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本站精华帖: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 [打印本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31 07:35
标题: 本站精华帖: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
    迄今为止,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目前临床上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多是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对症治疗的简单叠加——
                                  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
                                                                                                                     中国医药报社主办     2011年1月10日


                                                                            王锡民

  ●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各有长短,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医学,有必要将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医学理论。
  ●中西医理论在内涵上是相通的,科学破解中医理论的研究本身,就是实现中西医理论统一的可行途径。
  ●能否成功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关键取决于理论性研究的力度,而实验性研究则在其次,并且需要二者紧密配合。
  
       当前,面对严重危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挑战,无论是单纯的中医、西医,都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中西医结合虽可扬长避短、提高疗效,但现阶段的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在中西医统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必然会限制中西医结合疗效的提高。据今看来,只有中西医在更高层次的结合(即理论的结合或统一)才能带来希望的曙光。
  
      目前中西医结合层次低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将会是盲目的实践。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病,都必须在各自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理,中西医结合治病也应当在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然而迄今为止,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目前临床上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病,实际上是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对症治疗两种方法并行,各走各的路;在用药时则是中药与西药的简单相加。尽管这种治疗方式与单纯的中医或西医用药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但说到底不是在中西医统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属于低层次结合。
  这种结合的明显缺陷在于:中药方剂的随证加减与西药的对症治疗在药理上有无重复使用或空白之处,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等,无法做出准确的判定,这就必然会影响提高的疗效。相反,如果在中西医统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就可能避免这种弊病,并可使疗效提高到最佳状态。因为,理论问题一旦解决,临床应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此说,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才是中西医高层次的结合。
  
      在理论层次实现中西医结合很重要
  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研究侧重点截然不同、却又各具优势的科学理论,中医学理论的优势是“整体系统观”,在“宏观整体上清楚,微观局部上模糊”。西医学理论的优势是“分析还原论”,在“微观局部上清楚,宏观整体上模糊”。
  既然两种医学体系各有长短,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医学,那么就有必要将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理论。这样既实现了中医传统理论的现代化,又弥补了中医理论在微观上的不足;同时也使现代医学理论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产生质的飞跃。由此可知,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统一,对于当今整个医学的发展趋势来说,意义重大。
  
      破解中医理论内涵是统一中西医理论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倡“中西医并重”,并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中医理论,试图揭开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的确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但应当看到的是,仅靠这些实验数据,对于揭示体系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中医理论本质来说,其距离依然十分遥远。学术界因此形成了两大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西医理论是在东西方两种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此得出“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的结论。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对以现代科学破解中医理论工作失望后转而派生出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消极地认为传统中医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甚至是“伪科学”。
  笔者认为,学术界之所以产生这两种片面性的认识,说到底是研究者受自身学识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所致,而不是中医理论不科学,中西医理论真的就不相通。其实产生这样的认识并不奇怪,因为要从现代科学角度认识中医理论的本质,最起码要涉及60多个以上学科的理论知识,要让每个研究者的学识都达到如此渊博、全面的程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的错误之处,在于割裂了人体复杂功能与人体复杂结构之间的必然联系,最终将中医理论推到“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理论”和“玄学理论”的境地,这就从根本上远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滑向了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笔者一直认为,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既然二者研究的对象是同一人体,在同一人体内绝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同一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也决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西医理论在内涵上应当是相通的。既然内涵相通,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是可行的。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讲,既然承认中医理论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那么,在人体中就一定有其物质基础。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地对号入座,但并不等于就没有物质基础。可喜的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把人体的微观结构搞得一清二楚,而且又有如此众多的现代边缘学科为此提供了理论上的联系,那么,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就一定能够找到其物质基础,并最后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
  但必须明确,要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其前提是必须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一旦中医理论的本质得以破解,那么,中医理论就会变成可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阐述的现代科学理论。这时,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自然会水到渠成。所以,科学破解中医理论的研究本身,就是实现中西医理论统一的可行途径。
  笔者根据近30年来对于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应用现代多学科理论破解中医基础理论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否揭开这一千古之谜,关键决定于研究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多学科的知识功底。
  
      破解的关键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齐头并进
  从研究的理论性和经验性区分,科学研究可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实践(经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从已有的经验、事实材料中探求和发现普遍原理,然后从这些原理中推导出结论的研究。实践(经验)性研究,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现象(特别是科学实验)发现、搜集新的经验、事实材料的研究,因而也叫事实性研究。医学中的实践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种方法。
  实践性研究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性研究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实践性研究的作用,是为理论性研究揭示事物本质提供客观证据。若只有实践性研究而没有理论性研究,即使材料堆积如山,也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揭示事物的本质恰恰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由此可知,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性研究比实践性研究更为重要。
  从科学研究的难易程度看,实践性研究要比理论性研究容易得多。我国以往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经验)性研究的层次上,如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但事实证明,由于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所以很难揭示出中医理论的本质。这是因为,人体是由多个层次结构组成的、有着极为复杂联系的巨大系统,每个层次之内都自成系统,而且子系统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研究者即便是能从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一些数据,但这些数据终归属于现象问题或局部问题,仅据此,很难搞清这些数据与人体这个巨系统的各种复杂功能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也正因为缺乏整体上理性思维联系的研究,这就决定了过去那种单纯以实践(经验)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难以在揭示中医理论本质的问题上具有实质性突破,以至于研究了半个多世纪,到今天也不能从现代科学角度破解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本质。这显然是由于忽视理论性研究的重要作用所造成的。
  
      笔者认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能否全面成功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关键决定于理论性研究的力度,而实验性研究则在其次。其理由如下:
  首先,目前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已达近百个,特别是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医学对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达微观细胞和分子层次,这些多学科理论为破解宏观的中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和理论支撑,所以,应用理论性研究方法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其次,新中国建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大批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学者,从实验角度对于中医理论中的活血化瘀、肾本质、经络本质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甚至连外国学者也纷纷加入了研究的行列。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为现代科学理论破解中医理论实质提供了佐证和帮助。
  上述两个条件为破解中医理论奠定了雄厚的客观事实基础,使科学破解中医理论实质成为可能。当然,能否对号入座和破解成功,完全取决于研究者们是否具备了多学科理论的功底,是否真正掌握了上述资料的精髓实质,是否对人体复杂系统的内在联系有一个战略上的认识,是否具有过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成功的决心。
  在理论研究破解中医理论实质的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进一步证明其结论是否正确。所以,有目的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仍然是破解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在科学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过程中,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必须紧密配合,齐头并进,才能加快研究的进度。其中理论研究起统帅作用,决定研究的成败,是重中之重。理论性研究必须走在实践性研究的前面开路,而且还要对实践性研究结论进行善后处理。假如理论研究仍然跟不上来,就会阻碍中医理论总体研究的进度。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出一个总体研究方案,创建一个战略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作为指导,然后再设计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具体实验和临床观察,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这是加快研究步伐的有效措施和捷径。
  笔者认为,一旦中医理论被现代科学理论所彻底揭示,那么,中医理论就自然会转化为以现代科学语言阐述的现代科学理论,与此同时,真正的中西医统一学理论就自然形成了。这种统一后的医学理论,就是“融中西医思想为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理论体系。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31 08:12
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是本质两个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8-31 08:53
中医的本质是气化,用得着破解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31 17:02
        破解中医理论内涵是统一中西医理论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倡“中西医并重”,并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中医理论,试图揭开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的确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但应当看到的是,仅靠这些实验数据,对于揭示体系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中医理论本质来说,其距离依然十分遥远。学术界因此形成了两大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西医理论是在东西方两种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此得出“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的结论。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对以现代科学破解中医理论工作失望后转而派生出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消极地认为传统中医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甚至是“伪科学”。
  笔者认为,学术界之所以产生这两种片面性的认识,说到底是研究者受自身学识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所致,而不是中医理论不科学,中西医理论真的就不相通。其实产生这样的认识并不奇怪,因为要从现代科学角度认识中医理论的本质,最起码要涉及60多个以上学科的理论知识,要让每个研究者的学识都达到如此渊博、全面的程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的错误之处,在于割裂了人体复杂功能与人体复杂结构之间的必然联系,最终将中医理论推到“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理论”和“玄学理论”的境地,这就从根本上远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滑向了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笔者一直认为,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既然二者研究的对象是同一人体,在同一人体内绝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同一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也决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西医理论在内涵上应当是相通的。既然内涵相通,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是可行的。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讲,既然承认中医理论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那么,在人体中就一定有其物质基础。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地对号入座,但并不等于就没有物质基础。可喜的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把人体的微观结构搞得一清二楚,而且又有如此众多的现代边缘学科为此提供了理论上的联系,那么,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就一定能够找到其物质基础,并最后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
  但必须明确,要实现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其前提是必须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破解中医理论的本质。一旦中医理论的本质得以破解,那么,中医理论就会变成可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阐述的现代科学理论。这时,中西医理论的统一就自然会水到渠成。所以,科学破解中医理论的研究本身,就是实现中西医理论统一的可行途径。
  笔者根据近30年来对于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应用现代多学科理论破解中医基础理论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否揭开这一千古之谜,关键决定于研究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多学科的知识功底。
…………………………
不难看出,王教授所说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其所要破解、诠释、揭示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也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并且他已经破解、诠释、揭示了其所谓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这话说的有点啰嗦,我理解他说的其实就是中医理论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而且是中西医统一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实际上就是中医理论的西医解剖学基础和西医生理学基础。王教授致力于创建中西医统一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致力于统一中医学和西医学。注意:是中西医统一,不是中西医结合,不是中西医融合,更不是中西医配合,其创建中西医统一理论的目标已定,而且即将完成。目标伟大,工程浩繁,即将完成,这是多么令人羡慕、感动、激动啊,我先祝贺一下:王教授祝贺你!


