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究竟什么是中西医融合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 11:56
标题: 究竟什么是中西医融合
     如题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 12:0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3 08:49 编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 16:47
  古代乐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 16:52
   古代乐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 17:07
   古代乐谱最早是用文字记载的,后来唐朝出现了碱字乐谱,一直沿用到今。4楼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4,7。3楼上图是把“胡笳十八拍”古琴谱转换为现代的简谱。
       古代琴谱,即就是减字谱,现代人不可能认识,只有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人才能够看懂,并且翻译成简谱或者五线谱。中医经典相当于减字谱,《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温病条辨现代解读》就相当于简谱或者五线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 17:28
      打虎上山,把西方交响乐与京剧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
      嫁到非洲,把热情奔放的非洲传统音乐与中国缠绵的感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实现了中国与非洲文化的融合。
       这个小视频,把中国的笛子与西方的打击乐融为一体,表现的是蒙古的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可谓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这种接地气的小作品上不了国家层面的大舞台,老百姓喜见乐闻,是未来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给基层的、被排挤的微小中医的发展奠定了信心。
        还有一个小视频,四个非洲黑人小女孩,演唱陕北地地道道的民歌,微妙微翘,如果原汁原味的中医在非洲、全世界传播,那是一种什么景象。
        既然民间音乐已经做得这么好,中西医为什么不能呢?一定行。这就是中西医融合的底气。
        现在的广场舞、广场音乐,把东西方音乐舞蹈融合的天衣无缝!这就是中西医融合的底气。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 17:43
        我曾经拍过一个视频,是纺织城的污水排到浐河,二者相交形成的黑白分明的两个涡流(阴阳太极图),随着河水远去,融为一体的过程。在山西太原三部六病会议上,播放过这个视频。二合一的过程中,出现过三种颜色带,即中西医融合过程中有一个阶段是: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三种形式,最后三合一,即中西医融合形成的新医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4 08:02
        圆周率是个无理数,圆周与直径不可通约。这个无理数太重要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取其近似值,就能够实现直径与圆周的换算,圆的面积、体积以及各种分割等,才能够计算出来。中西医融合,就是找到这个无理数的近似值,实现中西医临床层次的融合与沟通。
作者: 萧铁    时间: 2022-6-4 10:0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6-3 17:07
古代乐谱最早是用文字记载的,后来唐朝出现了碱字乐谱,一直沿用到今。4楼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 ...

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4,7。

呵呵,你又来不懂装懂了。宫商角徵羽实际上是简谱的12356。
温馨提示:五音的产生遵循“三分损益法”,只要搞清楚三分损益法,就知道五音是含5、6而不是4、7。古曲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都是含5、6的五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5 06:01
      请你体会一下羽和西的发音,就知道啦。与拉和羽的发音,二者一比较,更清楚啦。我搞都是返璞归真,你干的是平均分配,以西为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5 06:11
        “春江花月夜的曲子作者是清代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这时候西方音乐早已传入中国,按照七分法把宫商角徵羽平分,制造出5(嗖),6(啦)出来了。与“羽”搭不上腔!就相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一样,把心主神明改为脑主神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5 06:1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4 22:21 编辑

    请你看看3楼上图,胡笳十八拍,一边是简谱,一边是古乐谱(拍的不清楚)。春江花月夜有古乐谱吗??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诗,作于唐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5 06:31
   地铁与地面公共汽车不相交,汽车不能在地铁上开,但是二者具有许多共用车站,人们可以通过共用车站变换、交替乘坐地铁与公共汽车,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达到目的地。共用车站就是中西医融合,170多个证态,能够使得中西医在临床层次达到相互沟通。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5 11:29
用比喻,类比的方式来阐述专业性的内容,有时便于理解,有时却易引起歧义,容易走题,或节外生枝。如同以前讨论过,类比思维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逻辑上的)。总之,不是一个十分好的方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5 16:23
    170多个证态,专业性。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完全看得懂。只好打个比方说说了。普及普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7 06:55
         汉朝末年,战乱不停,瘟疫流行,促成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鼠疫流行,促成了吴又可的《瘟疫论》问世。今天新冠病毒感染殃及全世界,终于激发了俄乌战争,唯有中国运用中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西医融合水到渠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医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一个连续过程。
       中西医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医学领域内取得的第一个成果。170多个证态,实现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与沟通 。
       我有充分的信心,而不是随便说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7 07:00
        西安市兴庆公园每天早上都能够看到的场景,男女老少,南腔北调大合唱,再看看伴奏,五花八门,什么乐器都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也是最融洽的,最美好的和声。这就是融合艺术的原版、源泉。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复兴的象征。         
        艺术家、医学家、哲学家、大家的事情家……应该在这里找到灵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5 10:1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25 02:16 编辑

       肝火炽盛证至少包括8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与代表方剂各不相同。临床时要细化。
         肝火上炎,为肝之阳气升发太过,具有气火上冲,头面部热象显著的特点。肝火上炎上扰清窍则头晕胀痛;肝开窍于目,火性炎上则面红目赤肿痛;胆附于肝入耳,肝热移胆则耳鸣,肝火内扰,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急躁易怒,心烦不眠或多梦;肝火郁于肝络则胁肋灼热疼痛;热盛伤津则日苦口干,便秘,尿短黄;肝火灼伤脉络,血热妄行则衄血吐血,经行量多,超前。
          例如:高血压鼻出血,中医接诊到这个病人,要从鼻衄血开始,进行辨证论治,辨证到肝火上炎就很麻烦了,现在有了血压计,一量便知。高血压与肝阳上亢是一个证态,,高血压鼻出血即是肝火上炎,帮助中医得到及时的诊断,常规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加减,加侧柏炭、仙鹤草、藕节等。单单使用中药,疗效不佳,这时候与西医的降压药联合治疗,效果就好多了。这个过程在头脑中一闪而过,龙胆泻肝汤加减就出来了。

        西医处理高血压鼻出血,严重者也是非常困难的。耳鼻喉科的麻黄素棉片、油纱条填塞、鼻后孔填塞,刺激性很大,病人烦躁诱发血压继续升高,但是西医可以使血压迅速下降,这时候与龙胆泻肝汤加减同时使用,可以互补。可以实现中西医理论、技术操作的互补与融合。余类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5 10:32
       我现在只能够做到从临床的角度,在宏观层面沟通中西医,能够解决临床问题就行了。中医接诊鼻出血的病人,一定测量血压;西医接诊高血压鼻出血的病人,能够想到龙胆泻肝汤。我只能够做到这个程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5 10:48
    究竟什么是中西医融合?
         古代琴谱,即就是减字谱,现代人不可能认识,只有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人才能够看懂,并且翻译成简谱或者五线谱。中医经典相当于减字谱,《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温病条辨现代解读》就相当于简谱或者五线谱。
       地铁与地面公共汽车不相交,汽车不能在地铁上开,但是二者具有许多共用车站,人们可以通过共用车站变换、交替乘坐地铁与公共汽车,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达到目的地。共用车站就是中西医融合,170多个证态,能够使得中西医在临床层次达到相互沟通。
       圆周率是个无理数,圆周与直径不可通约。这个无理数太重要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取其近似值,就能够实现直径与圆周的换算,圆的面积、体积以及各种分割等,才能够计算出来。中西医融合,就是找到这个无理数的近似值,实现中西医临床层次的融合与沟通。
       打虎上山,把西方交响乐与京剧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
      嫁到非洲,把热情奔放的非洲传统音乐与中国缠绵的感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实现了中国与非洲文化的融合。
       这个小视频,把中国的笛子与西方的打击乐融为一体,表现的是蒙古的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可谓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这种接地气的小作品上不了国家层面的大舞台,老百姓喜见乐闻,是未来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给基层的、被排挤的微小中医的发展奠定了信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5 11:29
      病理状态与疾病不在一个层次!一个复杂疾病分为几个病理过程,一个病理过程分为几个病理状态。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2-6-27 09:1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6-25 02:10
肝火炽盛证至少包括8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与代表方剂各不相同。临床时要细化。
         肝 ...

