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94-95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9-17 20:09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94-95条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四十六。用前第三十三方。一云用大柴胡汤。[94]
    评文:“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这里的脉阴阳俱停,很难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作微,可能是后人也不理解“停”的意义,推测应该是“微”;脉阴阳俱微,是脉浮沉俱微,这种病人津血已太虚了;如果强发汗,就会出现振慄汗出现象;振慄就是打颤、打冷颤,即战汗。“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这个阳,可解释为浮取或寸脉微,此时太阳病将罢,不能用太阳伤寒法发汗。“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但阴脉微,与上句对应则是沉取微,但是没有其它佐证,就用调胃承气汤治疗,没有什么道理!所以,有人在后面又附上了“一云用大柴胡汤”。
    这条不仅用脉象推测治疗方法,而且行文也有歧义;这类句子《脉经》中也有,应该与王叔和有关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四十七。方用前法。[95]
    评文:这条是用《内经》的营卫理论,也可以说是荣卫理论讲桂枝汤证;53、54条都是说卫不和,这条却是说荣弱卫强。
    这里90、91、93、94、95条,条文的文风都非常相似,应该都是王叔和即兴所作的总结性的条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9-18 10:15
        93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下之。
      【词解】
       冒家:冒,形容头目好象被气雾蒙覆,视物模糊,头昏不清。“冒家”指头目昏冒的患者,不是指原来有昏冒宿疾的病人。
      【解读】   
       太阳病(如感冒)先用下法再经发汗,感冒未愈又加水、电解质紊乱,出现头目昏冒,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病情加重;二是机体通过自我调整,发汗而愈。
      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词解】
     脉阴阳俱停:即尺寸部的脉搏都停伏不见。在本条中只是暂时现象。
     【解读】   
      以上两条是有经验的医生,在处理病情转折时的经验,“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脉阴阳俱停”,看起来都是比较严重的病情,但是病因以及其他临床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不符合,没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不知所措。这时机体处于自我调整过程中,看起来病情比较严重,当机体调整过来之后,“汗出而解”。如果机体没有调整过来,之后再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处理。有经验的医生在这种情况下,要等一等,看一看,再根据情况作出处理,中医有“脉停勿讶”之说。“其人因致冒”“必先振栗”都是“汗出自愈”“汗出而解”的征兆,是在失盐失水、低血容量时,机体自我调整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机体通过自我调整,失盐失水、低血容量状态一旦被纠正,病人就会出汗,所有症状消失而痊愈。“里未和,然后下之。”“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都是举例而言。另外,某些具有自愈倾向的传染病如回归热等,也具有战汗而解的临床表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9-18 10:17
        95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解读】   
         中医认为,卫属于阳,营属于阴,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卫主固外,营主内守。没有卫阳的外固,营阴就不能安居于内,势必渗泄;没有营气的内守,卫气即无所依而散越,营与卫如此相互依存,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风邪侵犯机体时,卫气与风邪争斗于表,卫气表现出比正常时强盛,机体呈现出发热的阳性表现;另一方面,卫气与风邪争斗,卫气护卫营阴的作用减弱,营阴外泄就是出汗,由于营阴外泄,与正常相比呈现弱势,所以称为“荣弱卫强”。发热汗出是“荣弱卫强”的临床表现,“荣弱卫强”是风邪侵犯机体时发热汗出的病机。为了治疗外界风邪引起的中风证,宜用桂枝汤。“卫气”应当理解为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卫功能,“营阴”应当理解为血液的各种成分及其功能。

作者: 月光之城    时间: 2021-9-18 1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