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刘世峰 邓定建 饶文霖 曾庆禄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9-21 12:14
标题: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刘世峰 邓定建 饶文霖 曾庆禄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作者:刘汉文
整理:刘世峰 邓定建 饶文霖 曾庆禄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第1版


内容简介:
  《温病条辨》为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是治疗外感热病的著名专著。三焦辨证是其主要内容,也是其重点内容。
  《温病条辦三焦证治要诀》为重庆市吴家镇已故知名中医刘汉文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经验编纂而成。全书按照《温病条辨》的分类方法,分为上中下三篇,刘汉文根据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部分条文以歌诀的形式进行释义,再结合部分条文后面的名家医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是师承教育带教和学习温病的良本。



前 言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擅用温病方药辨治疾病,首创三焦辨证,乾隆年间救治湿温疫病,活人无数。著《温病条辨》一书,标柄医史,遗惠后代。
  重庆位属四川盆地,地势卑下,热蒸湿蕴,暑湿、温热病居多。吴家镇已故名中医刘汉文先生(1907-1965)擅长用温病方药医治湿温、湿热病症,应诊者众,名躁乡里。刘先生诊病之余,采撷《温病条辨》要点精粹,参以己见,将温病上焦、中焦、下焦三篇部分条文编成歌诀,以供平时温课带徒用。  为了读者学习更加方便,能系统、全面掌握吴鞠通的三焦辦证医术,我又将《温病条辦》三焦篇的部分原文分别放在相应的歌诀之前,使读者可以前后参阅对照,便于理解、掌操原文。
  郑开法20世纪70年代末毕业于江津卫校,是我提高班、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函大同学,长期在吴家镇中心医院工作。2015年冬日的一天,我前去拜访,他向我提起吴家镇代兴村一位曾庆禄老中医手头有一本已故名中医留下的关于温病的书稿,当时他就打电话给曾老中医联系,可惜没能联系上。2015年12月底的一个下午,曾庆禄老先生送来了他业师刘汉文先生编纂的书稿。当时由于病人络绎不绝,我只和曾老先生做了简短的交流了解。当年曾老先生74岁,身体精神状况都很好,手稿是他在1962年待诊时抄写的,2002年又重新誉写了一遍。书稿中的歌诀使他受益终身,大部分歌诀直到现在他都能脱口背出。
  细读书稿,可以看出该书是刘汉文先生研习《温病条辦》的心血结晶,所编歌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我将此事及时向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副院长吕自苹,重庆市荣昌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现荣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玲做了汇报,得到了她们的肯定和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惠及广大青年学子、中医爱好者,增益民众健康,福泽后世。