“ 例如:高血压鼻出血,中医接诊到这个病人,要从鼻衄血开始,进行辨证论治,辨证到肝火上炎就很麻烦了,现在有了血压计,一量便知。高血压与肝阳上亢是一个证态,,高血压鼻出血即是肝火上炎,帮助中医得到及时的诊断,常规龙胆泻肝汤。”
-------“一量便知。高血压与肝阳上亢是一个证态,”,高血压确实是有“肝阳上亢”这一证型,但高血压不等于“肝阳上亢”;“肝阳上亢”也不一定都是高血压。这种简单的比附是不切合实际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09:49
“ 例如:高血压鼻出血,中医接诊到这个病人,要从鼻衄血开始,进行辨证论治,辨证到肝火上炎就很麻烦了,现在有了血压计,一量便知。高血压与肝阳上亢是一个证态,,高血压鼻出血即是肝火上炎,帮助中医得到及时的诊断,常规龙胆泻肝汤。”
-------“一量便知。高血压与肝阳上亢是一个证态,”,高血压确实是有“肝阳上亢”这一证型,但高血压不等于“肝阳上亢”;“肝阳上亢”也不一定都是高血压。这种简单的比附是不切合实际的!

一一高血压与"肝阳上亢"在症状表现上及病理内涵上有交叉重叠的地方,但有相当大的差异处。高血压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型,亦可以表现为肾阴亏虚型,严重的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可以表现为肝火上炎、肝风内动等。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09:55
"肝阳上亢”也不一定都是高血压。这种简单的比附是不切合实际的!

一一"肝阳上亢"除了见于高血压(原发性及继发性),还常见于哪些疾病,大家可以深入讨论一下。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2-6-27 15:3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6-27 01:55
"肝阳上亢”也不一定都是高血压。这种简单的比附是不切合实际的!

一一"肝阳上亢"除了见于高血压(原发性 ...

高血压中医辩证施治2019-01-03  学中医书馆   |  9096阅读  |  191转藏



已转藏全屏朗读打印复制全文分享



   高血压中医名为眩晕,头痛,心悸,胸痹,中风,水肿。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指迄今尚未阐明其原因的高血压病,而高血压则明确定义为动脉血压持久升高。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键性特征为动脉血压升高和持久,并且原因未明。之一、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座谈会制订高血压(动脉)是指收缩期及/或舒张期动脉(血)压的增高。“正常”与“高”血压之间缺乏清楚的界限。指定某一个血压水平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只能是人为的。为了便于对各组病人和各个人群进行比较估计预后及疗效,建议应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高血压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按血压水平;按器官损害程度;按病因。
  一、按血压水平分类
  为临床分类,需采用在至少两次检查所测的3个血压值的平均数。
  1.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采用第5期,即声音消失时)90mmHg或以下。
  2.高血压(成人):收缩压160mmHg或以上及/或舒张压95mmHg或以上。
  3.“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与高血压之间。
  对“轻”“中”与“重”度高血压主张不下精确的定义。儿童期诊断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应较成人为低。
  二、按器官损害程度分类

