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什么才是中西医结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0 21:45
标题: 什么才是中西医结合?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0 21:56 编辑

       【中西医结合】这个词,或者这个说法,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交流和讨论中。在3月22日新华社播发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对中医药工作修改后的表述“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鼓励中西医结合。”也谈到了中西医结合。
      

       什么才是中西医结合?如何的去理解中西医结合,如何的在工作和实践中,去落实中西医结合。目前来看,我还没有看到一个能够让人清楚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很好的运用的一个解释。


      如果我们对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含义都没有搞清楚,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去运用和落实好中西医结合?


      我自己也对中西医结合,进行了一些思考。也想请大家来谈谈,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期待大家发表高见。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0 21:53
有时也看到一些人认为,中西医不可能结合。但是,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我们,理解对,理解好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然后我们才可以讨论,中西医能不能结合,中西医需要不需要结合。

如果对什么是中西医结合都没搞清楚,那么,讨论中西医能不能结合也就没有价值了。

有人反对中西医结合,有人肯定中西医结合。但是,您真的弄懂了什么是中西医结合了吗?如果您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搞清楚,您就出来否定或者肯定,那么,这是不是乱弹琴哪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1 08:46
我们不妨先调查了解一下: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在喊还是西医在叫?还是外行人在说?!我是不知道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1-21 10:3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11-21 10:35 编辑

         中西医结合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末的中西医汇通;
      第二阶段,是民国时期的施今墨大师创始的西医诊断中药治疗,即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西医临床配合,以及应用现代实验方法研究中医理论本质阶段;
      第四阶段,是中西医理论统一阶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0:37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11-21 08:46
我们不妨先调查了解一下: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在喊还是西医在叫?还是外行人在说?!我是不知道什么是中西医 ...

谢谢关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0:3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11-21 10:34
中西医结合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末的中西医汇通;

感谢老兄参与话题讨论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0:44
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对什么是中西医结合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反对他,我们支持他,那还有什么意义。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的方针,如果这样的概念都没搞清楚,我们该如何的贯彻执行他。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0:46
所以,我认为,把他讨论清楚,很有必要,期待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努力,把这个问题研究和讨论清楚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1 10:47
众所周知:中西医结合,在我国虽然已经叫喊了几十年,也办了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但至今无人能说出中西医结合是何具体东东,可能是事实。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0:50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11-21 10:47
众所周知:中西医结合,在我国虽然已经叫喊了几十年,也办了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但至今无人能说出中西医结 ...

对呀,这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被当成一个方针政策推出,是不是很草率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0:53
所以,把中西医结合的含义给讲清楚,认识透彻,就显的非常必要,期待大家集思广益,在大家的努力下,把这个问题讨论明白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1 11:00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1 10:50
对呀,这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被当成一个方针政策推出,是不是很草率了

老杨同志说到要害了:说白了,便是所谓的专家想当然,误导了政策的制定者,这样的事例,在我国医药界,还少吗?外行管理内行,长期存在!在国外,我想应当没有“西中医结合”之提吧?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1 11:0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1 10:53
所以,把中西医结合的含义给讲清楚,认识透彻,就显的非常必要,期待大家集思广益,在大家的努力下,把这个 ...

中西医结合,如果是中医提出来的,就应当让中医将中西医结合的含义(概念)说清楚;若是西医提出来的,就应让西医讲明白,要是外行人提出来的,则要让他们解释清楚。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3:12
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不太感兴趣呀。是因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所以,不感兴趣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3:13
或者是, 因为这个问题大家都已经弄懂了,不值得一谈,又或者是对这个问题,太多的人,都搞不清楚,怕自己说错了话,让人笑话,而不敢发言?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7:23
中西医结合
编辑
锁定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这是我百度出来的。可惜,我认为这个说法,还是很模糊。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7:31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2016-11-06 09:38:46

   







  国医大师·郭生白策划:李大夫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3NzQ3MDA4MA==.html学生:师父讲一讲本能系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区别。郭老:这个中西医结合,这个问题已经走了50年多,国家专门成立了一个中西医结合,这么一个机关研究,众多医学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结果如何?就说根本就不能结合,这个人有一个数量,谁也不说。我也不说能结合,我也不说不能结合,我不说。说能结合的大有人在,到今天为止,怎么着结合?咱说两根麻绳拧在一起比一根麻绳的劲儿大多了,这叫结合。中西医结合是这么一个结合法吗?它不能。我们常见的结合是什么呀?来一个中医来一个西医,咱俩搭伙,这是一个。再一个有人说中医治病,西医辨病,我们给你做一个检查,病是什么病你再给他来治。一个是横的切开,一个是竖的接上。没有成绩,哪是那成绩呀?以前治不了的病现在还是治不了,新发现的病又多了一大部分终身服药。谁要能指出中西医结合的成绩在哪儿,我希望这位优先有权利发言。要是没看到中西结合出现了哪些成绩,咱们把这个问题搁一搁以后再讨论,也许以后就不必讨论了。说这个字眼能不能结合?你说能也行说不能也行,我都给你解释的通。两根麻绳叫结合,还有一种方式:牛吃草,牛跟草结合。有这个说法没有啊?没有这个说法,但是这是个真正的结合。牛把草吃了,把养料吸收了,把废物排出来了。我们天天吃牛肉吃羊肉,吃豆腐还吃馒头烙饼,我们跟它结合,我们把它营养把它需要的东西吸收够了,剩下的都不要了出去了,结合了没有你说结合了没有?这算结合不算结合?这是个真正的结合。你们两根绳啊也叫结合,你那是个绞合,绞合的结合,我这是融合的结合,融为一体了。要说才刚有一位朋友说:中医和西医结婚生了一个孩子——混血儿,他里头又有中医又有西医。这个比方很好,但做起来不容易,这个比方道理说的很透,就是这个方法才是真正的结合,但是怎么着做啊?我看不如这个牛吃草方便。我实话说,我就是那个牛,我就吃了它这个草,现在你看出我身上有它来了吗?你看出我有西医的东西来了吗?我在思维里头有它的东西,它不能白到中国来,白到中国来吃这么多年饭,说走就走啊?不行,得留下点儿什么,这就是它对人类做出来的贡献。要不然咱翻个个儿:“你是牛我是草,你吃了我,你吃吃看看,你能消化不?”他消化不了,就这一个中道思想它进去了它消化不了。你要真正要进去了啊,我太欢迎你啦,你是我生出来的了。你想一想,我们这个中道思想,我们这个智慧的顺势利导,他要吃了进去我太欢迎啦。这是个什么意思啊?中道思想的伟大、中道思想的能量,跟大自然是相等的。试看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证明了任何一个民族,以大刀、以血、以铁蹄征服了这个中国吗?最后是溶解在中国文化里头,没他们了。难道几千年我们从这里走到今天,莫忘历史便知未来,以后一定是这样。它会溶解在我们的大文化之中。你看看,哪一个民族都是以杀人来到中国、统治中国,到最后它不得不败倒在中国的中道之下,用中道来治理它,这个国家,他们成了我们。中西医结合已经五十余年了,时间在历史上不是很长,对于一个文化体系来说可以了,胜负可以能看得出来了。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A3NjYxNw==&mid=2650308487&idx=1&sn=55e59571f567707f08f753964905354e&chksm=87965761b0e1de779560be84860a6216223c9d9ba7d0591a33d183c5f06d3d5eda9620fc9ecd#rd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7:4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1 17:31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2016-11-06 09:38:46