      中医“精”、“元气”与“阴阳”概念的内涵梳理及溯本求源(简介)

      “精”、“气”与“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中的三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搞不清三者的内涵,就难以明白中医治病的原理。

      然而,包括《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所以,历代中医人都是在稀里糊涂中谈“精”、“气”、“阴阳”三个概念,一直糊涂到今天,即便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也没有讲清楚,存在着自相矛盾。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概念不清,理论就不可能自圆其说,直接造成中医人难以深刻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影响继承,同时也引起外界人对于中医的轻视和否定。因而,对于中医“精”、“气”、“阴阳”概念进行追根溯源,弄清每个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中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第一次将上述各概念的复杂关系梳理清楚,力求做到正本清源。
        一、“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内经》认为“精化为气”,道家内丹功认为“练精化气”。显然,中医与道家内丹功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中国古代哲学书籍中,对于“精”与“气”的认识实际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最早的哲学著作《管子》,认为“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种观点出自《易传·系辞上》,提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将“精气”混为一谈。毫无疑问,《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而不是源于《易传》。《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将“精气”混为一谈,没有明确指出中医的“精”与“气”概念是继承的《管子》的观点,而不是源于《易传》等其它哲学书籍的观点。
         二、元气的内涵
        1、关于真气、元气、原气、阳气、正气、肾气的真实内涵及其相互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精”、“气”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气”引入《内经》称为“真气”,引入《难经》称为“元气”和“原气”,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中“气”的概念。

       自《内经》和《难经》以降的历代中医书籍中,都没有将哲学之“气”讲清楚。有关哲学之“气”的论文虽多得不可胜数,但同样没有将哲学之“气”梳理清楚。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将“真气”、“元气”和“原气”三者混为一谈;甚至还将“元气”与“肾气”混为一谈。
        实际上,《内经》中的“真气”与《难经》中的“元气”、“原气”原本就是三个内涵各不相同的概念,历代医家从未有人进行详细论证并统一过。至唐代,孙思邈率先含糊其辞地使用了“真元气”一词,但并没有解释清楚“真元气”的含义。金元时期,李东垣首次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真气就是元气。
       “正气”与“阳气”的概念也是出自《内经》,与“真气”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由于《内经》各篇非一时一人所写,出自不同的作者之手,所以,各篇中的“真气”、“正气”与“阳气”三者之间并没发生横向关系。以至于延续至今,当代中医人仍不明白各自的含义,常将三者混为一谈。扶阳派郑钦安也将“阳气”与元气混为一谈。此外,《内经》又称“真气者,经气也。”
      总之,历代中医书籍对于“气”的理解各不相同,各说自话,从无有人探讨这众多的“气”在人体内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三、中医“阴阳”的内涵
       1、《黄帝内经》阴阳学说九大思想
      阴阳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总法则;阴阳应宇宙万物之象;阴阳是人体生命之本;阴阳变化规律;阴阳平衡决定人体的健康;阴阳失调是致病的根本原因;保持阴阳平衡是养生防病之道;诊察阴阳变化是诊断疾病之大法;调整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之大法。
       2、《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六大规律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3、人体阴阳平衡过程中的中医学原理
阴阳的杠杆平衡原理;阴阳的同长同消原理;先天阴阳二气与元阴元阳同步消长的关系;人体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的关系。
       4、人体两级阴阳平衡的四大阴阳平衡原理
      “阴阳平衡”不是中医人所想象的一个阴与一个阳的平衡那么简单,而是由如下四种阴阳关系形成的动态平衡。包括元气与元精的平衡、阴精与阳精的平衡、阴气与阳气的平衡以及水谷之精与水谷之气的平衡。
       四、元精与元气、水谷之精的关系
      包括元精与元气的关系,元精与水谷之精的关系。

      对于以上种种关系,《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首次做了认真梳理和详细论证,从而为您解密,为您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精、元气、阴阳、阴阳平衡的内涵打开方便之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31 17:0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8-31 08:53
中医的本质是气化,用得着破解吗

请看4楼。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31 17:31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8-31 17:34 编辑

祝贺完了,我做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旁观者,班门弄斧就王教授的目标、工程说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所谓中西医统一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终极目标。

二、所谓中西医统一是且必须是在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的。

三、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是且必须是在中医经典基础上的。

四、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不可以是在中医教材基础上的。

工程完工不仅要祝贺,更要审核、验收。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8-31 21:1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8-31 21:20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8-8-31 17:02
破解中医理论内涵是统一中西医理论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倡“中西医并重”,并投 ...

      不难看出,王教授所说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其所要破解、诠释、揭示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也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并且他已经破解、诠释、揭示了其所谓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这话说的有点啰嗦,我理解他说的其实就是中医理论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而且是中西医统一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实际上就是中医理论的西医解剖学基础和西医生理学基础。王教授致力于创建中西医统一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致力于统一中医学和西医学。注意:是中西医统一,不是中西医结合,不是中西医融合,更不是中西医配合,其创建中西医统一理论的目标已定,而且即将完成。目标伟大,工程浩繁,即将完成,这是多么令人羡慕、感动、激动啊,我先祝贺一下:王教授祝贺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101先生的祝贺!      

      我这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就是完成这一件大事,为此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并牺牲了很多的个人利益。目前由于年龄关系,只能完成中西医基础理论部分的统一工程,可以为临床部分统一指明方向,至于个人完成的临床部分,也只能是完成一部分,其余工作留给后人去做。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8-31 21:2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8-31 21:32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8-8-31 17:31
祝贺完了,我做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旁观者,班门弄斧就王教授的目标、工程说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所 ...

祝贺完了,我做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旁观者,班门弄斧就王教授的目标、工程说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所谓中西医统一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终极目标。

二、所谓中西医统一是且必须是在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的。

三、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是且必须是在中医经典基础上的。

四、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不可以是在中医教材基础上的。

工程完工不仅要祝贺,更要审核、验收。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
            前三条都正确,想到一起去了。第四条,实际上有继承,有发展,同样是中医内涵。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中医理论中的概念,还不足以形成完善的中医理论,必须补充创新新的概念以补其不完成,最后才能形成完善的中医理论。所谓“验收”,就是检验。当然要检验。检验的结果是,不仅符合中医理论内涵,还要诠释中医理论中的各种相关学说,此外,还要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原理。更重要的是,形成的理论更精练,并能用于临床治病,易学学会,行之有效。这才是终极目标。我只须整体战略部分,就够我写15年的,然后就老的写不动了。因为国家不支持民间的研究工作,不投入,没办法,全靠个人投入,所以,能干多少是多少。量力而行罢了。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9-1 06:24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31 22:26 编辑

       锡民先生讲:因为国家不支持民间的研究工作,不投入,没办法,全靠个人投入,所以,能干多少是多少。量力而行罢了。
       无知村人认为: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本人完全赞同!!!!!!!!!!!!!!!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1 13:4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8-31 21:12
不难看出,王教授所说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 ...

      不难看出,王教授所说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其所要破解、诠释、揭示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也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并且他已经破解、诠释、揭示了其所谓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这话说的有点啰嗦,我理解他说的其实就是中医理论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而且是中西医统一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实际上就是中医理论的西医解剖学基础和西医生理学基础。王教授致力于创建中西医统一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致力于统一中医学和西医学。注意:是中西医统一,不是中西医结合,不是中西医融合,更不是中西医配合,其创建中西医统一理论的目标已定,而且即将完成。目标伟大,工程浩繁,即将完成,这是多么令人羡慕、感动、激动啊,我先祝贺一下:王教授祝贺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101先生的祝贺!      