   虽然血压升高的程度是决定器官损害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者之间并无完全平行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按器官受损程度进行分类或分期。
  1.Ⅰ期:无明显的器官病变征象。
  2.Ⅱ期:下列器官受累的征象中至少有一个:(1)左心室肥大的各种表现;(2)视网膜动脉的普遍或局限性变窄;(3)蛋白尿或血浆肌酐轻度增高。
  3.Ⅲ期:出现各器官受高血压损害的症状和征象。
  包括:
  (1)心脏:左心室衰竭;
  (2)脑: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3)眼底: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物,可有或无乳头水肿。其它较常见的但不一定直接由高血压所引起的情况包括:冠心病,颅内动脉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疾病,肾功能衰竭等。
  三、按病因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的器质性原因。
  2.继发性高血压:可找到明确原因。
  四、根据临床表现可进一步区分为以下类型
  1.缓进型:有高血压病的症状及体征,但病情隐匿,进展缓慢,病情依高血压病分期进展,逐渐加重,常需十几年至几十年,故又称良性高血压。
  2.急进型:临床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各种症状更加明显,具有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恶化迅速的特点,故又称恶性高血压。
  3.高血压危象:可发生于缓进型高血压病的各期(尤其一、二期),亦可见于急进型高血压病。发病时常先有血压突然升高,伴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而后发生剧烈头痛、呕吐、尿少、排尿困难、呼吸困难、抽搐、意识障碍或昏迷,通常舒张压可>140mmHg。
  之二、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工作座谈会(于郑州)制订。
  1979年在河南郑州市召开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谈会中,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主要防治科研单位代表讨论并提出了高血压病的新的诊断标准
  一、高血压的测量方法
  量血压前应休息15分钟,一般量坐位右臂血压。每次测量应以反复进行几次直至血压值相对稳定为准。舒张压一般以声音消失为准(个别人声音持续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值,并加以注明)。正常人血压值:收缩压等于或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或等于90mmHg。血压升高者,须经非同日另次核实,或三次检查中有两次升高方能确定。非同日检查确有困难时,亦可同日内间隔一小时以上复查核实。
  【病因病机】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的认识是从头痛、眩晕等病证的病因来阐发的。头痛病因多端,有外感、内伤两大类。结合高血压病头痛的发生以内伤论更符合客观。
  由于基础及临床医学对几乎为99%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水平所限,现在对高血压病的病因仍尚未阐明。但较集中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阐发。
  1.遗传是一种目前(但不是将来)不能改变的发病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病可能是一种多基因方式的遗传。人们发现的1号染色体长臂上有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又叫易感性基因。AGT基因的携带者患原发性高血压病,先兆子痫和妊娠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在一般人群中,大约有30%携带AGT基因者。流行病学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家系的调查,发现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可达到45%;而父母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仅为3%。
  2.肥胖和超体重经临床观察,肥胖者患高血压病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和科技发达的国家,均存在着体重超重者的血压上升较快,体重下降的同时,血压也下降的规律。
  3.钠摄取多研究发现,氯化钠摄取量增多(超过每日14g)将使血压明显增高。
  4.饮酒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报告指出大量饮酒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相关性。
  5.社会心理素质有研究报告,强噪音条件下工人的血压平均值高于持续在安静条件下工作的同一工厂的工人。国外对移民研究表明,长期置于有害社会心理环境下可使血压升高。反复过度紧张、精神刺激、过度忧郁、烦躁、睡眠不足,均可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病目前尽管是一个原因尚未阐明的疾病,但经多学科的研究较为成熟的认识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是先天遗传易感性与后天环境影响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发生的疾病。
  【辩证施治】
  根据以上中医基础理论分析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等主要症状,其病机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使脑髓空虚,脉络失养,或清阳不展,或火扰清窍产生了高血压诸症。而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气血亏虚或血瘀、肾阳不足则又是产生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转枢。素体阳盛或长期郁怒,暗耗了肝阴,使肝郁化火;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酒肥甘或饥饿劳倦致脾失健运,凡此均构成了初始病因。随其发展又分别成痰湿中阻,气血亏虚,肾阴不足,阴虚阳亢等中介病机。高血压病形成之后,上述初始或中介病机仍存在或进一步发展,则会使内伤积损也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失调,阴阳偏胜更为加剧。如果气血瘀阻于脑,则可成为脑血栓而卒中,或瘀阻于心则为胸痹、心绞痛。如果气血上逆,挟痰挟火于清窍,则可出现脑出血卒中。如果内伤积损日久,伤于肾脾,使肾失开合,牌失汽化,水湿内停,即发生水肿、肾衰等病证。
  根据现代临床实践研究,高血压病可总结归纳为实证型、虚证型和虚实兼挟型。其中实证型包括有: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和气滞血淤型。虚证型包括有:肝肾阴虚型、气虚型(心脾两虚型)、命门火衰型。虚实兼挟型包括有:阴虚阳亢型和气虚血淤型。
 [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心烦易怒、耳鸣、舌质红、苔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 佐以清肝。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用羚羊粉0.3~0.6g、钩藤9~15g、菊花9~15g、桑叶9~12g、生地15~30g、生白芍9~12g、 川贝母6~99、竹茹6~12g、茯神9~12g。
[痰湿中阻]头晕如蒙、首重如裹。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纳呆、便溏不爽、舌胖色淡、苔厚腻,脉弦滑。
  [治则]健脾化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0g、白术10~15g、天麻10~20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6g。若痰郁化热,则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2~15g、积壳10g、竹茹10g、黄连5~10g、钩藤(后下)15~20g、生甘草6g。
 [气滞血淤]头胀痛、胸闷痛、口唇紫暗、舌暗、脉涩或结或代。
  [治则]理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3g、牛膝12g、川芎10g、丹参20g、地龙30g、生甘草6g。
 [肝肾阴虚]头晕眼花、耳鸣。眼干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足跟痛、夜尿频、舌红少苔、脉沉细、尺弱明显。
  [治则]滋补肝肾。
  [方药]首乌汤加减。何首乌10~12g、菟丝子10~20g、女贞子12~15g、磁石15~30g、桑寄生15~209、杜仲10~15g、牛膝10~159。
 [心脾两虚]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纳少、面色皎白、舌胖淡、边有齿痕、苔薄、脉沉弱。
  [治则]益气养血 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黄芪20g、茯苓15g、当归12g、远志6g、酸枣仁10g、木香6。
 [命门火衰]头晕目眩、精神萎糜、形寒肢冷、尿清长、头面及下肢浮肿、阳萎、舌淡苔白、脉沉迟弱。
  [治则]温补肾阳。
  [方药]轻症用金匮肾气丸,重症用右归丸加减。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当归10g、肉桂3~5g、附子10~15g、鹿角胶(烊化)10~20g、杜仲10g、金樱子10g。
[阴虚阳亢]头晕头痛、耳呜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四肢麻木、舌红苔薄、脉沉细。
  [治则]滋阴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20已钩藤(后下)10~15g、石决明15~30g、黄芩10~15g、杜仲10g、牛膝10~15g、桑寄生10~20g、夜交藤15~30g、赤芍15g、葛根15~30g。
[气虚血瘀]心悸怔忡、神疲乏力、胸闷胸痛、头眩晕、舌暗淡、有齿痕、脉沉滑或结代。
  [治则]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伍汤加减。黄芪30~60g、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
  经动物实验证实有一定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有丹皮(活血药)、大蓟(止血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药)、党参、黄芪(补气药)、天麻、钩藤、地龙(熄风药)、野菊花、黄芪、黄连(清热解毒药)、泽泻、汉防己(利水渗湿药)、肉桂(温阳药)。其中地龙、钩藤、黄连、汉防己都曾有降压的临床报道。这些中药可随证加入汤方中。
目前中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尚缺少规范化的临床药理工作。因此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尤其是对Ⅱ、Ⅲ 期或中、重度高血压病都以配合西药治疗为宜。
  【中药成药】
  临床治疗高血压最常用的中成药有:牛黄降压丸、愈风宁心片、脑立清、牛黄清心丸等。牛黄降压丸可用于临界性轻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有一定降压作用。但缺少对该药的大规模的临床药理评价。愈风宁心片等可以较好改善各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但也未见临床药理工作对其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综合评价。
  【预防保健】
  高血压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和整个人群。措施有:减轻体重、改进膳食结构、限制饮酒、增加体育活动。值得提出的是,我国传统养生、体育保健的内容和不同于欧美的高脂、精细饮食结构都是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北方高钠的饮食习惯应纠正。二级预防是针对已发生高血压病的患者。措施为:包括一级预防的内容,并强调控制和戒烟,同时加入采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治疗。本级预防即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三级预防是高血压重病的抢救,预防其并发症产生和死亡。
  临床治疗与康复医疗相结合,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减轻症状,稳定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康复医疗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谢,防治血管硬化,减少脑、心、肾并发症。
  康复医疗的作用途径有功能调整与锻炼两个方面:
  (1)调整作用:通过气功、太极拳、散步等锻炼及按摩,可以放松精神及肌肉,调整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降低肾上腺素能反应,从而扩张周围血管,起降压作用。
  (2)锻炼作用:通过适当的耐力性运动,可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过高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止血管硬化及继发脑、心、肾合并症。同时可提高心血管功能,降低血粘度,改善末梢循环。
  康复医疗的基本方法是:
  (1)气功疗法:以松静气功为主,其要领是“体松、心静、气沉”。体质较佳者可练站桩功,较差者以坐位练功。熟练后练功时可见过高的血压显著下降,其幅度较一般休息时为大。练功中意守丹田可使血压下降,感觉神气清爽,相反,意守鼻端可使血压上升,头脑发胀,可见练习气功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血压的自控。
  (2)太极拳:为低强度持续性运动,可扩张周围血管,给心脏以温和的锻炼。太极拳动中取静,要求肌肉放松,“气沉丹田”,有类似气功的作用。练习中也可见过高血压即时下降。 
  (3)步行:在良好环境下散步或以常速步行15—30min,有助于降压及改善心血管和代谢功能。
  (4)医疗体操:练习太极拳有困难者可教以舒展放松,配合呼吸的体操,可采用太极拳的模拟动作,分节进行。
  (5)按摩或自我按摩:按揉风池、太阳及耳穴,抹额及掐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可助降压及消除症状。
  (6)生物反馈训练:用肌电反馈法训练放松全身肌肉,用皮温反馈法训练自主神经功能,或用血压反馈法训练血压的自控都有应用。
  (7)理疗:MgSO4、NaBr、M、烟酸等药物的游子导入、脉冲超短波或短波治疗及磁疗都可用来作为镇静及降压的辅助治疗。
  康复医疗中的注意事项有:
  (1)着重在精神及躯体放松,故方法以气功为主,结合太极拳或步行,使动静结合,防止运动不足。有血脂过高时应加强耐力性运动。
  (2)避免屏气及静止用力,以免引起异常心血管反应,同时避免引起高度兴奋的运动。
  (3)有明显脑、心、肾合并症时禁忌或慎用医疗运动,但仍可作气功、理疗。
  (4)观察血压、心率反应及症状变化,及时调节运动量及药物用量。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2-6-27 15:47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6-27 01:49
“ 例如:高血压鼻出血,中医接诊到这个病人,要从鼻衄血开始,进行辨证论治,辨证到肝火上炎就很麻烦了, ...

简单地认为高血压就是“肝阳上亢”,这已经脱离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步入了西医的辨病施治套路。也脱离了客观现实,已经误入歧途了。
西医的特点就是“辨病施治”,比如:只要一确定是肺结核,就使用链霉素,雷米封等,无论在北京,还是在上海,还是在广州,还是在东京,还是在华盛顿,统统如此。中医并非如此,面对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叙述以及医生的望闻问切资料,首先是辨别病情的虚实寒热表里,再落实到脏腑组织,而决定治疗的补泻温凉方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7 16:1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27 08:30 编辑

