受,脏邪惟实者能传,而虚则不传。故治肝实者,先实脾土,以杜滋蔓之祸,治肝虚者,直补本宫,以防外侮之端。此仲景虚实并举之要旨也。”

  本条从人体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出发,论述杂病的治疗法则。从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来说明脏腑在生理情况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首先本条含有“既病防传,先治未病之脏”思想。脏腑病变传变的规律是:“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素问·玉机真脏论》)。肝木能克伐脾土,如见肝实之病,应认识到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要注意调补脾脏,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的蔓延。传变有虚实之分,肝实则传,肝虚则不传;脾虚受传,脾实则不受传。如果脾脏本气旺盛,则可不必实脾。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其肝,就是缺乏整体观的治法,就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其次,指出治病当分虚实,并举肝病为例来说明。肝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是肝虚的治法。酸入肝,补之以本味;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所以助用焦苦;甘味之药能够调和中气,《难经·十四难》:“损其肝者缓其中”,所以益用甘味之药。至于肝实病证,便须泻肝顾脾,上法就不适用。
  对“酸入肝……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十七句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衍文,非仲景原文;一种解释是仲景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从多个脏腑进行治疗,以达到纠正肝虚的目的,这里的“伤”字,不能作伤害解,而应作制约来理解。
  本条最后引用经文,强调杂病虚实异治原则。虚者补之,补其不足;实者泻之,损其有余。不能违背经旨,虚证用泻法,实证用补法,反其道而行,肝病如此,其他诸脏以此类推。

余脏准此,便与傅青主女科、圆运动、四圣心源、辅行诀如出一辙。

     四气运行则升降浮沉成圆运动,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则四圣心源。补肝健脾滋肾,则傅青主女科。酸苦甘辛咸,五味入五行,虚实补泻则辅行诀法要。九宫十六神方,青龙白虎朱鸟玄武,阳旦阴旦,人法天地,五运六气演变三阴三阳表里寒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1:03
        现行的中医教材,国家正式出版的《金匮要略》,这一条并没有删除,业余考证,你可以保留意见,仅此而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1:06
     任何人否定不了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运用四气五味组方!不要和常识作对。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6 11:1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6 07:18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6 06:05
有学者考证,并据《康平伤寒论》,《原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錄,并平脉辨证”这23个字,非仲景原序,而是后人沾益者,即王叔和在撰次整理时增益的。如此说来,《金匮》此篇第一段之文字,当是王叔和增益的。此其一。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即与之无关。《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是否可以认为非仲景之文?!此其二。
《七十七难》说:

长姿势了,谢谢金栋先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1:16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五行生克的道理,内经中有之,难经中有之,为什么张仲景不能有之?考证训诂对于张仲景太不公平了吧!你有资格进行考证吗?你的理证、物证、书证在哪里?孤证从疑,不能作为证据。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6 11:27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6 12:1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6 10:54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 ...

脾何以四时长四脏,由于脾统血,而今明确各个组织时时刻刻都要氧供给成长,若血氧充足,而不致残,所以常以四时长四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6 11:2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6 07:2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6 07:16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五行生克的道理,内经中有之,难经中有之,为什么张仲景不能有之? ...

稍安勿躁。

最后陈述时给你时间哈。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6 11:32
临床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时方如“逍遥散”、“痛泻药方”等,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立,但不知为何在经方家《金匮》一书中未见?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6 11:45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6 11:47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6 11:32
临床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时方如“逍遥散”、“痛泻药方”等,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立,但 ...

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都是在四逆散的方剂加减而成。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6 12:06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6-26 07:56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 ...

老懂,你的脸感觉痛了?那是不可能的,不是说你从来就没有过痛觉吗?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6 14:51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6 15:20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6 11:32
临床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时方如“逍遥散”、“痛泻药方”等,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立,但 ...

即然伤寒杂病论为原作,不能依王叔和所分为据。当合参。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15:06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即与之无关。

什么逻辑?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阴阳、神农本草、汤液经去指导这些方剂,即与之无关。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6 16:1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6 11:06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什么逻辑?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阴阳、神农本草、汤液经去指导这些方剂,即与之无关。
——————————————————————————————
逻辑?
逻辑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换句话说,就是被崇拜的人放个屁也是香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6 16:12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6-26 09:08
你是怎么组方的?