      我这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就是完成这一件大事,为此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并牺牲了很多的个人利益。目前由于年龄关系,只能完成中西医基础理论部分的统一工程,可以为临床部分统一指明方向,至于个人完成的临床部分,也只能是完成一部分,其余工作留给后人去做。
…………………………
苦差事,悠着点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1 13:4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8-31 21:25
祝贺完了,我做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旁观者,班门弄斧就王教授的目标、工程说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 ...

祝贺完了,我做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旁观者,班门弄斧就王教授的目标、工程说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所谓中西医统一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终极目标。

二、所谓中西医统一是且必须是在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的。

三、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是且必须是在中医经典基础上的。

四、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不可以是在中医教材基础上的。

工程完工不仅要祝贺,更要审核、验收。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
            前三条都正确,想到一起去了。第四条,实际上有继承,有发展,同样是中医内涵。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中医理论中的概念,还不足以形成完善的中医理论,必须补充创新新的概念以补其不完成,最后才能形成完善的中医理论。所谓“验收”,就是检验。当然要检验。检验的结果是,不仅符合中医理论内涵,还要诠释中医理论中的各种相关学说,此外,还要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原理。更重要的是,形成的理论更精练,并能用于临床治病,易学学会,行之有效。这才是终极目标。我只须整体战略部分,就够我写15年的,然后就老的写不动了。因为国家不支持民间的研究工作,不投入,没办法,全靠个人投入,所以,能干多少是多少。量力而行罢了。
…………………………
我们同行不同路啊,我们的分歧就在第四。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9-1 14:28
中医理论的“气化”,不是“气体化”。用现代 科学原理解释还真不容易。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1 21:0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9-1 21:05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8-8-31 17:02
破解中医理论内涵是统一中西医理论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倡“中西医并重”,并投 ...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
       就上面一个元气的内容,请问,有哪位中医人研究到我认识的这个深度?如果达不到这个深度,那就叫不懂元气,拿什么与我争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1 21:4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1 21:01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 ...

这个您先得给出元气的定义才好讨论,不然都不知道您说的啥,自然看不懂。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639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1 21:4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1 13:01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 ...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一一王氏中医学,赞一个。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5:44
gl0101 发表于 2018-8-31 09:02
破解中医理论内涵是统一中西医理论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倡“中西医并重”,并投 ...

一、“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内经》认为“精化为气”,道家内丹功认为“练精化气”。显然,中医与道家内丹功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中国古代哲学书籍中,对于“精”与“气”的认识实际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最早的哲学著作《管子》,认为“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种观点出自《易传·系辞上》,提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将“精气”混为一谈。毫无疑问,《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而不是源于《易传》。《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将“精气”混为一谈……


一一《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将"精气"混为一谈。

不知道王教授学习的是哪个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将"精气"混为一谈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5:47
百度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具体物质概念。但中医学属于自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在阐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时.也必然会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的思维模式来认识,把精、气、血、津液理解为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贡: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贡;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戎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津液。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的总称::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戎和代谢,有赖于驻腑经络受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则气为阳。阳气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宣运行不息而;宜郁滞;精、血、津液为阴,阴主静,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秘藏而不宜妄泄。

生命物质虽有精、气、血、津液之分,怛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而精、血、津液有贡:气与精、血、津液的相互化生与转化,体现了在生命活动中,形化为气。气化为形,形气相互转化的气化过程:精血同源、津血同源,精、津液化而为血,血涵蕴精与津液:故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常以气血既称,强调“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妇人良方·调经门》“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同论》)。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贡,气之与血,异名同类.两相维附,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但“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医学真传·气血》):“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庄滋阴之上”《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人之生死由乎气.气之为用,无所不生,一有不凋,则无所不病、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故治病以气为首务:所谓“行医不识气,治病何从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景岳全书·诸气》引王应震语)。

精,气、血、津液学说,以气血为要。而气血之中,尤以气为最。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5:56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则气为阳。阳气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宣运行不息而;宜郁滞;精、血、津液为阴,阴主静,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秘藏而不宜妄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6:02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9-1 22:04 编辑

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

人体两级阴阳平衡的四大阴阳平衡原理
      “阴阳平衡”不是中医人所想象的一个阴与一个阳的平衡那么简单,而是由如下四种阴阳关系形成的动态平衡。包括元气与元精的平衡、阴精与阳精的平衡、阴气与阳气的平衡以及水谷之精与水谷之气的平衡……

一一阳气,是指气具有阳的属性(动,推动,温熙),故名阳气;阴精(血),是指精血具有阴的属性(静,滋养,濡润),故名阴精(血)。阳气与阴精(血)是一对范畴。

阴气,阳精是什么概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6:05
中医学领域内的阳气概念,应当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个是狭义的,指肾阳,与肾阴相对;一个是广义的,指气,与精血相对。之所以谓其为阳气,阴精(血),主要是指气具有阳的属性(如上,外,动,升,热,能量等),故谓之阳气。精(血)则具有阴的属性(如下,内,静,降,凉,物质等),故谓之阴精(血)。

阳气与什么概念是一对范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537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9-2 06:1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1 13:01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 ...

王老师你认为的元气在临床上怎么看到诊断?内经说的是可以看得到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6:55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9-1 23:23 编辑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这个您先得给出元气的定义才好讨论,不然都不知道您说的啥,自然看不懂。


一一个人认为,王教授不是在破解传统中医,而是在构建新中医。为便于与传统中医理论的区别,可谓其为"王氏中医学"。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9-2 06:58
“宏观整体上清楚,微观局部上模糊”,就这一话可以证明王老师认为中医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只有物质的结构在“宏观整体上清楚,微观局部上模糊”,就拿阴阳来说,中医看到的是运动的周期性阴阳,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从运动轨迹(道)认识掌握阴阳,诊断治疗阴阳,绝对不是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运动轨迹显示的地方,物质的结构是不变的,但物质的运动可以变化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9:19
个人认为,王教授不是在破解传统中医,而是在构建新中医。为便于与传统中医理论的区别,可谓其为"王氏中医学"。

一一所谓破解,是对概念本质内涵的认识与阐述,而概念的原定义不变。一旦概念的定义被更改了,那就意味着出现了新概念,就意味着新理论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9:36
比方经络的概念,中医理论定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至于气血运行通道的实质或本质是什么,是血管,是神经,是血管与神经,还是既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经,是另外的什么东东,这个都是属于对概念本质的认识与讨论。但经络是气血运行通道的定义不能变,若改为经络是气运行的通道,这是属于修改定义,置换概念,出现两个经络,此经络非彼经络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9-2 09:38
gl0101 发表于 2018-8-31 17:02
破解中医理论内涵是统一中西医理论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提倡“中西医并重”,并投 ...

王教授所说的中医理论的“内涵”、“本质”,就是其所谓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神学说、六气学说、辨证施治等核心内容,
------------------------------------
这里讨论的是中医的本质。本质是本源,本体,本性。中医之中是一气通天地,人居天地之间。医则治,治中即是治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人是天地之气化之人,治人是治气,中医的本质是气化。
“内涵”不是“本质”,中医是整体医学,中医理论是整体理论,不是这学说,哪学说,构成了中医。中医是自然学说,是自然气化规律表现的不同阶段。比如【元气学说】,天为阳,阳化气,三阴三阳是六元本气。【阴阳学说】,地为阴,阴成形,三阴三阳在地气化为四时五行的寒暑变化。【脏腑学说】是五行之气的气化表现。【经络学说】是三阴三阳的气化表现。【气血精液学说】是地气在人体的气化表现。中医以三阴三阳六经为人体之道,通天气以生五脏,通地气以生六腑,脏藏神,腑化气血精液以成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2 09:55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9-2 01:56 编辑

所谓破解,是对概念本质内涵的认识与阐述,而概念的原定义不变。一旦概念的定义被更改了,那就意味着出现了新概念,就意味着新理论了。

一一试图通过释古义来定今义,这种思路是错误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客观实在的变化,或对客观实在与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不断的发展演变。研究古义,有助于认识概念的发展演变,但不能据此来定义今天的概念。用古义来定义今日之概念,无异于胶柱调瑟,刻舟求剑。


如何看待释古义来定今义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3 06:1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9-3 06:30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8-9-1 21:44
这个您先得给出元气的定义才好讨论,不然都不知道您说的啥,自然看不懂。

http://www.gtcm.info/forum ...