          写书,只能写“典型”,“标准”,不能包罗万象。170多个证态,都是:一般情况,狭义的、典型、标准的证(中医)与病理状态(西医)。
         以高血压而论,西医分类如下:
         1.Ⅰ期:无明显的器官病变征象。(肝阳上亢证)
  2.Ⅱ期:下列器官受累的征象中至少有一个:(1)左心室肥大的各种表现;(2)视网膜动脉的普遍或局限性变窄;(3)蛋白尿或血浆肌酐轻度增高。(肝火炽盛证,包括肝火上炎等至少8种临床类型)
  3.Ⅲ期:出现各器官受高血压损害的症状和征象。
  包括:
  (1)心脏:左心室衰竭;(阳虚水泛、水寒射肺、支饮等等。)
  (2)脑:脑卒中、高血压脑病;(肝阳化风)
  (3)眼底: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物,可有或无乳头水肿。其它较常见的但不一定直接由高血压所引起的情况包括:冠心病(胸痹心痛),颅内动脉血栓形成(瘀血),夹层动脉瘤(太阳蓄血证),动脉闭塞性疾病(痰瘀互结),肾功能衰竭(《金匮要略》中的肾死藏)等。       所有相应的证与病理状态,在临床上都具有相当大的重合而不是全等。物质出版的书籍中都做了详细的论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7 16:41
     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炽盛、肝阳化风,可以看做是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个疾病进程与西医的精神因素(心身疾病)、Ⅰ期高血压、Ⅱ期高血压、Ⅲ期高血压,可以一一对应。这种中、西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证态体系中比比皆是。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16:46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6-27 08:52 编辑

以高血压而论,西医分类如下:
         1.Ⅰ期:无明显的器官病变征象。(肝阳上亢证)

一一Ⅰ期是指高血压无继发性器官(心脑肾)病理性改变。在I期中,个人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两种情况: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失调(代偿阶段-肾阴亏虚),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失调(失代偿阶段-肝阳上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16:51
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炽盛、肝阳化风,可以看做是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一基本赞同。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肝火炽盛-肝阳化风。

至于痰浊(高脂血症),可以是并发;血瘀(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硬化、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及阳虚水泛(心功能不全),可以是继发性病理过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16:55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6-27 09:02 编辑

2.Ⅱ期:下列器官受累的征象中至少有一个:(1)左心室肥大的各种表现;(2)视网膜动脉的普遍或局限性变窄;(3)蛋白尿或血浆肌酐轻度增高。(肝火炽盛证,包括肝火上炎等至少8种临床类型)

一一肝火炽盛、肝火上炎,个人倾向于与高血压危象密切相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7 17:04
《融合观》166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7 17:08
   分类,不同的人有各自的分类方法、标准。这不是实质问题,可以并存。总之,中西医可以沟通,一一对应。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7 18:0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27 10:0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证态体系是在病症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证态体系是一个理论体系,具有自己的原基概念:证态。由这个原基概念衍化出次级概念、三级概念、四级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构架,形成了完整的层级概念系统。而病症结合,没有自己的原基概念,没有层级概念系统,也就没有理论构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仝小林的态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层级理论系统。仍然停留在病症结合层面。
      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就是思维过程,中医证与证之间具有: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脏腑之间具有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等等,在证态理论体系中都能够找到西医相应的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与之相对应,如肺病证那样的(疾病过程)的对应关系。即圆周率与共用车站系统。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6-28 08:44
不可能疾病相同,只是部分临床症状相同。比如一息三至,一息五至,西医没有,中医不可能知道生化指标,西医不可能知道六经病,相位。患者说:痛,中西医就不一样,事实上患者说的是难受,西医不知道,没有体会过,怎么治也不知道,就会用止痛药,结果患者还叫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9 10:52
          西方医学,西方科学,已经把世界分割得淋漓尽致。从分子、原子、量子波粒两象性。把世界已经彻彻底底分离了。当西方科学把这些分离的支离破碎的东西综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怎么也还原不成原来的物质整体的。只有按照中医思维才能够整合成为还原为统一的整体。
       中医思维就是取象比类,天人合一。就是太极系統观。
       以西医而论,解剖学与生理学把人体分为9大系统,所涉及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胃肠系统和泌尿系统。
       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动物细胞结构: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中心体,
         当科学家把这些结构与功能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怎么也不能“还原”出统一的人体。因为,在分割的时候,把“人体的生命”舍去了!即就是在活体情况下做出的B超、核磁共振、等等,一经图像处理,给出一个报告,就失去了生命(神,即信息及其信息调控)。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一旦打开“密闭的容器”,无论是死活,都不是容器里的“猫”!!
         当我们走过一条河,再回过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同一条河流了。
        只有按照中医思维才能够整合成为还原为统一的整体。中医思维就是取象比类,天人合一。就是太极系統观。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30 07:00
          如果我写的书,科学思维一看就明白,怎么革“西方科学”的命!!
西方科学的鸭子,在中西医融合观里变成了兔子!很难理解。这就是科学革命。

        矛盾论中的质变!生物学中的“突变”。西方科学中国化,西医中国化。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22-7-3 11:30
中西医理论的融合在于:西医注重人体的组织器官,中医注重经络和气,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心脏的跳动都是由人体内的动作电位驱动的,而动作电位从何而来是西医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动作电位与人体的经络和气有关,一但器官失去气的作用,就会衰竭。人体经络在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有动态促进作用,这是物理效应,在尸体解剖和体外实验是看不到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3 15:54
而动作电位从何而来是西医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
    这个问题西医已经解决了。
     动作电位是能量,即生物电,是由化学能量转换而来。具体地说,三磷酸腺苷中,磷粒子上的高能位电子降低为低能位电子,释放出的能量转换为神经细胞中的神经能量,化为神经冲动(生物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3 16:00
       中医思维就是取象比类,天人合一。就是太极系統观。只有具备太极-系统观的思维方式,从能够理解
‘经络-调控传导象态’。经络是什么迎刃而解。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7-5 01:54
五音体系是非常古老的中国音乐理论。它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五个标准音(C、D、E、F、G、A)。
2、五声音阶。
3、五个字的读音与经脉的共振关系。
4、最古老的乐谱-五音谱
5、五声音律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7-5 02:04
最古老的古琴谱并不是文字谱而是五音谱。它具有以下特点:
1、记载五弦古琴的音位(25音)。
2、记载和弦的指法(同)。
3、隐含按弦和拨弦的指法。
4、每一个音的时值需要个人发挥。
5、常与诗词配合。
五音谱记载于《黄帝内经》中。曾经被用于古琴音乐疗法和经脉研究。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7-5 02:23
古琴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可能有:
1、频率(复合频率)
2、共振(与微循环)
3、补充缺失的经脉(17经脉)
4、介入音乐疗法体系
5、研究经脉的生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5 06:35
古代乐谱最早是用文字记载的,后来唐朝出现了碱字乐谱,一直沿用到今。
古代琴谱,即就是减字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8 10:52
  fayuan_guo我做过一个实验。针刺一侧足三里得气后再按压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这时无论怎样提插捻转毫针也不会得气。当放开按压股动脉后再次提插捻转毫针气感随手出现了。
===================================================
       了不起。很聪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13 16:55
       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两面派。从属于别人的。从属于统治者的多。被统治者踢下台的知识分子就到了老百姓的球队里。只有这时候。知识分子才能与劳动人民群众相结合。才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被人民纪念。
        漂浮在上层地那些所谓地大师们终将一事无成。只有那些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与老百姓混杂在一起基层中医。他是传承中医的真正继承者。成大事者在基层。
         我只有跌到了基层,跌到了谷底。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十年。才有了中西融合观的概念。如果我搞西医,飞黄腾达,达官贵人。那我也就是一事无成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13 16:5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7-13 08:58 编辑