俺每天并而举之就行了,哪还用得着组方?

请问老懂,组方是什么东东?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6-27 09:2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6 10:05
先说第一自然段,其内容与《难经·七十七难》相同。请看《难·七十七难》经文。

《七十七难》说:

你是造假造到底呀,
1 ,先生以投机为学,以欺世为誉,但,《伤寒杂病论·原序》若无“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还能成书《伤寒杂病论》吗?
2,先生是西医,读中医书不求甚解,食古不化,沽名钓誉而已,怎知经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理中汤是不是?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8 11:0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6-27 09:24
你是造假造到底呀,
1 ,先生以投机为学,以欺世为誉,但,《伤寒杂病论·原序》若无“撰用《素问》、《 ...

有何证据说我是“西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11:43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8 07:01
有何证据说我是“西医”?

说你是西医,你就是西医,你不是西医也得是西医。
——学术争鸣,一定要看准对象。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11:46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6-27 05:24
你是造假造到底呀,
1 ,先生以投机为学,以欺世为誉,但,《伤寒杂病论·原序》若无“撰用《素问》、《 ...

你以为是皇帝用的字要避讳啊?五行用的字,都是五行学说的范围了?——荒唐。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28 14:09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6 02:05
先说第一自然段,其内容与《难经·七十七难》相同。请看《难·七十七难》经文。

《七十七难》说:

“《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
──这就不是那么绝对的了,只不过这个总论不是与每一个方剂有关,而是与某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8 14:38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6-28 06:09
“《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
──这就不是那么绝对的了,只不过这个总论不是与每 ...

说得好,一言中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8 18:31
再说第二自然段。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肝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何任主编《金匮要略校注》(1982年国家中医古籍整理丛书)说:“虽然这一段原文所述之法较为曲折,然与五行相克却全然相合。”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医界前辈早已发现此段有问题,认为并非张仲景原著,而是王叔和的注释,用五味附五行、五脏相克之理,绕了一圈来阐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结果非常蹩脚,且与临床用药无益。难道同道没有疑问吗?

如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质疑说:“酸入肝以下十五句,疑非仲景原文,类后人谬添注脚,编书者误收之也。盖仲景治肝补脾之要,在脾实而不受肝邪,非补脾以伤肾,纵火以刑金之谓。果尔,则是所全者少,而所伤者反多也。且脾得补而肺将自旺,肾受伤必虚及其子,何制金强木之有哉!细按语意,见肝之病以下九句,是答上工治未病之辞;补用酸三句,乃别出肝虚正治之法。观下文云,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可以见矣。”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也有同样质疑,见于其著作《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8 18:42
  个人不同看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利于发展中医。只是不同看法而已,仅供参考。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8 18:45
最后说说第三自然段。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经曰”是否就是《难经》?试对看《难经》相关经文。

《难经·十二难》说:“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
《难经·八十一难》说:“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

经对比,应该说《金匮》在《难经》的基础上作了文字处理,或整理修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8 18:50
       经对比,应该说《金匮》在《难经》的基础上作了文字处理,或整理修改。
        =================================================
       这是传承与发展,只要不违背原意,很正常!一字不漏的抄袭,不正常,因为刻竹简,字字千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8 18:51
综上所述,第一、三自然段,乃是王叔和在《难经》的基础上作了文字处理而成目前之文字。第二自然段亦是王叔和的蹩脚注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8 19:02
     质疑,怀疑……都可以,都是个人看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中医发展,好事情。但是,拿不到竹简原版,不能定论。王叔和与张仲景相隔也就是几十年而已,他改动张仲景的竹简,个人动机是什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19:0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8 15:02
质疑,怀疑……都可以,都是个人看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中医发展,好事情。但是,拿不到竹简原 ...