这个您先得给出元气的定义才好讨论,不然都不知道您说的啥,自然看不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说的在理。
      元气的定义,当然是中医理论中的元气的定义。不是随便定义的。要从历代中医理论中理解才行。     
     《内经》中没有元气的概念,有真气的论述。元气一词首出自《难经》,同时又有原气一词。从两书的论述来看,真气不是元气,元气也不是原气。但此时都没有定义,内容不全。
      后世医家继承了真气、元气概念,并有了发展。如唐、宋、明、清医家的发展和补充,但仍无定义。
      直到《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提到元气、宗气、卫气、营气共四种气。才算有了概念和定义。
       我的研究,首先是基于内、难、历代医家的认识,提取其本义的精华部分。
       但是,要知道,元气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不能独立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之外,必须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其位置,也必须与其它概念具有横向联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概念。很显然,历代中医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都没有完成,没有融会贯通。
       本人不才,根据中医理论内涵,首次补充、提高和完善了元气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元气理论体系。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3 06:2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06:18
这个您先得给出元气的定义才好讨论,不然都不知道您说的啥,自然看不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个您先得给出元气的定义才好讨论,不然都不知道您说的啥,自然看不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说的在理。
       元气的定义,当然是中医理论中的元气的定义。不是随便定义的。要从历代中医理论中理解才行。
…………………………
啥?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3 06:3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9-1 21:44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 ...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一一王氏中医学,赞一个。
————————————————————————————————————
     
  谢谢陈总版的理解。
      以上理论的确是我对于元气概念的创新、提高和完善,已构成完整的元气理论体系。
      但应指出的是,我建立的元气理论,仍然是基于历代中医理论中原汁原味的概念之上,从中挖掘、发现了元气的内涵和规律。也就是说,是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3 06:5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9-3 18:41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9-2 05:44
一、“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 ...

一一《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将"精气"混为一谈。
      不知道王教授学习的是哪个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将"精气"混为一谈了?
     ————————————————————————————————————
      我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元气的,当时的《中医基础学》教材是四版和五版,书中就是将“精气”混为一谈。我花费了几年时间,研究了古代哲学和内经,才弄清四版、五版教材的认识是错误的。所以,在拙著中,批评了这种认识。
     (未完待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9-3 07:0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2 22:39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 ...

      【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 】

      请问先生:1   胚胎,是中医概念还是西医概念?2  元精和元气的概念是什么?3  西医的胚胎与元精和元气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证据?怎么样证明的?

         请先生实事求是的讨论问题。请问元气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按照定义的要求:种加属差,请先生明确元气的定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9-3 07:21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
     请问先生,元气的定义没有说清楚之前,他的五大特征是从哪里来的?定义,即是用已知的概念说明未知的概念。

   请问先生,以下的词汇:  胚胎、元精、人体整体先天之气、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哪一个概念你能够说清楚?这些概念说不清楚,怎么用这些说不清楚的概念,去定义一个未知的的概念??

       后人对一个概念进行定义,必须是在前人已经明确的概念基础上制定的,也就是用已知概念定义未知概念,如果以前的中医人都不知道,不清楚,先生你的概念定义是从哪里来的,没有继承,哪里来的创新?所谓创新必须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创新,没有基础,哪里来的创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9-3 07:41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
       中医里,根本没有人知道。西方人更不知道,也就是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五大特征、五大规律从哪里来的?从实践中来的?科学实验中来的?是从哪个神仙传授的?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9-3 08:38
元通假字,元同圆,元气,圆形运动。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9-3 09:29
既然,质疑这个帖子,那么,此贴怎么成为精华帖的?精华帖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9-3 11:10
[attach]13804[/attach]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3 15:56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9-3 09:29
既然,质疑这个帖子,那么,此贴怎么成为精华帖的?精华帖的标准是什么?

版主就有权设置精华帖吧,不知道呢,这个得问管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3 16:04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9-3 16:23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9-2 09:19
个人认为,王教授不是在破解传统中医,而是在构建新中医。为便于与传统中医理论的区别,可谓其为"王氏中医 ...

个人认为,王教授不是在破解传统中医,而是在构建新中医。为便于与传统中医理论的区别,可谓其为"王氏中医学"。

一一所谓破解,是对概念本质内涵的认识与阐述,而概念的原定义不变。一旦概念的定义被更改了,那就意味着出现了新概念,就意味着新理论了。
…………………………
中西医统一的新医学:“王氏医学”。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3 16:59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王教授讲课,,,,,,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3 18:2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9-3 07:03
【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 】

      请问先生:1   胚胎,是中医概念还是西医概 ...

       你至今也不懂,中医是取象比类的理论,是什么意思。你仔细看看内经,讲明白了几个概念?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3 18:3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9-3 20:1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9-3 07:41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
...

喻家言  此观点,来源于道医理论,绝对不是所谓的“原创”。
————————————————————————————
          我只知道家有气功理论,也知道中医理论和武术理论,没见过有道医理论。“混沌”等词,无非是打比方借用古人的名词而已,但古人没用于人体。      

       喻先生说来源于道医理论,绝对不是原创,请问有何证据?见于哪一本书上,还望赐教。
      人体元气的内涵和五大特征,均是我在挖掘中医理论内涵过程中的创新和补充。道理很简单,在拙著之前,没有人写过这样的理论。如果前人有的话,就不叫创新,而是引用,需要注明出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9-3 18:4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8:38
喻家言  此观点,来源于道医理论,绝对不是所谓的“原创”。
——————————————————— ...

  【我只知道家有气功理论,也知道中医理论和武术理论,】,可否请王先生给我们大家谈谈您所理解和认识的中医理论?谢谢。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9-3 18:49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9-3 19:00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06:39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 ...

中医没有阴阳平衡而是阴阳平和。是因为平和平衡平和平衡。例如。一个体重140斤的人,其体内70斤为阳,70斤为阴就是阴阳平衡。但这种情况下,人是活不了的。所以,中医讲调和阴阳而不说调衡阴阳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3 18:5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9-3 18:42
【我只知道家有气功理论,也知道中医理论和武术理论,】,可否请王先生给我们大家谈谈您所理解和认识的 ...

           谢谢杨先生信任。我这些年一直想谈,王叔文总版读过拙著,曾建议我解读一下,并建议我重写一本《中医基础理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条件的确不允许。白天有工作,要照顾老人,还要生活琐事,晚上还要写书,加上年龄导致的精力不足,确实拿不出精力来。
       如果我直接说出我最后总结提炼的元气概念,论坛上的李同宪先生等奇芭头脑空空,上来定会胡搅蛮缠,因为其认识还没有入门,没法进入这个层次。如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解释得他们明白了,最后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净说气人的话。所以,一直谈不了。
      如果象梁院长那样,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看出来是创新就点赞,并肯定其价值,所以,我经常谈一些新观点。如今没有那样的气氛,也缺少梁院长的认识深度,自然就没有动力了。
     关于元气一词,《中医基础理论》九版教材,王全年先生是编委,主管“精气血津液神”这一部分。他有过专门评价。
      等我有时间时,想一想该介绍哪一部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9-3 18:5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8:57
谢谢杨先生信任。我这些年一直想谈,王叔文总版读过拙著,曾建议我解读一下,并建议我重写一 ...

谢谢回复。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3 20:0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9-3 20:0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9-3 07:03
【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 】

      请问先生:1   胚胎,是中医概念还是西医概 ...

请问先生,以下的词汇:  胚胎、元精、人体整体先天之气、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哪一个概念你能够说清楚?这些概念说不清楚,怎么用这些说不清楚的概念,去定义一个未知的的概念??

       后人对一个概念进行定义,必须是在前人已经明确的概念基础上制定的,也就是用已知概念定义未知概念,如果以前的中医人都不知道,不清楚,先生你的概念定义是从哪里来的,没有继承,哪里来的创新?所谓创新必须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创新,没有基础,哪里来的创新?
——————————————————————————————————
         1、以上元气内涵和五大特征,大家以前没听说过很正常,因为那都是我个人对元气内涵的补充和创新。无论哪一个概念,我都能说清楚。
       2、以前的中医书提出一个术语,很少介绍含义,直接就说,故含糊不清,实际上是盲人摸象似的见解;后人沿用,也不深究,还有开发,但仍不全面。正是因为不全面,所以,需要发展,到了《中医基础理论》阶段,才开始形成元气的概念。但无人论述元气的具体内涵和特征。由于是我在2012年1月出版书,所以说,中医人当然不知道。
       3、胚胎等概念,中医理论中当然没有,但是,没有这个词,不等于没有这个事。我提出新观点,完全可以借用现代医学名词来说中医理论中的事。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3 21:00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9-3 21:05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8:57
谢谢杨先生信任。我这些年一直想谈,王叔文总版读过拙著,曾建议我解读一下,并建议我重写一 ...