       不要说外感病了。无论中西能够把感冒这个病彻底弄明白了,那就不得了了。感冒这个病中医称为表证或者卫分证。西医有个说法,感冒是万病之源。把这个东西弄好喽。就不得了了,特别是年轻医生,不要轻视它。
       感冒是老年病人死亡的最最主要的诱因。感冒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千变万化呀!感冒可以诱发许许多多疾病。
         感冒要和所有的传染病的前驱期鉴别。几乎要和所有的感染病的早期,特殊的、典型的症状出现之前的潛伏期相鉴别。你看看难不难。
         感冒发热要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热相鉴别;太阳表证、卫分证要和气分热证(白虎汤证)相鉴别,而且中西医是同步的!我敢说,许多医学院士不懂这个!或者说中医不懂前者;西医不懂后者。能够明白二者同步,我还没有看到!
         在基层,初诊发热,90%都是感冒,如果说刚刚毕业的医生都按照感冒治疗,误诊率是10%,主治医师的误诊率是5%,内科专家教授的误诊率是2%!看起来差别不大!!实质上天壤之别!
         如果能够把太阳表证、卫分证、西医的感冒,都弄清楚了,再读中西医融合观,就不难理解了。而这个只有在基层临床,才能够中西医都能够见得到,摸得着、用得上!大医院一分科,就弄不出来了。有了这个全科医生的经历,到了大医院,无论去哪个科,你都会有底气,不容易出医疗事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13 17:32
       中医感冒,辨证是风寒还是风热,有时候同样难以确定=========================================
       现在有个好办法:查个血象,白细胞升高者一般是风热;白细胞降低或者正常,一般属于风寒。如果再加上中医的标准,就不难鉴别了。类似的问题诸如:西医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很难区别开来,如果加上中医的营分证指标:神昏谵语、斑疹隐隐、夜热早凉、舌绛等,就能够准确地把SIRS与 MODS区别开来了。类似的情况很多。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16 08:38
         热射病属于《金匮》中的中暍。在《温病条辨》中也有论述,属于暑热。由于迅速发生昏迷,惊厥,治疗上以紫雪丹,三石汤治疗。这是指典型型的病人。
         三石汤中有金汁一味药,为大便加入清泉水后搅成沉淀后、取出上层的粪清液,埋入地下20一30年的最好,用其治疗天行暑热、具有清心解毒祛班的功效。西医现在对于超高温,比如说41度,40度这样的不明原因超高温束手无策。金汁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不被西方科学接受。这个药今后一定能够被重新启用。不希望首先被外国使用。中国的院士们能不能接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16 10:24
        我正在撰写《温病条辨现代解读》,与西医的临床相联系,还没有发现错误的地方,只是他的说理部分,运用了太多的运气学说和取象比类的方法,我没有进行解读。
        原因很复杂。我很尴尬。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16 10:31
        我以自学为主,自己看原著,不懂的古文概念,看看名词解释,从来不把他人的认识当做标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16 10:33
           中医的临床我是少了一些经验,西医临床我是摸爬滚打了一辈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20 16:27
             作为理论系统中的概念,血与血液,有比较多的重叠、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作为中医理论中的“血”,这个概念的同级概念是:气、血、津、液。在同一个理论系统之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系就是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流动、变化)就是思维过程或者说思维方式。“血”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理论构架)大致如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不可分离,共同运行于经脉(经络)之中。血在气的“气化”作用下与津、液相互交换。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作为西医理论中的概念“血液”,其同级概念是: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细胞间液、淋巴液、关节液、第三间隙液、脑脊液等等)。“血液”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下:血液在循环系统之内循环流动;血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相互交流;……
          血与血液,既有重叠、共性、可融合性,又有不可通约、个性。所以,在中西医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别在哪一种情况下、哪一种语境下能够沟通或者不能沟通,不能够把“血与血液”一刀切,给出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对等关系。
          余类推。
          我所提出170多个证态,仅仅是临床上的共性、重叠,我没有在病机与病理机制方面做过多地解读,就是因为二者的不可通约性、个性太多,很难沟通,或者等待后来的智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29 08:26
       离开临床讨论中医的概念,容易剑走偏锋。中医概念的标准在临床,西医概念的标准在科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各种仪器检查等等)。
        经络、营卫、元气、正气……其本质、标准,要在临床实际中判断。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反复运用的概念被保留下来了,反之,逐渐淡出。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临床实践中,其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大不相同,在中医理论中司空见惯,这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经络为例,推拿按摩治疗肌肉关节疼痛与针刺足三里治疗肚子痛,都是按照十四经脉的理论进行的,但是,他们的西医解释就完全不同了。针刺足三里治疗肚子痛,基本上可以运用神经节段解释清楚;而推拿按摩治疗肌肉关节痛,必须运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吸收炎症分泌物来解释,与西医的局部理疗的道理是一样的。《伤寒论》中的六经与中药归经,又另当别论!营卫的运行与十四经脉中的运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又另当别论!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不在一个层次上。学习中医经典,一定要懂得中医学的特点,先洗脑,把科学主义清除干净,才能够学进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30 17:51
经络治疗疾病。一个是他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第二个就是它对全身的非特异性的作用。第三个。刺激穴位,具有相对应的特异性的器官。这是穴位和经络的三个基本机制。要综合考虑。不是单一的机械的线.性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31 07:46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融合”,差别在哪里?
============================================
     1    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连续的历史发展过程,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既有联系又要不同的含义。
      2    中西医结合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毛泽东提出,中国政府支持的医学派别。这个学派在运用辩证唯物论整理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现代的中医理论,包括:中医哲学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医学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中医临床病症结合。
       3   中西医融合,是指证本质研究失败之后,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的中西医医学发展的途径。《中西医融合观》是李同宪、李月彩合著的一本书,之后又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续》《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融合观》,详细的论述了中西医融合的概念以及相应的理论体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7-31 08:17
                   中药治疗疾病。先有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而后进行归经。例如,用人参可以治疗肺气虚有补气的作用,所以它归了肺往。人参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可以治疗水肿以及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所以把它归类于脾经。他没有治疗神明方面的作用,古代没有把人参归于心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8-1 06:40
           中西医融合观的最终目标是:在临床上同时使用中西医2种方法治疗具体的病人,而且在理论上能够沟通。
         以中医的证为基础,把西医的一个疾病解构为病理状态(疾病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的临床类型),证与相应的病理状态融合为:证态。方证对应,就能够得出“方-态”对应关系;病理状态与西医的诊断治疗方案相对应,就能够得出证的准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在临床理论层次中西医能够相互沟通。

         在“征集病案”贴子里,已经收集了许多病例可供参考。新冠病毒感染中西医解读中国帖子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8-1 06:44
   【方-证-病理状态-诊断治疗方案】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8-1 06:55
        举一例