刘世峰  
2019年元月  



曹 序

  中医学长达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学术传承的有序和坚韧,是其绵延不绝的重要保障。其显著的特征,一是师徒问道、传道的口碑相传,二是学术著作不断创新、整理的文化接力。没有师徒的当面问难、文字传承,就不会诞生《内经》《难经》,也不会有色彩纷呈的学术流派。
  《内经》《难经》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此后不断发展、丰富,尤其是对于传染病的诊治,体现出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
  《内经》发现所有的传染病,都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所以统称为“热病”;《难经》重视外感寒邪的病因,提出“伤寒有五”的广义伤寒学说;张仲景继承《汤液经》的有效方剂,加以改造提高,建立了包含“八纲”元素的六经辨证体系,把外感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但是,张仲景受时代的影响,用辛温解表治疗外感表证,而且那个时代对于外感病过程里的热极生风、斑疹透露、辛凉解表、醒脑开窍、滋阴润燥等学术观点还缺乏认识,为后世医学留下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就逐渐诞生了明清温热病学派。
  乾隆时期的吴鞠通,在温病四大家之中,虽然不是早期的开创者,但是他的《温病条辨》是一部标志性著作,也是集成创新的中医经典。它既吸收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精华,也吸收了历代医家很多经验,尤其是对叶天士《临证指南》的深入研究,加以整理提高,逐渐固定方药,创立三焦辨证,使温病学由学说上升为完整的临床体系,在外感热病诊治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父亲曾经说过,熟读《温病条辨》,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这充分说明《温病条辨》在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本书作者、整理者、编辑者要出版这本学术著作的根据所在。
  《温病条辨》刊行之后,受到广泛关注,学习它,传承它的医学家不计其数,这过去温热病流行十分广泛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庆荣昌刘世峰先生,广交杏林好友,热心推广中医学术,著有《传承中医》等学术著作,在一次以文会友的过程里,他从郑开法先生口中知道了,一位74岁道友曾庆祥,他的师傅刘汉文有一部学术著作,未能在生前刊行,很有价值。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刘世峰随后多次拜访,鼎力相助,为出版这部遗作,开始了一个整理加工的过程,虽然十分辛苦,却可为中医学术繁荣添砖加瓦。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人之美;中医学术发展,也必须依赖见解非凡的慧眼。刘主任见这部书稿,虽然成书于半个世纪之前,但是经过岁月的磨砺,不仅没有遮掩它的光芒,而且还因为其中富含韵律,以歌括的形式概括学学术,更容易背诵记忆和广泛传播。因此,不顾诊务繁忙,老眼昏花,详加校释,联系出版,以备当世之需。
  众人合力,书将出版,刘先生索序于我。
  我对原作者刘汉文先生不了解,对他74岁的徒弟曾庆祥也不熟悉,对于热心的介绍人郑开法先生也无缘相见交谈,本来天各一方,互不相识,但是借着这部学术著作,就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
  我想,随着它的出版发行,还会结识更多的中医同道,甚至可能会连起世界各地的读者,也颇难预知。因为,中医已经成为世界的新宠,正在走向全球,影响亿万人的生活;学习中医的热潮,不亚于人们对中华美食、中国功夫的追求。
  这本书的出版,谁能说清楚它到底能走多远?影响有多大?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先生说“医随国运”,习总书记说中医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想到这些,联想到即将出台的《中医药法》,我对中医未来的充满信心:一个中医走向全球、影响世界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一个为此奋斗了几十年的中医人,看到一个学习中医、传播中医的新潮正在涌动,看到即将出版的中医新著,内心充满喜悦,故乐为之序。



曹东义  
序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求石得玉书屋  
2016春节  



宋 序


  2016年初,我的老师刘世峰主任通过网络布置了一个“作业”,嘱我站在中医学生的角度,对即将出版的《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写一点感想。我阅读了该书的书稿,又听刘主任讲起了该书的渊源和流传,感慨良多。
  该书是荣昌区吴家镇已故名中医刘汉文先生将《温病条辨》中重点内容三焦部分编成歌诀,作为温课授徒之书稿。于2015年冬,经吴家镇中心医院郑开法老师引荐,由他徒弟曾庆禄老先生奉献出来,后经刘世峰老师、邓定建院长等整理而成。温病学理论博大精深,方药繁多复杂,不易记忆,故该书以歌诀形式总结归纳了《温病条辨》这一温病经典中的方药理法,实是一大方便。可以说这本书就是重庆中医人不断学习中医经典,努力传承中医学术的一个剪影和写照。

  随着读经典风气的盛行,研究中医经典的风潮已在热爱中医的年轻学子中蔚然成风,我们这代人既有开阔的现代科学视野,又重视传统中医的原汁原味,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将是回归中医传统、见证中医复兴的一代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觉到很多同学、朋友在学习经典的时候,有“重经方、轻时方,重伤寒、轻温病”的趋势。特别是和伤寒相比,温病理论相对复杂,温病方药相对繁多,学习难度较伤寒为大,再加上学习了伤寒学后,临床上常可有佳效,在畏难和自满的双重作用下,温病理论的学习往往被忽视和弱化了。特別是近年来,有不少言论误导温病理论,有说温病法用药轻淡,难治大病急症;有说温病家用药寒凉,戕害人体正气;有认为伤寒法足以疗万病,温病法没有存在的必要等,说法不一而足。这些偏见影响了很多中医学生,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曾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一度对温病理论产生动摇。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记得数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外感咳嗽,胸闷气紧近半年未愈,屡用中西之法不效,后找当地一位老先生开中药,一周而病愈,那张处方正是温病名方“三仁汤”。2012年我在重庆江津跟随恩师周天寒主任医师学习期间,见一个病人反复发热不退,经过周师诊断,使用温病名方“升降散”“达原饮”合方治之,寥寥几味药,病人体温很快就恢复正常了。翻开蒲辅周、岳美中、赵绍琴、朱良春等老一辈中医大家的医案医话,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情形,即使是刘渡舟这样的经方大师,医案中也毫不排斥使用温病方、温病法。
  这些学习经历,让我不再对温病学有成见,反而在不断学习温病学说的过程中,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温病学理论的精妙,其羽翼伤寒、充实中医理论宝库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认为,现在的中医教科书,对温病理论和方药的吸收借鉴相对不够,这也是温病理论这一璀璨的明珠没能得到彰显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我们中医学子来说,为了完善自身学术理论框架,提高临床能力,更应主动学习温病学理论,准确将温病学理论应用于临床,最终提高临床疗效。
  这本《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既有温病经典《温病条辨》的原文,又有将其方药理法之精华编成的歌诀以供背通。可以说这本书是继《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之后,又一闪耀着重庆荣昌中医人智慧的佳作。作为一名年轻中医,我愿向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推荐这本极好的温病学参考书。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宋强  
2018年12月  