关于元气一词,《中医基础理论》九版教材,王全年先生是编委,主管“精气血津液神”这一部分。
…………………………
人才济济,王全年先生也是本坛会员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3 21:0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8:57
谢谢杨先生信任。我这些年一直想谈,王叔文总版读过拙著,曾建议我解读一下,并建议我重写一 ...

王叔文总版读过拙著,曾建议我解读一下,并建议我重写一本《中医基础理论》。
…………………………
这个建议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3 21:0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8:57
谢谢杨先生信任。我这些年一直想谈,王叔文总版读过拙著,曾建议我解读一下,并建议我重写一 ...

如果象梁院长那样,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看出来是创新就点赞,并肯定其价值,所以,我经常谈一些新观点。如今没有那样的气氛,也缺少梁院长的认识深度,自然就没有动力了。
…………………………
梁院长好长时间不见,把他请过来。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9-4 06:10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0:57
谢谢杨先生信任。我这些年一直想谈,王叔文总版读过拙著,曾建议我解读一下,并建议我重写一 ...

王老师临床上怎么诊断治疗元气?元气在那?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9-4 06:1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0:38
喻家言  此观点,来源于道医理论,绝对不是所谓的“原创”。
———————————————————— ...

王老师你师传那个道家门派?各个门派共同认为的“精气神”是什么?实际怎么操作“精气神”?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9-4 09:47
一篇文章,先是被“网站”评为精华,后被某个版主挖苦成“王氏中医学”。
评精华,是,管理层的集体行为?还是,某个版主的个人行为?
是,某个版主对集体保留意见?还是,对其他版主的蔑视?
是,某个版主先觉得是精华,后觉得是糟粕?

这个论坛的管理,何其乱矣。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4 12:17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9-4 09:47
一篇文章,先是被“网站”评为精华,后被某个版主挖苦成“王氏中医学”。
评精华,是,管理层的集体行为? ...

这有什么奇怪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9-4 13:39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9-4 05:41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1 13:01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 ...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人之元气者,人体的原始生命力也。

一个生物细胞可以克隆出一个新的个体,就是因为这个细胞具有元气。一颗豆子,可以发芽,生根,生长发育成一颗新豆苗;一颗鸡蛋,可以孵化出一只新的小鸡。这都是因为其中含有元气。如果豆子、鸡蛋煮熟了,就失去了元气,其外形和结构未变,但不能再生长发育了。如此而已!

什么五大规律,八大特征,.......,说的那么复杂、混乱,让人不得要领,岂不是越来越糊涂了!把简单的问题搞得昏天黑地,神鬼莫测,何苦来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4 17:2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9-4 18:03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9-4 13:39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 ...

      你说这些话,无非是重复我的结论(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何必呢?不懂就要虚心,何必打肿脸充肿子呢?一个人喜欢看着别人的结论鹦鹉学舌,吃别人嚼过的馍,味道还新鲜吗?      

      说实话:我有些研究成果之所以不在论坛上讲,就是防范你这种鹦鹉学舌、自作聪明、不懂装懂的人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不过,大家都看得出来,你虽会鹦鹉学舌,但却不知原理是什么。你甚至连元气的一个内涵和一个特征都不知道。不然的话,你若说出来一个,就算你聪明一回。敢不敢试一试?      

      你知道元气与真气的区别在哪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4 19:43
      中医“精”、“元气”与“阴阳”概念的内涵梳理及溯本求源(简介)

      “精”、“气”与“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中的三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搞不清三者的内涵,就难以明白中医治病的原理。

      然而,包括《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所以,历代中医人都是在稀里糊涂中谈“精”、“气”、“阴阳”三个概念,一直糊涂到今天,即便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也没有讲清楚,存在着自相矛盾。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概念不清,理论就不可能自圆其说,直接造成中医人难以深刻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影响继承,同时也引起外界人对于中医的轻视和否定。因而,对于中医“精”、“气”、“阴阳”概念进行追根溯源,弄清每个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中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第一次将上述各概念的复杂关系梳理清楚,力求做到正本清源。
        一、“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内经》认为“精化为气”,道家内丹功认为“练精化气”。显然,中医与道家内丹功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中国古代哲学书籍中,对于“精”与“气”的认识实际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最早的哲学著作《管子》,认为“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种观点出自《易传·系辞上》,提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将“精气”混为一谈。毫无疑问,《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而不是源于《易传》。《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将“精气”混为一谈,没有明确指出中医的“精”与“气”概念是继承的《管子》的观点,而不是源于《易传》等其它哲学书籍的观点。
         二、元气的内涵
        1、关于真气、元气、原气、阳气、正气、肾气的真实内涵及其相互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精”、“气”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气”引入《内经》称为“真气”,引入《难经》称为“元气”和“原气”,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中“气”的概念。

       自《内经》和《难经》以降的历代中医书籍中,都没有将哲学之“气”讲清楚。有关哲学之“气”的论文虽多得不可胜数,但同样没有将哲学之“气”梳理清楚。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将“真气”、“元气”和“原气”三者混为一谈;甚至还将“元气”与“肾气”混为一谈。
        实际上,《内经》中的“真气”与《难经》中的“元气”、“原气”原本就是三个内涵各不相同的概念,历代医家从未有人进行详细论证并统一过。至唐代,孙思邈率先含糊其辞地使用了“真元气”一词,但并没有解释清楚“真元气”的含义。金元时期,李东垣首次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真气就是元气。
       “正气”与“阳气”的概念也是出自《内经》,与“真气”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由于《内经》各篇非一时一人所写,出自不同的作者之手,所以,各篇中的“真气”、“正气”与“阳气”三者之间并没发生横向关系。以至于延续至今,当代中医人仍不明白各自的含义,常将三者混为一谈。扶阳派郑钦安也将“阳气”与元气混为一谈。此外,《内经》又称“真气者,经气也。”
      总之,历代中医书籍对于“气”的理解各不相同,各说自话,从无有人探讨这众多的“气”在人体内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三、中医“阴阳”的内涵
       1、《黄帝内经》阴阳学说九大思想
      阴阳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总法则;阴阳应宇宙万物之象;阴阳是人体生命之本;阴阳变化规律;阴阳平衡决定人体的健康;阴阳失调是致病的根本原因;保持阴阳平衡是养生防病之道;诊察阴阳变化是诊断疾病之大法;调整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之大法。
       2、《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六大规律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3、人体阴阳平衡过程中的中医学原理
阴阳的杠杆平衡原理;阴阳的同长同消原理;先天阴阳二气与元阴元阳同步消长的关系;人体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的关系。
       4、人体两级阴阳平衡的四大阴阳平衡原理
      “阴阳平衡”不是中医人所想象的一个阴与一个阳的平衡那么简单,而是由如下四种阴阳关系形成的动态平衡。包括元气与元精的平衡、阴精与阳精的平衡、阴气与阳气的平衡以及水谷之精与水谷之气的平衡。
       四、元精与元气、水谷之精的关系
      包括元精与元气的关系,元精与水谷之精的关系。

      对于以上种种关系,《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首次做了认真梳理和详细论证,从而为您解密,为您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精、元气、阴阳、阴阳平衡的内涵打开方便之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
通篇没见到一个概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4 19:49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9-4 20:00 编辑