         曾国藩日记中关于疾病资料一则: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早起,见向伯常病已垂危,四肢及身腹俱已冰冷,万无生理,为之料理后事。自辰至未幸不气绝,旋有人言以水银吹入前阴玉茎之内,可将管内残精败血消化,并可引出小便,或者起死回生云云。诸友因试为之。即将水银吹入,则伯常尚能大声叫呼,一息奄奄,而声音忽粗,众喜其有生机也。又悬赏募人含其玉茎而吸之,始出血丝,继出如米如沙者数十颗,继出如脓,惟尚未吸出小便。然身体冰冷一日,忽能回暖矣;眼闭一日,忽能开目微视矣;牙关紧闭一日,忽能吞药矣。众皆欣讶,似有回生之望。伯常之病,由于梦遗太久,一旦病发,癃闭七日不能小便,遂至如此。向使早数日知水银吹入之法,募人将管中结塞诸物吸出,固非不起之症也,聊记于此,以广异闻。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午初,向伯常去世。乃知水银等方强治无益,特不解已冷之身何以回暖至数时之久耳?
注:向伯常,即向师棣,曾国藩幕僚,去世时年三十一。
===================================
         病历摘要       癃闭七日不能小便,即将水银吹入,又悬赏募人含其玉茎而吸之,始出血丝,继出如米如沙者数十颗,继出如脓,惟尚未吸出小便。
     【解读】   
       活人能被尿憋死!
       癃闭七日不能小便:即西医的尿储留。
       即将水银吹入:古代导尿的一种方法。水银沉重,成珠状,吹入阴茎尿道中,由于重力作用可以扩张尿道。
      始出血丝即尿道被刺伤轻度出血,继出如米如沙者数十颗即膀胱、尿道结石,继出如脓即膀胱内感染,惟尚未吸出小便即引流不通畅。
        所以,该病例的诊断是:泌尿道结石合并感染、尿储留。死于:肾衰竭。
        “去世时年三十一”如果是现代,使用导尿术,抗菌素,未必死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8-1 06:57
  请大家到“征集病案”帖子中浏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8-1 07:00
     袁XX,(袁世凯)男,65岁。
      [初诊]五年前忽患脐中出水,色混而臭,早晨增剧。据述前医均进以温补强壮之品,病情有增无减。脉弦滑,舌浊白。幸眠食如常,精神尚旺。按症系抑郁伤肝,思虑伤脾,脾不行湿,肝失疏泄,致湿热内蕴,水道不循正轨而横流,故浊液由脐溢出。宜燥湿利气治之。
处方:生北芪一两,熟附片三钱,生白芍三钱,茅山术三钱,生白术三钱,茯苓五钱,戈半夏三钱,橘红三钱,广木香二钱,车前子六钱,怀牛膝三钱,怀山药六钱,大扁豆六钱。
     [复诊]连进三剂,症见好转。脐水午前虽仍有流出,但已清而色淡,午后已停。脉弦微急,苔转白色。拟建中法。
处方:生北芪一两,当归二钱,生白芍三钱,上肉桂八分(研末,分二次吞),熟附片三钱,茯苓五钱,野山参三钱(另燉冲),生白术三线,化橘红三钱,戈半夏三钱,饴糖六钱,炙甘草一钱,广木香二钱。
     [三诊]前方服三剂后,脐水仅天亮时流出少许,病情迅速向愈。脉转弦细,苔见薄白。当培补气血,以善其后。
处方:生北芪一两,当归身二钱,生白芍三钱,上肉桂一钱(吞),熟附片三钱,茯苓六钱,野山参四钱(冲),生白术三钱,陈皮三钱,仙半夏三钱,大生地八钱,大麦冬六钱,肉苁蓉三钱,酒川芎三钱。连服五剂,病愈。
      【解读】
          脐尿管瘘是在临床比较罕见的一种疾病,因为孩子在胚胎发育时期膀胱和脐带之间有一个脐尿管,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它存在连接。到胚胎晚期的时候脐尿管就会全部闭锁,形成脐正中韧带。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够完全闭锁,脐部就有一个导管和膀胱相通,这时候就形成了脐尿管瘘。这种在出生之后主要表现为脐部始终有液体渗出,根据瘘管的大小,这种症状会有不同的表现。
         比较细的瘘管,只是表现脐部潮湿的状态,或者是伴有脐部的肿胀,甚至出现有肉芽组织突出,还有的孩子可能会继发感染。比较大的脐部瘘道渗出会更明显,这个时候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可以从脐孔引液体出来进行检测。如果含有尿素氮或者肌酐,一般都可以诊断为尿液,就可以进行明确诊断。一旦诊断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时候除了瘘管切除以外,要注意膀胱顶部进行缝合。有些孩子伴有下尿道的梗阻也要一并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9-17 11:05
        中西医沟通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医的一个疾病,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临床类型,可以同时是九种温病或者好几种温病,而不可能是九种温病中的一种。西医的一个疾病可以是九种温病之一的一个代表。九种温病中的某一个,可以有一个西医疾病作为代表,例如:伏暑的代表是流行性出血热,春温的代表是流行性脑膜炎,等等。仅仅是代表而不是全部。
        流行性乙型脑炎,分别属于温病中的“暑温”(1956年,石家庄,白虎汤)、“暑湿”(1957年,北京,白虎加苍术汤)、“伏暑”(发生在冬季)、温毒(极重型、暑厥)等范畴。大流行为瘟疫,散发或者小流行称为温病。
       典型的乙脑,一般归属于暑温、暑湿。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9-17 11:36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2-9-17 03:37 编辑

西医的一个疾病,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临床类型,可以同时是九种温病或者好几种温病,而不可能是九种温病中的一种。西医的一个疾病可以是九种温病之一的一个代表。九种温病中的某一个,可以有一个西医疾病作为代表,例如:伏暑的代表是流行性出血热,春温的代表是流行性脑膜炎,等等。
以上所谓的病是不同的临床症状而己,诊断方法相同,得出的结论,三部九侯可以诊断不同的临床症状的病因,对病因进行治疗,一治就好。三部九侯是用中药的依据。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9-17 11:45
是以证用药还是以症用药?以证用药必须有三部九侯,以症用药就是所谓的有是症用是药,这是非常简单中医治病方法,因为无法知道三部九侯所诊断症状,这是中医技能,认为症状消除就是治愈,症状消除,而三部九侯出现危象,出现猝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9-17 16:29
       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方!
       辨证论治,辨证是运用望闻问切诊断出“证”。三部九侯是切诊的操作。
作者: 山城巷    时间: 2022-9-17 17:54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9-17 11:45
是以证用药还是以症用药?以证用药必须有三部九侯,以症用药就是所谓的有是症用是药,这是非常简单中医治病 ...

董先生,我说你只会吹牛,现在看来你连吹牛都不行中医的“证”与“症”,都包含了“三部九候”。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9-17 18:54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2-9-17 11:04 编辑
山城巷 发表于 2022-9-17 09:54
董先生,我说你只会吹牛,现在看来你连吹牛都不行中医的“证”与“症”,都包含了“三部九候”。

...

请你用三部九侯诊断经络病。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9-26 09:27
         复兴中华文化、复兴中医,结果传统中医边缘化、被挤兑到基层、农村!没有人认真研究“经典”,中医教育、中医理论、临床严重“西化”!中医复兴了吗?还是西化了?西化了的中医是“复兴中医”的结果吗??
作者: 沧海一粒粟    时间: 2022-9-26 09:4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9-26 09:27
复兴中华文化、复兴中医,结果传统中医边缘化、被挤兑到基层、农村!没有人认真研究“经典”,中 ...

我们有了高铁飞机,自然抛弃马车驴车。

我们有了卫星导航,自然抛弃指南针罗盘。

我们有了手机,自然不需要飞鸽传书。

我们有了现代医学科学,自然不需要传统医学了。


全世界197个国家,196个全部废除了自己本国的传统医学。


全世界196个国家,没有一个提出复兴本国传统医学。


全世界196个国家拒绝中医药,其中七十个国家人均寿命高于中国。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9-26 11:43
沧海一粒粟 发表于 2022-9-26 01:40
我们有了高铁飞机,自然抛弃马车驴车。

我们有了卫星导航,自然抛弃指南针罗盘。

理论与与人使用工具混为一谈。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9-26 11:52
用中药,用针灸,用按摩,用人体运动,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六经四象八卦太极五藏性味归经等,改变不了。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9-26 11:54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不用天地之道就死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0-19 17:34
        中西医融合无疑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工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哎,我也只能是开个头吧。抛砖引玉吧。这条路通不通,还在两可呢?后来人能不能继续我这条路。从临床实际出发把中西医的理论融合到一起是最终的结局,能夠取消得共识?
           院士们也在谈中西医融合。例如陳竺,吳以岭,陈香梅,陈凯先、仝小林等等,都在谈中西融合,他们都是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的。要把中医的理论用西方科学的科学实验动物实验给予证实。继承了上世纪末证本质研究的失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0-19 17:35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提出万有引力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西医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
           中医自《内经》前算起距今2000年了,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形成的中医教材,中医理论基本上形成了为中心他的理论体系。至于中医概念混乱,是自己不具备历史唯物观的能力,不会运用历史唯物观看问题是自己没有运用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医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之间同一术语的概念差异。
          中西医融合需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观,把中西医理论融合在一起,中西医理论各自都不完善,以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观为指导,把二者融为一体。
           我们现在缺的是: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0-26 06:41
        世上不平事想念毛泽东,看山、看水、看天,处处都有毛泽东。很多地方,从一定的角度看,都能看到山峰、石头等显示出毛泽东的像。我也观察了许多山峰,都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形象,后来我发现,是我的脑子里存在着毛泽东的形象,与山峰大致相似。对毛泽东有感情,才能看出来,没有感情,看见了也感觉不出来。
        天天做核酸检查,在脑子里的印象太深刻了,看天、看地、看云,就能看出来了。
         这种思维方式,西方自然科学的科学研究做不出来!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会拨钱研究这种现象。