【咱说两根麻绳拧在一起比一根麻绳的劲儿大多了,这叫结合。中西医结合是这么一个结合法吗?它不能。】这就是所谓的国医大师的见解吗?

如果中国的国医大师的见解,都在这个认知层面,那么,非大师中医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7:5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1 17:23
中西医结合
编辑
锁定

其实,我认为这个认识,他已经包含了对中西医结合的一些正确的认识。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读完这个认识后,会出现模糊的感觉?因为,这样的认识里,正确和错误的认识,都混合在一起。

为什么这个描述,他有对的,还有不清楚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本身对什么是中西医结合,还没有一个清楚而准确的认识,他为了能够不让读者看出他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只好把语言说的模糊一些,让你找不到毛病。

其实,对于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含义,为什么没有人给出一个坚定和直白的定义?就是因为,太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8:33
我相信,未来的医生,一个合格的医生,他一定是在中西医结合思想指导下,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8:36
对于中西医结合这个方针,我是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来支持和肯定这个方向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19:07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1 20:10 编辑

我会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坚持在10天之内的。

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医界的一个大政方针,从提出到现在,有50年了,竟然没有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读,这算不算是中医界的一件怪事。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20:17
揭秘: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是谁?

趣历史 责任编辑:chenglin 2017-02-10 13:54:50    .

导读:中医主要以调理为主,它是属于见效慢但是可以根除病源。西医则恰好相反,它主要是见效快。反正是各自有各自的好处。中国一直是中医世家,那西医是何时传入中国,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人又是谁呢?

  康熙皇帝与中西医结合

  认真研读清宫档案,会发现多处记载西洋药物的临床使用案例,并大多在康熙朝,这与康熙皇帝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康熙对待西药经历了学习认识、临床使用、日渐熟知、理性赞同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初步认同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萌发中西医结合思想的皇帝,对西医药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jpg

网络配图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受益者

  康熙患有长期的季节性咳嗽病,常为之苦恼,急于求得特效药:“朕每年逢大寒季节仍有咳嗽症,今又复发,用西洋人吴实之冰糖达摩方,但朕服后未见效;再若有好药方,问后具奏下房。”康熙四十六年(1707)二月康熙皇帝问及:“治疗朕之咳嗽、吐痰之硫磺花药制作得如何?”当时治疗咳嗽、吐痰的硫磺花药已于二月初七日制成,名为肺胸舒丸。此药在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咽喉堵塞、咳嗽、吐清痰,以及由咳嗽引起的各种肺胸等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对治疗哮喘、痨病也大有裨益。但此药药效缓慢。

  在治疗康熙皇帝咳嗽病的时候西洋人张诚还尝试按西药制露的方法来加工中药:将龙涎香一两、冰糖一两、麝香二钱五分,三种药研成很细粉状,用一斤玉泉酒露拌之,置于银制胆瓶中,再用一个银制胆瓶将口盖封,固定在热炭上,用微火煮三天三夜,将药过滤后,可得龙涎香露九两五钱。

  龙涎香为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物,具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喘气逆,气结症积,心腹疼痛,淋病。但此药所用的龙涎香十分珍贵难得,被誉为“海洋中的灰色金子”。麝香中国虽产,但也是珍贵稀有的药材,用它们配制的药露成本高,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只供那些皇室宗族、达官贵族们享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萌发者

  为了达到尽快治病救人的效果,康熙皇帝曾多次让中医大夫和西洋医生一同出诊,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十一月康熙皇帝西巡至山西省时恰逢川陕总督华显生病,康熙皇帝降旨,留西洋大夫和齐大夫一起为华显治病。初时至十二月初六日医治喜有疗效,疮口附近的烂肉开始脱落,长出新肉,毒素也在消减,虽身体仍然虚弱,但不至危及生命。

2.jpg

网络配图


  鉴于康熙皇帝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态度,在以后的宫廷医案中多见御医中西药结合开方治病,如:康熙四十九年(1710)五月十九日,内阁大学士张玉书“眼面稍肿,手脚皆微肿,脸色似有火”。太医院大方脉大夫刘声芳诊治“系湿热气滞伤脾之症,中脘胀满,按之微痛,四肢浮肿,恶心懒食,小水短赤,大便微溏,六脉弦数,年老病大”,给服德里鸦噶(林华在《康熙皇帝与西医西药》中猜测西药德里鸦噶,根据发音和用途判断,疑为干酵母一类的药)后,“其恶心、胀痛等症稍好,泻肚亦稍缓”。后来刘声芳中西药同用,给服德里鸦噶和渗湿和中汤,张玉书的中脘之胀满渐渐缓解,大便不再溏稀,逐渐痊愈。

  中西医结合思想的缘由

  西医药,在清前期只是被一小部分人接受的新鲜事物,这“一小部分人”中就有康熙皇帝。在《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和《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他还多次亲自为病臣开方赐西药。对于这一外来事物,康熙皇帝为什么较之于他人更能接受和尝试,并萌发出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呢?