内 容 提 要

       中医学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那么,元气是指什么?人体元气与宇宙元气有什么关系?人体元气与真气、原气、正气、水谷之气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元气与肾气真的一样吗?如果说元气藏于肾、系于命门,那么,在肾与命门尚未形成的胚胎期,它存在于何处?受精卵时期有元气吗?元气与阴阳、脏腑有何联系?元气有哪些活动规律?元气是怎样主宰健康与疾病的?人体的自愈力是怎么回事?翻开古今中医书籍,见仁见智,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更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元气理论。元气的现代科学本质是什么?一直是千古之谜。
        《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总法则,也是人体生命之本。那么,人体阴阳与宇宙阴阳有何关系?人体自身的阴与阳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阴阳平衡究竟是指什么?平衡过程又是怎样的?何谓阴阳动态的相对平衡?阴阳真的没有绝对平衡吗?阴阳与元气、元精、元阴、元阳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哲学上的阴阳规律等同于医学上的阴阳规律吗?结构阴阳与功能阴阳有何关系?翻开古今中医书籍,同样相互矛盾而无法统一。至于人体阴阳的现代科学本质是什么?也同样是千古之谜。
        本书首次从现代多学科理论角度回答了上述有关元气、阴阳的一系列问题,揭开其神秘面纱背后隐藏的重大科学价值及其超越时代的先进性。
        本书是从事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医生、教师、专家、学者以及中医院校、西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学习、研究中医理论的必备参考书,也是养生保健和运动爱好者的重要参考读物。本书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对于系统科学和哲学研究者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主要做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梳理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的道、精、气,阴阳概念。
        2、梳理中医理论的精、气、阴阳、阴阳平衡概念。
        3、将精、气、阴阳从哲学层面分离出来,建立起古代自然科学层面的中医元气理论体系和阴阳理论体系,搞清精、气、阴阳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4、应用现代医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揭示古代自然科学层面中医理论的本质。
        在梳理过程中,排除相互矛盾,使其自圆其说。

目     录
序  篇  概述
第一章  有关名词解释
第二章  百年来不能诠释中医理论科学性的原因
第三章  寻找科学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的途径和步骤
第四章 《元气篇》元气理论创新及现代科学破解的内容
第五章 《阴阳篇》阴阳理论创新及现代科学破解的内容

第一篇  元气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于中国古代文明
一、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于中国古代文明
二、伏羲氏开辟中华民族8000年文明史
(一)关于伏羲氏的历代文献记载
(二)传说中的伏羲氏
(三)天水市大地湾遗址伏羲文化考古研究
三、中国古代哲学“道”、“阴阳”、“气”和“精”的产生
第二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元气概念的演变
一、《管子》一书是“气”和“精”学说的文字源头
二、《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真元气”概念及“气学理论”
三、《老子》和《道德经》继承了《管子》的“气”和“精”
四、《庄子》对于《管子》“气”的发展
五、《易传》中的“精气”引自前人
六、《鶡冠子》中的“元气”是对前人元气学说的应用
七、《淮南子》中的“宇宙元气”
八、《春秋繁露》引用前人的“元气”概念
九、王充《论衡》继承倡导“元气”学说
第三章  中医古今元气理论的梳理与统一
一、中医学“元气”理论的古今演变
(一)《黄帝内经》中的“真气”、“正气”和“肾气”
(二)《难经》中的“元气”、“原气”和“生气”
(三)孙思邈养生著作沿用《内经》的真元气
(四)李东垣《脾胃论》论元气
(五)明代医学家论元气
(六)清代医学家论元气
(七)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真气和肾气
二、王锡民对古今中医元气概念的梳理与统一
(一)《黄帝内经》和《难经》是“先天之气”立论的经典依据
(二)本书理顺中医真气、元气、正气、肾气、生气、原气的关系
第四章  王锡民对中医古今元气理论内涵的整理和挖掘
一、《难经》论元气的化生、贮存与分布
二、《难经》定位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三、《内经》定位真气为人体先天之气
四、李东垣定位元气为胚胎形成之初的初始之气
          ——笔者提出“胚胎时期也有元精和元气”的观点
五、张景岳定位“元气”为命门之元阳、“元精”为命门之元阴
六、历代医家论元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一)《内经》论真气抵抗疾病的作用
(二)《难经》论元气抵抗疾病的作用
(三)李东垣论元气抵抗疾病的能力
(四)徐灵胎论元气抵抗疾病的能力
第五章  王锡民对中医元气理论的补充(1)
——提出人体元气的内涵及若干特征
一、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有元精和元气
二、元气为人体整体功能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
三、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
四、提出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
五、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精气的相互化生关系
第六章  王锡民对中医元气理论的补充(2)
——提出人体元气运动的六大规律
一、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
(一)《内经》太虚元气分化天阳地阴二气是指能量与物质的关系
(二)张景岳“命门之元气为元阳、元精为元阴”是指功能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三)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
二、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一)人体元气的昼夜周期性盛衰规律
(二)人体元气的四季周期性盛衰规律
(三)月亮盈亏周期对人体元气的周期性影响
三、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
四、人体元气的盛衰度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
(一)阴阳最佳动态平衡状态下的元气充实度
(二)阳衰阴盛状态下的元气充实度
(三)阳盛阴衰状态下的元气充实度
五、人体元气自动恢复功能和元气的生命自救功能
(一)轻度疾病时元气具有自愈功能
(二)重度疾病时元气失去自愈功能
(三)死亡来临之际启动元气自救功能
(四)回光返照是人体元气对抗死亡的最后一次努力
六、人体元气的五行生克平衡规律
第七章、从现代系统论角度破解元气的科学本质
第八章  中医元气本质的现代医学科学破解
一、人体元精、元气、原气、五脏之气的概念及其现代科学本质破解
(一)人体的两个命门及其现代科学本质
(二)“人体元精”存在于人体生命过程的三个不同时期
(三)《内经》中“精化为气”的现代科学本质
(四)人体三个不同生命时期元精和元气及其现代科学本质
(五)出生之后人体“元精”及其现代科学本质
(六)出生之后人体元气、命门原气、五脏之气及其现代科学本质
二,人体元气某些特征的现代科学破解
(一)人体元气由命门元精所化生,分布于全身
(二)人体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三)人体元气为“先天之气”
(四)人体元气源于胚胎形成之前的受精卵初始之气
(五)人体元气为人体整体功能之气
(六)人体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未分混合之气
(七)人体元气由中枢命门原气与外周五脏之气之和
(八)人体元气是阴气阳气合一之气
(九)命门元气为命门之元阳、命门元精为命门之元阴
(十)命门原气经由三焦别使通道分布于五脏六腑
(十一)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精气的相互化生关系
三、人体元气六大运动规律的现代医学破解
(一)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
(二)人体生理状态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三)人体元气盛衰决定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四)人体元气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的弱势一方
(五)人体元气自动恢复功能和自动救命功能
(六)人体元气的五行生克平衡规律
四、王锡民“人体元气阴阳调节总论学说”