作者: 榴莲    时间: 2022-10-31 15:01
伤寒秘传微信公众号让我获益良多,分享给大家
作者: 山城巷    时间: 2022-10-31 21:39
标题: 扯蛋!
本帖最后由 山城巷 于 2022-10-31 21:40 编辑
榴莲 发表于 2022-10-31 15:01
伤寒秘传微信公众号让我获益良多,分享给大家

你分享给大家了,还是“秘传”?又来了一个扯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0 07:45

          湿病到哪里找细菌?中医的湿范围太广啦,就不好说,但是《温病条辨》里边的湿温确实和细菌有关系。温病条辨中的湿温与西医的伤寒病、副伤寒。痢疾等有关。暑湿和钩端螺旋体病及其相类似的病有关。
       在《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里有详细的论证。西医的感染病和传染病相当于伤寒论与温病。《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问题。《中西医融合观续》讲的是水电介质个与中医的水湿痰饮之间的关系。
       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与暑温相关。暑温与伏暑是一个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1956年在石家庄属于暑温,1957年在北京就属于暑湿了。
          中西医可以沟通,要以临床实际为标准。

作者: gonmai    时间: 2022-11-10 10:47
楼主,一个根本分不清中医与西医间差异的东东,却在不断的制造思维混乱,所洒向中医的都是害!自我胜利吧,顽固不化的东东,中医的真理形式,不会因你的鼓燥而有所异辙!
作者: gonmai    时间: 2022-11-10 11:04
中医之事,简而骇之,脉症而证证治者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7 10:45
       如果中西医的关系就像上面的艺术作品一样。谁能够分辨出那是西方文化?哪是东方文化?那是东方的舞蹈,哪是西方舞蹈?这种伟大的创造只能发生在实际的生活劳动中 最基层的人身上的,无意的创造。再经过理论家的提炼成为理论。
东西方文化文艺的融合在不经意中发生了。而且随时随地发生着。对中西医交汇融合有着启发性意义。中西医融合是必然的。
东西方文化艺术融合。他有一个共同参照物。那就是人类情绪的感受喜怒哀乐是一样的共同的。情绪感受表现形式可以不一样。但是。喜怒哀乐。这个情绪感受。古今中外是一致的。是等同的。
中西医也有一个共同参照物就是症状和体征。头疼。黄疸。拉肚子。肚子痛。古今中外。都是等同的。诊断标准。治愈的标准。也是以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依据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7 10:46
     国家对于新冠病毒的防御疫工作。逐渐放开软着陆。将会有大量的轻型患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对于中医是个大好时机,不可受到三方三药的限制!一定要辩证论治!
无论是流行型感冒。普通感冒。新冠病毒感染。他们实际上是一类疾病。按照西医来讲,他都是病毒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比较重的,少数的为肺炎。绝大多数都在太阳表证和温病的卫分证之中,临诊之时,不要分寒温,寒湿,风温等,以证为据!
不要以为中医不懂得、不知道病原体。不知道。,新冠肺炎的形态结构就不能治疗他?恰恰相反,中医治疗疾病不依赖病原体的诊断,是辨证论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8 17:01
     在同一个理论系统之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系就是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流动、变化)就是思维过程或者说思维方式。作为中医理论中的“血”,这个概念的同级概念是:气、血、津、液。“血”与他们的关系(理论构架)大致如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不可分离,共同运行于经脉(经络)之中。血在气的“气化”作用下与津、液相互交换。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作为西医理论中的概念“血液”,其同级概念是: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细胞间液、淋巴液、关节液、第三间隙液、脑脊液等等)。“血液”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下:血液在循环系统之内循环流动;血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相互交流;……

          血与血液,既有重叠、共性、可融合性,又有不可通约、个性。所以,在中西医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别在哪一种情况下、哪一种语境下能够沟通或者不能沟通,不能够把“血与血液”一刀切,给出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对等关系。
          余类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8 17:02
         在《伤寒论》中,热实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少阳证(大、小柴胡汤证)、太阳蓄血证、热入血室证、痞证、小结胸证等既有联系,又需要鉴别,这些关系就是理论构架。辨证的过程,就是把这些概念鉴别开来。
         西医急腹症,急性腹膜炎、肠梗阻、肝胆胰急性感染或者慢性感染、急性腹膜炎的并发症(肠间脓肿、盆腔脓肿、盆腔炎)、妇女盆腔炎、急性胃肠炎、某些胸腔急性疾病等,既有联系,又需要鉴别,这是西医的理论构架。在诊断急性腹膜炎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这些疾病的性和关系与鉴别,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概念流易,从这个概念到另外一个概念(概念流易)。
          热实结胸证在西医理论中不能流易,是因为它与肠梗阻、胰腺炎、盆腔脓肿、内科急腹症等概念,没有关系,既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相互鉴别关系。把热实结胸证拉到西医理论中,造成诊断思维混乱,没有办法得出西医的正确诊断,甚至于造成误诊误治的医疗事故。同理把急性腹膜炎拉到中医理论中,也可能造成医疗事故。

           中西医融合观论证了: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阳明腑实-肠梗阻证态,大柴胡汤-急性肝胆胰急性炎症证态,太阳蓄血-盆腔脓肿证态,热入血室-妇女盆腔炎证态。痞证-急性胃肠炎证态等。在这个证态理论内,急性腹膜炎等西医概念就能够在中医理论构架内流易,反之,中医概念也可以在西医理论构架内流易,热实结胸证的并发症是:肠间脓肿、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盆腔炎,胃十二指肠穿孔引起热实结胸证……。小于2厘米的穿孔可以保守治疗,是大陷胸汤的适应症,大于2厘米的穿孔即严重的热实结胸证,需要外科手术。

作者: 戈壁沙漠    时间: 2022-11-18 17: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9 16:0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11-19 08:13 编辑

         急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穿孔很小,由于周围大网膜的包裹,可以把炎症局限,保守治疗可以痊愈。在古代没有手术条件,许多严重的急性腹膜炎病人死亡了,被局限化了的腹膜炎可能形成膈下脓肿、肠间脓肿(肠痈)、盆腔脓肿(太阳蓄血证)。           现在医疗条件进步了,手术适应症扩大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30 08:13
        流行性感冒 ,中医有非常好的治疗方案,而且是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功的经验总结。就是用的伤寒论当中的方剂。重的用麻黄汤,轻点的用桂子汤 肺炎用麻杏石甘汤。屡试不爽。不必要知道他是不是病毒。也不必要知道它是什么病毒感染。一律有效。西医对于所有感冒束手无策,喝白开水!等待自愈。
        张文宏应该好好去学习学习中医的伤寒论和温病学。你找出病毒了有什么用?你还是束手无策吗?你有什么治疗手段?没有的。预防西医是长项。应当承认治疗西医束手无策。
病人要求的是疗效。不是什么病毒?你发现了什么病毒等等。那是学术问题。与病人的要求无关。
        病毒性肺炎,西医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是针对肺炎引起的症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素。中医用的是麻杏石甘汤加减(2千年前的方子),不用激素。哪一个好?
        这次新冠肺炎,无论哪个地方哪一个中医,要治疗病毒性肺炎都离不开麻杏石甘汤。我看了很多方案,麻杏石甘汤是必备的,病毒感染只要到了肺炎阶段必须用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30 10:35
        经典为什么不能修改?
        指出经典的错误,进行修改,好像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实际上是修正主义,一改就错,改的是经典的“本质”!修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列宁主义,就是修正主义,把共产主义、公有制、阶级斗争修正的没有了!把本质修改了,拿出一些枝节、皮毛、个别语句,按照实用主义为自己的错误打掩护。
       为什么不能修改经典?因为经典是原创,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是正确的。作者亲身经历的的客观事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连通的。后人没有那个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能复制。例如:毛泽东的经历与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后人不可能重复那个经历,没有亲身体验,你不知道原创经典中的具体细节与情绪感受。《内经》、《伤寒杂病论》同一的道理,2000年前的那个时代不能复制了。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在经典的基础上发挥,或者在经典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发挥不能与经典的本质发生矛盾!
         经典,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不能修改,可以补充、完善、认为错误的另外注明。《伤寒论》中的许多条文,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认识水平,提出过许多争论。当用西医解读的时候,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迎刃而解了。所以,《伤寒论》不要改动一个字,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被临床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他的错误让历史、临床实际验证,永远不被引用的那些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动消亡。
作者: 入云龙    时间: 2022-11-30 1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2-2 09:44
     运用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医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医学的源头,秦汉时期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完成。宋朝在理学的影响下,承前启后,以经(内经、难经)解经(伤寒论),《伤寒论》有了医理,使得中医成为统一的理论体系,也为金元四大家预留出发展空间。
明清时期,中医沿着两条路径发展:1  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标志是温病的产生与完善;2  中西医汇通与中医西化。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阶段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占据着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中医还是沿着两条路径发展:1  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标志是中医教科书中系统完整的中医理论,具体内容如下: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辨证论治等;2  中西医结合,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得到了空前发展,创立了许多中医学院。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科学在中国取得了空前的地位,中国学术界出现了西化的倾向。证本质研究、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西化相继失败,但是,中医发展的空间被压缩,提出来按照中医固有途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的主张,但是没有具体的实际内容。中西医融合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中医学的产生、发展、完善与社会进化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国家体制、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哲学是一致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3-2-14 17:3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3-2-14 09:32 编辑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即将出版。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
              前言