王叔和与张仲景相隔也就是几十年而已,他改动张仲景的竹简,个人动机是什么?——————————————————————
这个嘛,得你去审问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19:24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6-28 10:09
“《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
──这就不是那么绝对的了,只不过这个总论不是与每 ...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即与之无关。《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是否可以认为非仲景之文?!——————————————————————————————————————

  “《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
──这就不是那么绝对的了,只不过这个总论不是与每一个方剂有关,而是与某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


————————————————————————————————————


  既然金先生说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那么,先生认为这一五行理念,与哪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呢?愿闻其详。谢谢!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28 19:50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6-28 11:56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8 11:24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谢谢朋友关注!我的看法是:既然是总论或导论之文,各篇中对某某病脉证并治和具体方剂的配伍应用还用得重复叙述吗?,果如此,那就不是仲景的文风了。朋友问“这一五行理念,与哪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呢?”抱歉:这个问题不该我答复,既然在考证,那就自然会一个一个的方剂配伍考证清楚,何须我来答复!谢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20:1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8 16:49 编辑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6-28 15:50
谢谢朋友关注!我的看法是:既然是总论或导论之文,各篇中对某某病脉证并治和具体方剂的配伍应用还用得重 ...

先说第一自然段,其内容与《难经·七十七难》相同。请看《难·七十七难》经文。

《七十七难》说: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勿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二者对看,意义相同,具体文字略有出入。应该说《金匮》作了文字处理,或整理修改。

以《伤寒杂病论·原序》为据,《原序》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这个《八十一难》当是《难经》无疑。而《金匮》此篇第一段之文字,当源于《七十七难》无疑。

有学者考证,并据《康平伤寒论》,《原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錄,并平脉辨证”这23个字,非仲景原序,而是后人沾益者,即王叔和在撰次整理时增益的。如此说来,《金匮》此篇第一段之文字,当是王叔和增益的。此其一。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即与之无关。《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是否可以认为非仲景之文?!此其二。


——————————————————————————————————————

  “《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
──这就不是那么绝对的了,只不过这个总论不是与每一个方剂有关,而是与某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

————————————————————————————————————

  既然金先生说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那么,先生认为这一五行理念,与哪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呢?愿闻其详。谢谢!

————————————————————————————————————————————

  谢谢朋友关注!我的看法是:既然是总论或导论之文,各篇中对某某病脉证并治和具体方剂的配伍应用还用得重复叙述吗?,果如此,那就不是仲景的文风了。朋友问“这一五行理念,与哪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呢?”抱歉:这个问题不该我答复,既然在考证,那就自然会一个一个的方剂配伍考证清楚,何须我来答复!谢谢!


——————————————————————————————————————————


  金栋先生说,《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262首方剂无关。
  杏林童子先生认为,“这就不是那么绝对的了,只不过这个总论不是与每一个方剂有关,而是与某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

  《金匮要略》中共有262首方剂。既然与这262首方剂无关,那么,哪里还会“是与某些主治脏腑病的方剂配伍有关”呢?难道这262首方剂不是《金匮》方剂的全部?还是先生另有证据证明呢?

  望先生不吝赐教。谢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8 20:17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这段话,或者这段推论,是不是张仲景说的,这是考证方面的事。考证是一回事,没考证也不影响大家学习讨论。
假设,这段话是张仲景说的,是伤寒杂病论里的原话,大家想说明什么问题?和五行学说是什么关系?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28 20:2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8 12:16
《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五行相克说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 ...

呵呵!朋友问错了对象!如果我说过“《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262首方剂无关”,朋友可以这样来问我!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8 20:30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8 21:23 编辑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6-28 19:50
谢谢朋友关注!我的看法是:既然是总论或导论之文,各篇中对某某病脉证并治和具体方剂的配伍应用还用得重 ...