第二篇  阴阳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
    一、阴阳概念产生的源头——太阳视运动周期性规律
二、阴阳符号的表达阶段——伏羲氏先天八卦
三、阴阳概念的文字表达阶段——黄帝哲学思想的形成
四、西周初期阴阳学说的广泛应用
五、春秋时期阴阳学说的发展
六、战国时期是阴阳学说发展的顶峰时期
第二章  古今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
一、《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
(一)阴阳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总法则
(二)阴阳应宇宙万物之象
(三)阴阳是人体生命之本
(四)阴阳变化规律
(五)阴阳平衡决定人体的健康
(六)阴阳失调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七)保持阴阳平衡是养生防病之道
(八)诊察阴阳变化可诊断疾病
(九)调整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
二、《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及其科学破解
(一)阴阳对立制约的现代科学破解
(二)阴阳互根互用的现代科学破解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的现代科学破解
(四)阴阳消长的现代科学破解
(五)阴阳转化的现代科学破解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的现代科学破解
第三章 人体阴阳平衡过程中的物理学原理及生物学原理
一、人体阴阳平衡过程中两种相互依存的物理学平衡机制
(一)阴阳的杠杆平衡原理
(二)阴阳的同长同消原理
(三)先天阴阳中阴阳二气与元阴元阳同步消长的关系
(四)人体阴阳体系受后天阴阳及外界阴阳的影响
二、人体阴阳平衡过程中的系统自稳原理
(一)人体阴阳平衡的系统自稳原理
(二)人体阴阳和谐原理
第四章 王锡民对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完善
——提出“人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学说”
一、中医阴阳学说应从哲学层次进入自然科学层次
二、“人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的发现
——人体阴阳平衡机制研究的重大突破
三、“人体整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学说”简介
(一)“人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六大平衡关系
(二)“人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六大平衡环环相扣
第五章 “人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的科学破解
              ——王氏“人体阴阳平衡体系现代科学机制”三学说
一、“人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有关概念及科学破解
(一)元精、阴精、阳精的现代科学本质
(二)元气、阴气、阳气的现代科学本质
(三)水谷之精与水谷之气的现代科学本质
(四)整体水平元精与元气的动态平衡
二、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由整体阴精与整体阳精的动态平衡所决定
             ——结构平衡决定功能平衡
三、“人体两级阴阳平衡四六一体结构体系”的现代科学机制
             ——提出“人体阴阳平衡体系现代科学机制”三学说
(一)阴阳基因表达决定人体阴阳平衡五步机制的假说
(二)“人体阴阳平衡过程即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解的平衡过程”学说
(三)“人体基因阴阳绝对平衡稳态定式机制”学说
第六章 “王氏人体阴阳平衡体系四学说”对古今中医阴阳学说的科学诠释
一、《黄帝内经》“阴阳均平”的现代科学诠释
二、张景岳元阴元阳理论的现代科学诠释
三、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科学诠释
(一)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属性划分的科学诠释
(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中七条规律的科学诠释
第七章  论古今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
一、中医阴阳学说必须从哲学层次进入自然科学层次
(一)《内经》的“阴阳匀平”是哲学层次的高度概括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动态平衡仍是哲学层次的高度概括
(三)对于《内经》、《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评价
二、论《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阴阳平衡观点
(一)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
(二)将阴阳平衡看作阴阳动态常阈平衡有缺陷
(三)阴阳动态平衡由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自和来维系
(四)中医阴阳平衡学说仅反映人体五对阴阳平衡关系之一
第八章 人体生理限度内的阴阳平衡调节规律
           ——“人体阴阳绝对平衡调节模式学说理论”十一观点
一、人体阴阳绝对平衡调节模式学说的原理
二、人体生理态阴阳绝对平衡机制的调节过程
三、“人体阴阳绝对平衡调节模式学说新理论”十一观点
(一)人体基因阴阳绝对平衡定式稳态模式及其适应性表达调节学说
(二)阴阳绝对平衡回弹力及阴阳消长学说
(三)人体阴阳绝对平衡调节模式学说
(四)人体先后天阴阳合一形成阴阳平衡调节七大规律
(五)阴阳对立制约、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失调之间的关系
(六)人体阴阳绝对平衡状态就是人体最佳功能状态
(七)人体阴阳绝对平衡状态就是人体阴阳交感状态
(八)人体阴阳平衡体系的主导调控、执行调控与调控结果
(九)健康状态下阴阳平衡与疾病状态下阴阳失调的异同
(十)体内阴阳平衡状态决定整体阴阳属性
(十一)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具有不同的阴阳平衡模式
四、对于《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动态的常阈平衡及阴阳失调两观点的更正
(一)“阴阳动态常阈平衡”不能准确表达健康状态阴阳平衡的本质
(二)“阴阳失调”不能准确表达人体疾病状态下的阴阳关系

http://mbook.kongfz.com/142842/368545432/
…………………………
通篇没见到一个概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4 19:53
请王教授给出元气和阴阳的概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4 20:21
王锡民《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出版
搜狐 05-11 12:04  大
来源:

本报讯(记者 田波)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王锡民所著的《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最近由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据了解,这是我国首部应用现代多学科知识破解和诠释中医元气学说、阴阳学说的学术专著。

王锡民今年56岁,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医学委员会副会长。为了研究中医理论治病的科学原理和找到治疗各种疑难病的治疗方法,他精心研究运气点穴、推拿、导引、中药、西药、理疗、针灸、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各种疗法的治病原理,先后研创出治疗头痛、失眠、眩晕、心绞痛、早搏和慢性腹泻等几十种难治病症的新技术,治愈了大量难治病人。

王锡民教授自1980年开始研创运气点穴疗法,并研究经络治病原理,随后研究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决心揭开中医理论治病之谜,为此,走上了科学破解中医理论的艰难之路。历经二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和无数次的失败,终于从多学科理论角度初步破解了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原理。自2004年初开始著书立说,创立“中西医统一学理论”体系。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将古老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从自然哲学层面上分离出来,建立起自然科学层面的元气、阴阳理论体系,书中回答了有关元气、阴阳的问题达130多个,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和学说,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王锡民教授在书中揭示:所谓的“先天之精”是指人体全身器官组织的细胞;“先天之气”(也称元气)就是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所谓的“阴阳平衡”,是指“下丘脑自主神经内分泌中枢细胞阴性基因与阳性基因绝对平衡机制”调控下的“阴精与阳精、阴气与阳气、水谷之精与水谷之气、元精与元气”两大体系的动态常阈平衡,实际上就是人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过程的动态平衡。其中阴精和阴气即下丘脑副交感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功能,阳精和阳气即下丘脑交感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功能;水谷之精即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营养物质,水谷之气即体内营养物质经氧化后产生的能量。他特别强调:人体阴阳平衡的实质过程,是“阴阳基因绝对平衡定式表达机制”竭力维护人体“阴阳绝对平衡”的过程;《黄帝内经》所说的“阴阳匀平”和《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动态的常阈平衡”,实际上是人体阴阳在维护阴阳绝对平衡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形式。”凡此种种有关方面的疑难问题,在这部著作中都有阐述。

这部40万字的著作的问世,标志着古老的中医理论已经与现代科学理论接轨,架起了现代科学通往古代自然哲学的桥梁。我国未来研究学家、中国未来研究会医学委员会会长王绍臣教授给予此书很高评价:“破解中医元气阴阳千古之谜,是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对于中医学说科学价值的重大发现,它将为中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开创历史性的新篇章。”

http://m.sohu.com/cm/342957985/
…………………………
通篇没见到一个概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4 20:24
元气和阴阳的概念呢?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9-5 09:42
gl0101 发表于 2018-9-4 12:17
这有什么奇怪的。

常态

乱糟糟的管理,非得装得科学严谨,也是一种常态。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5 09:47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9-5 09:42
常态

乱糟糟的管理,非得装得科学严谨,也是一种常态。

多提合理化建议吧,论坛是大家的大家共同维护。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9-5 10:06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9-4 01:47
一篇文章,先是被“网站”评为精华,后被某个版主挖苦成“王氏中医学”。
评精华,是,管理层的集体行为? ...

一篇文章,先是被“网站”评为精华,后被某个版主挖苦成“王氏中医学”。

一一信口开河。是同一篇文章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9-5 13:28
gl0101 发表于 2018-9-5 09:47
多提合理化建议吧,论坛是大家的大家共同维护。

打破旧常态,建立新常态,也是合理化建议。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5 15:3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9-5 13:28
打破旧常态,建立新常态,也是合理化建议。

啥新常态啊?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5 15:33
gl0101 发表于 2018-9-4 19:53
请王教授给出元气和阴阳的概念。

王锡民
请参阅中医书籍。
…………………………
王锡民《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没有破解元气和阴阳的概念?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9-5 16:02
gl0101 发表于 2018-9-3 15:56
版主就有权设置精华帖吧,不知道呢,这个得问管理。

  我印象中是的,您说的应该正确。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9-5 16:27
  [attach]13806[/attach]
  王老师,大家都是网站老朋友了,我想如果表达委婉点,是不是大家都能更好的交流呢?!仅建议哈。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9-5 21:40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9-5 22:02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8-9-1 14:28
中医理论的“气化”,不是“气体化”。用现代 科学原理解释还真不容易。

中医理论的气化就是指阳化气阴成形也是一切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方式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5 22:24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9-5 16:27
  
  王老师,大家都是网站老朋友了,我想如果表达委婉点,是不是大家都能更好的交流呢?!仅建议哈。 ...

简单说:我要是自信一点,他就会说自以为是;我说已破解,他说用不着破解,人人都明白。就这个态度,还想学东西?刚学过人家的东西,扭头就不认账,说自己啥都懂。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多说?自己捉磨去吧。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9-5 23:1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5 22:24
简单说:我要是自信一点,他就会说自以为是;我说已破解,他说用不着破解,人人都明白。就这个态度,还想 ...