        众所周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是一本书即《伤寒杂病论》,失传后几经周折,在宋代得到了校订和发行,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都是现在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这两本书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或者温病)称为“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占了两部。时至今日新冠病毒疫情中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即由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组成,都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中医药在这次疫情中全程干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彰显出中医经典的光辉,为中西医理论在临床中相互沟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这时候出版《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正当其时。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临床诊疗专著。据统计,截至2002年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籍就近2000种。而运用现代西医术语系统的、逐条逐句的进行解读者,只有2003年出版的《伤寒论现代解读》这本书。此后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完成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伤寒与温病)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接着本想写《金匮要略现代解读》,我把《金匮要略》通读几遍之后发现,必须首先解读脏象、经络这个世界性难题,如同老虎吃天。经过反复通读,发现气血津液与西医的内环境具有比较多的重叠。这个“发现”来源于《伤寒论现代解读》中水电解质紊乱与气血津液的关系密切,《金匮要略》中的水湿痰饮乃气血津液“化失其正”而致(景岳全书•痰饮),于是撰写、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续---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之后再出版了《融合观》,解决了“中医教材”中的哲学层次、基础理论层次、临床层次的中西医融合。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破解了《金匮要略》的各个壁垒,才撰写出《金匮要略现代解读》。这本书是中西医融合观系列丛书的第五本。
            现在出版的《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是《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与《伤寒论现代解读》(第二版)的合订本,二书关系密切,放到一本书里,便于相互联系、互参。诸如:《伤寒论》中的欲作谷疸、湿热黄疸、欲做奔豚、营卫不和、太阳蓄血证、太阳病、厥阴病,与《金匮要略》中的谷疸、黄疸病、奔豚气、痉湿病中的营卫、带下瘀血证、痉湿暍病中的太阳病、消渴病中的厥阴病,他们之间的关联、异同,放在一起前后对照,才能够更加完整的、全面的理解这些概念的准确含义。差之分毫谬之千里,把这些中医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理顺之后,才能够准确传承,现代解读才能够不出偏差。
中西医沟通是个世界难题,我没有走“科学实验”研究的路,也没有运用训诂、考证的方法,而是把中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一个证一个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逐条逐句,进行中西医对照、沟通。我只是把最基础、最典型的证,中医理论中重要节点上的证,运用西医概念、理论作出最浅显的解释、沟通。中医的病机与西医的病理学机制、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其方剂的机理与西医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几乎没有涉及,特别是复杂的方剂没有办法与西医的药理研究成果相沟通。证态体系能不能为上面2个问题的解决提示途径与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中医走向世界,第一步是把中医经典著作用现代中医术语、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述出来;第二步是把这种表述准确地转换为中国的西医术语;第三步,翻译为西医术语及西方语言。每一步都要求准确,而不可能达到全同。中医已经把中医经典著作以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准确地展现在现代世人面前,完成了第一步。我们做的工作是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伤寒杂病论》准确地转换为中国的西医术语。
            本书分为3部分:导论、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伤寒论现代解读(第二版)。本书对于《金匮要略》第23篇、24篇、25篇,不进行解读。
           读书之妙,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言传是自己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即胸(心)中了了,笔下难明。把《伤寒论》、《金匮要略》、西医放在一起研究,许多争论不休、难解之谜,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不仅心中明了,而且能够用文字表述清楚。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仅仅窥见了博大精深中医的冰山一角,个人能力有限,对于中医经典的认识有不准确之处、沟通出偏差等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同宪    2022年2月22日

      



作者: 风卷云开    时间: 2023-2-14 17:48
吴以岭自己造了个络病学的学科,自己掏钱在某中医院校设置了个新专业自任祖师爷,还搞了个世界络病学会每年开大会,花钱请钟南山张伯礼他们来捧自己臭脚,玩的很开心那。


融合观先生也自己杜撰了个中西医融合的学科,可惜您没有学生帮您抬轿也没有钱请权威站台,只能亲力亲为推广中西医融合理论,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娱自乐也不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3-2-15 08:17
风卷云开 发表于 2023-2-14 09:48
吴以岭自己造了个络病学的学科,自己掏钱在某中医院校设置了个新专业自任祖师爷,还搞了个世界络病学会每年 ...

           干自己的事,一心一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3-2-15 08:25
       退休20多年,花了20多万,出了5本书。这个钱我还花得起。再出一本《温病条辨现代解读》,四部经典,我解读了三部。留给后人评说。活的很充实,不虚此生。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3-2-15 16:38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3-2-15 16:4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3-2-14 17:31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即将出版。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
       恭喜李老先生,再上一层楼。        
        一定拜读,谢谢!
        “前言”部份,“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占了两部”,此定义,存疑?
         张仲景一生的著作只有一部,那就是《伤寒杂病论》。


作者: 风卷云开    时间: 2023-2-16 07:3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3-2-15 08:17
干自己的事,一心一意。

您说的不错,我们在一心一意赶路的时候,也需要抬起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自己的方向错了,就会南辕北辙。建议先生去百度伍连德、余云岫的生平事迹看看,用平常心了解一下“废医存药”“废医验药”“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的前世今生,才不至于走弯路走错路。
作者: 风卷云开    时间: 2023-2-16 07:5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3-2-15 08:25
退休20多年,花了20多万,出了5本书。这个钱我还花得起。再出一本《温病条辨现代解读》,四部经典, ...

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传统医学被发达国家搬进大学教育,如果您研究过世界医学发展史就会发现中医理论体系同样是伪科学理论,中成药、中药注射液被全世界拒绝,如果不是国家政策扶持,中医学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3-2-16 17:36
风卷云开 发表于 2023-2-15 23:51
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传统医学被发达国家搬进大学教育,如果您研究过世界医学发展史就会发现中医理论 ...

中医理论体系同样是伪科学理论,你就说了一千遍了,真辛苦!!!!没有看到你用论证是伪科学,靠聪明的大脑,靠表决,抹黑中医理论,抹黑中医技能,抹黑中医临床实践。
作者: 风卷云开    时间: 2023-2-17 07:46
董建军 发表于 2023-2-16 17:36
中医理论体系同样是伪科学理论,你就说了一千遍了,真辛苦!!!!没有看到你用论证是伪科学,靠聪明的大 ...

从你迷信气功的行为看你智商堪忧,是蠢。从你利用气功治病看你是诈骗,是坏。你一个又蠢又坏的江湖骗子,谁给你的勇气让你信口开河瞎比比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