肝病脾虚当补之,他脏病脾虚当如何?何谓四季脾?舍中土何以为五行?人禀五常,。。。。人即安和。此安和,是不是人与五常安和?脾虚无补,元真不通畅,何以人即安和?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8 21:34
经整理,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js3.html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8 21:39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8 21:34
经整理,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js3.html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仲景原著吗?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金栋
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仲景《金匮要略》开篇就讲上述这段话,怎么不是张仲景的原著呢?是不是仲景原著的意思,此又须考证了。而考证之结果,可能事与愿违,触到某些人的痛处了,很可能又让某些同道失望了!不当之处,请拍砖!
今通行本《金匮要略》一是元代仿宋刻本《金匮要略方论》(邓珍本),二是明代赵开美《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方论》。其作者是这样记载的,即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集、宋臣林亿等诠次。与今本《伤寒论》不同的是王叔和由“撰次”改为搜“集”了。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肝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上述经文,共分三部分,即三个自然段。为了叙述方便,以下分别称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先说第一自然段,其内容与《难经·七十七难》相同。请看《难·七十七难》经文。《七十七难》说: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勿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二者对看,意义相同,具体文字略有出入。应该说《金匮》作了文字处理,或整理修改。以《伤寒杂病论·原序》为据,《原序》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这个《八十一难》当是《难经》无疑。而《金匮》此篇第一段之文字,当源于《七十七难》无疑。
有学者考证,并据《康平伤寒论》,《原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錄,并平脉辨证”这23个字,非仲景原序,而是后人沾益者,即王叔和在撰次整理时增益的。如此说来,《金匮》此篇第一段之文字,当是王叔和搜“集”增益的。此其一。《金匮》载方262首,但并未见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段话去指导这些方剂,即五行相克说并未融入这262首方剂中。《金匮》这个总论或导论之文,与具体方剂无关。是否可以认为非仲景之文?!此其二。

再说第二自然段。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肝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何任主编《金匮要略校注》(1982年国家中医古籍整理丛书)说:“虽然这一段原文所述之法较为曲折,然与五行相克却全然相合。”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医界前辈早已发现此段有问题,认为并非张仲景原著,而是王叔和的注释,用五味附五行、五脏相克之理,绕了一圈来阐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结果非常蹩脚,且与临床用药无益。难道同道没有疑问吗?
如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质疑说:“酸入肝以下十五句,疑非仲景原文,类后人谬添注脚,编书者误收之也。盖仲景治肝补脾之要,在脾实而不受肝邪,非补脾以伤肾,纵火以刑金之谓。果尔,则是所全者少,而所伤者反多也。且脾得补而肺将自旺,肾受伤必虚及其子,何制金强木之有哉!细按语意,见肝之病以下九句,是答上工治未病之辞;补用酸三句,乃别出肝虚正治之法。观下文云,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可以见矣。”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也有同样质疑,见于其著作《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最后说说第三自然段。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经曰”是否就是《难经》?试对看《难经》相关经文。
《难经·十二难》说:“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
《难经·八十一难》说:“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
经对比,应该说《金匮》在《难经》的基础上作了文字处理,或整理修改。

综上所述,第一、三自然段,乃是王叔和搜“集”医经,在《难经》的基础上作了编辑整理而成目前之文字。第二自然段亦是王叔和搜“集”而撰写的蹩脚注文。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8 21:56
标题: 伤寒c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8 22:07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8 21:39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仲景原著吗?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金栋张仲景《金匮要略 ...

本篇已标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金匮有没有论及经络?,因此可以说本篇概括有伤寒六经。为伤寒金匮之概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8 22:46
     金匮要略中的心肝脾肺肾与五行没有关系!那么,肯定是西医里的八大系统。这就正确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8 22:49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8 21:56
本篇已标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金匮有没有论及经络?,因此可以说本篇概括有伤寒六经。为伤寒金匮之 ...

《伤寒论》有“六经”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8 22:52
       第2条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
        没有五行的踪迹!!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23:3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8 19:37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8 18:52
第2条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 ...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
        没有五行的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寒杂病论中有在五行学说指导下组成的一个方子吗?如果没有,那么,原文中不管有多少有关五行学说的内容,都一定是后人加进去的。因为任何作者欣赏、推崇的医学理论,最终一定会被运用到最主要的治病方法中去的,从来就没有哪个医学家是例外。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9 00:1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8 22:46
金匮要略中的心肝脾肺肾与五行没有关系!那么,肯定是西医里的八大系统。这就正确了。

西医正确不正确,有中医什么事?
你说心肝脾肺肾和五行有关系,你倒是讲啊。一句正经话也没有,和西医瞎拉扯什么?西医八大系统、十大系统,西医就是一百零八个系统,和五行有关系吗?
你能讲得了五行你就讲,讲不了就静静坐下听别人讲,不要胡打岔。这么大人了,你是小孩子?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4:08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8 11:01
有何证据说我是“西医”?