  王老师,我要是看到了攻击您的帖子,也会去劝说一下的呢。别再想这事了哈。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9-5 23:20
  我们国人中确实有些王老师说的这种情况,且没有认错的基本态度,有时明知自己不对,却死活也不承认。古人不是早就说过了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嘛。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5 23:30
gl0101 发表于 2018-9-4 19:53
请王教授给出元气和阴阳的概念。

王锡民
请参阅中医书籍。

想到报道上找概念,你也够糊涂的。

破解了,你也看到报道了。
…………………………
王锡民《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到底有没有破解元气和阴阳的概念?如果破解了,元气和阴阳的概念是啥?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9-6 09:34
没有对手的讨论,就提不起激情和兴趣。所以,吵吵更健康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9-6 09:37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我认为总版们是属于最高级的管理阶层,但未必是学术上的最高阶层,所以,管理层在学术和知识上,有错误,有不足,这都是正常的。

千万不要把高级管理当成高级学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9-6 10:55
没人和我们来吵架,来争论,其实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哪个帖吵的厉害,哪个帖就很火。所以,不要怕吵架,只是把吵架尽量的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就可以了。既然吵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接受这个现象,吵架的双发,最好也不要轻易的去投诉。因为,要解决一个投诉的问题,其实是非常麻烦的。投诉没什么成本,可是解决投诉的问题,成本太高。所以,能不投诉,就尽量不要投诉。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6 16:14
gl0101 发表于 2018-9-4 19:53
请王教授给出元气和阴阳的概念。

王锡民
请参阅中医书籍。

想到报道上找概念,你也够糊涂的。

破解了,你也看到报道了。

说的也有道理。他们一个比一个自以为是,采用各种手段搞逼供信那一套,一会儿否定,一会肯定,还问我干啥。我也没兴趣说了。
…………………………
王锡民《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到底有没有破解元气和阴阳的概念。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1&_dsign=0154241e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6 16:2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4 07:06破解中医理论的目的,是要解决多个问题。
      1、弄清中医概念的本质,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

      破解中医理论的目的,是要解决多个问题。
      1、弄清中医概念的本质,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2、弄清中医各学说的真理性
      3、弄清中医各学说之间的关系
      4、发展、提高和完善中医理论
      前三个是破解,后一个是重构完善的中医理论。
…………………………
少了一个。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amp;_dsign=df838108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7 09:07
王锡民
半截话

重发贴,没新内容,重发干啥。
…………………………
你不懂。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9-7 13:38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9-5 16:02
  我印象中是的,您说的应该正确。

这个应该有记录,一查便知。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9-7 16:07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将古老的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从自然哲学层面上分离出来,建立起自然科学层面的元气、阴阳理论体系,书中回答了有关元气、阴阳的问题达130多个,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和学说,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9-7 16:09
gl0101 发表于 2018-9-4 12:21
王锡民《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出版
搜狐 05-11 12:04  大
来源:

“先天之气”(也称元气)就是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
==========================
这就是元气的定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9-7 16:12
     【所谓的“阴阳平衡”,是指“下丘脑自主神经内分泌中枢细胞阴性基因与阳性基因绝对平衡机制”】
=============================================================
       请哪位先生把:1   阴性基因与阳性基因;2    绝对平衡。这几个词汇解释清楚:1   来自哪部著作里?2  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阳性基因?什么是阴性基因?基因测序有什么不同?阴阳平衡等于绝对平衡?用绝对平衡定义,或者解释阴阳平衡吗??

        请不要说提问题的人不懂、糊涂……之类的无聊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9-7 16:20
   不要说看了书……。这是基本问题,应该如实回答!如果是自己的独创,更应该直截了当的回答,而不是闪烁其词,故意回避。

      不要越描越黑。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19:23
阴性基因,正常基因。阳性基因,异常基因。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0:4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3 18:38
喻家言  此观点,来源于道医理论,绝对不是所谓的“原创”。
———————————————————— ...

                《道医学》2009年出版
        作者:熊春锦,字厚金,号空净,生于1948年,祖籍湖北麻城。当代国学名家,中华道德根文化研究实践者,现任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榆林市老子研究学会名誉会长、欧洲中国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柏林老子道学中心第一主席、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德道经》(校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主编中华德慧智教育袖珍经典读本和大字拼音本系列丛书(《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七小经合璧》、《黄帝内经》)等。熊先生出生于一个道学世家,自幼秉承祖上传统道学,继承老子道德根文化系统的哲学思想和圣人之治方法论,并予以发扬光大,同时在医、卜、星、相、山等传统五技方面也都具有较深的造诣。熊先生曾在武汉市硚口区第一人民医院历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湖北中医》杂志社编委等职。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0:54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9-7 20:49
《道医学》2009年出版
        作者:熊春锦,字厚金,号空净,生于1948年,祖籍湖北麻 ...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
          作者:王锡民,2012年出版。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1:08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9-7 20:54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
          作者:王锡民,2012年出版。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提出:“先天元精,后天元精”说,受精卵称为先天元精,体细胞称为后天元精。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实施,证明受精卵与体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它们具有统一的“元”性,所以,都可称为元精。
        元气是客观存在的,元气就是细胞的功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合一的功能活动。
        细胞为体,元气为用,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元气代表的是人体一身细胞的总功能。
        元气充盛时身体健康,就是指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元气不足时患病,是因为人体生理功能受损害,而进入病理状态。
        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先天之精就是细胞。它源于父母先天精子与卵子结合而产生的受精卵,由受精卵分化发育形成胚胎,出生之后成为后天婴儿。在后天,先天之精就是一身的细胞。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7 21:1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9-7 22:16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9-7 21:08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提出:“先天元精,后天元精”说,受精卵 ...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提出:“先天元精,后天元精”说,受精卵称为先天元精,体细胞称为后天元精。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实施,证明受精卵与体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它们具有统一的“元”性,所以,都可称为元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段话不是我说的原话。这是从哪从来的?是谁的发挥?     
            

      元气是客观存在的,元气就是细胞的功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合一的功能活动。
       细胞为体,元气为用,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元气代表的是人体一身细胞的总功能。
        元气充盛时身体健康,就是指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元气不足时患病,是因为人体生理功能受损害,而进入病理状态。
        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先天之精就是细胞。它源于父母先天精子与卵子结合而产生的受精卵,由受精卵分化发育形成胚胎,出生之后成为后天婴儿。在后天,先天之精就是一身的细胞。

——————————————————————————————————
        这一段才是我说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9-7 21:17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9-7 21:19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9-7 21:08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提出:“先天元精,后天元精”说,受精卵 ...

元精就是指先天之精。将元精分成先天元精后天元精是开玩笑。否则按此逻辑,元气还能分成先天元气后天元气元神能分成先天元神后天元神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1:33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9-7 21:17
元精就是指先天之精。将元精分成先天元精和后天元精是开玩笑。否则按此逻辑,元气还能分成先天元气和后天 ...

先天元气与后天元气,一般而言是“时间概念”。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9-7 21:34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9-7 21:57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7 21:14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提出:“先天元精,后天元精”说,受精卵 ...

细胞为体,元气为用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先天之精就是细胞是矛盾的。是因为在的关系中,是。而在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先天之精就是细胞中,却是先有细胞后有元气。这可能吗?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1:3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7 21:14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提出:“先天元精,后天元精”说,受精卵 ...

这是原创与破解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9-7 21:40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9-7 21:42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9-7 21:33
先天元气与后天元气,一般而言是“时间概念”。

元气是指时间的话,你的解释应该不会有问题。但实际上,元气不能代表时间。所以,元气不是时间概念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1:43
对于“先天元气与后天元气”,影响最深远的,我个人认为是明朝伍冲虚的《伍柳仙宗》第九章:“先后天二气直论”。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1:46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9-7 21:40
若元气是指时间的话,你的解释应该不会有问题。但实际上,元气不能代表时间。所以,元气不是时间概念

所以,而今证明就难。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9-7 21:48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9-7 21:54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9-7 21:43
对于“先天元气与后天元气”,影响最深远的,我个人认为是明朝伍冲虚的《伍柳仙宗》第九章:“先后天二气直 ...

时间可以划分的区别。其中,元气就代表先天之气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9-7 22:02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9-7 20:49
《道医学》2009年出版
        作者:熊春锦,字厚金,号空净,生于1948年,祖籍湖北麻 ...

《道医学》2009年出版
        作者:熊春锦,字厚金,号空净,生于1948年,祖籍湖北麻城。当代国学名家,中华道德根文化研究实践者,现任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榆林市老子研究学会名誉会长、欧洲中国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柏林老子道学中心第一主席、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德道经》(校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主编中华德慧智教育袖珍经典读本和大字拼音本系列丛书(《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七小经合璧》、《黄帝内经》)等。熊先生出生于一个道学世家,自幼秉承祖上传统道学,继承老子道德根文化系统的哲学思想和圣人之治方法论,并予以发扬光大,同时在医、卜、星、相、山等传统五技方面也都具有较深的造诣。熊先生曾在武汉市硚口区第一人民医院历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湖北中医》杂志社编委等职。

《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 作者:王锡民,2012年出版。  
——————————————————————————————
         喻先生想说什么?难道二书中有雷同之处,请不妨直言。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9-7 22:1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9-7 22:02
《道医学》2009年出版
        作者:熊春锦,字厚金,号空净,生于1948年,祖籍湖北麻城。当代国学名家 ...

你说:你不知道有《道医学》,而我告诉你:有《道医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