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特大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附全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1-2-9 21:11
标题: 转:特大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附全文)
特大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附全文)
[color=rgba(0, 0, 0, 0.298)]中央人民政府 [url=]凤凰TCM  今天(2月9日)[/url]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attach]16075[/attach]
政策措施》从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等七大方面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并强调:

· 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

· 要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

· 要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保障落实政府投入,多方增加社会投入,加强融资渠道支持。

· 要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

· 要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实施名医堂、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

· 要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健全中医药医保管理措施,合理开展中医非基本服务。

· 要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中医药科技管理,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高中医药法治化水平,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文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办发〔20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1年1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中医药仍然一定程度存在高质量供给不够、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要坚持以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此,现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


(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并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内容。加强“双一流”建设对中医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布局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进高职中医药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强化高校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职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长期坚持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传承工作室建设等项目。绩效工资分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中医医师适当倾斜。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按程序支持符合条件的继承人以医古文代替外语作为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考试科目。(国家中医药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在院士评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工程院、中科院、各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二、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


(四)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加快推进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提升中药注册申请技术指导水平和注册服务能力,强化部门横向联动,建立科技、医疗、中医药等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的有效机制。以中医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统筹内外部技术评估力量,探索授予第三方中医药研究平台专业资质、承担国家级中医药技术评估工作。增加第三方中药新药注册检验机构数量。(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五)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尊重中药研发规律,完善中药注册分类和申报要求。优化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药等,研究依法依规实施豁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数据科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体系。优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完善中药新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技术研究指导原则体系。(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三、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


(六)保障落实政府投入。各级政府作为公立中医医院的办医主体,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政府投入政策。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道,推进符合条件的公立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七)多方增加社会投入。鼓励有条件、有实力、有意愿的地方先行一步,灵活运用地方规划、用地、价格、保险、融资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提高中医临床竞争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和学科、产业集聚区。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鼓励街道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八)加强融资渠道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长期投资力度。鼓励各级政府依法合规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力度。支持信用服务机构提升中医药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


(九)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鼓励科室间、院间和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将中西医结合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对医院临床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十)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中医药系统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理论技术方法和相关现代医学技术培训。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中医药部门和专家队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十一)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2021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科室建设,逐步增加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内容。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研究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用10—15年时间,培养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分别负责)


(十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开展试点示范,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五、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


(十三)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和资金渠道,用5—10年时间,评选表彰300名左右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培育500名左右岐黄学者、3000名左右中医药优秀人才、10万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强化地方、机构培养责任,建立人才培养经费的中央、地方、机构分担机制。开展中医药卓越师资培养,重点加强中医基础、经典、临床师资培训。加强高校附属医院、中医规范化培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和中药炮制类、鉴定类高水平学科。开展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十四)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省、委(局)共建一批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打造中医临床能力强、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功能布局优化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推动省域、市域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优势病种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和科室。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打造一批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中医医院感染科、肺病科、发热门诊、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重症监护室等建设。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十五)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有序推动中医重点领域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围绕中医理论、中药资源、中药创新、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服务于中医药技术装备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和特色疗法等建设10—20个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一批服务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科研支撑平台。(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科院负责)


(十六)实施名医堂工程。以优势中医医疗机构和团队为依托,建立一批名医堂执业平台。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岐黄学者等名医团队入驻名医堂的,实行创业扶持、品牌保护、自主执业、自主运营、自主培养、自负盈亏综合政策,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突出特色和品牌,打造一流就医环境,提供一流中医药服务。(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七)实施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工程。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医医院以及中药创新企业,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制定一批中医特色诊疗方案,转化形成一批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支持中医医院与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加强协作、共享资源,促进优秀研究成果投入市场应用。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中医药临床效果搜集和客观评价。(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十八)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制定中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推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品信息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符合中药材现代化物流体系标准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引导医疗机构、制药企业、中药饮片厂采购有质量保证、可溯源的中药材。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促进快速检测装备研发和技术创新,建设第三方检测平台。(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十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改革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发展政策举措、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3—5个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负责)


(二十)实施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制定“十四五”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方式,与有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一批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产业园。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为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人员提供签证便利。协调制定国际传统医药标准和监管规则,支持国际传统医药科技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分别负责)