王序


  刘世峰先生,余之挚友也,虽日常诊务繁忙,仍热心于搜集民间散存的中医药资料,如个人的医案、笔记及遗存文稿等,并细心加以整理或校注后出版。近年来已有《症治论读释义》《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等书相继问世。本人抽著之《坐堂医笔记》,亦蒙其协助整理后出版发行。
  世峰兄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可谓不遗余力。他利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以及一些中医药论坛总版主的身份,大力为捍卫中医学基本原理、批判中医西化及中医科学化而呼呼,并组织展开讨论,鼓励众多中医学爱好者、中医后辈努力学习和继承中医学遗产,使他们渐有所获,且不迷失方向。所以大家都尊敬他,称呼他为“刘主任”。的确,他与河北中医科学院的曹东义先生都成了当前中医学术界和民间中医组织的活跃人物。

  《温病条辦》是中医温病学的一部重要著作。重庆民间中医刘汉文先生为了便于自己及他人学习,在诊余花费心思把其中部分内容编成歌诀,以利诵记。歌诀融症状、病因、治法与方药于一炉,既简明又押韵,适合初学者诵读。
  我历来认为,中医是适合于在民间发展的医学,因为民间有一股强大的、自发的发展和扶持中医的力量。如历代浩如烟海的中医书籍之刊刻与传播,都来自民间的热情资助与自发行动,只有很少部分才是由政府组织编修的。所以,中医的发展,尤其需要民间的自觉行动。世峰兄有感于此,深感发掘和抢救民间中医经验与文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故乐于付出辛劳,为整理民间中医的宝贵文献资料而奉献出精力,希望此举有助于中医学之传承。其精神尤可
嘉也,故酃人乐而为之序。

四川自贡市民间中医 王昆文  
2018年12月9日  

(, 下载次数: 224)

目录

卷一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湿温
秋燥

卷二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天猫店链接: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21 16:13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9-10-24 12:53 编辑

   祝贺大作出版。正版 现货 速发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刘汉文、刘世峰、邓定建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经验,方剂,汤方)书籍
https://c.tb.cn/h.eqco6Qi?sm=b5d613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9-21 16:43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9-10-22 13:57 编辑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一书出版可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众多人参与支持,历时四年,才最终和广大读者见面,希望中医人中医爱好者能喜欢。正版 现货 速发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刘汉文、刘世峰、邓定建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经验,方剂,汤方)书籍
https://c.tb.cn/h.eqco6Qi?sm=b5d613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17: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1 17: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9-21 20:12
非常感谢导航中医药论坛管理为推荐《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所作辛苦付出。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19-9-23 20:46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19-9-23 21:35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9-21 20:12
非常感谢导航中医药论坛管理为推荐《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所作辛苦付出。

祝贺刘先生佳作问世!
施药不如传方
传方不如传书
治千人万人
不如传一医

说承继一心攻读古今医籍 
谈发展口手传写杏林成就

作者: Fa.半夏    时间: 2019-9-23 21:05
本帖最后由 Fa.半夏 于 2019-9-23 21:15 编辑

        中医既有四大经典,又有四小经典。四大经典在于提供了一套精深博大的治病体系,《温病条辨》位列其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四小经典呢?在于将中医的基础知识,做了十分凝练的总结,这需要创作者对中医和文学功底都有很高的水平。四小经典朗朗上口,有便于初学者的记诵,给一生打下基础。古今就有很多名医,靠着四小经典的童子功,在临床上如鱼得水。因此,四小经典对中医学的影响也是深远而重要的。         
        刘主任主持出版的这本书,很有意思。是对四大经典中的温病经典富有研究和体会后,总结出来的。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经典诵读著作在教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致力于温病学经典内容的启蒙、推广和应用。以四小经典的形式表达四大经典的内容,既有凝练的语言,又有深邃的内容,读之容易入脑走心,临证应用时容易灵光一闪,我想,对于中医学院的师生、中医爱好者、中医临床者,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19-9-23 21:45
温病是伤寒论的补充与发展,无伤寒而温病不立 ,不离不泥,不折不扣,发皇古义,袭古鉴今,读经典,做临证。刘主任推出此书是一本几经辗转,几代人的前后努力,辛勤耕读的医学实践的一本难得的温病佳作。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9-23 21:58
yanshoufeng 发表于 2019-9-23 12:46
祝贺刘先生佳作问世!
施药不如传方
传方不如传书