  首先,康熙皇帝“生来就有一种博大,睿智和好奇的精神”。《郎士宁年谱》中记载:“玄烨前从张诚、白晋(均为法国传教士)所习之几何、植物、解剖、医科等学,至是遂日渐精通。”通过学习,康熙皇帝对一些西药十分熟悉,并能开创性地做到中西医学的会通。

  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一生中遭遇的疾病与之有密切关系。

  1.康熙的经历与西医有缘康熙皇帝幼年时深受天花之苦,虽侥幸存活,但脸上还是留下了许多痘痕,深知预防、控制疾病重要性。康熙皇帝日夜操劳,人到中年后,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对西洋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自此,康熙朝不断有西洋医生进京为皇帝效力,开创了一个西医进京的高潮,且西洋医生在宫中颇受重视。

3.jpg

网络配图


  2.康熙与金鸡纳霜清宫中的西药最着名的莫过于金鸡纳霜(奎宁)了,其首位使用者是康熙皇帝。

  根据当代医学者研究发现: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若长期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每天1至2小杯)能够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有助于激活肌体免疫力,调节激素分泌。看来,当年康熙皇帝饮用葡萄酒治愈心悸病是可信的。

  面对如此神奇的西洋葡萄酒,康熙皇帝十分钟爱,因此引发了一个进贡西洋葡萄酒的高潮,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在众多的西洋物品中,康熙皇帝仍对西洋葡萄酒格外垂青:“嗣后倘得西洋葡萄酒、绘画颜料送来,其余俱停。”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这句话还真不假,纵观康熙的一生,大大小小的病症不断。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对治病有了一些心得,所以才将中西医结合了起来,这一举动也为后人治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20:25
中西医结合的历程


2011年09月22日16:41         手机看新闻





  我国的传统中医学源远流长,创造了很多领先于世界的医学奇迹。所谓中西医结合是将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理论方法与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医知识和理论方法相结合,将中国医药学的精华同现代医学的精华结合起来,取二者之长而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中西医结合的起源最早开始于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许多西方医学经典,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这些只是零星的西医知识的介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时间。

  一、中西医结合的雏形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西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传入中国的。以西方医学为手段,通过在中国创办医院、诊所等医学机构,使西方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使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也使西方的医学知识体系进一步传入我国。面对西医的强势进入,在医学界出现了几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主张取消中医;一种认为中医要自强;另外还有一派以唐宗海、张锡纯为代表主张吸收现代医学解剖、整理知识和诊断、治疗方法,取长补短,以求提高治疗效果,探索中西医汇通的道路,这可以看做是中西医结合的萌芽时期。而民国时期长时间的“中西医存废之争”也使中西医双方不得不面对自身的不足,特别是中医从业人员更强烈地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趋势,主张实行中医的科学化运动,吸收西医生理、解剖及病理之所长,以补中医之不足,并逐渐推及方剂学、诊断及治疗学。

  二、中西医结合的运动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6年“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讲话中,正式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这一时期,中西医结合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多次强调中西医结合对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全国的医学卫生工作者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但是当时的国内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无法直接和先进国家进行交流,在学习中出现了简单化和盲目性,以苏联马首是瞻的局面。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
图2:1950年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



  三、改革开放后,中西医结合的理性化发展

  197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广州召开了医学辩证法讲习会,就中西医能不能结合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国家卫生部听取了专家的意见,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认为中西医结合应该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1980年3月,卫生部组织召开全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提出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三支主要力量。这一方针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依照科学的方向发展。此后,国家对中西医结合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这是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得到了科学、看理性地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专门的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单位,大部分医学类高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的专业。这就给中西医结合继续探索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和人才。进入21世纪,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创办了自己的科研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

  回顾西学东渐,西方来华传教士介绍西方医学知识,到鸦片战争后,西医知识进一步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医学开始接触西医时,还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地位。民国时期的“中西医存废之争”则体现了中医和西医在资格优势下的竞争状态。不可否认,中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促进文化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支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在,中西医结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权伟新)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1 20:31
中西医结合目标是创造统一的新医药学,目前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20:35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1 20:31
中西医结合目标是创造统一的新医药学,目前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

谢谢先生的关注,期待发表更多的看法。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1 20:47
我很佩服和感谢这些敢于发表自己的认识和建议的朋友。至少说明他们有一种敢于亮剑的勇气。那些浏览过本帖,没有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朋友,想必对中西医结合这个词,也不会陌生吧。面对这样的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您真的明白他的含义吗?

如果没发言的朋友,您真的弄不懂,或者您根本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那您就勇敢的说一声,别不懂还不吭气,假装懂了;
P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2 09:46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11-22 09:48 编辑

                                                               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误区
              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是产生于上个世纪中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主观愿望是好的,希望将中、西医的优点结合起来,提高疗效,从而造福人类。但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相违背,导致实践的失败。因为中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与技术,从理论与技术来看,似乎找不到结合点。从现在来看,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以失败而告终。如今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大都以中西医结合为旗号,西化中医或言以中西医结合为名,行西医之实。
       我认为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目前仍然存在几个误区:
       1、治病用西药又用中药就是中西医结合;
       2、有病又看中医也看西医就是中西医结合;
       3、用西医的诊断方法诊病,用中医药治疗就是中西医结合;
       4、用中医辨症与西医检查辨病结合就是中西医结合;
       5、按中医药典籍记载某药能治某病,用现代科技来分析其有效成分叫中西医结合。
       这五个认识误区,既有医生也有患者。中西结合至今尚未建立起既不同于中医又有别于西医的独立的学科理论,中医药界对其可行性的认识也不统一。说到实践,从客观条件(医疗人才)来看,中医不精通西医,不熟悉西药,也不具备手术技术,西医不愿学习中医,不理解中医理论及辨症技术,不熟悉中药,要结合也很困难。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三日夜
                                                                                   (原发《中医中药论坛》)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2 09:5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西医能否结合,在我国,已经实践了几十年,现在是该进行深入反思、否定的时候了!因为这是在烧纳税人的钱的行为!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1-22 12:45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11-22 04:56 编辑

百度百科对中西医结合是这样概括的: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笔者认为这个概括还是比较恰当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1-22 12:46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②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③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1-22 12:55
2005-01-01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了凌锡森、何清湖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一书,该书的主旨是: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已开设了“中西医结合方法学”及其相关课程,但目前没有与之匹配的教材。为了配合教学的需要,使医学配合教学的需要,使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能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知识,特邀请湖南中医学院的老师编写了本书。全书共分10章,第1—3章主要阐述了中西医学模式方法和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与外延;第4—5章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与实践的指导性原则和介绍研究的基本方法;第6—7章分别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8章介绍药学体系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法和中西药结合应用的有关问题;第9章介绍国外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第10章提出了中西医院校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该书内容全面,层次清晰,详略适当,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及继续教育课程的教材,亦可供中西医结合的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6:47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11-22 12:45
百度百科对中西医结合是这样概括的: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 ...

谢谢先生的关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6:58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11-22 12:46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 ...