六、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


(二十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建立以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为主要依据的中医医疗服务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调价评估,符合启动条件的及时调整价格,充分考虑中医医疗服务特点,完善分级定价政策,重点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价范围。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二十二)健全中医药医保管理措施。大力支持将疗效和成本有优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综合考虑有效性、经济性等因素,按规定合理确定目录甲乙分类。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一般中医药诊疗项目继续按项目付费。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推出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险产品,建立保险公司与中医药机构的信息对接机制。支持保险公司、中医药机构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中医药服务和费用监管。(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银保监会、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二十三)合理开展中医非基本服务。在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总量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基本医疗费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支持其提供商业医疗保险覆盖的非基本医疗服务。探索有条件的地方对完成公益性服务绩效好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放宽特需医疗服务比例限制,允许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政策范围内自主设立国际医疗部,自主决定国际医疗的服务量、项目、价格,收支结余主要用于改善职工待遇、加强专科建设和医院建设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银保监会、各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七、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


(二十四)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中药领域发明专利审查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领域专利审查质量,推进中药技术国际专利申请。完善中药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强化适宜性保密,提升保密内容商业价值,加强国际保护。在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下,做好道地药材标志保护和运用。探索将具有独特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分别负责)


(二十五)优化中医药科技管理。加强国家中医药科技研发工作,加强中医药科研方法学、疗效评价、伦理审查等研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中医药科技专项,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统筹实施。加强中医药科技活动规律研究,推进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二十六)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增设中医药专项。加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支持改善一批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的中医药古籍保护条件,提高利用能力。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及优质产品。(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文物局负责)


(二十七)提高中医药法治化水平。推动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加强中药监管队伍建设,提升中药审评和监管现代化水平。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并将相关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分别负责)


(二十八)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工作全局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考核中医药工作,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全面落实中医药参与健康中国行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向中医药倾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中医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应急救治、文化宣传等工作力度。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有关地方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支持本地区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各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中央人民政府。
I 编辑微信
17896034420 商业或投稿合作。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9 22:22
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


(九)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鼓励科室间、院间和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将中西医结合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对医院临床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一一宜中则中,宜西则西。这一理念,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了。甚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9 22:24
中西医结合新十六字方针:中医思维,西医诊断;宜中则中,宜西则西(治疗)。

中西医结合新十六字方针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042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9 22:26
光阴荏苒,不觉间七八年过去了。
作者: 萧铁    时间: 2021-2-10 06:13
[attach]16076[/attach]

利不利好不知道啦。但国务院的正式文件会这样说话的么?我不是怀疑这文件的真实性,但不明白为啥传送的人(不一定是杏林老师)会特意改下划红线中的几个字(这很难用不小心搪塞过去)。大家读起来不觉得怪怪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0 06:13
        中医就是中医,中西医结合是另类医学。中医药特色发展,应该把中西医结合戳出去,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严格的区分开来。现在的现状是:挂羊头卖狗肉。上的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干西医临床,最终成为西医!中医基础教材教的是:心主血液循环,脑主神明,气是机械唯物论中的物质……。这次抗疫胜利全部是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院士的功劳,真正的中医一个也没有。
       一定要从教材入手!从伤寒杂病论、温病学开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0 06:35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
         什么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从来没有说清楚!模模糊糊、忽忽悠悠,没有具体内容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帽子。在这个帽子的下面,具体的内容是:中西医结合。 【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打着发展中医的旗帜,干着中西医结合实事,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变相的中医西化!最终以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框定中医,把中医纳入西医的框架内,成为西医的附庸!化大价钱研究清肺排毒汤的西医机制,没有人研究伤寒杂病论,没有人感恩张仲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0 06:46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强烈要求:国务院办公厅责成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把“中医药发展规律”说清楚,把概念定义清楚。不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要科学八股文。概念不清,下面做的都是科学八股文,都是按照西方科学框定中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0 07:03
          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
----------------------------------------------------------------------------
           谁去【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基础教材的编辑?中医院士们?在鱼龙混杂的中医界里,哪里有中医医生的身影??能够站出来,走到人前头说话的都是假中医!所有的中医院士们没有一个是真中医,能够懂得四诊八钢、辨证论治的一个也没有。他们总结的经验就是化大价钱研究中药的西医机制!!他们根本不去研究《伤寒杂病论》,也绝对不会感恩张仲景!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0 10:01
国办: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向中医药倾斜