先生大有才了!大实话,真知灼见。看病再多,不如通过书藉传授,让更多的人学好中医,才能普济众生。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19-9-23 22:02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9-23 21:58
先生大有才了!大实话,真知灼见。看病再多,不如通过书藉传授,让更多的人学好中医,才能普济众生。

见笑大方,庸医是在先生的启发与指点下,才惊醒幸中!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9-24 05:32
Fa.半夏 发表于 2019-9-23 13:05
中医既有四大经典,又有四小经典。四大经典在于提供了一套精深博大的治病体系,《温病条辨》位列其 ...

说得好!读之能入脑走心。学中医,只有先读熟了记住了,才能用得活,用得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9-24 06: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叔文    时间: 2019-9-25 08:58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一书,是刘世峰校长近年出版的第六部力作,是中医学子学习中医的重要参考书,特别对学习温病学的朋友很有帮助。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9-25 09:18
王叔文 发表于 2019-9-25 00:58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一书,是刘世峰校长近年出版的第六部力作,是中医学子学习中医的重要参考书,特别 ...

谢谢王总支持!中医复兴需要中医人共同努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挖掘整理,传承发展。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9-9-25 11:15
祝贺刘世峰先生大作问世!发掘整理先贤著作,功莫大焉!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9-25 11:57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9-9-25 03:15
祝贺刘世峰先生大作问世!发掘整理先贤著作,功莫大焉!

感谢谭版主支持肯定!
作者: 尧都玉竹    时间: 2019-9-25 16:48
记得曲黎敏说:“中医是不会被灭绝的,因为有书保存下来”。祝贺刘老师为中医传承做出贡献,晚学定认真拜读!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9-25 17:05
尧都玉竹 发表于 2019-9-25 08:48
记得曲黎敏说:“中医是不会被灭绝的,因为有书保存下来”。祝贺刘老师为中医传承做出贡献,晚学定认真拜读 ...

中医希望在后生!《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很适合青年中医学子。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12 17:44
尧都玉竹 发表于 2019-9-25 08:48
记得曲黎敏说:“中医是不会被灭绝的,因为有书保存下来”。祝贺刘老师为中医传承做出贡献,晚学定认真拜读 ...

谢谢支持!中医不会灭绝还有因为有很好疗效,文化传播,老百姓信任和支持。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12 18: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19 12:44
好消息,《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淘宝网热销中!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0-20 10:08
  好,那就顶上去。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2 21:53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9-10-20 02:08
  好,那就顶上去。

正版 现货 速发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刘汉文、刘世峰、邓定建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经验,方剂,汤方)书籍
https://c.tb.cn/h.eqco6Qi?sm=b5d613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2 21:56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天猫旗舰网站火爆热销中。
正版 现货 速发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刘汉文、刘世峰、邓定建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经验,方剂,汤方)书籍
https://c.tb.cn/h.eqco6Qi?sm=b5d613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3 17:45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9-10-20 02:08
  好,那就顶上去。

谢谢支持!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9-10-23 20:04
支持!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4 12:25
恭贺大作出版。温病学的少,不知三焦如何证治。三焦经如何传病?三焦腑是水道,又如何传病?敬请赐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13:45
坐个小板凳,且看老铁获奖。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4 20:33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4 04:25
恭贺大作出版。温病学的少,不知三焦如何证治。三焦经如何传病?三焦腑是水道,又如何传病?敬请赐教。

吴鞠通先生三焦是指上、中、下三焦。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0-24 20:46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天猫店链接: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4 20:52
正版 现货 速发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刘汉文、刘世峰、邓定建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经验,方剂,汤方)书籍
https://c.tb.cn/h.eqco6Qi?sm=b5d613
作者: 一指春秋    时间: 2019-10-24 22:09
校长,把书给我寄一本看看
作者: 一指春秋    时间: 2019-10-24 22:11
看过后再评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4 22:53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10-24 20:33
吴鞠通先生三焦是指上、中、下三焦。

謝謝指教,再请赐教:
1,伤寒是经络传病,温病如何传?
2,上焦心肺,可知温病是内病,为什么用解表药?
3,温病为何第一汤是辛温解表的桂枝汤?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6 15:02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4 14:53
謝謝指教,再请赐教:
1,伤寒是经络传病,温病如何传?
2,上焦心肺,可知温病是内病,为什么用解表药 ...