金栋,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
[attach]13121[/attach]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9 04:4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8 20:08
金栋,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

金栋,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
[attach]13122[/attach]

而,据原件考证实际为   1938 年。算来金栋先生现年应该是100多岁了。看来文字考证确实很有意思!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4:5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6-29 04:44
金栋,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

1978年。7这个数字,那时的人们有时习惯加上一小横,或一小撇,而成似3的数字。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4:5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6-29 04:44
金栋,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

不知为何,上传图片又受限制?请千版主查看一下,谢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9 05:01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8 20:51
1978年。7这个数字,那时的人们有时习惯加上一小横,或一小撇,而成似3的数字。

[attach]13124[/attach]

可以传图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9 05:5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6-28 21:55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8 20:52
不知为何,上传图片又受限制?请千版主查看一下,谢了!
再试一下,可以传图的。

[attach]13125[/attach]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05:54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9 06:1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6-28 22:49
《伤寒论》有“六经”吗?

你说呢,若欲作再经者,针阳明,何谓?即以腠者三焦会通元真之处,三焦与荣卫,辨脉法平脉法多处论之,康平本则无,当知此书有失。不足为据。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6:24
医师资格证书
[attach]13127[/attach]
[attach]13128[/attach]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6:26
医师执业证书
[attach]13129[/attach]
[attach]13130[/attach]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6:27
高级职称证书[attach]13131[/attach]
[attach]13132[/attach]
[attach]13133[/attach]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6:28
1978年入学,1983年毕业。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06:33
金栋 河北医学院成绩单如下
[attach]13134[/attach]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07:23
       第2条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词解】
  禀:受。
  五常:即五行。
  风气:这里指自然界的气候。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疢难:即疾病。
养慎:即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导引:《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
  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膏摩:用药膏摩擦体表一定部位的外治方法。
  无犯王法:王法即国家法令。是指不要触犯国家的法令。
  服食:即衣服、饮食。《灵枢•师传篇》“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
  元真:即元气,或真气。
【释义】
  《内经》云:“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名之曰人”。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先天之五行而成形,又禀后天五行而生长,故曰人禀五常。万物生长化收藏,均有赖于自然界气候的正常。异常的气候则能伤害万物,人体亦不例外。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一样。疾病的发生,取决于正邪两个方面。如果人体正气充盛,畅通无阻,平素注意摄生,养护正气,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则抗病力强,邪气就不能逾越腠理屏障而侵害人体。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这里仲景强调平时注意养慎的重要性。
  其次仲景将病因分为三条:一是经络受邪之后,脏腑正气虚弱之人,很快传入脏腑,而为内因;二是肌表受邪之后,因脏腑正气强,邪气仅在血脉传注,使四肢九窍壅塞不通,而为外因;三是以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而另为一因。本条对后世的三因学说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本条的三因说与宋•陈无择的三因说不同,陈氏以六淫邪气为外因,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而以饮食、房室、金刃为不内外因,注意加以区别。
  此外,本篇还含有预防为主,已病早治的思想。邪气传变的途径一般为,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脏及腑。未病之前,要注意摄生预防,既病之后,要及早治疗,防止病邪深入蔓延。一旦经络中病,在其未传脏腑之前,就要及早治疗。平素未病之前,四肢才觉重滞,经络气血运行稍有滞碍,元真欠于通畅,即用导引、吐纳等法积极治疗。还要在房室、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加以注意调节,并防备意外灾伤,则病从何而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07:29
      金匮要略第3条
  【原文】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词解】
  苦冷者死:腹中冷,苦痛者死。
  水气:水饮内停。
  寒:水饮。
  目正圆:两目直视不能转动。
  劳:指肾精不足虚劳证。
  难:指大便难。
【释义】
  本条论述面部望诊在临床上的应用。鼻为“面王”,内应于脾,故面部望诊首先从鼻开始。如鼻部出现青色,青是肝色,症又见腹中痛,为肝乘脾;如再见极度怕冷,则属阳气衰败。鼻部色现微黑,黑为水色,此属肾水反侮脾土之象,所以主有水气。色黄是指面色黄,不单纯指鼻部。鼻部色黄,黄为脾色,多系脾病不能散精四布,因而水饮停于胸膈之间,所以色黄者胸上有寒,寒指水饮而言。面色白是血色不能上荣于面,失血过多之征,所以色白者主亡血。如亡血之人面色反现微赤,又不在气候炎热之时,此为血去阴伤,阴不涵阳,虚阳上浮之象。目正圆是两眼直视不能转动,此为风邪强盛,五脏之精气亡绝,多见于痉病,证属不治。但必须指出,本书各篇中所称死或不治,多为表明疾病危笃,并非绝对不治,不可以辞害意。
  “色青为痛”以下一段,仍论面部的望诊。青为血脉凝涩之色,所以主痛。黑为肾色,劳则肾精不足,其色外露,所以主劳。风为阳邪,多从火化,火色赤,所以面赤主风。黄为脾色,若其色鲜明是湿热蕴结,脾气郁滞,多有大便难之症。面色鲜明为体内停积水饮,上泛于面,形成面目浮肿,所以反见明亮光润之色。
【教学参考】
  吴谦《医宗金鉴》:“气色见于面部,而知病之死生者,以五气入鼻,藏于五脏,其精外荣于面也。色者,青、赤、黄、白、黑也;气者,五色之光华也。气色相得者,有气有色,平人之色也,即经云: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豚膏,黑如乌羽者生也。气色相生者,色或浅深,气或显晦,病人之色也,即经云:浮泽为外,沉浊为内,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夭泽,以观成败;察其散博,以知新故;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色粗以明,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也。有色无气者,色枯不泽,死人之色也,即经云:青如兰叶,黄如黄土,赤如衃血,白如枯骨,黑如炲者死也。鼻者,明堂也,明堂光泽,则无病矣。而曰见色青,为腹中痛,鼻苦冷甚者死;黑色为水为劳;黄色为上寒下热,小便难;面目鲜明,内有留饮;色白为亡血;色赤为热为风,若见于冬,为非其时者死;目直视,正圆不合,如鱼眼者,痉,不治。此气色主病之大略也。其详皆载《内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08:04
    金匮要略16条