2月9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措施》提出,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工作全局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考核中医药工作,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全面落实中医药参与健康中国行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向中医药倾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中医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应急救治、文化宣传等工作力度。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有关地方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支持本地区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0 16:33
         向中医药倾斜
==================================
        都倾斜到中西医结合上了!倾斜到研究中医药的西医机制上去了!倾斜到科学研究中医药上去了!没有向研究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上倾斜,没有向研究辨证论治上倾斜……
       中西医结合窃取了经典中医的所有财富,而他们的错误都由中医承担!例如:概念混乱,完全是由中西医结合派胡拉乱扯西医概念造成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0 16:44
         什么是 【中医药发展规律】?中医药发展为什么不按照“科学规律”发展?忽悠!国务院办公厅自己都说不清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们、专家教授……哪一个给全国人民说清楚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0 16:54
        重新解放思想,破除科学壁垒、科学迷信、科学八股、科学教条。守正中医经典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
        发展中医必须遵循经典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辨证论治等规律!而不是遵循西方科学、西医的规矩!科学是工具,是奴婢,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是为中医发展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3 17:2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13 09:44 编辑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自然科学蓬勃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自然科学取得的成果,例如:日心说、进化论等等,战胜了罗马教会的封建迷信。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大力支持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在交通运输、军事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人们把科学当做了正确的代名词。正如老子所说:物极必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更有科学主义者把曾经作为反对封建迷信的科学推崇为:科学迷信、科学教条、科学八股、科学壁垒,使得科学走向了科学的反面,成为阻挡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必须为科学正名: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不能成为正确的代名词。
       中医的基本理论成熟于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与西方科学不在一个范畴之内,不能进行相互比较。不能拿科学的标准衡量、规范、标准化中医。

        
科学迷信已经成为中医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紧箍咒!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7 07:32
         中西医结合窃取了中医的桂冠!中西医结合发生的错误,都抹黑的中医头上,国家支持中医的一切好处都给了中西医结合!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1-2-17 13:5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16 23:32
中西医结合窃取了中医的桂冠!中西医结合发生的错误,都抹黑的中医头上,国家支持中医的一切好处 ...

看来以后的中医都是中西结合的了,没有纯中医或传统中医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7 15:22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21-2-17 05:57
看来以后的中医都是中西结合的了,没有纯中医或传统中医了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医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关键是"继承不要泥古,发扬不要离宗"。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7 15:31
比方对于新冠肺炎的诊治,我们可以用中医中药去进行治疗干预,但在诊断上,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西医的核酸检测,获得病因(病原学)的诊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7 18:07
       但在诊断上,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西医的核酸检测,获得病因(病原学)的诊断。
==============================
       这个病原学诊断,对于中医辨证论治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成了西方科学抹黑中医的有力武器,因为中医拿不出科学证据证明张仲景的方剂能够杀灭新冠病毒!或者抑制病毒!外国记者问张伯礼,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根据是什么?张伯礼回答:靠疗效!直接将了张伯礼一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7 18:15
        为什么不敢回答:我们使用的方剂是1800年前《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这些方剂经过1800多年的应用,证明麻杏石甘汤等方剂能够治疗病毒性肺炎。你们可以去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伯礼及其院士们对于《伤寒杂病论》没有底气!没有自信!我不否定张伯礼亲临第一线,舍死忘生救治病人的英雄事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7 18:23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2-17 10:2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17 10:07
但在诊断上,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西医的核酸检测,获得病因(病原学)的诊断。
===================== ...

这个病原学诊断,对于中医辨证论治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成了西方科学抹黑中医的有力武器,因为中医拿不出科学证据证明张仲景的方剂能够杀灭新冠病毒!或者抑制病毒!外国记者问张伯礼,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根据是什么?张伯礼回答:靠疗效!直接将了张伯礼一军。

一一病因(病原学)诊断,首先对于认识疾病,了解疾病,预见疾病的发展转归与预后,是有着极重要意义的。

其次,对于中医辨证论治,选方用药还是有着直接指导作用的。"三方三药",就是在众多方药中筛选出来,直接针对新冠肺炎疾病的(辨证论治,作用于某个或某些病理过程或状态)。

至于"成了西方科学抺黑中医的有力武器"云云,那是部分外行人士说的外行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8 07:06
       1     病因(病原学)诊断,对于西医认识疾病,了解疾病,预见疾病的发展转归与预后,是有着极重要意义的。而对于中医没有任何意义,辨证论治,不需要知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艾克病毒、鼻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等,而且张仲景、吴鞠通等,根本不知道这些病原体!新冠病毒感染是按照六经传变与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发生发展的。
       2      "三方三药",根本不是在众多方药中筛选出来,而是院士们根据自己对于《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的认识,以及以往治疗人禽流感、猪流感等疾病的经验,拟定出来的!而且也没有与其他各地的诸多方剂进行比较!"三方三药"是中西医结合的院士们强加于中医的,不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得出来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8 07:13
       再次提醒:新冠病毒感染既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新冠病毒肺炎这是新冠病毒感染中的一种临床类型!新冠病毒感染与新冠肺炎不能等同!全世界都把新冠病毒感染与新冠肺炎等同,是误导!是错误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8 07:17
   武汉开出来的第一张方剂是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湿温邪伏膜原证。张伯礼的中西医结合的院士们到了武汉,一口咬定是寒湿,才有了三方三药的应用,把湿温邪伏膜原证淹没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8 07:2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17 23:06
1     病因(病原学)诊断,对于西医认识疾病,了解疾病,预见疾病的发展转归与预后,是有着极重要意 ...