看了一吐先生提出的问题,就知一吐中医没有学好,叶天士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凭什么说上焦心肺病是内病?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6 15:05
一指春秋 发表于 2019-10-24 14:11
看过后再评论

谢谢一指兄弟参与回复,因这本书太便宜,所以一概不赠书。请兄弟及各位老师,朋友理解。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6 15:09
一吐先生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温病第一方是桂枝汤。我想应该是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方症对应。病人发热自汗出,恶风属桂枝汤证,所以用桂枝汤。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6 15:11
第一个问题太简单了,只有考外行。就不回答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6 19:43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10-26 15:02
看了一吐先生提出的问题,就知一吐中医没有学好,叶天士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凭什么说上焦 ...

中医我没学好,但是我在学,故一再请你赐教,学习不丢人吧。【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你又为什么说,上焦心肺病不是內病?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6 19:51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10-26 15:09
一吐先生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温病第一方是桂枝汤。我想应该是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方症对应。病人发热自汗 ...

【病人发热自汗出,恶风属桂枝汤证,所以用桂枝汤。】桂枝汤证是温病吗?明明是伤寒证,怎成了温病?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6 19:55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10-26 15:11
第一个问题太简单了,只有考外行。就不回答了。

简单吗?简单你还回答不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7 17:48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6 19:43
中医我没学好,但是我在学,故一再请你赐教,学习不丢人吧。【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你又为什 ...

学生学中医,老师不答理。只有自学:
  温病是伤寒一翼,就应守伤寒之法。肺属手太阴经脉,心包属手厥阴经脉。三阳通六腑,三阴通五脏。三阴三阳互为表里。脏为里即内,不是内病是什么?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7 18:1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7 17:48
学生学中医,老师不答理。只有自学:
  温病是伤寒一翼,就应守伤寒之法。肺属手太阴经脉,心包属手厥阴 ...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温病条辨》说,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病在手太阴肺,手太阴气燥,温邪上受,燥热小青龙汤润燥。逆传心包。心包,手厥阴风木,得温邪,风火相助,需白虎汤灭火,怎说是表证,用辛凉解表。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0-27 21:4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7 10:10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温病条辨》说,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病在手太阴肺,手太 ...

吐吧,吐了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7 22:38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10-27 21:47
吐吧,吐了好!

先生两个精品,经不得后学一问,这样的中医,太脆弱了。怎能临床。
作者: Fa.半夏    时间: 2019-10-28 20:30
本帖最后由 Fa.半夏 于 2019-10-28 20:35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4 12:25
恭贺大作出版。温病学的少,不知三焦如何证治。三焦经如何传病?三焦腑是水道,又如何传病?敬请赐教。

三焦是一个模式。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三焦,是五脏六腑里的一个腑。腑的功能以通以降为顺,以空为用。借鉴解剖来帮助一下理解,则六腑主要是消化系统的器官,比如胃、大小肠,还有泌尿系统的膀胱等。通俗的讲,腑都是空囊的装东西的。三焦的概念,古来有争议,实际上没必要。三焦作为腑之一,也具有腑“装东西”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功能,因此,三焦就是我们躯干部的体腔,包括了人体解剖上的胸腔、腹腔和盆—会阴腔,这个躯干部体腔里装着人的脏腑。三焦的功能,你说的是水道,其实这个理解不太准确,完整的说,三焦是水气转化、能量循环的一个场所。根据我刚说的三焦的解剖基础和完整功能,那么人体的其他主要脏腑如心肝脾肺肾、胃胆大小肠,就都包括进去了,所以中医书里才有心肺在上焦,脾胃中焦,肾居下焦的一些基本认识。同时基于三焦水气转化和能量循环的功能,才有了上中下三焦里水气处于不同状态的描述,比如,上焦如雾这些。所以三焦和其他脏腑不一样,三焦是着眼躯干部的整体,笼统总体的谈内在的脏腑功能。中医藏象学说以躯干部为人体内在核心,所以三焦讲的是躯干部,如果加上四肢部,所以才会有人说,人体整体上就是一个三焦。因此回复你,说三焦是水道,是不太准确的理解,中医这里谈的水不是死水,活人关键有温度,水得到这个温度,就会气化,气化周流全身,才是健康人。中医这个气化,依赖于下焦肾阳等这些,肾阳虚时的小便频繁而清冷,中医就认为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或阳虚不化水为气。在三焦这个场所,水可以变为气,气可以变为水,而且在上下的流通运行。