感谢先生提供的资料,我按着先生指引的方向,进行了一些阅读,由于可以看见的资料还是比较少,我看到的内容,给我的感觉,还是没有解开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实质,网上我也查找了一些资料,但是,给我的感觉,我所看见的这些资料的内容,都没有揭示出中西医结合的实质,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中西医结合提出了这么多年,而中西医结合,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我认为,这么多年,我们对什么是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就导致中西医结合走了很多的弯路,也导致了今天的人,对于中西医结合的不理解和不认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7:16
对于什么是中西医结合这么重要的问题,参与讨论和关心的人也太少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7:24
国家搞了这么多年的中西医结合,竟然找不到一个对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准确认识,那么,这些搞中西医结合的人,是按着什么方向,什么标准来搞中西医结合哪?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那些挂着高级职称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难道他们真的是皇帝新装里胡说八道的大臣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1-22 17:33
    先生自己不理解,没有准确的认识!怪不得别人。好几个院士,人家都认识清楚了,写出来了,科学实验也做了,例如:陈竺、陈香美、陈凯先、陈可冀、吴以岭……各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先生也可以自己作出一个定义,与他们比一比,理论一番。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7:3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22 17:33
先生自己不理解,没有准确的认识!怪不得别人。好几个院士,人家都认识清楚了,写出来了,科学实验也做 ...

感谢先生的参与。您说【好几个院士,人家都认识清楚了,写出来了,科学实验也做了,例如:陈竺、陈香美、陈凯先、陈可冀、吴以岭……各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可否请先生给指点一下,在哪里可以看见他们的认识清楚,并写出来的文字内容。谢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7:3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22 17:33
先生自己不理解,没有准确的认识!怪不得别人。好几个院士,人家都认识清楚了,写出来了,科学实验也做 ...

当然我也会给出我的认识,最后请大家来批评指正。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2 17:59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09:39
当然我也会给出我的认识,最后请大家来批评指正。

那就别卖关子啦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00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2 18:02 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表示——  中医药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当中的医学科学。中医的实验科学在古代已经非常发达,中医临床拥有大量的数据。  心血管疾病自古有之,中医治疗经验丰富  古代的中医对心血管病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马王堆出土的女尸,生前就曾患有陈旧型心梗。这在古代也是高发的心血管病。  从文献记载来看,汉代以前的中药治疗已包括中风、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悸、心律失常, 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古人对这些疾病已经进行了2000多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有效的方药。  吴以岭院士指出,应当对中医中药做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对其中疗效不好的可以放弃,确有疗效又有特色的应当传承下来,加以创新和发展。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实证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事件链,由各种社会因素引起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三高又是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进而可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进一步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者脑梗;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失常,再导致心肌衰竭。  围绕着事件链当中的三个关键节点,吴以岭院士研发了三种中药制剂。  ·围绕冠心病、心肌缺血这个节点,研究出通心络胶囊;  ·围绕心律失常这个节点,研究出参松养心胶囊;  ·围绕心力衰竭节点,研究出芪苈强心胶囊。  这三个药研究成功后,吴以岭院士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临床循证医学的评价。关于通心络的研究论文,国内外专家已经做了三五千篇,其中不乏一些高质量的,在国际医学杂志发表的SCI高影响因子论文。  人的心梗、脑梗不光是血管的狭窄,多数是因为斑块破裂,造成的出血血栓所形成的心梗和脑梗。如何抑制斑块不破裂?这是全球研究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齐鲁医院张运院士通过十多年的研究证实,通心络抑制、稳定斑块的作用,和超大剂量的辛伐他汀没有差异。  面对急危重症,中医有用吗?  对于急性心梗,如今介入治疗是常规。然而在介入治疗后,经常会发生大血管开通,微血管却开不通的情况,易导致急性心梗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生率可接近40%。这就导致很多病人心梗以后还有心衰、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运用通心络做了十五年的研究。他的研究证实,通心络可以保护急性心梗无再流区的微血管的完整性,从而明显减轻无再流的发生。  在常规抢救和介入治疗的同时,加上通心络,可把心梗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20%。  这些研究都表明,中药在急危重症上有它的用武之地!  药食同源,如何用中医养生?  中医有言,药食同源,很多食品即是药品,很多药品也是食品。  中医说“四气五味”,饮食同样也有“四气五味”。用饮食的四气五味来调整人体的寒弱、温凉、虚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现代人身体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基本分两个类型:  一种是过度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疲乏,无力,脑力效力下降等,可用黄芪、人参等搭配做药膳。  另一种是紧张压力综合征,表现为紧张,焦虑,睡不好觉,可用些能够镇静安神的中药如百合等来做药食。  假如有血管病变,或者血脂增高,可用山楂、三七,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CDATA[
ac_as_id = 2664;
ac_format = 0;
ac_mode = 1;
ac_group_id = 1;
ac_server_base_url = "d-test.39.net/";
//]]>
广告

  吴以岭院士特别提醒:用药材来做养生的食品,应当注意和个人的身体状况相适应。  “伴随着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中药在预防保健上大有作为。让过去有了病到医院去吃药,变成日常生活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变,把一些具有调理作用的药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不失为养生的好办法。”吴以岭院士表示。39健康网(www.39.net)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0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18:00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表示——  中医药是植根于深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表示——】,这是我刚从网上查找到的,虽然这不是专门论述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但是,这里所论述的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根本就不是中西医结合的含义。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07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2 17:59
那就别卖关子啦

我目前期待大家一起和我寻找这个答案。因为我担心自己的认识,早有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所以,我不敢贸然说出。否则,我担心有人说我剽窃

如果大家看到网上也好,书上也好,有确切论述的,请给我提个醒,别让我出丑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11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17:39
当然我也会给出我的认识,最后请大家来批评指正。

点评



喻家言:期待,但你不会象王锡民一样骂人哈。

不带骂人地,骂人不是好孩子。但是我担心我给出的定义,也出现剽窃和侵权的问题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23
古为今用 中西结合—陈香美做客我院“仁和学术月”院士论坛
并作《中西医结合思考 机遇与挑战》专题报告
       12月24日,正值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综合楼顺利启用搬迁之际,第五届“仁和学术月”院士论坛第二场报告—陈香美院士专场,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达城建中心会议厅隆重举行。医院院长吕宾,常务副院长、下沙院区执行院长毛威出席并致辞,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下沙院区党总支书记黄琦等两院区党政班子和近300名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毛威主持。

       在报告中,陈香美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的医学交叉学科,通过对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科学思维、理论体系、诊疗技术的整合和应用,吸收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在诊治疾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陈香美表示,制定科学、规范、重复性好的中医症候证型量化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及“真实世界”长期随访队列的循证医学研究,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医药单独应用或联合西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中西医结合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现代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诠释、发现和挖掘中医药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古为今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借助当今政府重视、百姓信赖中医药的大好时机,用科学的、规范的、互补的、经济的、发展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与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的深入了解结合起来,在循证势提供科学证据。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2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18:23
古为今用 中西结合—陈香美做客我院“仁和学术月”院士论坛
并作《中西医结合思考 机遇与挑战》专题报告
...