   1     病因(病原学)诊断,对于西医认识疾病,了解疾病,预见疾病的发展转归与预后,是有着极重要意义的。而对于中医没有任何意义,辨证论治,不需要知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艾克病毒、鼻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等,而且张仲景、吴鞠通等,根本不知道这些病原体!新冠病毒感染是按照六经传变与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发生发展的。

一一不敢苟同了。

没有确诊疾病,您怎么知道您在治疗什么疾病?您说您把新冠病人用中医中药治好了,我们怎么来确定?也许您治疗的只是一般的流感或肺炎的病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8 07:51
故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一一喻嘉言~先议病后用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8 08:13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叫什么病?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的疾病根本就是两回事!先识病,中医的病证还是西医的疾病??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辨证论治,如果病人只有干咳、无痰、低烧没有其他症状、体征,就是春燥!如果病人恶心、头痛如裹、嘔恶,大便粘腻,就是湿温邪伏膜原!如果病人发热、咳嗽、咳痰或者气喘呼吸困难,就是邪热壅肺;如果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就是半表半里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风寒、风热、春燥、湿温、寒湿等疾病诊断。一口咬定湿温、寒湿、风温的疾病诊断,是错误的!用西医规范中医,根本就是机械唯物论,根本不懂辨证论治,审证求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8 08:15
       美国疫情截止2021,2,17
       累计确诊:28385824;累计治愈:18481341;累计死亡:500150
       治愈率:65%,死亡率:1.76%,自愈率33%左右。自愈率与治愈率共计98%或者98.2%。
         2020-03-24 09:0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医药的介入,成为这次武汉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8 08:2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18 00:13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叫什么病?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的疾病根本就是两回事!先识病,中医的病证还是西医 ...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叫什么病?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的疾病根本就是两回事!先识病,中医的病证还是西医的疾病??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辨证论治,如果病人只有干咳、无痰、低烧没有其他症状、体征,就是春燥!如果病人恶心、头痛如裹、嘔恶,大便粘腻,就是湿温邪伏膜原!如果病人发热、咳嗽、咳痰或者气喘呼吸困难,就是邪热壅肺;如果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就是半表半里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风寒、风热、春燥、湿温、寒湿等疾病诊断。

一一新冠病毒的中医(病名)诊断,用现在的诊断标准来看,属于临床诊断范畴。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18 08:28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2-18 00:30 编辑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辨证论治,如果病人只有干咳、无痰、低烧没有其他症状、体征,就是春燥!如果病人恶心、头痛如裹、嘔恶,大便粘腻,就是湿温邪伏膜原!如果病人发热、咳嗽、咳痰或者气喘呼吸困难,就是邪热壅肺;如果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就是半表半里证,……。


一一这种诊断,是不能把新冠病毒和其它一些疾病,如上感、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进行充分的精确的区别或鉴别诊断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18 10:5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18 02:59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2-18 00:28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辨证论治,如果病人只有干咳、无痰、低烧没有其他症状、体征,就是春燥!如果病人恶心、 ...

        中医诊断与西医的疾病病名没有关系。外感病(感染病)按照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方。
        西医,中西医结合学派,很难理解!
       上感、流感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太阳表证,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急性支气管炎分为:细菌学与病毒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属于风温犯肺,用银翘散加减二陈汤治疗;病毒性支气管炎属于风寒犯肺,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疗;肺炎属于邪热壅肺,分为风寒与风温,病毒性肺炎(风寒)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细菌性肺炎(风热)用麻杏石甘汤加千金苇茎汤治疗。

       详细内容,参考《中西医融合观》、《融合观》。

作者: gonmai    时间: 2021-3-10 05:42
那个融合观的认识,有所觉悟。什么三方治病,就是没能达到有的是证用的是方的境界。即没有达到个体化的证治。
作者: gonmai    时间: 2021-3-10 05:55
实际上,中医是在视体而证治。也就是,识态调态而治。中医的对病,如新冠病的治效,是护体、终结不良病理进程而呈现的。
对病原,是协体,即是间接作用现呈现。不要在中药的对病因的效用上作难。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