     师曰:五臟病,各有得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夫诸病在臟,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倣此。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08:2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08:04
金匮要略16条

     师曰:五臟病,各有得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 ...

用猪苓汤治肾结石。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十剂结石排出。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6-29 08:49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9 06:28
1978年入学,1983年毕业。

1978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是年,我小学毕业,考入县中学学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09:21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9 00:51
1978年。7这个数字,那时的人们有时习惯加上一小横,或一小撇,而成似3的数字。

为什么有人写阿拉伯数字的时候要在 7 中间加一横?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7181394463900067.html
[url=][/url]




爱刷lr0031 | 浏览 4098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



2018-04-04
最佳答案

这是从印刷体和会计记账上延伸过来的。
在印刷过程中,因为“7”和印刷体的“1”类似,所以加一横以区别这两个数字。
在会计记账中,为啦防止篡改数字,所以写“7”的时候要在中间加一横。

相关延伸
会计记账阿拉伯数字书写要求:
①阿拉伯数字书写要求。
字体应当逐个地写,不得连笔写。每个字要紧靠行格底线书写,字体约占行格高度的1/3。阿拉伯数字前应写明币种符号,与阿拉伯数字金额之间不得留白。凡阿拉伯数字前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边不写单位。以元为单位的数字,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分位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写符号“-”。
②阿拉伯数字标准写法。
字体要各自成形且整齐。有圆圈的数字必须封口。字体要倾斜度45度书写。写6时向右上方长出1/4,写7、9时比一般数字下方长出1/4。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1 2






采纳率:100% 擅长: 暂未定制




其他回答
7像锄头.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还有为了防止和T混淆,所以
阿拉伯数字7书写时中间划一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布鲁濼婭 | 推荐于2017-12-16 15:57:15
举报| 评论 17 3





那是阿拉伯原始写法!
sayji | 发布于2016-11-21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09:3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03:23
第2条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 ...

五常:即五行。
————————————————————
哪本书上说的?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09: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6-29 09:52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9 06:33
金栋 河北医学院成绩单如下

金栋先生亮明身份,原来是中医师。无怪中医衰败至此,原来中医师搞的是中医沉渣的泛起,是搞乱经两千年实践验证的中医理论,“中医不灭,天理难容。”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09: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0:07
       你见过金匮没有?你为什么说他?我为什么信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0:1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06:07
你见过金匮没有?你为什么说他?我为什么信你?