这是中西医结合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26
【在报告中,陈香美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的医学交叉学科】,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医学交叉学科?这对吗???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本意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38
         首页 > 新闻 > 行业峰会 > 2013中国医院论坛 > 2013医院论坛最新新闻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陈凯先: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文章排行榜
2013-08-1639健康网李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扫一扫”分享
                          


核心提示:中医和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医疗方法,各有长处和不足,并存于当今社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更好地应对当代的健康挑战,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根本理念。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教授在“中国医院论坛?中国医院合理用药论坛”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层次探索,多路径并举,中西医定会实现兼容、互补、融合等不同层次、多种内涵的“结合”。

上文中说【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层次探索,多路径并举,中西医定会实现兼容、互补、融合等不同层次、多种内涵的“结合”。】。请问中西医怎么兼容?中西医怎么融合?
这些概念的提出,没有什么可实践和可操作性。用一个模糊不清的词句,当根据,来论证另一个问题。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2 18:44


(一)中西医药知识的结合
中西医药学知识是人类在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和防治疾病、促进人类健康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因此,中西医药知识的结合是指两种医药学的认识和经验,包括理论、方法等知识的综合统一和融会贯通,不能仅仅理解为经验层次或常识层次的中药加西药。
(二)中西医药知识结合发展的规律
中西医药知识表述的不是既定的、直观的和外在的经验事实,而是源于经验又超越经验。因此,中西医药知识的结合是创造新医药学的前提;创造新医药学是中西医药知识结合的目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通过科学研究,逐步把中西医药知识综合统一、融会贯通,必然会产生新医药学知识。所以,中西医药知识的结合与创造新医药学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和辩证发展的完整命题,也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全部内涵,反映了中西医结合的本质属性。
(三)把握了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人类不仅是知识的发明者,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综合和应用者,并在综合应用已知的知识中创造新知识。综合就是创造。把中西医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新医药学,就是在综合已知的中西医药知识中,创造新的医药知识。这不仅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和规律,而且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观。

1.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

根据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研究状况,以及构成一门学科概念的三要素——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或研究任务,中西医结合医学可定义为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和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和生命问题的科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既是综合和统一中西医药学知识,创造新医药学在现阶段客观存在的,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一种医学形态或知识体系,又是中西医药学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而形成的具有创新性的综合体,还是处于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和方法,以及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方法,防治疾病,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门新兴医学(Emerging medicine)。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45
我在网上查到了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对中西医结合的论述,在那里,他也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学科。我想复制过来,可惜,无法复制。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51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2 18:44
(一)中西医药知识的结合
中西医药学知识是人类在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和防治疾病、促进人类健康的实 ...

谢谢先生给提供的资料。
资料里说【因此,中西医药知识的结合是指两种医药学的认识和经验,包括理论、方法等知识的综合统一和融会贯通,】,这里谈到【包括理论、方法等知识的综合统一和融会贯通】,我认为,这个认识和观点是错误的。

之所以中西医结合的口号,被很多人质疑,因为,中西医理论是不同的医学理论,就如没有人提出,物理学和化学可以融汇贯通一样。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8:54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2 19:00 编辑

记忆中,毛泽东主席提出过,中西医结合这个观点,一些专家学者,根本就没搞清楚,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可是,又不能不支持和反对,于是,一些人就跟着支持,可是,支持中西医结合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没有弄明白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一些专家们,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理解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可是,他们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怕别人嘲笑,就如没有看见皇帝新装的人,担心别人说他没有智慧,于是,就知道跟在后面瞎起哄,弄出了一些不伦不类的中西医结合。这就导致了中西医结合,直到今天,也是糊里糊涂。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1-22 19:3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10:54
记忆中,毛泽东主席提出过,中西医结合这个观点,一些专家学者,根本就没搞清楚,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可是, ...

      先生辛苦了。个人有个人的看法,都认为自己正确,你我都没有办法证明人家不正确。咱们论坛里也是,都认为自己唯一正确,甚至于骂人出气!
       我认为,各自把自己的认识表述出来,不要管别人怎么看!金栋先生是个好榜样,值得学习。反对我,我可以回答,也可以不闻不问。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9:3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22 19:37
先生辛苦了。个人有个人的看法,都认为自己正确,你我都没有办法证明人家不正确。咱们论坛里也是, ...

不辛苦,谢谢。需要向金栋先生学习。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9:4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22 19:37
先生辛苦了。个人有个人的看法,都认为自己正确,你我都没有办法证明人家不正确。咱们论坛里也是, ...

等我在尽可能排除了,我是抄袭的嫌疑后,我给中西医结合下一个定义,看看能否让先生感觉满意,到时也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19:44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2 19:46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18:26
【在报告中,陈香美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的医学交叉学科】,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医学交叉 ...

中西医融合观:陈香美肯定认为自己的定义是正确的。

把中西医结合给理解或定义为新学科,或者是交叉学科,是导致中西医结合无法展开、无法落实和被质疑的重要原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1-22 20:3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11:44
中西医融合观:陈香美肯定认为自己的定义是正确的。

把中西医结合给理解或定义为新学科,或者是交叉学 ...

    陈香美是这一届的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凯先是上一届的中西医结合会长;陈可冀是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会长。
      我认为: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21:0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22 20:38
陈香美是这一届的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凯先是上一届的中西医结合会长;陈可冀是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学 ...

那么,我们首先还是要知道,什么才是中西医结合。如果我们连什么是中西医结合都不清楚,我们怎么就知道将来会出现中西医结合这个东西?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21:1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22 20:38
陈香美是这一届的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凯先是上一届的中西医结合会长;陈可冀是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学 ...

看了这些中西医结合会长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中西医结合会是今天的这个局面了。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11-22 22:01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2 21:10
看了这些中西医结合会长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中西医结合会是今天的这个局面了。 ...