以上说的是三焦的基本解剖基础和生理功能。三焦提供了这样一个理论框架,在伤寒论和脏腑辨证里其实都有一些运用。但作为深入的三焦辨证体系,却是温病学的创造。温病学的三焦辨证,基础的上中下三焦部位,和水气转化的基本功能,还是和我上面说的大概一致。温病学三焦辨证,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温病这个具体的病邪,以及温病导致人生病的各种具体证候,结合整理起来,有利于把握温病病情发展的规律,有利于针对性的治疗。所以说,三焦只是分析温病疾病发展过程的载体,最终形成了中医中博大精深的温病三焦辩证体系。三焦里有脏腑,脏腑之间病情可以传变,自然三焦可以传病。当然,要注意这里是三焦,而并非经络辨证里的三焦经络。三焦如何传病呢?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种,所以,一般是先上焦感受温邪,然后传中焦,再传下焦这个大规律。临床是复杂的,所以三焦辨证就比我说的这个规律要表现的复杂。温病的邪气,一般包括了温热与湿温两种,三焦作为水气循环的功能,在湿温病里就更体现的突出,三焦辨证也给中医贡献了治湿病的丰富治法和方药。

经典一般难学,所以刘世峰主任这本书是很珍贵的,这个要诀,脱胎于温病学经典著作,又有编要诀的人的长期临床实践。学中医经典,读这种精炼的要诀,是个大大的捷径。可以快捷的掌握经典原著的理论框架和行文逻辑,以及具体证候的核心,还有一系列方药的使用技巧。想来很多人花费大量精力学习中医经典却未入门,真是可惜。但中医长期的实践和传承早摸索出来了一些实用高效的教学办法,很多人却不知道吸收,比如这本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这种要诀形式正是中医探索出来学习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我因为对三焦有过一点研究,所以多说了几句,希望对你有启发,这本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我认为是目前学习温病经典最重要的书之一,特别是初学者,就应该反复读十几遍,对一生都有巨大帮助,祝你学习温病条辨三焦辨证成功
作者: Fa.半夏    时间: 2019-10-28 20:4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4 22:53
謝謝指教,再请赐教:
1,伤寒是经络传病,温病如何传?
2,上焦心肺,可知温病是内病,为什么用解表药 ...

伤寒不是经络传病!六经辨证不是经络辨证!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8 21:15
Fa.半夏 发表于 2019-10-28 20:49
伤寒不是经络传病!六经辨证不是经络辨证!

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腘破,毛直而败。”(皮部论)   先生好大的口气,我是听你的,还是学中医经典。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8 21:37
Fa.半夏 发表于 2019-10-28 20:30
三焦是一个模式。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三焦,是五脏六腑里的一个腑。腑的功能以通以降为顺,以空为用。借鉴解 ...

三焦是一个模式。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三焦,是五脏六腑里的一个腑。
--------------------------------------------------------
  先生真会贬中医呀,难道中医追求的不是人体之病,仅仅是设想的模式,是设想的一个腑。《温病条辨》明言:“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可见你没读过。不知,还想当老师,我可不上当。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8 23:21
Fa.半夏 发表于 2019-10-28 20:30
三焦是一个模式。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三焦,是五脏六腑里的一个腑。腑的功能以通以降为顺,以空为用。借鉴解 ...

