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高建忠中医点滴拾遗(转)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1-27 19:48
标题: 高建忠中医点滴拾遗(转)
1. 古人治方必有其思想,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尊古法使用,如玉屏风散用散剂,要比汤剂效果好,蒲辅周先生用玉屏风散是用散剂的。千金苇茎汤使用时,也应该以芦根煎汤代水,再煎余药,效果比较好。

2. 久病即便有热证,苔往往也是白的,这点大家需要注意。

3. 古人医案有大虚病人使用大承气汤后,如厕前需喝一剂独参汤,以防止病人下之后元气虚脱。我在临床上如遇大虚病人,要使用血府逐瘀汤时,常加黄芪异曲同工。

4. 我认为,重病病人需用熟地时,即使苔腻也不要紧,可以使用,不会碍胃;熟地腻膈只限于小虚或不虚之人。张景岳,人称“张熟地”,他治疗重病人胃口不开时是使用熟地的。

5. 虚喘禁用麻黄。

6. 使用麻杏石甘汤时需注意麻黄和石膏的配伍比例,临床能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关键就在这个比例上。

7. 我治疗水气凌心之喘证,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个人认为葶苈子这味药还是比较平和的。宝荣按:余后观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小儿咳喘,信然。

8. 竹叶有清心利小便的作用,故夏天开方子时常可加竹叶为引,引暑热,暑湿之邪从小便而出。

9. 喘脱用黑锡丹治疗,效果很好,但药店似乎已不卖,实为憾事。

10. 治心六法:温心阳(桂枝);益心气(人参);养心血(酸枣仁);镇心神(龙齿);行心血(丹参);泻心火(黄连)。

11. 治疗瘀阻心脉之胸痹时,血府逐瘀汤不可久服,因方中有枳壳,柴胡,桔梗等理气药,长期服用可耗散心气,而瘀阻心脉之胸痹病人也常见伴有心气虚,我在临床上一般使用桃仁红花煎。

12. 炙甘草汤是治疗心阴阳两虚的好方,用好这张方子的关键在把握好方中阴药和阳药的配伍比例。宝荣按:此方为仲景名方,又名复脉汤。余观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对此方加减化裁,变化如神,后吴鞠通氏整理定名为一甲复脉,二甲复脉,三甲复脉等方。岳飞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诸位看官,勿草草看过。余意,对炙甘草汤适当化裁,可治疗多种疾病,又岂是仅仅治疗心阴阳两虚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1-27 19:49
13. 癫狂梦醒汤是一张妙方,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使用时最好原方原量,我用此方治疗多种气血疾病,有血府逐瘀汤起不到的作用。

14. 《内经》讲“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小孩多贪食,损伤脾胃,故儿科疾病以调理脾胃,消导食积为要。复感儿的治疗也应在解表的同时加健脾药,江育仁先生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调和营卫。

15. 有出血等症时不可一味用止血药,脾统血,故可通过调理脾胃,恢复脾的统血功能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如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方子治疗崩漏等疾病。

16. 小孩嘴唇红为脾经有火。

17. 关于党参和白术的使用,有邪时,选白术而非党参;无邪时首选党参而非白术。白术实无补气作用,它是通过运脾,而使脾的运化功能恢复,而达到补气的效果。

18. 茯苓为淡渗利湿药,阴性向下,故茯苓偏属阴性药,祛邪药,其无直接健脾作用,它是通过利湿而使脾升清的功能得到恢复来健脾,所以茯苓这味药不宜长期使用。因其性向下,李东垣告诫应慎用渗湿药,防止影响脾升清的功能,补中益气汤中也未用此药。

19. 使用枳实,枳壳,陈皮等理气药时,常需佐健脾药,因理气药会伤损中焦之气。

20.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方中蝉衣,僵蚕,乃天地之精华,赵少琴先生治温病常用之,甚至用以治疗肾炎,我在临床上也常用此二味药,其妙不可言,不可传。宝荣按:想用好升降散方,须将《伤寒瘟疫条辨》细细读过,常怀敬畏自然,敬畏生灵之心才可。

本文由魏宝荣整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