不是无能,而是不懂。三陈哪个懂内经,不知中医之体必依西医之体,是打着白旗去结合。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2 22:0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1-22 22:01
不是无能,而是不懂。三陈哪个懂内经,不知中医之体必依西医之体,是打着白旗去结合。

感谢一吐先生光临,我已经把我认为的中西医结合,归纳整理的差不多了。估计明天,或者后天,我就帖出来,到时欢迎您和大家,来批评,来争论。
作者: 明华    时间: 2018-11-22 23:22
一吐先生的那个错点了反对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6:03
研究中医药的几个重要的必备条件要素

一  对于独立于疾病反应的症状研究认识。
1可从中对中药能治愈症状而有结构变化的认识。
二  疾病中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1可以从中药以治愈症状而治愈疾病,知道症状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2逻辑推理分析知有物质扩散到疾病反应级。
三  症状产生与正常生理反应有关。
1是先由生理反应有物质扩散改变了,症状相关结构。
四  知识必条件。
一    病理学,生理学在信号系统反应的知识学习。
二  药理学专业知识
1不是一般的药物应用,就是医院大夫简单用药的知识。
2是关于药物结合受体,药物设计,药动力,构效药理学的专业学习知识。
三 物理学,化学的基础学习
1对于物理学化学有很深的理解能力,才能分析药物化学中的微观玄妙的反应现像。
四  对于中医药应用的学习认识。
脉诊合参的学习应用的真正学习认识。
中药药性的真正学习应用
这方面中医本身也很少有真正学懂了的。
如失眠有阴虚与实热的脉像及用药的不同。

卓越的想像逻辑分析能力。
不是简单的形式逻辑的什么是爸爸与什么是儿子,先天精是受精卵这种改名换姓的小儿游戏的低级研究。
是要分析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也未研究或未研究清楚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反应,如中药治愈症状而治愈疾病,你独立研究了,研究清楚了,有合理的说明。
其合理性要由专业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证明,如美国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专业证明了,才算数。
不是什么中医大夫,中医名医随便评论就是的。
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的满足,那些研究中医的都毫无价值可言。
都是水中去捞月一场空。
实际那些人的研究结果已经是这样的了。

本主题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1-6 06:38 下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6:04
症状与疾病关系的理论分析教课教学

独立症状的产生与症状的结构病理变化有关
二由中药治愈症状而治愈疾病能知,疾病中的症状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三症状中有必有物质扩散的影响才产生了疾病
1症状本身的病理结构变化不会对疾病产生有影响作用。
2是其中的物质扩散的作用,就像电视遥控器的发射信号电磁波的功能。
如果没有电磁波的作用,遥控器本身的操作对电视没有作用。
3但是症状与疾病产生联系是非生理性的。
4如脾虚食少是消化系,消化系生理反应正常状态与免疫系生理反应没有关系,只是在有炎症病理反应时才有的非生理性的病理的关系的建立。
5说明疾病如炎症中症状产生的非生理性的物质扩散,是在消化系非生理脾虚食少反应变化中,才有的关系和物质扩散。
四疾病中症状系产生症状的原因只与生理系如免疫系正常反应相关
1这种免疫系正常生理反应中也应有物质扩散才首先在症状系产生症状如湿,热。
2因为在疾病如急性炎症中的症状如湿,热是疾病急性炎症的原因,其症状如湿,热就应先于疾病急性炎症产生,而不能是在急性炎症之后。
说明湿,热症状这些症状产生只应与相关正常免疫生理活动有关。
如果湿,热症状是后于疾病产生它们就不是因果关系或要反转因果关系了。

如果在生理反应如生理免疫中没有扩散物质是不会产生湿,热症状的。
1疾病如急性炎症中症状的产生如湿,热,必有相关物质结构变化,必有相应物质及能量作用才能有症状系湿,热系,结构病理变化。
2扩散物质必然存在,也必然是与正常生理系反应有关
研究,教学,启蒙,理解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应是什么样的正常生理系反应,如生理免疫和免疫生理系反应中扩散的什么物质,如何扩散去影响了症状相关的结构病理变化。
3这也是生理学,病理学,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难点或难解的迷。
如果这些没有合理的说明研究。
要研究中医药只能是纸上谈兵。
更长谈不上什么发展中医药了。
实际上张锡纯到现在一百年的中医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进展重要的发现价值,就是这些原因。

本主题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1-6 06:38 下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6:06
这也是生理学,病理学,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难点或难解的迷。
如果这些没有合理的说明研究。
要研究中医药只能是纸上谈兵。
更长谈不上什么发展中医药了。
实际上张锡纯到现在一百年的中医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进展重要的发现价值,就是这些原因。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6:10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1-23 09:40 编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21&extra=page%3D1&_dsign=e3b732af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3 09:39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amp;_dsign=9a8a0a80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7:26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3 17:36 编辑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我认为,用中医和西医不同的方法,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用中医和西医不同的方法,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药物和使用药物,就是中西医结合。

      采用中医和西医不同的认知、诊断方法,来认识、诊断疾病,采用中医和西医不同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来治疗疾病;采用中医和西医不同的认知方法,来认识和研究药物,就是中西医结合。也就是说,中西医结合就是,结合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医学方法,来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来认识药物,就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的结合,是让医学更完整了、更全面了。

       比如,我们在机械绘图时,用俯视图来描绘机械零件,看到的只是零件的一个侧面,如果我们把侧视图,主视图都给画出来,那么,我们对机械零件的描述和认识,就会更全面,更符合实际。

       再比如,一个患者出现了中医学认为的消渴症,患者出现了可渴的症状。《金匮要略》有专篇对消渴的证治进行阐述,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西医检查后,发现患者血糖高。我们用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中医处方来治疗,如果患者的消渴症状没有了,或者是减轻了,我们再用西医的检查方法,查患者的血糖值,如果,患者的血糖值也降低了,那么,我们就会认定中医药的治疗是有效的。这样的治疗结果,就会更让人信服。这样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两种认识疾病的方法,让中医学的治疗有了可见的事实依据。

      再比如,西医发现了患者体内出现了新的、还没有被西医研究和认识到的疾病物质,西医尚无治疗方法,而中医根据疾病所反映出来的疾病现象,就给出了治疗和用药的方案,在用完中医的治疗后,西医再对疾病物质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疾病物质已经没有了,这不仅会让中医的治疗具有更大的可信度,同时也解决了西医治疗不了的疾病。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有什么不好吗?

     我始终强调,中医学是生理医学,中医学更多的目的是以扶正为核心,去邪为辅助。而西医学是以去邪为主,扶正为副。那么,把一个治疗方案,兼顾扶正和驱邪,是不是就会提高疗效?

     中医学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中医学认为,产生疾病的原因,首先是正气不足了,这说明中医学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首先是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才会导致疾病。那么,扶正就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首选。虽然中医学也有六淫之论,西医也有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足之谈,但是,中医和西医在诊断和治疗上,他们所侧重的核心和大方向,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中西医结合的来认识和治疗疾病。这样的结合,让医学变的更全面,更完整。

     中西医结合本来就不是一个新的医学。为什么这么说?这从毛泽东主席倡导的,西医要向中医学习,中医要向西医学习的观点,是一致的。这和未来的一个合格的医师,一定是需要即懂中医,也要懂西医,也是相一致的。

     如果未来的一个医生,他即懂西医,又懂中医,这样的医生是不是就是一个掌握了更多医疗本领的医生?这样的医生,是不是就比单独掌握一种医学的医生,就多了一些本事和能力,是不是就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其实,之所以在没有形成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明确概念前,就有很多人在践行着这样的事情,之所以今天的中医院校的学生,要学习西医知识,这都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行动。

      我想,一个这样被认定的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只要是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都不会反对的。至于说中医学的科技化,或者说中医学的现代化,他和中西医结合是两回事。

    对中药的认识,其实也是这样的。从寒热温凉,升降出入,归经入脏的角度,来认识中药的药理药性,是中医学的认识角度,从中药的物质构成的角度,来认识中药,是西医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方法,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认识和使用中药,就得对中药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其实,屠呦呦教授在青蒿中,用西医的研究方法,找到青蒿素,就是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中取得的一项中药的成功。



      中西医结合对医学的贡献,其实还有很多。毛泽东主席以一个非医药工作者之所以能高瞻远瞩的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价值,这是他从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的。在中国革命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用药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毛泽东一定是感受到了中医药的价值,也会感受到西医西药的价值,他才会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号召。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7:3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3 17:26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我认为,用中医和西医不同的方法,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 ...