三焦的功能,你说的是水道,其实这个理解不太准确,完整的说,三焦是水气转化、能量循环的一个场所。根据我刚说的三焦的解剖基础和完整功能,那么人体的其他主要脏腑如心肝脾肺肾、胃胆大小肠,就都包括进去了,所以中医书里才有心肺在上焦,脾胃中焦,肾居下焦的一些基本认识。同时基于三焦水气转化和能量循环的功能,才有了上中下三焦里水气处于不同状态的描述,比如,上焦如雾这些。所以三焦和其他脏腑不一样,三焦是着眼躯干部的整体,笼统总体的谈内在的脏腑功能。
-----------------------------------

1,三焦是水气转化,温邪是什么?是热气,水得热而化气,这个气是卫行脉外的卫气,。邪入三焦之腑,邪化水为气,怎会为病?又怎会是表证?
2,三焦是水道,水道行水,水化气卫外,与脏腑何干。
3,膀胱气化水气上腾,交于心故上焦如雾。气化水,水道流入膀胱,排出。怎传病?
4,《内经》不学,反以伪论为理,不仅是反伤寒,也是反温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9 07:33
      论坛里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可贺可喜。管理有方,论坛兴旺。
作者: Fa.半夏    时间: 2019-10-29 11:52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8 23:21
三焦的功能,你说的是水道,其实这个理解不太准确,完整的说,三焦是水气转化、能量循环的一个场所。根据 ...

1.热邪和人体的阳气能一样?作为正气的阳气多多益善,作为邪气的热邪一点都是多余!
2.用三焦来辨证是一种模式!而三焦在人体有基础对应的部分,你如果把三焦仅仅理解成经络还是排水的膀胱,别人没必要教你,等你把这茬理解了才能给你讲下一个!三焦辨证不是温病学说唯一的模式,温病还有卫气营血辨证,甚至有把温病并入六经辨证的模式,有这方面的著作!温病是个不速之客,坐小汽车或者大货车,都可以到你家!小汽车也可以拉温病之外的其他不速之客,比如,三焦辨证也可以用来写伤寒病的发展过程!
3.藏象学说的理论构建,就以人体躯干部内在的脏腑们为人体的核心,而三焦就是着眼于躯干部内在的总体而非某一个脏腑。三焦和其他心肝脾肺肾都在躯干部,怎么和其他脏腑没联系,没联系把心肺说成居上焦干什么!

有疑惑就把我写的多读几遍!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29 18:50
Fa.半夏 发表于 2019-10-29 11:52
1.热邪和人体的阳气能一样?作为正气的阳气多多益善,作为邪气的热邪一点都是多余!
2.用三焦来辨证是一 ...

别着急,要当老师总得说明道理,自己不明的传承,岂不误人子弟。
  1,什么是热邪?一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当其位则正,不当其位则邪,正气当其时,邪气不当其时,或有余,或不足。正气邪气都是六气。热邪是不当其时的风暑火三气。风暑火人三焦水道,水是热邪的克星,如何为病?老师,你说呢。
  2,风暑火进三焦,必经经脉。什么是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的职責是管理水道。
  水道的形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经脉别论)
  水道的生理,“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水气之病,“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腑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父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金匮要詻)
  以上可是三焦内容吗?营行脉里,卫行脉外,三焦水道就是卫气运行之道,三焦辨证不出六经。应是:辨三焦病脉证治。
  3,中医是整体医学,不存在单独的脏腑学说。脏腑与六经是一体,是生命的生化表现。所以,六经是人体的㤥心,六经是人体之道,大车,小车,要行在六经之道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9 23:1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27 18:38
先生两个精品,经不得后学一问,这样的中医,太脆弱了。怎能临床。

纸上谈兵者,不需要临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9 23:2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10-29 19:31 编辑
Fa.半夏 发表于 2019-10-28 16:30
三焦是一个模式。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三焦,是五脏六腑里的一个腑。腑的功能以通以降为顺,以空为用。借鉴解 ...中医这个气化,依赖于下焦肾阳等这些,肾阳虚时的小便频繁而清冷,中医就认为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或阳虚不化水为气。在三焦这个场所,水可以变为气,气可以变为水,而且在上下的流通运行。

敢问先生,这个水变为气后,通过何地儿流通运行于全身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30 21:33
Fa.半夏 发表于 2019-10-29 11:52
1.热邪和人体的阳气能一样?作为正气的阳气多多益善,作为邪气的热邪一点都是多余!
2.用三焦来辨证是一 ...