金匮是你家的藏书,别人都见不着。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1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0:26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9 02:24
哈哈哈,妙。。。。

        你还真的没有见过!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10: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9 11:04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5:54
你说呢,若欲作再经者,针阳明,何谓?即以腠者三焦会通元真之处,三焦与荣卫,辨脉法平脉法多处论之,康 ...

“六经”一词,不知道在哪个版本的《伤寒论》里出现过?您知道请介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1:18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勿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第2条: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第3条: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第16条:师曰: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11:19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8:27
用猪苓汤治肾结石。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十剂结石排出。

临床观察,有效有不效,否则就无体外激光碎石和手术取石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1:20
   以上诸条,有没有五行、五脏、五色、五常……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11:28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9 12:07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6-29 11:04
“六经”一词,不知道在哪个版本的《伤寒论》里出现过?您知道请介绍。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条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太阳病,头痛至七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是不是谓太阳经,阳明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1:3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9 07:3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07:20
以上诸条,有没有五行、五脏、五色、五常……

       木有。
       考证过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五行学说的东东都是后人塞进去的私货,非仲景原意。

        因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所有方剂,没有一个是体现应用五行理论的,这就是最好的证据,再加上考证出来的证据,则完全可以证实《伤寒杂病论》里没有五行学说的内容。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1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1:43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7:28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条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

凡言经的文字内容,均是后人添加的无疑。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上述篇名中何处言过有“经”了?说六病是六经,纯粹是画蛇添足。


再说为什么是七日愈?忘记五日一候了吧?五行转一圈,六日愈才符合五行的圣旨。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11:4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9 11:32
木有。
       考证过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五行学说的东东都是后人塞进去的私货,非仲景原意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 :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 :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12:02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9 12:13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9 11:19
临床观察,有效有不效,否则就无体外激光碎石和手术取石了!

我曾治一肾结石积水,小便有血,纯用中药。先以血府逐瘀汤,20剂,血止水消。后用猪苓 汤,十剂结石腓出,去县医院查已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2:1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9 08:19 编辑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7:49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 ...

       原来是常其柏先生,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现回复如下: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
       这一段,先生可请教金栋先生,因为我对伤寒杂病论中是否涉及五行学说方面的成份,主要是从临床的实际出发,看与临床是否相符,并不注重书中的内容。





      问曰 :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 :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
       这一段内容,涉及的是自然界四季阴阳往复的情况,与五行学说无关。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12:23
先生,你好,我自学中医,只读伤寒。金匮,书读的不多。在网上学习,好处多多。也谢先生有时给我加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4:38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8:23
先生,你好,我自学中医,只读伤寒。金匮,书读的不多。在网上学习,好处多多。也谢先生有时给我加分。

中医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治病救人的学问,谁学谁会。祝先生早日成功。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9 15:30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11:28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条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

条文: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注释: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太阳病,头痛至七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是不是谓太阳经,阳明经

---------------------------------------------------------------
这么排一下,条文与注文,很明显看出来不同,先生以为如何?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9 15:32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12:02
我曾治一肾结石积水,小便有血,纯用中药。先以血府逐瘀汤,20剂,血止水消。后用猪苓 汤,十剂结石腓出 ...

您治病的时候,好像没有考虑过五行、六经,就是辨证、论治、处方三步。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15:41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9 15:5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6-29 15:32
您治病的时候,好像没有考虑过五行、六经,就是辨证、论治、处方三步。

是的,伤寒杂病论是临床辨证。阴阳五行只是理论,指导临床,提高认识。条文是主要的。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6-29 15:51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9 16:0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6-29 15:32
您治病的时候,好像没有考虑过五行、六经,就是辨证、论治、处方三步。

我认为,伤寒杂病论,当有经文,有注释。注释是自注还是他人加入。很难明确。70多了,将近80,现在只能说可以读懂了。用之更难。无临床知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9 15:58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15:51
我认为,伤寒杂病论,当有经文,有注释。注释是自注还是他人加入。很难明确

看出门道来了!
张仲景述、王叔和撰次(集)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经文与注释吗!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