虽然把我对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写出来了,但是,真的感觉这样的表达,还是欠缺了点什么,好在我把我对中西医结合的主要观点,还是表达出来了。以后有时间再进行修改和再认识,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7:47
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卓有成就的医师,越来越多的会是西医学中医的医师。而中医在西医学的领域取得成就的比较少,这是因为,学习西医需要的现代知识还是很难自学的。

我相信,未来的名医大家,一定是学贯中西医的医生,兼懂中西医的医生。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7:53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3 18:42 编辑

未来,纯中医或者是纯西医,都是很难更好的完成医疗任务的。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提出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7:56
虽然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我没有看到对中西医结合这个方针,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和定义,但是,从实践需要,客观需要的,事实需要的角度出发,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其实,早已走在路上。这是客观事实的需要,这是实践检验过的真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8:01
中医治疗不了,治疗不好的疾病,就让西医上,西医治疗不了和治疗不好的疾病,就用中医上,更可以中西医一起上,只要是对治疗有好处,只要是对患者疾病的治愈有帮助,有方法就比没办法强。总不能入一些冥顽不化的人,宁死都不要中医,或者西医治疗,要更符合实际需要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8:04
排斥中医介入重大疾病治疗的法规,本身就违背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非典时期,中医的介入,其实,就是在执行的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后来的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是非常的有价值和意义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8:10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3 18:12 编辑

其实,今天一些人所认为、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更多的是指,中医学与科技的结合。也是指中医学如何的把科技的力量引入中医。虽然他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定是存在问题的,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价值,也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可惜,中医学的科技化,要走的路,还需要首先对什么是中医学有一个清楚和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提出和找到中医科技化的道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3 18:19
看清和认可中西医结合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是打破中医对西医抱有成见,和西医对中医充满不屑的第一个阶段。其实,今天的中医反对西医,西医反对中医的现象,已经是很少了。只有那些冥顽不化的愚昧之人,还是在坚持着这样的立场。可惜,这样的人在今天和未来,都会越来越远的被世界所淘汰。

普通百姓都知道,西医治疗不好、治疗不了的,我去找中医再想想办法。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4 10:19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有关问题,建议读读《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或可释疑解惑!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4 17:1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24 10:19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有关问题,建议读读《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或可释疑解惑!

可否请先生给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给个定义。谢谢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5 08:59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4 17:14
可否请先生给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给个定义。谢谢

中西医结合的完整含义就是,中医借重西西与整个当代自然科学及部分社会科学相结合。
关于中西医结合全面而准确的内部含义应该是,中医学与整个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中医学与整个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必须首先借助西西的看法。假如不能接受这一点,恐怕更难承认中医与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际上就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5 10:26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25 08:59
中西医结合的完整含义就是,中医借重西西与整个当代自然科学及部分社会科学相结合。
关于中西医结合全面 ...

中西医结合当属现代中医范畴!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5 10:26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25 10:26
中西医结合当属现代中医范畴!

与传统中医相对而言。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11-25 15:23
  看到了金栋先生的79楼(如下图1)回复,使我一下子又想到了我之前与几位朋友的讨论,感慨颇多,可惜只是如果!

  我顺便把之前讨论的链接也复制过来吧,如下:
  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如能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今天的中医会怎样呢?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72516&fromuid=57411
(出处: 导航中医药)

  图1:
  [attach]14574[/attach]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17:37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7 19:34 编辑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1-25 15:23
  看到了金栋先生的79楼(如下图1)回复,使我一下子又想到了我之前与几位朋友的讨论,感慨颇多,可惜只 ...

谢谢管理给介绍过来的内容。

我是这么认为的,中医有中医的理论和认知体系,西医有西医的理论和认知体系。西医把自己的认知体系,以科技为手段,使西医与科技相伴同行,科技为西医的发展和前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历史上的中医,对自身的认知方法和理论体系不够清楚,由于科技的诞生,与中医相距太遥远,开始,中医也不可能和科技相结合,可是,今天和未来,当中医学对中医有了足够和清楚的认识后,中医学中医学也一定会有科技相结合的。

因此,我认为,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和科技结合,中医和科技的结合,是必然的,可是,中医和科技的结合,还是中医,他不是中西医结合。

西医可以和科技结合,中医也可以和科技结合,但是,中西医结合,一定是把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共同运用到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中的。西医无论怎么科技化,他都是以还原全面事实为目的的。而中医无论怎么科技化,他都是以抽象和简化的认知方法,来科技化的。

在诊断上,中医的诊断更符合诊断要求,我们就用中医的诊断,在治疗上,西医的方法,如果更符合治疗的要求,我们就用西医的方法。就如一个科学家,他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用化学的方法,更好,就用化学的方法,如果用物理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符合实际,更好,我们就用物理学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就是要掌握两种医学方法,当我们对疾病的诊断,用西医的方法更好的时候,我们就用西医对的方法,当我们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中医的方法更好,我们就用中医的方法。当我们单独的使用中医,或者西医的诊断和结合的方法,都无法在诊断和治疗中取得效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中医和西医这两个角度,采用两种方法,来认识和治疗疾病。
因此,我认为,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的现代化。

中西医结合是,掌握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结合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或者是同时使用两种方法。结合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17:39
哪怕我们今天的中医学,没有现代化,没有科技化,但是,就是这样的古代中医,也是可以和西医相结合的在临床上,发挥出比单独一种医学更大的价值。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17:47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25 10:26
与传统中医相对而言。