有疑惑就把我写的多读几遍!
-------------------------------

先生对自己写的有疑惑吗?
1,三焦辨证,辨的是什么证?
2,没有经络,还有三焦之证吗?
3,什么是藏象学说,脏腑与躯干是怎样相连的?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先生自己不懂,又如何教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31 03:22
       说中医需要师承,而西医不需要师承,就是胡说八道。
       在医院实习、进修时,绝大多数的西医老师都在认真地教,而绝大多数的中医老师往往是在故作高深。
       可见,在中医队伍中,自私成了一个习惯。在这种陋习下,中医的队伍不衰败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的中医师承老师是下三滥庸医的话,那么,你能学成中医高手?如此这般,还不如没有这个师承会学习得更好呢。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31 22:00
铁总收集民间中医经验,是应当称赞的。问题是民间经验要上升为中医理论,。你说是精品,有疗效,要用事实证明,要用医理说明,不是卖出卖不出的问题。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11-1 09:23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10-12 17:44
谢谢支持!中医不会灭绝还有因为有很好疗效,文化传播,老百姓信任和支持。

“中医不会灭绝还有因为有很好疗效,文化传播,老百姓信任和支持。”
此乃客观实在话。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 14:53
柴胡汤 发表于 2019-11-1 05:23
“中医不会灭绝还有因为有很好疗效,文化传播,老百姓信任和支持。”
此乃客观实在话。

中医不会灭绝,仅仅是因为有疗效。
其它的都无用,
八卦算命也是文化,跳大神也是文化,酗酒也是文化,吹牛逼也是文化,受穷挨饿也是文化,亩产几万斤也是文化,破四旧也是文化、、、都是在特定时期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嘛
没有疗效了,老百姓还会信任、支持?连门儿都没有。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1-1 18:15
柴胡汤 发表于 2019-11-1 09:23
“中医不会灭绝还有因为有很好疗效,文化传播,老百姓信任和支持。”
此乃客观实在话。

不是灭绝,而是振兴,怎样才能振兴。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1-1 21:42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10-31 14:00
铁总收集民间中医经验,是应当称赞的。问题是民间经验要上升为中医理论,。你说是精品,有疗效,要用事实证 ...

一吐先生咋就不明白,刘汉文老师研究温病条辨多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和对温病条辨的理解,编撰成歌诀,用来授徒,不是青年中医学子希望以得到为快的好书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 23:0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11-1 19:30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9-10-29 19:27
敢问先生,这个水变为气后,通过何地儿流通运行于全身的?

Fa.半夏 发表于 2019-10-28 16:30
三焦是一个模式。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三焦,是五脏六腑里的一个腑。腑的功能以通以降为顺,以空为用。借鉴解 ...中医这个气化,依赖于下焦肾阳等这些,肾阳虚时的小便频繁而清冷,中医就认为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或阳虚不化水为气。在三焦这个场所,水可以变为气,气可以变为水,而且在上下的流通运行。


敢问先生,这个水变为气后,通过何地儿流通运行于全身的?


————————————————————————
          其实,在肾中的水并没有经过气化,也没有变成水气,只是通过肾脏的调节功能增加了水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水的再利用率,要么,肾小球滤过减少,要么,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我的意思是,中医理论千万不要停留在一定历史时期中的认识而停滞不前。当代认识到什么的程度,我们就要提高到什么程度,这才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中国
医学,而不是中医保守派们所称谓的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固定在一定时历史时期中固步自封、僵化了,而中国医学将会与中华民族共进退、同兴亡。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1-2 20:10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9-11-1 21:42
一吐先生咋就不明白,刘汉文老师研究温病条辨多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和对温病条辨的理解,编撰成歌诀, ...

铁总咋就不明白,中医不能不明不白的生存,要经得验正,要有根有据,人们才能相信。先生出了几部书,书与书不同,你让后学学哪本书。温病是伤寒一翼,不出六经。这是中医的大前提。
作者: 一指春秋    时间: 2019-11-4 00:27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1-4 21:50
一指春秋 发表于 2019-11-3 16:27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不说的就没有道理。
作者: 一指春秋    时间: 2019-11-12 12:52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1-24 08:22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9-11-26 13:47 编辑

昨晚:《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为什么这么火?阅读量20683人次;第二名是《杂症治验秘钥》阅读量13527次。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9-11-25 13:43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9-11-26 04:28 编辑

不值得回答.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1-26 21:54
今晚《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为什么这么火?阅读量22795;第二名是《杂症治验秘钥》阅读量13530。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9-11-29 17:50
《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为什么这么火🔥 ,阅读量24819;第二名是《杂症治验秘钥》阅读量13538。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9-12-21 09:11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9-12-21 01:19 编辑

刘世峰,不要总登这些没油没盐的东西,就你这三脚猫的中医,还是收敛点好。一身媚骨,自称铁骨。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2-21 1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20-3-16 08:28
溪流老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