中西医结合,不是相对传统中医学来说的。把传统中医学的认知,补充到西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上,这仍然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不是一个新的医学,他是一个态度,是表明了,两种医学都有价值,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疾病的方法。他们可以独立存在,更可以多一个视角,来认识疾病,多一个方法,来治疗疾病。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17:57
我们经常被广发提到的,大禹治水的以疏导为治水的原则,适合于难以抗拒的洪水。我们今天修水库的抗洪办法,不仅可以抗洪,还能更好的利用洪水。不同的条件下,有时是疏导抗洪更好,有时是修水库更好。有时是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更好。这两种抗洪方法,都是各有所长,也是各有所短的。当我们的头脑中,保存和准备好了这样的两种抗洪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对抗洪,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医学结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解决疾病问题。当我们面对疾病问题,我们手中用两种解决疾病的方法,就比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好。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价值所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18:01
不要把中医学的现代化,或者中医学的科技化,当成是中西医结合。而事实是,无论是古代中医学,还是现代中医学,以至未来的中医学,都是可以有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和立场的。中西医结合,就是结合使用两种医学方法,到达更好的解决疾病问题的目的的。

我们临床上,经常的也会说到和用到,在给患者用中药的时候,告诉患者,如果疗效不显著,可以结合针灸,拔罐等外治方法。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11-27 19:27
  杨老师,您那小秘大鹏(xychen)如果看到您对中医学的这个态度,我估摸着他又要躲洗手间里朝那比地壳还厚的脸上狂抽了。唉,原谅他吧,阿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19:28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1-27 19:27
  杨老师,您那小秘大鹏(xychen)如果看到您对中医学的这个态度,我估摸着他又要躲洗手间里朝那比地壳还 ...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19:38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7 19:41 编辑

我又突发想象。关于什么是中西医结合,似乎是我下面的这样定义更好一些。

掌握中西医两种医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中医或西医,或者是二者兼顾的更符合事实需要的诊断治疗方法,来为患者服务。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含义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7 19:5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7 09:57
我们经常被广发提到的,大禹治水的以疏导为治水的原则,适合于难以抗拒的洪水。我们今天修水库的抗洪办法, ...

你这是临床层面的中西医结合,适合于目前中西医各自都存在不足的特殊阶段,是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临床医生可以这么看;不过,从发展的眼光看,中西医都是在不断进化的,未来中西医会走向理论上的统一,医学归一,这是中西医结合的高级阶段,也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终极目标。医学的多元应该是医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不可能长期存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20:09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7 19:52
你这是临床层面的中西医结合,适合于目前中西医各自都存在不足的特殊阶段,是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临床 ...

谢谢先生光临,我认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在科技化的道路上,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而发展进步的。但是,我认为,中医和西医,不可以在理论上统一了,但是,这不妨碍他们伴随科技一起前进。

因为,我认为,中医首先他的生理医学,他更多的是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而西医首先属于病理性医学,他是从疾病物质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医学,这是其一。

其二,中医学是抽象医学,其实,抽象急可以是从现象的层面,去认识疾病,同时,还可以用把握核心物质,用简化的方法来认识物质。中医学的科技化,就是把抽象的现象背后的物质,给他确定。这个认识事物的方法,同样是简化和抽象的认知方法。而西医是全面还原的认知方法,这是他们第二个不同。

其三,中医学更多的认识事物的方法,都是用联系和整体的认知方法,来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比如,中医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这首先是是兼顾生理,来认识疾病,也是把生理当成疾病产生的首要问题的。

比如久治不愈的咳喘,中医会通过补肾来兼顾止咳的来治疗,因为,中医说,久咳伤肾。

在比如,现在很多小孩子的感冒发炎,很多时候,用西医消炎的方法来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是反复发作。而中医用了医学补气养血,或者滋阴的药物后,这些疾病,都很快的治愈了,而且不容易复发。

生理医学,整体医学,抽象医学,是中医学的三大核心。就如同写意画,无法代替工笔画一样,他们是无法走向一致的。但是,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他们却都可以用科技,帮助他们提高。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11-27 20:37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1-27 12:43 编辑

写意画和工笔画是艺术,医学是科学和技术,两者恐怕没有可比性。西医是以还原为主,这也是历史形成的,如果能找到简化和整体处理的方法,只要有助于解决问题,西医也不会拒绝,现在西医的系统、整体、整合也在讲,发到了国际大牌期刊上,抽象、现象、简化很难说是中医的专利。中医历史上也不是不想分下去,《内经》也讲脏腑,也讲解剖,只是当时没有能够分下去的技术条件,如果《内经》作者生在现代,他也不会拒绝这些还原的研究方法。

中医和西医也不同于物理和化学的区别,它只是来源于不同地域、形成在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走过了不同历程的两种不同的医学。现在已经没有中国物理、西方物理一说,因为它们已经实现融合了,医学的融合历程更长,还没有实现融合,它的困难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不过从历史的角度说,这也只是暂时的,只是漫长历史长河的某一个小阶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7 20:48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27 20:37
写意画和工笔画是艺术,医学是科学和技术,两者恐怕没有可比性。西医是以还原为主,这也是历史形成的,如果 ...

如果抽象认知方法,和还原认知方法是可以统一的,那么,我也会相信中医和西医是可以统一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7 21:34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1-25 15:23
  看到了金栋先生的79楼(如下图1)回复,使我一下子又想到了我之前与几位朋友的讨论,感慨颇多,可惜只 ...

您是管理员?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7 21:36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1-27 21:38 编辑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1-25 15:23
  看到了金栋先生的79楼(如下图1)回复,使我一下子又想到了我之前与几位朋友的讨论,感慨颇多,可惜只 ...

能否帮忙联系出版社,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7 21:37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1-27 21:38 编辑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1-25 15:23
  看到了金栋先生的79楼(如下图1)回复,使我一下子又想到了我之前与几位朋友的讨论,感慨颇多,可惜只 ...

能否帮忙联系出版社,想出版“金栋医学论文集”。谢谢!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8-11-27 22:58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27 21:37
能否帮忙联系出版社,想出版“金栋医学论文集”。谢谢!

  金栋先生,您好,我是管理员,您想出版论文集,有以下几个问题:
  1、具体内容是倾向于哪方面的?
  2、大概有多少字数?我可以尝试帮着问问。
  3、如果不是太急的,我想能否等等呢。或者,我先找些人问问看下现在具体怎么个情况。
  4、现在有时出版社要求是有尝出版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11-28 02:45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1-27 22:58
  金栋先生,您好,我是管理员,您想出版论文集,有以下几个问题:
  1、具体内容是倾向于哪方面的 ...

谢谢管理员回复。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1-28 10:02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27 21:37
能否帮忙联系出版社,想出版“金栋医学论文集”。谢谢!

改革开放后,出版社已经变成出版商,作者想出版书,按出版商的要求交钱就行,出版商已将出书风险(赔本)完全推给了作者。文学书难卖,专业书更甚。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